唐朝新罗战争的两府内迁

作者&投稿:红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唐朝新罗战争是侵略战争吗?~

是的,唐朝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也是彊域最广的,那时我们的国土面积是1300多万,

安东都护府和熊津都督府的内迁,表明唐朝放弃了对百济故地和高句丽南部的统治,转而致力于巩固对辽东地区的羁縻统治。这样,整个百济和高句丽的南部已完全置于新罗统治之下,基本完成了其对平壤以南百济故地的领土追求目标。唐朝为何不能巩固灭高句丽、百济的胜利成果,作为弱者的新罗又为何能独霸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一直为史家所关注,其中西北吐蕃崛起对唐朝东线的战略抉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陈寅恪先生就曾指出“唐太宗、高宗两朝全盛之世,竭中国之力取高丽,仅得之后,旋即退出,实由吐蕃炽盛,唐室为西北强敌所牵制,不得已乃在东北方取消极退守之策略”。唐罗战争时期,唐朝因吐蕃崛起而不得不分兵西北,曾经在朝鲜半岛建功立业的契苾何力、薛仁贵、高侃、李谨行等都曾被调往西北战场,说明当时唐高宗朝对吐蕃扰边的重视程度。670 年7 月,唐军在大非川败北后,吐谷浑等地为吐蕃所并,唐朝失去了与吐蕃对峙的缓冲地带。但此后唐朝并没有放弃恢复西域统治的努力,接连派出了姜恪、萧嗣业继续征讨吐蕃, 取得了一定战果。673年至674年, 弓月、疏勒、于阗等重新入朝,唐朝在西域地区设置了疏勒都督府和毗沙都督府。675年1月,吐蕃“遣其大臣论吐浑弥来请和,且请与吐谷浑复修邻好,上不许”,唐与吐蕃关系进一步恶化。676年,吐蕃“攻鄯、廓、河、芳四州,杀略吏及马牛万计。乃诏周王显为洮州道行军元帅,率工部尚书刘审礼等十二总管,以相王轮为凉州道行军元帅,率左卫大将军契苾何力、鸿胪卿萧嗣业等军讨之。二王不克行。吐蕃进攻叠州,破密恭、丹岭二县,又攻扶州,败守将。乃高选尚书左仆射刘仁轨为洮河镇守使,久之,无功”。吐蕃对鄯州、叠州等地的进攻直指陇右和剑南地区,进而对唐都城长安也直接构成了威胁。当时吐蕃已是“东与凉、松、茂、隽等州上接,南至婆罗门,西又攻陷龟兹、疏勒等四镇,北抵突厥,地方万余里,自汉魏已来,西戎之盛,未之有也。”677年“五月,吐蕃寇扶州。八月,刘仁轨为洮河军镇守使,十二月,募关内、河东猛士,以伐吐蕃。是岁,西突厥及吐蕃寇安西”。678年,唐高宗“命中书令李敬玄为洮河道行军大总管、西河镇抚大使、鄯州都督,代仁轨。下诏募勇士,毋限籍役痕负,帝自临遣。又敕益州长史李孝逸、巂州都督拓王奉益发剑南、山南士”。唐朝进行的大规模募兵反映了西北局势的危急,也反映了唐朝在与吐蕃的战争中的力不从心,以后西突厥的崛起也成为祸患,更使唐朝西北局势雪上加霜。不过,从唐朝与新罗战争的进程来看,其对西北战场的重视并不表明对朝鲜半岛战场的无作为。670年4月,高句丽遗臣剑牟岑率众反唐时,唐朝也很快以高侃为东州道行军总管,李谨行为燕山道行军总管发兵来讨伐。这支军队与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出讨吐蕃几乎是在同一时间编成的。以后唐朝在西线先后以姜恪、萧嗣业为统帅讨伐吐蕃,在东线则先后任命薛仁贵、刘仁轨为鸡林道行军大总管、李谨行为安东镇抚大使与新罗作战。这表明唐朝实行的是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军事策略,但这样做的结果使唐朝陷入了兵力分散、顾此失彼的困境。因此,唐朝东线与新罗的战争必然对用兵西线有所影响。新罗欲把唐朝苦心获得的胜利成果拒为己有,这是唐朝所无法容忍的。但是唐朝的处境又使其不能对新罗采取速战速决的战术,而新罗则抓住唐朝难以在朝鲜半岛扩大战果的弱点,继续攻取高句丽、百济故地。而当战争局势于己不利时,新罗便又反复使出遣使入贡的外交手段,为自己赢得了暂时休整的时机。这场战争胶着持续7 年之久,既与唐朝为西北局势所困无法集中打击新罗有关,也与新罗致力夺取高句丽、百济故地而与唐朝进行斗争有关。676年,唐朝将安东都护府移至辽东,对朝鲜半岛采取退守政策。同年,吐蕃攻打唐朝鄯州、叠州等地,威胁唐朝内地安危,加之新罗已夺取百济全境以及高句丽以南地区,唐朝难以实施东西两线作战的战略,只能退而求其一,全力应对西北局势。因此,可以说唐朝从朝鲜半岛退守的根本原因是吐蕃崛起而导致的西北局势危急,而其直接原因则是与新罗战争所导致的其对朝鲜半岛局势的失控。由此,唐朝放弃了唐太宗、唐高宗父子为灭高句丽而苦心经营多年的成果,新罗则依靠唐朝的力量先后灭夙敌百济、高句丽,实现了对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的统一,不仅以崭新的统一国家形象出现在东北亚历史舞台上,而且也改变了东北亚政治力量的分布格局。


唐高宗咸亨元年(670)三月,在新罗支持下,高句丽余众开始了大规模复兴运动。唐廷对此大为震怒,派左监门卫大将军高侃和右领军卫大将军李谨行率军讨伐。
《三国史记》 曾两次提到他们二人的兵力情况:“(671)九月,唐将军高侃等,率蕃兵四万到平壤,深沟高垒侵带方③;(672)秋七月,唐将高侃率兵一万,李谨行率兵三万,一时至平壤,作八营留屯。”④ 而根据中国史书的相关记载,当时唐军每道行军总管大约率兵2万左右。 双方的记载互相印证,基本可以判定,高侃与李谨行共有兵力4万左右,这也是唐军在新罗北线的主力部队。此后,上元元年(674),唐廷任命刘仁轨为鸡林道大总管率军讨伐新罗,似乎是增加了一些兵力,但新增唐兵七重城之战后,便跟随刘仁轨班师回朝,转赴西线对吐蕃作战。待李谨行为安东镇抚大使时候,可用之唐兵充其量也就在4万人左右。
《三国史记》记李谨行率兵20万,明显夸大了唐军的兵力。在《三国史记》中,浮夸性的描述不限于此例,如记述百济复国战争时,载:“诏遣右威卫将军孙仁师率兵四十万, 至德物岛, 就熊津府城。”⑤而据《资治通鉴》记载,孙仁师所部只有7千人。 据 《通典·食货七》 载,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唐全国户数为380万户。以10户一兵算,此时唐朝全国的总兵力也不过几十万。 除去各地驻防,以及此刻西北战场的大量兵力,非唐王朝核心地带的海东地区显然不会拥有如此规模的作战部队,《三国史记》的记载殊不可信。
《三国史记》记载,新罗军在“买肖城之战”中缴获战马30380 匹。通过上面的分析已知,李谨行只有4万军队,如果真损失了这么多战马,李谨行部则毫无疑问是全军覆没了。但据《旧唐书·北狄传》记载,李谨行大约就是在上元三年(676)的时候被调任积石道经略大使, 防备吐蕃去了。试问,如果李谨行真与新罗作战全军覆没,唐廷还会将他调到西线, 与当时最为强劲的对手吐蕃作战吗?《新唐书》对唐军的多次败绩如咸亨元年(670)的大非川之败、仪凤三年(678)的青海战败等役均有详实记载,若买肖城之战果有如此大败,不可能不见记载。此战过后,李谨行也并无任何受处罚的记载,也说明了这一点。
《资治通鉴》有这样的记载:“诏以李谨行为安东镇抚大使, 屯新罗之买肖城以经略之, 三战皆捷,新罗乃遣使入贡,且谢罪。”⑥ 查《三国史记》对公元 675 年战事的记载, 发生在新罗北线的交战共有 5 次,分别是阿达城之战、七重城之战、买肖城之战、赤木城之战和石岘城之战。阿达城之战和七重城之战是刘仁轨担任鸡林道大总管的时候发生的,买肖城之战、赤木城之战和石岘城之战则是由李谨行指挥的。
上元二年(675)二月,刘仁轨大破新罗重镇七重城,因此战进爵为公。⑦在刘仁轨引兵还朝后,唐朝任命原鸡林道行军副大总管李谨行任安东镇抚大使,负责继续讨伐新罗,才有了“屯买肖城,三战虏皆北”。从买肖城的地理位置看,基本可确定在七重城以南。⑧也就是说,唐军已向新罗腹地纵深攻击,再打下去,新罗不仅要失去新占领的百济故地,其本土亦恐有失。所以新罗王金法敏才再次上表谢罪,请求唐朝撤兵。⑨唐朝准其所请,诏金仁问还京,下诏恢复金法敏官爵,仍为新罗王鸡林州大都督。 中外史籍均没有记载唐朝具体何时下诏赦免金法敏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三国史记》关于买肖城战役记述的上元二年(675)九月二十九日。如果这条记载属实的话,那么它就应该发生在金法敏向唐谢罪之后。 因为只有唐朝诏准金法敏的请罪表后,才有可能命令李谨行撤兵。李谨行所部三败新罗军后,也未再向南攻击,可能也是在看唐朝是否诏准金法敏的请和, 亦或已经接到唐的赦令。考虑到从长安到买肖城有数千公里的距离,入唐使团就是以最快的速度走一遍至少也需月余。笔者认为,当上元二年(675)二月刘仁轨七重城大败新罗军后,金法敏为保持既得利益,避免覆灭厄运,即已派使入唐谢罪。在唐廷关于新罗请罪问题正式批复传达到前方部队及新罗政权前,唐军与新罗军出于各自利益最大化的考量, 又进行了三场战斗,战争的结果是唐军获胜,也就是《资治通鉴》所载之“三战皆捷”。
676年2月,唐朝“徙安东都护府于辽东故城(今辽阳),先是有华人任东官者,悉罢之;徙熊津都督府于建安故城,其百济户口先徙于徐、衮等州者,皆置于建安(今辽宁盖州青石关古城) 。”677年2月“以工部尚书高藏为辽东州都督,封朝鲜王,遣归辽东,安辑高丽余众,高丽先在诸州者皆与藏俱归;又以司农卿扶余隆为熊津都督,封带方王,亦遣归安辑百济余众,仍移安东都护府于新城以统之。时百济荒残,命隆寓居于高丽之境”。
至此,唐与新罗的武装冲突基本结束,双方以大同江作为分界线划分了各自在朝鲜半岛的势力范围。经过这场战争,新罗夺取了百济故地和高句丽在大同江以南的土地,实力有所增强;而唐朝也巩固了自己在大同江以北、特别是辽东地区的统治,并得以体面的从朝鲜半岛适度抽身,集中主要精力对付吐蕃去了。




唐朝新罗战争的两府内迁
唐高宗咸亨元年(670)三月,在新罗支持下,高句丽余众开始了大规模复兴运动。唐廷对此大为震怒,派左监门卫大将军高侃和右领军卫大将军李谨行率军讨伐。《三国史记》 曾两次提到他们二人的兵力情况:“(671)九月,唐将军高侃等,率蕃兵四万到平壤,深沟高垒侵带方③;(672)秋七月,唐将高侃率兵...

唐朝新罗战争唐朝两府内迁
在唐朝与新罗的三次交锋中,唐朝获胜,证实了《资治通鉴》的记载。676年,唐朝将安东都护府迁至辽东故城,并调整了百济和高丽的相关管理。677年,唐朝继续安排官员安抚当地民众,同时巩固了在辽东和大同江以北的统治。这场冲突结束后,双方以大同江为界划分势力范围,新罗实力增强,而唐朝则更专注于对抗吐...

新罗军事制度都有什么官位和地方组织例如后百济国的甄萱所在的未多夫里 ...
在新罗时代,地方组织设有“都督府”和“州”两级地方政府。都督府是军事指挥和行政管理的中枢,负责监督州、郡、县和里的军事与政务。州以下是“郡”,郡以下是“县”,县以下是“里”。地方政府的职责包括征兵、征税、维护地方治安等。关于后百济国的甄萱所在的未多夫里亭,根据历史资料,未多夫里亭是...

唐朝新罗战争背景
在660年和668年,唐朝与新罗联手,相继灭亡了百济和高句丽。作为战后安排,唐朝在百济旧地设置了熊津都督府,而在高句丽故地则设立了安东都护府,同时,新罗在这些地区设立了鸡林州都督府。面对这些领土,唐朝试图通过羁縻统治策略在高句丽和百济故地维持其影响力,而新罗则怀揣着直接统治的野心,尤其对...

唐朝新罗战争的政策
安东都护府和熊津都督府的内迁,表明唐朝放弃了对百济故地和高句丽南部的统治,转而致力于巩固对辽东地区的羁縻统治。这样,整个百济和高句丽的南部已完全置于新罗统治之下,基本完成了其对平壤以南百济故地的领土追求目标。唐朝为何不能巩固灭高句丽、百济的胜利成果,作为弱者的新罗又为何能独霸朝鲜半岛...

唐朝新罗战争新罗夺取熊津都督府
唐朝时期,新罗采取了多管齐下的策略对抗唐朝。670年,新罗接纳高句丽遗民安胜,封其为高句丽王,以招揽遗民对抗安东都护府。同时,新罗积极进攻百济旧地,攻占了众多城池,其中包括熊津都督府的八十二座城池,几乎占据百济原有城池的一半。这场战役中,新罗将军们斩获颇丰,斩首及俘虏众多,展现了强大攻势...

熊津都督府沦陷和内迁
唐朝时期,为了联合新罗和百济之力消灭高句丽,唐朝迫使新罗与熊津都督扶余隆于665年八月结盟。新罗的动机是占领百济的土地和人民,然而唐朝的策略使得新罗感到不满,因为唐朝打算控制百济。在高句丽被消灭后,唐、新两国间的矛盾逐渐升级,争夺对百济和高句丽领土的控制权,从而引发了战争。新罗采取了双重...

唐朝新罗战争战争爆发
674年,新罗已取得原百济大部分土地,战争主要在熊津都督府与百济人和高句丽人之间进行。新罗采取行动的原因包括外交失败和唐朝军事部署的变化。669年新罗的外交努力未能得到唐朝谅解,唐高宗扣留了使者。唐朝因西北局势紧张,调集兵力对抗吐蕃,导致驻守高句丽的兵力减少,给了新罗战争机会。675年,唐朝与...

新罗统一朝鲜的过程中唐朝政府有没有出兵帮助?
元前后,居住在半岛北部的高句丽人的原始公社制度瓦解,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后来居住在半岛南部的韩人,在半岛的西南和东南部,分别建立了百济和新罗两个奴隶制国家。从此,半岛上形成三足鼎立局面,史称“三国时代”。几百年间,随着三个国家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的生产关系也发展起来。4世纪中叶起,新罗...

唐朝新罗战争唐朝以西北局势为重及对朝鲜半岛的退守政策
唐朝新罗战争后,唐朝放弃了对百济故地和高句丽南部的直接统治,转而专注于辽东地区的羁縻管理,安东都护府和熊津都督府内迁是这一政策的体现。这导致百济和高句丽南部被新罗完全纳入版图,新罗完成了对平壤以南地区的领土目标。唐朝未能巩固对高句丽和百济的胜利,一个重要原因是西北吐蕃的崛起。陈寅恪...

端州区13292177828: 百济 - 唐朝为什么追求一块飞地百济?
融桦七叶: 那不过是唐朝兼并朝鲜战略的一个步骤而已,实际持续时间很短. 唐朝建立时,朝鲜半岛处于“三国时代”,其中与唐接壤的高句丽继续了隋朝时的敌对政策而与唐高调对...

端州区13292177828: 高句丽的历史 -
融桦七叶: 首先,从民众的构成来看,高句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这一点上与同为“三国”的新罗和百济有着显著的区别.高句丽的主体是秽貊系的高句丽人,除此之外靺鞨人也占有不少的比重.(统一新罗的中央军“九誓...

端州区13292177828: 白村江之战(关于白村江之战的基本详情介绍)
融桦七叶: 1、白江口之战,亦称白村江之战,指的是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唐朝、新罗联军与倭国、百济联军于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发生的一次水战.2、663年,倭军...

端州区13292177828: 唐朝于新罗的关系如何? -
融桦七叶: 新罗与唐朝的友好关系 新罗于上元二年(675年)统一了朝鲜半岛. 新罗与中国唐朝贸易往来十分频繁.新罗来唐商人很多,北起登州、莱州(今山东掖县),南至楚州、扬州,都有他们的足迹.当时往来于中朝日本的船只多达数,十艘.新罗...

端州区13292177828: 白村江之战 - 请介绍唐朝时期的白村江之战?跟朝鲜半岛有关
融桦七叶: 1白村江之战 白江,亦称白村江,系高丽半岛上的熊津江(今韩国之锦江)入海处形成的一条支流. 在我国唐朝初年,朝鲜半岛处于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鼎立的局面....

端州区13292177828: 论剑历史网 - 唐朝历史简介唐朝历史主要有哪些内容?论剑历史网 - 唐朝
融桦七叶: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最繁荣,最发达,最开放的时代之一.李渊于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

端州区13292177828: 韩国以前是朝鲜的吗??? -
融桦七叶: 不是的,应该说韩国是古朝鲜的一部分,由于战争的原因使朝鲜半岛一分为二请看:商朝末期,商纣王的叔叔箕子因政见不合,带领5000余人出走,成为了继微子启后的一大反对派势力,其势力范围在...

端州区13292177828: 大家都知道咱们国家抗美援朝但中国第一次在军事上帮助朝鲜,是什么?
融桦七叶: 唐朝政府曾援助新罗,打击同日本勾结的百济政权,并将日本势力赶出朝鲜,这是中国援朝之始. 在经过贞观之治后,唐朝的国力开始迅速得到增强.唐太宗开始屏弃了...

端州区13292177828: 鸡林道是大唐的一个行政区划吗
融桦七叶: 公元663年(唐高宗龙朔三年),为了政区整齐划一,唐朝在新罗领土上设立了鸡林州都督府,以新罗王金法敏为“鸡林州都督”,下设州和县,与唐朝在其它周边少数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