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农村词主要作于什么时期

作者&投稿:漳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辛弃疾的农村词主要作于~

从下面的资料可以看出来啊,这是05年的历史自考题吧,那套我做过似乎~~~
南宋中期也是词的繁荣昌盛期,和诗一样,受时代的影
响,爱国词成为创作的主要内容,代表作家当推辛弃疾。

一 辛弃疾其人P109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他一生可分为四期。1162年以前为沦陷及起义期。辛弃疾幼年跟随祖父辛赞生活。辛赞在靖康之难时未能南渡,但爱国之心不泯,常向辛弃疾灌输“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辛弃疾《美芹十论》)的爱国思想。1160年,年仅20岁的辛弃疾聚众2000人参加了以耿京为首的反金义军,诛杀过叛徒义端、张安国,“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洪迈《稼轩记》)1162—1181年为南渡初时期。1162年辛弃疾回到南宋,最初并未受到真正重用,只是任些闲职。面临苟和势力不断上涨的局面,辛弃疾于1165年及1170年,先后写下了著名的《美芹十论》及《九议》,向朝廷全面陈述自己抗敌救国的大策。《美芹十论》前三篇论述了宋金形势、战争性质,民心向背,后七篇就南宋应如何充实实力,做好北伐准备,完成恢复大计,作了具体的论述与规划。在《九议》中,辛弃疾再次斥责了投降派的谬论。并指出应作好打持久战的战略准备。1172年以后官职虽有升迁,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任地方要员,但“二年历遍楚山川”式的频繁调任,使他的爱国抱负始终难以施展。1181—1203年为闲居带湖、瓢泉时期,其间除1192—1194年一度被起用为福建安抚使外,一直赋闲在家。此时他心情十分矛盾“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这并非他的愿望,他依然惦念着北伐事业。由于感情抑郁不平,时间又悠闲有余,故尔这一期是他创作的鼎盛时期。1203—1207年为晚年再起,参与北伐时期。这时韩侂胄主持北伐事宜,任命辛弃疾镇江知府。辛弃疾一方面积极备战,一方面又反对草率从事。但他并未得到韩的真正重用,不久又被罢职,北伐亦失败,辛弃疾赍志以殁,临终前“大呼杀贼数声”(《济南府志》)。有《稼轩词》。

辛弃疾是“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范开《稼轩词序》)。和陆游一样,是南渡后坚决主张北伐恢复的代表人物。他还能用以民为本的思想看待北伐事业,他说:“恢复之事,为祖宗,为社稷,为生民而已,此亦明主所与天下智勇之士所共也,顾岂吾君吾相之私哉!”(《九议》)他还能用战略家的眼光,根据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提出抗敌救国的三原则:“一日无欲速,二日宜审先后,三日能任败。”(《九议》)

辛弃疾虽没留下系统明确的文学主张,但从一些词句中也能看出他的一些文学倾向。他说:“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鹧鸪天》)说明他不但重视文学作品的感情作用,而且强调文学应反映重大的社会内容。又说:“诗在经营惨淡中”(《鹧鸪天)》,“诗句得活法,日月有新工。”(《水调歌头》)说明他提倡严肃的写作态度。又说:“有意雄华泰,无意巧玲珑。”(《临江仙》)说明他特别推崇豪放风格。他还对陶渊明在静穆恬淡之中带有一股兀傲不乎之气深表推崇。这种审美情趣也直接影响了他的词风。

二 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P111

辛词的内容比苏词更为广阔,真正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词曲概》)的地步。

辛词中思想内容最集中、最进步的当属爱国词。辛弃疾具有一般作家所不具备的戎马生涯,他首先是一个爱国斗士,然后才是一个词人,因而他的爱国词最自然真切,“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之于其词。”(徐釚《词苑丛谈》卷4)

因此,在爱国词中尤值得重视的是那些表现自我经历、自我形象、自我感触的作品。

那些记录自己战斗生涯,或借助追念自己战斗生活而抒发感慨的词,当属词史上独一无二的作品,如: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

这首词上阕所描写的正是“粤辛巳岁,逆亮南寇,中原之民屯聚蜂起,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复,共籍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美芹十论·序》)的经历。下阕写因追念往事而引发的理想落空的悲哀与感慨。但辛弃疾痛苦悲愤,却不消沉,在苦闷时依然能保有昂扬奋进的精神,如在与另一爱国志士陈亮的酬唱中,他既道出了自己不被重用的悲愤心情,又道出了他的坚定信念: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

辛弃疾还有很多评议时局,议论世事,关心国家命运,陈述恢复大业,批判投降苟和势力的词。在这些词中,他不是空泛地去议论、陈诉,而是用全身心的感情去倾诉、哭泣、呼号、鼓动。如《菩萨蛮》: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以“无数山”比兴抗金事业的重重阻力,以江水东流比兴抗敌救国力量是阻挡不住的,真可谓忠愤之气,拂拂指端。

辛弃疾的爱国词是通过各种题材加以表现的,最主要的一是酬唱词。辛在酬唱词中很少写尔汝相思的陈词,而多以北伐恢复大业共勉,使酬唱词内容为之一新。仅以祝寿词为例,他写道:“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二是登临写景词。辛词中许多爱国名著,如《念奴娇·我来吊古》、《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永遇乐·千古江山》、《南乡子·何处望神州》都是这类作品。如《水龙吟》曰: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共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勾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三是怀古词。如被杨慎评为辛词第一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上阕“意在恢复,故追述孙刘”(宋翔凤《乐府余论》);追述孙刘,即是批判“三国两晋形势与今日不同”,“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中原”,“天下无事,须南自南,北自北”的苟和派论调。下阕意在慎兵,故感慨宋文帝;感慨宋文帝即是提醒当局不要重蹈草率用兵而失败的覆辙。最后感伤廉颇,感伤廉颇即是感伤自己生不逢时,不得重用。由于借助了咏古,使讽今具有了更深沉的内含。

除爱国词外,辛弃疾还有许多其它题材的词。直接或间接描写农村的约有三四十首。如《清平乐·茅檐低小》、《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等都是词史上难得的农村词。辛弃疾曾赋闲家居近20年,因此又写有很多闲适词,但闲适非其所愿,故尔这类词又常包含着怨艾的感情,成为表现其爱国思想的一种变调。辛弃疾也偶作情词,但“绝不作妮子态”《毛晋《稼轩词跋》),更有一种他人难以企及的高远之怀,如: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

与其说是写对情人的追求,不如说是“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艺衡馆词选》引梁启超语)的自白。

问题:试述辛弃疾词的爱国主义精神。

答: 辛词中思想内容最集中、最进步的当属爱国词。辛弃疾具有一般作家所不具备的戎马生涯,他首先是一个爱国斗士,然后才是一个词人,因而他的爱国词最自然真切,“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之于其词。”(徐釚《词苑丛谈》卷4)因此,在爱国词中尤值得重视的是那些表现自我经历、自我形象、自我感触的作品。那些记录自己战斗生涯,或借助追念自己战斗生活而抒发感慨的词,当属词史上独一无二的作品如:《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等。辛弃疾的爱国词是通过各种题材加以表现的,最主要的一是酬唱词。辛在酬唱词中很少写尔汝相思的陈词,而多以北伐恢复大业共勉,使酬唱词内容为之一新。仅以祝寿词为例,他写道:“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二是登临写景词。辛词中许多爱国名著,如《念奴娇·我来吊古》、《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永遇乐·千古江山》、《南乡子·何处望神州》都是这类作品。三是怀古词。如被杨慎评为辛词第一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上阕“意在恢复,故追述孙刘”(宋翔凤《乐府余论》);追述孙刘,即是批判“三国两晋形势与今日不同”,“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中原”,“天下无事,须南自南,北自北”的苟和派论调。下阕意在慎兵,故感慨宋文帝;感慨宋文帝即是提醒当局不要重蹈草率用兵而失败的覆辙。最后感伤廉颇,感伤廉颇即是感伤自己生不逢时,不得重用。由于借助了咏古,使讽今具有了更深沉的内含。

三 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P119

辛弃疾词最显著的艺术成就在于充实、巩固、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辛弃疾创作了大量的“英雄语”、“豪杰词”,至此豪放风格才蔚为大国,正式成派,辛弃疾的创作也成为这一派的代表。正像刘克庄、王士祯所评,“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辛稼轩集序》)“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称首。”(《花草蒙拾》)

为了创建豪放词风,辛弃疾使用了一系列相应的艺术手段。

他善于塑造鲜明、生动、虎虎有生气的艺术形象。他笔下的人物常是慷慨悲歌、雄姿英发的形象。他写自己的远大抱负是“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满江红》)他写自己的矫健身手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他写自己的狂态是“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贺新郎》)他写他人、古人也多是“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他笔下的景物也多是飞动壮观的景色。仅如山,他写道:“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沁园春》),“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菩萨蛮》),把静态的山势写成奔腾的动态,极为豪放。他善于运用浪漫主义的想象及象征手法来加强豪放色彩。如《水调歌头》云:“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其浪漫恣肆的风格直逼诗仙李白。又如《太常引》云:“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乘风”三句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与屈原“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实同,而“斫去桂婆娑”,“所指甚多,不止秦桧一人而已。”(周济《来四家词选》)

他善于运用跳跃、顿挫之法,增强时空的跨度和感情的起伏,尤善于将最凝重的感情熔铸于开头、结尾之中。如《摸鱼儿》(见后引)开头“‘更能消,三字,是从千回万转后倒折出来,真是有力如虎。”(《白雨斋词话》)而结尾又将一腔怨悱之情化入“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的衰败景色中,使全词的意境更加深邃。又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列举了“醉里挑灯看剑”等几件壮事,但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又将无限感慨蕴含其中,令人不忍卒读。

辛词的豪放风格往往是通过各种形式加以表现的,它“正而能变,变而能化,化而不失本调,不失本调而兼得众调”。(胡应麟《诗薮》)这种豪放的“变调”(借用评词家的用语,评词家往往以婉约为正宗,以非婉约为变调)往往更能表现出辛词的内在气质和本色风格。

辛词善于寓刚健于温柔之中。如《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表面上完全是一首宫怨之词,但实际上是抒发自己忧伤国事,忠而见谤的怨怒心情,正是那类“肝肠如火,色笑如花”的代表作。

辛词还善于寓悲愤于闲适之中。这类词以淡笔写浓愁,轻笔写重压,闲笔写大志,如: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

全词围绕同一个愁字写少年与暮年的不同心态,笔触似乎漫不经心,但内心的感慨却是十分沉重深邃的。

辛词还善于寓庄严于谐谑之中。如写醉中“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西江月》)在诙谐俏皮之中,将自己兀傲坚强的性格和人生哲学表现得淋漓尽至。

除了豪放,辛词也不乏婉约、平淡、清丽等多种风格。正像范开、刘克庄在稼轩词序中所评:“其间固有清而丽,婉而妩媚”之作,“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除了对豪放风格的建树外,对表现手法的发展也是辛词的重要成就。

辛词不但以诗为词,还进一步以文为词,更进一步有意识地把其它文学样式的手段都调集到词中。

如喜用典、善用典。辛词用典杂而广,且能作到形式多样,花样翻新。他善于连用典故,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连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等人之典,而这些人除廉颇外都与京口有关。而“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三句,在用刘义隆典时又套用了霍去病之典,典中套典,极尽能事。在连用典故时,还能层层深入,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下阕:“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连用三典,第一典用张翰事,表示自己不愿归隐的事实;第二典用陈登事,表示自己不愿归隐的原因;第三典用桓温事,表示自己不愿归隐的结局,组织在一起,表达得十分深刻。

又如喜议论。议论性强是南宋初中期词的共同倾向。辛词的议论有的融化于生动的形象中,如“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有的借助了怀古,如“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有的是径直的议论,如“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又如善用比兴、比拟、比喻等修辞手段。比兴,如前引的《太常引》之写月,比拟如《贺新郎》之写山:“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辛词的比喻有如苏诗的比喻,形式多样,精彩纷呈。如《沁园春·叠嶂西驰》下阕云: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

连用三喻来形容山的风度、威仪、气质,而且都是倒喻,想象新奇而句律严整,极见工力。

再如善用精美的文学语言,又善用通俗的口语;善用散文句式入词,又善于点化前人诗句成语入词,在语言表达上也取得了集优汇萃的成就。精美的文学语言如《沁园春·叠嶂西驰》,笔笔都堪称是“雄深雅健”的描写;口语如《清平乐·茅檐低小》中的“大儿”、“中儿”、“小儿”,《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中的“七八个星”、“两三点雨”等。用散文句式入词如《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沁园春·杯汝来前》等都好像是巧妙地把一篇小品散文按词牌的句律点断而已,读起来格外幽默。点化前人诗句用语的,如《南乡子·何处望神州》中的“不尽长江滚滚流”,“生子当如孙仲谋”等,就是直接点化或引用杜甫诗和曹操语的。

当然,辛词中过于逞才使气,炫耀学问;过于追求以议论入词,至使议论变得直露或陈腐;过于追求以文入词,至使词失去了应有的韵味,也时或有之,但这都不足掩盖他在表现手法上所取得的空前成就。

  清平乐村居是宋代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田园生活的著名词作.作品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的三个儿子的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诗人对安逸恬静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喜爱之情.
  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从二十一岁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闲居达二十年之久。理想的破灭,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从下面的资料可以看出来啊,这是05年的历史自考题吧,那套我做过似乎~~~
南宋中期也是词的繁荣昌盛期,和诗一样,受时代的影
响,爱国词成为创作的主要内容,代表作家当推辛弃疾。
一 辛弃疾其人P109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他一生可分为四期。1162年以前为沦陷及起义期。辛弃疾幼年跟随祖父辛赞生活。辛赞在靖康之难时未能南渡,但爱国之心不泯,常向辛弃疾灌输“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辛弃疾《美芹十论》)的爱国思想。1160年,年仅20岁的辛弃疾聚众2000人参加了以耿京为首的反金义军,诛杀过叛徒义端、张安国,“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洪迈《稼轩记》)1162—1181年为南渡初时期。1162年辛弃疾回到南宋,最初并未受到真正重用,只是任些闲职。面临苟和势力不断上涨的局面,辛弃疾于1165年及1170年,先后写下了著名的《美芹十论》及《九议》,向朝廷全面陈述自己抗敌救国的大策。《美芹十论》前三篇论述了宋金形势、战争性质,民心向背,后七篇就南宋应如何充实实力,做好北伐准备,完成恢复大计,作了具体的论述与规划。在《九议》中,辛弃疾再次斥责了投降派的谬论。并指出应作好打持久战的战略准备。1172年以后官职虽有升迁,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任地方要员,但“二年历遍楚山川”式的频繁调任,使他的爱国抱负始终难以施展。1181—1203年为闲居带湖、瓢泉时期,其间除1192—1194年一度被起用为福建安抚使外,一直赋闲在家。此时他心情十分矛盾“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这并非他的愿望,他依然惦念着北伐事业。由于感情抑郁不平,时间又悠闲有余,故尔这一期是他创作的鼎盛时期。1203—1207年为晚年再起,参与北伐时期。这时韩侂胄主持北伐事宜,任命辛弃疾镇江知府。辛弃疾一方面积极备战,一方面又反对草率从事。但他并未得到韩的真正重用,不久又被罢职,北伐亦失败,辛弃疾赍志以殁,临终前“大呼杀贼数声”(《济南府志》)。有《稼轩词》。
辛弃疾是“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范开《稼轩词序》)。和陆游一样,是南渡后坚决主张北伐恢复的代表人物。他还能用以民为本的思想看待北伐事业,他说:“恢复之事,为祖宗,为社稷,为生民而已,此亦明主所与天下智勇之士所共也,顾岂吾君吾相之私哉!”(《九议》)他还能用战略家的眼光,根据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提出抗敌救国的三原则:“一日无欲速,二日宜审先后,三日能任败。”(《九议》)
辛弃疾虽没留下系统明确的文学主张,但从一些词句中也能看出他的一些文学倾向。他说:“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鹧鸪天》)说明他不但重视文学作品的感情作用,而且强调文学应反映重大的社会内容。又说:“诗在经营惨淡中”(《鹧鸪天)》,“诗句得活法,日月有新工。”(《水调歌头》)说明他提倡严肃的写作态度。又说:“有意雄华泰,无意巧玲珑。”(《临江仙》)说明他特别推崇豪放风格。他还对陶渊明在静穆恬淡之中带有一股兀傲不乎之气深表推崇。这种审美情趣也直接影响了他的词风。
二 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P111
辛词的内容比苏词更为广阔,真正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词曲概》)的地步。
辛词中思想内容最集中、最进步的当属爱国词。辛弃疾具有一般作家所不具备的戎马生涯,他首先是一个爱国斗士,然后才是一个词人,因而他的爱国词最自然真切,“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之于其词。”(徐釚《词苑丛谈》卷4)
因此,在爱国词中尤值得重视的是那些表现自我经历、自我形象、自我感触的作品。
那些记录自己战斗生涯,或借助追念自己战斗生活而抒发感慨的词,当属词史上独一无二的作品,如: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
这首词上阕所描写的正是“粤辛巳岁,逆亮南寇,中原之民屯聚蜂起,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复,共籍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美芹十论·序》)的经历。下阕写因追念往事而引发的理想落空的悲哀与感慨。但辛弃疾痛苦悲愤,却不消沉,在苦闷时依然能保有昂扬奋进的精神,如在与另一爱国志士陈亮的酬唱中,他既道出了自己不被重用的悲愤心情,又道出了他的坚定信念: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
辛弃疾还有很多评议时局,议论世事,关心国家命运,陈述恢复大业,批判投降苟和势力的词。在这些词中,他不是空泛地去议论、陈诉,而是用全身心的感情去倾诉、哭泣、呼号、鼓动。如《菩萨蛮》: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以“无数山”比兴抗金事业的重重阻力,以江水东流比兴抗敌救国力量是阻挡不住的,真可谓忠愤之气,拂拂指端。
辛弃疾的爱国词是通过各种题材加以表现的,最主要的一是酬唱词。辛在酬唱词中很少写尔汝相思的陈词,而多以北伐恢复大业共勉,使酬唱词内容为之一新。仅以祝寿词为例,他写道:“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二是登临写景词。辛词中许多爱国名著,如《念奴娇·我来吊古》、《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永遇乐·千古江山》、《南乡子·何处望神州》都是这类作品。如《水龙吟》曰: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共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勾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三是怀古词。如被杨慎评为辛词第一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上阕“意在恢复,故追述孙刘”(宋翔凤《乐府余论》);追述孙刘,即是批判“三国两晋形势与今日不同”,“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中原”,“天下无事,须南自南,北自北”的苟和派论调。下阕意在慎兵,故感慨宋文帝;感慨宋文帝即是提醒当局不要重蹈草率用兵而失败的覆辙。最后感伤廉颇,感伤廉颇即是感伤自己生不逢时,不得重用。由于借助了咏古,使讽今具有了更深沉的内含。
除爱国词外,辛弃疾还有许多其它题材的词。直接或间接描写农村的约有三四十首。如《清平乐·茅檐低小》、《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等都是词史上难得的农村词。辛弃疾曾赋闲家居近20年,因此又写有很多闲适词,但闲适非其所愿,故尔这类词又常包含着怨艾的感情,成为表现其爱国思想的一种变调。辛弃疾也偶作情词,但“绝不作妮子态”《毛晋《稼轩词跋》),更有一种他人难以企及的高远之怀,如: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
与其说是写对情人的追求,不如说是“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艺衡馆词选》引梁启超语)的自白。
问题:试述辛弃疾词的爱国主义精神。
答: 辛词中思想内容最集中、最进步的当属爱国词。辛弃疾具有一般作家所不具备的戎马生涯,他首先是一个爱国斗士,然后才是一个词人,因而他的爱国词最自然真切,“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之于其词。”(徐釚《词苑丛谈》卷4)因此,在爱国词中尤值得重视的是那些表现自我经历、自我形象、自我感触的作品。那些记录自己战斗生涯,或借助追念自己战斗生活而抒发感慨的词,当属词史上独一无二的作品如:《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等。辛弃疾的爱国词是通过各种题材加以表现的,最主要的一是酬唱词。辛在酬唱词中很少写尔汝相思的陈词,而多以北伐恢复大业共勉,使酬唱词内容为之一新。仅以祝寿词为例,他写道:“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二是登临写景词。辛词中许多爱国名著,如《念奴娇·我来吊古》、《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永遇乐·千古江山》、《南乡子·何处望神州》都是这类作品。三是怀古词。如被杨慎评为辛词第一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上阕“意在恢复,故追述孙刘”(宋翔凤《乐府余论》);追述孙刘,即是批判“三国两晋形势与今日不同”,“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中原”,“天下无事,须南自南,北自北”的苟和派论调。下阕意在慎兵,故感慨宋文帝;感慨宋文帝即是提醒当局不要重蹈草率用兵而失败的覆辙。最后感伤廉颇,感伤廉颇即是感伤自己生不逢时,不得重用。由于借助了咏古,使讽今具有了更深沉的内含。
三 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P119
辛弃疾词最显著的艺术成就在于充实、巩固、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辛弃疾创作了大量的“英雄语”、“豪杰词”,至此豪放风格才蔚为大国,正式成派,辛弃疾的创作也成为这一派的代表。正像刘克庄、王士祯所评,“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辛稼轩集序》)“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称首。”(《花草蒙拾》)
为了创建豪放词风,辛弃疾使用了一系列相应的艺术手段。
他善于塑造鲜明、生动、虎虎有生气的艺术形象。他笔下的人物常是慷慨悲歌、雄姿英发的形象。他写自己的远大抱负是“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满江红》)他写自己的矫健身手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他写自己的狂态是“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贺新郎》)他写他人、古人也多是“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他笔下的景物也多是飞动壮观的景色。仅如山,他写道:“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沁园春》),“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菩萨蛮》),把静态的山势写成奔腾的动态,极为豪放。他善于运用浪漫主义的想象及象征手法来加强豪放色彩。如《水调歌头》云:“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其浪漫恣肆的风格直逼诗仙李白。又如《太常引》云:“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乘风”三句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与屈原“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实同,而“斫去桂婆娑”,“所指甚多,不止秦桧一人而已。”(周济《来四家词选》)
他善于运用跳跃、顿挫之法,增强时空的跨度和感情的起伏,尤善于将最凝重的感情熔铸于开头、结尾之中。如《摸鱼儿》(见后引)开头“‘更能消,三字,是从千回万转后倒折出来,真是有力如虎。”(《白雨斋词话》)而结尾又将一腔怨悱之情化入“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的衰败景色中,使全词的意境更加深邃。又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列举了“醉里挑灯看剑”等几件壮事,但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又将无限感慨蕴含其中,令人不忍卒读。
辛词的豪放风格往往是通过各种形式加以表现的,它“正而能变,变而能化,化而不失本调,不失本调而兼得众调”。(胡应麟《诗薮》)这种豪放的“变调”(借用评词家的用语,评词家往往以婉约为正宗,以非婉约为变调)往往更能表现出辛词的内在气质和本色风格。
辛词善于寓刚健于温柔之中。如《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表面上完全是一首宫怨之词,但实际上是抒发自己忧伤国事,忠而见谤的怨怒心情,正是那类“肝肠如火,色笑如花”的代表作。
辛词还善于寓悲愤于闲适之中。这类词以淡笔写浓愁,轻笔写重压,闲笔写大志,如: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
全词围绕同一个愁字写少年与暮年的不同心态,笔触似乎漫不经心,但内心的感慨却是十分沉重深邃的。
辛词还善于寓庄严于谐谑之中。如写醉中“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西江月》)在诙谐俏皮之中,将自己兀傲坚强的性格和人生哲学表现得淋漓尽至。
除了豪放,辛词也不乏婉约、平淡、清丽等多种风格。正像范开、刘克庄在稼轩词序中所评:“其间固有清而丽,婉而妩媚”之作,“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除了对豪放风格的建树外,对表现手法的发展也是辛词的重要成就。
辛词不但以诗为词,还进一步以文为词,更进一步有意识地把其它文学样式的手段都调集到词中。
如喜用典、善用典。辛词用典杂而广,且能作到形式多样,花样翻新。他善于连用典故,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连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等人之典,而这些人除廉颇外都与京口有关。而“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三句,在用刘义隆典时又套用了霍去病之典,典中套典,极尽能事。在连用典故时,还能层层深入,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下阕:“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连用三典,第一典用张翰事,表示自己不愿归隐的事实;第二典用陈登事,表示自己不愿归隐的原因;第三典用桓温事,表示自己不愿归隐的结局,组织在一起,表达得十分深刻。
又如喜议论。议论性强是南宋初中期词的共同倾向。辛词的议论有的融化于生动的形象中,如“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有的借助了怀古,如“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有的是径直的议论,如“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又如善用比兴、比拟、比喻等修辞手段。比兴,如前引的《太常引》之写月,比拟如《贺新郎》之写山:“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辛词的比喻有如苏诗的比喻,形式多样,精彩纷呈。如《沁园春·叠嶂西驰》下阕云: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
连用三喻来形容山的风度、威仪、气质,而且都是倒喻,想象新奇而句律严整,极见工力。
再如善用精美的文学语言,又善用通俗的口语;善用散文句式入词,又善于点化前人诗句成语入词,在语言表达上也取得了集优汇萃的成就。精美的文学语言如《沁园春·叠嶂西驰》,笔笔都堪称是“雄深雅健”的描写;口语如《清平乐·茅檐低小》中的“大儿”、“中儿”、“小儿”,《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中的“七八个星”、“两三点雨”等。用散文句式入词如《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沁园春·杯汝来前》等都好像是巧妙地把一篇小品散文按词牌的句律点断而已,读起来格外幽默。点化前人诗句用语的,如《南乡子·何处望神州》中的“不尽长江滚滚流”,“生子当如孙仲谋”等,就是直接点化或引用杜甫诗和曹操语的。
当然,辛词中过于逞才使气,炫耀学问;过于追求以议论入词,至使议论变得直露或陈腐;过于追求以文入词,至使词失去了应有的韵味,也时或有之,但这都不足掩盖他在表现手法上所取得的空前成就。

  辛弃疾的农村词主要作于隐居江西的时期。
  辛弃疾在40岁刚出头时就被罢官,隐居在江西上饶的带湖和飘泉近20年之久。在这期间他熟悉了乡村生活,加深了对农民的感情,也更多地接近了大自然,开始更广泛、更深刻地注视着人生。由于长期居住在乡村,置身于乡村父老之中,也就驱除了原来在官场的许多烦恼,对乡村生活和农民百姓有了更多的了解。于是,他的词作也一反庄重之风,而显得轻快活泼。在这一时期的词作中,他不再有“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温英雄泪”,“平生塞北江南,归来白发苍颜”的慨叹,也不再吟咏“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令人凄神寒骨的悲凉之调。农村丰歉甘苦,婚嫁劳作,种种质朴而又淳美的生活画面,都一幅幅呈现于词人辛弃疾的感性观照之中。生活感应了辛弃疾,辛弃疾也真诚拥抱这崭新的生活。他满怀深情地倾听农民倾吐丰收的欢乐,“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乐滋滋地分享农民的喜悦,“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他与村夫交往甚密,“呼玉友,荐溪毛,殷勤野老苦相邀”。在这崭新的天地里,辛弃疾培养起了自己恬淡宁静的愉悦心情,从而写出了许多优美的乡村田园词。
  辛弃疾在滴居上饶带湖、瓢泉等地期间,虽然特殊的经历,沉重的内忧外患,强烈的报国热情仍在他的心中困扰着他,但他却报国无门,无法施展才华,为了寻求解脱,他十分注意乡村的生活气息和田园风光,他所作的乡村田园词,几乎没有一首不是用主要笔墨抒写农家生活气息或田园风光的。无论是抒写农家田园生活的,还是描写田园风光的,都流露出一股质朴活淡的气息。例如:他在《鹧鸪天•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中写道: 春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

隐居江西时期


写清平月村居的时候新弃疾多少岁
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从二十一岁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闲居达二十年之久。理想的破灭,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这首《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这首诗可以提哪些问题?
反观辛弃疾的这首《清平乐·村居》,词作充满了生活的气息,田园风光与农村生活的场景,这与辛弃疾的其他词作在风格上有明显的不同。 那么,要想解读好《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作,探讨这首词是在什么情况下写成的?就要从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开始谈起,也要从辛弃疾的生平经历谈起,这也就是“知人论世”的方法。 辛弃...

辛弃疾的诗词一般有什么特点?
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词一般都豪放大气,充满爱国情怀,但又有怀才不遇的怅然。这和他生活的时代有很大的关系,宋朝积贫积弱,不断受金辽困扰,作者想要上战场报效国家(他也确实这样做了),但是后来或怀才不遇,或早生白发,所以他的诗歌听起来多了分苍凉悲怆,但又不失大气磅礴。代表...

辛弃疾生平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

为什么人称辛弃疾为“词坛巨龙”?
虽然他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死后名”,带有浓郁的封建忠君思想,但终其豪气,亦令后人景仰无限。其词作水平之高,运用典故之繁,亦令后世词人难以企及,称其“词中之龙”毫不为过。他的词题材多样,风格多变,写军旅豪情慷慨,写农村清醒自然。慷慨激昂时有“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的资料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

100分求辛弃疾所有的诗词和写作背景
http:\/\/baike.baidu.com\/view\/2982.htm 辛弃疾词全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

辛弃疾:剑有杀气,词有柔情
(3)词有柔情 我接触的第一首辛弃疾词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首词把那种密集的军事意象凝聚成战场的雄豪壮阔,梦想中的...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的一生是怎样的?
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其诗文亦有足称道者,特别是其文“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

汝阳县15991794266: 辛弃疾的田园词大多写于什么时候 -
彭迫通迪: 鹧鸪天·戏题村舍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新柳树,旧沙洲,去年溪打那边流.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余家即聘周. 宋孝宗淳熙五年,词人闲居于上饶,初期游历周边农村,浏览了当地山村的风土人情,于是写下了这首《鹧鸪天》来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欣喜之情.

汝阳县15991794266: 清平乐村居的写作背景 -
彭迫通迪: 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从二十一岁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闲居达二十年之久.理想的破灭,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汝阳县15991794266: 《村平乐·村居》的主要内容,写作背景 -
彭迫通迪: 主要内容: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写作背景: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从二十一岁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闲居达二十年之久.理想的破灭,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汝阳县15991794266: 辛弃疾写《清平乐 · 村居》是在什么时候写的 -
彭迫通迪: 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

汝阳县15991794266: 辛弃疾农村词的背景是什么? -
彭迫通迪: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汝阳县15991794266: 清平居.村居是辛弃疾什么时候写的 ? -
彭迫通迪: 这个是1182年辛弃疾被罢官以后,回到了江西上饶的庄园——稼轩别墅,那有山林田地170多亩——这个时候写的,从诗中看的出来,他心情还不错.同时期的作品还有《西江月》.

汝阳县15991794266: 《清平乐·村居》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
彭迫通迪: 《清平乐·村居》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从二十一岁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闲居达二十年之久.理想的破灭,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清平乐·村居作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音同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汝阳县15991794266: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主要描写了词人于什么时间 -
彭迫通迪: 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这首词写于这一期间.这是一幅清新的乡村夏日夜景,于此可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汝阳县15991794266: 急求问辛弃疾前后词风的变化.小女子拜谢. -
彭迫通迪:[答案] 一、青少年时期.止于23岁南渡以前.这是他一生最为意气风发的时期. 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22岁的辛弃疾聚众二千人树起抗金旗帜.未几,率部归耿京起义军,并力劝耿京归宋,以图大业,1162年,辛弃疾奉命南渡,联系起义军的归宋问题....

汝阳县15991794266: 清平乐村居是宋代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什么著名词作 -
彭迫通迪: 清平乐村居是宋代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田园生活的著名词作.作品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的三个儿子的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诗人对安逸恬静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喜爱之情. 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从二十一岁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闲居达二十年之久.理想的破灭,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