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系中的,古代汉语保留古时的口音最多的是南方的三大民系中的广府话,客家话和闽南话是古代汉人当时语

作者&投稿:威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广府的故事~

要了解广府文化,先要弄清广府民系。了解了广府民系,则粤方言的形成与覆盖的理据就不难明白了。

有两个古岭南的战斗故事,可助我们了解广府民系分布地区古代社会的变化。一个是秦军统帅屠睢(sui) 死于南越族人的游击战中,另一个是赵佗为完成南越国统一大业而巧设美男计。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为统帅,率领50万大军兵分五路,向五岭之南进军。其中一军驻扎在余干(今江西余干),一军扼守南野(今江西南康),一军守镡城之岭(今广西桂北越城岭),一军占据九疑要塞(今湖南宁远境内),还有一军“处番禺之都”(今都庞岭附近,属连县)”(“处番禺之都”之意争论不休,今从“五百里为都”之意。参见《广州文博》l993~1995集刊李龙章《番禺城始建年代及相关问题探讨》。)。

在强大的秦军进攻下,力量分散的百越各小国只好退出部落聚居地,躲入密林深谷之中打游击。屠睢攻占番禺后,急于推行暴秦的各项制度,以为可以压服越族人。但是,早有断发文身之俗,强悍好斗的越族人,不肯屈服于秦军的暴力,同心驱逐外敌,他们利用熟悉地形、善于水战与爬山设伏的长处,白天隐伏于山林之中,晚上四出偷袭秦军,还袭击秦军运粮的队伍,使秦军夜不能寝。疲于奔命,百越族中的西瓯族人还发动了一次大攻击,杀得秦军尸横遍野,并击毙其统帅屠睢。这故事显示了岭南土著人的刚强善战与不屈服于暴力的本根文化。
明末清初“岭南三大家”之一的陈恭尹有诗句云,“五岭北来峰在地,九州南尽水浮天。”(《九日登镇海楼》),可借来形容古越族人所处的地理环境。春秋战国时期,岭南还是百越族的世界,广东的青铜时代始于商末西周,但广东当代出土的这一时期的青铜器文物仅有5件,不过,出土的战国时期青铜器却达1000多件,其中,不少还是本地铸造的。由此可见战国时岭南百越族的生产力已有一定的发展。先秦时,岭南的番禺、肇庆、罗定、清远、四会、广宁、揭阳等地,已有越族的“小国”,如称为番禺、缚娄,阳禺等市镇型小国。这些“小国”是部落联盟发展的结果,虽然并没有在岭南建起一个统一国家政权,但已是贸易商品的最初集散地。岭北楚国商人也常来此贸易,出现语言交流现象,因此成熟后的粤语也还带有一些楚音。那时,番禺的珠玑、翡翠、犀角、象牙等名贵商品,已扬名中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既想扩大领土,也垂涎番禺的名贵商品,遂出兵岭南。
屠睢身亡后,秦军还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百越族人也奈何不得强大的秦军,双方僵持不下,形成“秦军三年不解甲弛弯”之势。

起初岭北到岭南的交通不畅,影响着秦军的给养。后来,秦将监禄(一说监为官衔,名史禄)率工兵在海阳山开凿一条水道,连通了湘江与漓江,民间称为秦凿渠,也称零渠(唐代时改称灵渠)。于是,粮草可以从岭北水运至岭南,解决了秦军给养问题,使秦军得以打持久战。
后来,秦始皇派任嚣为统帅,率领赵佗等将领,出动楼船沿秦凿渠南攻百越。水军参战,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加上任嚣、赵佗步步为营的同时,善于安抚越族人,恩威并用之下,终于逐渐平定了越族的反抗。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了岭南,设置南海、象、桂林三郡。其中的南海郡,相当于今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南海尉任嚣在郡治番禺筑城,世称任嚣城,这就是广州建城之始。

任嚣、赵佗率军南下之时,秦皇已命一批游民。商人随军移民;统一岭南后,秦守军号称50万;设南海郡的次年,秦又发配一批罪人到南海郡建屋筑城;秦二世元年(前209),赵佗上书皇帝,奏请拨3万名无夫家的女性来南海郡为士卒补衣和照顾生活,秦二世拨给1.5万名女性,这一系列举措,使南海郡的“中县人”(汉族人)大大增加。他们带来了中原文化,也带来中原的先进生产工具与技术,大大促进了南海郡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任嚣、赵佗采取民族和睦政策,使汉、越民族融洽相处。古越族土著语言属壮侗语系,由于交流的需要,土著语言逐渐吸收古汉语,出现雏型粤语。

任嚣任南海尉时,赵佗任龙川令。他们经营南海郡数年后,中原反抗暴秦苛政的义军四起。任嚣看到秦失人心、早晚覆灭的形势,也看到岭南有拥兵自重的有利地势,便萌发割据之心。无奈病魔不许他再称雄,他只好把希望寄托到心腹将领赵佗身上。任嚣病危之际,委托赵佗代理南海尉一职,并把割据岭南的计划告诉他,希望他不要错过机会,赵佗欣然受命。
赵佗(一些古籍写作赵他)原籍巨鹿郡东垣县(今河北真定),他不但有治军之才,也有治政之才。任嚣逝世后,他首先令横浦、阳山、湟溪等五岭关隘的守军塞绝通岭北的通道,以防北兵南来。接着,清洗不听号令的秦朝官吏,安插亲信担任重要职务,为称王立国奠定基础。公元前206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暴秦终于退下历史舞台。次年,赵佗发兵进攻桂林、象两郡,赵佗巧设美男计的传说,说明他进攻时发生过激烈的对抗。

那时,西瓯骆裸国之主“后蜀王子”自称“安阳王”,手下有一位“神人”辅佐。传说这位神人名皋通,制作了一张神弩,一发能杀300人!

这种神奇武器令赵军连吃败仗,于是赵佗暗派太子始潜入安阳王宫。由于太子始生得一表人才,又能言善辩,遂使安阳王之女媚珠芳心大悦。为了讨太子始的欢心,媚珠竟盗出神弩,交给太子始毁掉,赵侬遂得击溃安阳王。这个传说不能说绝对真实,但也说明了赵佗平定岭南并非轻而易举。

赵佗通过武力进攻与拉拢越族首领等计,终于使大多数越族部落归心。他又把象郡分为交趾、九真二郡,任用友好的越族首领为长官,把原来的岭南三郡牢牢控制于掌中。从此,岭南出现安定的局面。公元前204年左右,赵佗自称南越王,建南越国,在国都番禺扩建任嚣城,史称赵佗城或越城。1997年,在广州中山四路原市文化局的地下揭出南越国御苑遗址,震动国内外。专家们推测,南越国宫苑的中心在今广州儿童公园范围内。

南越国初创时,其统治范围是:北界西起今广西三江、龙胜县南境,经兴安严关、恭城、贺县,历广东连山、阳山、乐昌、南雄等县一段,再折向南经连平、和平、蕉岭;东界从福建永定、平和、漳浦等地到达南海;西界为今广西环江、河池、东兰、巴马、百色、德保,与夜郎、句町等国接壤;南界到今越南中部长山山脉以东及大岭一线以北。国都番禺处于东、西、北三江交汇之处,航运已有一定发展,成为犀、象,毒冒,珠玑、果布等商品云集的都会,引来不少客商,语言交流增加,促使雏型粤语进一步变化。

由于越族人多,中县人居于南越国也只得入乡随俗。赵佗对越俗的态度是“良则从之,恶则禁之”。对越族好斗之俗他明令禁止,但对服装,习惯却听其自然变化,如汉高祖为与赵佗结好,派陆贾南来作说客,赵佗接见他时穿越俗服装,束发插椎。席地交股而坐。赵佗除了带头与越俗同化外,还大力提倡汉越通婚,赵家与越族名门吕家结为秦晋之好,融洽了汉越关系。他还推广汉族的语言文字,使汉文化在国中占了重要地位,越族语言因而更加与汉语融合,雏型粤语得以进一步发展。

后来,对中县人有较强抗拒心理的部分越族人向西江流域或西南方的茂名、徐闻、合浦,乃至广西迁移,使粤语地域有所扩大。

赵佗推行友好睦邻的政策,对汉朝,只有几年关系不好,其他时间皆友好往来。赵佗于公元前196年臣服于汉朝,使汉越贸易合法化,中原地区获得南越国的特产,南越国也得到中原提供的农业生产必需品,如铁器工具及马、牛、羊等牲畜。后来吕后执政时,歧视南越,断绝供给南越生产必需品。赵佗一怒之下于吕后五年(前183)自尊为“南越武帝”,发兵攻打长沙,吕后便派兵攻打南越,却攻不进岭南。吕后死后,汉文帝再派陆贾南来,与赵佗尽欢而别,陆贾还朝时,赵佗进贡了一批珍品给汉文帝。托陆贾带回的赵佗《报文帝书》是见于典籍最早的岭南文学作品,此后,岭南与中原的政治、经济联系再次增强,使岭南的经济顺利发展。

赵佗活了一百余岁,南越国历五主,到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终为汉朝所灭。汉灭南越国后,在岭南设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九真、交趾、日南、珠崖、儋耳等9郡。元封五年(前:106年),设交趾部统辖上述9郡,交趾部的治所设于广信(包括今广东封开至广西梧州一带)。
赵佗活了一百余岁,南越国历五主,到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终为汉朝所灭。汉灭南越国后,在岭南设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九真、交趾、日南、珠崖、儋耳等9郡。元封五年(前:106年),设交趾部统辖上述9郡,交趾部的治所设于广信(包括今广东封开至广西梧州一带)。

史家认为,广信之名寓“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之意。广信位于岭南腹心之地,地处漓江、贺江、西江交汇之口,扼水陆要冲,故为汉代所重视。

此后,广信作为岭南的政治、文化中心,发展了300余年,其对粤语的发展是颇有影响的。
秦凿灵渠把湘江与漓江沟通,从而成了中原汉人进入岭南历史上第一条水上主要通道,而由漓江转入西江到岭南,必先进入广信一带。秦统一岭南后,广信一带已有不少秦守军驻守,此处扼西江咽喉,沿江东向可达番禺,溯江向西可达南宁,乃战略要地。因此,汉族移民也大批居于此地,加速此地的开发。在汉代,广信也出现了几位学问家,如陈钦、陈元父于及士燮等。古籍载,交趾太守士燮的威望可媲美南越王赵佗,可见其影响之大。因此说,广信一带的百姓在粤语发展过程中,是曾起了一定作用的,今日的西江流域两岸县市的粤语,与珠江三角洲的粤语语音,语汇比较一致,也可证明这个结论。(参见叶国泉、罗康宁:《粤语源流考》,载《语言研究》1995年第一期。)不过,也不能说粤语形成于广信一带,因为西汉惠帝时,入仕朝廷的番禺人张买。“能为越讴,时切谏讽”,可见西汉时番禺也流行越(粤)语。

西汉时南海郡治所仍在番禺,南海郡辖番禺,中宿(今清远)、四会、博罗、龙川、揭阳6县(东汉时增加增城),东汉献帝建安八年(203年),交趾部改称交州,州治仍在广信。建安十六年(211年),交州刺史步骘到番禺视察时,认为番禺农业、商业发达,地势更有利于发展,故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迁交州治所到番禺。此后番禺重新成为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吴黄武五年(226年)交广分治,设广州,以后广州的中心地位持续了千多年,粤语的发展成熟便主要在广州一带。

晋代,大批中原人南迁岭南,也把中原的汉语带到岭南。至唐代,有诗人咏道:
北人避胡多在南,
南人至今能晋语。

唐代,商业的交流在番禺一带更盛,还有官员被贬到岭南,皆使粤语吸收了不少中原语音。与此同时,粤语在发展过程中变得更规范化与书面化,形成比较独立的语言体系。

今日的粤语还保留着不少中古时代的汉语语音,且看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朗读此诗,广州话比普通话更押韵。因为,深、心、金、簪这四字粤语音同韵,而普通话现代语音中却不同韵。另外,“家书抵万金”的“抵”字,广州人一读已知是“值得”之意,但北方人一般不理解。这是因为粤语保留了部分中古音与古词汇。粤语还保留了古四声,故广州人学起近体诗声韵时也较容易掌握。
唐末宋初,粤语己成为一个独特的语系,“自立门户”,较少吸收中原语言了。在构词、语法、读音等方面,也都成熟起来,其语音、词汇,大体已奠定了现代粤语的基础。宋代的粤语,已与北方汉语语音相距甚远了,广州与珠江三角洲一带,也成了粤语流通区域的主体。元代,虽有大批随宋末小朝廷南下的官民留居广州地区,带来不少北方语言,但己产生不了多少作用,明代,粤语已与现代粤语大体相同,清至民国,由于与外国人交往增多,粤语中也吸收了一些外来语。随着广府人出国及迁居港澳者增多,粤语的影响更加扩大。

在长期的发展中,粤方言成为汉语方言七大支系之一(另六大支系是: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闽方言、客方言、赣方言)。当代学者认为,广东境内的粤方言可以分为几个片:一、广府片,主要分布在广州、佛山、南海、番禺、顺德、三水、花县(今花都)、从化、增城、清远,龙门、佛冈、东莞、宝安、深圳、中山、珠海、肇庆、高要、高明、新兴、云浮、英德等县市,韶关、曲江、乐昌等县市的城区,以及香港、澳门也属这一片,总计广府片人口约2000万。二、高廉片,主要分布在阳江、阳春、茂名、高州、电白、信宜、湛江、遂溪、化州、吴村等县市,人口约600万。三、罗广片,主要分布在四会、罗定、德庆、广宁、怀集、封开、郁南、阳山、连县、连山等县市,人口约700万。四、四邑片,主要分布在鹤山、江门、新会、恩平、开平、台山、斗门等县市,人口约400万。合计今广东省使用粤语人数在3800万左右。此外,广西的梧州、苍梧、贺县、南宁、柳州、邕宁、崇左、宁明、横县、桂平、平南、玉林、北流、容县、岑溪,藤县、蒙山、贵县、昭平、博白、钦州、合浦、浦北、灵山、防城、北海等县市也使用粤语,人口约1300万。海南省的石碌、八所、三亚、白骈,陵水、莺歌海等地的厂矿、林场、盐场等企业单位多流通粤语,儋州话也可归入粤语系统,合计使用粤语人口约几十万。还有南北美洲、大洋洲、东南亚、欧洲、非洲不少华侨、华人也使用粤语,人口约1500~2000万之间。总计起来,全世界使用粤语人数约有7000万!(见李新魁《广东的方言》,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

在粤语各个片之间,乃至各方言点之间,在语言方面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特别是四邑片与广府片之间有更大差异,故近人有从广府文化中分出一个“五邑文化”(按:旧时称“四邑”,指新会、台山、开平、恩平”;今称“五邑”,指旧四邑加鹤山)。近代一两百年来,广东省省会所在地广州的语音,成为粤语区各地的标准音,广义的广州话是指粤方言(粤语),狭义的广州话则指作为标准音的广州市所使用的语言。

粤语的形成与覆盖大致如上述。但广府民系的“广府”怎样解释?这是因为唐代对广州一带已有“广府”之称,而明清更有以广州为治所的广州府,广州府人简称广府人。广府民系的人口组合是怎样的呢?学者认为,岭南三大民系——广府民系、福佬民系、客家民系,其人口组合大致在宋元之际形成,虽同属岭南汉族居民,但也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广府民系居民较多是古南越族自秦以后最早实现汉化的古岭南人的后裔,福佬民系与福建东南沿海古瓯越(闽越)族有较直接的文化渊源关系,客家民系是较后从中原移入定居于岭南的移民后裔。
当然,由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迁徙,不要说当代,就是在明清,广府民系地区的人民已非一定是古岭南人的后裔了,特别是广州及珠江三角洲的城市中,更有不少是两晋两宋移民的后裔,他们生活于广府民系地区之中,成了广府人,潜移默化地受了地域文化的影响,又为广府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少贡献。广府人崇尚“英雄莫问出处”一语,一般只重实干成效,不喜欢炫耀出身,资历(这就是广府文化大众性的体现)。因此,要深究广府民系居民的先祖分类比率,其实是不可能的。

笔者认为,“广东人讲粤语的多,为何深圳说粤语的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是:深圳是多民系混居区、深圳是多语言交汇区。
一.深圳是多民系混居区:
在广东乃至全国都流传有一个说法:东北三省像是一个省,而广东省却像是三个省。是的,在广东省的的确确像是三个“省”,而且三个“省”是泾渭分明。广东省的这三个“省”,就是广府民系、客家民系、潮汕民系。
广府民系在广东省内的分布区主要是广州市、佛山市、中山市、珠海市、江门市、东莞市、深圳市等珠三角地区以及粤西南的广大地区;客家民系在广东省内的分布区主要是梅州市、惠州市、河源市、韶关市,以及深圳市的部分城区(如龙岗区、盐田区、龙华区、坪山区、罗湖区、大鹏新区);潮汕民系在广东的分布区主要是汕头市(经济特区)、潮州市、揭阳市、汕尾市。
而深圳市,刚好是广东三大民系的交聚区,是三大民系共同的聚居区。纵观深圳市的发展史,我们知道深圳市是恰逢改革开放的大浪潮,从一个小渔村在三十多年里迅速发展成为一个GDP全国第三的副省级国际大都市。深圳市的人口达到了1300万人,其中半数以上的人口是广府民系、客家民系、潮汕民系,另外小半的人口则来源于全国各地。广府民系自珠三角地区向东、客家民系自粤北地区向南、潮汕民系自粤东向西,三大民系共同交聚于深圳市,深圳市因此也成为了广东三大民系共同的聚居区,这在广东省内的21个地级市中是非常有特色的。

二.深圳是多语言交汇区:
深圳市是广东三大民系的交聚区、共同的聚居区,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口是来自于全国各地、全国的其他民系。深圳市人口、民系的多元化,因此也注定了深圳市语言的多元化。深圳市是传统的广府民系分布区,三大民系中广府民系在深圳市的占比最高。因此按原理白话(粤语)在深圳市应该是流通最为广泛的,而实质上深圳市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口同样很大,因此普通话在深圳市反而隐隐是流通最为广泛的,大有盖过白话(粤语)之势。
其次,客家民系、潮汕民系在深圳市的人口中占比也不低,客家话、潮汕话在深圳市其实也是主要的流通语言之一,虽然说客家话、潮汕话的人群不及说白话(粤语)、普通话的人群大,但仍然不可小觑。而且因为深圳市的人口还有很多是来自于全国各地,因此在深圳市除了主要流通白话(粤语)、普通话、客家话、潮汕话外,还有一些小群体在说着他们各自的家乡话,比如在深圳市的四川人说四川话、在深圳市的湖南人说湖南话、在深圳市的贵州人说贵州话、在深圳市的广西人说桂柳话。

三.深圳是广东的深圳,也是全国的深圳:
纵观深圳市的发展历程,我们知道深圳市的人口成分是最杂的,或者说是最多元的。除了以广东省的广府民系、客家民系、潮汕民系为主外,其他来自于全国各地方的人口都有,甚至是有不少人口是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多个国家。在人口的多元上,即使是贵为省会的广州市也是难以企及。虽然广州市的客家民系、潮汕民系人口、以及外省人口、外国人口也很多,但是在广州市广府民系仍然是占据主要地位和压倒性优势,广州市也依然是广府民系最为核心的分布区之一。
因此可以说,广州市是广府民系的广州市,也是广东省的广州市。而深圳市则是广东省三大民系的深圳市、是广东省的深圳市,同时也是全国的深圳市。正是如此,广东人说白话(粤语)的多,而深圳说白话(粤语)的却反而不是很多,而且有越来越少之势,未来普通话有一统深圳之忧!

结尾语:
呼吁广大广东人,在说普通话的同时也不能忘记了同为我们母语的白话(粤语),多说普通话的同时也不忘说我们的白话(粤语)。

这是真的,北方话是满语,胡语等语言与北方土语结合产生的,与古汉语发音差别巨大!而南方方言则较好地保留了古代汉语的读音!不说别的,如果你会粤语,你试着用粤语朗诵唐诗, 好听不好听先别提, 你会发现比普通话更押韵!原因就是南方话更加接近古汉语,其实最接近古汉语的是福建莆田话,但确实太难懂了!(粤语说慢点我能听懂一点点,跟听难度大的英语听力差不多,莆田话就真的感觉能听懂的不比日语多)

中古汉语语支即客赣语支,晚期中古汉语演变出广府话
闽南话文读是客家话(中古汉语)

中古汉语语支包括:客家话,赣语,畲语,四邑话,中古汉语5种

是真的。韵书,诗词歌赋等流传下来的作品都会保留下古时发音的痕迹;古代汉人因战乱、灾荒而逐渐南迁的过程也是有定论的。

谁也说不清楚 谁亲眼见了 都是猜测 不一定真的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区别
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两个字在古代汉语中可能读音十分相似,至于要阅读古代的诗词歌赋,就必须明白平仄、押韵等,这就更需要有音韵学的知识。3、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存在意义完全不相同的词语。如“池”,现代汉语是“池塘”的意思,古代汉语除了这个意思之外,还有“护城河”的意思。

古代汉语是指普通话还是粤语还是其他地方语言??
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是古代汉族的群众语言。广义的古代汉语有两个系统:汉代及先秦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一般称“古韵”(上古音);唐代迄明初为基础而形成的中古汉语,一般称“等韵”(中古音);另一个是明末清初以后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近代汉语(也就是现代汉语的原型)。由于...

汉语言文学中,古汉语的定义、古汉语和文言是不是同一概念?为什么?_百度...
古代汉语应涵盖两大部分,即文言文和古白话文。文言与古白话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是相通 的,又是有区别的。因为是相通的,不懂文言必然影响学习古白话的深度;因为是有区别的 ,二者的学习不能互相替代。文言与古白话有传承关系,古白话中当然有文言成分,但文言 与古白话是古代汉语不同阶段、不同分支...

古代汉语的研究对象
古代汉语大量使用省略句式,主要如主语,所以大量句子看不到主语的存在,只能靠上下文的意思来推定。另外,很显著的一个用法是否定句式中,将宾语提前。例如:“时不我待”是典型的 古汉语结构的一个成语,把“我”这个宾语提在“待”的前面。同样的词汇和句子还很多很多,这也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

粤语就是古汉语雅言的延续,古代汉字怎么发音的?
雅言音系属于古音系学范畴,在今天的方言中没有完整的证据。周朝平王建立罗易都城后,逐渐将罗易的语言作为“雅言”的基础。还有一个问题,很多人认为广东话是古代汉语的原因,是秦带领赵拓和数十万军民南下,建立了南越国。虽然这说明广东话源于“雅语”,但并不能证明“广东话是古汉语”。例如,商朝...

古代汉语也就是文言文
4. 【古代汉语中的“是”想要古代汉语中“是”这个字的所有意思,以及 古代汉语中的“是”有以下义项:一、作形容词,意思是“对的”、“正确的”.例如: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清· 林觉民《与妻书》二、作代词,意思是“这”.例如:...

古代汉语性质内容
例如,汉字研究,如“莫”字,古文字形表示太阳落入草莽,音义结合,体现了文字学对字义理解的辅助。音韵学则研究语音结构和古今变化,有助于理解古书词语。如“属客”一词,其声母“章”母在古代与“嘱”字同摄,理解字音关系有助于正确解释。诗词格律是古代汉语中的重要部分,如近体诗的平仄规则,对...

古代汉语的五个要素
3、古今异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随着语言的发展变化,有的词义扩大了,有的词义缩小了,有的词义转移了……例如“是马也”中的“是”,意思是近指代词“这”,不能理解成现代的判断词。4、词类活用。它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我是中文系毕业的,中文最难修的是古代汉语,训诂、格律、音韵什么的,很复杂,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古代汉语研究生很少人报名,甚至,有的招考单位招两个,也许只有一个人报名。大专院校也缺少古汉语老师的。不过,就业范围不宽。下面是一些书目,你可以挑选着看。《古代汉语》课程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

!!!汉语言专业考试系列求助:古代汉语、中国文化简史、中国现代史、文学...
3,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中云:“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若其豪放之致,则与太白为近。”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4, 你是怎样评价《长生殿》中李杨的爱情? 2004年古代文学专业作品阅读和评论试卷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每题2分,共20分)1,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卫风.氓》)2,...

赤城县13237868562: 语言系中的,古代汉语保留古时的口音最多的是南方的三大民系中的广府话,客家话和闽南话是古代汉人当时语 -
强沿天王: 这是真的,北方话是满语,胡语等语言与北方土语结合产生的,与古汉语发音差别巨大!而南方方言则较好地保留了古代汉语的读音!不说别的,如果你会粤语,你试着用粤语朗诵唐诗, 好听不好听先别提, 你会发现比普通话更押韵!原因就是南方话更加接近古汉语,其实最接近古汉语的是福建莆田话,但确实太难懂了!(粤语说慢点我能听懂一点点,跟听难度大的英语听力差不多,莆田话就真的感觉能听懂的不比日语多)

赤城县13237868562: 什么方言至今还保留有古汉语特点? -
强沿天王: 基本上所有方言都在一定程度上保存古汉语特点,即便北方方言在词语、语音上都一定程度保留了某方面的古汉语特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赤城县13237868562: 古代中文与现代中文的读法相同吗? -
强沿天王:[答案] 汉语读音古今变化是非常大的.穿越剧如果成真,要穿越回去面临的第一大困难就是语言不通.个人认为,要想穿回去还能正常交流的话,大概至多也就到明代(还得努力地适应些日子),再往前实在是不行.接着清洁工的答案往下说,古今的汉语发音...

赤城县13237868562: 请问古代的人是说普通话的呢?还是??
强沿天王: 古代也有通用的官方语言.不过和普通话不同,如果想听古代人说话的口音,参照广东话和一些南方语言,那里保留了一些古音.上课老师说的,记好像分为 上古音 中古音 近古音

赤城县13237868562: 粤语是古汉语保留最多的方言 -
强沿天王: 由于宋元之际中原汉语进行了“平分阴阳”、“浊音清化”、“入派三声”等语音演变,而 赣、吴、湘、粤、闽、客等南方方言影响较小,所以今南方方言相较北方官话来说更接近中古汉语.南方诸方言中客家话与唐宋汉语最接近,闽南语与两汉时期汉语最接近(都是相对其他方言来说),吴语保留了全浊生母,粤、闽、晋则保留较多入声...北方官话则与明清时期中原雅音更为接近...各个方言都与古中原汉语一脉相承,在发展演变融合中都保留了不少古汉语特点.

赤城县13237868562: 什么是古代汉语 -
强沿天王: 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是古代汉族的群众语言.广义的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及其后人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言;另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古代白话.狭义的古代汉语书面语就是指文言.

赤城县13237868562: 有哪些保留到现代汉语的古代汉语现象 -
强沿天王: 古代汉语的语气词同现代汉语的语气词相比,有很大差别:从位置上看,古代汉语的语气词有三类,即句首语气词、句中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句中语气词,现代汉语已经没有了,现代汉语只有句末语气词.古代汉语的句末语气词在现代汉语里也没有保留下来,中古以后汉语产生了一套全新的语气词,它们才是现代汉语语气词的来源.

赤城县13237868562: 古汉语是否有语法? -
强沿天王: 有 广义的说,凡五·四运动前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都是古汉语.众所周知,古汉语可以分为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从广义的角度说,古代汉语也应该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由于古代人民的口头语言,现在已经无法听到,我们常说的古代...

赤城县13237868562: 古代文字的读音跟现在汉字的读音还是一样吗 -
强沿天王: 不一样的.例如古汉语声调有平上去入,而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经没有入声了.事实上从汉语出现开始,它就一直处于变化当中.语言的三个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中,语音是最容易受到影响而改变的,其次是词汇,语法则相对稳定.朝代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