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是哪位名人的明言

作者&投稿:伍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解释~

  《三国志》中说道:“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意思就是说用兵的原则,从心理上瓦解敌人,使对手投降是上策,强攻城池是下策;以攻心战为目标才是上策,以武力取胜却是下策。

  武力只是暂时解决问题,过分强求换来的将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结局;而攻心就不同,攻心战通过兵不血刃的手段来获得真心的臣服。若是想要让对手永远心服口服地臣服于自己,那么首先你就要先把他的心“攻陷”下来,你真正的对手其实不是他的军队,而是他的思想和精神。

  在垓下之战中,刘邦的两次攻心战术都取得了完美的效果,一个是对韩信的拉拢战术,一个是对楚军的攻克战术。前者是抓住韩信想要封王的软肋,让其称心如意,并感恩戴德,打仗便更有斗志;后者是趁楚军身心疲惫,再借助明月当空的环境渲染,勾起楚军思乡之情,消磨他们的斗志,令其无心再战。总结起来,就是攻克对手的心理防线,达到自己的目标,最后夺取胜利。

  在人类社会历史上,攻心是处处存在、时时都有的,不管是战胜对方,赢得先机,还是化敌为友,化解矛盾,“攻心”都是条行之有效的捷径。

  所谓“擒贼先擒王,攻人先攻心”。巧妙地运用“攻心术”往往能让你事半功倍,旗开得胜。很多人想要攻心,却不懂得攻心术,结果到处碰壁;有的人则利用恰到好处的攻心术达到目的或大获成功。尤其是在现今的职场生活中,若希望能够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更需要学习心理,学会使用攻心术。

  从某一方面来说,人们现在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活动都要用到攻心术。不过,也不要把它想成“勾心斗角”般得与人周旋。攻心术固然强大,但也并不是极其深奥,有时候三言两语的几句话、精心策划的小动作以及喝茶吃饭一样简单的小应酬,都能让对方的心意掌控在你的手中。

用兵的方法,让对方心里感到畏惧是策,用武力攻城是下策,进行心理上的攻击是上策,用武力征服是下策。
此句出自于《三国.诸葛亮》
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他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早年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隆中(今襄阳县之西二十里,一说隐居地是南阳?),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诸葛亮读书与当时大多数人不一样,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并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古歌谣。通过潜心钻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他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诸葛亮还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的知识。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即今湖北襄阳以西十三公里的古隆中山,当时为南阳郡辖区]。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形成三国鼎足之势。
诸葛亮于危难之际出而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间武三年(223年),刘备病危,以后事相托。
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建兴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将后事托付姜维。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千百年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的著述,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后人所编,以清人张澍辑本《诸葛忠武侯文集》较为完备。诸葛亮一生主要著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陈寿记述,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韩雪)、等。由于作战的需要,他在天文、符咒、奇门遁甲上研究很深,《三国演义》上讲述很多。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可同时发射10箭;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是南征时马谡对诸葛亮说的
但应该说 是跟《孙子兵法》借鉴来的

是孙子,也被称为孙武子,在《孙子兵法》谋略篇可以看到.
还有,孙膑不是孙子,他写的是《孙膑兵法》,是鬼谷子的弟子,为齐国大将田忌的军师.而孙子是孙膑的祖先,帮助吴王伐楚.

孙膑,就是孙子,写了《孙子兵法》的那个

南征时,马谡建议诸葛亮

是孙武 是孙武写的《孙子兵法》


诸葛亮南征哪位名将谏言用兵之道?
在《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中,在诸葛亮南征前,蜀汉名将马谡向诸葛亮谏言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是哪位名人的明言
是南征时马谡对诸葛亮说的 但应该说 是跟《孙子兵法》借鉴来的

《资治通鉴》中关于军事问题作者的看法是什么?
其中所载兵法甚详,凡一国之臣,盗贱之佐,苟有一策,亦具录之……”在第70卷《魏文帝黄初六年》中,作者借鉴蜀国的参军马谡向诸葛亮的谏言,说明了用兵之道:“夫用兵者,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强调了“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三军统帅所追求的目标。

像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名句,在线等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战阵之间,不厌诈伪。用兵之要,贵得人和。鸟穷则搏,兽穷则噬。用兵得其性,则令行如流。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辞卑而益备者,...

上兵伐谋,攻心为上
        马谡说,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孙子兵法也说,上兵伐谋。谋,就是心计智谋的意思,是人的心思考虑筹划的,伐谋也有伐心的意思。所以人们经常这样总结说,上兵伐谋,攻心为上。        我记得以前,我经常被这个说,那个说...

为将之道,攻心为上,是如何理解的?
其中包含着一些朴素的辩证法观点,但也有诸如“怀其欲而不尽”、“士欲愚”之类的封建权术。全篇段落分明,井井有条。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

关于“马谡”的成语有哪些?
攻心为上(gōng xīn wèi shàng):从思想上瓦解敌人的斗志为上策。出自《三国志·蜀志·马谡传》:“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裴松之注引《襄阳记》:“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空城计(kòng chéng jì): 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高明策略。...

攻心为上的意思
攻心为上的意思是:指从思想上瓦解敌人的斗志为上策。上:上策,高明的计策或办法。拼音: [gōng xīn wèi shàng];出处: 《三国志·蜀志·马谡传》:“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裴松之注引《襄阳记》:“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造句:会议的拟办既要兼顾政治...

诸葛亮名句: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清代赵藩撰 成都武侯祠“攻心”联 要理解上联的意义,首先要理解两个词组:一是“攻心”。攻心二字出于《三国志、马谡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论》,马谡被诸葛亮“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马谡说:“用兵之道,攻心为上...

有关冲突(矛盾)的名言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春秋?孙武)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战国?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国?孟子)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三国?诸葛亮)胜负兵家之常,善用兵者能因败为成。(晋?张方)惟有死者方可看到战争...

京山县19590427846: 谁知道"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意思啊?快啊,急用~~~ -
平婉休斯:[答案] 知已知彼,百战不怠.了解了对手的心思,作战手法,打仗才能得心应手. 通过心理战,迫使对手投降,达到兵不血刃的效果,而且作战目的顺利达到.对占领后的当地经济等各方面保存较好,能很快转为后勤基地. 攻城为下,兵战为下.这两句话一个意...

京山县19590427846: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是什么意思? -
平婉休斯: 用兵的方法,让对方心里感到畏惧是策,用武力攻城是下策,进行心理上的攻击是上策,用武力征服是下策. 此句出自于《三国.诸葛亮》 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他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

京山县19590427846: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站为下的翻译是什么? -
平婉休斯:[答案] 不是兵站是兵战,就是说和平解决是最好的,用武力解决就不是很好了

京山县19590427846: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指的是什么?
平婉休斯: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指用兵 打仗,从心理上瓦解对方为上策,用武力攻 占城池为下策.攻心:从心理上、精神上瓦 解对方.出处:《三国志•蜀书•马谡传》注 引《襄阳记》:“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 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 已.”

京山县19590427846: 初二语文测试卷上的一句古诗词用兵之道,( )为上,攻城为下;( )为上,兵战为下 -
平婉休斯:[答案]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大概的意思是, 和平解决比暴力解决要好的多...

京山县19590427846: 战争名言: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后两句是什么? -
平婉休斯:[答案] 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京山县19590427846: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有什么典故?
平婉休斯: 三国时的马谡熟读兵书,谈论起用兵之道头 头是道,因此丞相诸葛亮非常赏识他,经常与他探 讨当时的天下大势与战争、军事等问题. 建兴三年(224年),诸葛亮亲率...

京山县19590427846: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是什么意思? -
平婉休斯: 这是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征讨南蛮时马谡说的,当时南蛮地处偏僻,用武力征服的话不久还会再叛乱,所以马谡说要注重政策上的征服,使对方正的心悦诚服,而不是武力征服.攻心就是指使对方心悦诚服,攻城就是指武力.

京山县19590427846: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句话出自哪里, -
平婉休斯:[答案] 出自于《孙子兵法》 意思是:硬碰硬地攻城,血流成河,是下下之策.而先攻得民心,不伤一兵一卒,和平地得到城池才是上上之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