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学院制的内容

作者&投稿:保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学院制的是~

四大书院:
白麓洞书院(江西庐山),
岳鹿书院(湖南潭州),
嵩阳书院(河南登封),
应天书院(今河南商丘)

当时出现了有名的六大书院

(亦有四大书院之说):
白鹿洞(今江西庐山)书院、
岳麓(今湖南善化岳麓山)书院、
应天(今河南商丘)书院、
石鼓(今湖南衡阳石鼓山)书院、
嵩阳(今河南登封)书院和
茅山(今江苏茅山)书院。

中国现在有四大书院:
东有山东作家张炜办的万松浦书院,南有湖南的岳麓书院,西有陈忠实在关中白鹿原上创办的白鹿书院,北有北京的中国文化书院。白鹿书院还被有的媒体称为中国西部第一书院。

中国古代官学教育是指中央朝廷以按地方行政区划的地方官府所直接创办和管辖的旨在培养各种统治人才的历代学校教育体系。前者称中央学教育,后者称地方官学教育。
——官学教育
中央官学的产生、发展和衰落,是同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相适应并为其服务的。
虽有西周“学在官府”之说,但由朝廷设立中央官学正式创始于汉朝。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纷乱,官学时兴时废。及至唐朝,中央官学繁学盛制度完备,发展到顶峰。南宋以后官学逐渐走下坡路。封建社会后期,中央官学逐渐衰败,实际上成了科举制的附庸,名存实亡。清末,中国古代官学完全被西方的学堂和学校教育所取代。
中央官学教育可分为下列几在类型:
——最高学府
太学和国子监
汉代特别重视发展官学,重点是太学。自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创太学设置博士弟子50名,至汉成帝时增至3000人,质帝时太学生增至3万余人。汉代太学规模之宏大,世界罕见。隋文帝设国子寺,隋炀帝时改名国子监,是中国设立专门教育管理机构之始,一直延续到清代。太学和国子监是封建王朝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在办学育人、繁荣学术、发展科举取士等方面,都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专科学校
东汉末年创立的鸿都门学,南朝的史学、儒学、玄学,唐宋明三代分别创办的书学、算学、律学、医学、画学、武学等,都属于培养某种专门人才而设立的专门学校。此外,还有研究科学、玄学,如唐朝咒禁学、崇玄学等,都属于特殊的专门学校。
——贵族学校
东汉的四姓小候学,唐朝的弘文馆,宋朝的宗学、诸王宫学及内小学,明朝的宗学,清朝的旗学、宗学等,都属于以贵族子弟为教育对象的贵族学校。
——短期学校
在封建社会中央官学系统中,有少数学校,既不是高等学府,又不属于专科学校,更不是贵族学校,而是君王或执政大臣暂时开设时间短促无制度系统的学校,故称为短期学校。如宋代的外学(又名辟雍)、广文馆、四门学等都属这类短期学校。
另外宋朝中央政府在京都设立的普通国立小学,也属于中央官学的范围之内。
——地方官学
中国古代的地方官学自西汉景帝时文翁在蜀郡设学宫开始。汉武帝对文翁设学宫甚为赞许,并诏令天下郡国皆设学宫。从此以后,有些郡开设学宫,至汉平帝元年(公元3年)始建立了地方学制度。按制度规定,郡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乡曰庠,聚曰序。学校名称由此而来。东汉出现了“学校如林,庠序盈门”的局面。魏晋南北朝地方官学衰废,“空有建学之名,而无弘道之实”。
——教育发展盛世
唐代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其前期教育事业空前发展,地方官学繁盛。自天宝安史之乱后,即告衰废。地方官学除由长史管辖的“儒学”外,还有直属太医署的“医学”,直辖中央礼部下的祠部的府州“崇玄学”府州县学的学生一般系下级官吏及庶民子弟,所以内容虽以《九经》(三礼三传易书诗)为主,但要求较低,只要达到通一经或“未通经,精神聪悟,有文词史学者”,即可毕业,长入中央官学之四门学。宋辽金时期,除辽金亦设有地方学校之外宋代地方官学在学校经管方面有如下特点:首先设置主管地方教育的行政官员,各路置提举学事司,掌管路州县学政;第二,实行三舍制度(上舍、内舍、外舍);第三,划拨学田,保障经费;第四,教学内容以“经术衍义训导诸生,掌其课式之事,而纠正不为规者,”与汉唐以来的地方儒学别无二致。元代地方官学制度比较完备,在各路府州县内,均有相应学校,但是事实上有名无实,并未普遍设立。明代早在明太祖朱元璋立国之初,既在全国诸府州县设立府州县学,又在边防区卫学,乡村设立社学。最盛时期,全国共计有学校1700余所。清代基本上沿习明代学校的规模。

中国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学校。那时学校的名字叫“痒”。高一级的大学叫“上痒”,低一级的小学叫“下痒”。到了夏朝(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把学校又分成了四个等级,按级别叫做:“学”、“东序”、“西序”、“校”。

到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066年)时,又把这四种学校的名字给为:“学”、“右学”、“左学”、“序”。

后来的朝代还有在王府里设立的学校,叫“辟雍”、“成均”等。

到汉代(公元206年——公元23年),最高一级的学校称做“太学”,下面分别称做“东学”“西学”“南学”“北学”。再后来把“太学”改为“国子学”,“国子寺”,“国子监”。汉代,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一个比较昌盛的时期。汉代的学校分为官学与私学两种。其中私学的书馆,亦称蒙学,系私塾性质,相当于小学程度。

到离现在最近的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国子监”已经不是学校的性质了,成为国家专门管理教育的机构。而这时候一般的学校称为“书院”、“书堂”、“私塾”等。

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不但明确了整个学校教育制度,还规定了各级学校的课程。《奏定学堂章程》里公布的小学课程是我国第一套正式的小学课程。


中国古代学院制的内容
到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066年)时,又把这四种学校的名字给为:“学”、“右学”、“左学”、“序”。后来的朝代还有在王府里设立的学校,叫“辟雍”、“成均”等。到汉代(公元206年——公元23年),最高一级的学校称做“太学”,下面分别称做“东学”“西学”“南学”“北学”。...

中国古代礼制的基础
庶人贫苦,整日从事农业劳动,不能依照当时的礼制举行或参加各种典礼,所以礼制的内容就不能把他们包括在内。大夫是统治者,是礼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即礼是维护当时社会等级和统治阶级利益的有力工具。 《礼记·坊记》:“治国不过千乘,都城不过百雉,家富不过百乘。”分封的诸侯国不可以有超过千乘的军力,城墙不可以有...

中国古代礼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急求,感谢大神!!!
④宾礼,指诸侯对王朝的朝见、各诸侯之间的聘问和会盟等。⑤嘉礼,内容较为复杂,婚礼、冠礼、飨宴、立储、庆贺、交游等都在此列。 早期的礼与法律、官制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许多政治、法律方面的规定都见于礼的内容。到了秦、汉以后,官制、法律等与礼的界限才逐渐分明起来,而礼就专指“仪式”...

中国古代学宫和书院区别有什么?
学宫是在西周时期由政府所兴办教育机构,在各诸侯国都有设立。主要学习内容是礼、乐、御、射、书、数六艺知识。由当时政府任命的官员担任教学职责。学生都是贵族子弟才有资格入学,普通百姓是没办法没有进入学宫受教育的。到了东汉时,学宫的学习内容更加的丰富多彩,而且教学起的作用大大也在增加。书院...

1.中国古代官学 私学书院制度在各自发展中是如何相互补益的?2.中国古代...
私学书院由民间士人或学者创办,其教学内容相对自由,可以根据创办者的学术兴趣和教育理念来确定。私学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自由思考、独立研究。这种教育模式为古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培养出了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在发展过程中,官学和私学书院制度相互补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古代大学与现代大学的区别
1、古代大学:又称太学,公元前124年创建太学,地主阶级才有了培养统治人才的正式官立大学。汉代太学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2、现代大学:是在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大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科学管理。二、学习制度不同 1、古代大学:必须具备经济与政治的基础和社会的...

中国古代举行成人礼的三大基本内容
中国古代举行成人礼的三大基本内容是:服制、礼器和音乐。一、服制 1.采衣:采衣即未行礼之前穿的童子服。根据冠礼的资料:样式是短褂裤,缁(黑)布为衣,朱红色的锦边——不知道女童是不是也是黑色?但建议可以穿明丽一些的色彩。穿普通的布鞋。梳双鬟髻。2.初加:发笄和罗帕、素色的襦裙,似...

中国古代国家所有制思想研究内容简介
在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领域中,国有制思想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个研究的薄弱环节。至今,尚未出现专门针对中国古代国有制思想的深入探讨专著。《中国古代国家所有制思想研究》这本书旨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结合现代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全面剖析中国古代国有制思想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其与历史时期经济发展...

中国古代“官学”和“私学”的概念定义是什么?
国家的中央官学,在汉朝正式创办。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纷乱,官学时兴时废,及至唐朝,中央官学繁盛,制度完备,南宋以后逐渐走下坡路。到了封建社会后期,中央官学逐步衰败,成为科举制度的附庸,名存实亡。清朝末年,完全被学堂和学校所代替。根据中央官学各自所定的文化程度、教育对象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可...

中国古代的法与律的主要内容是
中国古代的法与律的主要内容是如下:夏、商、周的法律是奴隶制法律,以习惯法为主,礼刑并用。它体现了王权与族权的统一,渗透了神权思想。西周的法律制度因于夏、商,到了西周更趋成熟。《吕刑》中对犯人施行五种刑罚的规定长达三千条;同时,明确规定了罚金等级和赎刑制度等。战国时期封建制确立。

江源区19543603833: 古代的“学制”是怎样规定的 -
郸定螺内: 如今的大学大多学制四年,那么,古代的“学制”是怎样规定的?古代也有“积分制”吗?“旬考”、“岁考”、“毕业考”都有哪些要求? 所谓学制即学校的教育制度,涉及学校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等各个方面.夏商时期...

江源区19543603833: 中国古代教育的制度 -
郸定螺内: 春秋时,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因材施教”,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化.西汉时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汉武帝还在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也宣传了儒家思想.隋唐的科举制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唐学校制度完备,达到了当时世界水平,专业教育开始确立,私人办学开始兴起,教育多元化.学校制度更为完备,王安石变法中对科举和学校制度进行改革,选择学问和品行优秀的人直接出任官职.北宋时私人讲学的书院开始兴起,有利于思想的发展.明朝实行八股取土的制度选拔人才,学校校规严格,严禁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清朝的学校制度基本承袭明朝,思想文化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

江源区19543603833: 古代有学校吗?他们都学什么? -
郸定螺内: 中国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学校.那时学校的名字叫“痒”.高一级的大学叫“上痒”,低一级的小学叫“下痒”.到了夏朝(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把学校又分成了四个等级,按级别叫做:“学”、“东序”、“西序”、“校”. ...

江源区19543603833: 讨论我国古代的书院制度及其教学特点对今天民办教育有哪些启示. -
郸定螺内: 将知识的教育和言行的教育合一 将一些必要的道德融入人的基本情感心理中 知行合一 行比知更重要 要重视实践性

江源区19543603833: 我国古代的“制科制度”是怎样的制度? -
郸定螺内: 有些朝代的科举制度分为常科和制科两类 唐朝的科举分为常科与制科两类.常科每年举行,制科则是皇帝临时设置的科目.常科的考生有生徒和乡贡,常科名目很多,依据应举人的条件和考试内容分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科...

江源区19543603833: 学院制度对古代教育有啥作用 -
郸定螺内: 书院是古代中国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起于唐,盛于宋,止于清末学制改革,历时近千年.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应天书院和岳麓书院,是学界较为公认的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中国四大书院 书院名称 位置 创建年代 创办人 相关著名人物 应天府书院 河南省商丘市旧城州之东 后晋 杨悫 晏殊、范仲淹 岳麓书院 湖南省长沙市南岳七十二峰最末一峰的岳麓山脚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 朱洞 王夫之、陈傅良、曾国藩 白鹿洞书院 位于江西省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阳 南唐升元年间 李渤 朱熹 嵩阳书院 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北2.5公里嵩山南麓 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 庞士曾 司马光、韩维、吕晦

江源区19543603833: 中国古代都有什么制度 -
郸定螺内: 分封制,中央集权制度

江源区19543603833: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是怎样发展演变的 -
郸定螺内: 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是随着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变化着,因为其是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所以任何一个历史阶段都其深深的阶级烙印.夏朝时期,传说中国就有了学校.据甲骨文和古书上记载,商朝时已经有了正式学校.到西周时,学校分为“国学”、“乡学”两种.学校主要是“国家大事惟祀与戎”,即传授祭祀知识和作战的技能经验.商周时代,贵族子弟必修的科目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常识教育篇.

江源区19543603833: 明清科举制度 -
郸定螺内: ▲明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 元朝开始,蒙古人统治中原,科举考试进入中落时期,但以四书试士,却是元代所开的先例. 元朝灭亡后,明王朝建立,科举制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