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说涸辙之鲋故事的原因和用意是什么

作者&投稿:羿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涸辙之鲋 庄子说涸辙之鲋故事的原因是什么 用意是什么~

庄子善于通过寓言故事来说理,这个故事是用来说明人做事要当机立断。同时讽刺世人不从实际出发,做些无效的事。 鲋鱼的回答可以用“远水解不了近渴”概括。

“涸辙之鲋”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援助的人或物。这个故事实际也告诉我们,当有人求助时,要诚心诚意尽自己的所能去为他解决困难,决不能“因善小而不为”,只是许下空头支票。有时是人命关天的事,错过时机,懊悔终生。
庄子用这个故事是讽刺监河侯这类人,在别人困难时说一些大话,却不能给予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涸辙之鲋 涸辙之鲋(拼音:hé zhé zhī fù)在干涸了的车辙沟里的鲫鱼,比喻处于极度窘困境地、亟待救援的人。
  涸:干
  辙:车轮辗过的痕迹
  鲋:鲫鱼
  [编辑本段]出处
  《庄子·外物》

  原文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注释

  (1)庄周:庄子的姓名,战国时宋国人。
  (2)故:因此。
  (3)贷粟(sù):借粮。粟,谷子,去皮后称为小米。这里泛指粮食。贷,借。
  (4)监河侯:即魏文侯。也有人认为是作者假托的人物。
  (5)诺(nuò):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
  (6)邑金:封建统治者在自己的封地里剥削得来的收入。邑:古代贵族受封的领地。
  (7)子:您,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8)愤(fèn)然:生气的样子。
  (9)作色:脸上现出怒色。作,发作,发出。
  (10)中道:道中,半路上。
  (11)顾:回头看。
  (12)辙(zhé):车轮在地上碾出的痕迹。
  (13)鲋(fù)鱼:鲫鱼。
  (14)焉:在那里。
  (15)何为:做什么。
  (16)耶(ye):疑问语气词,相当干现代汉语的“吗”“呢”。
  (17)波臣:海神的臣子。
  (18)岂有:有没有。
  (19)活:使……活。
  (20)且:将要。
  (21)游:游说。
  (22)吴、越之王:吴:周代诸侯国,国都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越:周代诸侯国,国都在今浙江省绍兴市。
  (23)激:引(水)。遏阻水势,使它急流。
  (24)常与:经常在一起的,这里指水。
  (25)处:居住、存身的地方。
  (26)然:则,就。
  (27)曾(céng):还,简直。
  (28)索:寻找。
  (29)枯鱼之肆:卖鱼干的铺子。肆:店铺。
  (30)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简直不如早些到卖鱼干的铺子里找我!

  翻译

  庄周家里穷,所以到监河侯那里借粮米。监河候说:“可以,我将要收到封地的税金,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
  庄周忿然作色说:“我昨天来,路上听到呼喊的声音,四面张望见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鲫鱼。我问它说:‘鲫鱼,来,你是做什么的呢?回答说:‘我,东海的波臣。你能给一升半斗的水救我的命吗?’我说:‘可以,我要去南方劝说吴、越的国王,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可以吗?’鲫鱼忿然作色说:‘我失去了我不能离开的水,困在这里,我得一升半斗的水就可以活,你却要我等西江的水,还不如趁早到卖干鱼的店铺去找我呢!’”。

  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编辑本段]用法

  辨析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诚心诚意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决不能只说大话,开空头支票。同时讽刺世人不从实际出发,做些无效的事。 鲋鱼的回答可以用“远水解不了近渴”概括。

  例句

  鲁迅《坟·娜拉走后怎样》:“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

  1. 原因:庄周借粮,监河侯开出了一张空头支票,要等到拿到金钱之后。庄子‘忿然作色’,立刻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来反击监河侯。庄子善于通过寓言故事来说理,这个故事是用来说明人做事要当机立断。

  2. 用意:讽刺世人不从实际出发,做些无效的事。 鲋鱼的回答可以用“远水解不了近渴”概括。

  3. 释义: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水干了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

  4. 出处: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庄子·外物》

  5. 原文: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6. 翻译:庄周家里穷,所以到监河侯那里借粮米。监河候说:“可以,我将要收到封地的税金,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
    庄周忿然作色说:“我昨天来,路上听到呼喊的声音,四面张望见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鲫鱼。我问它说:‘鲫鱼,来,你是做什么的呢?回答说:‘我,东海的波臣。你能给一升半斗的水救我的命吗?’我说:‘可以,我要去南方劝说吴、越的国王,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可以吗?’鲫鱼忿然作色说:‘我失去了我不能离开的水,困在这里,我得一升半斗的水就可以活,你却要我等西江的水,还不如趁早到卖干鱼的店铺去找我呢!’”。

  7. 近义词:涸辙之枯、涸辙穷鳞、涸辙穷鱼、嗷嗷待哺。

  8. 反义词:绝处逢生。

  9. 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因为庄子要告诉邻居远水解不了近渴,希望邻居赶快借给他


涸辙之鲋
【涸辙之鲋的故事】庄子家里贫穷,所以往监河侯借粮米。监河侯说:“可以,我马上要收到租金(统治者在自己的领地里向老百姓收取税赋、租金等收入),借给你三百两金子,好吗?”庄子变了脸色,忿忿地说:“我昨天来,听到呼喊的声音,我环顾四周,看见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鲫鱼。我问它,说,‘鲫鱼啊...

涸辙之鲋的具体内容
涸辙之鲋的具体内容如下:“涸辙之鲋”的原义是干涸了的车辙里的鲫鱼(涸:水干枯竭;辙:车辙,车轮压的痕迹;鲋:鲫鱼);指即将干渴而死的鱼,也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援助的人;在句中一般充当主语、宾语。出处: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涸辙之鲋的成语故事(不要视频)
涸辙之鲋 涸辙之鲋 庄周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 >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

庄子说涸辙之鲋故事的原因和用意是什么
涸辙之鲋 涸辙之鲋(拼音:hé zhé zhī fù)在干涸了的车辙沟里的鲫鱼,比喻处于极度窘困境地、亟待救援的人。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编辑本段]出处《庄子·外物》 原文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

《庄子》的《涸辙之鲋》的寓意是什么?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诚心诚意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决不能只说大话,开空头支票。

涸辙之鲋成语故事
作者用十分简练的文笔,描绘出监河侯这个吝啬鬼的形象,揭示出了一个道理: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诚心诚意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绝不能只说大话,开空头支票。 成语出处 原文涸辙之鲋 庄周①家贫,故②往贷粟③于监河侯。监河侯④曰“诺⑤。我将得邑金⑥,将贷子⑦三百金,可乎?”庄周...

谁知道“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相煦以湿,曷不若相忘于江湖”的典故?要完...
语出自《庄子·大宗师》,原文“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 ”两条鱼被困在车辙里面,为了生存,两条小鱼舜擞米炖锏氖��次苟苑健? 这样的情景也许令人感动,但是, 这样的生存环境并不是正常的,甚...

涸辙之鲋的主人公是谁
2、涸辙之鲋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水干了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涸辙之鲋出自先秦·庄周《庄子·外物》,原文为: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3、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庄周对朋友讲 涸辙之鲋 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涸辙之鲋(拼音:hé zhé zhī fù)在干涸了的车辙沟里的鲫鱼,比喻处于极度窘困境地、亟待救援的人。 涸:干 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选子《庄子 外物》原文: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

涸辙之鲋什么意思 涸辙之鲋含义
1、涸辙之鲋(拼音:hé zhé zhī fù)是一则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庄子·外物》。“涸辙之鲋”的原义是干涸了的车辙里的鲫鱼(涸:水干枯竭;辙:车辙,车轮压的痕迹;鲋:鲫鱼);指即将干渴而死的鱼,也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援助的人;在句中一般充当主语、宾语。2、庄...

东陵区13087548370: 庄子说“涸辙之鲋”故事的原因和用意 -
貊谭迈普: “涸辙之鲋”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援助的人或物.这个故事实际也告诉我们,当有人求助时,要诚心诚意尽自己的所能去为他解决困难,决不能“因善小而不为”,只是许下空头支票.有时是人命关天的事,错过时机,懊悔终生. 庄子用这个故事是讽刺监河侯这类人,在别人困难时说一些大话,却不能给予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东陵区13087548370: 庄子说涸辙之鲋故事的原因和用意是什么 -
貊谭迈普:[答案] 涸辙之鲋 涸辙之鲋(拼音:hé zhé zhī fù)在干涸了的车辙沟里的鲫鱼,比喻处于极度窘困境地、亟待救援的人. 涸:干 辙:车轮辗过的痕迹 鲋:鲫鱼 [编辑本段]出处 《庄子·外物》 原文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

东陵区13087548370: 庄子说"涸辙之鲋"故事的原因是什么? -
貊谭迈普: 出处: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君岂...

东陵区13087548370: 庄子说涸辙之鲋故事的原因和用意是什么
貊谭迈普: 涸辙之鲋(拼音:hé zhé zhī fù)在干涸了的车辙沟里的鲫鱼,比喻处于极度窘困境地、亟待救援的人. 涸:干 辙:车轮辗过的痕迹 鲋:鲫鱼 [编辑本段]出处 《庄子·外物...

东陵区13087548370: 庄子说"涸辙之鲋"故事的原因是什么? -
貊谭迈普:[答案] 出处: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君岂有...

东陵区13087548370: 庄子讲涸辙之鲋的目的是? -
貊谭迈普:[答案] 目的是:讽刺监河侯一毛不拔 涸辙之鲋 [拼音]:hé zhé zhī fù 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水干了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 [例句]: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急谋升斗之水一样. ...

东陵区13087548370: 涸辙之鲋的用意是什么? -
貊谭迈普: 翻译 庄周家里穷,所以到监河侯那里借粮米.监河候说:“可以,我将要收到封地的税金,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 庄周忿然作色说:“我昨天来,路上听到呼喊的声音,四面张望见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鲫鱼.我问它说:'鲫鱼,来,你是做...

东陵区13087548370: 庄周对朋友讲 涸辙之鲋 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
貊谭迈普:[答案] 涸辙之鲋(拼音:hé zhé zhī fù)在干涸了的车辙沟里的鲫鱼,比喻处于极度窘困境地、亟待救援的人.涸:干 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选子《庄子 外物》原文: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

东陵区13087548370: 涸辙之鲋说了一件什么事? -
貊谭迈普: 这个故事源于庄周借粮,监河侯开出了一张空头支票,要等到拿到金钱之后.庄子'忿然作色',立刻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来反击监河侯.庄子善于通过寓言故事来说理,这个故事是用来说明人做事要当机立断.同时讽刺世人不从实际出发,做...

东陵区13087548370: 涸辙之鲋的文言文 -
貊谭迈普: 【原文】 庄周①家贫,故②往贷粟③于监河侯.监河侯④曰:“诺⑤!我将得邑金⑥,将贷子⑦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⑧作色⑨,曰“周昨来,有中道⑩而呼者,周顾(11)视 , 车辙(12)中有鲋鱼(13)焉(14).周问之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