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吴太伯三让天下是怎么回事?

作者&投稿:白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吴太伯三让天下对后世带来的影响~

吴太伯是孔子最敬重的人
孔子说“太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一让季历。
泰伯、季历都是周太王的儿子,太伯长子,但是太王想传位给季历,于是为了让太王传位给季历,自己就跑到了吴地。同时逃跑的还有他的另外一个弟弟仲雍,也是太王的儿子。两人为了避季历,还故意把自己弄的像当地土人一样,身上刺满花纹、剪断头发,表示自己不能继承王位。(当地人敬重他,才称他为吴太伯)
二让文王。
季历死了,姬昌(季历儿子)继位,不争(其实吧,让位给季历,主要就是看在他有个儿子姬昌)
三让武王。
姬昌死了,武王继位,不争
这是一种说法。
([正义]江熙云(古代的一种注书说)“太王薨而季历立,一让也;季历薨而文王立,二让也;文王薨而武王立,遂有天下,三让也”)

还有种说法
三让为:
生一让(太王病,采药不归)
死一让(太王死,也不回来奔丧)
丧事除,又一让(就是说他逃到吴地,把自己弄的和当地土人一样,表示自己终生扎根这里,至死不回)

其他的也有好几种说法

不过总的来说,吴太伯三让天下说的就是他顾全大局,为了国家为了天下百姓,连天下都可以不要。

不过,又有人说,这个吴太伯三让天下是周人出于某种理由而编出来的。
吴太伯让天下应该是被逼的,并不是传闻中所说的真的是因为他道德高盛而让的天下,这是一个道德神话。为的是给国人树立一个道德榜样。

三让天下,讲的是西周时期吴国的吴太伯,三次拱手相让天下于别人。至德名邦,讲的是品德高尚,文化积淀深厚,闻名遐迩的吴国(吴地),也就是现在的无锡附近。 这句话,是在赞颂吴地(无锡那边)源远流长的文化。

吴太伯三让天下是让位给三弟季历、三弟之子姬昌、二弟仲雍。

古公亶父生三子,长子吴太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季历之子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自小聪明过人,才华出众,深得古公亶父之宠,并言“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意在传位于季历再传姬昌。

但当时西岐礼法为传长不传幼,亶父只能作罢。然而吴太伯察觉父亲之意,为成全父亲的心愿,避免龙蛇之争的祸害,遂决定让位于三弟季历,并说服二弟仲雍留下子嗣,趁父亲病重之时托言至衡山采药,离开周原,后亶父病逝,吴太伯仲雍赶回奔丧,季历与众臣请求吴太伯即位。

吴太伯不受,丧毕携二弟仲雍再次离开周原,前往长江以南无锡梅里避居下来。不久,季历被商暗害而死,吴太伯又返岐山奔丧,群臣与姬昌再次请求吴太伯即位,吴太伯仍不受,便由姬昌继承。

吴太伯与仲雍又返江南梅里,断发文身开发江南,引导人民兴水利养桑蚕种稻谷,使原本蛮荒的江南得到第一次文明的跳跃。吴太伯也因而受到土著居民的爱戴,拥立他为国王,建立了国家句吴。吴太伯到勾吴后未娶,治理勾吴四十九年,让位于二弟仲雍。

扩展资料:

吴太伯把周朝王位让给他的三弟,后携二弟一路向东,太伯的高风亮节感动荆蛮,归附他的有千余家。于是太伯在太湖流域重建国家,国号“句吴”,并在今无锡梅里(现名梅村乡)营建早期城市,作为都城。

太伯奔吴,给落后的江东地区带去中原文明的种子。而太伯、仲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畏艰辛、勇于开拓,数年之间,人民殷富,终于在东南地区牢固地站稳脚根。为后世强大的吴国打下基础。去世后,就葬在他东迁的最后落脚点梅里平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太伯



吴太伯是孔子最敬重的人
孔子说“太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一让季历。
泰伯、季历都是周太王的儿子,太伯长子,但是太王想传位给季历,于是为了让太王传位给季历,自己就跑到了吴地。同时逃跑的还有他的另外一个弟弟仲雍,也是太王的儿子。两人为了避季历,还故意把自己弄的像当地土人一样,身上刺满花纹、剪断头发,表示自己不能继承王位。(当地人敬重他,才称他为吴太伯)
二让文王。
季历死了,姬昌(季历儿子)继位,不争(其实吧,让位给季历,主要就是看在他有个儿子姬昌)
三让武王。
姬昌死了,武王继位,不争
这是一种说法。
([正义]江熙云(古代的一种注书说)“太王薨而季历立,一让也;季历薨而文王立,二让也;文王薨而武王立,遂有天下,三让也”)

还有种说法
三让为:
生一让(太王病,采药不归)
死一让(太王死,也不回来奔丧)
丧事除,又一让(就是说他逃到吴地,把自己弄的和当地土人一样,表示自己终生扎根这里,至死不回)

其他的也有好几种说法

不过总的来说,吴太伯三让天下说的就是他顾全大局,为了国家为了天下百姓,连天下都可以不要。

不过,又有人说,这个吴太伯三让天下是周人出于某种理由而编出来的。
吴太伯让天下应该是被逼的,并不是传闻中所说的真的是因为他道德高盛而让的天下,这是一个道德神话。为的是给国人树立一个道德榜样。
我比较看好这种观点。

泰伯篇载:“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古代学者对此章的考证、解释连篇累牍。今人读此章,仅据《史记·周本纪》《史记·吴太伯世家》,大致清楚关于泰伯的故事,即可。
  
  周族第十三代领袖是公亶父(后被称为太王),他有三个儿子:长子太伯(即泰伯)、次子仲雍、幼子季历。季历生子取名昌(即后来的周文王),“有圣瑞”,所以公亶父非常喜爱这个孙子,“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泰伯、仲雍知道父亲的心意,于是携手隐身而去,给弟弟季历即位提供便利。二人远离周地,迢迢几千里,最后落脚在荆蛮之地的太湖附近(今无锡市)。“文身断发”,融入当地原住民,“自号句吴”,自愿归属的有千余家,“立为吴太伯”。
  
  何为“三让”?学者说法不一,比较好理解的有两种。其一:父亲公亶父死,弟弟季历立,一让;弟弟季历死,侄子昌立,二让;侄子昌死,侄孙发立(即周武王),三让。其二:泰伯走后,季历两次派人请泰伯,泰伯不归。

太伯是西岐周太王的儿子,是季历的哥哥,季历十分贤德,季历的儿子姬昌更被人称为圣人,太伯为了让季历继承王位,就逃到南方蛮夷地区居住,象当地人一样在身上刺上花纹,剪掉头发,自称“句吴”,断绝和西歧的联系,表示不再回来。当地人器重他的气节,有一千多户追随他,尊他为吴太伯。

后来季历果然即位,季历死,传位给姬昌,姬昌死,传位给儿子姬发,姬发统一了天下,建立了周朝,人称周武王。武王到吴地寻找太伯的后人,找到了周章,周章已经是太伯的第四代后人了,武王将吴地封给周章,封他为吴侯。太伯的后人当吴侯当了一千二百多年。

一般认为“三让”两种解说,一种认为“三让”指泰伯让位季历、文王、武王三代,最终成就周朝天下;一种认为指泰伯在周太王生、死、祭三个重大变故中主动让位于季历。

各有道理,都能说得通。
朱熹说:古人辞让,以三为节。一辞为礼让,再辞为固让,三辞为终让,让之诚也。
这种说法也说得通。


请问吴太伯三让天下是怎么回事?
吴太伯三让天下是让位给三弟季历、三弟之子姬昌、二弟仲雍。古公亶父生三子,长子吴太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季历之子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自小聪明过人,才华出众,深得古公亶父之宠,并言“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意在传位于季历再传姬昌。但当时西岐礼法为传长不传幼,亶父只能作罢。然而吴太...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翻译
译文: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品德最高尚的人了,几次把王位让给季历,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称赞他。”出处:出自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泰伯篇》。原文: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

至德的内涵---给民众带来和平与希望(民无得而称焉)
但是对吴文化略有了解,以及进入到吴氏宗亲团体圈子里的人,都知道吴泰伯是吴氏的始祖,也知道吴泰伯被孔子称赞为至德,还知道孔子称吴泰伯为至德的理由是“三让天下,民无得而称焉”。孔子以“三让天下,民无得而称焉”这十个字,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为吴泰伯立起了一座丰碑,也可以称之为孔子为吴泰伯竖立的十字碑。

《论语·泰伯篇》之三以天下让
季历传给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孔子说“三以天下让”,就是泰伯和仲雍曾经有三次当王的机会,但他们三次都推辞了,所以孔子很感慨,泰伯的德行真是高尚到了极致,才愿意三次将天下让给别人。“民无得而称焉”在《论语》中多次出现,大意就是老百姓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描述,有时候好到没办法形容,...

孔子评论一个人说他品德高尚至极,好几次吧江山让给季历,老百姓不知道...
解析:传说古公亶父知道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有圣德,想传位给季历,泰伯知道后便与二弟仲雍一起避居到吴。古公亶父死,泰伯不回来奔丧,后来又断发文身,表示终身不返,把君位让给了季历,季历传给姬昌,即周文王。武王时,灭了殷商,统一了天下。这一历史事件在孔子看来,是值得津津乐道的,三让天下...

中泰伯奔吴的故事发生在哪里
当地居民慕其德义,归而从之者千余家,拥立他为吴泰伯,自号句吴。关于泰伯礼让王位、开创吴文化的功德,被尊为大圣人的孔子给予了极高评价:泰伯其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不称焉。至此,泰伯被后人奉为“至德”。而泰伯所居的梅里,被人称为泰伯乡的礼义之乡。泰伯死后,葬于无锡鸿山(又名...

论语泰伯的详解
传说古公亶父知道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有圣德,想传位给季历,泰伯知道后便与二弟仲雍一起避居到吴。古公亶父死,泰伯不回来奔丧,后来又断发文身,表示终身不返,把君位让给了季历,季历传给姬昌,即周文王。武王时,灭了殷商,统一了天下。这一历史事件在孔子看来,是值得津津乐道的,三让天下的泰伯是道德最高尚的人。

秦伯让天下,仲雍扬波涛是什么意思
泰伯三让天下去吴越,仲雍也在吴越建立仁政,如扬波涛。开头一个字,是“泰”,不是“秦”,这两句诗出自《叙旧赠江阳宰陆调》,作者是李白。叙旧赠江阳宰陆调(一)泰伯让天下,仲雍扬波涛。清风荡万古,迹与星辰高。开吴食东溟,陆氏世英髦。多君秉古节,岳立冠人曹。风流少年时,京洛事游遨。...

三让传芳什么意思?
继承王位。兄弟三人再三礼让,最后还是由季历继承古公亶父的君位,称为公季。这便有了二让。季历去世后,姬昌和群臣又肯求泰伯继位,泰伯为了表示“让天下”的决意,断发纹身,改姬姓吴,与家庭断绝关系。其目的是让侄昌安心执政,成就父亲遗愿。这就是让百姓肃然起敬的“第三让天下”。

吴姓家谱郡望堂号
孔子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为“至德”。另外,"延陵堂"源于季扎,他以其高尚的德行和拒绝王位的谦让,被尊为"至德第三人",他的封邑延陵也因此得名。"至德堂"则是对泰伯三让天下的崇高品德的纪念,孔子赞誉其为"三让王",吴氏家族以此作为总堂号,象征着高尚的道德追求。

长子县13655031743: 历史故事摘抄 -
宇文油浦乐: 吴泰伯是周文王的老伯父,吴泰伯兄弟三人,最小的就是王季历,王季历的儿子就是周文王.吴泰伯三兄弟的父亲太王,很喜欢这个小孙,说他将来大了有用,到了太王有病,吴泰伯对他的二弟仲雍说:“我们跑了吧,我们跑了,父亲可以把王...

长子县13655031743: 泰伯是谁? -
宇文油浦乐: tài bó泰伯太王欲传位季历及其子昌(即周文王)太伯乃与仲雍出逃至荆蛮号勾吴.后因以称出亡而让君位与弟者.在《史记·泰伯世家》中,司马迁记载了春秋时吴国王室的起源及其世系:吴泰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

长子县13655031743: 求墓碑对联,希望有吴姓三让遗风精神 -
宇文油浦乐: 三让遗风铭日月,五尊家训寄星辰.吴越同舟

长子县13655031743: 泰伯为何被尊称江南吴地人文祖先?介绍泰伯其人?
宇文油浦乐: 汉族吴姓起源 泰伯封地在吴国 子孙便以国为姓 江南在古时属于吴国的范围.而吴国... 于荆蛮之地,为了表示让位给季历,不再回去的决心而纹身断发, 在江南从事农业生...

长子县13655031743: 臣光曰:立嫡以长,〔长,知两翻.〕礼之正也.然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隐太子以庸劣居其右,地嫌势逼,必不相容.向使高祖有文王之明,隐太子... -
宇文油浦乐:[答案] 这段话是资治通鉴里的,卷第一百九十一 【唐纪七】 司马光说:将嫡长子立为太子,是礼制的正常法则.然而,高祖之所以拥有天下,完全是由于李世民的功劳.隐太子李建成平庸低劣,却位居李世民之上,所处的地位易生嫌猜,所拥有的权力相互威...

长子县13655031743: 吴氏家神堂口对联 -
宇文油浦乐: 泰伯兆基开大姓;延陵望族沁芳名.——泰伯:吴姓的得姓始祖.延陵:吴氏堂号.延陵望族,世家第一;梅里嘉声,至德让三.——全联典自春秋吴泰伯事典.孔子称其有“至德”,被后人奉为“至德让三”,《史记》列为世家第一.画圣丹青挥妙笔;作家浪漫写西逰.——上联典出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被誉“画圣”,民间绘塑艺人奉为“祖师”.下联典指明朝著名小说家吴承恩.铁御史风裁峻厉;正讲官持议刚方.——上联典指北宋御史吴中复,风节峻厉,先后弹罢宰相梁适、刘沆.仁宗飞白书“铁御史”三字赐之.下联典指北宋·吴申,持议刚方,上书“争讲官正席”.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清代小说家吴敬梓自题联.

长子县13655031743: 春秋时期的吴国是怎么建立的?
宇文油浦乐: 吴国(前12世纪―前473年),由华夏族(汉族别称)在长江下游地区建立的姬姓诸侯国,也叫勾吴、工吴、攻吾、大吴、天吴、皇吴. 吴国第一代君主是姬吴泰伯,周部...

长子县13655031743: 《论语泰伯》译文非常紧急
宇文油浦乐: 【本篇引语】 本篇共计2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 这一历史事件在孔子看来,是值得津津乐道的,三让天下的泰伯是道德最高尚的人....

长子县13655031743: 段氏神堂对联 -
宇文油浦乐: 上联:世世代代传英德 下联:朝朝岁岁敬先人 横批:段氏神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