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代表的剧种

作者&投稿:濯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山西戏曲的剧种分类有哪些?~

分类有: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
1、晋剧
又称“山西中路梆子”、“太原梆子”,解放后定名晋剧,是山西的主要地方剧种。它和蒲州梆子,北咯梆子、上党梆子合称山西“四大梆子”。流传在山西中部、河北北部,以及内蒙、陕北等广大地区。
晋剧是在清代道光,咸丰年间,在晋中秧歌的基础上,吸收蒲剧、昆曲、河北梆子等剧种的音乐成份,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逐步发展并盛行起来的。它的唱腔既有梆子腔的激越粗犷,而又圆润工细。经常用大没唱词来表现戏剧情节,用对唱代替对白。
2、蒲剧
又称蒲州梆子,也称"乱弹"、"晋腔"、"山陕梆子腔"等,与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并称为我省四大梆子。清嘉庆、道光年间,蒲州梆子慢慢形成了南路、西路两个流派。南路派以芮城为中心,演唱风格大弯大调,基本不使用假嗓;西路派以蒲州为中心,演唱风格大都粗犷火爆,在特技上有一定功夫,且唱词较多,戏文通俗易懂,剧目丰实。
3、北路梆子
是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流行于晋北、内蒙及冀西北一带地区。渊源于蒲州梆子,清同治、光绪年间即已盛:七七事变后,由于日寇摧残,班社解散,艺人改业,几乎濒于绝灭,迄至一九五四年山西第一届戏曲会演才重新恢复起来。
北路梆子的唱腔、曲调,念白均同蒲剧相近,但音凋更为高亢,富有塞外山野味。特别它的“弯调(即花腔)”,唱起来千变万化,婉转动听。
4、上党梆子
由于其产生并主要流传于秦汉时期的上党地区而得名。关于上党梆子的起源,说法很多,一般认为它形成于泽州府(今山西晋城)。虽名为梆子,实为昆(昆曲)、梆(梆子)、罗(罗罗腔)、卷(卷戏)、簧(皮簧)5种声腔同台演出的剧种。在其形成过程中曾受到蒲剧的影响,但与以上3大梆子迥然不同。

扩展资料蒲剧的音乐包括唱腔、曲牌和锣鼓三部分:剧目有本戏、折戏等500多个,分别以唱、做、念、打取胜的剧目均有。有群众中影响最大者为《窦娥冤》,这台戏集蒲剧演员的精华,珠联璧合,艺术精湛,称誉一时。蒲剧在表演特技上主要有帽翅功、翎子功、髯口功、梢子功、椅子功、幡子功、跷功、扇子功等。
北路梆子的唱腔、曲调,念白均同蒲剧相近,但音凋更为高亢,富有塞外山野味。特别它的“弯调(即花腔)”,唱起来千变万化,婉转动听。唱腔板式主要有:慢板,夹板、二性,三性、垛板、流水、箭板,滚白等。北路梆子擅长大段的演唱,每句基本遵循弱起强落”的规律,但由于按字行腔和依情演唱,听来变化多姿,绝不单调。
上党梆子经过历代艺人的探索、创造,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表演程式和艺术风格。上世纪80年代,上党梆子异军突起,涌出《杀妻》、《借粮》、《两地家书》等一批新鲜剧目,并在表演、音乐、舞台等方面有所创新,使上党梆子在保持原剧种特色的基础上,使剧情更加抒情、动人,受到观众的喜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山西戏曲

山西有四大梆子,被冠以“晋剧”而代表晋地剧种的,是其中的中路梆子。它的主要活动地区在山西中部,尤其是在太原附近晋商兴起的晋中一带,在河北西部、陕西北部、内蒙古地区也有影响。晋剧的传统代表剧目有《打金枝》《含嫣》《小宴》《杀宫》《算粮》等。
  在晋剧发展史上,不可不提的一个人物是著名的女须生丁果仙。她在唱腔、道白、做派等方面的改进,对今日晋剧风格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活跃于晋剧舞台上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太原市实验晋剧院的谢涛。与前辈丁果仙一样,谢涛也是一位女须生。她主演的新编晋剧《范进中举》和《傅山进京》使晋剧的文化品位大为提高,后者还因为兼具学术性和艺术性,获得了2007年颁发的“中国戏曲学会奖”。
  与我国绝大多数地方剧种一样,晋剧的发展也面临着坚守传统与面向时代的矛盾和困惑。虽然近几年在全国重新掀起一番晋剧热潮,但是目前,晋剧的演出市场仍然主要在农村,在农村的戏台上比城市更容易听到晋剧的唱腔。
  
莲花乐:太原惟一的地方曲种
  俗称的“莲花落”,据目前太原仅存的继承人曹强老先生考证,应为“莲花乐”,是一种源自佛教音乐的说唱兼有的曲艺艺术。要听正宗的晋腔晋韵,除了在市井街头听叫卖吆喝、闲谝神侃外,就是听太原莲花乐。
  太原莲花乐表演者多为一人,自打竹板,自说自唱。至于莲花乐的说唱词,基本上是七言四句为一段,全用太原方言来合辙入韵。表演之时,先扣大竹板,间配小竹板,打板三巡之后,开始说唱,以唱为主,间以夹白,边唱边说,抑扬顿挫,韵味悠长。传统曲目多为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当地人熟悉的民间传说。
  作为省城太原惟一的地方曲种,太原莲花乐的灿烂光彩再现了黄河文化雄浑古风。不过因为后继乏人,太原莲花乐今后的发展令人担忧。虽然雅俗共赏,但是能听到太原莲花乐的场合并不多。只有在盛大活动和节日的文艺演出上,才可能有幸听到曹强老先生的段子。

  太原锣鼓:中国第一鼓
  太原锣鼓是太原社火习俗的灵魂。在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上,太原锣鼓曾大显身手,从此声名远播,被誉为“中国第一鼓”。
  太原锣鼓,实际上是指流行于太原地区民间,经常散见于农村、工厂演奏的那种“流水”,是七种锣鼓曲牌套路的总称。相传,太原锣鼓起源于公元947年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妹妹所居住的太原南郊古寨村。据说,当年皇姑一出动,即用锣鼓迎送,演奏的曲调就是传至今日的“流水”,取“福如东海长流水”之意。
  太原锣鼓的最大特色在于两队摆开阵势,互相对抗。这种对抗的出现,常见于喜庆之日,两队互见于街头。每逢这种情况,双方互不相让,不争个山高水低,决不歇手。从中也可一窥太原人自古以来粗犷剽悍的性格。
太原锣鼓一直都是民间婚嫁喜庆之日必不可少的助兴之乐。太原近郊有不少农民以组建锣鼓队为生,生意相当红火。而由于大企业雄厚的实力,太重锣鼓队走的几乎是纯艺术的路子,如果能欣赏到那些少男少女齐声打击的《黄河船夫》《滚核桃》等曲目,感受到的真的不仅仅是震撼。

山西民歌:民歌的海洋
  山西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诗经》中的《唐风》和《魏风》大都是产生在山西地区的古老民歌。
  山西的民歌向来以其品类繁盛著称于全国,称“民歌的海洋”。根据各地民歌音乐色彩的不同,山西大致可分为晋中、晋南、晋东南和晋北四个不同的色彩区。

晋剧是山西省四大梆子剧种之一,因产生于山西中部,故又称中路梆子,外省称之为山西路梆子,主要流布于山西中、北部及陕西、内蒙古和河北的部分地区。清代初年,蒲州梆子流入晋中,与祁太秧歌、晋中民间曲调相结合,经晋商和当地文人的参与而形成了晋剧。其后几经变化,在晋中、晋北以至内蒙古、河北、陕北的部分地区发展传播开来。清末民初的近百年间是晋剧的发展时期,当时班社众多,人才辈出,尤其是以丁果仙为代表的第一代女演员出现之后,晋剧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路梆子的起源应在清代咸丰年间,从光绪十五年后到清末中路梆子进入一个辉煌时期。辛亥革命后,中路各县一度动荡不安,有钱有势者大都采取回避观望态度。民国 5-19年(1916-1930),山西局势相对稳定,中路梆子又进入第二个辉煌时期。20年代起,山西梆子由于部分老艺人健在,舞台格局能维持男女同台演出,故涌现出了太谷锦艺园等上三班好戏。民国24年(1935),以著名女艺人丁果仙为首的步云剧社,和以盖天红为首的唐风剧社,分赴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演出,大大地扩大了山西梆子的影响,也与兄弟剧种艺人交流了经验,丰富了自己。后来山西梆子出现了由男角主演逐步向女角主演转化的局面。随之也带来了潜在的问题:因女子演戏更能招来观众、更能挣钱的影响,各地掀起了一般专门培养女艺人的热潮。山西梆子由于演员"阴盛阳衰",所以使许多优秀的盔靠戏、硬功戏、武打戏以及花脸、丑角戏等。逐步停演或失传,也使这个北方剧种特有的激昂奔放的道白、唱腔,和起伏跌宕的表演程式,逐步被婉转悠扬的曲调和绵绵缠缠的作派所代替,从而失去其昔日的那种阳刚之气和铿锵特色。阎、冯倒蒋失败后,山西经济萧条。山西梆子的部分班社误入歧途,腐败风气传入戏班,造成台风不振,艺人思想堕落、艺术水平下降,给许多艺人的生活带来严重困难,以至少数坤角艺人,迭遭不幸,陷入困境,不能自拔。芦沟桥事变后,日本军很快入侵山西,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迫使各地戏班全部解体,艺人四散,其中部分人亡命国外,部分入改行种地。只有少数人进入太行、晋绥、晋察冀等革命根据地,以崭新的面貌为抗日军民演出服务。抗战前后的10多年间,山西梆子所遭受的劫难,造成了晋剧发展史上的第一次低潮时期。新中国的成立,给山西梆子开创了第三个辉煌时期,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使晋剧成为首先被冲击的目标之一,使晋剧再次走向低谷。
晋剧传统剧目丰富,经常上演的有二百多出,包括《渭水河》、《打金枝》、《临潼山》、《乾坤带》、《沙陀国》、《战宛城》、《白水滩》、《金水桥》、《火焰驹》、《梵王宫》、《双锁山》等
晋剧的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自己独特风格。十分注意运用二人以上的对唱、轮唱手段发挥其唱腔的艺术特色。晋剧的唱腔结构属于板腔体,分为三类:"乱弹"、"腔儿"、"曲子"。"乱弹"是晋剧的主要唱控,共有七种板式:平板、夹板、二性、流水、介板、滚白、导板。

山西的代表剧种主要是晋剧(也叫山西梆子)和二人台。

晋剧,即中路梆子,是山西省的代表性剧种,为山西省的四大梆子之一。由于它的活动地区在山西中部,尤其是在太原附近、晋中一带,而且这一剧种历来受到山西中部广大群众的欢迎、喜爱,因称中路梆子。
  中路梆子的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自己独特风格。
  中路梆子渊源于蒲州梆子,清道光、咸丰年间已经盛行。它吸收了蒲剧的许多特点,又经过许多艺人的丰富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可以说,它是在蒲剧基础上大胆突破和创新而形成的一种别具一格的梆子戏。
  近百年来,中路梆子的一些前辈、老艺人对这一剧种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如孟珍卿(艺名“三儿生”)、张景云(艺名“十三红”)、高文翰(艺名“说书红”)、乔国瑞(艺名“狮子黑”)、田桂子、毛毛旦、油樵旦等,在唱腔和做派上,不断创新,不断改进,路子越走越宽,戏越演越精。尤其是著名晋剧演员丁果仙登台后,由于她的艰苦的戏曲舞台实践,在唱腔、道白、做派等方面,都有新的改进,对今日晋剧风格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中路梆子最早主要活动在太原周围,很容易吸收兄弟剧种的长处,融会贯通。因此,这一剧种演出范围也随之逐步扩大。抗日战争以前,已经扩展到河北西部、陕西北部、内蒙地区。在以上地区,相继建立了固定的中路梆子剧团,演唱晋剧。抗日战争中,许多中路梆子艺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挽救民族危亡的英勇斗争,在晋察冀、晋绥、太行等革命根据地演出。他们不仅演传统戏,而且还演现代戏、新编剧目。在前方和根据地公演,受到人民的赞扬,对鼓舞人民的士气,起到一定的作用。晋绥七月剧社(中路梆子)曾随军到西安、成都、甘肃天水等地进行过较长时期的演出活动。
  解放以后,中路梆子剧团逐渐增多,尤其在晋中、吕梁、太原地区,差不多县县有专业剧团,许多村镇有业余剧团。著名剧目《打金技》已拍成电影。
  山西省晋剧院是山西省晋剧主要演出团体。成立于一九五九年二月。这个剧团演出历史较久,多年来,培养了不少青年演员,积累了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许多优秀演员荟萃于此,受到了山西省晋剧到好者的拥戴。
  山西省晋剧院设在太原,现有演职人员二百八十七人。这个剧院,在历史上曾经汇集了山西省内晋剧的老艺人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梁巧云、冀美莲等人。这些老艺人,经过舞台生活的千雕百凿,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表演风格、唱腔,在群众中留有很深的印象和很高的威信。
  现在,这个剧院的著名演员有王爱爱、田桂兰、冀平、马玉楼、刘汉银、郭凤英、王宝钗等。山西省晋剧院的代表剧目有传统戏《打金枝》、《含嫣》、《小宴》、《杀宫》、《算粮》等。


中国戏曲有哪几种?各在什么地方
北京——京剧、北京曲剧 天津——时调 河北——评剧、河北梆子、丝弦、老调哈哈腔、乱弹、平调落子、唐剧 山西——晋剧、北路梆子、蒲剧、上党梆子 内蒙古——二人台、漫瀚剧 辽宁——喇叭戏、辽南戏(辽剧)吉林——吉剧、新城戏、黄龙戏 黑龙江——龙江剧 陕西——秦腔、碗碗腔、眉户 甘肃——陇剧 宁...

西方三大剧种
尚无此说法,有世界三大剧种的说法。中国戏曲、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1、希腊戏剧(Greek Theatre),分古希腊戏剧(公元前6世纪末~前2世纪末)和近代希腊戏剧(16世纪中~20世纪)。古希腊戏剧分悲剧、羊人剧、喜剧、摹拟剧。古希腊戏剧是指大致繁荣于西元前6世纪末至西元...

哪些地方有特有的戏曲至少写三个
1. 北京市的代表剧种是京剧、北昆、西路评剧、北京曲剧。2. 河北省的代表剧种是河北梆子、评剧、丝弦、老调、哈哈腔、河北乱弹、武安平调、武安落子、西调、蔚县秧歌、隆尧秧歌、定县秧歌、四股弦、唐剧、横岐调、上四调。3. 山西省的代表剧种是蒲州梆子、山西中路梆子、山西北路梆子、上党梆子、锣鼓...

中国八大剧种是什么?
6、秦腔 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的最大剧种。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是相当古老的剧种。7、昆曲 昆曲是我国的古老剧种,又称昆山腔,流行于江苏昆山一带。嘉靖...

中国一共有多少个剧种?
以戏曲的发源或流行省区为划分标准,以下是部分中国的戏曲剧种:北京市:京剧、北方昆曲、西路评剧、北京曲剧。河北省:河北梆子、评剧、丝弦、老调、哈哈腔、河北乱弹、武安平调、武安落子、西调、蔚县秧歌、隆尧秧歌、定县秧歌、四股弦、唐剧、横岐调、上四调。山西省: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

各省市区有代表各地特色的剧种吗?
山西省的特色剧种有蒲州梆子、山西中路梆子、山西北路梆子、上党梆子以及多种地方小戏。内蒙古自治区有内蒙大秧歌和二人台等。辽宁省则有海城喇叭戏、辽南影调戏和蒙古剧等。吉林省的特色剧种包括二人转、吉剧和新城戏等。黑龙江省的代表剧种是龙江剧。陕西省拥有秦腔、汉调二黄、阿宫腔等多种地方戏曲,还有...

中国戏剧戏曲剧种
中国戏剧戏曲剧种丰富多样,遍布全国各地。华北地区的北京市以京剧、北方昆曲、西路评剧、北京曲剧等为代表;天津市则主要演出京剧和评剧。河北省的剧种众多,包括河北梆子、评剧、丝弦、老调哈哈腔、武安平调等,如横岐调、上四调等特色剧种。山西省有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等,还有上党梆子、耍孩儿...

各地剧种
晋剧:即中路梆子,是山西省的代表剧种,为山西省的四大梆子之一,它的活动地区在山西中部,尤其是在太原附近、晋中一带。中路梆子的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风格。 桂剧:地方戏曲。形成于明,发展于清,极盛于今,是广西最早形成和流传桂北地区的剧种,有300多...

中国十大剧种排名
越调是河南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河南全境、湖北西北部、陕西东南部、安徽西北部、山西东南部、河北中南部、北京等省市。越调的主奏乐器早期是象鼻四弦,后来一般用坠胡。9、吕剧 吕剧又称化装扬琴、琴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大...

中国八大剧种是什么?
评剧, 越剧, 粤剧,黄梅戏,秦腔, 昆剧, 晋剧,京剧

五寨县19174786804: 山西代表的剧种 -
越睿异环: 秧歌小戏,像李家湾秧歌《唤妹子》《小放牛》 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类:一是古代遗存剧种,如赛戏、清戏、队戏、目连戏、耍孩儿、凤台小戏及锣鼓杂戏之类;二是板腔体或以板腔为主的剧种,如山西四大梆子戏及落子戏等;三是联曲体或单曲体剧种,如眉户、碗碗腔、二人台、各种道情戏与秧歌戏,以及其他民间小戏;四是久驻山西且扎根开花的外来兄弟剧种.

五寨县19174786804: 山西省最有名的地方剧种是什么 -
越睿异环: 山西省拥有最具影响力的是晋剧、蒲剧、上党梆子和北路梆子等四大梆子

五寨县19174786804: 山西的剧种是什么? -
越睿异环: 是晋剧

五寨县19174786804: 晋剧的是山西的代表剧种?晋剧的是山西的代表剧种吗
越睿异环: 晋剧,即中路梆子,是山西省的代表性剧种,为山西省的四大梆子之一.由于它的活动地区在山西中部,尤其是在太原附近、晋中一带,而且这一剧种历来受到山西中部广...

五寨县19174786804: 急求山西的剧种
越睿异环: 山西省: *蒲州梆子 山西中路梆子 山西北路梆子 * 上党梆子 锣鼓杂戏 耍孩儿戏 灵邱罗罗 上党皮黄 上党落子 永济道情戏 洪洞道情戏 临县道情戏 晋北道情戏 襄武秧歌 壶关秧歌 沁源秧歌 祁太秧歌 繁峙秧歌 朔县秧歌 孝义碗碗腔 曲活碗碗腔 弦子腔 凤台小戏 太原莲花落 湖北省: *汉剧 荆河戏 南剧 湖北越调 山二黄 湖北高腔 *楚剧 东路花鼓戏 黄梅采茶戏 阳新采茶戏 远安花鼓戏 襄阳花鼓戏 *荆州花鼓戏 梁山调 郧阳花鼓戏 随县花鼓戏 堂戏 文曲戏 鄂西柳子戏 四川省: *川剧 四川灯戏 四川曲艺剧 秀山花灯戏

五寨县19174786804: 山西的剧种有哪些 -
越睿异环: 曲剧,豫剧,和川剧,河洛大鼓......

五寨县19174786804: 山西代表性的地方戏 -
越睿异环: 山西——晋剧、北路梆子、蒲剧、耍孩儿

五寨县19174786804: 晋南地区戏曲的代表剧种是什么? -
越睿异环: 代表剧种是蒲剧,蒲剧流行于山西、陕西、河南、甘肃和青海等省的部分地区,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一种.晋剧、北路梆子等都是从蒲剧派生出来的.蒲剧因兴起于山西南部的蒲州(今永济一带)而得名,亦称蒲州梆子或南路梆子.是晋南地区的主要剧种,临汾地区有许多古代戏剧活动遗迹,例如临汾市的魏村元代戏台、东羊戏台和王曲元代戏台等,造型逼真,表情丰富,再现了我国古代的戏剧艺术,证明了晋南地区戏剧活动历史的悠久.

五寨县19174786804: 晋剧的资料 -
越睿异环: 晋剧.汉族地方戏曲,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又名山西梆子.因产生于山西中部,故又称中路梆子,也称为“中戏”,外省称之为山西路梆子,主要流行于山西中、北部及陕西、内蒙古和河北的部分地区.有上路调和下路调之分,上路调为北路梆子,下路调为中路梆子.民国以后中路梆子兴盛,遂以山西梆子专指中路梆子,建国后则称晋剧.清末民初的近百年间是晋剧的发展时期,当时班社众多,人才辈出,尤其是以丁果仙为代表的第一代女演员出现之后,晋剧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五寨县19174786804: 全国各地代表剧种 -
越睿异环: 评剧:流行于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各省,它源自河北东部一带的“莲花落”,并吸收京剧、河北梆子、皮影、大鼓等音乐和表演发展而形成的.这个剧种从农村进入城市后,受到话剧和京剧的影响演了许多新戏,擅于表现小市民生活.唱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