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跨文化交际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

作者&投稿:蔺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商务汉语教学目标及教学手段~

[摘要]商务汉语是应用于商务背景下进行商务交际的专门用途汉语。商务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外国学生在商务环境中用汉语成功进行商务交际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国际商务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加强学生汉语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等语言基本技能学习的同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商务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采取有效的策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实现商务汉语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商务汉语跨文化交际 商务沟通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4-00 -03

[基金项目]本文为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MY2009004)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企业之间的经济交往不断深入,商务汉语作为一种专门用途汉语的经济价值迅速提升,世界各国对商务汉语的需求日益增强。商务汉语课程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新热点。许多高校和相关机构纷纷开展了有关商务汉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并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研究成果。但是,在教学内容方面,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加强。因为在现代社会的国际商务活动中,国与国之间的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跨文化交流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21世纪商务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对商务交际活动成败的影响以及在商务汉语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时代必要性 

(一)跨文化交际概念的界定

对于“跨文化交际”这一概念,国内外学术界共有三种表达方法: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Trans-cultural,而中文将其翻译为“跨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交流”,其实三种翻译并没有稳定地对应其英语表达,主要是根据研究者的语境变换使用。“跨文化传播”主要被传播学者广泛使用,跨文化传播已成为传播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跨文化交流”较多地为政治学领域的学者使用,关注不同文化形态下的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交流对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影响(姜飞,2007);“跨文化交际”则更多地被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学者使用,研究重在跨国人际交往的技巧以及如何避免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实现成功交际行为。最早提出“跨文化交际”概念的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霍尔(Edward T. Hall)。1959年,在其出版的著作《无声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中,霍尔首次提出了“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跨文化交际学与商务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跨文化交际学科可以解决国际商务活动中由于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沟通与管理上的冲突。继霍尔之后至今,国内外众多跨文化交际研究者和著作使跨文化交际发展成为一门涉及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传播学、社会学、哲学、文化学的显学,成为高校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和研究热点。当前国内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主要集中在外语教学界。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如果立足于对外汉语专业的需要来界定,吴为善、严慧仙《跨文化交际概论》的观点是具有代表性的:跨文化交际是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这一界定突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四个要素:交际双方必须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交际双方必须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交际;交际双方进行的是实时交际;交际双方进行的是直接的言语交际。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交际

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由于不同国家文化背景、价值理念、消费习惯的不同,国际商务活动必然面临文化冲突与融合的问题。在古老的国际间的商贸往来中,最早开始海外贸易的古埃及人、腓尼基人、古希腊人就开始意识到并懂得了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做生意。后来随着西方探险家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等人的伟大地理发现以及伴随而来的海外贸易与殖民活动促进了世界范围的交往。英国人以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的商人建立起了世界范围的商业企业集团。他们在进行贸易时,会对与其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语言、信仰以及习惯保持敏感,避免发生冲突,以顺利实现交易。这就是最早的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意识的体现,只是商人们很少注意研究这种文化及其差异。二战之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经济和科学技术方面迅猛发展。当时各国在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过程中,很多案例证明了对异国文化差异的迟钝以及缺乏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导致许多跨国公司在新文化环境中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管理者和研究者们不得不去研究别国的管理经验,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来探讨失败的原因。也就在这一时期,在霍尔跨文化理论的基础上,经过Hofstede(1980)、Triandis(1989)、Nishiyama(2000)和Varner(2000)等学者的进一步研究,跨文化商务交际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系统,并在实践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到了20世纪中期,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更加频繁,相互之间的渗透越来越深,任何企业都无法回避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日益频繁的国际商务活动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显示出对多元文化理解的必要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企业想使自己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一个跨国公司想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取得经济效益,那就不仅需要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发达的专业技术和高超的管理水平,更需要深刻了解对象国的文化。随着跨国贸易的不断增长,摩擦也不断增加,这其中主要是利益冲突,但文化冲突和文化误解也呈现上升的趋势。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因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冲突,是导致跨国经营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现代社会,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意味着国际商务活动的成败,意味着直接的经济效益。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是商务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是21世纪国际化人才的必备素质

任何文化背景中都渗透着各种文化因素,由于不同文化有着不同的文化取向,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社会规范、生活形态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人们在交往时产生心理距离是自然的,因而文化碰撞、交际失误、人际冲突总是难以避免的,而这样产生的后果往往也十分严重。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也是客观存在的。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不同文化差异必然会相互对立和相互排斥,不同文化的性质、特征和功能由于差异必然会引起互相冲撞和对立的状态。而且在愈来愈频繁与深入的国际经济交往中,文化冲突和摩擦也有不断增多和升级的趋势。文化冲突处理得不好,就很可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恰当地处理文化冲突的结果是文化融合,这样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好处,也能进一步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实现文化的交融,使人类不断进步。所以在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能深刻地认识并理解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克服狭隘主义的思想,学习和了解由于各国各民族之间不同的文化传统、价值观、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而产生的文化摩擦和冲突,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免这种误解和冲突,这是当代社会国际化人才的必备素质,也是核心能力之一。需要注意的是外语能力并不是跨文化交际能力,仅仅是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基础。在国际商务活动中,需要的是大批复合型的商务外语人才,即不仅具有外语能力和跨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避免和处理文化冲突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想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要充分了解自身的母文化,以及其他文化背景的人对自身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其次要充分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要素,人们行为的规则、思维的方式、处事的哲学、道德的标准等,分析这种差异对商务交往可能造成的现实或潜在的影响。而且我们还必须识别文化差异,要充分发掘和识别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员所具有的对方文化与己方文化的差异,掌握冲突的根本所在。同时要尊重文化差异,求同存异,要认识到每一种文化关于价值判断的标准在其文化体系的范围内都有其存在的某种合理性,任何一种价值标准既不存在比其他标准优越也不存在落后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成功地进行跨文化商务交际。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商务汉语课程培养目标

商务汉语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建立在对特定商务领域和学习者的商务汉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的,并突出了商务汉语作为专门用途汉语的一种、区别于普通汉语的特点。与普通汉语以日常生活为场景、要解决日常交际问题不同,商务汉语是以商务活动为场景、要解决的是商务活动中的交际问题,是一种专用汉语。商务汉语与普通汉语教学内容不同,目的性也不同,有突出的工具性特点。因此总体来看,商务汉语课程与一般对外汉语课程相比,更加突出其工具性特点,不需要追求系统的汉语语言、文学、文化知识等“高深学问”,而是以基础汉语知识和运用技能为重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技能,其目的是提高学生以汉语为工具进行国际商务活动的能力。根据一些学者就用人单位对商务人才需求信息的研究表明,当今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整体需求包括:英语能力、专业技能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几个方面。调查中样本对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出要求的比例接近六成。(江春、丁崇文,2004)由此来看,商务外语教学只有通过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多维、宽容、开放的对待文化冲突的态度,才能提高学生成功进行跨文化商务交际的能力,实现培养目标。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关道雄关于学生对于中级商务汉语学习需求的调查结果也说明了学习者更倾向于商务交际能力的提高,而不仅是语言知识的累积。调查表明,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用中文进行商务交际的能力,其次是获得中国经济发展信息,然后是了解商务活动中的中国文化,最后是商务活动职业技能。虽然国内的商务汉语教学还没有统一的、具有权威性的教学大纲可以依据,各高校也是“各自为战”,培养目标的制定也不尽相同,但目前在商务汉语教学中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已经成为普遍的共识。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具体模式与策略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具有跨文化教学意识

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习者从事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学习者来自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其母语的社会历史及文化背景与目的语的社会文化存在着差异甚至某些方面完全不同。因此学习者无论从事哪种与目的语有关的交际活动都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商务汉语课的教学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就更明显。因为学习者的目的是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用汉语进行交际,这就要求学习者不仅要具有一定的语言水平,跨文化交际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有时甚至是成功进行交际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教学,学生不仅要具备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教师自身要具备跨文化意识,还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首先要对不同文化的民族在思维方式、价值标准、社会风俗、交际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和冲突有所了解,特别是对与语言的理解和交际有关的文化因素有敏锐的感觉,这样才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对目的语的交际文化有所了解,并鼓励学生体验与所学语言相关的文化,引导学生从无意识的文化交际转为有意识的文化交际。商务汉语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把商务文化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其母国和中国商务文化的差异,以便在未来的商务活动中提高文化适应能力,从而实现商务汉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目标。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教师自身观念的转变和跨文化的意识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前提。只有教师充分意识到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当代社会的重要作用,才能把这种观念具体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才能有目的地研究教学方法如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才有可能培养出21世纪需要的国际化人才。

(二)完善商务汉语课程体系,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关于商务汉语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还刚刚起步,并没有形成统一而权威的论断。学界已基本达成共识的是商务汉语课程体系中应包括汉语语言类课程、汉语文化类课程和商务类课程,在这几类课程中应融入和渗透文化因素,以便加强学生对中国社会文化背景及商务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但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在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中体现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首要的是要让学生具有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意识是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交际者自觉或不自觉形成的认知标准和调节方法,是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判断能力(赵军峰,1998)。跨文化意识要通过大量的文化积累和学习才能具备,在此基础上,才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长期学习和训练的结果。如何完善商务汉语课程体系,让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各类课程和教学的始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认为语言类课程与其他对外汉语课程在教学方法和原则上基本一致,在教学内容上,目前的汉语语法课、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基本语言技能课应该更多地融入商务知识和文化知识,让学生学到在特定商务文化背景下的真实的语言。在商务文化方面,增加“商务沟通”、“跨文化交际”等课程,明确而具体地引导学生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另外,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体验,让学习者接触并亲身体验汉民族文化,与本族文化进行比较,这样才能对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有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其他外语教学中的实训类课程也可以为商务汉语教学所借鉴。教师利用校内实训室和各种平台,让学生通过实训课在模拟的商务环境中进行交际训练,其效果会远远超过语言课堂教学。教师还应创造机会让学生经常参加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参观中国企业或邀请相关的专家做文化讲座,增强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文化适应能力,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加强教材建设,增加跨文化交际内容

近年来,随着语用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外语教学或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者们已经认识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的主要局限是目前的教材改革远远滞后于教学需要。目前的商务汉语教学重点仍以词汇、语法、阅读、写作等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学习为主,主要采用的教材中很少反映文化的内容,有明显的语法化倾向。会话部分语用场景不典型,交际性不强。学习者通过学习,虽然能达到用汉语进行交流的水平,但只能说具备了外语交际能力,而不是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学习者超越由于本族语和目的语的文化差异所形成的交际障碍,能够自由灵活、得体地进行交际。从语用学的角度看,交际能力包括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其中社会语言能力中的语言、行事能力是指有关交际行为的知识,以及如何通过一定的话语去实施交际行为。但目前除了少数高校开设专门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和一些相关课程时所使用的教材,在商务汉语教材中跨文化交际方面内容的缺失是普遍的。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建设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基础和依据。只有加强教材建设,把跨文化交际的理念渗透到具体的语言教学内容之中,才能让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落到实处,有章可循。如果能发挥教师在教材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材建设工作,不断充实和更新教材内容,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完善教材建设,并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关注教材中所反映的文化信息,广泛收集相关的教辅材料,让学生充分了解东西方各民族之间所存在的深层次的文化差异,让学生有机会亲身体验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这样才能真正、切实有效地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四、结论

文化对商务活动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跨文化交际是成功进行商务交际的关键。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商务汉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商务汉语教学的目的由原来的汉语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掌握向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向转变,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频繁,使得汉语学习者的数量也越来越多。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重新审视商务汉语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出发,才能培养出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优秀人才。

你描述的跟传播学专业很相近。你决心花时间考博那自然要比你硕士期间上的大学要好一截。而且说实话这个专业很吃学校牌子的!
中国那几所著名大学有信心挑战不? 如果觉得困难,那可能北外 上外这些学校的跨文化专业会很有特色。
考博的着眼点,,定了专业方向,就选导师,,一个好的博导对你起关键作用!

  跨文化交际是对外汉语教学及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凡具备不同文化背景之人士,其从事交际活动的过程都可称为跨文化交际。外族学习者学习汉语的最终目的是与汉语母语者交流,当中必然涉及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的碰撞。因此,要想交流得以顺利进行,除了过硬的语言功底,是否具备足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能否恰当处理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往往显得更为重要。
  我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起步虽晚,发展速度却很快,已经取得了不少有益成果。然而观察当前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学的开展状况不难发现,这些研究成果并未很好地“为我所用”。汉语教学更多地仍旧着眼于语言本身,对语用和交际层面的关注还远远不够。我们注意到,许多有着极高语言水平的外族汉语学习者,当他们身处现实交际情景中时,经常说出一些不得体的、令汉语母语者感到难以理解乃至厌恶反感的话语。可见,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缺失,已成为汉语学习者(特别是中高级学习者)顺利展开交际的一大障碍。
  本文结合语篇分析的相关知识,探讨其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尝试性地提出“以语篇为切入点的跨文化交际教育”之设想,以期对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1.语篇和跨文化交际
  1.1语篇系统
  如前所述,跨文化交际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的交际活动。然而对于“不同文化背景”这一范畴的界定,不同学者持有多种意见。有的主张每个人之于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任意两人之间的交际都应认为是跨文化交际;有的则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应当以国别研究和主流文化对比为重心。其中,Ron Scllon在上述第一类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不同的人由于职业、性别、代别等差异而分属不同的群体,每个群体都有其独特的语篇系统。因此,比起研究文化差异,对比分析语篇系统之间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研究帮助更大。此种观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学者对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大而无当”之对比的不满,同时也为我们考察跨文化交际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
  语篇是在一定的语境下、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中,能够表达完整意义的语言运用。语篇系统由意识形态、语篇形式、社会化和面子系统四个部分构成。意识形态是为群体内成员所共享的历史和世界观,亦包括价值观和宗教信仰等内容。语篇形式可进一步细分为语言功能和非语言交际两部分。语言功能决定了群体内成员使用语言更多是传达信息还是维持关系;非语言交际涵盖了体态语、时空概念等内容。社会化关注人和学习的理论,以及个体通过何种方式适应身处的文化环境。面子系统则是亲属关系、群体成员间及成员与外界关系的体现。
  任何个人为了融入自己所属的群体并得到群体中其他成员的认同,首先需要培养某种共有的意识形态,其后通过接受并掌握具有该群体特征的语篇形式以完成个体的社会化,最终在群体内部及与其他群体的人际交往中形成面子系统。
  既然不同群体的语篇系统各有其特点,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必然是在不同语篇系统之间不断协调的过程。若最终取得一致,则交际得以顺利开展;若协调失败,便往往造成沟通障碍,表现为跨文化交际的失误。
  1.2语境与文化
  前文提到,语篇是在特定语境下的自然语言,而语境作为一种隐而不显的因素,经常被人忽视。
  “语境”的概念最早由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提出,他认为语境包括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两个部分。美国人类学家Edward T.Hall于1976年在其著作Beyond Culture中,将世界文化分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两大类。以中国、日本、韩国为主的亚洲国家拥有典型的高语境文化,而美国、加拿大、德国等欧美国家则是低语境文化的主要代表。
  高语境文化中,信息的传递更多依赖于对语境的把握而非直接的语言表达。说话人仅作“点到为止”的表述,强调“意会”,而察觉并理解说话人的“言外之意”是听话人的责任。这种交际特点决定了交际者之间必须共有足量的已知信息(以语境的形式存在),因此高语境文化中人与人之间联系密切,且更为看重集体,以及与他人的关系。
  与此相反,低语境文化下的交际要求说话人必须毫不含糊、完整准确地通过语言传递信息,任何企图以暗示的方式表达意见的尝试都会被认为是不合规则的。由于对语境依赖程度低,该种文化下的人际关系显得疏松,也更加强调独立自主的个体意识。人们总是直截了当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诉求,不那么关注对他人造成的影响。
  该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欧美人在与中国人交流过程中遇到的某些障碍。欧美人常常感到中国人说话含糊其辞、拐弯抹角,像是在回避问题;而中国人则认为欧美人说话过于直接,不顾及对方感受,有时候会让两者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双方的相互印象说明,他们均未注意到各自所属语境文化之间的差异,将自己习惯的交际风格和交际策略强加于对方,因而造成了彼此的误解,严重时极有可能导致交际的彻底失败。
  1.3语篇系统和语境的关系
  任何语篇系统都是特定语境的产物。不同语境之下往往形成不同的语篇建构,而语境亦成为语篇系统得以顺利运作的重要基础。跨文化交际活动可以被看作是身处不同语境和文化、掌握各具特色语篇系统的人,彼此之间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过程。如果对语境文化差异没有足够认识,不具备在各种语篇系统之间转换的能力,就难以开展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语篇系统的彼此差异既是不同文化的集中体现,又在文化的演变中不断地被赋予新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语篇对比分析之于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自明了。   2.以语篇为切入点的跨文化交际教育
  语篇分析进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并非新鲜事。然而当前运用这一方法的主要目的,尚在于克服单纯的词汇、句型讲练对学习者语言输出的负面影响,引导学习者关注语篇这一大于句子的语言成分,考察若干句子以何种衔接手段构成篇章,篇章如何围绕某一主题组织句子,逐渐掌握成段表达的语言能力。
  既然语篇分析可以为跨文化交际研究提供帮助,那么我们有理由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同样可以引入语篇系统的相关理论,让学生在理解语篇的基础上,关注形成该语篇的特定语境和文化背景,从而自觉地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具体而言,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考虑到其有限的语言水平,此时的汉语教学仍应将重点放在词汇和句型上。但对于一些能够体现汉语“高语境文化特点”的词语或句子,教师不妨直接告诉学生,它们“什么时候能用,什么时候不能用”。如此,既避免了讲解交际规则的枯燥乏味,让学生懂得怎样在实际交际情景中得体地运用学到的词句,又在无形中给学生灌输了这样的意识:话不仅要说得对,还要说得合情合理,因此要善于根据不同的语境来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
  进入中高级阶段,学习者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汇和句型,具备理解较长篇章的能力后,教师便可针对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容易造成误解、引发冲突的因素,选择或设计能够反映这些因素的语篇让学生阅读、分析,并进一步与自己的母语和本族文化对比,观察在相同或近似情景下,两者在语篇建构方面有何分别,找出这种分别与不同语境和文化间的对应关系,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养成奠定基础。这样的教学尝试,一方面需要对外汉语教师转变跨文化交际教育的观念和手段,另一方面也仰赖教材编写者的配合。以下仅举一例予以说明:
  情景:在中国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到社区与中国百姓联谊;
  人物:Jenny(外国学生)、李阿姨(社区居民)
  李阿姨:姑娘,来这边坐。
  Jenny:哎,阿姨您好。
  李阿姨:中文说得可真好,学了几年了?
  Jenny:您过奖了,我学了快两年了。
  李阿姨:哎呦,两年就说得这么好了,你这是多大了?
  Jenny:我20岁,秋天要读大学三年级。
  李阿姨:小姑娘长得真漂亮,等阿姨给你介绍个男朋友。
  Jenny:啊,不用不用。
  李阿姨:来,来,吃些桔子。
  ——节选自《体演成都》7.1到社区去
  这段对话是中国文化背景下初次见面的两人展开语篇的典型范例,且明显包含了容易引发跨文化交际冲突的几个要点。首先,在“如何回应他人称赞”的问题上,中国人和欧美人呈现截然相反的态度。受高语境文化影响,中国人习惯赞扬他人,贬抑自己,以展现对他人的尊重,因此在受到称赞时,往往以带有否定意味的谦辞来回应;而强调个体意识的欧美人则倾向于对别人的称赞致以感谢,这被认为是直白地表达真实感受的恰当方式。那么,如果上述对话中,Jenny在听到李阿姨称赞自己中文说得好时,沿用母语的交际规则回答“谢谢”,恐怕会给李阿姨留下“不够谦逊、不懂礼貌”的印象。课文在此处做了正确的处理,让学习者了解应该用“过奖”一类的谦辞来回答才算得体。
  接下来的对话更具代表性。中国人觉得询问他人年龄、关心他人情感问题无伤大雅(尤其是晚辈对长辈),这是因为在高语境文化中,语篇形式的功能更主要的是维持关系,而非获取信息。李阿姨问Jenny多大了,要给她找男朋友,只是表现对年轻人的关心,同时试图与初次见面的Jenny建立融洽的关系,以使交谈在更加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下去。然而对Jenny来说,倘若她以母语和本族文化的视角来解读李阿姨的话语,则很可能会认为这是在打探、干涉自己的隐私,于是觉得尴尬,甚至反感。笔者认为,此处课文的处理有待商榷,“不用不用”仍显得生硬且不够友好。如果改成“谢谢您的关心,不过我暂时还不想谈恋爱”,既照顾了对方的好意,又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在中外两种语境文化间找到平衡点,或许是更稳妥的处理方式。
  3.结论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教育,其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懂得如何“在正确的场合说恰当的话”。语篇分析作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独特视角,其原理和方法应该也有必要为汉语教学所借鉴。如果汉语教材设计者能在课文编写中有意识地加入反映跨文化交际特点的语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这些语篇,归纳跨文化交际规则并为己所用,或许能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课堂上究竟如何实现跨文化交际教学
时代的变化和要求, 使许多语言教师对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研究这些跨文化交际中的故障问题, 对于我们的英语教学确实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因为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仅仅学会一门外语的语音、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

跨文化交际技巧如何跟西方人打交道内容提要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教育部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被广泛实施,旨在推动各高校师生选择适合的提升型选修课程,这套教材系列覆盖语言技能、应用、文化理解及专业英语等多个领域。其中,本书专注于跨文化交际技巧,特别强调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以引导学生理解和应对文化差异。通过精心设计的阅读和...

你认为理解跨文化交际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之后,当双方的语言能力都很好的时候,好像就没有障碍了,而这其实是我们的一种误解。研究之中发现,并不是英语好就能达到沟通的目的。我们过去所说的沟通仅仅是会表达。所以搞外语的人把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译成中文叫“跨文化交际”。交际,就意味着用语言进行表达。跨文化交际的应用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是什么课程
跨文化交际是一门交叉性和综合性学科,属于"语言应用类"和"语言文化类"课程。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 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因此广大英语教师要把跨文化教育列入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 ...

跨文化交际学跨文化交际管理师
儒鸿书院在培训中特别注重培养学员在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环境下的文化交际能力,同时也强调跨阶层、职业、性别和年龄的交际适应性,这对于职场上的全面成长和个人职业发展至关重要,有助于提升组织协调、沟通管理和社交技巧。跨文化交际的应用无处不在,如外交谈判、国际贸易、国际旅游、对外汉语教学、文化...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目录
我们关注跨文化交际的实际过程和挑战,如第11章讨论的障碍,以及第12章的跨文化适应与训练,帮助读者应对文化差异带来的不适,即文化休克。最后,附录部分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附录一列出了推荐的阅读书单,帮助读者进一步深入研究;附录二则汇集了相关的学习网址,为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实践应用的平台。

跨文化交际学在汉语国际教学中有什么作用
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信仰、宗教、艺 术,并通过图书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自主的学习英语,或者象征死亡,无法说出地道的欧美口语,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Don’t touch a child on the head inThailand(在泰国不能摸孩子的头),那么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正确地欣赏和鉴别文化的...

委婉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就比如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跨文化交际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这样的话,你可以很笼统的从多个角度去写。楼主首先要明白跨文化交际是一个学科。和我们所学的英美概况是不一样的。可以说跨交的学习要比国情研究更实际一些。(从应用的角度来讲)。建议LZ看一下: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这本书,外研社的。

尔雅选修课哪个
二、中华文化的内容介绍 课程首先会介绍中华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核心价值观。学生将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包括诗词、艺术、礼仪、科技等方面的知识。此外,还会探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三 结跨文化交际的内容 课程中还将重点介绍跨文化交际的概念、意义和方法。通过案例...

叙永县15691415257: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遇到哪些跨文化案例 -
倚扶小儿: 对外汉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算是跨文化案例. 面对 跨文化问题,要有跨文化交际意识. 首先,对文化间的差异按如下流程把握:敏感性;善于发现;判断分析;排除干扰;解决问题. 其次,具有跨文化意识,体现为:1,了解世界主要文化的特点;2,尊重不同文化,具有多元文化意识;3,自觉比较中外文化的主要异同,并应用于教学实践. 最后,跨文化交际要把握如下原则:质量原则;得体与适应原则;机敏原则;尊重习俗原则;民族中心原则;

叙永县15691415257: 跨文化传播案例有哪些 -
倚扶小儿: 中国历史上的周穆王西征、徐福东渡、张骞通西域、甘英出使大秦等等,亦是跨文化传播活动的具体表现,繁盛一时的丝绸之路,川流不息的遣隋使、遣唐使,更堪称人类历史中跨文化传播的典型范例.郑和船队7次跨越南中国海和印度洋,远...

叙永县15691415257: 跨文化交际在汉语国际教学有什么作用/
倚扶小儿: 可以便于文化交换.

叙永县15691415257: 英语翻译浅谈非语言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摘 要 非语言交际在人类交流中有着重要作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常常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在教学中... -
倚扶小儿:[答案]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palys an essential role in human beings' communication.It is always used as an assisting mean of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which results in realtive effect,and positive effect comes after the ...

叙永县15691415257: "文化因素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属于什么学科 -
倚扶小儿: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关注中国,希望了解中国的文化、学习中国的语言.中英语言差异为例,从词法、句法两个方面分析其差异,汉语词汇的构成方式是词根复合法,而英语则采用词根和词缀的构词方式;汉语句子重意合,英语重形合.说明中英语言存在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因为两个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的,模式化的将英语的语法规则套用在汉语中是行不通的,也不利于汉语水平的提高.就如何将文化因素融入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

叙永县15691415257: 对外汉语汉字文化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
倚扶小儿: 文化因素在对外汉语的语言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学生对汉语语言的汉字、语音、词汇等方面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对外汉语教学要在语言教学中融入文化因素,以培养学生的汉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陕西师范大学对外汉语考试中心的对外汉语课程中老师对这一部分内容也做了概括性的讲解.

叙永县15691415257: 谈谈如何进行对外汉语教学(须举例)?二、结合汉语与中国文化,谈谈
倚扶小儿: 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 近几年来,我国与各国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或出于对我国当前经济持续发展的看好,或出于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仰慕,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

叙永县15691415257: 如何在汉语国际教育中更好地传播中国的经典文化 -
倚扶小儿: 汉字本身就是我们的文化,可以通过汉字的教学,传输文化,这就是需要对外汉语教学技术了.《国际汉语教师通用理论概况》立足于但又不限于资格证书&认证应试,不仅让学员进一步夯实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知识,更充分掌握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能力与技巧,真正实现入门求学、学以致用,以证书为敲门砖,凭借扎实的教学能力在国际对外汉语行业获得长远的职业发展.有助于更好的教学.

叙永县15691415257: ICA国际汉语教师考试有哪些要求?? -
倚扶小儿: 一、考试内容 1.对外汉语教学基础理论 (包括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 2.对外汉语教学应用理论 (包括语音及语音教学、词汇及词汇教学、语法及语法教学、汉字及汉字教学); 3.模拟课堂教学. 二...

叙永县15691415257: 对外汉语教师如何教外国人学中文 -
倚扶小儿: 对外汉语教师认为课程设置务使学生具有较高的中文听、说、读、写能力;对外教师教外国人学中文需要熟悉现代商业领域的常识与基础理论;熟悉中国现代商务社会与文化;了解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动态;具有熟练运用汉语进行跨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