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需不需要百善孝为先

作者&投稿:羽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中国是百善孝为先,为什么现在连最基本的孝道都没有?~

看问题不要太极端片面,也许你没有看到遵守孝道的人,但并不代表没有这样的人。放眼周围,遵守孝道的比比皆是,现在政府也提倡孝道。怎能说没有人遵守孝道呢?不过现在的孝道,与传统的孝道是有区别的,完全服从长辈的那种孝道也跟不上当今的形势,当父母亲年轻力壮的时候,也不会计较孩子们是否孝顺,只有当年老力衰的时候,才会需要子女的照看,而当今社会真正遗弃老人的人还是比较少的,而且这种行为也是受到大伙儿指责的。这些都说明了孝道在我们这个社会依然是存在的。

  百善孝为先事例——向长坤的孝心故事

  为了让双目失明的高龄婆婆安享晚年,巴东县水布垭镇许家湾村妇女向长坤,8年如一日为老人穿衣喂饭、端茶递水、求医问药,成为村民眼中的好儿媳和全镇的“孝亲敬老”模范。

  “妈妈双目失明,我就是她的眼睛”

  5月13日清晨,巴东县水布垭镇许家湾村二组村民李发金的妻子向长坤举着输液瓶来到婆婆床前,凑到婆婆耳边问:“妈,您想吃点什么?我去给您做。”“你感冒几天了,还在照顾我,你好点没有?”老人抓住儿媳的手,眼中噙满泪水。

  8年前,中年丧夫的向长坤经人撮合,从长阳县贺家坪镇改嫁给李发金为妻。结婚当天,李发金问妻子:“我妈的眼睛瞎了,你不嫌弃吧?”

  “嫂子做到的,我们当女儿的未必能做到”

  向长坤望着李发金:“你说的什么话,妈的眼睛失明了,你我就是她的眼睛。你是男人,不方便照顾妈的生活起居,我来吧。”从那天起,照料婆婆便成为向长坤每天的“必修课”。

  向长坤在贺家坪镇生活时,就曾先后赡养过3位老人,被当地村民誉为“孝媳妇”。改嫁后,面对年逾八旬且双目失明的婆婆,她每天帮老人梳头洗脸、端茶喂饭、捶背按摩,尽量让老人过得舒心。

  向长坤刚与李发金结婚时,夫妻俩的卧室在楼上,婆婆的卧室则在楼下。每晚睡觉前,向长坤总要扶婆婆上厕所,为她泡脚擦身,服侍老人躺下后,还得把纸巾放在老人枕边,把开水放在老人顺手的地方。

  为让老人夜间有求必应,向长坤特意和婆婆约定“联络暗号”:婆婆身体不适或需要“方便”时,只要咳嗽3声,向长坤就会起床护理。婆婆患有哮喘病,咳嗽是常事,因此经常发生“误会”。但向长坤始终不厌其烦,听到声音就披衣而起,生怕有半点闪失。多年来,为照顾婆婆,向长坤没睡好一次觉。

  后来为照顾好婆婆,向长坤干脆在婆婆床边另支一张床,与婆婆同睡一间屋。每天晚上,向长坤都陪婆婆聊天,给婆婆递茶水、按肩捶背,婆媳俩相处胜过母女。

  在老人心中,向长坤是最好、最靠得住的人。因为她煮的饭菜软硬适度,适合自己的胃口;她还特地种了些旱烟,用于给自己“止瘾”解闷;她不嫌脏不怕累,常年为自己清洗沾了粪便的衣服和床单。老人出嫁到外地的女儿感慨:“嫂子做到的,我们当女儿的未必能做到,这些年多亏她了。”

  “有这样的儿媳,真是我的福气啊!”

  这些年,只要天气好,向长坤总要把婆婆背到屋外晒太阳。平常到外村外乡办事,也很少在外过夜,总是尽量赶回家服侍婆婆。

  丈夫李发金对向长坤更是充满感激:“要不是长坤照顾,我妈活不到今天!”李发金至今记得,母亲88岁生日那天,天气寒冷异常。老人出门上厕所时不小心摔倒了,头部撞在墙上。向长坤见状立刻脱下羽绒服盖在婆婆身上,然后背起婆婆就往村卫生室跑。第二天,向长坤因风寒感冒病倒了,高烧成肺炎,十多天后才痊愈。

  婆婆时常埋怨自己是个“废人”,拖累了整个家庭。向长坤总是安慰老人:“我们年纪再大,在父母面前永远是晚辈,为您尽孝是应该的。如果我们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您尽管直说。”面对如此体贴孝道的儿媳,婆婆常说:“碰上你真是我的福气啊!”

  靠着这样一颗赤诚的心,向长坤成了周边村民眼中的“最美儿媳”,成为全镇“敬老爱亲”的榜样。
  

出自《围炉夜话》(清)王永彬
  百善孝为先 万恶淫为源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
  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表现。所谓「百行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
  孝的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等。孝顺指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而对父母权威的肯定,从而遵从父母的指点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
  儒家《孝经》开宗明义章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由此可见中华文化孝的观念不只於孝顺父母而已,孝顺父母只是孝道的开始。《孝经·谏诤章第十五》:「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臣不可以不争於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广至德章·第十三》:「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 《论语》中,子夏向孔子请问什麼是孝。孔子说:晚辈长保恭敬和悦的神色是最难做到的(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孝」字在《论语》中,一共见於14章。其中为孔子所言,且与孝的定义有关者,共有5章。
  道家《庄子·天运》孝的观念:「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
  印度及其他亚洲地区也有类似的伦理概念,另外孝顺还可以推广为一般对年长的人的尊敬和顺从,比如对媳妇对公婆的孝顺,对长辈亲戚(比如姑、伯、舅、姨等)的孝顺等。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这4章内容相关,故一并解释。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懿子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不要违背。之后,樊迟为孔子驾车时,孔子告诉他这件事说: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不要违背。樊迟问: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在世时,要依礼来侍奉他们;当他们去世之后,又要依礼来安葬及祭祀他们)。
  此章的“无违”由孔子自己后面的说明看来,应是不违背礼的意思。
  至于为何孔子在此要分两段解释无违呢?有学者以为孟懿子的父亲孟僖子贤而好礼,所以孔子只要他能做到不违其父之志向行为就可以算是孝了。但是一般人的父亲言行未必一定合礼,此时子女就不应以不违背父亲为孝,而应该以不违背礼为孝了。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孟武伯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让做父母的只因为子女的疾病而忧愁烦恼)。
  此章有三种解释分述如下:1.使父母只担心子女的疾病,故须努力做好一切事情;2.父母只担心子女的疾病,故子女须小心保重自己;3.子女应只担心父母的疾病,其它则不宜过分担心,否则反而会使父母不安。
  此章言外之意乃是因为疾病并非人力所能控制,其它各方面则人的主控力较强,所以作子女的必须在其它各方面勤勉努力表现良好,使父母不会因为除了疾病之外的事情,为子女担心操烦。
  由此观之,孔子此章之真意也许可以理解为:子女须尽全力做好每一件可以做好的事,以期使父母不因为子女多担操烦。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今日所谓的孝是指能够供养照顾父母。但是家中的狗和马也一样也有人供养照顾啊!假若心中少了敬意,那又如何可以分辨这两者呢)?
  此章的“至于犬马,皆能有养”有两解:1.狗和马也一样有人供养;2.狗和马也一样可以侍奉人;但若依第二种解释似乎就不须“有”字了。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夏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晚辈长保恭敬和悦的神色是最难做到的。当有事时,年轻人去做;有丰盛美食时,由长辈吃;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此章的“色难”亦有两解:1.晚辈的神色(详解如上);2.长辈之神色:是指能够在父母神色未变之前,先得知父母的心意。
  “孝”字在论语中,一共见于14章。其中为孔子所言,且与孝的定义有关者,共有6(5+1,一章重出)章,即为政篇这四章加上学而篇,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6(5)章皆属“两端四角”启发式教学。
  综合这6(5)章之意如下:父母在世时,与父母相处自己要秉持恭敬的心意;保有和悦的神色;行为要合义合礼;另外也必须努力做好一切事情,以尽量减少父母为自己担忧;父母过世之后,丧祭亦应合义合礼;且必须时常缅怀他们,并效法他们合义合礼的言行,如此都能做到,才算是孝吧。 [编辑本段]戊子季秋念孝文·百善孝为先第十  “百善孝为先。”这一句出自清人《围炉夜话》的文章之中。因为是根本的道理,根本的人伦,根本的共识,所以数千字的《围炉夜话》,抵不过这一句“百善孝为先”的名声。
  为何以孝为百善之先?其实正因这句话说到了“根本”处,所以放之四海而皆准。何只百善,千行万念,无不以此为先。这又为何?因没有孝,没有根本,就没有人类传承。为人子女当孝,为人父母当慈。父母养子女叫做“养”,子女养父母也叫做“养”。前者抚养成人,后者赡养终老。这叫天经地义(天经地义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如何叫天经地义?人栽果树,此树领受天地雨水日光,必然开花结果。就算是“人参果树”那样精贵的树种,也要三万年一开花,三万年一结果。没有受人滋养而不报答的天地道理,这就是天经地义。
  我们看孝字的写法,下面是“子”,上面是“老”,所以《说文》讲“孝”为:善事父母者。老在上,子在下。这是长幼尊卑的次序,礼节。也可以视为子承老,儿子背老父母,这是象形,更是直观的孝行。
  所以人生在天地之间,《论语》记先师之言曰:三十而立。为何是三十才称为“立”?“立”,是以人伦人道人理立在天地之间。以德行道理立,断然不是以“财利”立。人生到三十岁的年纪,非但自己为人子女,并且已作人父母,应上知人子之道,下知为父母之道。关于人为何而来?如何而来?将往何处?当做何行?这些根本的知识,应有一番体认。这种体认,并非一定用文字文章文采编织成锦绣出来,比如乡间的老人,他们不识字,却行善积德,友待乡邻。这种知识,不是从书本而来,不是从锦绣文章而来,而是数十年为人之行的体认。因为“道不远人”(《中庸》),根本的道理是最简单易行的。这就是,《论语》中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文”在“行”之后,这是根本的次序。
  并且,假如,人在未有“余力”(余力是行的余力,孝行德行的余力),德行未修,不能称“立”的时候。故作文采(文采包括文字功夫等等一切文艺的技能),他的心,必定在文章中表现出来。所谓“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总之一概的行为,都将其内心表露无遗。因为一切的行为,都是心中作祟,才付诸于行动。 [编辑本段]百孝经  天地重孝孝当先 一个孝字全家安
  孝顺能生孝顺子 孝顺子弟必明贤
  孝是人道第一步 孝子谢世即为仙
  自古忠臣多孝子 君选贤臣举孝廉
  尽心竭力孝父母 孝道不独讲吃穿
  孝道贵在心中孝 孝亲亲责莫回言
  惜乎人间不识孝 回心复孝天理还
  诸事不顺因不孝 怎知孝能感动天
  孝道贵顺无他妙 孝顺不分女共男
  福禄皆由孝字得 天将孝子另眼观
  人人都可孝父母 孝敬父母如敬天
  孝子口里有孝语 孝妇面上带孝颜
  公婆上边能尽孝 又落孝来又落贤
  女得淑名先学孝 三从四德孝在前
  孝在乡党人钦敬 孝在家中大小欢
  孝子逢人就劝孝 孝化风俗人品端
  生前孝子声价贵 死後孝子万古传
  处世惟有孝力大 孝能感动地合天
  孝经孝文把孝劝 孝父孝母孝祖先
  父母生子原为孝 能孝就是好儿男
  为人能把父母孝 下辈孝子照样还
  堂上父母不知孝 不孝受穷莫怨天
  孝子面带太和象 入孝出悌自然安
  亲在应孝不知孝 亲死如孝後悔难
  孝在心孝不在貌 孝贵实行不在言
  孝子齐家全家乐 孝子治国万民安
  五谷丰登皆因孝 一孝即是太平年
  能孝不在贫和富 善体亲心是孝男
  兄弟和睦即为孝 忍让二字把孝全
  孝从难处见真孝 孝容满面承亲颜
  父母双全正宜孝 孝思鳏寡亲影单
  赶紧孝来光阴快 亲由我孝寿由天
  生前为孝方为孝 死後尽孝徒枉然
  孝顺传家孝是宝 孝顺温和孝味甘
  羔羊跪乳尚知孝 乌鸦反哺孝亲颜
  为人若是不知孝 不如禽兽实可怜
  百行万善孝为首 当知孝字是根源
  念佛行善也是孝 孝仗佛力超九天
  大哉孝乎大哉孝 孝矣无穷孝无边
  此篇句句不离孝 离孝人伦颠倒颠
  念得十遍千个孝 念得百遍万孝全
  千遍万遍常常念 消灾免难百孝篇 [编辑本段]孝是宽容  宽容老人总也舍不得扔掉的“垃圾破烂”
  宽容老人的唠叨
  宽容老人的口水和鼻涕
  孝是报答
  是母亲节的一束康乃馨
  是父亲生日时的一瓶好酒
  是久病床前的送汤喂药
  孝是耐心
  耐心听取老人的话
  耐心向老人解释做工作
  耐心说服老人
  孝是善意的欺骗
  百余元的衣服不妨告诉老人只花了几十元
  孝是常回家看看
  拿不拿东西是次要,陪老人说话很重要
  前一段时间听了一节口语交际课——《百善孝为先》,教师极富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学生泣不成声地真情对白,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母子深情,令人感动,加上结课时动情的音乐,使在座的听课教师也忍不住热泪盈眶。回到办公室我还是抑制不住,索性任它尽情流淌。
  也许这节课触动了我心灵的最底线,感情的闸门一下子关不了;也许就是那句“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深深打动了我的心。父母对我不仅有养育之恩,还有救命之恩,更不该怠慢呀!
  有时,我想给母亲买点儿补养品,老人家说什么都不肯;过年过节买件衣服吧,父母总说衣服不少,老了要什么样子,这些还可以穿吧。其实,父母并不需要子女做什么,只要有空陪着说说话,拉拉家常,心里就不寂寞;看到子女都过得很好,就是他们最大的快乐。
  古训云::“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为什么中国人认为在所有的善行中,孝道是第一位的呢?自古以来,人们把父母抚育子女,子女孝敬父母,看成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说孝道,首先就要说到“五伦”。所谓五伦,指的是五种人际关系: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每一个都不能离开人群而独处。而五伦,正是与每一个人都关系最为密切者。任何一个人,能够处理好这五种与自己最为密切、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就可推而广之处理好其他一切人际关系。
  五伦中的任何一伦,都有其特殊的规范,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礼臣忠等。它要求每一个人根据所处的身份地位不同,而各尽己责,如父母的责任要是要慈爱养育子女,子女的责任就是要尊敬孝顺父母,等等。但这并不是说父母对子女要慈爱,而兄长对于弟妹、上级对于下级就可以不慈爱。慈、友、礼、孝、恭、忠等品格是一切人际关系都要遵循的,只不过在父子关系中,“慈”对于父母来说是最主要的,“孝”对于子女来说是最主要的。
  孝,乃是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尊敬、依从、感恩的心理。婴孩呱呱落地,从此即与父母家人朝夕生活在一起,其感最亲者,无过于父母双亲。父母对孩子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为子女的成长付出了全部的心血。此种慈爱之情,婴儿即能感知。待其稍长,略具智识,即开始教以孝道,即教导孩子体认父母之辛劳,要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回报父母。这样教,这样说,这样做,都是在孩子能理解的范围之内。孩子虽小,也能感知父母是怎样的疼我爱我,我学父母的样,也应该如此这般去疼父母爱父母,从而使孩子从小即体悟到爱父母是怎样的一种滋味。这种情感体验,就是在孩子天真无邪的心田中播下了一颗“爱”的种子。从小即知爱父母,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长大后就会很自然地爱兄弟姐妹,爱周围的人,爱国家,爱社会,爱人类。可见,中国人教孝,就是要由近及远,由易及难,一步步培养出孩子的爱心来,最终使孩子养成一颗对人类全体大公无私的爱心。而这一切,都是打小从教孩子孝道开始。孝,既是一切教育的开始,又是一切教育的归宿。所以中国人说:“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
  如果说父母疼爱子女在相当的程度上是本于天性,那么教孩子孝道则是一种人文教育,是后天教化的结果。固然在人的天性中,人人皆知父母辛劳,要尽我所能来回报双亲,但这种良善的天性如果不及时施以正确的教导方法,使之生根、发芽、成长、坚固,则此种感恩的心情很快会泯灭掉。不知不觉中,认为父母疼我爱我乃天经地义之事,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至于我也要疼父母爱父母,因无人教无人提醒,没有成为我的生活习惯,乃渐渐遗忘于脑后,最后则渺然无知矣。幼童时期就没有引导孩子形成孝道的观念,没有使孝顺父母成为孩子的自觉行动,长大后却埋怨孩子不懂孝道,岂非是缘木而求鱼!打小就培养孩子的孝道精神,从娃娃抓起,这是最关键的,也最容易见成效。所以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中国人的老话:“爱子,教之以义方”,而孝道,就是义方之最大者。
  人的童年少儿时期,是整个人生阶段的预备期。在此阶段培养孩子的孝道精神,就是使孩子从小就沐浴在仁爱忠信的光辉里。《论语·学而第一》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者。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欤!”孩子在幼童时期即教以孝道,使孩子从小即明事理,讲道德,则无异于从小就把握住了人生的根本,从小就走在仁爱的人生正道上,这正是与圣人同一本色,同一践履。长大成人后,承继少年时期的理想与信念继续前进,则其必为正人君子,必为社会一优秀分子,其于社会人群之贡献必大矣!能听闻圣教,能实践圣人的正确教诲而于社会有所贡献,则此生没有虚度也!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人生至此,夫复何求!这正是中国人“百善孝为先”、从小即教以孝道的甚深渊旨所在。
  时至今日,我们重新提倡孝道精神,仍然有它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提倡孝道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感。今天中国社会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市家庭中“四二一”的结构越来越普遍,即老人四位,父母两个,众星捧月般守着一个小宝贝。一脉单传,加以生活优裕,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不想被溺爱也几乎不可能。由此使现代的孩子几乎都以自我为中心,比较自私,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精神不足。人过于自私,必将使他自己与周围环境多有冲突,对他个人生活的幸福感也多有负面影响。如何逐步泯除私欲,一步步培养出孩子的爱心来?最好的、也是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从家庭入手,从教导孩子孝道入手。家庭对任何一个孩子的影响都是极其巨大的,有时是决定性的。让孩子从小即体会爱父母是什么滋味,孩子易懂易学易做,且感到特别亲切。以此为第一步,孩子自可慢慢体会出爱同学、爱老师的滋味,再逐步引导至爱国家、爱社会、爱人类。今日学校、社会的品德教育,多从家庭外部着手,一开始即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其道理固然千真万确,惜乎其方法有大而无当、流于空洞之弊。不从身边最亲密的父母、家人、老师、同学入手,不由近及远、由易及难,如何使孩子能够真正体会爱祖国、爱人民是何等滋味?相形之下,中国传统教育以孝道教育为第一步,确实是极其科学、极其合理的。究其原因,它符合人性,符合孩子的天性。
  其次,提倡孝道可使父母真正安度晚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众所周知,中国已步入老龄社会。有人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老年人养老的经济负担会逐渐减轻,老年人可以安心颐养天年了。此论甚是,然更有深意在其后焉。人处老年,不仅要求吃饱穿暖,生活平静,更要求能尽享天伦之乐,于亲情的要求尤为迫切。世道艰难,人生坎坷,经历了一生的风风雨雨之后,人往往到了老年才更加体会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子女尽孝,才是真正满足了老年人的需求,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关键所在。至于经济负担问题,则非其重点所在。有些人认为使老人生活优裕,或者使老年人同住公寓,老人与老人生活在一起,则使老人无寂寞之感,无后顾之忧,这才是最科学、最合理的养老方式。此言又差矣!科学永远不能替代人情。亲情之温暖与可贵,是其他任何方式所无可替代者。合家团圆,其乐融融,其中的幸福感乃发自人心深处,即使是再豪华舒适的老年公寓、养老院也不能替代亲情。一首《常回家看看》久唱不衰,不正是表达了老年人的的共同心声吗?
  其三:提倡孝道正是传统文化得以复兴的基础与契机所在。社会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体会到西方文明的弊端,希望能从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答案,以使人生更幸福,社会更和谐。社会近几年持续升温的“国学热”,亦以此为背景。要使国人真正从内心深处认可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关键是四个字:身体力行。一方面要继续从理论的角度阐述国学复兴的重大意义,另一方面在百姓的工作生活中,逐步用祖国传统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来作参考,作引导,使其对传统文化有切身的感受和好感。普通民众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真正体会到传统文化对其生活的价值所在,则国学复兴的基础于此立焉,国学复兴的希望大大增加矣。如何使百姓迅速体会到祖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莫过于在家庭中从教孩子孝道入手。孝道精神迄今仍是大多数中国人所认可的道德规范,本身有着深厚广泛的群众基础。于孩子而言,孝道本身易懂易学易做,且特别可亲可近;于父母而言,孩子有一丝孝行,则父母就会有莫大之欣慰与欣喜。传统文化的普及与复兴,以孝道开始,岂不下手易而又有立竿见影之效乎?
  孝道,绝不是为了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自私。而是从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身边事开始,从自己做起,由近及远,由易及难,使我们的爱心和责任感日扩日大,最终努力修养到大公无私之境界。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孝也者,正是千里之跬步,江海之小流。百善孝为先,可不信乎?
  《史记》中说:“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父母是我们的生命之 源,是人生的启蒙老师,是天下最疼爱自己的人。倘若没有父母的抚养,自己能从一棵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吗?世间最可报答的人是谁?依我看就是父母亲。自己本 事再大,官职再高,也不能忘本,不能过河拆桥。正如一首诗中写到:“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为人子女要孝顺, 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贫才能出孝子,鸟兽尚知哺乳恩。养育之恩不图报,望子成龙白费心。”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尊重的人,能承望他爱别人呢?

需要 人应该孝顺父母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古人又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个人不要孩子,全力...
首先,无后为大的"大",是第一,是是三个当中的最大,不是所有的道路最大。其次,百善孝为先,是在很多很多之前的"善",是前面的"大"不能比的。三,如果在古代不顾及父母传宗接代的愿望,不要孩子,怎么能说是"全力"呢。因为传宗接代不只是父母的愿望,也是家族的需要。四,古代一个人如果...

百善孝为先,假如你的父母不孝顺你的爷爷奶奶,作为儿女的你们会怎么做...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现在的我们应该更要孝敬父母,更何况孝道是我们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但事实好象有点相反,历史的宝贵财富并没有得到部分现代人的认同,甚至有的人还要父母来“孝敬”他们,在他们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经地义要养他们,要为他们做牛做马的观念。只要自己逍遥...

古代社会是父母在不远游,在现代社会还适用吗
古代“父母在,不远游”的原因有二:第一,百善孝为先,生为男儿当尽孝。养儿防老,中国古代社会,并没有完善的社会福利机制,依靠儿子养老,是最现实的办法。父母在,不远游,不是不能远游,而是必须要尽孝。父母养育之恩,不得不报。报恩的最有效方式、最直接方式,就是承欢膝下,为父母养老送...

百善孝为先的意思
“百善孝为先”表明了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尤其珍视家族和睦、家风厚重,孝弟则是家风的核心和源头。孝行不仅是对父母的尊重和呵护,还表现出一个人的为人处世和社会道德素质。孝道传承了中国文化千年的历史和深厚的智慧,其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被代代传承发扬光大。无论是...

张口闭口说百善孝为先的人,最不懂得应该如何尊重孩子,认同吗?
但是,我能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提问,因为“张口闭口说百善孝为先”可能让人很不舒服,即使“百善孝为先”好像是一个难以辩驳的“真理”。那么我们的问题也许可以变成: 我想张口闭口强调孝道让人不舒服,并不是“孝道”本身让人不舒服,而是反感“孝道”成为一种控制工具和手段。什么事情加上一个“不孝”的罪名,就能...

百善孝为先,中国古代的三孝是指哪三个?
其一为使亲人陷入危难之中为不孝,其二为贫穷人家不知道找方法使家人幸福起来为不孝,其三为没有后代为不孝。根据《孟子离娄上》所记载的,不孝有三,无后就是其中之一,而且还是最严重的一个。古人对娶妻生子十分看重,好的血统能生出好的后代,这对家族的传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而娶了妻子...

“不孝有三”到底是哪“三不孝”?
俗话道:百善孝为先。孝道从古至今一直都是一个深受热议的话题,不管是父母还是子女都十分关注。孟子所言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常常被用来形容不孝的三个表现,那此“三不孝”究竟包含哪三个方面呢?一不孝,即不能事亲(孝养父母、爱护家人)。父母从年轻时生养我们、教育我们,当我们慢慢步入...

古人云“自古忠孝难两全”,又有“百善孝为先”两者不是相互矛盾吗?
不矛盾,我们要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封建社会,孝廉与忠君为士大夫之准则,然而事物是变化的,在遇到亲丧与王命的选择时,我们即说“两难全”。在没有王命召唤时,社会美德中“孝”居首位,比其他的“善”的重要性更大。自古忠孝两难全,听起来感觉二者互相矛盾,既然...

代尽孝的看法
海南三亚,一家公司为体现中秋关怀,推出“代尽孝”福利,引发网友关注。百善孝为先,倡导引导员工孝敬父母,并没有错,出发点是好的。这个善意,要是真善才能感人。说实在的,无论是哪个单位,善待员工就是最好的“代尽孝”。因为人家父母辛辛苦苦培养孩子不容易,把孩子送到单位来,也是为了有个饭碗...

为什么不孝的人反而结局好
可事实上,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孝顺的,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就有很多儿女完全不管自己父母的事件。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这是古人早就总结出来的人性真理。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是很有道理的。任何人想做大事业绝对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都需要很多人的帮助。而每一个人都更愿意懂得“感恩”的人。...

奈曼旗15898576162: 二十四孝在现代社会是否适用? -
貊凡瑞婷: 百善孝为先.二十四孝的孝道对现代社会还是适用的.

奈曼旗15898576162: 人是不是应该以孝为先
貊凡瑞婷: 必须的

奈曼旗15898576162: 新时代的我们应如何看待孝? -
貊凡瑞婷: 百善孝为先,不管在哪个年代都是对的,如果连自己的亲人都不能去爱,你还能爱谁,生育养育的的人都不去回报,你还会对谁好

奈曼旗15898576162: 对于“百善孝为先”的说法,你们支持吗? -
貊凡瑞婷: 以孝德为先,孝不单单是中国传统伦理的需要,应该是自然法则.鸦反哺,羊跪乳.禽畜尚知报哺育之恩,何况有思维的人呢?孝而家安,邻里和睦,社会自然和谐了.大义灭亲,纵观历史,也并不多见.若在家庭、民族、祖国危难的时刻,取义成仁,自不必说.若在和平年代,总灌输着大义灭亲那人间至残至酷血淋淋的一幕,就愈显得残忍或嗜血成性了吧.

奈曼旗15898576162: 如何尽孝道?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在现代社会中,为人子女,如何能做到尽孝道呢?(古时候指的是对父母无条件地顺从,现在呢?) -
貊凡瑞婷:[答案] 时代不同,境遇不同,父母不同...故孝顺的形式不是死死而不变的故不同的人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孔子便作出不同的回答.具体可查询《论语》但是孝心却“千古一也”.一者一心也.古语云孝:原心不原迹.正是原其一心.形上之一...

奈曼旗15898576162: 怎样正确百理解善孝为先 -
貊凡瑞婷: 百善孝为先,出自王永彬的《围炉夜话》.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所谓「百行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时至今日,我们重...

奈曼旗15898576162: “百事孝为先”的理解? -
貊凡瑞婷: 解说: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 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

奈曼旗15898576162: 现在我有一场辩论赛题目是先尽忠还是先进孝 ,我是正方一辩 先进孝再进忠 大家帮帮忙,谢谢了. -
貊凡瑞婷: 1.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等到有时间有钱了,父母也许就不在了.莫要等待,现在就做,哪怕是打一个问候的电话,父母也会感到幸福的,所以必须要先尽孝再尽忠2.百善孝为先!!为什么中国人认为在所有的善行中,孝道是第一位的呢?自古以来,人们把父母抚育子女,子女孝敬父母,看成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奈曼旗15898576162: 为什么百善要以孝为先? -
貊凡瑞婷: 我们的生命总是拜父母所赐.在古人思想中..孝敬父母是最重要的.孝敬父母也是作为子女的最基本要求.所以儿女长大总是要顺从父母的思想.这也导致封建思想的衍生... 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 为人子女应孝顺,不孝之人罪滔天. 说的就是父母恩情最大 而且.父母从小看着我们长大.和我们感情最深厚. 如果一个人连孝敬父母都做不到.估计“仁”也是肯定做不到的!!

奈曼旗15898576162: 人生在世,孝为先吗? -
貊凡瑞婷: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 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