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钮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翻译。1.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凭着一统天下的大国,却自取下策反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出自:北宋文学家苏洵政论文代表作品《六国论》,原文如下: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译文: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可是还有能够不割地贿赂而战胜秦国的形势。如果凭借偌大国家,却自取下策反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扩展资料:
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和西夏上贡大量银两以及商品。这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也就是说当时的北宋四周环伺,政策上求和,积贫积弱,而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
《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1)假如以(现今)偌大的天下,屈尊而重蹈六国灭亡的旧事,这就又列于六国的下等了。(2)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3)你们平日说:“没有人知道我呀!”假如有人知道了你们,你们打算做些什麽呢?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却还有可以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优势。如果凭借偌大国家,在六国之后的却跟随六国灭亡的先例,这是比六国还要差了。


我想要,高中,必修四的文言文的原文。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战国形势图 3,※阿房宫赋 {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诸侯造句-用诸侯造句
11. 当秦之世,而灭六 诸侯 ,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 12. 夫六国与秦皆 诸侯 ,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3. 天子适 诸侯 ,升自阼阶,诸侯纳管键,执策而听命,示莫为主也。 14. 确立天子的地位,不能使 诸...

求2010高考古诗词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10、前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

关于高俅文言文及翻译
我们稍加回忆,应能记起《六国论》最后一句:“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这儿的“ 故事”原译为“旧事,前例”,显然,后面的一项释义用在这儿完全合适。 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②,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 “躐跻”的注释为“越级升官”,那么“以幸臣”就是“...

含有定语后置的文言文翻译句子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荆州之民附操者.赤壁2)、中心词+之+形容词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可以推而广之 有问题可以找我 希望帮忙...

求三苏的三篇《六国论》极其译文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埶弱於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埶;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译文】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打仗不擅长,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贿赂秦国就使国力削弱,灭亡的原因啊。有人说:“六国相互灭亡,全(因为)贿赂秦国吗?”回答是:“不贿赂的国家因为贿赂的国家而灭亡。

历史题 材料一:“大宋皇帝。。。材料二:“夫六国与秦。。。
材料二:"夫六国与秦皆诸候,其势比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意为赠送财物)而胜之之势.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 ——苏洵《嘉佑集》材料一中的"大宋皇帝"是指谁 "北朝"指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2分)材料一中"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解释其含义,并说明这...

文言文之定语后置句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 可以推而广之 有问题可以找我 希望帮忙 3. 文言文中定语后置是什么意思 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称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一般以“...

六国论一句原文一句翻译相对应
1、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2、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六国单个的势力虽然比秦国弱,可是还有可以用不赂秦的手段战胜秦国的形式。假如我们凭仗着这样大的国家,...

苏洵《六国论》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

古丈县13118335920: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中“下”字的解释. -
滑侄烟酸:[答案] 课内古文句翻译: (1)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译文:假如以(现今)偌大的天下,屈尊而重蹈六国灭亡的旧事,这就又列于六国的下等了. 第二个“下”意为“屈尊”.

古丈县13118335920: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的故事是什么意思 -
滑侄烟酸:[答案]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的故事是指旧事 故就是曾经的意思,故事就是曾经发生的事情.

古丈县13118335920: 课内古文句翻译:(1)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滑侄烟酸:[答案] (1)假如以(现今)偌大的天下,屈尊而重蹈六国灭亡的旧事,这就又列于六国的下等了. (2)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3)你们平日说:“没有人知道我呀!”假如有人知道了你们,你们打算做些什麽呢?

古丈县13118335920: 翻译.1.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翻译.1.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 -
滑侄烟酸:[答案] 1.译:如果凭着偌大的天下,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又不如六国了. 2.译:人们所说的华山洞,是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 3.译:出洞之后,便有人责怪那个要求出洞的人,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以至不能尽那游览的乐趣.

古丈县13118335920: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翻译 -
滑侄烟酸:[答案] 如果凭借偌大的天下,自取下策而重蹈六国灭亡的旧例,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古丈县13118335920: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求翻译 -
滑侄烟酸:[答案] 如果凭借我们这样强大的国家,却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连那灭亡的六国都还不如了.

古丈县13118335920: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怎么翻译 -
滑侄烟酸:[答案] 假如我们凭仗着这样大的国家,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老路,这就是又在六国之下了!

古丈县13118335920: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的句式是什么是什么句 -
滑侄烟酸:[答案] 其中的“苟以天下之大”是定语后置句因译成“苟以大之天下” 我课刚上过 书上都记着 o(∩_∩)o

古丈县13118335920: 翻译: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
滑侄烟酸:[答案] 楼上的说的很正确了,不过他的那个“苟”翻译有点不恰···应该翻译成'假如'而不是'如果',微妙的区别,而且原文第二句是'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丈县13118335920: 苏洵在《六国论》中警戒当时统治者吸取六国灭亡历史教训的一句是: -
滑侄烟酸:[答案]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