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三国真实历史的书有哪些?

作者&投稿:商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哪本书真实记载了三国历史?~

《三国志》。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魏、蜀、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
蜀国无史官一职,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而最终成书,却又有史官职务的因素在内,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
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才合为一书。

扩展资料:
陈寿毕竟是晋臣,晋是承魏而有天下的。所以,《三国志》便尊曹魏为正统。在《魏书》中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只有传,没有纪。
记刘备则为《先主传》,记孙权则称《吴主传》。这是编史书为政治服务的一个例子,也是《三国志》的一个特点。
陈寿虽然名义上尊魏为正统,实际上却是以魏、蜀、吴三国各自成书,如实地记录了三国鼎立的局势,表明了它们各自为政,互不统属,地位是相同的。
就记事的方法来说,《先主传》和《吴主传》,也都是年经事纬,与本纪完全相同,只是不称纪而已。陈寿这样处理,是附合当时实际情况的,这足见他的卓识和创见。
《三国志》总起来说记事比较简略,这可能与史料的多少有关。陈寿是三国时人,蜀国灭亡时三十一岁。
他所修的《三国志》在当时属于现代史,很多事是他亲身经历、耳闻目见的,比较真切,按说是有条件搜集史料的。
但因为时代近,有许多史料还没有披露出来;同时,因为恩怨还没有消除,褒贬很难公允,也给材料的选用和修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从魏、蜀、吴三书比较来看,《蜀书》仅得十五卷,较魏、吴两书更简。这大概是魏、吴两国的史料多于蜀的原故。
陈寿写《三国志》时,魏国已有王沈的《魏书》,吴国也有韦昭的《吴书》可作参考,这给陈寿搜集史料提供了极大方便。
而蜀汉既没有史官,也没有现成的史书可借鉴,搜集史料就非常困难。陈寿费了很大气力,连一些零篇残文也注意搜寻,《蜀书》才仅得十五卷之数。
《蜀书》中的许多重要人物的事迹,记载都十分简略,可见蜀汉的史料是相当缺乏的。另外,因为政治上的原因,陈寿也可能舍弃了一些材料,如牵涉到司马懿的一些不光彩的事,不便写,只好舍弃了。
《三国志》取材精审。裴松之《三国志注》记汉魏交替之际的表奏册诏有20篇之多,陈寿在《三国志·文帝纪》中,只用一篇173字的册命就把这件大事写出来。
对孙策之死,舍弃《搜神记》等书上的妄诞传说,只记孙策为许贡的刺客所击杀。这些都反映了他对史实认真考订,慎重选择的态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志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要真正了解这段历史,最好的途径还是通过史书,而且还得是正史,虽然很多时候史官因为当权者的原因会抹除或者改变一些历史,但总体而言正史比起其他的野史杂记、道听途说等来着更准确一些,也往往是最接近历史真相的一个跳板(不绝对,但绝大部分如此)。

有记载三国历史的史书很多,《三国志》、《资治通鉴》、《英雄记》、《魏略》、《九州春秋》等等,如果要从中选一本最适合了解三国真相的史书的话,陈寿编著的《三国志》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相比《三国志》,其他史书或多或少有所不足。有的年代太过久远,难免失真,比如《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编著,隔了将近千年,虽然司马光能力一流,但这么久远的事情记载起来也不可能处处详尽;有的虽然是三国时期的史官所著,但政治性太强,片面不可靠,比如《魏略》就是魏国人自己编撰的,其中多有对曹操的褒奖而少了一些客观;有的虽然是三国时期的文人所著,政治性不强,却已失传,比如王粲的《英雄记》记载的都是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按理杜撰胡编的可能性不大,可惜原文已佚。

另一个主要的原因则是陈寿这个人和《三国志》本身成书的年代。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元康七年(297年)病逝,享年六十五岁。

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后,陈寿历经10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全书共65卷,36.7万字,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历史上对陈寿的评价也多褒意。
司马衷:寿才宜真,不足久兼也。
谯周:卿必以才学成名,当被损折,亦非不幸也,宜深慎之。
时人:善叙事,有良史之才。
裴松之: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

从这里透露出两个重要的信息,一个是陈寿这个人编著史书的才能很高,有良史之才,另一个则是陈寿这个人为人正派,严谨,所以他在编著的史书,基本上都是真实可靠的(当然肯定会有一些误处,这个是难免的,而且也很少)。再加上陈寿原本就是蜀国人,在三国归晋后才编著的史书,时代隔阂很小不说,他本身编著的时候也不存在什么魏蜀吴的政治立场,只有一个史学家的客观立场,所以也就显然《三国志》更加可信。

如果确定要看《三国志》,这里建议要看有裴松之注的版本,自古以来看三国就有“陈志裴注”的说话,陈志是陈寿的《三国志》,裴注则是裴松之为《三国志》作的注。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陈寿虽然严谨,导致《三国志》基本可信无误,但也正因为他的严谨,导致很多模棱两可不排除真实性可能的史料被他给摒弃了,而裴松之搜罗广博,引书首尾完整,不加剪裁割裂。为了注释《三国志》,他收集了三国时期的原始材料达一百五十多种,博引各家著作的原文,注文字数约超过原文的三倍,基本上每一个可能的真相裴注都会罗列出来,供后人自己判断。所以看《三国志》加裴注,不仅能更接近历史真相,还能拓展我们的思维能力,对于历史真相有一个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三国志》 (陈寿) ◆《后汉书》 (范晔)
◆《曹操集》 ◆《曹丕集》
◆《曹植集》 ◆《世说新语》 (刘义庆)
◆《太平广记》 (李昉) ◆《太平御览》 (李昉)
◆《太平寰宇记》 (乐史) ◆《后汉纪》 (袁宏)
◆《读史方舆纪要》 (顾祖禹) ◆《文苑英华》 (李昉)
◆《东观汉记》 (刘珍) ◆《晋书》 (房玄龄)
◆《华阳国志》 (常璩) ◆《水经注》 (郦道元)
◆《元丰九域志》 (王存) ◆《舆地纪胜》 (王象之)
◆《齐民要术》 (贾思勰) ◆《资治通鉴》 (司马光)
◆《通典》 (杜佑) ◆《史通》 (刘知几)
◆《元和郡县图志》 (李吉甫)
◆《诸葛忠武书》 (杨时伟) ◆《高士传》 (皇甫谧)
◆《武侯全书》 (王士骐) ◆《汉末英雄记》 (王粲)
◆《古今图书集成》 (蒋廷锡) ◆《艺文类聚》 (欧阳询)
◆《北堂书钞 (虞世南) ◆《初学记》 (徐坚)
◆《玉海》 (王应麟) ◆《册府元龟》 (王钦若)
◆《记纂渊海》 (潘自牧) ◆《续后汉书》 (郝经)
◆《蜀鉴》 (李文子) ◆《文选》 (李善注)
◆《博物志》 (张华) ◆《汉丞相诸葛忠武侯传》 (张栻)
◆《八琼室金石补正》 (陆增祥) ◆《方舆胜览》 (祝穆)
◆《续后汉书》 (萧常) ◆《括地志》 (萧德言)
◆《文馆词林》 (许敬宗) ◆《建康实录》 (许嵩)
◆《蜀汉本末》 (赵居信) ◆《嵇康集》
◆《阮籍集》 ◆《乐府诗集》
◆《全后汉文》 ◆《全三国文》
◆《全晋文》 ◆《襄阳耆旧记》 (习凿齿)
◆《汉晋春秋》 (习凿齿) ◆《魏略》 (鱼豢)
◆《说郛》 ◆《群书治要》 (魏征)
◆《搜神记》 (干宝) ◆《诸葛孔明全集》 (诸葛羲、诸葛倬)
◆《诸葛亮集》 (张澍) ◆《荆楚岁时记》 (宗懔)
◆《后汉书集解》 (王先谦) ◆《续汉书注补》 (卢文弨)
◆《三国志集解》 (卢弼) ◆《三国艺文志》 (姚振宗)
◆《补三国艺文志》 (侯康) ◆《三国志札记》 (李慈铭)
◆《三国志及裴注综合引得》(洪业) ◆《三国志证闻》 (钱仪吉)
◆《三国志补义》 (康发祥) ◆《三国志补注》 (杭世骏)
◆《三国志补注》 (侯康) ◆《三国志补注》 (沈钦韩)
◆《三国志补注》 (易培基) ◆《三国志质疑》 (徐绍桢)
◆《三国志注补》 (赵一清) ◆《三国志校误》 (陈景云)
◆《三国志旁证》 (梁章钜) ◆《三国志辨疑》 (钱大昭)
◆《三国职官表》 (洪饴孙) ◆《三国疆域志》 (洪亮吉)
◆《三国志辨误》 (陈景云) ◆《三国志注证遗》 (周寿昌)
◆《三国志裴注述》 (林国赞) ◆《三国郡县表附考证》 (吴增仅)
◆《三国郡县表补正》 (杨守敬) ◆《三国志注所引书目》 (沈家本)
◆《三国志考证》 (潘眉) ◆《三国杂事》 (唐庚)
◆《三国志续考证》 (卢弨文) ◆《三国志举证》 (陈景云)
◆《三国志琐言》 (沈家本) ◆《三国志知意》 (刘咸炘)
◆《三国疆域表》 (谢钟英) ◆《补三国疆域志补注》 (洪亮吉)
◆《三国疆域表疑》 (谢钟英) ◆《三国疆域图》 (杨守敬)
◆《校补三国疆域志》 (金兆丰) ◆《三国志证闻校勘记》 (罗振玉)
◆《三国志平议》 (李宝洤) ◆《三国志评议》 (李景星)
◆《三国志兵事钩元》 (王嵩儒) ◆《三国志释地理》 (沈钦韩)
◆《东汉会要》 (徐天麟) ◆《东汉刊误》 (刘攽)
◆《三国会要》 (杨晨) ◆《三国会要》 (钱仪吉)
◆《华阳国志校勘记》 (顾观光) ◆《十七史商榷》 (王鸣盛)
◆《廿二史考异》 (钱大昕) ◆《廿二史札记》 (赵翼)
◆《读通鉴论》 (王夫之) ◆《后汉书补逸》 (姚之姻)
◆《南漘楛语》 (蒋超伯) ◆《容斋随笔》 (洪迈)
◆《癸巳存稿》 (俞正燮) ◆《观堂集林》 (王国维)
◆《三国大事年表》 (万斯同) ◆《三国纪年表》 (周嘉猷)
◆《三国大事表》 (谢钟英) ◆《谢钟英<三国大事表>补正》(张守常)
◆《三国汉季方镇年表》 (万斯同) ◆《三国诸王世表》 (万斯同)
◆《魏国将相大臣年表》 (万斯同) ◆《魏将相大臣年表》 (万斯同)
◆《魏方镇年表》 (万斯同) ◆《汉将相大臣年表》 (万斯同)
◆《吴将相大臣年表》 (万斯同) ◆《三国志三公宰辅年表》 (黄大华)
◆《三国志世系表》 (周明泰) ◆《三国志世系表补遗附订伪》 (陶元珍)
◆《三国食货志》 (陶元珍) ◆《三国志人名录》 (王祖彝)
◆《三国志人名索引》 (王祖彝) ◆《后汉书辞典》 (张舜徽)
◆《三国志辞典》 (张舜徽) ◆《长沙走马楼吴简》 (长沙考古所)
◆《历代名画记》 (张彦远)

《三国志》《资治通鉴》,不过怕你看不下去
不如看一下《易中天品三国》,这样可以快一点了解三国大致脉络

《三国志》 《后汉书》《江表传》 《资治通鉴》 《世说新语》 《曹瞒传》 《九州春秋》
现代的有《刘备传》 《三国史话》 《品三国》 《诸葛亮大传》

当然《三国志》,不看古文的话《品三国》、《最三国》还有吕思勉的《三国史话》

我知道的就是《三国志》
和魏国的《魏书》
和吴国的《吴书》
蜀国没有史官所以没有专门的书
但是《魏书》和《吴书》都是由本国史官而著所以有些偏向本国一点


三国演义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大约几几年?
《三国演义》介绍:《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

《三国演义》时代,国籍,主人公,主要人物性格,主要情节,作品主题,意义...
[1]刘备(161-223)即蜀汉昭烈帝,字玄德,汉族,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公元221-223年在位。谥号昭烈帝,庙号烈祖,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是涿郡的一介平民。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刘虞大量征兵。刘备见军书,念为汉室后裔,却无力挽救汉室...

三国写什么
三国时代与明朝时代相比,统治思想、官场风气、社会生态、世态人心差别巨大,古今对比强烈,能充分发挥历史演义小说穿越、恶搞的艺术特点,让文字更诙谐有趣,人物形象更有艺术张力,知识含量更丰富。三国时代最适于作历史演义小说,所以《三国演义》是第一部被集结成书的历史演义小说。 《三国演义》描写的英雄...

查找《三国演义》和四大名著的简单资料。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版块结构小说,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 金圣叹所评“第五才子书”《水浒》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由...

三国演义 主要讲述 什么故事
《三国演义》主要讲述的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魏、蜀、吴三国相继倔起,成鼎足之势,直至最终都被西晋所灭,演出了一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长剧。《三国演义》一书塑造了一大群鲜明生动,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罗贯中也因此获得了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刻画的近200个人物形象中...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有什么不同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不同有三点: 一,体例不同。《三国志》是史书,是对三国历史的较为客观的叙述。而《三国演义》则是历史小说,是对三国历史的人为演绎,其中加入了很大成份虚构的内容; 二,成书时间不同。《三国志》成书于西晋初年,距离三国很近,因而可以保证这部史书的真实性。而《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

三国演义写于什么时间
元末明初。《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是什么小说
编辑本段书中人物性格分析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与《三国志》中的人物真实性格也是有很大差距的。现举几个人物说明。 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

请问,岳麓书社05年班的《三国志》有译文吗? 有裴松之注吗,纸张和排版怎...
书中所选图片资料,遵循忠实于历史的原则,力求选取富含历史文化价值的图片,配入《三国志》相应的文字部分,以图辅文,以图证史,图文结合,内容涉及当时政治、经济、文化、js、外交、风俗等方方面面,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真实反映三国时期的历史原貌,方便读者对这一时期丰富的历史文化有一个较为...

三国演义是真的吗? 是真的历史吗
有真也有假。记载的部分历史事件是真的。《三国演义》是一本小说,以真实的素材《三国志》为参考,收集民间传说及历代野史(就是非官方记载的史书)编著而成的。

徐汇区17059955192: 哪本书是描写真正的三国历史? -
张阅澳朗: 1《三国志》(最好是带裴松之注释的,因为其注释中引用了大量当时记载三国的史书,而这些书到今天已有九成都失传了,只是在注解中保有信息) 2《后汉书》 3《三国会要》,是记载三国时期的典章制度的 4《资治通鉴》,因为是编年史,可以通过它知道三国时期每年都发生了哪些事 5《汉晋春秋》,《华阳国志》,《魏略》,《九州春秋》 6《晋阳秋》 7《三国志集解》,为注解三国志与裴松之注之作

徐汇区17059955192: 记载三国时期历史的书有哪些? -
张阅澳朗: 古代史料1.陈寿(西晋)《三国志》 其中包括了裴松之的注解,引用的《江表传》、《典略》、《魏书》、《魏略》、《吴志》、《傅子》 、《汉晋春秋》、《曹瞒传》都已经失传.2.王安石(北宋)《资治通鉴》 其中最据价值的是胡三省...

徐汇区17059955192: 想了解三国时期的史实,除了三国志还可以读哪些书?想了解三国时期的史实,但除了三国志不知还有哪些书可以读?(一定不要是小说啊.想看些真实历史)... -
张阅澳朗:[答案] 古代:《三国志》是最重要的三国相关史料,《后汉书》里关于汉末的史料也很重要,《晋书》里有一些三国末期的记载.《华阳国志》关于蜀汉的记载可信度比较高.当然要论全面,卢弼的《三国志集解》是三国类史料的集大成者....

徐汇区17059955192: 求关于三国的通俗易懂但真实可靠的书! -
张阅澳朗: 《三国演义》是三分虚构,七分真实,真正真实的是《三国志》,二十四史第四,可见在中国史书里有很高的地位.如果你觉得读起来有些费劲,就去找全译本的,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劲.

徐汇区17059955192: 有那些关于三国时期的历史文献比较真实? -
张阅澳朗: 我也是个三国爱好者 就我知道的 《三国志》是首选 还有一本书,不确定的地方它把所以相关的历史文献中的事件都罗列到了一起 也是一本好书 我只记得作者不记得书名了 等会回去看了来补上!

徐汇区17059955192: 我想知道关于三国历史的经典著作有哪些? -
张阅澳朗: 写三国历史的主要是三国时陈寿编的〈三国志〉,民间比较广泛的是元末明初罗贯中写的小时《三国演义》,事实上史书〈后汉书〉也说了一些三国的历史,后来北宋的司马光编的史书〈资质通鉴〉也写到了三国这一段历史!

徐汇区17059955192: 有哪些写有关三国历史的书 -
张阅澳朗: 楼主找的小说还是要看正史?正史的话除了《三国志》《资治通鉴》还有现在研究三国的 黎东方先生的《细说三国》马植杰先生的《三国史》张大可先生的《三国史》《三国史研究》吕思勉先生的《三国史话》马伯庸先生的《风起陇西》但是看今人研究古人的书要当心,因为今人的观点往往会和古人相左(古人的很多史识是今人不具备的),所以建议你通读了正史以后再看今人著述.如果是小说的话就多了,一搜一大推啊 《刘备不是传说》《重生之我是曹操》等等....

徐汇区17059955192: 真正记载三国的书是哪本?最好是白话文! -
张阅澳朗: 卑鄙的圣人曹操 感觉还行没有神话曹操.主要是描写曹操的事!三国志是正史.可以一看!不然就看看易中天品三国

徐汇区17059955192: 有哪些关于三国历史的资料书籍? -
张阅澳朗: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司马彪续作),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的195年历史 《献帝春秋》 《汉晋春秋》 该书记述起自东汉光武帝、止于西晋愍帝二百八十一年间历史.史料价值较高.记三国史事,以蜀汉为正统,魏武虽复汉禅晋,尚为篡逆,遂以晋承汉. 《魏氏春秋》孙盛所做史书,只在裴松之注《三国志》、《全晋文》中有所保留. 《吴志》 《续汉书》 《江表传》 《典略》 《三国会要》 《魏书》《魏略》等等 当然了,还有《品三国》——易中天

徐汇区17059955192: 描写三国这段历史的有哪些古书? -
张阅澳朗: 现在研究三国历史都首推《三国志》及《三国志注》,《后汉书》还有很多啊《华阳国志》,《魏略》,《吴书》,《资治通鉴》等到,但无论那一本史书,包括所谓正史,也都要去辩证的看,因为它也带有著述人的思想以及当时的思想局限性 小说《三国演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