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议和十恶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作者&投稿:宏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罪十条和唐律“十恶”有什么不同?~

重罪十条
1)“重罪十条”是《北齐律》中规定的对十种最严重的犯罪予以严厉制裁的制度,在此之前,就已相继出现在秦汉的律令当中。北齐统治者在总结历代封建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将统治阶级认为危害国家根本利益和统治秩序最严重的犯罪集中概括为十种,称为“重罪十条”,置于法典的首篇《名例律》中,作为封建法律重点打击的对象。
2)这十种犯罪是:“一曰反逆,二曰大逆,三曰叛,四曰降,五曰恶逆,六曰不道,七曰不敬,八曰不孝,九曰不义,十曰内乱。”犯此十条者,不仅要处以最严厉的刑罚,而且不得适用“八议”和赎刑的有关规定。
3)从“重罪十条”的内容看,主要包含两大罪行:一类是严重危害皇帝的人身安全、个人尊严及威胁统治秩序的犯罪行为,另一类是严重违背封建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的犯罪行为。把这两类行为列为重罪予以严惩,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和封建的伦理道德、家族制度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秩序。
4)“重罪十条”自北齐确立以后,对后世封建立法影响极其深远。隋唐律在此基础上发展为“十恶”定制,并为宋元明清历代所承袭。


唐律“十恶”
1.从“重罪十条”到“十恶”。所谓“十恶”是隋唐以后历代法律中规定的严重危害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常赦不原的十种最严重犯罪,渊源于北齐律的“重罪十条”。隋《开皇律》在“重罪十条”的基础上加以损益,确定了十恶制度。唐律承袭此制,将“十恶”列入名例律之中。《唐律》名例疏议即云:“五刑之中,十恶尤切,亏损名教,毁裂冠冕,特标篇首,以为明诫。”

(1)谋反:谓谋危社稷,指谋害皇帝、危害国家的行为;

(2)谋大逆:指图谋破坏国家宗庙、皇帝凌寝以及宫殿的行为;

(3)谋叛:谓背国从伪,指背叛本朝、投奔敌国的行为;

(4)恶逆:指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等尊亲属的行为;

(5)不道:指杀一家非死罪三人及肢解人的行为;

(6)大不敬:指盗窃皇帝祭祀物品或皇帝御用物、伪造或盗窃皇帝印玺、调配御药误违原方、御膳误犯食禁,以及指斥皇帝、无人臣之礼等损害皇帝尊严的行为;

(7)不孝:指控告祖父母、父母,未经祖父母、父母同意私立门户、分异财产,对祖父母、父母供养有缺,为父母尊长服丧不如礼等不孝行为;

(8)不睦:指谋杀或卖五服(缌麻)以内亲属,殴打或控告丈夫大功以上尊长等行为;

(9)不义:指杀本管上司,受业师及夫丧违礼的行为;

(10)内乱:指奸小功以上亲属等乱伦行为。

唐律中“十恶”制度所规定的犯罪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为侵犯皇权与特权的犯罪;一为违反伦理纲常的犯罪。唐律将这些犯罪集中规定在名例律之首,并在分则各篇中对这些犯罪相应规定了最严厉的刑罚。而且,唐律规定凡犯十恶者,不适用八议等规定,且为常赦所不原,此即俗语所谓“十恶不赦”的渊源。法律 教育 网原创这些特别规定充分体现了唐朝的本质和重点在于维护皇权、特权、传统了伦理纲常及伦理关系。

改动的意义在于:
一、对于危害国家政权的,从行动犯转化为危险犯,不需要有实际的犯罪行为,有足够的危险即可定罪,等于加强了对封建政权的保护;
二、不睦。谓谋杀及卖缌麻以上亲,殴告夫及大功以上尊长、小功尊属。加强了对封建家族稳定性的保护。

八议是封建社会官员贵族享受的一种特权法,是“刑不上大夫”的具体体现。

其具体内容是:议亲,即皇帝的亲戚;议故,即皇帝的故旧;议贤,即德行出众的人;议能,即有大才干的人;议功,即对国家有大功劳的人;议贵,即三品以上的官员和有一品爵位的人;议勤,即特别勤于政务的人;议宾,即前朝国君的后裔被尊为国宾的;

唐朝法律规定,上述八种人犯了死罪时,司法机关不能直接审判,要先禀报皇帝,说明他们犯的罪行,以及应议的种类,然后请求大臣商议处罚方案,然后交皇帝决定批准。如果犯的是“流”罪以下,就不必再议,照惯例减一等处理。但如果犯了十恶重罪,享受八议的人也不能完全免罪,有的只是改变处死方式,有的则仍然流放。

十恶原来称“重罪十条”,设立于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律》中,是将严重危害国家利益和伦理道德的行为归纳成十条,放在法典的第一篇,以示为重点镇压对象。到隋唐时,定型为“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谋反

妄图危害皇帝的政权,即夺位。古文是“谋危社稷”,国家通称社稷,代称君主。

谋大逆

图谋侵害皇帝的宫殿、宗庙、陵墓。

谋叛

即预谋叛国,投向敌对政权。

恶逆

殴打及谋杀父母、祖父母,杀伯叔父母、姑、兄姊、外祖父母、丈夫、丈夫的祖父母、父母。

不道

杀死一家没有犯死罪的三人,而且将尸体支解。

大不敬

触犯皇帝尊严地位的七种犯罪,例如,盗窃皇帝宗庙的用品、现用、备用和用过的物品;医生没有照药方为皇帝配药;御用船造不牢固的;诽谤皇帝;对抗皇帝使臣等。

不孝

告发、咒骂父母、祖父母,祖父母健在时分家,供养不及时,诈称父母、祖父母死等。

不睦

谋杀五服内的亲属,殴打、告发丈夫,殴打其他亲属等。

不义

丈夫去世隐瞒不办丧事,为丈夫守孝期间擅自脱孝服穿喜庆衣服,擅自改嫁。

内乱

指家族内的乱伦。

如果犯了十恶,一般是不赦免的,即俗话说的“十恶不赦”,但也不绝对,有的罪名是遇到国家大赦时不免死罪,只改变处死方式,有的则免死罪,但要流放。贵族官员犯了十恶,就丧失了议、请、减等特权。虽然有大赦,也要罢官。

八议是封建社会官员贵族享受的一种特权法,是“刑不上大夫”的具体体现。

其具体内容是:议亲,即皇帝的亲戚;议故,即皇帝的故旧;议贤,即德行出众的人;议能,即有大才干的人;议功,即对国家有大功劳的人;议贵,即三品以上的官员和有一品爵位的人;议勤,即特别勤于政务的人;议宾,即前朝国君的后裔被尊为国宾的;

唐朝法律规定,上述八种人犯了死罪时,司法机关不能直接审判,要先禀报皇帝,说明他们犯的罪行,以及应议的种类,然后请求大臣商议处罚方案,然后交皇帝决定批准。如果犯的是“流”罪以下,就不必再议,照惯例减一等处理。但如果犯了十恶重罪,享受八议的人也不能完全免罪,有的只是改变处死方式,有的则仍然流放。

十恶原来称“重罪十条”,设立于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律》中,是将严重危害国家利益和伦理道德的行为归纳成十条,放在法典的第一篇,以示为重点镇压对象。到隋唐时,定型为“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谋反

妄图危害皇帝的政权,即夺位。古文是“谋危社稷”,国家通称社稷,代称君主。

谋大逆

图谋侵害皇帝的宫殿、宗庙、陵墓。

谋叛

即预谋叛国,投向敌对政权。

恶逆

殴打及谋杀父母、祖父母,杀伯叔父母、姑、兄姊、外祖父母、丈夫、丈夫的祖父母、父母。

不道

杀死一家没有犯死罪的三人,而且将尸体支解。

大不敬

触犯皇帝尊严地位的七种犯罪,例如,盗窃皇帝宗庙的用品、现用、备用和用过的物品;医生没有照药方为皇帝配药;御用船造不牢固的;诽谤皇帝;对抗皇帝使臣等。

不孝

告发、咒骂父母、祖父母,祖父母健在时分家,供养不及时,诈称父母、祖父母死等。

不睦

谋杀五服内的亲属,殴打、告发丈夫,殴打其他亲属等。

不义

丈夫去世隐瞒不办丧事,为丈夫守孝期间擅自脱孝服穿喜庆衣服,擅自改嫁。

内乱

指家族内的乱伦。

如果犯了十恶,一般是不赦免的,即俗话说的“十恶不赦”,但也不绝对,有的罪名是遇到国家大赦时不免死罪,只改变处死方式,有的则免死罪,但要流放。贵族官员犯了十恶,就丧失了议、请、减等特权。虽然有大赦,也要罢官。


“十恶不赦”是怎么来的?“十恶”分别应处以什么刑罚?
对比“重罪十条”和“十恶”可知,隋朝时将“重罪十条”中的“反叛”改为了“谋反”,将“大逆”改为了“谋大逆”,并将“叛、降”两罪合兵为了“谋叛”,同时增设了“不睦”之罪,并正式定名为“十恶”。 此后的唐宋元明清基本沿用了这一规定,并始终将其作为刑律中最重之罪,而自《唐律疏议》中明确规定“...

十恶名词解释
十恶的起源可追溯至南北朝的《北齐律》,当时规定“十恶之罪,不在八议论赎之限”。八议是指特定身份的人犯罪,不受普通司法程序审理,皇帝需根据其身份及情况减免刑罚。这些特定身份的人包括:议亲、议故、议贤、议冲明睁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隋朝的《开皇律》依照《北齐律》的“重罪十条...

在古代比较严重的罪
“十恶”原来叫做"重罪十条"始见于<>,到隋朝时正式确立在<>中,更名"十恶",均是违反封建皇权统治与纲常礼教的大罪,所以一旦触犯,便处以极刑,且不适用封建的"议","请',"减",赎","当","免"等减免刑罚的制度,也不适用"秋冬行刑"的制度,即所谓"绝不待时"。"十恶"具体内容是"谋反","...

唐律疏议中十恶的特点和实质
唐律疏议中的十恶,是一系列被严格界定的罪行,包括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以及内乱。这些罪名的核心特点是直接挑战了封建专制时代皇帝的权威与封建统治秩序,其根本目的是维护中央集权和巩固统治者的地位。实际上,十恶法的实质在于通过法律手段,对民众进行深刻的道德...

《唐律疏议》中十恶制度的内容,特点及实质
《唐律疏议》中的十恶制度,是封建社会中对严重威胁皇权和国家稳定的十种罪行的规定,它们包括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和内乱。这些罪名的核心在于维护封建君主专制,任何挑战皇权、背叛国家、违背伦理或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都会被严惩。谋反,是对君主权威的直接攻击,如...

十恶的唐律十恶
唐律的刑罚适用原则分为三类:1、十恶重罚原则;2、皇亲、官僚减免原则;3、其他刑罚原则。 十恶是十种直接危害封建统治的严重犯罪行为,唐代因袭隋律,对这十种犯罪予以严厉的惩治,并“特标篇目”。十恶的具体内容如下:1、谋反,是一种图谋、参加推翻封建地主阶级政权的犯罪行为。即“谓谋危社稷”。谋反这一罪名从秦朝...

十恶不赦十恶指什么
见服制)。⑨不义,“谓杀本属府主、刺史、县令、见受业师,吏卒杀本部五品以上官长;及闻夫丧,匿不举哀,若作乐,释服从吉,及改嫁。”⑩内乱,“谓奸小功以上亲,父、祖妾,及与和者。”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十恶主要是维护封建皇帝的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上下的封建伦常关系。

十恶不赦,多包括什么?
至于“十恶”的具体内容,《佛说未曾有经》中说:“起罪之由,为身、口、意。身业不善:杀、盗、邪淫;口业不善:妄言、两舌、恶口、绮语;意业不善:嫉妒、嗔恚、憍慢邪见。是为十恶,受恶罪报。今当一心忏悔。”行“十恶”而程度严重的,据说要受大苦报。与“十恶”之说相对应,佛教中亦有...

唐律疏议中十恶的特点及实质
唐律疏议中的十恶,是封建社会严惩的十种严重罪行,它们各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深刻的社会意义。首当其冲的谋反,是对国家体制的最直接挑战;其次,谋大逆是对皇权象征的亵渎,触及了社会秩序的基石。谋叛则是背叛国家,对忠诚的背叛不容忽视。恶逆是对家族伦理的严重破坏,打杀尊亲,破坏了传统的家庭关系。

十恶不赦指什么意思
扩展知识(十恶):1、基本含义 十恶,中国封建时代十类重罪的总称。这十类罪行是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和内乱。这些罪行被封建统治者认为是最重的罪,故称十恶。十恶是从秦汉起逐渐形成的。秦律有不孝、不敬等罪名。《唐律疏议》说,“汉制九章,虽并湮灭,...

盐源县18276967444: 八议制度具体内容是什么 -
但仪五味:[答案]八议制度是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形成,并在《曹魏律》中正式纳入法典! “八议”制度,是八类权贵人物犯罪以后,“大罪必议,小罪必赦”,享受特殊优待,司法机关不得擅做处理的制度.“八议”为:一议亲,二议故,三议贤,四议能,五议...

盐源县18276967444: 试述“十恶”的主要内容 -
但仪五味:[答案] 详细解释1、封建时代刑律所定的十种大罪.《隋书·刑法志》:“﹝开皇元年﹞更定《新律》……又置十恶之条,多采后齐之制,而颇有损益.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

盐源县18276967444: 什么是八议制度 -
但仪五味: “八议”制度,是八类权贵人物犯罪以后,“大罪必议,小罪必赦”,享受特殊优待,司法机关不得擅做处理的制度.“八议”为:一议亲,二议故,三议贤,四议能,五议功,六议贵,七议勤,八议宾.“八议”制度的直接渊源是《周礼》中的“以八辟丽邦法”,自曹魏《新律》始正式载于律文.《唐六典》卷六称“是八议入律,始于魏也”.“八议”制度的出现时封建立法结合的产物,是“刑不上大夫”礼制原则的具体体现.

盐源县18276967444: 中国古代官僚贵族特权法的主要内容 -
但仪五味: 封建贵族官僚中的八种人犯罪后,享有减免刑罚处分的特权制度.具体包括:一、议亲,指皇亲国戚;二、议故,指皇帝的亲密故旧;三、议贤,指朝廷认为“有大德行”的人;四、议能,指有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的人;五、议功,指为封建王朝建立过卓著功勋的人;六、议贵,指一定品级以上的官员以及有一定等级爵位的人;七、议勤,指为封建国家勤劳服务的人;八、议宾,指前朝国君的后裔被尊为国宾的.上述八种特殊人物犯罪,司法官员不能直接定罪判刑,而要将他的犯罪情况和特殊身份报到朝廷,由负责的官员集体审议,提出意见,报请皇帝裁决,给予宽宥处理.一般情况下死刑均能免除,其他的刑罚则可以降等处理.

盐源县18276967444: 《唐律疏议》中的刑法原则 -
但仪五味: 唐代的刑事法律规范,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唐律疏议》这部法典之中.唐律的刑法原则分为三类:第一是十恶重惩原则,第二是皇亲、官僚减免原则,第三是其他刑法原则. 1.十恶重惩原则.十恶是十种直接危害封建统治的严重犯罪行为,唐...

盐源县18276967444: 列举唐律中规定的刑罚原则 -
但仪五味: (一)五刑 1、死刑.唐律只规定绞、斩两种死刑,较前代轻缓了很多. 2、流刑.唐律规定流刑有三等,即流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另规定加役流刑,除流三千里外,还要居作三年,用以替代某些死刑. 3、徒刑.即徒一年、一年半...

盐源县18276967444: 请问十恶不赦的首恶是什么,十恶指详细内容是什么 -
但仪五味:[答案] 首恶——谋反 十恶指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

盐源县18276967444: 简述"八议"入律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但仪五味: 曹魏政权制定《新律》时,讲周礼中的“八辟”改为“八议”,正式列入法典.这一制度规定,贵族官僚中的八种特权人物违法犯罪,司法机关不得按正常程序审判,必须“皆先奏请,议其所犯”. 这八种人物指:亲(皇亲国戚),故(皇帝故旧)、贤(有封建德行与影响的人)、能(有大才能的人)、功(有大功勋的人)、贵(高级权贵)、勤(为国家或君主勤劳服务的人)、宾(前朝皇帝宗亲).

盐源县18276967444: 中国封建社会的“八议”制度是什么?亲故贤能功贵勤宾
但仪五味: 这是中国封建刑律规定的对八种人犯罪必须交由皇帝裁决或依法减轻处罚的特权制度.源于周代的“八辟”.三国魏新律始将八议载于律文,后历代沿袭.明清时,八议制...

盐源县18276967444: 唐律是如何维护贵族官僚的等级特权的 -
但仪五味: 1唐律规定了“八议”,即八种人犯罪免刑或减刑,然后这八种人都是封建贵族,还规定除这八种人外,其他几种贵族享有请,减,免,赎,官当等法律特权 2唐律规定了“十恶”,就是十种侵犯封建统治秩序的行为,关系到了贵族官僚封建统治的根本利益 3唐律规定了“同罪异罚”原则,把社会成员分了等级,除皇帝外有贵族,官僚,平民,贱民,在法律上地位截然不同. 4唐律规定了“贼盗”篇,保护封建政权,贵族阶级利益生命财产不受侵犯的法律 反正那封建统治时期皇帝又不受法律约束,法律就做来专门维护贵族官僚封建统治的,咱老百姓就是受欺压的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