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六个霸主的成语及其典故有哪些?

作者&投稿:亓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春秋战国时期六个霸主成语的还有典故。~

春秋战国历时500余年,其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局势跌宕变幻。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春秋战国的历史舞台:不管是出身尊贵还是落魄士者,不管是出身名门还是贩夫走卒,不管是白发苍苍还是稚龄童子,只要有才干,有想法,都能封候拜相得到重用一展才华。苏秦、张仪、管仲、范雎都是平民出身,老的更有我们的百里奚,少有天才甘罗十二岁拜相。相对后世论资排辈,熬年头等官做的体制有所启示。

1、烽火戏诸侯
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2、尊王攘夷
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曾得到管仲辅佐。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侍从齐桓公的政敌,为与齐桓公争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但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计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为相,实施改革,终于国富兵强。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3、问鼎中原
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
4、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5、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6、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7、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8、纸上谈兵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9、三令五申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10、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11、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12、窃符救赵
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13、朝秦暮楚
战国时代秦楚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利害所重,时而助秦,时而事楚。因而形成了一个形容在列强争夺势力范围的条件下,各集团和人们的态度动摇多变,反复无常的成语。
14、图穷匕见
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赢政,演出悲壮的一幕。荆轲告别太子丹时,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到了秦国,荆轲以重金收买秦王宠臣,得见秦王。荆轲假称要向秦王赢政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赢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大惊,猛地挣脱。荆轲被秦的武士所杀。

15、卧薪尝胆
春秋末年,南方的吴、越也加入了争霸战争,吴王夫差大败越国,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越王勾践受尽屈辱。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雪耻,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16、爱媵贱女
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昔日秦穆公嫁女儿怀赢给晋公子,准备了非常丰厚的嫁妆,光穿着有华丽衣裳的婄嫁女妾就有70人之多。新嫁到晋国时,晋国人看到陪嫁的女子都那么漂亮,于是都想找个陪嫁的女妾抢回家去,却认为秦国的国主还不如女妾漂亮,而轻贱秦国的国主。这是则故事是韩非借齐国传墨子学说的田鸠之口回答楚王所提出的问题时讲的一则故事。所举的“秦伯嫁女”一例与“买椟还珠”一起说明一种办事的道理,即切勿怀文忘用,甚至以文害用。后世常以此比喻办事情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17、白虹贯日
出自《战国策之魏策四》:聂政是战国时韩国轵人,因为杀人避仇,逃到齐国,以屠宰为生。韩卿严遂与韩相韩傀有隙,想要报仇,听说聂政侠义勇为,便送黄金百镒做为聂政母亲的寿礼,并说明欲请聂政刺杀仇人之意。聂政以母亲尚在需要人奉养为由没有答应。后来聂政的母亲死后,聂政独行仗剑刺杀韩傀,碰上了白虹贯日的现象,刺中了韩哀侯,他自己也自杀身死。白虹贯日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就是现在所说的日晕。古人迷信,常把此做为是危害君王的天象异兆,也附会为精诚上感天道。

18、毕万昌大
出自《左传 闵公元年》:春秋时,晋献公灭掉魏,把魏地赐给大臣毕万。管占卜的大夫卜偃说:“毕万之后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魏同巍,故云),现在把魏地赏给毕万,是天意要启发他的后代,使其昌大。”后来,毕万的后代果然建立了战国时的魏国。其实这些都是古人附会之说。后世就常以“毕万昌大”的典故指人后辈发扬,繁盛昌大。

19、抱冰握火
出自《吴越春秋 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勾践为了灭吴复国,常常以艰苦的生活条件来磨砺自己的意志。他寒冬抱冰,炎夏握火,卧薪尝胆,夜以继日,内修军政,外结诸侯,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灭亡了吴国。后人以“抱冰握火”比喻刻苦自厉,也用指生活艰辛。

20、常存抱柱信
出自《庄子 盗跖》屋生与自己心爱的女子相约于河桥之下,女子一直到河水涨潮时都没有来,而尾生则宁愿抱梁柱而死都不愿失约。尾生忠于爱情,信守约誓,但头脑僵化,不知变故,故抱柱而死。后以此为坚守信约的典故,特别多用于男女间的爱情信誓方面。

横行霸道héng xíng bà dào
[释义] 横行:行动蛮横;仗势做坏事;霸道:蛮横不讲道理。形容蛮不讲理;胡作非为。
[语出] 清·曹雪芹《红楼梦》:“(贾瑞)又助着薛蟠图些银钱酒肉;一任薛蟠~;他不但不去管约;反‘助纣为虐’讨好儿。”
[正音] 横;不能读作“hènɡ”;霸;不能读作“bā”;行;不能读作“hánɡ”。
[辨形] 霸;不能写作“罢”。
[近义] 专横跋扈 胡作非为 为所欲为
[反义] 安分守己 奉公守法
[用法] 用作贬义。形容仗势胡作非为;蛮不讲理。多用于人。一般作定语、谓语、状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一)~和“横行无忌”;都有倚仗势力;为非作歹的意思。不同在于:当强调肆无忌惮时宜用“横行无忌”;当强调“蛮不讲理”时宜用~。(二)~和“作威作福”;

1、烽火戏诸侯

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2、尊王攘夷

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曾得到管仲辅佐。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侍从齐桓公的政敌,为与齐桓公争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但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计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为相,实施改革,终于国富兵强。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3、问鼎中原

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

4、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5、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6、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7、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8、纸上谈兵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9、三令五申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10、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11、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12、窃符救赵

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13、朝秦暮楚

战国时代秦楚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利害所重,时而助秦,时而事楚。因而形成了一个形容在列强争夺势力范围的条件下,各集团和人们的态度动摇多变,反复无常的成语。

14、图穷匕见

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赢政,演出悲壮的一幕。荆轲告别太子丹时,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到了秦国,荆轲以重金收买秦王宠臣,得见秦王。荆轲假称要向秦王赢政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赢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大惊,猛地挣脱。荆轲被秦的武士所杀。

15、卧薪尝胆

春秋末年,南方的吴、越也加入了争霸战争,吴王夫差大败越国,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越王勾践受尽屈辱。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雪耻,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16、爱媵贱女

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昔日秦穆公嫁女儿怀赢给晋公子,准备了非常丰厚的嫁妆,光穿着有华丽衣裳的婄嫁女妾就有70人之多。新嫁到晋国时,晋国人看到陪嫁的女子都那么漂亮,于是都想找个陪嫁的女妾抢回家去,却认为秦国的国主还不如女妾漂亮,而轻贱秦国的国主。这是则故事是韩非借齐国传墨子学说的田鸠之口回答楚王所提出的问题时讲的一则故事。所举的“秦伯嫁女”一例与“买椟还珠”一起说明一种办事的道理,即切勿怀文忘用,甚至以文害用。后世常以此比喻办事情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17、白虹贯日

出自《战国策之魏策四》:聂政是战国时韩国轵人,因为杀人避仇,逃到齐国,以屠宰为生。韩卿严遂与韩相韩傀有隙,想要报仇,听说聂政侠义勇为,便送黄金百镒做为聂政母亲的寿礼,并说明欲请聂政刺杀仇人之意。聂政以母亲尚在需要人奉养为由没有答应。后来聂政的母亲死后,聂政独行仗剑刺杀韩傀,碰上了白虹贯日的现象,刺中了韩哀侯,他自己也自杀身死。白虹贯日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就是现在所说的日晕。古人迷信,常把此做为是危害君王的天象异兆,也附会为精诚上感天道。

18、毕万昌大

出自《左传 闵公元年》:春秋时,晋献公灭掉魏,把魏地赐给大臣毕万。管占卜的大夫卜偃说:“毕万之后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魏同巍,故云),现在把魏地赏给毕万,是天意要启发他的后代,使其昌大。”后来,毕万的后代果然建立了战国时的魏国。其实这些都是古人附会之说。后世就常以“毕万昌大”的典故指人后辈发扬,繁盛昌大。

19、抱冰握火

出自《吴越春秋 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勾践为了灭吴复国,常常以艰苦的生活条件来磨砺自己的意志。他寒冬抱冰,炎夏握火,卧薪尝胆,夜以继日,内修军政,外结诸侯,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灭亡了吴国。后人以“抱冰握火”比喻刻苦自厉,也用指生活艰辛。

20、常存抱柱信

出自《庄子 盗跖》屋生与自己心爱的女子相约于河桥之下,女子一直到河水涨潮时都没有来,而尾生则宁愿抱梁柱而死都不愿失约。尾生忠于爱情,信守约誓,但头脑僵化,不知变故,故抱柱而死。后以此为坚守信约的典故,特别多用于男女间的爱情信誓方面。




春秋战国时期,有哪六国?
六国指的是齐国、楚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下面是六国的具体介绍:1、齐国:齐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齐和田齐两个时代,疆域位于现今山东省大部,河北省南部。始封君为太公望,被左丘明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国语·郑语》和司马迁的《史...

春秋战国时期有几个国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国家有六个:齐、楚、燕、韩、赵、魏、秦,还有晋、苏、温、廖、舒、舒鸠、舒庸、许、徐、虞义渠、大荔、孤竹等103个国家,共计一百零九国。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

春秋战国时期的六国是分别是什么国家,多少年被秦国灭亡???
春秋战国时期的六国是分别是: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2年灭赵、公元前225年灭魏、公元前223年灭楚、公元前222年灭燕、公元前221年灭齐。秦国前后用了十年时间就完成了中国的统一,从此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

春秋时期除了楚国之外还有哪六个国家
春秋时期除了楚国之外还有哪六个国家春秋时期除了楚国之外还有韩国、赵国、魏国、燕国、齐国以及秦国。以上七个国家并称为战国七雄,是春秋战国时期国力最为强盛的七个国家,春秋时期,诸侯国混战,一直持续到秦国完成统一。春秋时期除了楚国之外还有哪六个国家 春秋时期通常是指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即自公元前...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六个霸主的成语及其典故有哪些?
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2、尊王攘夷 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曾得到管仲辅佐。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侍从齐桓公的政敌,为与齐桓公争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但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计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为相,实施改革,终于国富兵强。春秋时期,周天子的...

秦楚齐赵燕魏韩的制度?
秦楚齐赵燕魏韩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六个国家。这些国家都有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下面将分别介绍。一、秦国的制度1.政治制度 秦国的政治制度是以君主专制为核心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采用了“三公九卿”的制度,三公是宰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是大司马、大将军...

列举六个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

春秋战国时期有哪几家
六、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 七、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八、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秦相...

战国七雄每个国家都有实力,为何最后会被秦国统一天下呢?
在春秋战国时期,六个国家破灭的原因是:在面对秦国的攻打时,大部分国家只能割地求和,并不敢与秦国正面较量。其实有一些国家敢于和秦国正面较量,但是这些国家国力并没有秦国强大,所以只能战败被秦国所灭。因此最后是秦国统一了六国。起初,在秦国攻打某一个国家的时候,那个国家也会反抗,不过最后被秦国...

请问春秋六大家是什么?他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诸子百家简介 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伊春区19841644255: 有关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成语.(只需三个) -
师薛灯盏:[答案] 退避三舍 朝秦暮楚 卧薪尝胆

伊春区19841644255: 哪些成语与春秋时期的霸主有关? -
师薛灯盏: 老马识途--齐桓公 一鼓作气--鲁庄公与曹刿 出尔反尔--邹穆公与孟子 胡服骑射--赵敬侯 厉兵秣马--郑文公与眩高 假道伐虢--晋献公 唇亡齿寒--晋献公 外强中干--晋惠公 退避三舍--晋楚城濮之战 呆若木鸡--齐王与纪渻子 如火如荼--吴王夫差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 饮马黄河--楚庄王 问鼎中原--楚庄王 完壁归赵--赵惠文王,秦昭王,蔺相如 负荆请罪--蔺相如与廉颇,赵惠文王 乐极生悲--齐威王 千金买骨--燕昭王 滥竽充数--齐宣王,南郭先生 围魏救赵--齐王与孙膑 竭泽而渔--晋文公 纸上谈兵--秦赵长平之战,赵王起用赵括 ...... --哇!找的好辛苦啊.2楼说的是秦末时期,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哦.

伊春区19841644255: 春秋战国时期六个霸主成语的还有点恶 -
师薛灯盏: 横行霸道héng xíng bà dào [释义] 横行:行动蛮横;仗势做坏事;霸道:蛮横不讲道理.形容蛮不讲理;胡作非为. [语出] 清·曹雪芹《红楼梦》:“(贾瑞)又助着薛蟠图些银钱酒肉;一任薛蟠~;他不但不去管约;反'助纣为虐'讨好儿.”...

伊春区19841644255: 有关春秋战国和战国七雄的成语 -
师薛灯盏:[答案] 中原逐鹿 完璧归赵 气贯长虹 百家争鸣 退避三舍 围魏救赵 卧薪尝胆 朝秦暮楚 负荆请罪 老马识途径 一鸣惊人 三令五申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纸上谈兵 大义来亲 奇货可居 上行下效 抱薪救火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图穷匕现 大公无私 毛遂自荐 鸡鸣狗盗 ...

伊春区19841644255: 1.东周开始于( )年( )王迁都( ),分为( )和( )两个时期.2.春秋时期著名霸主有( )( ) ( ).其中首霸诸侯的是( ),他任用( )为相,有关成... -
师薛灯盏:[答案] 东周开始于(公元前770 )年( 周平)王迁都( 洛邑【洛阳】),分为(春秋 )和(战国 )两个时期. 2.春秋时期著名霸主有(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这里漏了两个括号吧?】.其中首霸诸侯的是( 齐桓公),他任用(管仲 )为相,有...

伊春区19841644255: 关于战国七雄的成语,要30个.
师薛灯盏: 围魏救赵、图穷匕现、纸上谈兵、负荆请罪、完璧归赵、悬梁刺股、远交近攻、狡兔三窟、鸡鸣狗盗、毛遂自荐、一鸣惊人、胡服骑射、窃符救赵、一去不复返、三人成虎、危若累卵、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两虎相争必有一伤、门庭若市、安步当车、不遗余力、画蛇添足、归真反璞、狐假虎威、百步穿杨、积羽成舟、众口铄金、以一当十、群轻折轴、白虹贯日、一字千金

伊春区19841644255: 春秋争霸的成语 -
师薛灯盏: 希望对你有帮助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 1、纸上谈兵——赵括(战国赵):形容只会按照书本生搬硬套,不能联系实际. 2、老马识途——管仲(春秋):比喻做事很有经验 3、围魏救赵——孙膑 4、负荆请罪——廉颇(战国赵):比喻诚心诚意...

伊春区19841644255: 关于战国七雄的成语 -
师薛灯盏: 田氏代齐,三家分晋,纸上谈兵,退避三舍,卧薪尝胆. 还有一个对联: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伊春区19841644255: 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成语故事? -
师薛灯盏: 有以下成语故事: 1、烽火戏诸侯: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

伊春区19841644255: 有关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的成语 -
师薛灯盏: 退避三舍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卧薪尝胆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围魏救赵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老马识途 《韩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