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王风·黍离读后感

作者&投稿:叱干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诗经·王风·黍离》赏析~

赏析:
诗首章写诗人行役至宗周,过访故宗庙宫室时,所见一片黍在盛长,还有那稷苗凄凄。黍稷之苗本无情意,但在诗人眼中,却是勾起无限愁思的引子,于是他缓步行走在荒凉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摇摇,充满怅惘。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这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这种大悲哀诉诸人间是难得回应的,只能质之于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苍天自然也无回应,此时诗人郁懑和忧思便又加深一层。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场景未变,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实”。稷黍成长的过程颇有象征意味,与此相随的是诗人从“中心摇摇”到“如醉”“如噎”的深化。
而每章后半部分的感叹和呼号虽然在形式上完全一样,但在一次次反覆中加深了沉郁之气,这是歌唱,更是痛定思痛之后的长歌当哭。

扩展资料
春秋时期无名氏《国风·王风·黍离》,原文为: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译文: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心里只有忧和伤。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如同喝醉酒一样。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红彤彤。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中如噎一般痛。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创作背景:
这是东周都城洛邑周边地区的民歌,其背景应为平王东迁不久,朝中一位大夫行役至西周都城镐京,满目所见,已没有了昔日的城阙宫殿,也没了都市的繁盛荣华,只有一片郁茂的黍苗尽情地生长,此情此景,令诗作者不禁悲从中来,涕泪满衫。因这样的情和这样的景,故化而为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风·王风·黍离

请相信这不是杞人忧天。

  这是一首流浪者之歌。他一边漫游,一边唱出心中的忧郁。何以忧郁我们不得而知,但肯定不是为油盐柴米一类的生活琐事而忧。

  这是不是说得有点玄?不玄。我们心中的悲哀经常是说不出理由的,忧郁也无法进行理性的分析。它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状态:莫名的烦恼,莫名的忧伤,莫名的悲哀,莫名的绝望。

  当然,它完全可能像一根导火索,被某一具体事物所点燃,比如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场景,一个物体。但诱因不等于忧郁和悲哀本身。更何况一个流浪漂泊者,神经随时都处于高度敏感的状备,最容易触景生情,睹物伤感,他没有明确的目的,似乎又在寻找什么;他没有归宿感,却又在冥冥之中受着什么指引。

  其实,这就是人。他不仅在物质的世界中实实在在地活着,他还想要追问为什么要活着,他还要关心同物质生活并没有直接联系的东西,比如太阳月亮为什么会发光,星星为什么会闪亮,天空为什么会下雨打雷闪电,为什么有人生来就是王子,有人生来就是穷光蛋。大地大海有没有尽头。一想到这些物质解答不了的问题时,就会让人悲哀感叹。

  真正深刻的悲哀和忧郁,总是同上面一类的问题相联系的,并且是无法解决和永恒的。吃不饱的悲哀,穿不暖的悲哀,失去亲人的悲哀,在外服苦役的悲哀,都是有限的,短暂的,可以克服的,并且也是表层的。平氏百姓生活中的苦恼,仁人志士的慷慨激昂,商人亏本的痛苦,政治家仕途受搓,也可以归入有限的、短暂的、可克服的、表层的悲哀。

  少女比守财奴崇高伟大的地方,就在于她会为失去爱情而在内心中哭泣,这与守财奴为金饯而哭泣不可同

写读后感的要诀
我们读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会受到感动,产生许多感想,但这许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闪而失.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第四,要真实自然.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
从表现手法上看,读后感多用夹叙夹议,必要时借助抒情的方法.叙述是联系实际摆事实.议论是谈感想,讲道理.抒情是表达读后的激情.叙述的语言要概括简洁,议论要准确,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体,切忌空话、大话套话、口号.
从表现形式上看,也有两种:一种是联系实际说明道理的.这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具体生动的事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一个道理的正确性,把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事明理,生动活泼.另一种是从研究理论的角度出发,阐发意义.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阐明一个较难理解的思想观点,或估价一部作品的思想意义.它的作用是从理论上帮助读者加深对原文的理解.这一种读后感的重点仍在“感”字上,但它的理论性较强,一定要注意关照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典型、中心明确突出等特点.


求《扬州慢》的赏析
的侄女婿。《黍离》:《诗经·王风》篇名。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 故都见“宗室宫庙,尽为禾黍”,遂赋《黍离》诗志哀。后世即用“黍离”来 表示亡国之痛。 ⑺淮左:淮东。扬州是宋代淮南东路的首府,故称“淮左名 都”。 ⑻竹西佳处: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

大家来发好诗好词好句子
(诗经·王风·黍离)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10、人...

杨州慢 (姜夔)词意
扬州慢 【宋】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 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 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

有哪些诗词悲伤到骨子里?
五首悲伤到骨子里的诗词:1、《登幽州台歌》,【唐代】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仅二十二字,就写出了可泣鬼神的意境。往前看,看不不到古代招贤纳士的圣明君主,向后看,看不见后世求才若渴的明主贤君。只有苍茫天地从古至今悠悠然无限延伸,止不住满腔...

求几首怀古古诗,并附有简单赏析
然后专写江色,纵目一望,只见斜阳映照之下,数不清的帆风樯影,交错于闪闪江波之上。细看凝眸处,却又...《诗经》中的许多篇目已初具咏史诗的规模与气象,如我们熟知的《王风•黍离》,是诗人路过宗周故都,...失意怅惘之情,抑郁不平之气,喷涌而出,读后自有广泛的共鸣。 清人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指出,咏史诗...

有什么描写相思之苦的古典诗歌
-佚名《凤求凰·琴歌》 6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郑愁予《赋别》 7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9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

巢湖市17552426228: 国风·王风·黍离 - 搜狗百科
樊邱肾衰: 《诗经·黍离》读后感 一个孤独的思考者,哀悼沉痛的历史.他不能转日回天,也不能对这历史负责.在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怅然涕下.”面对着空灵的大自然反覆诉说,呼天不止.天上人间会有知音吗?历史的演变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他的悲伤只能作为一个象征成为永恒的悲怆.

巢湖市17552426228: 子衿黍离心得体会 -
樊邱肾衰: 《黍离》之作,单从意象来解说,“黍”之貌“离离”,指高梁和野草长得遍地漫野,看起来分外有“荒芜”、“凄凉”之感.以“苗”、“穗”、“实”以示季节变迁. 作者在这样景色的一个地方俳徊、流连,也许脸上还带着忧伤的神情,别...

巢湖市17552426228: 《诗经·黍离》的思想感情基调 -
樊邱肾衰: 这首诗在抒发对西周灭亡的沉痛时,首先出现的是生长茂盛的农作物,而庄稼生长的地方曾是宗周的宗庙公室.这种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自然使诗人陷入悲哀之中,行进的脚步变得迟缓.三章反复出现“行迈靡靡”的诗句,用脚步的迟缓引出...

巢湖市17552426228: 黍离艺术手法赏析 -
樊邱肾衰: 黍离 先秦 · 佚名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

巢湖市17552426228: 结合诗歌分析《黍离》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
樊邱肾衰: 《黍离》刻画了一位因痛失故园,看到满目黍稷青青而心生深切哀伤、忧思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国风·王风·黍离》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由物及情,寓情于景,情景相谐,在空灵抽象的情境中传递出闵意情怀,蕴含着主人公绵绵不尽的故国之思和凄怆无已之情.

巢湖市17552426228: 怀才不遇之感,黍离哀痛之情 谁能告诉我“黍离”是什么意思? -
樊邱肾衰: 出 处《诗经》“王风””,历来被视为是悲悼故国的代表作,说的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周大夫行役路过镐京,看到埋没在荒草中的旧时宗庙遗址,有感于周室的被颠覆,悲伤而作【黍离】.描述了当一个人看到心中的理想大厦坍塌埋没...

巢湖市17552426228: 含有黍离的诗句 -
樊邱肾衰: 《国风·王风·黍离》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东周都城洛邑周边地区的民歌,是一首有感于家国兴亡的诗歌.全诗三章,每章十句.此诗由物及情,寓情于景,情景相谐,在空灵抽象的情境中传递出闵意情怀,蕴含着主人公绵绵不尽的故国之思和凄怆无已之情.其主要特点是用重叠的字句,回还反复地吟唱,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巢湖市17552426228: 《王风.黍黎》的艺术特点和思想感情 -
樊邱肾衰: 本篇选自《诗经》“王风”,“王”指王都,周平王迁都洛邑后,王室衰微,天子位同列国诸侯,其地产生的诗歌便被称为“王风”.“王风”多乱离之作,特别是《黍离》一诗,历来被视为是悲悼故国的代表作,但仅从诗中难以看出是周大夫感...

巢湖市17552426228: 《诗经·王风》中的《黍离》中何处用了“兴”的手法?请做具体赏析,并简要谈谈作用. -
樊邱肾衰: “兴”又叫做“起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这首诗在抒发对西周灭亡的沉痛时,首先出现的是生长茂盛的农作物,而庄稼生长的地方曾是宗周的宗庙公室.这种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自然使诗人陷人悲哀之中,行进的脚步变得迟缓.三章反复出现“行迈靡靡”的诗句,用脚步的迟缓引出心情的沉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