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汤山之战

作者&投稿:英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叫历史?~

香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先后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香港隶属南海郡番禺县。
由此开始,香港便置于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汉朝香港隶属南海郡博罗县。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隶属东莞郡宝安县。
隋朝时香港隶属广州府南海郡宝安县。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宝安县为东莞县,香港仍然隶属东莞县。
宋元时期,内地人口大量南迁香港,促使香港的经济、文化得到很大发展。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香港隶属新安县。
1941年12月25日(香港人称为“黑色圣诞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
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香港被英国重新管治。
1982年至1984年,中英两国就落实香港前途问题进行谈判,1984年12月19日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方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基本法开始实施。香港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

扩展资料: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2-1997年间,香港曾为英国殖民地。二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更成为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把华人智慧与西方社会制度优势合二为一。
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及完善的法制闻名于世,有“东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等美誉。
英国武力侵占香港三步曲:
侵吞香港岛。1840年4月,中英鸦片战争首先在香港揭开序幕。战后,英国代表义律提出割让香港,赔偿鸦片烟价等无理要求。
清政府负责对英交涉的琦善在谈判中虽力求妥协,但由于道光皇帝态度强硬,琦善未敢接受义律的割地要求和与义律订立任何条约。
但1841年1月20日,义律却擅自宣称与琦善达成了“把香港岛及其海港割让给英国”(即《穿鼻草约》)。这纯属义律所捏造。
公告颁布5天后,英国侵略者便用武力强占了香港岛,并于26日举行了隆重的升旗仪式。1841年5月,英军攻打广州,逼迫皇侄奕山订立《广州和约》,要求清政府赔款和清军从广州城撤出。
并提出协商割让香港岛。1842年6月,英国攻入长江,并于8月进入南京江面。面对城下耀武扬威的炮口,清政府彻底屈服了,遂于8月29日,派全权代表耆英、伊里布与英军谈判。
被迫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同意把香港岛永久割让给英国。割占九龙半岛。英国殖民者侵占香港岛后,便以港岛为基地谋取九龙。
1860年,英法侵略者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3月,侵华陆军司令克灵顿遵循英国在华全权代表卜鲁斯的指令,派遣军队强行占领了九龙半岛岬角至尖沙咀一带。
在军事占领后不久,英国驻广州总领事巴夏礼强迫广东地方政府签订租约,将“九龙司地方一区”“永租”英国。
是年9月,英法联军6000余人进逼北京,10月24日,强迫清政府与其签订了《北京条约》,从而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又被英国割占。
谋取“新界”。1898年4月,中英双方就香港扩界问题开始谈判。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根据英国外交部的指示,向总理衙门大臣李鸿章等出示展拓界址范围的地图。
李鸿章等屈从于压力,遂于1898年6月9日,与英国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沙头角海至深圳湾最短距离直线以南、界限街以北广大地区。
附近大小岛屿235个以及大鹏湾、深圳湾水域租予英国,租期99年。至此,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地区)这颗“东方明珠”完全落入了英国殖民者的魔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悍然发动芦沟桥事变,中国守军奋勇反击,伟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国民党先后调集70万精锐部队,进行大规模的淞沪保卫战。11月23日,国民党军队战败,且战且退,日军则紧紧尾追,咬住不放,从昆山、苏州、无锡、镇江、句容一路掩杀过来,气焰十分嚣张。国民党军队新败之余,士气不振,指挥不灵,并未在南京外围组织起强有力的抵抗。12月3日,丹阳阵地被突破。12月6日,日军攻下句容,直逼汤山。12月7日下午,日军大队人马闯入汤山炮校。12月8日,汤山镇陷入日军魔掌,战线移至孝陵卫、紫金山。12月13日,南京陷落。国民党军队进行的南京保卫战又以失败告终,前后历时仅一个多星期,令中外军事专家大吃一惊。
汤山阻击战是南京保卫战的一部分,是中国军人同日本侵略者在汤山附近进行的一场血肉拼搏。尽管这场战事历时短暂,但它毕竟是汤山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页,其间可歌可泣的故事不可不察,不可不辩。我对军事并无布阵对垒的经验,对历史又缺乏去伪存真的本领,却偏偏对这段战史情有独钟,一心想了解它,澄清它。大而言之,是为了弘扬民族正气,激励斗志,小而言之,也可破愁闷,长知识。再者,一场恶战过去,总不会风吹云散不留任何痕迹。我们可从故纸堆里去研究它,从百姓口碑中去捉摸它,又可亲临现场去考证它,或多或少总会有所收获。于是,一次次地外出寻访讨教,乐此不疲。

战前准备

前,国民党军队在南京外围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应该说是有所准备的。汤山是南京东大门,历来都是军事重镇,这一带的防御工事当然是重中之重。早在1936年秋天,国民党军队就举行大演习,由唐生智担任裁判长。“演习的预定目标是以假设敌日军侵略南京时,俟其主力到汤山南北一线阵地后,我军利用复廓佯装节节抵抗,耗敌军实力,逐次诱敌深入到紫金山以南地区而歼灭之。”上海抗战打响后,蒋介石在1937年10月曾派德国顾问团的骑兵中校奈维格到汤山一带参加防御阵地的侦察工作。11月初,唐生智等人到汤山侦察地形。上海战场撤退后,大本营又令教导总队的一个工兵连由德国顾问指导,在汤山镇前端构筑野战工事。有人夸口说,这是中国的“马其诺防线”。老人们讲,当年汤山这里碉堡星罗棋布,互为犄角,战壕纵横交错,互相沟通,确实是下了一番工夫的,但日军早就侦察清楚,打仗时从别处包抄前进,许多工事并未发挥作用。
现在,在炮院北边的田野里,还能看到当年修筑的好几个钢筋混凝土碉堡,它们至今依然十分坚固。在83医院内离大门不远的山脚下,有一个圆溜溜的大碉堡,基本保持原样。在西岗头的南端,有一个碉堡也完好无损。在汤山水库靠近龙珠山庄的一侧,还有两个碉堡。如果说别的碉堡今后可能会被施工队炸毁,那么,这两个碉堡沉睡在水面下,必将安度百年而无恙。
60多年前的那场厮杀已成往事,只有这些碉堡,还倔强地蹲在田间,向行人诉说着当年的屈辱和凄惨。

血战孟墓

有一本名为《南京保卫战》的书,是国民党参战将领写的回忆录,书中曾多处提及汤山战事,虽然语焉不详,但轮廓是清楚的:当时,汤山一线的参战部队是国民党66军和83军(他们是广东部队)、74军、78军的36师和2军团的41师,此外,杜聿明的装甲兵团战车连也曾开到汤山,协同66军作战。书中写道:“12月6日,句容之敌北犯汤水镇,与我第66军发生激战。”“12月7日,汤水镇前面第一线阵地被日骑突入,我军于入暮后退至第二线,固守汤山及汤水镇。8日,日军以主力及炮兵、机械化部队进攻汤山我第二道防线,与我军混战。8时许,汤水镇一度为日军攻入,后被夺回,汤水镇及两侧高地仍在我军手中。”
如果从字面上理解,三、四个军的部队,八、九万人马,云集汤山一线同日寇交锋,那是何等阵势,何等规模!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时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参谋处第一科科长的谭道平在书中写道:“这三军(指74军、66军和83军)都是久经战役,补充整理尚未完的残缺部队,老兵很少,新兵大都尚未受过训练。然而战争局势已到了无兵可调的时候,也不得不迁就事实。”他还说:“我天天在经手办理调动部队移上前线去作战的工作,在字面上明明是一个师或者是一个军开上去,可实际上兵员只不过一个营的模样。”这位科长的话是有道理的。
老人们讲的情况同参战将领的回忆有些是一致的,有些却颇有出入。许多老人说,日军大部队是从句容、土桥、索墅一线西进的,汤山镇上并没有打过什么大仗,新塘至作厂一线也没有打过大仗。那么,当年的战场究竟在哪儿呢?
塘泽村的芮友道老人说,跑反刚开始,他父亲芮朝顺就被日本人抓去抬伤兵,从孟墓西南的笤箕凹抬到炮校,一天跑两趟,累得吃不消,抬到丁墅,实在走不动了,歇了一歇,就被看押的日本兵一刀戳死。
老人的口述是可信的:孟墓笤箕凹,曾为旧战场。
在孟墓自然村西南1公里的陈坊,有座铁塔高高耸立在土坡上(见下图)。该塔有6层,第二层和顶层都用厚钢板焊死,其余各层敞开着。原来,这是国民党在抗战前修建的一座炮兵观测塔。钢板上开有两条狭缝,那是用来观测炮弹炸点的。因有厚钢板护身,观测人员不必担心飞来的弹片。

日军攻占汤山时,孟墓、陈坊、神童村一带发生了一场血战,两个连的广东兵坚守在铁塔附近的战壕内,同日本兵鏖战了两天两夜,大部分官兵壮烈牺牲。嚣张一时的日军在此遭受了重创,也丢下了上百具死尸。当年这场血战,史料中未有记载,却深深铭记在老人心中。1999年,有家海外中文报纸刊登文章,报道了这场血战的始末,标题就叫《英雄铁塔》。
据孟墓自然村庞家钧老人回忆,1937年农历冬月初六(12 月8日)凌晨,有支广东部队开到孟墓,挨家挨户地敲门,要求进屋避寒。村民们开门一看,只见他们都穿着单衣短裤,只有少数几个穿棉背心,一个个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他们操着广东口音说:“我们是唐生智的部队。唐生智在南京指挥打仗,我们赶来了。”
不久,日军部队到达句容土桥,向西推进,这支广东部队就开进孟墓西边的战壕,同日军对峙,有一个班的士兵带着轻重机枪登上了观测塔,然后将梯子截断,不让人上塔。
日军到达陈坊后就向王家山进攻。驻守在山上的广东兵毫不含糊,他们主动出击,迂回到日军后方,在磨盘墩向日军射击,击毙日军数人。日军将死尸和伤兵拖到神童村。塔上的广东兵看到神童村有日军集结,便用重机枪猛烈扫射,打死日军上百人。日军发现机枪火力点在铁塔上,举枪还击无济于事,便向其空军求援。不一会,飞来数架日机,轮番低飞,向广东兵扫射。日机是双翅膀的,机身上的红太阳标记看得清清楚楚。日军的小钢炮也向铁塔打炮,炮弹不时地落在塔旁。可观测塔异常坚固,小口径炮弹拿它没有办法。
初六整整打了一天,枪炮声未曾停过。这支广东部队英勇顽强,打得很出色。但他们孤军奋战,没有后援,伤亡越来越大。初七又打了一个上午,枪声就渐渐稀了。到了晚上就再也听不到枪声了。
庞家钧老人说,塔上的广东兵最后只剩下4个,他们趁着天黑撤了。他亲眼看到日军占领孟墓后用粉笔在墙上写下“大野部队、四方部队到此”等字。
孟墓一战,日军死伤惨重。他们的阵亡士兵和部分伤兵在神童村一起火化,就地埋葬,墓地上还插着一块块招魂牌。战斗中牺牲的广东部队官兵则被附近村民运往火叉山(音)挖坑掩埋了,掩埋点未留标志。
初八一大早,日军抓了几个民夫,经长垄沟、大连山、小茅山,开往沧波门,但孟墓还留有小股部队。庞家钧的父亲庞振瑾(时年51岁)、家门叔叔庞振炳(时年49岁)惦念着家里养的猪和牛,便从半边山出发回家。谁知走到半路,便与西进的日军碰上了,两人均被日军开枪打死。村民庞振泰,60多岁,初八傍晚回到孟墓,被村边站岗的日本兵一枪打死。庞家钧一个家门叔叔的母亲,80多岁了,腿脚有疾,要抓住一张板凳才能一步一步地慢慢移动。日本兵看到后,将她一脚踢进水塘,活活淹死。那张小板凳也落入水塘,漂来漂去,似乎要与老人苦苦相守到最后时光。
现在,孟墓的铁塔仍屹立在高坡上。铁塔以北400米,是南峰石粉厂的办公楼和厂房。厂房高大、清洁,办公楼漂亮、宽敞,楼前的大草坪上错落有致地栽着几十株红枫、香樟、棕榈,极富郊野神韵。67年前经过战火洗礼的英雄铁塔仿佛是一名魁梧的士兵,依旧忠实地看守着这片热土。

激战孟塘

另一个战场在汤山镇北边的孟塘。
关于孟塘的战斗,传说很多,资料上也多处提及。《南京保卫战》写道:“当时一股日军由九华山北麓侵入孟塘,利用凹地西进。我方准备由41师和66军夹击日军,71军和156师从侧背冲击,后因通讯困难未能实行联合作战,41师在孟塘一直苦战到12月10日。” 孙宅巍的《南京保卫战史》又写道:“自日军于十二月五日侵占句容后,在中日双方激烈争夺句汤线的同时,位于汤水镇以北的孟塘、大湖山一带,也发生了持续数日的激战,我第六十六军、第二军团、第七十八军,以及配属的战车、炮兵部队,在该处顽强战斗,坚守阵地,阻滞了敌人的攻击行动。”《名镇汤山》则说,孟塘之战发生在12月6日,中央军某团为阻止日军西进,在方冲与敌激战,几乎全军覆没。
为了搞清孟塘之战的基本情况,我走访了许多老人。根据他们的口述,结合历史资料综合分析,当时的轮廓就可以勾画出来了。
跑反前,汤山附近农村里驻扎着几支中央军部队。西岗头、梅家边有一个团,刘岗头有一个营,都是从淞沪前线撤下来的广东部队。驻守寺庄和徐家边的国民党部队是66军159师,他们穿得非常单薄,大冷天还穿着单衣和短裤,有人向老百姓要床单,用以裹身。
日军由句容向汤山进逼时,在新塘──作厂──汤山的公路沿线仅发生过零星的小规模战斗,这几支中央军部队与日军接触后便迅速后撤。原驻西岗头的那个团撤到九华山南麓后不战而散,大量武器弹药丢弃在山林里。
日军进攻汤山前,对汤山前沿的既设防御阵地作了详细侦察,少量侦察兵在安基山侦察了二三天。为了绕开中央军的预设阵地,大批日军从牧马场进入九华山北麓,经东葛壒、安基山向孟塘开进。12月6日,日军飞机轰炸孟塘,在大赤堰至孟塘桥一线,炸死了许多跑反的老百姓。
日军于12月6日到达孟塘后即向驻守在射乌山的中央军部队发起进攻,火力很猛。中央军随后西撤。在棒棰山,中央军一部阻击日军,后遭日机轰炸,迅速西撤。
在这段时间里,基本的作战态势是日军向西进攻,中央军边打边撤,孟塘附近的主要战斗在一天内就结束了。

方冲远眺

民间广为传说的孟塘之战实际上是指此后发生的另一场战斗,战场在孟塘自然村西南约一公里的方冲,时间为12月13日。为准确起见,不妨把这场战斗称为方冲之战。
方冲之战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打的呢?
据孙宅巍的《南京保卫战史》和王辅的《日军侵华战争(1931-1945)》记载,12月12日下午6时,叶肇的第66军和邓龙光的第83军由太平门向东经岔路口、仙鹤门、东流镇、汤山突围,向安徽宁国地区集中。12日深夜至13日凌晨,这两支广东部队在仙鹤门与敌遭遇,发生大规模激战。13日凌晨5点,部队又在孔山、狮子山与敌发生大规模激战,伤亡惨重。军长叶肇和军参谋长黄植南与部队失去了联系,他们在汤山附近的山地里换上便衣潜伏一天,混入京沪公路上的难民群中而脱逃。
这两支广东部队中的一部分突围到汤山,又在孟塘的方冲和敌人进行了一场殊死搏斗。方冲之战,惊天地,泣鬼神,一言难尽。
虽然《南京保卫战史》等史料均未提到方冲,但这场恶战深深铭刻在老百姓的记忆中。67年过去了,时至今日,一提起方冲,老人们的话匣子就立刻打开,把当年看到的、听到的和亲身经历的事情一一告诉你。
方冲三面环山,南面是狼山,东面是干山,西面是培山。北面的山口很窄,象一个袋口。“袋口”往北四百来米便是陈家边,陈家边东连张家岗,西连葛巷,再往北就是一座大山──射乌山。
葛巷的秦有才老人当时躲在刺山的山洞里,是方冲之战的目击者。他说,孟塘这里打了两仗,第一仗,中央军从东向西撤,第二仗,中央军从西向东来。他还说:“中央军是从灵山走东流、许巷过来的。给他们带路的人姓吴,是徐州人,当时在灵山煤矿干活。中央军要他带路,他就把他们带到雪浪庵。仗打完后,这个人就留在葛巷。后来给一位姓鲍的在后山看坟,解放后才回徐州。”
陈家边的王贤珍老人记忆力特别好,村上好几次重大事件的日期她都脱口而出。他说:“中央军在方冲打的是伏仗,冬月十一打的。”她所说的“伏仗”是指中央军遭到了日军的伏击,而农历冬月十一则是12月13日,与史料记载的日期完全吻合。
汤岗村的曾宝友老人回忆说:“我大伯曾金山跑反时就躲在方冲的油老鼠洞里,亲眼看到一支中央军开进了方冲。一位师长从轿子里下来,给士兵训话。洞里的老百姓觉得很奇怪,说:‘你们看,中央军不是回来了吗?’可这时候汤山被日本人占领了,山头上有日本兵。鬼子人不多,就喊他们的飞机来炸,结果,飞机投下的炸弹炸着了他们自己人。中央军便不顾一切地向大赤堰方向冲,被山上的鬼子用机枪压住,没冲出去,只有一小部分朝张家岗冲的逃了出去。方冲山上,从大赤堰到春山,到处都是中央军的死尸。后来我去方冲打柴,那子弹壳一堆一堆的,可以装好几麻包。我还到油老鼠洞里看了看,发现洞里的灶台还在。附近山上还有石头垒起的工事,有手榴弹。”
陈家边的茆庆富老人虽然不是目击者,但知道的情况很多,他说:“中央军从下关退到宝华山,有一个师的人,他们不走大路走小路。到了陈家边,他们在十亩地那个地方集中,准备从马子顶冲过去。有两个当官的,一个穿着披风,一个带了根文明棍。有八九个人在前面侦察,在马子顶弯子那个地方没有看到鬼子,就回来向大家招手,部队就进方冲了。队伍很长,前头已经到了马子顶,尾巴还在十亩地。突然,山顶上枪响了,鬼子有埋伏,打伏仗,中央军死了几百号人。有一部分人从山口跑了出来,跑出来的人有的被打死,有的就跑掉了,梅花墩那里就死了好多人。日本人的火力很猛,方冲竹林里的竹子都打秃了。”这位老人所说的“十亩地”、“马子顶”、“梅花墩”都是方冲附近的小地名,只有本地人才知道。
陈家边的杨官华老人当时躲在方冲山口的一个洞里,是我找到的第二位目击者。他说:“日本人打汤山前,村上人就走得差不多了,我们走得最晚,动身时日本人占领汤山已好几天了。我们刚走到村西,日本人就站在山上朝我们开枪。我们不敢走了,就往回跑,钻进了山脚下的一个山洞里。在洞里躲了3天左右,国民党的中央军就和日本鬼子在方冲打起来了。”
“中央军怎么进方冲的,我没看到。只记得那天下午三四点钟的样子,方冲山上响起了密集的枪炮声,响了个把小时,中央军就向宝华山方向撤,鬼子也没追。中央军撤退时,有几个士兵从我们洞口经过,想钻进洞里来歇歇,当官的不让,他们就没进来。到傍晚,仗打完了,中央军有部分伤兵就躲在陈家边老百姓家里。第二天,鬼子进村烧房子,伤兵有的被烧死,有的被打死。”
“方冲一仗打死的人可多了。我家在方冲有几亩地,水田旱地都有。开春后安民了,我们要种地,我三叔杨顺宝同村上几个年轻人一起进方冲,只见到处是开始腐烂的死尸,散发着一股难闻的臭气,就把路上和田里的死尸埋了。那死尸实在太多,忙了个把星期才把妨碍种地的死尸埋完,远一点的就不管了。三叔因为抬死尸中了毒,全身起疙瘩,都是蚕豆瓣大小的,治了几年才慢慢治好。”
方冲一仗,中央军究竟死了多少呢?有人说有千把人,有人说是几百人,都是估计数。还有老人说,从方冲出来的中央军有200来人,他们冒着寒风往宝华山撤。到了那里,又被山上一个土匪打死20余人,枪支全被卷走。他们还说,在方冲挖药材,往往能挖出不少死人骨头。有人上山砍柴,曾在那里捡到许多生锈的弹壳。2001年,孟塘村民在山上修路时还挖出一把锈迹斑斑的刺刀。
方冲是个小地方,军用地图上都未标出来。上千壮士的鲜血洒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的呐喊曾响彻云霄,他们的死战曾惊天动地。他们失败了,层层尸骨掩埋在山林中,连同他们的枪弹,连同他们的魂魄。多少年来,老人们一遍又一遍地眺望着方冲附近的群山,时不时地念叨着,议论着,眼光中流露出对往事的惨痛回忆。年轻人提起同日本人打仗的事,也忘不掉方冲,他们的表情,或严肃而略带忧伤,或愤慨而趋于激烈。我想,那怕过了一百年,二百年,一代代的汤山人仍会记住方冲,记住这个令人辛酸的地方。
硝烟散尽,往事如云。寒来暑往,山川无言。只是痛亦悠悠,恨亦悠悠!

希望采纳!谢谢!


历史上的汤山之战
有一本名为《南京保卫战》的书,是国民党参战将领写的回忆录,书中曾多处提及汤山战事,虽然语焉不详,但轮廓是清楚的:当时,汤山一线的参战部队是国民党66军和83军(他们是广东部队)、74军、78军的36师和2军团的41师,此外,杜聿明的装甲兵团战车连也曾开到汤山,协同66军作战。书中写道:“12月6日,句容之敌北犯汤...

张逸民是不是真的叛变
张逸民1958年“金门海战”后刊登在《解放军画报》上宣传他英雄事迹专题中七幅照片之二 在我心里,此次诀别我与妻儿不会再见面了,或者说,见面的机会很渺茫,仅有一线希望。打仗就不一样了,战后见面的机会至少有百分之五十以上。我在战场有把握战胜对手,凯旋而归。之所以信心十足,关键是我这个人抗折腾,体魄健壮,又有...

抗日英雄的故事。
陆军第70军19师113团团长。九月奉令于大场以北蕴藻浜以南之万家牌楼一带阻敌。十月三日起战至十七日,全团仅余十数人,肉搏殉国。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年三十四。 路景荣(1902-1937)江苏武进县人。黄埔四期。陆军第98师少将参谋长兼583团团长。八月奉令于宝山及狮子林炮台一线阻敌。是役该师官兵伤亡四千九百六...

国军抗战英烈姚中英:牺牲在保卫南京的太平门战斗
姚中英烈士是广东平远人。黄埔军校第2期毕业,参加北伐战争。后进入陆军大学第8期学习,毕业后任独立第1师6团副团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第83军156师团长,参加淞沪会战,屡立战功,升任第83军156师参谋长。1937年12月,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扼守南京汤山一带,阻击日军沿宁杭公路北犯。6日,日军...

南京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战斗开始 1937年12月1日,江阴要塞失守。4日,日军完成了对南京东面的包围。这样,南京的第一道防线江宁、牛首山、淳化、汤山、龙潭之线已暴露在敌军面前。1937年12月9日,南京南郊秦淮河畔炮声连绵不断。日军以坦克为前导攻克高桥门,向光华门进逼。夜色中的光华门上,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南京保卫战中阵亡的国民党将领都有谁?
罗策群(1893—1937),字宇澄,广东兴宁人,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抗战爆发后,任第159师475旅少将旅长参加淞沪会战,与日军血战九昼夜,屡屡击溃日寇进攻,后升任副师长。1937年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代理159师师长,在南京汤山一带阻击,率部血战两天两夜,伤亡惨重,汤山失守。罗策群率部撤至明故宫一带...

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抗日战争
撤出淞沪战场后,74军立即投入南京保卫战,在湖熟镇、汤山镇等地顽强抵抗,最终撤至浦口,仅剩4000人。在接下来的战斗中,74军参与了徐州会战和兰封会战,兰封会战中,51师和58师协同其他部队重创日军第十四师团。1938年7月的德安战役(万家岭战役)中,74军在薛岳的指挥下,与日军第106师团展开激战。9月...

新四军著名的成功战役
皖中棋盘岭对日军车队的伏击战。1938年9月2日夜,新四军第4支队特务营和第7团第3营4个连及两个便衣班,从挂车河出发,拂晓进抵安徽省安庆至桐城公路上之棋盘岭埋伏。3日晨9时话,日军汽车80余辆驶近棋盘岭隘口。便衣班首先将先头两辆击毁,第3辆汽车亦被集束 手榴弹炸翻,后面相继停下,长约10里...

南京保卫战,2000名官兵神秘失踪,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1990年夏,英国伦敦出版的《观察家》杂志发表文章,列举了近现代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些神秘事件,其中披露了—件鲜为人知的奇事: 在我国抗战初期的南京保卫战中,曾有一个团的中国官兵,在南京东南30余里外的青龙山山区神秘失踪,从此再无消息。1937年12月初,近25万国民党军队云集南京城内外,参加首都保卫...

新四军到底和日本人有没有交战
1、新塘战斗 新塘战斗是新四军在南京郊区对日军的伏击战。1938年7月10日晨,新四军第1支队第2团第2营(缺第5连)在南京至句容公路上的新塘镇附近设伏。句容县城驻有日军300余人。京句公路是敌人后方交通的生命线,运输频繁。10日上午,汽车9辆载日军100余人,并附有步兵重武器,自南京向新塘驶来。两...

林周县18729728205: 狸猫换天子历史上的事实是什么? -
勇鬼清感: 北宋真宗年间,辽军大举攻宋,要塞澶州危急.真宗皇帝率禁军主力增援,然而,大军到了黄河岸边,真宗却因畏怕危险,不敢过河,以寇准为首的主战派与以丁谓为首的主和派发生了激烈第争执,以致于寇准情急之下收拉皇帝的衣袖,造成局...

林周县18729728205: 淝水之战是怎样的一次战役?
勇鬼清感: 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发生在公元383年(东晋太元八年)8月至12月.这场战争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林周县18729728205: 汤山猿人洞的简介 -
勇鬼清感: 汤山镇西的雷公山中,有一个总面积达数万平方米的巨大溶洞群,洞内出土的较为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经科学鉴定,是大约出生于30万年前的南京猿人,证实了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考古学家在此先后发现了十几种动物化石,据科学鉴定,这大约出生于60万年前的南京猿人,南京地区人类史也因此向前推进了20多万年,同时也证实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葫芦洞内发现的化石还有肿骨鹿、斑鹿等十余种,这些动物多生长在距今1.5亿年前的中更新世.

林周县18729728205: 写十个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成语故事,如田忌赛马,还有哪些 -
勇鬼清感: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出自淝水之战,又称肥水之战,发生於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前秦出兵伐晋,於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馀万前秦军.淝水之战发生在淝水...

林周县18729728205: 中国历史上,最重要得几次战役是什么? -
勇鬼清感: 一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反抗暴秦统治,点燃起我国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烈火.一时间,"天下从者如流水".项梁、项羽起兵于江东,立楚怀王的孙子心为帝,也称作楚怀王,定都于盱眙.张耳、陈余参加了...

林周县18729728205: 封神榜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吗 -
勇鬼清感: 是小说,不是真实事件,不过有的人物是真实存在的.《封神演义》是明代道士陆西星(一说为许仲琳)所著的神魔小说.主要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有姜子牙、哪吒、杨戬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

林周县18729728205: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600字) -
勇鬼清感: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体表现了统治者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

林周县18729728205: 历史上有什么因为考虑太久而错失良机的事例? -
勇鬼清感: 犹豫不决 ( yóu yù bù jué ) 解 释 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 出 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三》:“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示 例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阎公亦疑,众~.” 近义词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