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一城而吃3万人,如何评价安史之乱中的张巡?

作者&投稿:越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守一城而吃3万人,如何评价安史之乱中的张巡?~

文史弟
睢阳之战,既是安史之乱中最具关键性的战役之一,也是千年来最具争议性的战争之一。
而领导这场战役领导者——张巡,自然也是一直处于历史的漩涡,始终褒贬不一。
不过,褒贬张巡的态度也非常清楚。
大力赞扬张巡的人是站在战局全局的高度上,以及从大历史的角度来评判,认为张巡是个英雄人物。
正所谓“闲坐安居高阔谈,说时容易做时难,倘使清谈能退敌,张巡何须死睢阳!”
睢阳之战中,张巡的战功可谓居功至伟,即便在世界历史范围内,能够以区区不到一万的兵力,跟十几万敌军周旋,并且坚守睢阳十个月。
若再加上在此期间的雍丘之战、宁陵之战,张巡事实上和燕军对抗了21个月,也就是快两年。
史书记载,共经历大小四百多战,斩叛将三百余人,累计歼敌人十余万。可谓是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
更主要的是睢阳之战的深远影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睢阳是江淮重地的门户,而江淮地区又是富饶之地,是李唐王朝税赋的主要来源。
一旦睢阳失守,没有钱财,李唐王朝的反击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之,燕军的实力将大大增强。
不止于此,正是张巡托住了燕军十几万大军,所以给了唐肃宗的反攻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也就在这段时间内,长安和洛阳得到恢复。
另一方面,一旦燕军第一时间占领了江淮地区,李唐王朝再也没有能力组织反攻,那就有可能改变整个历史进程。
或许,又来一个“五胡乱华”都说不定。因为安禄山、史思明都属于胡人,从他们造反后的种种行径来看,也根本不是什么仁义之师,当时燕军中也是胡人居多。
虽然睢阳之战意义深远,张巡的战功居功至伟,但其中有一个很大的道德污点,即吃了3万人。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打仗更是如此,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吃不饱穿不暖,拿什么打仗。
但张巡当时的处境特别困难,在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情形下,在能吃的都已经吃了的情况下,最后张巡不仅把自己的爱妾给吃了,同时还把睢阳城的3万老百姓给吃了。
这一点所凸显出的无道和残忍,是严重背离儒家的价值观念的,正如孟子所说“杀一无辜而得天下,不为也”。
事实上,李唐王朝在当时评定张巡的功过中,就已出现严重的分歧。贬张者认为“张巡以守睢阳不去,与其食人,曷若全人”。挺张的人则认为,“巡以寡击众,以弱制强,保江、淮以待陛下之师,师至而巡死,巡之功大矣”。
只不过最后,张巡还是被当做功臣载入李唐王朝的史策。那么今天又该如何评价张巡呢?其实更为复杂,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凡食“三万口”也许有夸张的成分,但不是张巡一个人吃了人,是他的军队在 没有粮食的情况下才吃得人,古代历史中像“人相食”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张巡,唐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关于张巡籍贯,《旧唐书》本传载为蒲州河东,《新唐书》本传载为邓州南阳,《旧唐书》早出,应以为准。后人也多采《旧唐书》所载,如《全唐诗》、乐史《太平环宇记》即是)他生于唐中宗景龙二年( 708年),卒于唐肃宗至德二载( 757年)。

张巡少聪敏好学,博览群书,为文不打草稿,落笔成章,长成后有才干,讲气节,倾财好施,扶危济困。

张巡开元(713——741年)末中进士第三名,初仕为太子通事舍人。天宝年间(742——755年),调授清河(今河北清河)县令,政绩考核为最高等,任期满后回京。当时,唐玄宗宠妃杨玉环的族兄杨国忠执掌朝政,权势显赫,留京待迁的官员纷纷走杨国忠的门路。这时有人劝张巡去拜见杨国忠,但被他拒绝了。因不愿阿附权贵,尽管他政绩突出也未能迁升高官。不久,他调授真源(今河南鹿邑)县令。

真源地处中原,豪强地主很多,他们与官府相勾结而为非作歹,鱼肉百姓,其中以官僚豪强华南金最为横暴,当地人称“南金口,明府手”。张巡到真源之前对华南金即有所耳闻,及他一上任即将华南金关押起来,然后依法惩杀。之后,赦其党羽,威恩并施,从此人人向善,莫敢违法。张巡为政简约,人民安居乐业。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 755年),安史兵兴。次年正月,安史部将张通晤攻陷宋(今河南商丘)、曹(今山东曹县西北 70里)等州。谯郡(今安徽亳州)太守杨万石慑于叛军威势欲举郡迎降,逼迫张巡为其长史(副职),并以此身份迎接叛军。张迎接到委命后,却率属部哭祭皇帝祖祠,誓师讨伐叛军。当时,单父(今山东单县)县尉贾贲也起兵拒叛,击败了张通晤后,进兵至雍丘(今河南杞县),与张巡会合,共有兵二千人。

雍丘县令令狐潮想投降叛军,率军击败北上抗击叛军的淮阳(今河南淮阳)军队,并将所俘将士捆于庭院准备杀死。值此,令狐潮因故出城,被捆士兵乘机解开绳索,杀死看守,闭城拒纳令狐潮,同时召贾贲、张巡入城。贾贲、张巡入城后杀令狐潮妻子,据城自守。当时吴王李祗为灵昌(今河南滑县)太守,奉诏统率河南抗叛军队,他得知贾贲、张巡进占雍丘后,即授贾贲为监察御史。不久,令狐潮引叛军攻雍丘,贾贲率军出城抵御而战死。此后,张巡领导军民继续英勇杀敌,从而赢得了军民的信任。张巡将战况上报李祗后,李祗即委命张巡率雍丘军民抗击叛军。

令狐潮在初攻雍丘失败后,又引叛将李廷望率众四万攻城,一时人心震恐。但张巡沉着冷静,布置一些军队守城,其余分成几队,亲自率领向叛军发起突然攻击。叛军猝不及防,大败而逃。次日,叛军建造与城同高的木楼百余座从四面攻城。张巡命人在城上筑起栅栏加强防守,然后捆草灌注膏油向叛军木楼投掷,使叛军无法逼近。张巡又寻机进击叛军,致使叛军木楼攻城之策失败。之后,敌攻我守,相持60天,大小数百战,令狐潮终于被击败退去。

令狐潮经过休整后又一次进行反扑,在其大兵临城后先劝诱张巡投降,但遭到张巡严词拒绝,令狐潮羞愧而去。当时张巡固守孤城,又无朝廷消息,所部将领六人劝张巡出降。张巡表面许诺,次日,张巡于府衙设皇帝画像,率全军将士朝拜,然后将劝降六人责以大义斩首,这样更坚定了将士守城的决心。

由于长期守城,雍丘存粮已经不多,正在这时,张巡得知令狐期将从睢阳渠(沟通汴淮二河之渠)运米数百船经过雍丘城,于是派兵夜间出战。叛军猝不及防,纷纷逃命。张巡不仅缴获上千斛盐米,还追杀叛军无数。

到当年七月,令狐潮又勾结叛将崔伯玉围攻雍丘。这次令狐潮先派四名使者入城劝降,张巡杀掉四名使者,然后将其随从押送李祗。至此,张巡率千人之众,坚守孤城四月,抗击敌众几万人,每战克捷。当时,河南节度使虢王李巨屯守彭城,特命张巡为抗叛先锋。

此后,形势更加恶化,迫于形势,张巡率众沿睢阳渠向南撤退,当时他只有马三百匹,兵三千人,退至睢阳与太守许远,及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县令姚阎合在一起。之后,他们派部将雷万春、南霁云等领兵北上抗击叛军,并在宁陵北击败杨朝宗,斩叛将20人,杀敌一万余人,投敌尸于睢阳渠中,渠水为之不流。杨朝宗幸免一死,连夜逃去。这次战后,张巡接到朝廷诏书,被封为主客郎中,兼河南节度副使。

睢阳地当睢阳渠要冲,位置非常重要。至德二载( 757年),安禄山死后,其子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同罗、突厥、奚等部族精锐兵力与杨朝宗合,共十几万人,进攻睢阳。面对强敌,张巡、许远激励将上固守,从早至午,接战20余次,土气不衰。许远自以才能不及张巡,推张巡为主帅,而自己管筹集军粮和战争物资。张巡任主帅后首先清除了内部叛将田秀荣,然后率军出城主动袭击叛军,将叛军打得大败而逃,并缴获了大批车马牛羊。张巡把这些战利品都分给了将士,自己分毫不要。这次大捷之后,朝廷拜张巡为御史中丞;许远为待御史;姚訚为吏部郎中。

到了五月,正是麦熟时节,叛军在城外收麦以充军粮,张巡在城上看到后,集结士兵,擂鼓作出欲战的样子。叛军见状立刻停止收麦待战。这时,张巡止住擂鼓,让军士作出休息的样子,叛军见状放松了警惕。张巡抓住时机命南霁云率军大开城门突然冲出,直捣尹子琦大营,斩将拔旗。与此同时,有叛军大将率一千余骑兵直逼城下招张巡投降。张巡在城上一边与敌将答话,一边暗命勇士几十人手持钩、陌刀、强弩从城上吊下潜入无水的护城壕中,趁城外叛军依仗人多势众并不戒备时,勇士们奋勇杀出,叛军猝不及防损伤了很多人马。

到了当年七月,叛军再次围城。这时士兵每日才能分到一勺米,饥了只好吃树皮和纸。守军也只剩千余人,瘦弱得拉不开弓,而且外无救兵。叛军了解情况后决定强攻睢阳,他们先用云梯爬城。张巡命士兵用钩杆将云梯顶翻,随即又从城上投火焚烧云梯,这样,叛军用云梯攻城就失败了。之后,叛军作了一番整顿,又用钩车、木马攻城,但当他们靠近城墙时,又被城上投下的石块砸得七零八落。叛军见状停止攻城,又围城挖壕,壕外再加筑栅栏,以作长期围困。这时城中守军很多因饥饿而死去,留存又大多伤残疲惫不堪。这时,张巡杀其爱妾,煮熟犒赏将士。许远也系其奴僮给士兵吃。城中的麻雀老鼠及铠甲弓箭上的皮子都找来吃了,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巡还对接近城墙的叛军将领晓以忠义,劝其反正。而被张巡策反的李怀忠等许多人,都能死心扬地的帮助张巡守城。

为了加强睢阳守卫,张巡派部将南霁云从城东门杀出搬请救兵。但拥兵临淮的贺兰进明,驻守彭城的许叔冀、尚衡等都观望不肯发兵。只有驻守真源的李贲援助战马百匹;宁陵守将援助兵三千,但这些士兵由南霁云率领杀开敌围进到睢阳城后,只剩下一千多人了。

叛军得知张巡请援无望,又加紧攻城,至此城已很难坚守了。守城将士商议突围而去,但张巡,许远认为睢阳是江淮屏障,如果失守,叛军会大举南下,蹂躏江、淮。再说守城士兵已饥惫不堪,弃城而逃,必无生理,所以最后仍决定坚守。直到当年十月,当叛军再次攻城时,守城士兵已无战斗能力,睢阳城终于被叛军攻破,张巡、许远及以下将上都成了叛军的俘虏。张巡毫无惧色,非常镇定。叛军主帅尹子琦劝他投降。他大义凛然,宁死不屈。于是,尹子琦将张巡及其部将南霁云、姚訚、雷万春等36人同时杀害。张巡终年49岁。许远也在押送洛阳途中被杀。

张巡坚守睢阳,与占优势的叛军前后进行了 400余战,杀死敌将 300人,士兵12万人。当时战斗进行得非常残酷,张巡督战时“大呼辄齿裂血面,嚼齿皆碎”,及“被围久,初杀马食,既尽,而及妇人老弱,凡食三万口。”睢阳血战是安史之乱时期最惨烈的战役。张巡、许远死守睢阳,有力地阻止了叛军的南下,江淮及江汉的保全对战争的最后胜利,赢得了丰厚的经济来源。

对于睢阳之战中的张巡,我的评价是果断、坚韧、有才能。张巡一直是历史上争议比较大的一个人物,人们敬佩将十倍于自己的敌人挡在城外近一年,人们同时又认为他吃人过于残忍。我认为,张巡在那种情况下做出这样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

睢阳的身后事富饶的江淮之地,这些地方不仅有数不清的百姓,这里还是后来朝廷积蓄力量讨伐逆贼的资本。张巡深知睢阳的重要性,同样敌方也知道。所以敌人派了十几万人攻打睢阳,所以张巡宁死也要守住睢阳,即使吃人肉也在所不惜。

安史之乱中的叛军完全就是一群土匪,他们所到之处一片狼藉。如果让他们这群狼通过睢阳进入江淮,那么富饶的江淮会变成地狱。在攻城拔寨过程中,烧杀抢掠最能激起士兵们的积极性。所以很多将领都会放纵部下,更别说一群狼子野心的胡人了。这也是为什么张巡转战多地,最后在睢阳死守不退的原因。


另外,张巡和他的将士们是没有办法才吃的人肉。我认为我们现代人的敬畏比古代人要少的多,我们现在感觉吃人肉是一件很变态的事情,那么张巡他们一定不会好受。当时大军围城,远无援军、近无粮草。张巡他们在吃完粮食、树皮、树根之后只能把目光投向人肉。

还有就是,我认为“3万人”这个数字是有问题的。根据《资治通鉴》中记载,睢阳粮食吃尽的时候大概是八月份左右。而睢阳被攻陷是在十月左右,这期间只有短短的两个月,当时城中的守军大概是不到两千人。我认为张巡他们在粮食没吃完之前是不会吃人的,而两个月是完全没可能吃完3万人。


战争,从来都不是善良仁慈的,人命如草芥不只是书上的一句话。在战争中可以被杀死、被饿死、被打死、被烧死等等,那为什么被人吃而死就不行了呢。如果张巡等人没有吃人,那么睢阳会早几个月失陷,那么到时候死的人会多很多。



张巡在没有粮草也没有援兵的情况下作出这个举动,虽然最后成功了,但是他的残忍和违背道德的做法还是值得谴责的,张巡为了战争而不惜牺牲百姓的性命,违背儒家的道德和人性的道德。

从历史的角度来评判,张巡是个英雄人物,睢阳之战中,张巡能够以区区不到一万的兵力,跟十几万敌军作战,并且坚守十个月,真可谓是张巡的战功居功至伟。

张巡坚守睢阳十个月,这一场战役对于安史之乱至关重要,从全局看张巡是一位英雄,但是从道德角度看他为了守城吃人的行为是他的人生污点。

第一,就算吃人了,肯定也没吃3万那么多。
第二,不吃人,守不住城池,让叛军长驱直入,得死多少人?
张巡是大英雄,是功臣,是必须赞美的。


长子县与长平之战
长子县今属长治市,战国末期属上党郡,为秦赵对峙的前线地区。长平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62年。战国末年,强大的秦国不断通过战争,兼并东方各国。其第一目标便是邻近的赵国。公元前260年,即赵孝成王二年,秦军伐韩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韩国上下大为恐慌,议献上党以息秦兵,郡守冯亭不愿入秦,...

《张中丞传后叙》翻译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

宋史 岳飞传 译文
张所惊而叹道“:君决非一般行伍中人可比。”岳飞于是劝说张所道“:国家定都开封,凭恃河北才能稳固。 如果占据要冲之地,重兵布列各军事重镇,一城受到敌人...岳飞乘船渡江至江中时,回头对幕僚部属说:“岳飞如不擒获贼寇,再不渡江。” 进抵郢州城下,伪将京超号称“万人敌”,凭借坚城抗拒岳飞。岳飞擂鼓激励士众...

巴金《春蚕》的写作背景
《春蚕》不是巴金的,而是茅盾的“农村三部曲”之一。《春蚕》的创作灵感,来自报上的一则"浙东今年春蚕丰收,蚕农相继破产"的消息。作品以江南水乡为背景,以养蚕为主线,描写蚕农老通宝一家紧张、艰辛的劳作,赢得了春蚕的空前丰收,却反而负债、卖地,落得个"白赔上十五担叶的桑地和三十块钱的债"...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出自哪里?
1947年3月,蒋介石把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其重点进攻方向之一就是陕甘宁边区,而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延安。当时党中央决定先放弃延安,毛泽东鼓励广大战士说,我们打仗,不在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太原历史上的几次兴衰
经历几次大劫,据地方志记载:公元1900年(光绪26年)太原一城四关,仅有人口3万人。 1911年辛亥革命后,虽然创建了一些军火工业为主的现代工矿业,修建了简易机场和南、北同蒲铁路,城区内也陆续出现了商店、饭店和公用设施,但城市和经济发展极为缓慢。尤其是当时正是烽火连天、战祸不断的战争年代,古城太原经济凋蔽,民...

项羽本纪读后感
所谓眼光者,一为知人之智,刘邦自知谋略不如张良,镇抚不如萧何,军事不如韩信,而能知人善任,可谓眼光之独到也!二为高瞻远瞩。不为一城一池而意气用事,...他善良,给予多次刘邦逃生的机会,他骁勇善战,以3万人打赢了几十万大军(史称“巨鹿之战”)。 我们虽无项羽“力拔山兮气盖势”的气势,但我们面对艰难险阻...

张中丞轶事 翻译~~
我那时还幼小,简单地询问过张巡、许远的事迹,不太详细。他说:张巡身长七尺有余,一口胡须活像神灵。他曾经看见于嵩在读《汉书》,就对于嵩说:“你怎么老是在读这本书?“于嵩说:“没有读熟呀。“张巡说:“我读书不超过三遍,一辈子不会忘记。“就背诵于嵩所读的书,一卷背完不错一个字...

将领真的能百人敌万人敌吗,最多能和多少人对打?
孙坚倒是被大大低估的武力值狂人,他经历丰富,早年就敢一个人和海贼干,在西凉甚至还有诛杀董卓的意思,他是真正的冲动暴力狂人,作为小霸王的父亲,翻脸就敢诛杀一城的士族,胆大心狠,生生的打出了孙家的班底,他配的上万人敌的称谓,打个一百多小兵应该不成问题。 3.后世的其他万人敌之况 万人敌在东汉后,好像长势就...

...之后屠城多少多少万人,冷兵器时代一个士兵徒手拿到能对
木头还没有靠近,就已经被射杀了。蒙古军队出征,每人都有好几匹马,负重的、换乘的、战斗的不一样的,且军队精于骑射。骑兵打步兵在冷兵器时代就是屠杀(野战),至于攻城,蒙古军队中很多汉族的工匠,制造各种攻城的装备。每攻一城,如果投降,和马一样高的男子全部杀死,只留下工匠和女子。如果抵抗...

九台市19265839793: 安史之乱期间,张巡他们是吃了30000个人吗? -
任东复方: 在人类的历史上人吃人的事情肯定是发生过的,张巡在及其艰难的情况下,为了守住城保卫国家,根据很多的历史记载也极有可能真的是发生了吃人守成的事情.至于数目那当然是没有办法确定的. 《唐书·忠义传》载:“张巡守睢阳城,尹子...

九台市19265839793: 郭子仪的历史评价,功高震主的郭子仪为何能善终
任东复方: 郭子仪,唐朝中兴名将,历史上对其的评价很高,《旧唐书·郭子仪传》称为:“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富贵寿考,繁衍安泰,...

九台市19265839793: 能简单介绍一下安史之乱吗
任东复方: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唐玄宗开...

九台市19265839793: 发动安史之乱的目的是啥?
任东复方: 安史之乱 中国唐玄宗末年节度使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历时8年之久的叛乱.节度使置自唐睿宗时,仅是统领边防军镇的使职.唐玄宗为控制和防御周边各族,将节度使增...

九台市19265839793: 张巡、许远是否参与评定安史之乱?
任东复方: 张巡,其实是个文人,他在进士考中名列前茅,并和其兄都有文名.入仕后,也是做的文官,当了一名县令.然他却无文人的酸态、迂态、忸怩态,为人及其豪爽,重节气...

九台市19265839793: 鲁迅有哪些文章写到吃人现象了? -
任东复方: 《灯下漫笔》<药>(这是吃人血)《狂人日记》作者:欲海漱石生(汉奸名家周作人同志曾写过一篇与中国食人史有关的小文,但俺读书没有作笔记的习惯,所以现在很难找回来.俺的这篇...

九台市19265839793: 郭靖的守一城,护天下的行为有何看法?作为首领是率众弃城保留势力好了,还是死守防线较巧妙,,,, -
任东复方: 个人看法,当时的情况是襄阳蒙古大军进发中原的关卡,郭靖守的那个城,意义不只是一个城.我认为,这种情况下前者是对的.而且蒙古大军异常残暴,弃城的话,很可能被屠城,所以不如一拼

九台市19265839793: 猩球崛起电影观后感 -
任东复方: [猩球崛起电影观后感]智慧能带来欲望,而欲望却又会打破原有的平衡,我觉得这就是该影片的主题思想,猩球崛起电影观后感.人类智慧高了,就想改变自己的基因,以求聪明,以求长生.猩猩智慧高了,就想公平,就想和人类一样有尊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