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经》是个什么东东,好象是什么书吧,有知道的讲讲,说话不要长篇大论。

作者&投稿:代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学与宗教的关系(世界文学)~

文艺复兴以来,始终存在着对宗教进行严厉批判、妄想消灭宗教的思潮和代表人物。但宗教始终没能被消灭。事实上,除了象道教这样缺乏改革冲动的宗教以外,世界上主要的宗教不但没有衰亡,反而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象基督教神学在二十世纪就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产生了一批世界级的思想家。佛教和伊斯兰教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二十世纪初年的中国,曾经有人提出“以美育代宗教”、“以科学代宗教”的主张,但他们的论点不但从学理上站不住脚,而且也已为历史事实所击碎。值得注意的倒是这样的一个事实:吕澄、李淑同和刘小枫等美学家和艺术家从美育走向了宗教。这说明了宗教有其本身不可代替的价值。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没有也不可能摧毁宗教,其他文化形式也不可能取代宗教。
宗教是不可以被取代的。我们不能设想没有宗教的文化会是什么样子。假如阿拉伯人没有伊斯兰教,假如西方人没有基督教,假如中国人没有佛教,那么他们的文化会是什么样子?设想有一种文化会脱离了宗教而发展是愚蠢的。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蠢事,蠢事是不可能成功的。宗教是人的终极关怀,因而与人的生存本质相关。历史上的宗教可能被意识形态的毒质所污染,但宗教的本质是不会被污染的。宗教的本质是永远是纯净的。它既在于它自身之中,又内在于一切文化形式中。科学、哲学、文学、艺术皆不能摆脱宗教。
回顾一个世纪的中国现代文学及其研究历程,可以看到宗教与文学的关联。我们可以列举出相当一批与宗教文化关系密切或有着不同程度关联的现代中国的重要作家,诸如鲁迅、周作人、巴金、老舍、曹禺、冰心、许地山、丰子恺、郭沫若、郁达夫、茅盾、沈从文、艾青、徐志摩、戴望舒、朱自清、林语堂、废名、张爱玲、庐隐、萧乾、宗白华、夏沔尊、冯至、施蛰存、张资平、何其芳、孙犁……等等。“可以说,中国现代文学各不同时期有特色有影响的作家都与宗教文化有着某种关联。”(刘勇《中国现代作家的宗教文化情结》3页)这种关联的发生是很自然的。尽管五四时代及其以后的科学主义思潮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占有压倒优势,但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宗教情结却始终发挥着强有力的作用。近代传入的基督教和固有的儒、佛、道传统合流,在新的历史情境下维系了中国人的终极关怀,并若隐若现地通过种种途径表现出来。在观念层次上,尽管与日本、与西方有很大的差距,也还是不乏对宗教的深入研究与探讨。
二十世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宗教当属基督教和佛教。基督教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引起了许多复杂而深刻的矛盾冲突,对它的影响要做正确的评价和分析。从积极的意义上说,基督教激活了中国人已经气息奄奄的信仰精神,使中国人从委顿中醒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和精神生活,一如当初佛教初传时候一样。中国新文学的先驱们就已经注视到了基督教文化的独特作用和价值。陈独秀1920年2月1日在《新青年》第七卷第3号上发表《基督教与中国人》一文,对基督教的平等博爱、牺牲奋进、至上人格、反思忏悔等精神品格表示了热烈的颂扬。在他看来,“基督教是爱的哲学”,“基督教的根本教义只是信与爱,别的都是枝叶”。他呼吁“把耶稣崇高的、伟大的人格,和热烈的、深厚的情感,培养在我们的血里,将我们从堕落在冷酷、黑暗、污浊坑中救起。”如果说陈独秀还主要限于从社会政治革命的角度来鼓吹基督精神的话,那么鲁迅则直接切入了文化和文学的内核。他在著名的《摩罗诗力说》里高度评价了希伯来文学的殊胜意义:“虽多涉信仰教诫,而文章以幽邃庄严胜,教宗文术,此其源泉,灌溉人心,迄今兹未艾。”他呼唤“精神界之战士”在中国的出现,这里面自始至终贯穿着一种深沉的基督教精神。周作人所提倡的“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以人道主义的“爱的哲学”通向了基督教的“博爱”主题。他说:“现代文学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差不多也都从基督教精神出来……近代文艺上人道主义思想的源泉,一半便在这里。”(《圣书与中国文学》)还从艺术发展的角度肯定“文学与宗教确有关系”,“文学的发达,大部出于宗教”。“人类所有最高的感情便是宗教的感情,所以艺术必须是宗教的,才是最高尚的艺术。”
从创作实践来看,新文学中出现了一批深刻体现基督教精神的作家和作品。冰心 作品中的“爱”的主题,明显来自作者对基督教的博爱精神的深刻体认。而随着新文 学的不断深化,基督教文化的更深层次的影响逐渐显现出来。如有的学者所指出:“郁 达夫作品中无休止的忏悔意念,曹禺作品中摆不脱的原罪倾向,巴金作品中醇厚执着 的人道主义责任感,老舍作品中无处不在的平民意识,以及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等等, 这些蕴涵着基督教文化精神的艺术思考,无疑使中国现代文学在思想内涵方面具有了 某种新的文化特质。”(刘勇《中国现代作家的宗教文化情结》)

佛教在近代中国的文化影响也许更加值得我们注意。以杨仁山先生为首的佛教居 士和僧人,使中国佛教从明末以来的极度式微的局面中摆脱出来,逐步走上了复兴之 路,给中国近代文化以深刻的影响。佛教中本来所有的自由精神、独立意志、进取精 神和牺牲精神与近代西方文化的自由精神相结合,使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活动重 新焕发了活力。一方面是新的具有入世精神的“人间佛教”佛教的形成和发展,另方面是文学艺术活动中的佛教精神的新展现。以鲁迅为例。鲁迅可以说是现代中国作家 中对人生的认识和体验最深刻的人物。他的作品中弥漫着死亡的气息,而他对日常生 活中的平庸和卑微的小人物的描写,常常使人喘不过气来。他关注人的苦难,关注中 国人的国民性,其实都与他对佛教的偏好有关。佛教本来就起源于解脱人生苦难的要 求,而人生最难摆脱的当然是死亡的威胁。鲁迅从自身的苦难中体会到了人的生存的 严酷,从而孳生出解脱的大愿。他探寻过多种道路,包括外在社会政治革命。但鲁迅对政治革命实际上并不报多大的希望。《阿Q正传》典型地表明了这一点。所谓的“国民的劣根性”其实植根于人性的黑暗中,也就是佛家所说的“无始无明”中。所以鲁迅始终是很悲观的,这使他既摆脱了一般作家的肤浅的乐观主义,也使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看穿人生的苦难,与政治操作保持一定的距离。
在其他一些人那里,佛教文化的表现采取了不同的形式。苏曼殊的作品尽管不多, 却能以惊才绝艳的文笔,写出佛法追求与爱欲之间的深刻纠缠,突显了悲剧性的意味。而周作人、废名、丰子恺等人则以从容而优雅的笔触,表现了一种禅的精神。宁静淡泊、清幽旷远的人生境地和舒缓雅洁、坦荡从容的心绪,使读者在动荡混乱中依稀看到了一片古老的精神家园。但这决不是对传统佛教和禅宗的简单回归,而是灌注了近代文化精髓、荡涤了传统文化渣滓的新的精神意向。其他的作者如许地山、沈从文等则表现了一种把多种宗教结合起来的意向。许地山的《债》里即包含着三层意蕴:第一层是还债人的佛家慈悲为怀的心肠和儒家高度自觉的忧患意识;第二层是岳母所信奉的顺着境遇做人,弃绝非分之想的道家人生哲学;第三层则是“还债人”那种深刻而莫名的基督教的忏悔意识和献身精神。这种多重宗教意蕴还可以在林语堂等人那里看到。

中国现代文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不止体现在宗教情结上,还体现在叙事结构、艺术语言和艺术意境上。中国现代文学的浓烈的抒情性和深层次的隐喻性,显然来自基督教文学的刺激。佛教文化对现代白话文运动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而艺术氛围和意境的营造,则与宗教意识的流注密不可分。
文学与宗教是不可分割的,中国现代文学和宗教文化同样是不可分割的。尽管四九年以后的中国对宗教采取了极端的态度,但改革开放以来宗教又明显地呈现出自身固有的活力。在作家的笔下,宗教精神和宗教意识也多姿多彩地表现出来。贾平凹、张承志、张炜等人的创作,显然自觉地走向了某种宗教追求。尤其是张承志的《心灵史》,极其悲壮地展示了一个民族为信仰而战的历史,在当代文学中具有震撼性意义。这也许象征着未来中国的精神路向。

宗教对文学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宗教经典故事成为文学创作的题材来源之一,例如《圣经》对文学的影响。其次,宗教思想观念与人物形象塑造对文学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例如在文学作品中鬼魂形象的塑造。此外,宗教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和艺术表现技巧,例如佛教文学中的想象和散韵并用的文体对我国古代文学尤其是通俗文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学与宗教的关系日益疏远,并出现了一些具有反宗教倾向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恣意嘲笑讽刺宗教的伪善。

就是《黄帝内经》的后半部分。

《灵枢经》,又称《灵枢》、《针经》、《九针》,汉族传统医学重要著作之一,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奠基之作。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约成书于东周战国时期。共九卷,八十一篇,与《素问》九卷合称《黄帝内经》,在针灸学上有着绝对权威。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pvJBm4GMCmN7-LmSGs0wZJiosBFRRxy9YYhDkdDWlut0xqvm2Dfb33NmWXy8Nac58UoiT-wFciXU4uABn3AGjhyZkd7XZAG1mmtK6TRtW7aRwQbIL-kMHD_dNeXPFpEm

医术,战国时期


《灵枢经》是个什么东东,好象是什么书吧,有知道的讲讲,说话不要长篇大...
《灵枢经》,又称《灵枢》、《针经》、《九针》,汉族传统医学重要著作之一,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奠基之作。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约成书于东周战国时期。共九卷,八十一篇,与《素问》九卷合称《黄帝内经》,在针灸学上有着绝对权威。http:\/\/baike.baidu.com\/link?url=pvJBm4GMCmN7-LmSGs0...

《灵枢》的曾用名是(?
《灵枢经》,即《黄帝内经·灵枢》,简称《灵枢》,是一部中医理论著作。《素问》与《灵枢》同为《黄帝内经》之组成部分。《黄帝内经》则是现存最早最重要的一部医学著作,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奠基之作。《灵枢经》早期为九卷,八十一篇。南宋史崧将其改编为二十四卷本,成为了现存最早和唯一行世的...

灵枢是什么意思?
问题二:黄帝内经灵枢白话解和素问白话解什么区别,灵枢素问什么意思 是两本不同的书,史料记载,《素问》和《灵枢》是古代医学著作《黄帝内经》的两部分。 其实《素问》和《灵枢》本是两部独立的著作,两书名(包括《针经》、《九卷》等名)一直分别使用,见于历代正史书目。可是长期以来却被合称为《黄帝内经》。这...

华佗的著作是哪几本书
3. 《灵枢经》:这部著作专注于针灸学,是研究针灸理论和技术的经典之作。华佗在书中强调了针灸治疗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许多治疗原则和注意事项,对后世针灸学的研究和应用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上三部著作共同构成了华佗在医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至今仍被医学界所推崇。

中医里的针灸到底是什么东西啊?
《黄帝内经》分为两部书,其中之一叫做《灵枢经》,也称为《针经》,就是专门论述用微针治疗经络的著作。《黄帝内经》对经络作了系统的总结,在经脉之外,增加了络脉、经别、经筋、皮部和奇经等新的概念,它们共同组成了经络系统,成为古人心目中人体最重要的生理结构。《黄帝内经》还阐述了经络的功能,即运行气血、平衡...

人的经络是什么东西?是神经吗?
中医针灸中的一个概念,《黄帝内经》中有“欲以微针通其经脉”的 话,就是用针灸疏通经络的意思。这句话记载在《黄帝内经·灵枢经》 的开场白中,阐述了针灸治疗的目的,是针灸学的核心思想。然而, 由于人们对经脉的实质看法不一,或曰血管,或称神经,而针灸是怎 样疏通这些结构的,则缺乏相关的科学研究。 我们在循...

《黄帝内经素问》和《黄帝内经灵枢素问》有什么区别吗?
《灵枢经》也是人卫的梅花本最佳。均由刘衡如先生校勘,精选版本,质量最佳。关于《内经》的成书,现在学术界能够肯定的是,其中除“七篇大论”成书较晚(应不晚于南北朝)以外,其它各篇应是自战国至西汉末年逐渐完成的,作者应不止一人。它的结集成书至迟在汉元帝前。(班固《艺文志》袭刘向《七略...

黄帝内经中八风是指"八节之风"还是"八方之风"?
《黄帝内经·灵枢经》,即《灵枢·九宫八风》第七十七篇中有具体说到哪八种风。九宫,指四方、四隅、中央九个方位;八风,指八方之风。“八风”分别是:1.大弱风南风离火宫,热盛则风至必微,故称大弱风。其在人以火脏应之,内应心,外在脉。2.谋风西南方坤土宫之风,阴气方生,阳气尤盛,...

邹忌有多高
邹忌是战国时齐国人,按一尺为23厘米算,他的身高在1.84米以上

宋朝之前有哪些医疗著作
至宋,史嵩献家藏《灵枢经》并予刊行。由此可知,《九卷》、《针经》、《灵枢》实则一书而多名。宋之后,《素问》、《灵枢》始成为《黄帝内经》组成的两大部分。 《黄帝内经》是什么意思呢? 内经,不少人认为是讲内在人体规律的,有的人认为是讲内科的,但相关专家认为《黄帝内经》 是一部讲“内求”的书,要...

宜良县18715253476: 灵枢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科的基础 -
祁供抗感: 《灵枢经》(<noinclude>,英文意译<noinclude>),又称《灵枢》、《针经》、《九针》,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共九卷,八十一篇,与《素问》九卷合称《黄帝内经》,在针灸学上有的绝对权威.明代马莳编《灵枢注证发微》,是历史上全注《灵枢》的第一人.

宜良县18715253476: 请问:我国古代两大医经是什么??告诉名字... -
祁供抗感: 灵枢:《灵枢》又称《针经》、《九针》,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共九卷,八十一篇,与《素问》九卷合称《黄帝内经》,在针灸学上有绝对权威.素问:“素者,本也;问者,皇帝问于岐伯也.”岐伯乃上古医...

宜良县18715253476: 《黄帝内经》中的《素问》《灵枢》这两本经书有什么不一样! -
祁供抗感: 黄帝内经有《素问》和《灵枢》组成.原书18卷.其中9卷无书名.汉晋时候被称为《九卷》或《针经》.唐朝以后别称为《灵枢》.非一人一时之作.主要部分形成于战国至东汉时期.每部分各为81篇.共162篇.《素问》内容丰富,包裹阴阳五行,脏象气血.俞穴针道.病因病机.诊法病症.治则治法.医德养生.运气学说等.较为详尽的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的有关内容.《灵枢》,其核心内容是脏腑经络学说.

宜良县18715253476: 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经典著作叫什么? -
祁供抗感: 《黄帝内经》 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经典著作.后世简称《内经》.原为18卷,162篇 .其中9卷名《素问》,另外9卷无书名 ,故汉、晋时即称为《九卷》,因其内容主要论及针灸、经络 ,故又名《针经》,唐代王冰时称《灵枢》.至宋代,史崧献家藏《灵枢经》,并予刊行.此后《素问》、《灵枢》成为《内经》的两大组成部分而流传于世.《内经》一书非一人一时之作,一般认为本书主要部分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并在它流传过程中掺入了一些后人补撰的内容.该书内容丰富,书中从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针灸、方药等方面,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作了较系统的论述,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宜良县18715253476: 有《黄帝外经》这部书吗? -
祁供抗感: 有.现在所传的《黄帝外经》原称《外经微言》,为明陈士铎所传,所述内容带有浓重的道家思想,理论阐述恪守后世的阴阳五行概念,是在一个相当成熟的思想体系下对某些问题进行格式化阐述的著作. 但是,古代流传下来的十八卷的《黄帝...

宜良县18715253476: 什么是经络 -
祁供抗感: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统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通路.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人体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等 “经”的原意是“纵丝”,有路径...

宜良县18715253476: 黄帝内经灵枢白话解和素问白话解什么区别,灵枢素问什么意思
祁供抗感: 是两本不同的书,史料记载,《素问》和《灵枢》是古代医学著作《黄帝内经》的两部分. 其实《素问》和《灵枢》本是两部独立的著作,两书名(包括《针经》、《九卷》等名)一直分别使用,见于历代正史书目.可是长期以来却被合称为《...

宜良县18715253476: 什么是经子史集 -
祁供抗感: 《灵枢》、《素问》、《神农本经》、《难经》、《伤寒论》、《金匮玉函经》,为医门之经;而诸家注论、治验、类案、本草、方书等,则医之子、史、集也.

宜良县18715253476: 《内经〉与《黄帝内经〉是一本书吗?
祁供抗感: 是.

宜良县18715253476: 黄帝内经 -
祁供抗感: 秋季的三个月,谓之容平,自然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此时,天高风急,地气清肃,人应该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以保持神志的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思外驰,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就是适应秋季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若违逆了秋收之气,就会伤及肺脏,使提供给冬藏之气的条件不足,冬天就要发生生飧泄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