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将课文与风俗通中的短文比较阅读.你更喜欢哪

作者&投稿:察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女娲造人》运用什么的表现方法~

联想和想象的手法(以下是这个的课件)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女娲造人》,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及二点补充等六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 说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女娲造人》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中的第3篇课文。它根据《风俗通》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神话。袁珂以大胆新奇的想像,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马克思在谈到希腊艺术时曾指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由此可知,神话带有浓厚的幻想色彩。
课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
文章清新、质朴,洋溢着一种天真的新鲜感。女娲完全是在一种极自然的、无意识的状态下萌发了造人的念头。带有原始洪荒时代的稚拙与朴素,读者通过字里行间,仿佛看到女娲本身就是一个活泼、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孩子,并非一个神。
教学重点放在激发学生想像力上,可以通过其他类似的神话故事加以引导,看图片想像故事,更可以让学生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方法等,作另一种推测,进行想像的训练。
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2、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生动复述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理解本文联想和想像手法的运用。
(2)、发挥自己联想、想像力来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运用联想、想像创编神话故事;进一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引导学生感受我们祖先大胆奇特的想像力,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养成课外搜索、整理资料,勤于思考的习惯。
3、教学重点:
(1)、体会神话故事中想像的魅力。
(2)、把握想像的特点,尝试运用大胆合理的想像。
4、课前准备:
学生: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收集神话
教师:课件 ,朗诵背景音乐,两个视频文件
二、说教学方法
1、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比较阅读法、指导归纳法、拓展思维法进行教学。
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比较阅读法、指导归纳法、拓展思维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教学目标自读课文,体味作者丰富的想像力,感受神话的魅力。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拓展想像力,培养健康情感,学会会说、会扩、会创神话故事,感受中国灿烂、繁荣的文化魅力。
2、 采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平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从网络下载了一个中央电教中心的《女娲造人》动画片,一个普通型的flash,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另外我又以舒缓的音乐弥漫于学生自读课文时间段,营造一个愉快的、宽松的课堂氛围,促发思维的生成,并使他们充分发挥想像创造能力,品尝想像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目的地到图书馆和网络世界中去搜寻所需信息材料,丰富拓展文化知识,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3、教师应讲得少。
这则神话容易理解,所以教学环节中教师的分析要少。主要通过学生的充分活动,由浅入深地把握想像特点,初步学会运用想像。教学过程简单来说就是:读读课文、讲讲故事、讨论分析、写写片段。
三、说学法指导
这篇课文浅显易懂,内容非常有趣,体现了神话艺术永久的魅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复述故事,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然后加以点拨,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知识,激发起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学习的重点在想像力的激发上,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文件来拓展想像力,观看图片培养说话能力,更可以让学生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方法等,作另一种推测,进行想像的训练。整堂课以培养学生想像力为主要目标,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等。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根据一个极富趣味的“人是从哪里来的”问题导入,紧扣教学目标,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进行想像力大考查。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学生既了解了神话的产生,掌握了想像的特点,又培养了想像力。
四、 教学程序
(一)、导入课文
先投影“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有趣话题,引出同学对此问题的理解和想像,(生答: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基督教的上帝创造了人、中国的女娲造人……)接着,打出课题《女娲造人》,辨析8幅中国古代神话图,指出名称。(生答: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那么这些故事是不是真有其事?明明知道这些并不存在,可我们听起来还是觉得津津有味,为什么?(生答:故事有趣、神奇,有神秘色彩,想像奇特……)确实如此,神话故事当中有丰富的想像,奇妙的情节,瑰丽的色彩,以及奔放的情感。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神话世界,感受一下女娲捏土造人的神奇。
(二)、了解神话、神话的产生。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
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的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像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同时,这种奇特的想像也创造了古代的神话故事,并由此形成一幅简单图表,
(三)、整体阅读、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像的作用。
1、投影《风俗通》中的两则短文,引用作者袁珂的话“我根据《风俗通》里的有关资料改编了一个《女娲补天》的故事,请你们翻开课文读一读,切盼你们的回应:你们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如果喜欢,请把它推荐给你的朋友”,由此进入“故事推荐”环节。
2、自由朗读课文,绘声绘色讲述课文。(播放背景音乐,看图片说故事)
3、研讨课后练习一。
①比较课文与《风俗通》中的短文。研讨课文中哪些情节更能体现作者的想像力?
②四人小组讨论。要求学生筛选出联想想像的内容,和《风俗通》对比,以获得对于联想想像的方法、思路的启示。(解题思路:先从文章中标出神话故事中的内容,其余就是丰富补充的内容。)
③交流后明确:更能体现作者的想像力的情节,如: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②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场面;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其中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最见作者的想像力。
4、探究阅读,体会神话故事中想像的魅力。
美好的故事不能浅尝辄止,让我们来共同探讨这则神话中想像的焦点----女娲。
讨论:结合文中想像的情节,体会女娲形象。完成句式:女娲是一个 。
说明:同桌讨论,踊跃发言,教师参考提示:勤劳、慈祥、聪明、活泼、情感丰富、有伟大的神力……
再问:女娲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她是借助什么创造的?(明确:想像)
5、结合女娲形象,体会想像的特点。
作者运用怎样的想像,才塑造了这个既有着奇异神力,又有着丰富情感的女神?(明确:大胆奇特的想像,成就了女娲捏土成人、洒泥成人的神力;而合情合理的想像,赋予了女娲聪明勤劳、有喜有悲的人性。这样才使得女娲的形象,既神奇又符合人类社会的情理。所以想像要大胆奇特,却又不能随心所欲、任意发挥、不受限制,还要合情合理。)
教师打出图表,将大胆奇特与合情合理,分别填在想像的两边。
6、拓展思维,试试你的想像力。(设计三个情景,可逐一进行,也可选做。)
情景一:欣赏图片《后羿射日》,展开大胆奇特而又合情合理的想像,联成一个趣味横生的故事。
情景二:运用创造性想像扩写《夸父追日》。选择一处情节,写片断。
……夸父拄着杖,去追赶太阳。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泽里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夸父临死,抛掉手里的杖,这杖顿时成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
请两三个同学读自己的片段,其他同学评析其中的想像是否符合要求。(师生共议)
情景三:借想像的翅膀,发挥一下你的创造力,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再编一则《女娲造人》的故事,去和袁珂比一比。
7、课堂小结:
(1)小结: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概括着世界上的进步,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大胆合理的想像不仅可以锦上添花,有时也能化腐朽为神奇。古今中外的神话故事便是“想像”的宝藏,有待大家去开采。 让我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张开想像的双翼自由飞翔。
(2)格言共勉。①想像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亚里士多德
②想像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们正是依靠想像力征服世界!——奥斯本
8、课外作业:
阅读中外神话故事,体会其中的想像。
推荐书籍:袁珂《中国古代神话》、施瓦布(德)《希腊神话故事》、《山海经》、《一千零一夜》

虾米东东???

这篇课文是根据《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改编的,下面是这两则短文的译文.\x0d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x0d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x0d设题意图:筛选出联想想像的内容,和神话故事对比,以获得对于联想想像的方法、思路的启示.\x0d解题思路:先从文章中标出神话故事中的内容,其余就是丰富补充的内容.\x0d参考答案: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②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场面;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④作者的评述.\x0d其中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最见作者的想像力.\x0d二 本文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找出有关词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x0d设题意图: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的描述,是比较能体现作者合理丰富想像力的地方,也是动人的地方.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这部分的理解和感受.\x0d解题思路:标画出文中的以下描写:人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妈妈”女娲的心理及神态描写;女娲给孩子命名;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女娲的辛劳.\x0d体会,可让学生各抒己见,答案不求统一.要点提示: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x0d这篇课文是根据《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改编的,下面是这两则短文的译文.\x0d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x0d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x0d此题有理即可,只要写出自己的心理感受\x0d二 本文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找出有关词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x0d"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生命的欢乐"


女娲造人东汉风俗通的赏析
这篇课文是根据《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改编的,下面是这两则短文的译文.\\x0d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x0d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x0d设...

《风俗通》女娲造人原文和课文的相同点
《风俗通》女娲造人原文和课文的相同点如下。1、都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2、都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女娲造人课文原文
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像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3、背景知识: 课文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像,在原有...

《女娲造人》这个神话传说的文言文是什么?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絙人也。出自:《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译文:民间传说,天地初开时,没有人类,女娲用手团弄黄土,搓捏成人。由于工作繁重,力不从心,于是女娲便用草绳置于泥中,裹上泥巴,...

女娲造人与风俗通增加了什么,哪里看出作者的想象力
1、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2、人造出来之后的欢欣喜悦场面;3、女蜗像常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女娲造人的故事内容是什么?
原文:俗说开天辟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縆人也。历史背景:古籍中最早明面提出女娲造人故事的是《风俗通义》,这则故事虽然正面描写了女娲造人的事迹,显示出女娲始祖母神格的地位,但毫无疑问,其中已经烙上人类社会变迁...

七上女娲造人课文写女娲造人的哪些方面?
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课文讲了:女娲以泥土仿照自己造人,之后帮助构建人类社会;又替人类立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两性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也被传为主职姻缘与情爱的神祇。

《女娲造人》的中心是什么?
这篇神话探究了人类起源这个艰难的话题,古代人民由于对自然界缺乏了解,缺乏丰富的足够多的知识,因此,他们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来解释这一现象。写作特色:课文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大胆、新奇而又合情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是这篇文章最大的写作特色。为塑造女娲形象,本文运用了多...

七年级上册语文 女娲造人 答案
这篇课文是根据《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改编的,下面是这两则短文的译文。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看看课文丰富...

《女娲造人》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女娲揉团黄土造成第一个小人儿,这个“人”一落下地就具有了生命,开口叫她“妈妈”;女娲不知疲倦地造人,为了加快速度,她就藤蔓一挥;为了解决人类延续的问题,女娲“把那些小人儿分为女人和男人,让青年两性配合起来叫人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延续下来了。后人读来仿佛置身于那个...

靖西县13180747993: 女娲造人将课文与风俗通中的短文比较阅读.你更喜欢哪 -
米李再宁: 这篇课文是根据《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改编的,下面是这两则短文的译文.\x0d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x0d女娲在...

靖西县13180747993: 由女娲造人想到了什么 -
米李再宁: 由“女娲造人”所想到的今天下午第二节课,我指导四班的学生学习袁珂的神话《女娲造人》.课文是根据《风俗通》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而改编的.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像,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

靖西县13180747993: 《风俗通》和女娲造人的区别 -
米李再宁: 《风俗通》和女娲造人的区别: 1、语言风格不同. 《风俗通》语言晦涩,较为难懂;女娲造人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更容易让人理解. 2、范围不同. (1)《风俗通》记录了大量的神话异闻,但作者加上了自己的评议,从而成为研究汉代风俗...

靖西县13180747993: 《女娲造人》运用什么的表现方法 -
米李再宁: 联想和想象的手法(以下是这个的课件)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女娲造人》,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及二点补充等六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一、说教材 1、 说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女娲造人》是初中语文第一册...

靖西县13180747993: 课文中多次提到人类诞生之后称女娲为妈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特殊含义 -
米李再宁:[答案] (二)《女娲造人》 1.作家、作品介绍 袁珂(1916—2001年)本名袁圣时,四川新都人,神话作家,原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1950年,第一部神话专著《中国古代神话》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由此奠定了袁珂先...

靖西县13180747993: 《女娲造人》和《风俗通》那一篇的内容更丰富?
米李再宁: 女娲造人

靖西县13180747993: 女娲造人的改写啊!急用!快啊! -
米李再宁: 一课两比,积累丰厚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 《女娲造人》是一篇神话故事,文字通俗易懂,但是,文字的表达效果却又是形象生动的,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我就准备在语言表达上做文章,通过对比,积累语言表达的感性的方法,再通过对...

靖西县13180747993: 怎么改写《女娲造人》? -
米李再宁: 就说女娲见地球上没生物便用空气凝聚做人的身躯,用水做血液,用草做毛发,````

靖西县13180747993: 学完女娲造人,你想到了什么 -
米李再宁: 学完女娲造人,想到了生而为人的自豪感,并初步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希望能帮到你

靖西县13180747993: 初一上的女娲造人 -
米李再宁: 1、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2、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场面; 3、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4、作者的评述. 其中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对女娲的个性化描写最见作者的想像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