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王介甫书》与《答司马谏议书》全文译文

作者&投稿:恭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全文,并注释。~

  [原文]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辩。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译文]

  安石启:昨日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意以为跟您友好相处的日子很久了,但讨论国事往往意见不同,这是由于所采取的政治主张和方法不同的缘故。我虽然想硬在你耳边罗嗦(强作辩解),恐怕结果一定不会得到您的谅解。后来又想到您看待我一向很好,对于书信往来是不应简慢无礼的,因而我在详细地说出我所以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谅解我。

  我们读书人所要争论的,特别是在“名称”(概念、理论)与“实际”是否符合上。“名称”与“实际”的关系明确了,天下的真理也就有正确的认识了。现在您所用来教诲我的,是以为我“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的人都怨恨和诽谤我。我却认为接受皇上的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决定,交给主管官署却执行,不算是“侵官”。发扬(恢复)前代贤君的治国原则,以便兴利除弊,这不算是“生事”。替国家整理财政,这不算“拒谏”。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批驳巧言谄媚的坏人,这不算“拒谏”。至于怨恨毁谤的很多,那是本来早就该料到会这样的。

1、《与王介甫书》译文

我说:最近托付彦弼、黄九各自带信给您,应当收到了。我到金陵之后,从宣化(州)渡过长江来到滁州,拜见欧阳先生,住了将近二十天。现从泗水逆流而上,与舟船侍从再向西走。欧公全部看了您的文章,喜爱、感叹、朗读、抄写,他的劳苦说 不完。我又抽空把王回、王向的文章给他看,欧公也写信来,说这两人的文章叫人惊叹,世上没有看到过。

可能古代的学者有这样文章,然而气势和才华不足以感动 人。假使像这样的文章,不在当代让它辉煌一下,我们可要感到羞耻啊!他重视这些文章到这种地步。又曾经编《文林》,全部是现代人的佳作。王回、王向的文章 和您的文章,多半已经编入了。

到滁州与欧公关于人事的议论很多,遗憾没有能跟您一起评论,那遗憾没有办法估量,即使欧公也是这样想。欧公很想见您一面,能 作来一次的打算不能?心中的事很多,不见面不可以说。

我这次的行程,到春天才可能到京城。那时望您来信使我安心,我的病还跟黄九见我 时一样,不知究竟会怎么样。我心中有要跟您讨论的事,想来即使没有相见,您的心藏着的想法,有跟我相同的地方。

欧公更想您把文章稍稍扩展一些,不要用生造 的词语和依样仿效前人的写法,请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就行。欧阳公说:孟子、韩愈的文章虽然高妙,但不必像他们那样写,取其自然罢了。余下的事,等到京城后 写信告你。言不尽意,暂时停笔。曾巩两次拜谢。

2、《答司马谏议书》译文

鄙人王安石请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缘故啊。

虽然想要(向您)硬啰嗦几句,(但)终究一定(是)不能蒙受(您)考虑(我的意见),所以(我)只是简单地给您写了封回信,不再一一为自己辩解了。再三考虑君实对我的重视厚遇,在书信往来上不应该粗疏草率,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宽恕我吧。

有学问的读书人所争论的问题,特别注重于名义和实际(是否相符)。如果名义和实际的关系已经明确了,那么天下的大道理也就清晰了。现在君实您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推行新法)侵夺了官吏们的职权,制造了事端,争夺了百姓的财利,拒绝接受不同的意见,因而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诽谤。

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决定),把它交给负有专责的官吏(去执行),(这)不能算是侵夺官权;实行古代贤明君主的政策,用它来兴办(对天下)有利的事业、消除(种种)弊病,(这)不能算是制造事端;为天下治理整顿财政。

(这)不能算是(与百姓)争夺财利;抨击不正确的言论,驳斥巧辩的坏人,(这)不能算是拒绝接受(他人的)规劝。至于(社会上对我的)那么多怨恨和诽谤,那是我本来早就料到它会这样的。

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数把不顾国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因而)皇上才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对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帮助皇上来抵制这股势力。

(这样一来)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盘庚迁都(的时候),连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对);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

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如果君实您责备我是因为(我)在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皇上干一番大事业,使这些老百姓得到好处,那么我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

没有机会(与您)见面,内心实在仰慕到极点。

扩展资料

内容鉴赏

全文立论的论点是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的指责,指出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

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从而说明变法是正确的。司马光的攻击名实不符,全是谬论。文章逐条驳斥司马光的谬论,揭露出他们保守、腐朽的本质,表示出作者坚持改革,绝不为流言俗语所动的决心。

第一段主要阐明写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因为两人之间有分歧,所以写信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王安石在第一段第一句写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昨日蒙教”是礼貌性套语;第二层提到与司马光“游处相好之日久”,感情色彩很浓,使司马光很是舒服;第三层急速转到“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

不伤感情,态度坦率。第二句又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司马光见解坚定,并不肯轻易改变,所以“虽欲强聒”多讲几句,一定得不到见察;对于洋洋洒洒三千余字的来信,只作简单答复,不再一一白辨。

第二层是:经过仔细考虑,司马光很是看重自己,书信往来,不宜鲁莽,所以要做详细解释,希望司马光能够宽恕。这里说明了作者的态度和方法,又显示出冷静沉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答司马谏议书



安石启:昨日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意以为跟您友好相处的日子很久了,但讨论国事往往意见不同,这是由于所采取的政治主张和方法不同的缘故。我虽然想硬在你耳边罗嗦(强作辩解),恐怕结果一定不会得到您的谅解。后来又想到您看待我一向很好,对于书信往来是不应简慢无礼的,因而我在详细地说出我所以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谅解我。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辩。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我们读书人所要争论的,特别是在“名称”(概念、理论)与“实际”是否符合上。“名称”与“实际”的关系明确了,天下的真理也就有正确的认识了。现在您所用来教诲我的,是以为我“侵官”

安石启:昨日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意以为跟您友好相处的日子很久了,但讨论国事往往意见不同,这是由于所采取的政治主张和方法不同的缘故。我虽然想硬在你耳边罗嗦(强作辩解),恐怕结果一定不会得到您的谅解。后来又想到您看待我一向很好,对于书信往来是不应简慢无礼的,因而我在详细地说出我所以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谅解我。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辩。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我们读书人所要争论的,特别是在“名称”(概念、理论)与“实际”是否符合上。“名称”与“实际”的关系明确了,天下的真理也就有正确的认识了。现在您所用来教诲我的,是以为我“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的人都怨恨和诽谤我。我却认为接受皇上的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决定,交给主管官署却执行,不算是“侵官”。发扬(恢复)前代贤君的治国原则,以便兴利除弊,这不算是“生事”。替国家整理财政,这不算“拒谏”。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批驳巧言谄媚的坏人,这不算“拒谏”。至于怨恨毁谤的很多,那是本来早就该料到会这样的。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安石启:昨日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意以为跟您友好相处的日子很久了,但讨论国事往往意见不同,这是由于所采取的政治主张和方法不同的缘故。我虽然想硬在你耳边罗嗦(强作辩解),恐怕结果一定不会得到您的谅解。后来又想到您看待我一向很好,对于书信往来是不应简慢无礼的,因而我在详细地说出我所以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谅解我。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辩。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我们读书人所要争论的,特别是在“名称”(概念、理论)与“实际”是否符合上。“名称”与“实际”的关系明确了,天下的真理也就有正确的认识了。现在您所用来教诲我的,是以为我“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的人都怨恨和诽谤我。


《与王介甫书》与《答司马谏议书》全文译文
我又抽空把王回、王向的文章给他看,欧公也写信来,说这两人的文章叫人惊叹,世上没有看到过。可能古代的学者有这样文章,然而气势和才华不足以感动 人。假使像这样的文章,不在当代让它辉煌一下,我们可要感到羞耻啊!他重视这些文章到这种地步。又曾经编《文林》,全部是现代人的佳作。王回、王...

《与王介甫书》与《答司马谏议书》全文译文
安石启:昨日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意以为跟您友好相处的日子很久了,但讨论国事往往意见不同,这是由于所采取的政治主张和方法不同的缘故。我虽然想硬在你耳边罗嗦(强作辩解),恐怕结果一定不会得到您的谅解。后来又想到您看待我一向很好,对于书信往来是不应简慢无礼的,因而我在详细地说出我所以这样...

司马光在哪里指出王安石新法求治太速
信里。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了一封长信,这便是《与王介甫书》,对王安石的新法进行了坦率且全面的批评。王安石也给司马光回信一封,坦白心迹,即《答司马谏议书》。这两封信既是他们二人治国理政思想的宣言,也是一洗前朝衰败文风的绝好文章。

答司马谏议书艺术成就及影响
艺术成就:言辞犀利,针锋相对,是古代的驳论名篇之一。影响:司马光辞职离京。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三次写信给王安石(《与王介甫书》),列举实施新法弊端,要求王安石废弃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回信(《答司马谏议书》),对司马光的指责逐一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

彼颂德赞功希意迎合者皆是也翻译
此公人品更如光风霁月,绝非信中的那种“壬人”,他对新法的批评也并非都是“邪说”。可以这样说:他们都是在为国而谋,只是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不同;《与王介甫书》与《答司马谏议书》都是椐实而发、言之成理,但又都从自己的目的出发而回避了一些要害问题。因此,把两封书信加以比较,看看他们...

《答司马谏议书》中“盘庚迁都”驳斥的是什么?
士大夫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与众,顽固守旧。作者表明态度要支持皇帝力排众议,实现变法。

唐宋八大家·答司马谏议书
宁熙二年,宋神宗以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三月,王安石与陈升之创置三司条例,议行新法。此后,守旧派对王安石的攻击此起彼伏,接连不断。宁熙三年,谏议大夫司马光致书王安石,写了一封长达三千三百余字的信——《与王介甫书》,谓王安石行新法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王安石这封信就是回答司马光...

王安石简介及人生经历
后至靖康元年(1126年),又被追夺王爵,毁去配享的画像,降王安石从祀于庙廷。参考资料1. 《与王介甫书》与《答司马谏议书》比较:一对政治敌手的不同进击方式本文章由头条百科用户妄箐、赵玲艺zly、Naaall参与编辑。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答司马谏议书是不是奏章
不是,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书信的意思。《答司马谏议书》翻成现代汉语:回给司马谏议的一封信。王安石时任北宋宰相,司马光为右参谏议,两人同朝为官。此信是对司马光《与王介甫书》一信的回答。(谏议是一种官职,是给皇上提意见的官。)...

《与王介甫第一书》文言文阅读
与王介甫①第一书(15分)【宋】曾巩 巩启:近托彦弼、黄九各奉书,当致矣。巩至金陵后,自宣化渡江来滁上,见欧阳先生,住且二十日。今从泗上出,及舟船侍从以西。欧公悉见足下之文,爱叹诵写,不胜其勤。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盖古之学者有或气力不足动人,使...

琼山区14753556303: 王安石的散文特点,谁知道吗?如果是王安石跟曾巩的散文比较就更好了?
钟民氯化: 王安石是以政治家自许的,他的文学观点以重道崇经为指导思想.他说:“所谓文者... 如司马光的《与王介甫书》以3000字的篇幅指责新法,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则...

琼山区14753556303: 求《答司马谏议书》的原文和翻译? -
钟民氯化:[答案] [原文]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辩.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

琼山区14753556303: 《答司马谏议书》译文 -
钟民氯化:[答案] [原文]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辩.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盖儒者所争,尤在于...

琼山区14753556303: 答司马谏议书全文翻译 -
钟民氯化: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安石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可是商讨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在许多方面不同的缘故啊.虽然想要(向您)硬罗嗦几句,(但...

琼山区14753556303: 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
钟民氯化: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篇中对司马光加给作者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怨谤”五个罪名逐一作了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言辞犀利,针锋相对,是古代的驳论名篇之一. 更多的信息可以去博宝艺术网看看

琼山区14753556303: 答司马谏议书 -
钟民氯化: 1、虽欲强聒(guō ),终必不蒙见察. “见”:蒙受 2、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举”:实行 3、辟邪说,难壬(rén)人,不为拒谏. “辟”:抨击 4、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事”:做

琼山区14753556303: 答司马谏议书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 -
钟民氯化: 原文: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译文:承您昨天来信对我进行指教.我私下认为咱俩友好相处的日子很久了,可是在讨论一些问题上咱们却经常有分歧,这是因为彼此对事情有 不同...

琼山区14753556303: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是怎么解释 -
钟民氯化: 楚国人学习驾船学到一般就以为学尽了驾船的技术.中:中途遂:就尽:学尽操舟之术:驾船的技术.操,驾驭.术:.的方法 我没看过原文.我猜的意思

琼山区14753556303: 答司马谏议书的最后一句表明作者对司马光的职责持什么态度 -
钟民氯化: 不任(rén)区区向往之至:意谓私心不胜仰慕.这是旧时写信的客套语.不任,不胜,受不住,形容情意的深重.区区,小,这里指自己,自谦词.向往,仰慕.《答司马谏议书》节选自北宋文学家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篇中对司马光加给作者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怨谤”五个罪名逐一作了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言辞犀利,针锋相对,是古代的驳论名篇之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