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讲的三纲五德是指哪些

作者&投稿:蒋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讲的三纲五德是指哪些~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名教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名即名份,教即教化,名教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等级制度.
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求全责备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而这三种关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亦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三纲皆取于阴阳之道.具体地说,君、父、夫体现了天的“阳”面,臣、子、妻体现了天的“阴”面;阳永远处于主宰、尊贵的地位,阴永远处于服从、卑贱的地位.董仲舒以此确立了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把封建等级制度、政治秩序神圣化为宇宙的根本法则.董仲舒又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治国者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他看来,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五常之道.坚持五常之道,就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从宋代朱熹开始,三纲五常联用.
名教观念最初也始于孔子.孔子强调以等级名份教化社会,认为为政首先要“正名”,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董仲舒倡导审察名号,教化万民.西汉武帝时,把符合封建统治利益的政治观念、道德规范等立为名分,定为名目,号为名节,制为功名,用它对百姓进行教化.称“以名为教”.其内容主要就是三纲五常.但“名教”这个词的出现是在魏晋时期,用来指以孔子的“正名”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封建礼教.魏晋时期围绕“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展开了论辩.王弼糅老庄思想于儒,认为名教出于自然;嵇康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西晋郭象则认为名教即自然.宋明以后,名教被称作“天理”,成为禁锢人们言行的桎梏.如违犯封建伦理纲常,即被视为“名教罪人”.
三纲五常和名教观念,为封建阶级统治和等级秩序的神圣性和合理性而辩护,成为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基本理论,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维护和提倡.它们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道德原则和观念,被写进封建家族的族谱中,起着规范、禁锢人们思想、行为的作用.2000多年来,它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国民性.当然,这种思想在一定时期也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的作用.
在封建时代,三从四德是妇女的行为规范.
“三从”出自《礼记.丧服.子夏传》,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出自《周礼.天官.九嫔》,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ballance1皌輭 2014-12-01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五德:温、良、恭、俭、让。“纲”在此处是做表率的意思。三纲五常(纲常),还有五德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教通过三纲五常、五德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



扩展资料:
“三纲”的具体内容是: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
所以说,古人并不是现代人想的那么愚蠢,儒家思想也不是让人愚忠、愚孝的,只是讲的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而已。君臣之间,以君为主,君主要对臣子负责任,臣子要服从君主,君主昏庸无道,臣子便可弃暗投明;
父子之间,以父亲为主,父亲要为儿子负责任,做出表率,儿子要听从父亲的,如果父亲不仁,儿子也可远奔他乡;夫妇之间,丈夫为一家之主,要负起责任,做出表率 ,妻子要随顺丈夫,但丈夫要是不走正路,妻子也可改嫁。
大家各有各的角色,各有各的分工,下属不服从领导,儿子不听从父亲,妻子和丈夫各自为政,都是违反儒家的思想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纲五常

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亦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上书、周礼、周易、春秋
简单的说法,四书指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种著作;五经指的是<易>、<书>、<诗>、<礼>、<春秋>这五部典籍。
佛家和儒家说的七情,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种感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吕氏春秋•贵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
佛家指凡夫对异性所具有之六种欲望:色欲、形貌欲、威仪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或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欲。
医家的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六欲:眼、耳、鼻、舌、身、意。

不是三纲五德,而是三纲五常,或者三纲五伦。
三纲: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五伦:
“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三纲五常五德是什么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五德:温、良、恭、俭、让。“纲”在此处是做表率的意思。三纲五常(纲常),还有五德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教通过三纲五常、五德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讲的三纲五德是指哪些
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宋明以后,三纲成为封建统治者用于奴化人民的工具,以等级名份教化社会的观点被称作天理,...

中国古代讲的三纲五德是指哪些?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

中国古代讲的三纲五德是指哪些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三从四德:三从:指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工。(妇女的品德、辞令、仪态、女红)

中国古代讲的三纲五德是指哪些?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

三纲五常五德
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五德,勇,义,智,信,仁。

中国古代讲的三纲五德是指哪些
三纲五德又做三纲五常。三纲指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传说不一,通常指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架构。三纲、五常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最早渊源于马融。何晏在《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中集解:“马融曰:‘所因,...

五常和五德分别指什么?
一、“五常”: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这五种具体的道德要求。三纲要求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而五常就是处理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夫妻关系的基本法则。董仲舒认为,五常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道德涵养,应该在后天得到修养和锻炼。二、“五德”:1、古代阴阳家把金、木、水、火、土五行...

中国传统中伦理里,“三纲”和“五常”分别指什么?
后来,汉代的思想家董仲舒进一步发展了五德的概念,提出了三纲五常的原则。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的重要思想,是董仲舒提出的。儒家思想通过三纲五常的启蒙来维护社会伦理和政治制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三大准则指的是王子为臣,父亲为子,丈夫为妻。被要求做大臣、儿子和妻子的人...

中国古代讲的三纲五德是指哪些
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亦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上书、周礼、周易、春秋 简单的说法,四书指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种著作;五经指的是<易>、<书>、<诗>、...

凤泉区17271376528: 中国古代讲的三纲五德是指哪些? -
烛和阿司:[答案]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

凤泉区17271376528: 古代的“三纲五常”分别指什么? -
烛和阿司:[答案]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凤泉区17271376528: 儒家思想的三纲五德是什么意思 -
烛和阿司: 是三从四德,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三从四德: 三从:指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工.(妇女的品德、辞令、仪态、女红)

凤泉区17271376528: 中国古代三纲五常是指? -
烛和阿司:[答案]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凤泉区17271376528: 古人说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是什么? -
烛和阿司: 三纲五常 发音 sān gāng wǔ cháng 解释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中国传统礼教中,对于女性的要求比较苛刻,其中所谓的“三从”、“四德”就是女性...

凤泉区17271376528: 中国古代的“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 -
烛和阿司:[答案] 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

凤泉区17271376528: 我国古时代的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分别是什么?
烛和阿司: “三从四德”是封建礼教束缚、压迫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 “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即妇女出嫁前要听从父亲的话,出嫁后要听从丈夫的话,丈夫去世后要听从儿子的话.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妇德,即品德:就是守贞操,从一而终. 妇言,即辞令:就是妇女说话要得体,不能讲粗话. 妇容,即仪态:就是“女为悦己者容”,要以端庄的容貌取悦丈夫. 妇功,即女工:就是妇女的劳动,如纺织、刺绣、缝纫等等 三纲五常是封建社会的一种伦理观念.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儒家用三纲五常作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道德教条. 三纲五常这里很详细:

凤泉区17271376528: 哪"四德"啊?古时候的"三纲五常"和"三从四德"?古时候的"三纲
烛和阿司: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在封建时代,三从四德是妇女的行为规范. “三从”出自《礼记.丧服.子夏传》,指...

凤泉区17271376528: 三纲五常是什么同上,想知道的详细一点
烛和阿司: 三纲和五常都是中国古代的做人规范.但两者说的是两回事.三纲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服从关系,而五常说的是个人的道德准则.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 而“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是说做人要懂仁爱、有忠义、知礼节,学智慧,讲信用. 本来都是从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中化出来的,本来挺好的事,但到董仲舒特别是朱熹那儿就名教化了,从宽松的道德修养变成严厉的社会制度,好事就变成了束缚人性的坏事. 现代眼光来看,五常如果脱离为三纲服务的意思,还是可以提倡的.但三纲的服从要求就在平等社会里显得非常无理了.

凤泉区17271376528: 中国古代道德人文理论的内涵 -
烛和阿司:[答案] 不是道德人文理论,而是伦理道德.伦理,就是人与人如何和谐相处的道理.中国古代伦理的内涵,主要有“三纲”“五常”和“五伦”“八德”.“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前我们把“纲”理解为“特权”,以为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