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什么很快就处死了李秀成?

作者&投稿:兆昆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曾国藩为什么擅自处死李秀成?~

对于曾国藩为何擅自处死李秀成,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李秀成踩到雷点,说了不该说的话,第二种说法是,曾国藩从来就没想过要让太平天国的人活着。


1、说法一:李秀成在被俘之后,曾经向曾国藩投降。表示敬佩曾国藩,希望能够投靠曾国藩。
据说李秀成在投降之后,曾经便是愿意拥戴曾国藩自立为王。“李秀成劝文正公做皇帝,文正公不敢。”
曾国藩的处境非常的尴尬,他开办团练,创办湘军,是清王朝在面对内外压力之下,无法从容应对之时,特别开的特例。地方开办团练,虽然是清朝统治者自己放宽的限制,但是等局势差不多稳定之时,统治者又会怎么想呢?
对于地方团练,是个人都知道清朝统治者的思想。想要依靠这支力量,安定江山,镇压内部反叛,抵抗外国侵略。但是这笔力量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又始终是不放心的。曾国藩手中掌控着这支力量,自然受到朝廷的忌惮。
出于这样的原因,为了避免被朝廷忌惮,曾国藩只能把李秀成杀掉。
2、说法二:实际上曾国藩在诱哄李秀成写自供书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提前杀他的打算了。
“昨夜承老中堂调至驾前讯问,承恩惠示,真报无由”,这说明曾国藩一定是给了李秀成说明承诺,或者说是希望,所以李秀成才有这么一种说法。
但是在拿到李秀成的供述之后,曾国藩与赵烈文商议,赵烈文说:“生擒已十余日,众目共睹,且经中堂录供,当无人复疑,而此贼甚狡,不宜使入都。”这并不仅仅是赵烈文一个人的想法,实际上也正是曾国藩心中所想。所以,最后曾国藩擅自把李秀成处决了。

对于曾国藩为何擅自处死李秀成,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李秀成踩到雷点,说了不该说的话,第二种说法是,曾国藩从来就没想过要让太平天国的人活着。


1、说法一:李秀成在被俘之后,曾经向曾国藩投降。表示敬佩曾国藩,希望能够投靠曾国藩。
据说李秀成在投降之后,曾经便是愿意拥戴曾国藩自立为王。“李秀成劝文正公做皇帝,文正公不敢。”
曾国藩的处境非常的尴尬,他开办团练,创办湘军,是清王朝在面对内外压力之下,无法从容应对之时,特别开的特例。地方开办团练,虽然是清朝统治者自己放宽的限制,但是等局势差不多稳定之时,统治者又会怎么想呢?
对于地方团练,是个人都知道清朝统治者的思想。想要依靠这支力量,安定江山,镇压内部反叛,抵抗外国侵略。但是这笔力量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又始终是不放心的。曾国藩手中掌控着这支力量,自然受到朝廷的忌惮。
出于这样的原因,为了避免被朝廷忌惮,曾国藩只能把李秀成杀掉。
2、说法二:实际上曾国藩在诱哄李秀成写自供书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提前杀他的打算了。
“昨夜承老中堂调至驾前讯问,承恩惠示,真报无由”,这说明曾国藩一定是给了李秀成说明承诺,或者说是希望,所以李秀成才有这么一种说法。
但是在拿到李秀成的供述之后,曾国藩与赵烈文商议,赵烈文说:“生擒已十余日,众目共睹,且经中堂录供,当无人复疑,而此贼甚狡,不宜使入都。”这并不仅仅是赵烈文一个人的想法,实际上也正是曾国藩心中所想。所以,最后曾国藩擅自把李秀成处决了。

1864年7月23日,李秀成兵败被俘。28日,曾国藩自安庆到金陵,令李秀成书写供词,即《李秀成自述》。不久,曾国藩命人将李秀成杀害。李秀成牺牲后,曾国藩把他写的自述经过删改并撕毁一部分之后,命人抄写两份,名为《李秀成亲供》,一送清廷军机处,一送安庆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密不外露。直到1963年,曾国藩之曾孙曾约农才把李秀成自述原稿影印本公布于世。
李秀成供词的真伪,曾国藩为何要删改供词,为何要撕毁原稿第74页以后的内容?史学界几乎争论了半个多世纪。
1864年8月7日,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将领李秀成在天京(即现在的南京)沦陷后就义了。就义以前,他曾在曾国藩的囚笼里被迫写下了一篇长达5万言的《亲供》,即后人称为《李秀成自述》。对于这个《亲供》,史学界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出于对李秀成的崇敬,或痛惜“自述”内容玷污了英雄的历史,于是就产生了“自述”系曾国藩伪造的
说法。而大部分学者则认为“自述”确出于李秀成之手,曾国藩确实改过其中几处,如洪秀全之死及李秀成被擒等事;但“自述”并非曾国藩伪造,“自述”所记内容基本上是可靠的。
半个多世纪的争论
曾国藩在杀害李秀成后,把他的自述很快删改刊刻,即世所传的“九如堂本”。世传原稿存曾家,而曾国藩不肯交给清政府,曾的后人也
不肯公开示人。光绪末年,有一个署名扪虱谈虎客(真名为韩孔)的,根据曾国藩的刻本再加删改,交由日本广智书局刊入《近世中国秘史》中。
1931年,已故著名学者罗尔纲开始对《李秀成自述》作注,他当时能看到
的就是《近世中国秘史》本。面对谬妄丛生的《近世中国秘史》中对《李秀
成自述》的记载和叙述,罗尔纲辛苦考证了几十年。直到1944年暮春,在广西通志馆工作的吕集义先生才在湘乡曾氏家里看到了秘藏多年的《李秀成自述原稿》。吕先生用随身带去的北京大学影印的“九如堂”刻本,据以对勘,抄补了5600多字,并拍摄了15帧照片,带回广西。其时,罗尔纲也在广西通志馆工作,看到了吕集义先生所摄照片4帧及抄补本,便摒弃了《近世中国秘史》本,改据吕集义抄补本作注,取名《忠王李秀成自述原稿签证》。《签证》以笔迹签定为标准,断定:“曾国藩后人家藏的《自供》原稿确是亲
笔”。《签证》的发表,一时轰动了学术界。
1951年,开明书店一版再版。在1954年6月由中华书局印行的改订三版中,罗尔
纲又根据《忠王亲笔答辞》的字迹鉴定出《忠王谕李昭寿书》与《忠王自传原稿》笔
迹对比,再次验证出《忠王自传原稿》确为李秀成亲笔。至此,《忠王自传原稿》的真伪之争似乎已经解决。但1956年《华东师大学报》第四期发表了年子敏、束世的《关于忠王自传原稿真伪问题商榷》一文,对罗尔纲先生的考证提出质疑,认为李秀成供词出自曾国藩的伪造。他们的理由是:其一,以经过司法部法医研究所笔迹专家审定,《李秀成自传原稿》的字迹与《李秀成谕李昭寿书》不是同一人的笔迹;其二,罗尔纲认为供词的写作时间起于1864年7月30日,迄于8月7日,但根据影印的曾国藩日记,在7月29日前已有了供词。而且现有供词的内容充满卑躬乞降的词句,不合李秀成英勇不屈的性格。当时,李秀成被俘后身受伤害,文化程度不高,因此也不可能日写7000字的供词,等等。史学界就此又掀起了一场大争论。罗尔纲再次从书学八法对字迹作进一步研究,写了《笔迹鉴定的有效性与限制性举例》和《忠王李秀成自传原稿的真伪问题和史料问题》两篇文章,编入《忠王自传原稿考证与论考据》一书内,于1958年3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两篇文章的提要写入《忠王李秀成自传原稿签证》增订本上,得到了书法家和史学界的赞同,再次肯定了《忠王自传原稿》确是真品。
1963年,曾国藩之曾孙曾约农先生在台湾世界书局把《李秀成亲供手迹》影印公布于世,内容较刻本多9000多字,为33300多字,计74页,全书没有结尾。
以影印本来核对,进一步论证了罗尔纲先生鉴定的正确性,真伪之争再次告一段落。
可是,好景不长,1963年戚本禹抛出《评李秀成自述》和《怎样对待李秀成的
投降变节行为?》两篇奇文,为影射史学开路,李秀成顿时成为众口一词的叛徒,他生前的一切也都成了罪证。粉碎了“四人帮”,关于李秀成的评价问题又在学术界热烈展开了。
1979年,《中华文史论丛》第一期发表了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荣孟源先生于1963年完稿的《曾国藩所存李秀成供稿本考略》一文,他经考证认为:《自供》不是李秀成的真迹,而是曾国藩删改后重抄的冒牌货。主要依据是,第一从每天所写起讫处看不出真迹。李秀成每天是随写随交,真迹应是散叶或分装为9本,不会是写在一本装订好的“吉字中营”横条簿上;绝不能每天都结束在末页末行最末一个字。而今所见的《自供》,前后一两天所写连在一起,看不见每天的间隔,显然是曾国藩派人把李秀成每天所写的真迹汇抄在一起的;第二从《自供》字数上看它不是真迹。写供人李秀成,删改人曾国藩,参加删改人赵烈文(曾国藩的幕僚),三方面的材料都说明
李秀成真迹是5万余字,而今留下的《自供》只有36000多字,比真迹少10000余字;第三,从曾国藩时《自供》删节处看不是真迹。曾国藩交往军机处的《自供》,与曾国藩所存《自供》稿本的多处地方字句不同;曾国藩所存《自供》稿本从第一页到四十页,书上都写有页码,整整齐齐,并无差错,这就说明《自供》并非李秀成的真迹,而是曾国藩删节后的抄件;第四,从《自供》字句行款看不是真迹。《自供》中出现的“上帝”、“天王”多数并不抬头,这不合于太平天国严格的书写规定;《自供》中凡“清”字均不讳,却把不该讳的“青”写成“菁”,显然是违背了太平天国的避讳制度。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不同意荣孟源的看法。他在《李秀成原稿释疑》一文中断定“《自供》是李秀成的亲笔”。他说,每天所写起讫问题,“我们不可能设想当时的李秀成好像后来的作家一样,有一个每天分节写出的章节安排”;《自供》字句款讳问题,因为“李秀成在皈依拜上帝教之前,已是一个二十六、七岁的成年人了,早有通行的书写习惯,在加入拜上帝教之后,经历了十余年,尽管熟悉了太平天国规定的书写格式,但有时疏忽,又回到早年的写法,犯了讳,也并不奇迹。”他又说,供词原稿如果是假的,曾国藩在上报清廷和在安庆刊出后,应该说已经达到了他作伪的目的,为什么还要把这个假东西当作宝贝传之后代呢?为什么到他的第四代曾约农还要把这个易招物议的假东西公之于世呢?
曾国藩缘何要纂改供词
针对荣、陈两位先生的观点,罗尔纲又作了认真的分析考证,在198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李秀成自述原稿注》“前言”中,进一步阐述《李秀成自述原稿》是李秀成亲笔手迹的观点。他说:“这部原稿,并不是冒牌货,而是李秀成
亲笔的《自述原稿》。”但这部原稿,“可以看出几项曾国藩欺骗清廷的重大事件”,他指出:曾国藩主要在四个地方盗改了李秀成自述原稿,即第一是洪秀全死因一事。李秀成手迹记载:天王斯时已病甚重,此人之病,不食药方,任病任好,不好亦不服药也,是以四月廿一日亡。洪秀全是病死的,但曾国藩为了报功,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六月二十二日上奏清廷时却说,洪秀全在“官军猛攻时,服毒而死”。到七月初七日,杀了李秀成后,他上奏清廷又捏造宫婢黄氏说洪秀全“因官军攻急,服毒身死”。并把《李秀成自述》中这样一段话改为:“因九帅(曾国荃)之兵,处处地道近城,
天王斯时焦虑,日日烦躁,即以五月二十七日服毒而亡。”第二件是李秀成被俘一事。李秀成当时只身一人逃难到天京城东南的荒山上,他随身带有许多珍珠宝物,结果被砍柴的村民认出,因村民之间分配珠宝发生争执,李秀成掩藏不住,被两个奸民捉获,解送清营。但曾国藩在原稿上,用朱笔把“是以被两个奸民”七字勾去,“获拿”两字倒调,改为“遂被曾帅官兵拿获”。到抄送清廷及付
印时,又改为“遂被曾帅追兵拿获”。第三是李秀成保卫幼天王从缺口冲出天京的时间问题。李秀成的原话是:是日将夜,寻思天计……不得已,初更之后,舍死领头冲锋,由九帅放倒城墙而出,君臣舍命冲出关来。而曾国藩用墨笔把“初”字改为“四”字,把“初更”改为“四
更”。初更是傍晚19时至20时之间,天刚黑,就被太平军冲出,曾氏兄弟是要受处分的,而改到四更(第二天一时),就减轻了主要带兵大员的责任。第四是删改天朝十误第十误。《李秀成自述》原稿为:十、误立政无章。误国误命者因十误之由而起。曾国藩第一次看《李秀成自述》时,曾用朱笔圈去。到后来清廷命他详细抄录补送时,他便把这一条改为:十、误不应专保天京,扯动各处兵马。这样一改,不但掩盖了曾国藩久攻天京不下的无能,而且把李鸿章攻陷江苏和左宗棠攻陷浙江很轻易拿下,都由于太平军把江、浙的军队调回保卫天京的原因,这样,把功劳都揽在自己和曾国荃身上。两相对照,曾国藩删改李秀成自述原稿的目的是昭然若揭的。
与此同时,曾国藩之所以要撕毁原稿第74页以后的内容,也有其不可告人的秘密。这个秘密就是李秀成深知曾国藩与清廷之间的矛盾,而劝其在手握重兵之时取而代之。这在曾国藩后人所讲述的曾家口碑中表述得一清二楚,即“李秀成‘劝文正公(曾国藩)当皇帝,文正公不敢”。这不是一条孤证,1936年,清史专家孟森为北京大学影
印曾国藩刻本《李秀成供》作序,曾经谈到这个传说。1944年,前广西通志馆就是要追寻这个传说而去湘乡曾家抄录《李秀成自述原稿》的。在晚清的一些笔记中,也记载了许多曾国藩部下在湘军称霸东南之时,如何劝曾国藩举兵称帝,以恢复汉家天下的故事。如某书记载湘军攻陷天京后,曾国荃萌异志,曾向其兄劝进。国藩闻而彷徨无措,踯躅徘徊于室中者通宵达旦。第二天早晨,答复曾国荃说:“人家待我们还好,何忍出此?”事乃寝。又据载,湘军攻陷安庆,广东按察使彭玉麟授安徽巡
抚,迎曾国藩东下,船未抵岸,即遣亲弁以密函呈曾氏,内言:“东南半壁无主,老帅岂有意乎?”曾国藩阅而变色,急说:“不成话,不成话,雪琴(彭玉麟字)还如此试我,可恶,可恶!”把信团之,吞下肚去。
以上这些史料足以说明李秀成被俘后,曾国藩及其心腹幕僚为什么不肯把李秀成献俘进京,不侯圣旨即在南京匆匆把李秀成杀害的原因,目的是怕李秀成说出种种不利于曾氏兄弟的话语。

  李秀成,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将领,被封“忠王”。天京城破之后,李秀成保着幼天王出逃,因幼主坐骑有疾,遂把自己的马匹让了出来。你想大将失去战马,如失双腿,在“敌众我寡”的重围中李秀成被捕也就不足为奇,但此人忠心可见。

  坊间有种说法:李秀成被俘后向曾国藩投降,曾杀之。对李秀成投降说我是持反对意见的。在天京被围之时,李秀成在比较敌我力量之后曾劝天王洪秀全“让城别走”,洪大怒,叱责道:“要走你走!”李秀成最终没走,而是选择了与天京城共存亡。像这样的忠义之将生死早已置之度外,即使被捕也不会可怜兮兮地跪地求饶。后来,李秀成被曾国藩凌迟处死,这又是为什么?我想忠王之死只能归咎于他的热心肠恰好贴到了文正公的冷屁股上。

  李秀成的热心肠是什么?就是反清大义。忠王出身贫寒,跟随太平军十四年,南征北战、东挡西杀,是真正从士兵升上来的,对满清统治者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所以,忠王被捕后,在和曾国藩的直接对话时,总要讲一些反清的大道理,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规劝曾国藩反戈一击,灭清称帝,即为曾设想,也为自己活命做最后的努力。而曾国藩的冷屁股又是什么?就是怕满清统治者对自己的不信任。这个不信任是由来已久的。曾在初克太平军,攻陷武昌后就已显露。当时咸丰帝在曾攻陷武昌后,短时间内曾先后下过两道谕旨:一是封曾为湖北巡抚,二是下令撤封。曾国藩屁股还没坐热就什么也不是了,对于此事曾是聪明人,他知道朝廷即在利用他,又在防范他。至于说曾想不想“黄袍加身”,那只能问曾本人了。但曾知道自己虽然拥兵自重,但一旦称帝,有多少胜算他还是没把握的,首先左宗棠就不会跟他走,还有胡林翼、彭玉麟等都不好说。曾国藩毕竟不是冒险的人。

  “匹夫一呼百应,非朝廷之福”,曾国藩明白这个道理。现在天京攻陷,自己被人告发侵吞太平天国财富的事情尚没有眉目,此时再传出自己要称帝的消息,岂不是百口难辩。尽管一世英名算不得什么,但身首异处的风险曾是不愿意承担的。于是。忠王李秀成苦口婆心的“为曾设想”无异于把曾往火坑里推。曾国藩不敢怠慢,更不敢把太平天国这样一位重要的领袖向皇帝献俘,以免节外生枝,被李秀成的反间计得逞。于是,在谈话后的翌日就急匆匆地把李剐了。

  忠王之死是一个悲剧性的结局。除了当时社会大环境的使然,在细枝末节上怪只能怪忠王没有揣摩清曾国藩的心思,把自己的一副热心肠硬是往曾的冷屁股上贴,最终落得一个死字。

曾国藩还是很懂得人的是非标准的,他李秀成背叛前主摇尾乞怜,当然是小人行为,为君子所不齿,所以很快杀了他。

害怕他诈降,李秀成心眼很多,老曾不得不防。

清朝对于太平军,历来惨酷镇压。

写不写万言书,一样死!


曾国藩管大到何许程度?宰相?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

曾国藩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这就是他成功的根本秘诀。 八、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毛泽东)。《清史稿——曾国藩传》也说:“国藩事功大于学问,善以礼运。”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

曾国藩的详细生平?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

同为晚清四大重臣,左宗棠和曾国藩为何绝交?
“宗棠向喜与国藩争,国藩尝礼下之”,虽二人屡屡出现争执,左宗棠对有知遇之恩的曾国藩都是执弟子之礼。二人可谓是亦师亦友。既然如此,左宗棠胆敢主动交恶曾国藩?忘恩负义之骂名可不是一般人能背负得起的。当今也有人对于二人绝交给予高度评价,左宗棠和曾国藩此番绝交事件,绝非为了争...

如何正确的评价曾国藩?
国藩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 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可见他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至1832 年他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踏上了人生的一大台阶。曾国藩刚28 岁便考中了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 阿的得力...

曾国藩生平的事迹?!
老梁揭秘:曾国藩这一生做的事究竟是对是错?听完恍然大悟!

曾国藩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如果你是正在学校学习的中小学生,知道曾国潘功过相抵就可以了,没必要深究,深究反而乱了头绪,如果你已经成年,我跟你说说我的看法,他可算是一代能臣,可惜生不逢时。 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

如何看待曾国藩其人
他是做到公私分明的人,并且是清朝中兴第一名臣

曾国藩是好是坏?
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沿着这封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从文才上 看,曾国藩的仕途畅通是与他好学有关,他学习孜孜不倦,苦读日夜不息,尤其 在京参加朝考进入庶常馆学习后,“日以读书为业”。勤于求救,不耻下问,博 览历史,重视理学,还读了大量的诗词古文,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官吏中如此 勤奋好学者实...

毛主席早年推崇曾国藩,为何晚年却很少提及?刘伯承:其人不可取
所谓“国藩”,隐藏着“为国藩篱”、报效祖国的意思,入朝为官的曾国藩,心怀宏大抱负,拉开了自己官场的序幕。 进入清廷以后,曾国藩兢兢业业在朝中从政,他的官职不断提升,单就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一年,官职“从四品骤升二品,超越四级”。 为官时顺风顺水的曾国藩,在朝中积攒了不少人脉,然而他的心中仍有壮志...

万秀区13242581678: 曾国藩为什么要杀李秀成? -
梅畏呱西: 曾国藩为什么一定要杀了李秀成?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李秀成当时已经命人写了一本叫太平天国历史的书籍来记录自己的丰功伟绩,这本书里面明确记载了太平天国打的诸多胜仗,但他书中所记载的那些胜仗,却被曾国藩谎报军情说成是自己...

万秀区13242581678: 曾国藩为什么非要杀了李秀成? -
梅畏呱西: 这个人,与陈玉成,都是石达开旗下优秀的将领,石达开让他们后来留下支撑了南京的战局.俗话说,功高盖主,曾国潘杀了李秀成也是考虑到这方面因素.他头脑很清醒,对待下属,也非常好.所以他的旗下,也是战将如云.这个人如果不死...

万秀区13242581678: 李秀成被俘之后究竟对曾国藩说了什么以至于遭到曾国藩的杀害,不知道有没有这方面的历史记载. -
梅畏呱西: 李秀成不时受到天王的猜忌和洪姓大臣的掣肘.为了获准回救苏杭,李秀成被迫将包括自己老母在内的家眷留在京城作为人质,并且捐助饷银十万两,便是一例.他所受的委屈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如此,李秀成依旧对天王忠心耿耿,忍辱负重,...

万秀区13242581678: 陈玉成,李秀成是如何死亡的,是被曾国藩一刀砍死,还是千刀万剐的?
梅畏呱西: 陈玉成战死 李秀成在南京突围中被俘虏 清政府本欲着曾国藩把其押解至京城 然曾国藩一则担心李秀成的威望,担心其一旦逃脱,必是放虎归山 二则南京攻破后南京城中并没有当时清政府及民间普便猜测的宝藏, 曾国藩担心李秀成借机诋毁.(此时,太平天国基本上已亡,曾国藩功高震主,关系相当微妙;更主要的是,攻破南京城的是曾国藩的亲兄弟曾国荃) 所以,综合考虑后,为免夜长事多,曾国藩违背清政府之意,将 李秀成 千刀万剐

万秀区13242581678: 评价李秀成??
梅畏呱西: 忠王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一员威震四方的名将,而被俘后却英雄气短,写下了数万字的供状,留给后人一个待解之谜. 李秀成被俘前后表现的反差 1864年7月19日,湘...

万秀区13242581678: 关于曾国藩的故事? -
梅畏呱西:[答案] 秦淮怀春燕 曾国藩平了太平天国后,坐镇南京,为了复苏地方经济,听从部下建议,决定把秦淮河的旅游业恢复起来.这十里秦淮,原是所谓“六朝金粉气”的销金锅,楼台画舫间,桨声灯影里,文人雅士,歌女名妓,把酒言欢,何乐不为?曾国藩...

万秀区13242581678: 曾国藩为什么要篡改李秀成的自述? -
梅畏呱西: 那曾国藩为什么要撕毁原稿第74页以后的内容呢?答案更只有一个了,那就是其中必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这个秘密就是李秀成深知曾国藩与清廷之间的矛盾,而劝其在手握重兵之时取而代之.这在曾国藩后人所讲述的曾家口碑中表述的一清二楚,即“李秀成劝文正公(曾国藩)当皇帝,文正公不敢”.由此联系到李秀成被俘后,曾国藩及其心腹幕僚们为什么不肯把李秀成献俘进京,不候圣旨即在南京杀害,均有杀人灭口,以防李秀成说出种种不利于曾氏兄弟的话语.

万秀区13242581678: 太平天国李秀成是哪一年被抓的
梅畏呱西: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 1864年7月19日,天京沦陷,李秀成陪同幼天王突围时失散. 7月23日,李秀成被奸民解送至曾国荃的军营. 7月28日,曾国藩从安庆赶到并首次提讯. 7月30日,李秀成开始写自述. 8月6日,曾国藩再次会见李秀成. 8月7日,李秀成被处死. 在1864年8月6日晚上,曾国藩再次会见李秀成,并与他讨论太平天国覆亡的原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