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肴之战的外交辞令

作者&投稿:蒋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秦晋肴之战的人物赏析~

蹇叔:忠直耿介,见识深远。在文中表现的十分充分。他是秦国的一位老臣,早在秦穆公即位的时候,他就担任士大夫。他出谋划策,一心一意为国效力,深受人们的尊重。因此秦穆公收到杞子从郑国发出密报的时候,首先“访诸蹇叔”,可见蹇叔受到国君的信赖。但他并不是一个随风倒的人物,他不迁就国君的错误意见,而以国家的利益为重,直言劝谏,希望穆公打消远征的意图。“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这话说的很委婉,意思却一点也不含混,不主张出兵显而易见。这句话又说的很稳重,很符合他的元老身份。从中可看出他目光深远,料事如神。“师劳力竭”分析的入情入理,被后来的事实证明完全正确。可见蹇叔是个经验丰富的政治家。那一心想当霸主的秦穆公拒绝接受他的劝告,固执己见。当即“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没因国君拒谏,就对国家大事撒手不管。他先是哭送孟明等,说:“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师入也”。他意识到悲剧的不可避免。但他仍然希望以哭为诫,使穆公回心转意。可以说是谋国虑长,情深意笃。当遭受穆公“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的责骂之后,他又用哭送自己儿子的举动,表示对自己观点的坚持,仍然不放弃劝阻出兵的最后一点希望。他对晋国地形了如指掌,对战争的结局预料如神,表明他富有地理、军事方面的知识,是个智谋过人之士。从文章第二部分起,也就是秦国军队向东进发之后,蹇叔没再出场。可交战各方的情况和事态发展的描写,都证明了他的预见。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文章开头是从正面、从实处塑造蹇叔形象的话,那下面的文章就是从侧面、从虚处继续描写他的深谋远虑,使蹇叔形象更加丰满,更加完美。

秦穆公:跟蹇叔关系很密切,也只在文章的首尾出现,着墨不算很多。这是个利令智昏、刚愎自用,失败之后方知悔过、吸取教训的,主观武断、勇于认错的统治者形象。呼之欲出:你看,他早已打定主意袭击郑国,可是偏要征求老臣的意见,做作样子,想以此显示自己的正确。没料到蹇叔反对他的意见,因此他十分恼火,“公辞焉”,把他极端固执的神态用冷竣的笔墨描画了出来。他对老臣的咒骂,暴露出统治者蛮横霸道,薄义寡恩的嘴脸。当然作品并没有用凝固不变的观点、手法来刻画人物,而是在事件的发展中,表示人物思想的多面性。文章末尾他“乡师而哭”,不撤孟明的职,自己承担了战败的责任,说:“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可见他还是有勇气认错的。不责怪臣下,当然也是为了让他们更好的为自己卖命。他懂得要想用人,必得人心。

晋国先轸的形象。他是在晋文公得到国位之前,跟着流亡在外的一位忠心耿耿的贤士。在晋楚城濮之战的争霸中,他作为决策的人物,帮助晋文公下了作战的决心,并率领晋军英勇奋战,夺取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晋文公死后,襄公即位,他作为一个元老重臣,对国家的和战大计,颇有发言权。他认为秦穆公不听贤者之言,劳师袭郑,是天奉我的好时机,“奉不可失,敌不可纵”,“必伐秦师”,他和自己一样忠心耿耿地为国效劳的栾枝激烈争论。他俩是老同事了。在这场争论中,先轸占了上峰,从而促使晋国军队投入战斗,大败秦军于肴。先轸与栾枝的争论,表现出他的善辩能断,敢说敢为,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对强秦的无理痛恨和关心国事的精神。晋军活捉了秦国的孟明等三帅,却被晋文公之妻、襄公之母文嬴用巧妙的言词对儿子连哄带骗的做了一番工作之后,放走了。文章写到先轸的反映非常生动。“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隳军实而长寇讎,亡无日矣。不顾而唾”。这实在是绘声绘色的描写,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在“释囚”问题上,先轸与晋襄公看法不同,先轸竭力反对释囚,写他在君王面前有四敢:一敢问秦囚,二敢对君发怒,三敢骂暴君“隳军实而长寇讎”,四敢“不顾而唾”。通过这一问、一怒、一骂、一唾四个细节,使先轸那耿直、暴烈的性格跃然纸上。我们看,新君襄公是唯命是听和被先轸入朝时问的尴尬相,被作者刻画的活灵活现,而先轸的凛然正气和刚直倔犟的性格暴露无疑。是啊,战士们在战场上拼死拼活博斗,才把秦军的统帅抓到手,而妇人只需一句话把他们放走了,这不是毁自己的战果,长敌人的志气吗?“亡无日矣”的长叹,体现出先轸对国事的关心,对襄公把囚犯放走的极度不满。一个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赳赳武夫形象似乎就站立在我们的面前。“不顾而唾”的动作描写,也很符合先轸这样一个劳苦功高的元老的身份。虽是细节,但反映出他恨恨难消的情感和刚烈率直的性格。

郑商人弦高的形象。作者刻画的非常成功。弦高既不是谋士,也不是武将,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商人,但他有谋士之志,有武将之勇,更有一颗爱国之心。因而在文中所描写的众多人物中,他的形象更引人瞩目。在到周都城做买卖的路上,他无意中碰到了来偷袭自己国家的秦国军队,怎么办?他急中生智,偷装成郑国的使者,把自己做买卖的牛、熟牛皮,献给秦军的统帅,作为犒师之资,然后来一番颇为动听的、实际上含有警告之意的言辞,与秦军统帅周旋,拖延时间。于此同时,他派人“遽告于郑”,让国内知道情况,及早做好防御的准备工作。文中有关弦高犒师,缓敌报警的描写,不过六十几个字,却生动地再现出一个聪明机智、随机应变、胆大心细、长于言辞的爱国商人形象。“弦高犒师”(表机智)也成为人们历来传颂的佳话。

此外,王孙满的年幼聪颖;杞子、逄孙、扬孙等的鲁莽少谋;阳处父“释左骖”,以诱敌上岸的机智,孟明的警惕和急于复仇的心理等,在文中虽着墨不多,但都刻画的淋漓生色,给人留下十分难忘的印象。

秦晋肴之战---翻译及赏析
思考:蹇叔判定秦师“必死是间”的根据是什么?他的话反映了什么性格?

  明确:根据是他对秦、郑、晋三方的分析。秦:“劳师袭远”,“师劳力竭”,“勤而无所,必有悖心”。郑:“师之所为,郑必知之”,“远主备之”。晋:“且行千里,其谁不知!”从而得出结论:“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蹇叔的分析表现了他的料事如神,他不顾被嘲弄的耻辱和杀身的危险,用哭师的形式诤谏,使人感受到了一个老臣的忠诚、慈父的悲切和智者的执著。

  思考:课文写了秦穆公的哪些言行?反映了他的什么性格?

  明确:写了秦穆公的一“访”一“辞”一“骂”,表现了他贪婪虚伪、刚愎自用的性格。

思考:王孙满判定秦师“必败”的根据是什么?

  明确:根据有二:一是“轻而无礼”——“轻则寡谋,无礼则脱”;二是“入险而脱,又不能谋”。

  思考:本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蹇叔说秦师必败,王孙满小孩子也说必败,不谋而合,进一步反映了秦师必败无疑。同时,也显示了“尚幼”的王孙满的聪明才智。

思考:本段塑造了一个热爱祖国的商人形象。当发现祖国遇到危难时,弦高立即舍弃私利为国解忧。他的机智勇敢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明确:两个方面:①当机立断,随机应变。一方面自称奉郑君之命来犒劳秦师,一方面又迅速派人回国内报告。②从容镇定,言辞得体。他向秦军主帅说出一段貌似谦恭、实则强硬的言辞,很符合一个“使者”的身分,使秦军对郑国早已准备与之周旋深信不疑。

思考:皇武子的话有什么弦外之音?

  明确:皇武子对杞子等人说的话是一段颇为婉转、很有分寸而又字挟风霜的外交辞令,貌似客气的话语中暗示已窥破了秦的阴谋,是语带嘲笑的逐客令。

  思考:为什么略写“灭滑”?点一下又有什么深意?

  明确:“灭滑”是秦军袭郑的直接后果,无关肴战的成败,所以只点了一下,但也可以由此充分看出秦军的贪残。孟明在被动的情况下乘虚灭滑,不使秦军“勤而无所”获,也反映了他作为秦军统帅的才能。

思考:本段写先轸与栾枝的争论,实际上还暗写了哪一个人?

  明确:先轸与栾枝的争论,说明晋国在战前作了战略辩论,暗写了晋襄公的择善而从,与秦穆公的独断专行、不听劝告形成鲜明的对比。

  思考:本段哪些内容再次印证了蹇叔的预见?

  明确:蹇叔早就断定“且行千里,其谁不知”,晋国的军事讨论就印证了这点。原轸主张伏击秦师的道义上的根据是“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这恰恰从道理上与蹇叔说的“勤而无所,必有悖心”呼应。晋“败秦师于肴”,不仅直接证实了蹇叔“御师于肴”的推断的正确性,也证明他的劳师远征,“师劳力竭”的观点是正确的。

思考:先轸反对释秦囚的“亡无日矣”的叹息是上段中他与栾枝争论时那句话的进一步阐发?

  明确:是上段“纵敌,患生”的进一步阐发,说得更激愤。

  思考:本段与上段反映了先轸怎样的性格?

  明确:先轸坚定地站在晋国的立场上,深刻认识到放虎归山的危害性。他义愤填膺地感慨晋“亡无日矣”,他忘了君臣之礼,直呼文嬴为“妇人”,他先是“怒”,后是“唾”,他的忠直之心、刚烈之性在上段力主击秦师时已经表现得很明显,在这段怒斥纵囚的过程中更显示得淋漓尽致。

  思考:孟明的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明确:孟明故作感激之态,重点在最后一句:“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言外之意是“我要是能保住这条命,三年之后一定要来报仇”,显示了坦率、坚强、自尊而又自信的大将风度。

思考:本段如何照应开头?

  明确:这一段用秦伯哭师与蹇叔哭师遥相呼应。“孤违蹇叔”照应开头,印证了蹇叔的预言“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突出了文章中心——蹇叔所说秦师必败的必然性。

  思考:这段文字又反映了秦穆公怎样的性格?

  这段课文写秦穆公认识到肴山之败全由自己不听蹇叔一意孤行所造成的。他“乡师而哭”,一再声称“孤之罪也”“孤之过也”,引咎自责,表现得非常沉痛。他“不替孟明”,“不以一眚掩大德”。这些都反映了他在刚愎自用之外,还有着勇于承认错误和不迁怒、善用人的品质,塑造了一个性格完整丰满有血有肉的真人。

文章写了七个场面(见板书设计),以蹇叔论战为全文纲领,按时间顺序(秦军东征活动始末)把三方四重矛盾有条不紊地组织起来,从各个侧面与战争的前因后果,印证篇首蹇叔对这场战争的分析。作者的意图不在于“叙战”,而在于“论战”——揭示战争胜负的因果规律:贪暴轻狂必败,知己知彼必胜。故而文章只用一句话略写秦晋肴之战,使全文中心突出,详略得当。

  ②文中人物语言,不仅显示了人物的个性,而且反映了那个时代政治斗争中外交辞令的高度技巧。本文中有三处外柔内刚的外交辞令的典型例子:一是弦高的话委婉中透露锋芒,二是皇武子的话以殷勤之词表严正之态,三是孟明的话在谦卑中包藏杀机。



冬天,晋文公去世了。庚辰这一天,晋国要把晋文公的棺材停放在曲沃择日安葬。护送棺柩的队伍刚走出绛城,棺材里就响起了像牛叫一样的声音。卜偃让大夫们行跪拜礼,说:“君王命令我们准备打仗,将有西方的军队经过我国领土。我军攻击他们,必定能取得重大胜利。”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锁钥,如果秘密地发兵前来偷袭,郑国就可以拿下来。”秦穆公向蹇叔咨询这件事。蹇叔说:“让军队劳苦跋涉,而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是我从没听说过的事。我们军队劳苦异常,精疲力竭,而远方的郑君却早有准备,这样做大概不行吧?我军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大军辛辛苦苦地远征,却没有收获,军中将士必定会有怨恨叛离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人不知!”秦穆公拒不接受劝谏,召来大将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命令他们统率大军从国都东门外出发。蹇叔哭着说:“孟明啊!我只能看到军队出发而不能看到它回来了!”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懂得什么?你的年寿满了!等到军队回来,你坟上的树木已经两手合抱那么粗了!”

蹇叔的儿子也参加了这支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定在肴山狙击我军。肴山有两座山冈,那南面的山冈,是夏天子皋的坟墓所在啊;那北面的山冈,是周文王躲避风雨的地方啊。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冈之间,我在那里收你的尸骨吧。” 秦国的军队接着就向东方进发了。

鲁僖公三十三年,春,秦军路过周都城的北门,战车左右的武士,脱下头盔下车步行(表敬动作:表示了对周王朝的敬礼),而上车时却有三百乘车的武士一跃而上(轻狂动作:表示出对周的无礼)。周王的孙子满年纪还小,看到秦军这种表现,就对周王说:“秦军轻狂而无礼,一定要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无礼就是不严肃;进入险境而不严肃,又没有谋略,能不败吗?

秦军到了滑国,正好遇上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做买卖。弦高先送秦师四张熟牛皮,又送去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我国国君听说你们行军经过我国,派我来冒昧地慰劳你的部属。我国不厚实富有,为你部属的留居,只能供一日的饮食用品,只能尽一夜的保卫工作。”同时派人迅速报告郑国。

郑穆公派人去查看杞子等人住的客馆,原来他们已经捆好行装、磨好武器。喂足马匹了。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辞谢戍郑的秦大夫。说:“你们久居我国,那些干肉、粮食,还有那些已经宰杀的牲口和没有宰杀的牲口竭尽了。因为你们将要走了,郑国的兽园和秦国的兽园一样,,你们猎取麋鹿带走,给我国休息的机会,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奔鲁国,逢孙、扬孙逃奔宋国。

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希望什么了。攻之不胜,围之无援,我们回吧。”灭了滑国,回秦国去了。

晋国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愿,因贪而使民劳苦,上天给我们机会了,机会不能失掉,敌人不能放纵。放了敌人,就埋下后患,违背天意不吉祥,必须讨伐秦军。”栾枝说:“没有报答秦资助的恩惠,就讨伐秦的军队,难道是因为文公死了就违背他的意愿吗?”先轸说:“秦国不为我们(国君)哀丧,却讨伐我们的同性国家,秦那样无礼,还报什么恩呢?我听说一日放纵敌人,是几世的隐患。考虑到子孙利益,能说违背死君意愿吗?”於是发布命令,急遽调动姜戎军队。晋襄公黑色丧衣出征,梁弘驾战车,莱驹为车右武士。

这年夏天四月,辛巳这一天,晋军在肴山打败秦军。俘虏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归。于是以穿黑衣丧服为文公送葬。晋从此开始穿黑色丧服。

文嬴替三帅请求说:“他们确实离间了我们俩君的关系,秦穆公得到他们,把他们吃了都不解恨,你何必委屈自己惩罚他们呢?让他们回秦国受刑,以满足他们国君的意愿,怎样?”晋襄公答应了她。

先轸上朝问秦囚。晋襄公说:“夫人请求,我放了。”先轸愤怒的说:“武夫在战场上奋力获得他们,妇人在朝廷里一下子就放走了他们。毁了战争果实,长了敌人气焰。亡国用不了几日了。”头也不回的吐了口唾沫。

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追到黄河边,秦人已登船离岸了。解左马诱骗秦人说襄公命令赠送孟明,孟明叩头说:“晋君恩惠,没有把囚系的臣子杀死涂鼓,使我们回国受刑,我们国君为此将我杀了,我死也不会忘记这次失败。假如顺应君王的恩惠免于一死,三年后,将来拜谢晋君的恩赐。”

秦伯穿着没有文采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向军队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使你们受委屈了,是我的罪过。”没有罢黜孟明。“是我的错,大夫们有什么罪?只是我不会以一时的毛病掩盖一生的大德。“

鲁僖公三十二年冬至三十三年春天,位于中原西部的秦国急于争霸中原,趁着老牌霸主晋国忙于为晋文公发丧,无暇顾及他事之机,想利用早些时候,派驻在郑国的三位将领作内应,偷袭远在千里之外的郑国。秦穆公此时求功心切,又刚愎自用,听不进老臣蹇叔的劝阻,冒然出兵“劳师袭远”。结果,“师劳力竭,远主备之”。干什么军“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只好退兵。在回师的路上,晋国的老臣原轸果断“御师一肴”大败秦军,俘获秦三员大将,打了一个漂亮的截击战!

左传的作者,在记述这次战役时,就着重突出秦国“师出不义”这一特点。写他们的军士都轻狂骄纵,在大军过周北门时,就被年轻的王孙满断言“必败”;而郑国虽弱小,却军民合力,上下齐心,其中,商人弦高用自己的财物,机警地拦截秦军的行动,就是个鲜明的例证。

秦军走到‘滑’这个地方,郑国商人弦高得知秦国军队是要偷袭自己的国家时急中生智,假托本国国君使臣的名义,用自己的财物,机警地“慰劳”秦军,并用委婉的外交辞令拦截敌人。他对秦军说:

“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这话的意思是:我们国君听说贵国军队出征要经过我们小小的郑国,请允许我对贵国军队表示慰问。敝国虽不丰厚,但是,为了贵军在此歇息逗留,(我们已经作好了准备)您要住下,就为您备好一天的粮草;您要出发,就给您安排一夜的警卫。

第一句话是虚以周旋。弦高明明知道秦军是来偷袭自己的国家,却装傻充愣说成‘经过’,紧接着用自己的货物慷慨热情地表示慰问。这样说,这样做,是有意对强秦的野尺予以点破,先解除对方的戒备心理,又用丰厚的礼物赢得秦军的好感,这就稳住了敌人,达到了暂时阻止秦军前进的目的。第二句话是意在言外。表面上说给秦军准备粮草和保卫工作,实际上是暗示他们:我们对你们的入侵已经做好了物质上、军事上的一切准备,你们休想得逞!这就又一次削减了秦军的气势,使他们对大军继续前进不得不逡循迟疑。

这两句话中还用了一些表敬的和自谦的词语,粉饰了语言的色采,使它呈现着一种温良,恭谨的气氛,给人的表面感觉很客气,粉饰了语言的色采,使它呈现着一种温良,恭谨的气氛,给人的表面感觉很客气,很谦卑。而实际上却是柔中有刚,软中有力。谦逊中带着自信,礼遇中含着威严的。

这是一段辞令《弦高犒师》。

弦高一面这样与敌周旋,一面迅速人回国报信儿,这就为郑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而郑穆接到弦高信息后,并没有因为在兵压境就慌了手脚,他非常冷静地想到,首先必须拔除内奸。于是,他派皇武子到会馆,去会见秦国原来留住在他们国家的,名为帮助设防,实则暗中刺探军情的三个奸细(杞子、逄孙、杨孙)。

因为郑国对秦国而言,必竞是国小力弱,所以从战略战术上说,他们既要避免与强秦进行直接的武力冲突,又要让敌人知道郑国并非没有一定的实力。所以,他们不能杀死秦国的三个领将,而只能把他们赶走、吓跑。于是,皇武子奉命到客馆去说了这样一番话:

“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讫、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圃囿,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糜鹿,以闲敝邑,若何?”

这话的意思是:您们在敝国住的时间不短了,恐怕是粮食,牲畜等物都用完了。鉴于此,在你们启程即将回国之时,请把郑国的苑囿当成秦国的苑囿,你们可以在此猎取一些糜鹿等牲畜回去,也给敝国苑囿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列位以为如何?

面对杞子等人正厉兵秣马,磨刀霍霍,准备作内应的举动,皇武子假装视而不见。转而以久住食用馈乏为理由,暗示他们‘该回去了’。这第一句听起来好象很体贴对方,实际上是婉转逐客。接下来似乎是进一步表示关心,请他们在郑国的苑囿打猎,实际上却是借“郑之有圃囿,犹秦之有具囿”一句‘敲打’了秦国对郑国觊觎着领土的野心。这是一句敌我双方心照不宣,都能暗中体味其独特含义的‘双关语’,说得真是妙极了!加上后面的“以困敝邑”更是意味深长,等于告诉那三个人:你们心怀叵测,我们早已察觉,请你们滚开吧!让我们自己保卫国家的安宁!

皇武子的这段话,听起来也是谦恭,客套,不失礼仪的。但却暖语冷意,言外有音。语气中带着明显的冷峻和威严,给那三个奸细以无形的威压。而对方却找不出任何可以挑剃的不当之词和失礼之处。

听了皇武子的这番话,杞子等三人自然感到不妙,他们不敢再在郑国逗留片刻,分别仓皇逃往他国。就这样,郑国的官员不费一刀一抢,就拔掉了秦国安插的间谍,排除了最危险的隐患。

这是第二段辞令《皇武子辞客》。

秦军大将孟明听说‘内应’被拔除,他感到袭郑会“攻之不克,围之不继”于是懊丧地帅军回师。但是他没有想到,就是在秦军“师劳力竭”一无所获的情况下,一直密切注视着秦军动静的晋国老将原轸早已在看山做了周密地布置。结果,肴山一战,秦军惨败,孟明等三个将领也被生擒。

晋文公的夫人文赢,原是秦穆公的女儿。她利用晋襄公刚刚继位,没有政治斗争经验的弱点,就替娘家的三位将领向襄公劝说了一番,结果襄公居然答应把三个被俘的大将放回秦国。这就激起了老臣原轸大闹朝堂。襄公后悔了,又派阳处父去追他们。追到河边,三人已上船离岸。阳处父机智地‘解左骖’托国君之名赠孟明以诱其上岸。孟明立刻识破其计谋,但是,因为他们必竟是仍在晋国国土上,不能明着戳穿对方,所以孟明就来了一个婉言谢赐:

“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这段话的意思是:承蒙贵国君王施给我们恩惠,不把我们这些囚臣处死,让我们回到自己国家受惩罚;如果我们国君认为我们该杀,那么,就是死了我们也心甘情愿;如果我们国君遵从您的好意,开恩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一定来拜谢贵君的恩赐!

这段话的第一大句,可以说是将计就计。因为文赢夫人向晋襄公请求,把他们三人送回秦国去处置,其良苦用意是孟明等三人心领神会的。所以匆忙上船之后,决不会再上岸自投罗网。而阳处父设圈套诱其上岸,孟明心里明白不能上当,但他必须利用晋襄公批准放归作掩护,‘冠冕堂皇’地走,所以他再次对晋君的施惠,表示千恩万谢。(尽管阳处父明明知道这是晋君决策上的失误,也无可奈何。)但是,话又说回来,作为一员秦国的败将,孟明的心中又充满着丧师被俘的耻辱,所以第二句话他就反话正说,以泄胸中的愤懑。所谓“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就是说:回国后死了,决不会忘记败师被俘的奇耻大辱,若侥幸活命,三年后,我们定要回来报仇雪恨!

对晋襄公决断的疏忽大意,孟明自然是暗中叫好,所以他在答复阳处父的诱引的话中,自觉不自觉地表露着嘲笑晋君放虎归山的愚蠢和他们三人侥幸生还的得意,另一方面,他不甘失败,准备再次较量的急切心情,又使他话中隐含着未来要复仇的诤诤誓言。因此孟明这种表面上的谦卑丝毫没有减损他作为一员猛将的威风,而外交上不失礼仪的言辞,更显示他在紧急情况下头脑的清醒。

这是第三段外交辞令,本是两国间矛盾冲突激烈情势下的外交斗争,但其语言色采却笼罩在彬彬有礼的气氛中。

肴之战》中有三段外交辞令,人物的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处境不同,各有其鲜明的个性特点。

A.弦高在“将市”的途中遇到伐郑的秦师,急中生智,一番犒师的辞令,说得是那么谦恭有礼,热情周到,同时柔中有刚,明确暗示出郑国早有准备,决心迎敌。弦高意在言外的话语,使孟明逡巡不进,领师而回。

B.皇武子奉郑君之命,告诉戍郑的秦大夫离境。皇武子的话是那么客气,又代表了国家,揭露了敌人的阴谋,下了冷冷的“逐客令”。皇武子辞杞子的一段话,是旁敲侧击,使杞子等人感到无形的威压,只好仓惶出逃。

C.孟明被晋俘获又被释还,死里逃生,复仇心切。但当阳处父追来时,他在舟中讲的话,表面看来是“君惠”不离口,那样感恩戴德,但是内中却隐伏着报仇雪恨的切齿誓言,嘲笑了晋君放虎归山的愚蠢,点破了阳处父诱捕的企图,流露出侥幸生还的得意心情。

D.弦高同秦军沉着巧妙的周旋,不仅警告秦军郑早已有准备,而且不卑不亢,柔中带刚;皇武子下逐客令的语气委婉而坚决;孟明包藏复仇杀机的“感激”之词说得意味深长。这些都说明春秋时期在诸侯国之间的外交场合,既彬彬有礼,又针锋相对,这些巧妙的外交辞令,显示了文章运用语言的高度技巧。

1\:“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弦高婉转地说明了郑国虽弱,却有自怀能力,一是保持了尊严,二是争取了通信时间.
2\:“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
郑穆公用婉转的语言表达了郑国不再留用奸细,从而驱逐了杨孙等人.
3\:“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孟明等三人获释后,婉转地表明了并不服气,将要报复的态度.


秦晋肴之战的外交辞令
这是第三段外交辞令,本是两国间矛盾冲突激烈情势下的外交斗争,但其语言色采却笼罩在彬彬有礼的气氛中。 11 3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分享 微信扫一扫 新浪微博 QQ空间 举报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9-16 展开全部 肴之战》中有三段外交辞令,人物的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处境不同,...

结合具体语句谈《秦晋肴之战》里的外交辞令?语文解析题
左传》的外交辞令委婉含蓄,外柔内刚,绵里藏针,或意在言外,或肉中带骨。它往往在委婉动听的措辞中富有锋芒,在彬彬有礼的语言形式中蕴含着咄咄逼人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它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之间往往存在着矛盾。所以,它有着极深的思想内涵和极强的表现力 ...

<崤之战>中的几段外交辞令各有什么特色
1、正定自若,拖延时间。2、绵里藏针,外软内硬。

求文言文《秦晋崤之战》 翻译
3、本文将笔墨主要用在描写战前、战后秦晋两国君臣的种种活动,直接写觳之战的只有—句,充分体现了《左传》善于剪裁素材、谋篇安章的文学特色。作者还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外交辞令也写得委婉含蓄,表面上谦恭有礼,实则暗寓讥讽,意在言外。 4、秦晋崤之战是春秋时期发生晋秦争霸战争中的一场...

《崤之战》的战争描写与辞令艺术
讲究辞令的委婉含蓄、机锋内藏、刚柔得体,要求行人在外交活动中随机应变,巧言善辩,既不被人欺侮,也不要随便跟人吵翻,这是《左传》外交辞令的总特色,下面就以《崤之战》为例来具体谈谈。随机应变,含蓄深刻,就对方行为用暗示的方式揭其阴谋,使其不战而退,这是《左传》中外交辞令的特色之一。

以秦晋肴之战为例描述左传的辞令之美。
三年之后一定要来报仇雪恨,这是心照不宣的弦外之音。后来还不到三年,孟明果然又率师攻晋,爆发了彭崖之战,但仍以秦军失败而告终。所以晋国人称孟明这次所统帅的复仇之军是“拜赐之师。”这两段令人拍案叫绝的人物语言,不仅鲜明的刻画了人物形象,而且突出了《左传》善于写外交辞令的艺术特色。刘...

高一语文 分析烛之武退秦师与崤之战外交辞令的特点
简介 晋国联合秦国围攻郑国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

《秦晋崤之战》弦高、皇武子、孟明三人辞令的共同特点?
郑国力量较小,它想避免与秦国的武力较量,但又要维护自己的安全。皇武子的一席话,让秦国知道郑国是有所准备的,不敢贸然发起攻击。不杀杞子等人,而用很温和的手段将他们赶走,解除了后顾之忧,生动地体现出委婉曲折的含有份量的外交辞令的威力。(辞令委婉而暗含机锋)孟明谢赐一段也极为精彩。“...

文言文《秦晋崤之战》 翻译是什么?
外交辞令也写得委婉含蓄,表面上谦恭有礼,实则暗寓讥讽,意在言外。4、秦晋崤之战是春秋时期发生晋秦争霸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周襄王二十五年(公元前627年),晋襄公率军在晋国崤山(今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王岭村交战沟)隘道全歼偷袭郑国的秦军的重要伏击歼灭战。

秦晋崤之战的人物性格特点
楼主你好:您的问题具体答案如下;人物语言在《秦晋崤之战》这篇《左传》名篇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传达对话内容,展示人物音容情态,刻画性格以及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委婉含蓄、高雅多致的外交辞令《崤》中有几段优美的外交辞令,如弦高犒师、皇武子辞敌、孟明谢赐等,各具特色,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麦积区14713478154: 秦晋肴之战的外交辞令 -
长雄更昔: 肴之战》中有三段外交辞令,人物的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处境不同,各有其鲜明的个性特点.A.弦高在“将市”的途中遇到伐郑的秦师,急中生智,一番犒师的辞令,说得是那么谦恭有礼,热情周到,同时柔中有刚,明确暗示出郑国早有准...

麦积区14713478154: 介绍崤之战的外交辞令特点?
长雄更昔: 《崤之战》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 解题:《崤之战》叙述在晋文公死后,秦穆公举兵袭郑,晋秦两国作战于崤的经过.秦穆公不听蹇叔的劝谏,秦师骄纵...

麦积区14713478154: 秦晋崤之战 概括主旨?
长雄更昔: 《秦晋崤之战》是春秋时期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出自《左传》.按照战争的起因、发展和结局,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由开头至“秦师遂东”为第一部分,主要写卜偃传命、杞子密报、蹇叔哭师三个情节,这是战争的酝酿阶段.从“三十三年春”至“灭滑而还”为第二部分,包括王孙满观师、弦高犒师、皇武子辞客三个情节,主要写秦军的骄纵无礼及袭郑未遂的情况.从“晋原轸曰”到篇末为第三部分,包括先轸论战、秦军败师崤山、文赢请三帅、先轸怒唾于朝、孟明谢赐、穆公悔过等情节,主要写崤之战的爆发和结局.这篇文章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外交辞令也写得委婉含蓄,表面上谦恭有礼,实则暗寓讥讽,意在言外.

麦积区14713478154: 《秦晋崤之战》弦高、皇武子、孟明三人辞令的共同特点? -
长雄更昔: 本文在弦高犒师、皇武子辞师、孟明谢赐的三段描写中,就有精彩的辞令描写,使人读后赞叹不已.弦高在“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之后说:“寡君”闻君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其一日之积,行则备一...

麦积区14713478154: 秦晋肴之战中语言、动作特色、概括 -
长雄更昔: 谈《肴之战》的写作特点殷都学刊(安阳师专学报)(豫),1987.1.94~95 徐敏《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历史名著,它不仅在史书领域独树一帜,而且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左传》的文学艺术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善于...

麦积区14713478154: 语文、谁能给我秦晋肴之战的归类? -
长雄更昔: 左传》的外交辞令委婉含蓄,外柔内刚,绵里藏针,或意在言外,或肉中带骨.它往往在委婉动听的措辞中富有锋芒,在彬彬有礼的语言形式中蕴含着咄咄逼人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它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之间往往存在着矛盾.所以,它有着极深的思想内涵和极强的表现力

麦积区14713478154: 秦晋鞍之战原文及翻译 -
长雄更昔: 秦晋鞍之战原文癸酉,师陈于鞌.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解张御却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却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

麦积区14713478154: 秦晋崤之战的人物性格特点 -
长雄更昔: 楼主你好:您的问题具体答案如下;人物语言在《秦晋崤之战》这篇《左传》名篇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传达对话内容,展示人物音容情态,刻画性格以及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委婉含蓄、高雅多致的外交辞令《崤》中有几段优美的外交辞令,如弦高犒师、皇武子辞敌、孟明谢赐等,各具特色,委婉含蓄、耐人寻味.祝楼主玩得开心.

麦积区14713478154: 整理汉语词类表(包括实词和虚词) -
长雄更昔: 文言现象 一、古今异义 1)晋文公卒2)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3)国可得也4)穆公访诸蹇叔5)蹇叔之子与师6)夏后皋之墓也7)超乘者三百乘8)无礼则脱9)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10)以乘韦先11)为从者之淹12)未报秦施而伐其师13)彼实...

麦积区14713478154: 高一语文 分析烛之武退秦师与崤之战外交辞令的特点 -
长雄更昔: 烛之武看准了秦晋联合攻郑各有所图,而若取郑则客观上只会对晋有利,而对秦不仅无利,还会招祸.若秦穆公明白了这一层,就很可能反过来弃晋帮郑,烛之武【抓住了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