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朝到现在名医有多少

作者&投稿:欧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从古到今的中国名医~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姓秦,名越人,春秋战国时期名医。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淳于意(约前205—?),西汉初齐临淄人,精医道,辨证审脉,治病多验。史记》记载了他的二十五例医案,称为“诊籍”,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病史记录。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张仲景的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

华佗(约145?-208),东汉末医学家,字元化,一名旉。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张机)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孙思邈,唐朝京兆华原人,是著名的医师与道士。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湖北蕲州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公元1578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全书约有200万字,52卷,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载方10000多个,附图1000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

针灸之祖———黄帝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领袖。现存《内经》即系托名黄帝与歧伯、雷公等讨论医学的著作。此书对针刺的记载和论述特别详细。
脉学倡导者———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渤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太子尸厥已死,而治之复生;齐桓侯未病,而知其后五日不起,名闻天下。《史记·战国策》推崇其为脉学倡导者。
外科之祖———华佗华佗又名敷,字无化,后汉末沛国(今安徽亳州)人。尤擅外科,对“肠胃积聚”等病,饮麻沸散,须臾便知醉,肠洗浣,缝腹摩膏,施行腹部手术。
医圣———张仲景名机,汉末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相传曾任长沙太守,当时伤寒流行,病死者甚多。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对祖国医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预防医学的倡导者———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朝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著有《肘后备急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候及诊治。“天行发斑疮”是世界上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
药王———孙思邈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曾治愈唐太宗皇太后头痛病,宫廷要留他做御医,他谎称采“长生不老药”献给皇上,偷跑了。监视他的人谎报采药时摔死,太宗封他为药王。
儿科之祖———钱乙字仲阳,北宋郓州(今山东东平)人。著《小儿药证直诀》,以脏腑病理学说立论,根据其虚实寒热而立法处方,比较系统地作出了辨证论治的范例。
法医之祖———宋慈宋朝福建人。所著《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文著。
药圣———李时珍字东壁,号频湖,明朝蕲州(今湖北蕲春)人。长期上山采药,深入民间,参考历代医书800余种,经27年艰苦劳动,著成《本草纲目》,所载药物共1758种。
《医宗金鉴》总修官———吴谦字文吉,清朝安徽歙县人。乾隆时为太医院院判。《医宗金鉴》是清代御制钦定的一部综合性医书,全书90卷,是我国综合性中医医书最完善简要的一种。

张宝藏,字澹,唐栎阳(今陕西临潼)人,约生活于公元六世纪。唐贞观年间(627~649),宝藏年已七十,任金吾长,因治好了太宗李世民的气痢病,被授三品文官鸿胪卿,他是我国医学史上官爵最高者。一、治病有方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的肠胃出了毛病,宫中的御医轮番上阵,却都不见明显的效果。唐太宗下诏征医方,有谁献出的方子能将病治好,必定会有重赏。   张宝藏当时在金吾卫当长史,经常在太宗身边执勤,已经快七十岁了。他听到皇上的病状后联想到自己也得过类似地病,服用了一种叫乳煎荜茇的汤药很是见效,就把这个方子献了出来。荜拨是一种草本植物,入药后能够治疗呕吐泄泻。唐太宗服用了乳煎荜拨汤药之后,果然病愈,心情愉悦之下,下令张宝藏官升五品。魏征觉得给张宝藏升官不符合朝廷的制度,就把这件事压了下来。大约过了一个多月,唐太宗的肠胃病又犯了,这回他直接让人熬制了乳煎荜拨汤药服用,又是一喝就好。病好之后唐太宗就想为什么又犯了病,是不是那个环节出了问题,这么一想就想到献出药方的张宝藏,前一阵子说是给他个五品官做做,可一直没有看到下面报上来,莫不是上天在惩罚自己言而无信?于是李世民就问魏征。魏征解释说,臣等当时接到皇上的圣旨本该立即落实执行,可是不知道圣上的意思是让他作文官还是作武官,这事儿就拖了下来。唐太宗一听这话就生气了,这不明摆着有意拖延吗。太宗一气之下开始训人,他说有人治好了宰相的病就当了三品官员,朕可是当今的天子,朕的命难道还不如你们这些宰相重?你们不是说搞不清让张宝藏当文官还是当武官吗,那就明确一下,给个三品文官,去当鸿胪卿。   鸿胪卿是鸿胪寺的负责人,鸿胪寺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接待前来朝见唐朝天子的外国人,以及掌管皇家和三品以上官员的丧葬事宜。唐朝中央设有九个寺,分别为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在这九个寺中,鸿胪寺的地位排在后面。张宝藏一剂单方“牛乳煎荜茇”治愈唐太宗的“气痢”,一时传为佳话。二、药理分析张宝藏所献方子非常简单,只有两味药:牛奶半斤,与荜茇三钱(9克)同煎空腹顿服。对于腹泻不止伴有放屁过多的病症有奇效。  唐代文学家和名医刘禹锡对这件事有所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赞扬此方可“调脾胃,和阴阳”。说:牛乳荜茇治“气痢”有效。他认为“气痢”是由于寒热不调起,牛乳,性微寒,有补虚损、益肺胃、生津润肠之功效。荜茇,性温热,有温中散热、下气止痛之效。用牛乳和荜茇一寒一热使阴阳得到调和,所以适用此症。

唐朝名医崔知悌
一、《纂要方》十卷,见《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以为"崔行功撰",不确。新旧《唐书·崔行功传》都未说他知医。而崔氏方中,列有崔知悌的官阶家世,必不致误。多纪元胤《中国医藉考》说,此书亡佚。

二、《骨蒸病灸方》一卷,并见新旧《唐书》。《通志·艺文略》作《灸劳法》一卷,《宋史·艺文志》有《崔氏骨蒸方》三卷。《外台秘要》作:《崔氏别录》、《灸骨蒸方图》,方中侍郎知悌撰。《中国医藉考》说亡佚。《国史经籍志》作:崔知悌《灸劳》一卷。

三、《产图》一卷,并见新旧《唐书志》。《崇文总目》作《产鉴图》,《中国医籍考》说亡佚。此书可以于《外台秘要方》中见其梗概。

四、《崔知悌集》五卷,见《唐书·经籍志》。

五、《法例》二卷,见《唐书、经籍志》,为乙部的书,与诸人合撰,而《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以为崔知悌《法例》一卷。

崔知悌自少善于针灸,尤其擅长炙骨蒸之法。其所著《崔氏纂要方》中,也以《炙骨蒸病方》为最著名。另有单行本《崔氏别录》,《外台秘要方》采入,题名《炙骨蒸法图》,即世传崔丞相《灸法》。

《苏沈良方》说:"崔丞相《炙劳法》。《外台秘要》崔歪相之《家传方》,及王宝臣《经验方》,悉编载之,然皆有差误。毗邻郡有石刻最详,余取诸本参校,成此一书,比古人方极为委屈。依此治人,未尝不验,往往一灸而愈。予在宣城,久病虚羸,用此而愈。"又考崔氏《灸骨蒸方·自序》,其中描述骨蒸病的别名、病状,至为详尽。按崔氏所说脑后近下两边小结,是瘰症,是颈部淋巴腺结核;腹部有块,是肠间膜淋巴结核。此为我国讲瘰疬与结核同源之始。欧洲论此始于林匿克氏,乃在18世纪,晚于我国1000余年。

崔氏治病不仅采用丸散膏丹内服一法,而且又采用外治及其他物理疗法。最著名的即《灸骨蒸方》。《外台秘要方》第十三卷中,载他的《灸骨蒸法图》四首。又《外台秘要方》第十二卷引崔氏有《症瘕痃气灸法》四首,都有不同的点穴及灸治方法。又《外台秘要方》第二十六卷,引崔氏《灸痔法》二首,如:他……高虢州初灸至一百壮得差。后三十年复发,又灸便断。兼疗腰脚。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约生于隋开皇元年(公元五八一年),卒于唐永淳元年(公元六八二年),活了一百零二岁(有的考证活了一百四十一岁)。人们把他当做“神仙”,尊称为“药王”。他从小勤奋好学,七岁读书,每日背诵一千多字,有“圣童”之称。到了二十岁,已精通诸子百家学说,既“善谈庄、老”,又“兼好释典”,学问非常渊博。隋唐两代帝王屡次请他做官,他都“固辞不受”,而立志学医,他的这种认识,是从切身体验中得来的。他小时候,体弱多病,要经常请医生诊治,“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周围贫苦百姓,也跟他一样,因为患病弄得穷困不堪,有的竟得不到治疗而悲惨死去这些事,使他感到:“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千金要方》自序)。因此,他十八岁开始,就“志于学医”,并下了很大的苦功,所谓“青衿(古学子所穿的衣,后称入学的生员)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尝释卷”(《千金要方》自序)。经过这样长期刻苦的钻研,他的医学造诣很深,成为隋唐时期医药界的佼佼者。宋代林亿称道:“唐世孙思邈出,诚一代之良医也”。
他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共三十卷,内容极为丰富。分医学总论、妇人、少小婴孺、七窍、诸风、脚气、伤寒、内脏、痈疽、解毒、备急诸方、食治、平脉、针灸等,共计二百三十二门,收方五千三百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书中首创“复方”。《伤寒论》的体例是一病一方,而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发展为一病多方,还灵活变通了张仲景的“经方”。有时两三个经方合成一个“复方”,以增强治疗效果;有时一个经方分成几个单方,以分别治疗某种疾病。这是孙思邈对医学的重大建树,是我国医学史上的重大革新。《千金翼方》是对《千金要方》的补编。书名含有和《千金要方》相辅相济,羽翼双飞的意思。此书共三十卷,其中收录了唐代以前本草书中所未有的药物,补充了很多方剂和治疗方法。首载药物八百余种。这两部书,合称为《千金方》,收集了大量的医药资料,是唐代以前医药成就的系统总结,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类书,对学习、研究我国传统医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宋代郭思高度评价《千金方》,说:“世皆知此书为医经之宝”(《千金宝要》)。清代医学家徐大椿也认为该书“用意之奇,用药之功,亦自成一家,有不可磨灭之处”(《医学源流论》)。这书不仅在国内受欢迎,而且还影响到国外,如朝鲜,日本。公元六O八年,日本来中国学医的医生,就把《千金方》等方带回日本,对日本的汉医影响深远。
由于孙思邈结合实践,虚心地广泛地学习各家之长,所以医学水平很高,有许多独特的贡献。其中,对脚气病的治疗最为擅长。脚气病是由于人体缺乏维生素B引起的。这种病多少年来折磨着江南一带群众。孙思邈在学习前人和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探索,终于提出一个有奇效而又简便的防治方案,那就是用防己、细辛、犀角、蓖麻叶、蜀椒、防风、吴茱萸等含有维生素B1的药物来治疗,用含有维生素B1的谷皮(楮树皮)煮汤调粥常服来预防,这在世界医学史也是非常先进的。欧洲于公元一千六百四十二年,开始作脚气病的研究,而孙思邈早在公元六百年左右,已经详加论述,并掌握了正确的防治方法,比欧洲早了整整一千年。
孙思邈特别重视妇幼保健,是创建妇科的先驱。他在《千金要方》中首例妇科三卷,儿科一卷,把妇儿科放在突出的地位。他还打破当时医学界“各承一业”的陋习,主张用综合疗法治病。他说:“良医之道,必先诊脉处方,次即针灸,内外相扶,病必当愈”。他本人用药、用针、用灸都很精熟,对病人,不问“贵贱贫富”,不分“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赶救”。一次,他在路上看到几个人抬着棺材在前面走,从棺材里滴出几点鲜血,后边跟着一个老婆婆,伤心大哭。这种情况引起他的注意。一问,才知道棺材里的“死人”是老婆婆难产刚死的独生女儿。他告诉老婆婆,产妇并没有死。于是开棺抢救。一看,产妇脸色蜡黄,一丝血色也没有,同死人无异,但一摸脉搏还在微微的跳动。孙思邈选定穴位,只扎了一针,不一会,产妇就苏醒过来,胎儿也顺利下产。眼看母子得救,大家十分感激,齐声称赞他的医术高明。《历代名医图赞》称道:“唐孙真人,方药绝伦,扶危拯弱,应效如神”(《本草蒙筌》)。
孙思邈在生之年为医药事业作了那么多重大的贡献,临终时,却遗嘱“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这种精神是很可贵的。他深受人民的爱戴和敬仰。他的家乡人民给他修庙立碑,把他隐居过的“五台山”改名为“药王山”。山上至今保留有许多有关孙思邈的古迹,如“药王庙”、“拜真台”、“太玄洞”、“千金宝要碑”、“洗药池”等。这也说明历代人民对他的感情是多么深厚。

王涛,(生卒年不详)唐朝医学家。是名医王珪的孙子。曾任给事中、邺郡太守等职。勤奋好学,博览古医书多方求教名医,尤以治疗妇科和儿科病见长。著有《外台秘要》一书,记载很多古医方和各种传染病,并特立妇科和儿科专章。

钱乙,字仲阳。祖籍浙江钱塘,遂为东平郓州(今山东郓城县)人。钱乙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科专家。钱乙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后人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杨士瀛,字登父,号仁斋,南宋医学家,三山(今福建省福州市)人,出身于世医家庭,自幼习医,对《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古典医籍及历代医学名著研究颇深,在脉学、伤寒、儿科及内科杂病方面有一定成就。

李东垣(1180~1251)李杲,字明之,汉族,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晚年自号东垣老人,从师于张元素,著名医学家,他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属易水派,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他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主要著作有《脾胃论》、《内外伤辩惑论》、《用药法象》、《医学发明》、《兰室秘藏》、《活发机要》等。

朱丹溪(1281——1358),名震亨,字彦修,义乌(今浙江义乌市)赤岸人。他所居的赤岸村,原名蒲墟村,南朝时改名赤岸村,继而又改为丹溪村。所以人们尊称他为“丹溪先生”或“丹溪翁”。朱丹溪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对祖国医学贡献卓著,后人将他和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一起,誉为“金元四大医家”。

张景岳生于嘉靖四十二年,自幼聪颖,因祖上以军功起家世袭绍兴卫指挥使,“食禄千户”,家境富裕。从小喜爱读书,广泛接触诸子百家和经典著作。其父张寿峰是定西侯门客,素晓医理。景岳幼时即从父学医,有机会学习《内经》。13岁时,随父到北京,从师京畿名医金英学习。青年时广游于豪门,结交贵族。当时上层社会盛行理学和道家思想。景岳闲余博览群书,思想多受其影响,通晓易理、天文、道学、音律、兵法之学,对医学领悟尤多。景岳性格豪放,可能受先祖以军功立世的激励,他壮岁从戎,参军幕府,游历北方,足迹及于榆关(今山海关)、凤城(今辽宁凤城县)和鸭绿江之南。当时北京异族兴起,辽西局势已不可为。数年戎马生涯无所成就,使景岳功名壮志“消磨殆尽”,而亲老家贫终使景岳尽弃功利之心,解甲归隐,潜心于医道,医技大进,名噪一时,被人们奉为仲景东垣再生。五十七岁时,返回南方,专心从事于临床诊疗,著书立说。崇祯十三年去世,终年78岁。


中国古代四大名医都有哪些
2、后汉神医华佗(约公元145-208)东汉末医学家。义名字元化,诞生於安徽毫县。精通内、外、妇、儿各科。熟练的掌握养生方药、针炙和手术等治疗。首创药物全麻术,被尊奉为外科之鼻祖。创立的《五禽戏》养生功,流传至今。著书已佚。现存《中藏经》等是后人托名之作。3、唐代“药王”孙思邈(公元541...

古往今来中国的名医有那些?
孙思邈,唐朝京兆华原人,是著名的医师与道士。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湖北蕲州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公元1578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全书约有200万字,52卷,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载方10000多个,附图1...

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医药文化,在古代都涌现了那些悬壶济世的名医?
1、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2、孙思...

中国十三代名医是哪些?
10、孙思邈:药圣,著有《大医精诚 》、《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11、王焘:唐代医学名家,著有《外台秘方》12、钱乙:宋代著名小儿医学专家,《小儿药证直诀》。后人尊其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13、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此外也是第一位提出大脑主管思维的人。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3、外科之祖——华佗 字元化,东汉末沛国一带人。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其擅和外科,曾创用麻沸散给患者麻醉后施行腹部手术。4、医圣——张仲景 名机,汉末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相传曾任长沙太守,当时伤寒流行,病死者很多。他钻研古代医书,并广泛搜集有效方剂,写出了《伤寒杂病论...

中国古代四大名医都有谁?
孙思邈,汉族,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耀县)人,是著名的医师与道士。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2。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从唐朝到现在名医有多少
山上至今保留有许多有关孙思邈的古迹,如“药王庙”、“拜真台”、“太玄洞”、“千金宝要碑”、“洗药池”等。这也说明历代人民对他的感情是多么深厚。王涛,(生卒年不详)唐朝医学家。是名医王珪的孙子。曾任给事中、邺郡太守等职。勤奋好学,博览古医书多方求教名医,尤以治疗妇科和儿科病见长。著有《外台秘...

中国十三代名医是哪些?
他哦该客服羽ih

中国古代名医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的医学家。 被后世尊为药王。 他重视群众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探访,完成了《千金方》一书。 后来,在唐朝政府的支持下,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级药典《唐心本草》。 关于他的年龄也有争议,有人说他活了141岁,也有人说他活了102岁。七、薛胜白 薛圣白是清代名医,对温病研究...

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有哪些
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3.孙思邈(541年—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

郧县18497335102: 唐宋时期的名医有哪些?
揣剂正必: 药王——孙思邈,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曾治愈唐太宗皇太后头痛病,宫廷要留他做御医,他谎称采“长生不老药”献给皇上,偷跑了.监视他的人谎报采药时摔死,太宗封他为药王. 儿科之祖一钱乙,字仲阳,北宋郓州(今山东东平)人.著《小儿药证直诀》,以脏腑病理学说立论,根据其虚实寒热而立法处方,比较系统地作出了辨证论治的范例. 法医之祖一-宋慈,宋朝福建人.所著《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文著.

郧县18497335102: 尿糖高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在吃的方面要注意些什么? -
揣剂正必: (1)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疗法,是一切治疗方法的前题,适用于各型糖尿病病人.轻型病例以食疗为主即可收到好的效果,中、重型病人,也必须在饮食疗法的基础上,合理应用体疗和药物疗法.只有饮食控制得好,口服降糖药或胰岛胰...

郧县18497335102: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名医神医 -
揣剂正必: 导读:现在的西医,因为见效快颇受当代人的推崇,然而,中国五千年流传下来的中医,是否真那么不值一提?我倒觉得,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没有研究过就没有发言权,本人虽没有研究过,但一直认为中医是值得发扬光大的,不说中医,我们...

郧县18497335102: 糖尿病是怎样引发的?有些哪方面的症状? -
揣剂正必: 糖尿病是与遗传,自身免疫有关.书上说症状:三多一少:即吃得多,喝得多,体重减轻.临床上三多一少并不是一定的,主要还是查空腹血糖,三次即可确诊.

郧县18497335102: 舶来品是什么意思?
揣剂正必: 舶来品指通过航船从国外进口来的物品.旧时外国商品主要由水路用船舶载运而来,... 从中医史来看,历代都有不少外来的名医,如唐朝有李摩珂、李珣,元朝有爱薛、拉...

郧县18497335102: 中国历史人物,有几个可以称为圣人的?比如:孔子,可以称为孔圣人杜
揣剂正必: 中国古代14圣人 一、酒圣杜康 二、文圣孔子 三、史圣司马迁 四、诗圣杜甫 五、医... 曹操吟咏出了“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千古绝唱:唐朝诗人杜...

郧县18497335102: 百岁神医是谁 -
揣剂正必: 中国唐朝时陕西有位名医,叫孙思邈(581—682),擅长治疗各种疑难 杂症,救活了很多垂危病人.他活到101岁,历史上称他为“百岁神医”. 一天,四个人抬着一口棺材,棺材底下不断滴着鲜血.孙思邈认为这 个人还没有死,就请他...

郧县18497335102: 历史上民间名医有哪些?历史上民间名医有哪些
揣剂正必: 针灸之祖———黄帝 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领袖.现存《内经》即系托名黄帝与歧伯... 药王———孙思邈 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曾治愈唐太宗皇太后头痛病,...

郧县18497335102: 孙思邈为什么被称为活神仙 -
揣剂正必: 因为孙思邈医术高超,治愈过很多人,被后人称为“药王”. 孙思邈(541年—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 .他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郧县18497335102: 隋唐时期有哪些重要的医学成就?
揣剂正必: 隋代名医巢元方编写的《诸病源候论》是中国第一部详论病因、疾病分类、鉴 别和诊断的著作,书中还记述了用肠吻合手术治疗外伤断肠等.该书对后代医学的 发展影响很大. 隋至唐初的名医孙思邈(581〜682年),著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这是两部很著名的医学著作.两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共收集了五千三百多个药方, 记载了八百多种药物.因为他对医药学的重大贡献,所以后人尊称他为“药王”. 唐高宗时,苏敬等人奉命编写了《唐新本草》,这部书图文并茂,并记载了药 物八百多种,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颁布的药典.唐玄宗时,王焘编写了《外 台秘要》一书,收集了六千九百多个药方,汇集了前代药方的精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