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漂移盛行在什么时期?

作者&投稿:余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冰川时期?~

这是指地球气候酷寒,高纬度地方的广阔区域为大陆冰川(continental glacier)所覆盖的时期。最近的冰川期在更新世,据在欧洲和北美研究的结果,认为共有六次冰川期,五次间冰川期。在日本根据分析冰斗地形(围谷地形,kar)地形发现有两次冰川期。最显著的冰川期是在石炭纪一二迭纪,冰川的遗迹残留于冈瓦纳大陆。除上述两大冰川期外,在欧洲和美洲还发现有前寒武纪、中生代和第三纪的冰川遗迹,但都不太显著。
冰川时代
在地质史上,冰川曾多次滑过地球表面,冲击刻画过大地,形成许多湖泊和沼泽。最近的一次冰河时代发生在大约20亿年前。在加拿大南部,从东向西绵延1000英里的地面上,有一系列原始冰川的沉积物。这块最早的加拿大冰原,想必至少有1000英里长、1000英里宽,数千英尺厚。最新的证据表明冰块曾流到美国北部,至少进入了米歇根地区。
科学家们认为在南非、印度中部和澳洲西部发现的冰河沉积物与加拿大南部的冰河沉积物属于同一个时代。如果是这样,那么20亿年前的冰河时期想必非常广泛,并且延续了数百万年。从那以后,地球经历过若干次冰河时期。
大约在后10亿年当中,地球至少经历过6个主要冰河时期,每次发生的间隔大约为1.5亿年,每次都持续大约5000万年。至于为什么要有这种周期性的冰河时代,这是地球史的难解之谜。科学家们提出不少有关这方面的理论,从洋流的改变到太阳黑子的周期变化等,五花八门,不一而足。但是没有哪一种理论站得住脚,令人信服。很明显,冰河现象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有一点看来是肯定的,地球目前仍然处于冰河时代。
冰川期这个说法可能有些含糊不清。通常这一说法指的是地球上部分地区被冰川覆盖了一二百万年的那个时期。这些时代通常以一系列冰川前进或间冰期(冰川停止前进、溶化、后退)为标志。但是,地质学家所说冰河时代是指全球变冷的那段时间,可能延续了几百万年。前面提到的5000万年的那个时代被认为是冰河时代。很明显,在一个冰河时代里可能、也确实发生过几个冰川期。
最近这次冰河时代大约在6500万年前开始,好像刚巧与白垩纪的大灭绝联系在一起。大量的证据表明地球曾与巨大的彗星或小行星相撞,后者的残余部分飞向外层空间,撞击造成的森林大火发出的大量烟尘弥漫了大气层的低层,挡住了阳光,结果使地球的温度急剧下降,并产生大量酸雨。这样,仅存的恐龙灭绝了,3/4现有植物和动物物种死光了。这次相撞还可能多少改变了一下地球的运行轨道,这就是为什么地球总保持这种温度较低的状态,而且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地球可能恢复到中生代适于恐龙生长的较热的气候。
冰河时代的开始是个缓慢的过程。大约在6500万年前南极开始形成冰川,冰面越来越大、变小、又扩大,逐渐形成厚厚的隆起的冰原。大约到2000万年前,冰面覆盖了整个南极大陆,这个过程现在仍在继续。大约到1200万年前,冰川才开始扩散、移动,并覆盖了阿拉斯加山区。在冰河时代,格陵兰冰川比较年轻,因为这块大陆直到大约300万年前才被冰川覆盖。
时光已经进入了新的冰川期,地质学家们称之为更新世。大约在200万年前大量冰川开始向前移动,有时覆盖地球陆地表面的1/4,厚达数千英尺。在这最后一个冰冻时期,冰川由于至少有4次溶化,因此,出现了几度前进、几度后退的现象。现在人们开始发现一些证据表明,冰川在下一次推进时总比前一次更凶猛。最凶的一次大约发生在5万年前,到1万年前停止。每当出现间冰期,全世界的气候就平均变暖,比现在还要暧得多。通常间冰期要持续好几千年。即使在最后这次冰川推进的高峰期,也有过若干次停止前进、发生溶化的过程,全世界的气温也在慢慢回升,也有上下波动。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仍然处在冰川阶段,因为1/10的地球表面仍然被坚冰覆盖。
格陵兰和南极地面上覆盖着共达500万立方英里的冰,世界各地崇山峻岭中峡谷冰川更是司空见惯。但是历史记载清楚的表面,100年来地球正在经历一次间冰期。瑞士在本世纪初兴建的游览胜地曾使游客对冰雪美景一览无遗,而现在,那冰雪世界早已荡然无存!如果这次间冰期继续下去,地球上的冰川全部溶化,海面将上升200~300英尺,淹没全世界许多大城市。像纽约、波士顿只能由背负水下呼吸器的蛙人去参观游览了。
也许这次间冰期是暂时的,在未来的数千年中地球将会再次变冷,再次经受冰冻。巨大的冰山将再次出现并向世界各地推进,吞没前进道路上的一切文明。或许冰川期确实正在结束:这一切只有让时间和被淹没的沿海城市能说清楚。

漂移一直在进行中,因为地球内部是粘稠的液体,所以陆地在上面不稳定。

魏格纳(1880-1930)是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1880年11月1日生于柏林,1930年11月在格陵兰考察冰原时遇难。
19世纪以前,人们尚未开始系统地研究地球整体的地质构造,对海洋与大陆是否变动,并没有形成固定的认识。1910年德国的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一个奇特现象: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北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如果从地图上把这两块大陆剪下来,再拼在一起,就能拼凑成一个大致上吻合的整体。把南美洲跟非洲的轮廓比较一下,更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远远深入大西洋南部的巴西的凸出部分,正好可以嵌入非洲西海岸几内亚湾的凹进部分。
魏格纳结合他的考察经历,认为这绝非偶然的巧合,并形成了一个大胆的假设:推断在距今3亿年前,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和岛屿都连结在一块,构成一个庞大的原始大陆,叫做泛大陆。泛大陆被一个更加辽阔的原始大洋所包围。后来从大约距今两亿年时,泛大陆先后在多处出现裂缝。每一裂缝的两侧,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裂缝扩大,海水侵入,就产生了新的海洋。相反地,原始大洋则逐渐缩小。分裂开的陆块各自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今天人们熟悉的陆地分布状态。
魏格纳少年时便向往到北极去探险,由于父亲的阻止,他没能在高中毕业后就加入探险队,而是进入大学学习气象学。1905年,他以优异成绩获得气象学博士学位后,致力于高空气象学的研究。1906年,他和弟弟两人驾驶高空气球在空中连续飞行了52小时,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后来他又参加了去格陵兰岛的探险队,岛上巨大冰山的缓慢运动留给他的极其深刻的印象可能催化了后来他面对世界地图迸发的联想和兴趣。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搜集地学资料,查找海陆漂移的证据。
1912年1月6日,魏格纳在法兰克福地质学会上做了题为“大陆与海洋的起源”的演讲,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此后,由于研究冰川学和古气候学第二次去了格陵兰。在随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的研究工作中断了,在战场上身负重伤,养病期间他于1915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系统地阐述了大陆漂移说。他在《大陆和海洋的形成》这部不朽的著作中努力恢复地球物理、地理学、气象学及地质学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因各学科的专门化发展被割断——用综合的方法来论证大陆漂移。魏格纳的研究表明科学是一项精美的人类活动,并不是机械地收集客观信息。在人们习惯用流行的理论解释事实时,只有少数杰出的人有勇气打破旧框架提出新理论。但由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大陆漂移由于缺乏合理的动力学机制遭到正统学者的非议。魏格纳的学说成了超越时代的理念。
大陆漂移说一提出,就在地质学界引起轩然大波。年轻一代为此理论欢呼,认为开创了地质学的新时代,但老一代均不承认这一新学说。魏格纳在反对声中继续为他的理论搜集证据,为此他又两次去格陵兰考察,发现格陵兰岛相对于欧洲大陆依然有漂移运动,他测出的漂移速度是每年约1米。1930年11月2日,魏格纳在第4次考察格陵兰时遭到暴风雪的袭击,倒在茫茫雪原上,那是他50岁生日的第二天。直到次年4月,搜索队才找到他的遗体。
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比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6大板块的主张,它们是——欧亚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板块、南极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板块学说很好地解决了魏格纳生前一直没有解决的漂移动力问题,使地质学在一个新的高度上获得了全面的综合。随着板块运动被确立为地球地质运动的基本形式,地学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大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海洋时而扩张、时而封闭,已成为人们接受的地壳构造图景。到了20世纪80年代,人们确实相信,从大陆漂移说的提出到板块学说的确立,构成了一次名副其实的现代地学领域的伟大的革命。
魏格纳去世30年后,板块构造学说席卷全球,人们终于承认了大陆漂移学说的正确性。由此可见:一种正确的理论在其初期阶段常常被当作错误抛弃或是被当作与宗教对立的观点被否定,后期阶段则被当作信条来接受。但无论如何,人们至今还纪念魏格纳的,不是他生前冷遇与死后热闹,而是他毕生寻求真理、正视事实、勇于探索和不惜献身的科学精神。

也许在只有一块原始大陆时,在经过千万年的黑暗雨期后,因为自身温度降低和缺少阳光照射,地球进入了一个寒冷时期,寒冷期让主要位于北半球的较高纬度的古大陆覆满了冰川,海底生命也许已经在海洋中诞生了,但是低温让它们进化缓慢,海洋上漂满了冰山,南北极地海洋结成了冰盖,这个冷期又不知持续了几千几万年。

然而,就像地球必然会因热(对流快、大雨期)而冷(因与阻挡阳光热能)一样,地球必然会度过冷期,进入一个比较稳定的温暖期。因为低温使水蒸发缓慢,空气对流大大减小,地球上的大雨期结束,大气层不再因阴云密布罩住阳光照射,太阳在地球上空缓慢地露了出来,苍白的阳光抚摸着这个玲珑剔透的冰冷的银色星球。地球在冷黑无雨的寒季不知渡过几千几万春秋,终于缓慢地迎来了它的初春,早期的冰雪消融会是相当相当地缓慢,阳光在地球近日点照过来还好点,但是巨大的寒冷会在空中就将太阳热量吸收干净,单是温暖地球大气层就不知需要多少轮回年。

然而地球毕竟在慢慢温和,冰盖在缓慢融化,雪水汇入海洋。我想,冰盖融化过程推动了古大陆的分离。在当时的地球上,冰的面积虽然巨大,大陆上覆盖着的冰盖也许远远超过了大陆的体积,然而,冰毕竟是较轻的物质,而且易碎,融化开始后,冰与大陆结合得不再那么紧密,在地球自转力作用下,它开始松动,冰会先成为旋转力征服抹平的对象,它要把突出的冰盖挤碎填到海里去,巨大的冰块在旋转力的作用下开始崩裂,缓慢向低处滑行。

不要小看冰滑行的力量,它严重地撕扯着陆地,使本来就承受着旋转力分裂作用的大陆加剧分离的趋势,终有一天,巨大冰块轰然滑入海洋,海洋水位大幅上升,淹没了一部分陆地,这时候的陆地可能不会随着冰盖断裂而分离——肯定是这样,冰层的承受力比陆地岩石要差许多,它会早于陆地解体,陆地看起来还是完整的,然而冰盖解体滑入海洋的力量却使陆地承受了巨大的分裂力,陆地的裂痕与大冰盖体的滑行轨迹有关系。也许,最大一块冰盖向右(东)滑行(因为大陆隆起的对面有地球上最深的凹陷),因为体积大、速度快,它使整个大陆东部出现一条贯通南北的裂痕,后来大陆在旋转力作用下,顺着这条裂痕断裂开来,断裂大陆顺着地势滑向地球最深的凹陷,这就是今天的美洲大陆。另有几大块冰盖顺着地势向南滑行,大陆在隆起后,这些部位也凹陷下去,令南半球的地势更低,冰盖的下滑力撕扯着古大陆南部令它出现裂痕,在旋转力作用下终于断裂下来成为几块,它们顺着地势向南漂移,在凹陷处停留下来,形成非洲、大洋洲、南极洲三块大陆。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次的冰盖断裂主要是大断裂,大块冰盖滑向海洋,从而使古大陆上的冰盖变得支离破碎,但仍然到处是水,在古大陆的高纬度,因为寒冷,冰盖几乎是完好无损的,所以北半部分的古大陆没有受到冰盖滑落力的撕扯,又因为在高纬度受到的旋转力较弱,所以这部分陆地一直比较稳定,这就是现在的亚欧大陆,地球上最古老、最稳定、又最有活力的大陆,其它大陆都是它断裂出的肢体,没有再生能力,都会沉,而只有亚欧大陆是活的有生命力的,它直接与地球心脏相通,可以稳定地再生。所以,从根本上说,各大洲的地位命运并不平等。

残存冰盖下的大陆表面上仍是完整的,此时的大陆依然是寒冷的,生命在海洋里缓慢进化,一块冰雪纵横覆盖的大地,生命是怯于登陆的,然而气候毕竟在缓慢变暖,低纬度的冰雪在逐渐融化,顺着冰盖滑向海洋时在陆地留下的沟壑,冰水流入海洋,河流出现了。山川河流先在低纬度大陆出现,生命活力当然也会从河流逆流而上,首先在低纬度区登陆。

我想,大陆的断裂漂流是陆续进行的,首先断开的可能是美洲大陆,因为现在成为太平洋海底有地球上与大陆隆起相对应的最深的凹陷,地势低下给大陆东部很大下滑的引力,加上冰盖滑入海洋给大陆东部造成的贯通南北的裂痕,在旋转力作用下,这部分大陆断裂下来,在地幔层次上向右边的凹陷处漂移。

大陆漂移过程并不是自由自在的漫游过程,因为是坚硬的固体强行在固体中移动——表现为一部分地幔向另一部分地幔挤压,这会让地幔形成褶皱,逐渐隆起,形成一系列的褶皱山脉和褶皱山区,大陆的移动挤压是大多数山地的主要成因。总应该是在它移动的前方推动形成褶皱山区的,所以美洲大陆的东海岸会有一系列褶皱山区出现,太平洋上的岛屿山区也主要位于东部(如台湾岛上的台东山脉),这说明这些陆地都是在向东漂移——亚洲大陆并不是太明显,说明它不怎么移动,但它断裂出去的岛屿确实在向东海的凹陷处漂移,非洲也还在继续向海洋深处漂移。但如此看来,美洲大陆并不是从古大陆东边断裂出去的,而是从大陆西部断裂下去的,一直向西飘移,因为美洲大陆的褶皱山区都位于东部沿海,美洲,是面向西方、背对东方倒退漂移的美洲,它在一直远离西方,它漂移的目的地不是与大陆东方会合,而是地球最深的凹陷处——太平洋最深的马里亚那海沟部位,最终它会沉入这一地区,就像亚欧大陆外围的岛屿们一样。非洲、大洋洲都在向海洋深处滑落,所有的陆地都有滑入海底填补地球凹陷的趋势,只有亚欧大陆例外,它是唯一一块原生陆地,是地球凹陷产生的原因。

火山、地热是地核力量的显现,地核作用力会形成陆地和海洋分野,旋转力会将陆地打碎,漂移填海,企图抹平海陆分野,而陆地的断裂漂移形成的地幔挤压则是形成褶皱山地的主要力量,也是地震的根源。地震是陆地地幔漂移中对海洋地幔不断挤压,挤压力会使相交的两处地幔都发生褶皱隆起,形成褶皱山地,这是在地幔韧性压力许可的压力下出现的地貌,如果超出地幔韧性,地幔就会突然崩断崛起成为陡峭的断层山区,断裂的另一半或者会相跟耸起,或者会轰然垮入地幔,每一次或大或小的造山运动(尤其是断层山)都会引起规模不等的地震。

或许我们一直没有足够重视地球自转移山填海的同化作用,它的目的是要消除不平,让地球每一个角落都平滑整齐,在陆地上它欲削平高山,但这个企图却因它自身的旋转不能实现,它让陆地向海洋深处移动去填补凹陷,结果却在移动压力驱使下形成了更多的断层山区,地球表面变得更不平坦。我们担心地球自转变慢抑制了地核的造陆运动,再也没有新的陆地产生了,剩下的时间就是任凭旋转力把陆地剥碎,一点点重新填入海洋深处的凹陷中,这确实是很慎重的忧虑,然而有一点可以聊以庆幸:自转变慢同样降低了旋转力对地表的剥蚀作用,移山填海的速度放慢了,大块陆地的位置看起来仿佛很稳定,不再向深海中滑去。地球正当年富力强,心态稳定,一切按部就班,井然有序。也许是吧,然而力总是会有极限,我们看到美洲西海岸那些地幔受挤压形成的褶皱山区,有一天太平洋地幔会终于支撑不了下滑的美洲地幔,褶皱会突然断裂,美洲大陆会迅速向太平洋深处滑落,这是真的,因为旋转力的减弱的作用虽然是双向的(即让地核活动减弱生不成新的大陆,又减弱了地表移山填海的能力),但是地势的高低形成的走向趋势却是不会改变的。

人们总爱乐观地说,地球已经存在了四十亿年,它还会稳定地存在四十亿年。然而,地球的存在与生命的存在之间不能划等号,与大型动物与人的存在更不可画等号。地球存在了四十亿年,直到四千万年前,大型动物才开始多样化,直到几十万年前,原始人才由类人猿进化出来,而直到几千年前,人类才由无历史记载的原始阶段向文明迈步。从过去看,地球史上属于人类史的时间非常短,当然我们没法乐观到以为以后的地球会一直属于人类。也许能,这要看人类怎样使用道化赐予的创造之宝——智力。

美洲会是从古大陆的西侧断裂下来一直向西漂移,非洲、大洋洲、南极洲从南部断裂,断裂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岛屿,像英格兰群岛、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岛、撒丁岛等等,地中海是断裂后形成的内海。东部断裂下的陆地也有很大的。并且我觉得古大陆东部断裂漂移是最早发生因为它离着地球深凹陷处最近,从此处滑向海洋的冰盖块也许是最大的,断裂漂移的陆地面积也会相当大,(说不定比美洲还要大),然而深陡的太平洋海底凹陷吞没了它,使它较快地沉入了海底凹陷,重新化为地幔的一部分,它断裂形成的小块陆地环绕着亚洲,从北到南有格陵兰岛、日本列岛、台湾列岛、马来群岛等所有环太平洋的岛屿,甚至包括漂到南半球的新西兰群岛、澳洲大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东海蓬莱仙山的传说,直到现在还有美得莫名其妙的海市蜃楼出现。这所谓的蓬莱三仙山(大小瀛州岛)就是古大陆东部断裂下来漂移入海洋深处的陆地,人们看见它的时候,它已经快要全部没入太平洋海沟凹陷中了,只有很少的一点露出海面,看起来像几座浮浮沉沉、渐行渐远、虚无缥缈的岛,到了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时代,这块陆地已经基本上沉入了海底,也许因为海浪推动或地壳移动,会偶尔凸现出来,这令人们惊为神异,于是始皇动用权威,发出几十条载满童男童女的大船出海去寻找海外仙山,以那时的航海技术,一去不复返完全在意料之中,在沉入海底的那一刻,如果还有人活着,它会发现找到了,他们终于如愿以偿,和“仙山”长眠在一起。

所有传说中忽隐忽现、虚无缥缈的仙山其实都是被旋转力从古大陆分离出去去填补海底凹陷的小块陆地。这是所有岛屿的命运。

现在的欧亚大陆应该是古大陆的残存体,然而它们也已被旋转力作用得支离破碎了。在纬度较低的位置,旋转力作用强,欧亚大陆已经被一连串内海海峡所分离,只有旋转力较弱的高纬度区,古大陆还保存得比较完整,这就是从北欧到西伯利亚广阔而古老的大陆地区。这是古大陆受力最小的区域。最后的冰川从这里融化,在地势和旋转力的作用下向南滑行,穿过整个欧亚大陆,划入南太平洋中,这可能就是所称的第四纪冰川时期,地球上最近一个冷期,从那以后,地球真正变得温暖了。

第四纪冰川时期,非洲、澳洲、美洲可能已经与古大陆完全分离了,最有力的佐证是这些洲没有冰川滑过后形成的沟壑纵横、千姿百态的溶岩地貌(喀斯特地形)——我不很清楚,如果有哪个洲上有喀斯特地貌,说明直到第四纪冰川时代,它仍是与古大陆相连的(也不是绝对的,分裂出去的大陆也被冰川覆盖的可能性也有,此后融化破碎,划过大陆形成喀斯特地貌也为未可知。)。

在最后的冰川横过大陆滑入海洋起,地球陆地基本上处于冰川时代,陆地在冰川时代就已经开始漂移,漂移经过的区域影响了陆地的气候,影响陆地生命的进化历程。

冰川时代可以分为几个时期:冰盖覆盖整块古大陆的完全冰川时代;在气温有所回升和旋转力作用下冰盖破裂解体大范围滑入海洋的冰川大滑落时代;此后就进入了参差错落的不完全冰川时代。在这个时期,低纬度的冰雪逐渐消融,顺着冰盖滑入大海时在陆地划出的沟壑流入大海,河流形成了。大陆北部高纬度上的冰盖还完整地保存着。古大陆的活力先是从较温暖的低纬度开始,而低温的北部高纬度大陆长期处在原始的冰封状态。大概就在这个时期,在西、南、东方向上断裂漂移。生命在低纬度温暖陆地上逐渐兴盛,随着陆地的漂移,不同的物种被大陆带到了不同地方。这个时期可能就是所谓的寒武纪生物大爆炸时期。寒武纪属于冰川三期时代,受冰川影响,地球气温仍不高,所以寒武纪动物大多是冷血类的两栖动物。植物以耐寒针叶林和从海洋植物进化出孢子蕨类植物为主。在原始的处女陆地上,这些动植物空前繁荣地发展起来。这个时期,统治地球的动物就是恐龙。

第四期冰川时代的到来结束了陆地的第一个生命繁荣期。这个时期开始的原因是地球气温继续上升,冰川线不断向北推移,北部大陆的冰盖开始松动,加上大陆断裂漂移引起的一系列剧烈地质活动——地震、火山喷发、造山运动、令这块古大陆再也不能安稳沉睡,因为振荡和融化,北部冰盖开始断裂解体顺着地势向低纬度滑动,滑过整个欧亚大陆,掉进南太平洋中。这个过程就是第四期冰川时代。

第四期冰川时代是地球上又一个完全的寒季,冰川在整个欧亚大陆上蔓延滑行,一度覆盖了整个大陆,身体小巧灵活的两栖动物来得及重新躲入水中,但大多数的大型动物在这个时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庞然大物的冷血两栖动物时代宣告结束。澳洲会是一块在三期冰川时代就断裂漂移出去的大陆,因为到现在爬行动物在这块大陆上还相当繁荣昌盛,还有其它一些看起来稀奇古怪的动物种类。这些动物既是适应热带(不对,澳洲生物圈基本属于南温带,与古大陆有近似的气温条件——所以,澳洲动物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冰川以前古大陆爬行动物的风貌。)

第四纪冰川是最后的冰川时代,从此以后冰川不再统治大片的陆地,温暖的陆地时代开始了。

冰川时代让陆地变得沟壑纵横,山川湖泊、河流参差纵横,空间地理环境的复杂化为物种的多样性创造了条件,气候和环境影响着物种进化的程度和速度,宇宙进化到生命链条,看起来是气温——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力——对演化进程起着决定作用。

时代(百万年) 地质时间 地点
0~2.5 更新世 北半球
235~320 石炭纪~二叠纪 南半球(南美洲、非洲、印度、澳洲)
410~470 奥陶纪~志留纪 非洲、南北美洲北部、欧洲
570~680 前寒武纪晚期 澳洲、欧洲、格陵兰、新西兰、巴西、阿尔及利亚
740~825 前寒武纪早晚期 澳洲、欧洲、西伯利亚、中国、北美洲
950 前寒武纪 非洲、亚洲
2300 前寒武纪 北美洲

冰河时期


冰川漂移盛行在什么时期?
也许在只有一块原始大陆时,在经过千万年的黑暗雨期后,因为自身温度降低和缺少阳光照射,地球进入了一个寒冷时期,寒冷期让主要位于北半球的较高纬度的古大陆覆满了冰川,海底生命也许已经在海洋中诞生了,但是低温让它们进化缓慢,海洋上漂满了冰山,南北极地海洋结成了冰盖,这个冷期又不知持续了几千几万年。然而,就像地...

大陆漂移学说的简要内容,意义和提出时候的年代是什麽?
最重要的一点是大西洋两侧陆地的地质相同情形只有发生在白垩纪以前的地层中,因为大陆漂移是相信在侏罗纪时候发生的。回目录 冰川作用的证据 约在三亿年以前古生代的后期,南半球有分布极广的冰川作用,曾在南美洲、非洲、澳洲、印度、和南极洲发现。由冰川沈积物所指示的冰川流动方向,可以证明是由当时拼合起来的南半球...

第四纪冰川遗迹分布在哪些地方?
第四纪冰川基岩冰溜面遗迹产生于第四纪气候大幅度波动的寒冷期,那时由于降雪量骤增,且远大于雪的溶化量,于是在山上海拔高度条件适合区域积雪成冰,当其厚度和重量为山体无法承受时,冰体便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随山势向下运动,即形成冰川。基岩冰溜面即是冰川经过时被刻磨、铲刮出痕迹的山岩。第四纪冰川是...

冰山融化现在到了什么程度
当地时间2020年12月2日,南乔治亚岛,世界最大冰山A68a正向南乔治亚岛漂移。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卫星图像显示,曾经世界上最大的冰山A68,融化分解成“无数小碎片”,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 A68在2017年从南极大陆分离出来时,覆盖了近6000平方公里的面积。据报道,A68是从南极边缘的拉森C冰架脱离,在一年的时间里几乎没...

第四纪冰川有什么意义?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2022绍兴漂流:最好玩最刺激的地方在哪详细地址?
4、覆卮山冰川漂流票价:138元开放时间:10:30-16:30,16:00停止入场。地址: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岭南乡徐岙村浮石山冰川漂流位于冰川遗迹山脚下,非常值得一游,欣赏风景!浮山冰川漂移大概三公里。朋友们玩通常要花一两个小时。漂流完后还可以去浮山山下的农家乐玩!

恐龙最早在哪个时期
侏罗纪(距今2.13-1.44亿年前):恐龙多样化,翼龙、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等种类出现.原始鸟类(始祖鸟等)出现.古代哺乳动物、裸子植物占优势.大陆继续漂移.白垩纪(距今0.65-1.44亿年前):大多数大陆分隔开来,恐龙继续适应辐射并在本期结束时灭绝.最早的蛇类出现并发生适应辐射.具有现代鸟类特征...

冰川时代4大陆漂移讲了什么事
讲了随着冰盖的逐渐消融,冰盖大陆正日趋崩裂,长毛象一家三口生活在较为安定的环境下,由于女儿的任性,在与朋友相处交流时受到它父亲的责怨,女儿觉得自己在朋友面前没有面子,便独自离开父亲,可就在这时冰盖大陆崩解,它父亲与女儿和它妈妈分离,它父亲(长毛象)则和那个老虎和树懒一起寻归找亲人,可...

...发现地球上所有洲在很早以前是连成一块的时候,他会怎么说?3、4句...
1912年1月6日,魏格纳在法兰克福地质学会上做了题为“大陆与海洋的起源”的演讲,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此后,由于研究冰川学和古气候学第二次去了格陵兰。在随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的研究工作中断了,在战场上身负重伤,养病期间他于1915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系统地阐述了大陆漂移说。他...

什么时候下酸雨?
面对记者的提问,张明英告诉记者,这是因为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当水和二氧化碳结合后就会呈酸性。所以我们在测试自然界中雨水的酸碱性时是以pH值5.6为标准的,22日这场降雨的pH值是6.23,大于5.6,所以不是酸雨。■漂移到中国上空的火山灰是微米级的物质,只会停留在平流层,不会造成酸雨 “人们...

旬阳县13155317910: 第四纪冰川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
华罡亚硫: 冰川时代在地质史上,冰川曾多次滑过地球表面,冲击刻画过大地,形成许多湖泊和沼泽.最近的一次冰河时代发生在大约20亿年前.在加拿大南部,从东向西绵延1000英里的地面上,有一系列原始冰川的沉积物.这块最早的加拿大冰原,想...

旬阳县13155317910: 历史上有几次冰川时期 -
华罡亚硫: 四次大冰期:1.卡鲁冰期 Karoo 3亿6千万年前至2亿6千万年前 石炭纪和二叠纪 古生代 2.安第-撒哈拉冰期 Andean-Saharan 4亿5千万年前至4亿2千万年前 奥陶纪和志留纪 古生代 3.瓦兰吉尔冰期 Cryogenian(or Sturtian-Varangian) 8亿年前至6亿3千5百万年前 成冰纪 元古宙 4.休伦冰期 Huronian 24亿年前至21亿年前 成铁纪和层侵纪 元古宙更新世冰期:65万年来南极洲的冰蕊所记录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而划分的冰期/间冰期周期距离现代较近的更新世冰期的间冰期约为4万年,而后缩短为1万年.上一次冰河期是约1万年前.

旬阳县13155317910: 如何解释大陆漂移学说? -
华罡亚硫: 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为大陆漂移.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

旬阳县13155317910: 大陆漂移是怎么回事? -
华罡亚硫: 大陆漂移的设想早在19世纪初就出现了,最初的提出是为了解释大西洋两岸明显的对应性.直到1915年,德国气象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Alfred Wegener)的《大陆和海洋的形成》问世,才作为一个科...

旬阳县13155317910: 冰川时代是什么时代 -
华罡亚硫: 在地质学和古生物学中,最后一次冰河时代的开始与进展,和现代人类的崛起与繁衍,在时间上基本一致在各个地方,最后一次冰河时代时间有所不同.在北美洲,最后一次冰河时代被称为“威斯康星冰川作用”,据专家推算,其早期历史可...

旬阳县13155317910: 地球的变化 -
华罡亚硫: 地球在怎样变化,.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科学.地球上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但其中心问题是地球在如何发展变化.因此,地球在怎样变?一直是地质学中主要的争论问题. 变”与“不变” 在长时期内,地球不变的...

旬阳县13155317910: 第四纪冰川的资料 -
华罡亚硫: 第四冰川是在中国西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没有疑问.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早在40年代初领导新疆石油地质调查时,就对天山南麓第四纪冰川沉积物进行了研究,发表了两篇论文,在文中他阐述了冰期存在的证据,并划分了三个冰期,分别以不...

旬阳县13155317910: 历史上有几次主要冰期 -
华罡亚硫: 冰川时期这是指地球气候酷寒,高纬度地方的广阔区域为大陆冰川(continental glacier)所覆盖的时期.最近的冰川期在更新世,据在欧洲和北美研究的结果,认为共有六次冰川期,五次间冰川期.在日本根据分析冰斗地形(围谷地形,kar)...

旬阳县13155317910: 南极冰山的漂移跟洋流有关吗 -
华罡亚硫: 南极冰山有时会在水深较浅的海域搁浅,在南极的冬季,海冰也会将大量的冰山冻结住,在这样的情况下,冰山是不移动的. 南极冰山在南大洋水域的运动与大气环流、表层水流相一致,在南极岸边,冰山的漂移取决于海流,这里冰山漂移轨...

旬阳县13155317910: 在南极大陆周围海域几乎见不到冰山漂移现象的时期是 -
华罡亚硫: C 南半球的冬季,冰川都牢牢的呆在南极大陆.冰山是温度较高时,从南极冰架上断裂下来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