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何解?云在青天水在瓶,眼光随指落深坑。溪花不耐风霜苦,说甚深深海底行。

作者&投稿:墨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云在青天水在瓶"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云在青天水在瓶”出自李翱《赠药山高僧惟俨(其一)》,
它有两个意思:
1、一个意思是万物各有各的去处。
云飘在天上,水只能呆在瓶中,这就必然导致不同的眼界,不同的行为作风。 同一类的事物,处在不同的位置上,就会有不一样的行为做风。
一切自有它们的归宿、来源和本性,性命相合,各归其所。如果硬将不同层次的事搅在一起,或用世俗功利要求,必然要混乱失望的。
2、另一个意思是比喻差距之大无交集的可能。
在青天的云,和在瓶中的水本是一物。只是形态不同。
这就说明你是什么样的形态修为,就决定了你在什么位置。
又或者,你不以在瓶悲,以平常心态对待。
而这种心态,其实也是一种修为。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李翱是中唐时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哲学家,当时任湖南澧州刺史,药山唯俨禅师驻锡的药山道场,正是他的治下。
李翱早就景仰药山禅师的嘉声,以太守之尊屡请不至,于是就屈驾亲自拜山。哪知到了药山,唯俨禅师执经在手诵读,根本就不理他。
李翱的侍者就告诉唯俨禅师说,太守大人来看他了。但他也是不顾。李翱性急,见了很不了然,说:“真是见面不如闻名啊。”拂袖就出。
这时唯俨禅师回过头来说:“太守何得贵耳贱目?”——相信耳朵的虚闻还是相信眼睛的实见呢?这句极有分量,李翱心中一震,立即谢过,并请教大道。
当他问:“如何是道?”时,唯俨禅师一言不发,却用手上下一指问:“会么?”李翱茫然不懂,唯俨禅师才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悟性毕竟不凡,当下“欣然”,于是就题了这首诗赠唯俨禅师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云在青天水在瓶

《赠药山高僧惟俨》作者-李翱
原文:练得身形如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是一句相当禅意的话,按字面意思理解为:我对道的理解没有其他。只是云在天上水在瓶子里。 意喻:一切顺其自然,物我本性,本来就是这样子的,没有理由,也不要改变。说的是一种平凡心的境界。

这是诗来源的故事:唐朝会昌年间,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翱数次派人请药山惟俨禅师进城供养,均被禅师拒绝。一日,李翱亲自登门造访,药山座在蒲团上,手拿经卷故意不理睬他。李翱忿然道:"见面不如闻名!"说完拂袖而出,这时,药山冷漠地对他说道:"太守怎么能贵耳贱目呢!"这一句话使得李翱为之所动,遂转身礼拜,并问道:"什么是道?"药山禅师伸出手指,指上指下,然后问:"懂吗?" 李翱说道:"不懂。"药山解释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听过药山禅师的点化,茅塞顿开。原来真理就在青天的云上,瓶里的水中!道在一草一木,道在一山一谷,道在宇宙间一切事物当中。他当即提笔写了一首诗:"证得身形是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772~836)中国唐代思想家,文学家。字习之。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关于李翱其人生平可自行百度之。

本回答属本人所有。谢绝楼下复制粘贴。楼主不采用本人答案无所谓,被抄袭心情会很差。谢谢~!

唐时,李翱向惟俨禅师请教何谓佛法智慧。惟俨禅师用手指上下,问,懂得么?李翱说不懂。惟俨禅师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真正的智慧,就是自自然然。青天之上,白云飘动,随风舒卷;水在瓶中,清澄如镜,如如不动。云动水静,一个那么高远,一个那么透澈,多么自然、恬静的境界。

《文化名家话佛缘》中的文字,随和、自然、清新、恬静。比起诗歌、小说来,这些纪实的散文,更真实可信,更贴近心灵。在这些名家的启示下,我们发现,佛教的智慧是实用之学,而非“表演秀”。

这一切,来得自然亲切,同样是“云在青天水在瓶”。

唐代刺史李翱和药山禅师的公案,是对应前面一首,{ 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 后面的是否定前面的,意思是说你做官时春风得意,以为自己悟道了其实都是假的,你后来不做官人生不得意的时候就没有前面的风度了,可见都是假的,所以说溪花不耐风霜苦,说甚深深海底行。一个人春风得意之时就像花朵一样,可是无法经受严寒的考验。

太守转身去,正当时,禅师忽唤,如能会,公案已圆满。未能会,禅师再一句“太守何贵耳贱目”,仍不会。施一句“云在青天水在瓶”,实是俗语应酬,轻轻放过尔。古德公案,今时能会者渺,多流于文辞戏论尔!悲哉。

这是宋朝的张商英写的,不是李翱写的。

唐朝官员李翱参访药山禅师听到的开示,写了首诗: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宋朝宰相张商英结合李翱人物生平写了两句诗:云在青天水在瓶,两眼随指落深坑。溪花不耐风霜苦,说甚深深海底行


汇川区17541589890: 出处? 何解?云在青天水在瓶,眼光随指落深坑.溪花不耐风霜苦,说甚深深海底行. -
捷黄卡培: 唐时,李翱向惟俨禅师请教何谓佛法智慧.惟俨禅师用手指上下,问,懂得么?李翱说不懂.惟俨禅师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真正的智慧,就是自自然然.青天之上,白云飘动,随风舒卷;水在瓶中,清澄如镜,如如不动.云动水静,一个那么高远,一个那么透澈,多么自然、恬静的境界. 《文化名家话佛缘》中的文字,随和、自然、清新、恬静.比起诗歌、小说来,这些纪实的散文,更真实可信,更贴近心灵.在这些名家的启示下,我们发现,佛教的智慧是实用之学,而非“表演秀”. 这一切,来得自然亲切,同样是“云在青天水在瓶”.

汇川区17541589890: 云在青天,水在瓶.何解? -
捷黄卡培: 这个词语,是出自佛教里的一个故事,意思大概就是,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归宿.(对了,对于上善若水这个词语,我不是特别懂,你给解释下贝,感谢)

汇川区17541589890: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出处?何解? -
捷黄卡培: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译文】孔子说:“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 智者快乐,仁者长寿.”【读解】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

汇川区17541589890: 请问此诗何解? -
捷黄卡培: 这首诗应该是在描写诗人一种无奈的心情,在经过很多事后,既已看破世事,又觉得世事弄人,既矛盾又无奈,叹自己无力改变已经发生的一切.

汇川区17541589890: “眼观鼻 鼻观心”出自于? 何解? -
捷黄卡培: 出自:清代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安公子羞得面红过耳,眼观鼻、鼻观心的答应了一声.本来说的是对待对方(尤其是妇女)的礼貌,现在也引申为不敢抬头或害羞. 【拼 音】yǎn guān bí ,bí guān xīn 【解 释】 1、因害羞﹑惭愧等而...

汇川区17541589890: 李商隐《锦瑟》中的“沧海月明珠有泪”当做何解?是何典故? -
捷黄卡培: 这首诗大概解释: 锦瑟呀,你为何竟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我心如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又如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

汇川区17541589890: 李商隐《落花》"眼穿人仍欲稀"何解?全诗赏析 -
捷黄卡培: 这望眼欲穿而来的春天,也挽留不住,依然又匆匆归去. 稀:春光过尽. 【文意今译】 在高高的楼阁之上,客人竟就这样走了!小园里,风吹得千万片残花乱飞. 落花,上下飞舞,洒向曲曲弯弯的小路上,飘得远远的,像在送着落日的斜晖. 看到这样的情景,柔肠寸断,不忍把落花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我爱惜芳菲的心情,也随春而去了,所得到的只是沾湿了衣裳的盈盈清泪.

汇川区17541589890: 此诗何解? -
捷黄卡培: 这词美吧,这是戴复古的一个妻子写的词,也是一首颇为特殊的绝命词,不同于常见的反映游子与情人、妓女离情别意的作品.“惜多才,怜薄命,无计可留汝.”头句是慨叹执意要离去的丈夫,次句是哀伤决意要死去的自己,第三句则说明造...

汇川区17541589890: 儿童不解春何在这整首诗的出处 -
捷黄卡培: 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 《暮秋独游曲江》 意思是:儿童不理解春天的意义,只是盲目的挑人走的地方走.这句诗描写了春天游人踏春的热闹景象,和自己内心的悲凉做对比. 原文: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

汇川区17541589890: 任凭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来饮出处在何处做何解释谢谢
捷黄卡培: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源起佛经中的一则故事,警醒人们"在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美好的东西,但只要用心好好把握住其中的一样就足够了".出自《红楼梦》第九十一回贾宝玉: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常引申为,众多女子当中只钟情一个男子,对爱情专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