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保卫战:李光弼与史思明10万大军血战50多天

作者&投稿:潭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派遣何千年至太原诱捕太原尹杨光瞓,并将其处死。随后,安禄山渡过黄河,占领东京(今河南洛阳市)。玄宗派遣高仙芝领兵五万抵御,又任命宦官边令诚为监军。唐将封常清率领的军队未经训练,屡战屡败,建议固守潼关,但高仙芝未听从。边令诚不懂军事,却强行干预,导致高仙芝被诬陷处死,郭子仪被任命为节度使,率兵八万讨伐安禄山。此时,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围攻安禄山占据的云中,攻占马邑。河北常山颜杲卿联络河北17郡起兵反安禄山,切断安的归路。安禄山命史思明、蔡希德各领1万人,南北夹击常山,太原尹王承业未予支援。
天宝十五年(756年)正月,常山失陷,颜杲卿遇害,河北大部分地区沦陷。玄宗命郭子仪撤围,回朔方取兵会攻东京,郭子仪派遣李光弼率朔方兵1万出井陉,攻河北。二月,占领常山,击败史思明军。史思明切断李光弼粮道,李光弼向郭子仪求救。四月,郭发兵出井陉,与李光弼联合打败史部。安禄山派五万余人援史,五月,在嘉山被郭、李打败,死四万余,河北十余郡重归唐有。郭、李上书给玄宗,建议北取范阳,安部军心必乱,建议坚守潼关,不可轻出。然而,玄宗听信杨国忠谗言,逼迫哥舒翰出兵,六月八日,哥舒翰军被打败,仅八千余逃入潼关,哥舒翰被俘。九日,潼关沦陷。十三日,玄宗逃离长安,京城落入安禄山之手。郭子仪、李光弼将部队撤回井陉。杨国忠的馊主意,导致大好形势葬送,也导致他和杨贵妃的死亡。七月,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郭子仪领兵五万赶至灵武。八月一日,肃宗任命郭子仪为武部尚书、灵武长史,以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北京留守。李光弼带领五千人赴太原。
李光弼到太原后,发现太原节度使王承业军政废弛,御史崔众收其兵,却欺负王承业。李光弼到后,立即扣押崔众。恰好皇上下令晋升崔众为御史中丞,问光弼“崔众在哪里?”光弼回答:“崔众有罪,已被拘捕。”宦官打开圣旨给光弼看,光弼说:“我今天只准备斩御史,如果宣布诏书,我说斩中丞,如果任命他当宰相,我就斩宰相。”崔众被吓坏,第二天,光弼将崔众押到军门下斩首,威震三军。
至德元年(756年)十一月,安禄山派史思明、蔡希德、高秀岩、牛廷介四员大将,分别从定州、上党、大同、幽州,领兵十万,围攻太原。当时李光弼精兵都已调赴朔方,手下只有乌合之众,还不满万人。史思明得意地对诸将说:“太原屈指可下,太原一攻指日可占,朔方、河、陇可鼓行而下。”光弼部下颇感惊慌,要求赶快修城。光弼说:“太原城周围40里,敌人很快就到,现在修城已来不及。”于是率领战士和百姓到城外挖壕沟,又用所挖土做砖坯,存放城内。等敌兵攻城,光弼一边守城,一边用砖坯加高城墙,哪里有损坏,立即运砖坯补上。敌兵攻不进城,便在城外叫骂,光弼在军中招募到善修地道的士兵3名,让他们率兵连夜修地道,通到阵地前,当敌人叫骂之际,将士突然伸手拽住敌将的脚,拖进地道,拉到城上斩首,从此敌将不敢逼近城墙,走路都要看一看地面,害怕又冒出“地藏菩萨”来。光弼又赶制大炮,发射巨石,等敌人逼城,一发即可击毙20多人。敌人损失十分之二三后,在离城数十步外扎营,将太原团团围住。光弼派人约期投降,同时挖地道至敌营周围,到期,光弼在城上派偏将率数千人出城,装作投降模样,敌正举目张望之际,营中忽然地陷,1000余人被埋入土中,敌营大乱,光弼之军乘机攻杀,俘斩万人。史思明派人从山东赶运攻城设备,走到广阳(在今山西平定县南)被光弼派将袭击,将敌护兵3000人全部消灭。
史思明围攻一个来月,不见成效,又挑选精锐作游兵,布置他们“我带大兵攻北边时,你们就到南面,我攻东,你们就到西,一有空子,就乘机攻进城去”。然而光弼军令严整,守兵不论敌人进攻与否,都严加防范,使敌无隙可乘。至德二年(757年)一月七日,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杀死,庆绪继承帝位后,调史思明归范阳,留下蔡希德继续围攻太原。二月,李光弼乘敌松懈之际,组织敢死队出击蔡希德,大获全胜,杀敌数万,蔡扔下军资器械,狼狈逃窜。至此,50多天的太原保卫战胜利结束。在这期间,李光弼一直在城东南角帐篷中住宿,一有情况,立即起来应对,路过府门,也不去看一下妻子儿女,敌退三日,处理完兵事,才回府第。
太原保卫战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斗。史思明有10万精兵,而李光弼兵力不足1万,还是乌合之众。史思明向以骁勇闻,蔡希德“有才略”,其“谋略、果断、英武”胜过史思明。在太原战前,天宝十五年(756年)二月,李与史、蔡曾较量过,当时李率精兵1.3万人,自井陉出兵攻占常山,史率2万余骑围攻40多天,断绝李的粮道,李向郭子仪告急,郭率兵2万和李联合作战,才将史、蔡打败。而太原之战比起常山更艰苦,敌我力量悬殊,而且外无援兵,条件恶劣,犹能取胜,不能不归功于李光弼的指挥有方。
太原是唐室发祥之地,建为北京、北都,太原保卫战的胜利意义甚大。守住太原,唐朝可随时出兵井陉,截断安禄山的归路,安军有后顾之忧,就不可能全力攻击灵武的肃宗政权,这为唐室复兴,最终平定安史之乱奠定了基础。反之,如果太原落入安史之手,河东、河北、河南连成一片,同时向山东、陕西扩展,安史完全可能像后来的金朝,占有整个北方,如果不能进而统一全国,也可拥有半壁江山,使全国一分为二。可见,太原保卫战是安史之乱的8年中至关重要的一仗。


太原保卫战:李光弼与史思明10万大军血战50多天
二月,李光弼乘敌松懈之际,组织敢死队出击蔡希德,大获全胜,杀敌数万,蔡扔下军资器械,狼狈逃窜。至此,50多天的太原保卫战胜利结束。在这期间,李光弼一直在城东南角帐篷中住宿,一有情况,立即起来应对,路过府门,也不去看一下妻子儿女,敌退三日,处理完兵事,才回府第。太原保卫战是以少胜多...

一唐朝名将率领一万兵马,居然使用地道战妙计,战胜敌人10万大军?_百 ...
李光弼用一万士兵打败十万士兵的战役是太原保卫战。太原市唐朝的发家之地,也是军事战略重地,守住太原,可以截断叛军的后路。当时叛军带领着十万军队,气势汹汹的来进攻,李光弼这边的人手非常的不足,因为大部队都被调去给朔方保护唐肃宗,他手中所能够用的正规军只有5000河北军,剩下的都是地方的团练...

唐朝战将李光弼有何战功 李光弼与郭子仪齐名吗
敌人集中全部精锐的兵力接战,官军大败,军资器械全部被敌人缴获,这时李抱玉也丢掉了河阳,李光弼渡过黄河保守闻喜县。朝廷认为战败是由于李光弼与仆固怀恩意见不一致造成的,下诏征李光弼入朝,仍对李光弼进行表彰。 五、出镇临淮,令名不全 李光弼到长安,上表请朝廷处罪,肃宗下诏免罪。李光弼又恳切地辞掉太尉之...

美名流传后世的大唐中兴名将李光弼,一生都有哪些战绩?
李光弼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 在太原保卫战中, 敌人为了激怒光弼出城较量, 在城外叫骂, 当时军中有铸钱工三人, 光弼知他们善于挖掘地道, 就令他们带人自城内穿洞穴于城外。当敌人再骂时, 光弼则派人从地道拽其足而入, 临城斩之。 而且他还善于在军事实践中进行考察,将那些有勇有谋的人才选拔出来,并通过言...

李光弼是平定安史之乱的第一功臣,为何人民就记住了郭子仪?
如果单论平定安史之乱的功劳,第一功臣不是郭子仪,而是李光弼。郭子仪从相州之战后,受到鱼朝恩、程元振等宦官的陷害,被剥夺了兵权,由李光弼接替郭子仪,出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全程领导了平定安史之乱,被誉为“中兴第一功臣”。但是李光弼最终也难逃宦官陷害,安史之乱平定后,他鉴于...

“血性”中兴大唐第一代名臣李光弼说“要掩饰他的丰功伟绩太奢侈了...
第二,太原保卫战有名。李光弼要入侵叛军老巢——范阳。由于潼关失陷,朝廷召郭子仪、李光弼退守河北,投奔肃宗,留在凤翔。朝廷任命李光弼为财政大臣,留太原尹、北京为宰相。此时,河东兵力单薄,朝廷担心叛军会入侵河东,下令李光弼领兵增援太原。李光弼led一开始河东让国王在军事防御和进攻上毫无准备,在政治上也犯了...

安史之乱:揭开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大幕
李光弼派偏将诈降,亲自率军挖好地洞,严阵以待,史思明正在准备受降,突然一声天崩地裂,叛兵千余人陷入地洞,顿时大乱,唐军乘势出去,杀伤1万余人。史思明留下蔡希德攻城,自己逃回范阳。李光弼选敢死士出攻,杀敌7万,蔡希德败逃,唐军取得了太原保卫战的胜利。 与此同时,安庆绪命尹子奇率兵13万攻打睢阳(今河南商丘市...

9、李光弼
李光弼认为范阳是叛军巢穴,准备集中兵力北取范阳,断其根本。但这时叛军已攻占潼关,玄宗西奔,肃宗北上灵武即位。肃宗召郭子仪和李光弼到灵武 护驾,并商议下一步的战略。最后肃宗以李光弼为太原尹、北京留守,让他负责整个河东的防务。 >至德二年(757),叛将史思明、蔡希德 等率军十几万来攻太原...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战役?最好分朝代的讲下
蔡州之战:李靖愬指挥唐军九千人与叛军交战,平定淮西叛军。奉天、灵台之战:郭子仪指挥唐军不详与叛军三十余万交战,唐军歼敌近十万。太原之战:李光弼指挥唐军不满万人与叛军十万余交战,城邑保卫战,歼敌七万余人。睢阳之战:张巡指挥唐军六千八百人与叛军十三万交战,城邑保卫战,歼敌十二万人。嘉山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背景故事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整个唐朝的北方遭受战火涂炭,两京相继失守,百姓流离失所,杜甫一家辗转流落到四川。到了公元762年,唐朝政府军在洛阳附近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河南,随即挺进黄河以北。公元763年,安史叛军的首领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自杀,手下将领纷纷投降,安史叛军的老巢河北归复了中央,自此八...

曹县18086096055: 历史上的安史之乱
充阙欧意: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肃宗(756年-762年)时边镇守将安禄山(?-757年)、史思明(?-761年)掀起的反唐叛乱,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开元后期,由于安定繁荣...

曹县18086096055: 杜甫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作背景 -
充阙欧意: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

曹县18086096055: 历史上有哪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
充阙欧意: 先秦时期: 牧野之战:姜尚、周武王 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 全军覆没 柏举之战:孙伍、伍员、磕闾 3万——20万 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阴晋之战:吴起 5万——50万 大败秦军 伊阙之战:...

曹县18086096055: 史思明生平有哪些事迹被后人所称道?
充阙欧意: (703 - 761)唐代“安史之乱”的元凶之一.突厥族人,与安禄山同岁同乡,因晓勇善... 率兵10万围李光弼于太原.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安庆绪令史思明撤归范阳.因...

曹县18086096055: 安史之乱如果太原被攻陷历史会改变么 -
充阙欧意: 公元758年二月,李光弼趁着史思明回调和叛军屡遭失败,蔡希德所部倦怠之时,亲率所有兵马大举出城进攻,将其杀得大败,斩首七万多人,缴获大量军资器械.蔡希德率残部仓皇逃走.历时半年多的太原防御战结束,李光弼依靠自身的军事能力解除了太原之围.史书仅仅只有一句话:“李光弼出敢死之士击蔡希德,大破之,斩首七万余级,蔡希德遁去.” 此战为后来胜利收复两京奠定了基础,为平复“安史之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古代城市防御战中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曹县18086096055: 古代中国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有那些?
充阙欧意: 牧野之战[/b] 姜尚、周武王 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 全军覆没 [b]柏举之战[/b] 孙伍、伍员、磕闾 3万——20万 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b]阴晋之战[/b] 吴起 5万——50万 ...

曹县18086096055: 李光弼计诱敌战马 求翻译李光弼①尝伏军守河阳②,与史思明③相持经年④.史思明有战马千匹,每日洗马于河南,以示其多.光弼乃于诸营检得牝马⑤五百... -
充阙欧意:[答案] 李光弼曾经安置军队镇守河阳,和史思明相持(打持久战)已经一年了.史思明有一千多屁战马,(他的军队)每天在黄河以南洗马,来显示他们的马多.李光弼于是在各个军营中挑选了五百匹母马,等到史思明的马到了水边,(李光弼)就将母马全...

曹县18086096055: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说的是哪段历史事件?
充阙欧意: 唐王朝收复两京以后,安庆绪逃到河北,占领六十座城,继续顽抗.唐肃宗决定派大... 让李光弼接替郭子仪的职务. 这时候,叛军又发生内讧.史思明在邺城杀了安庆绪,...

曹县18086096055: 历史上"时不如地理,地理不如人和"战例 -
充阙欧意: 赤壁之战最经典!也最符合题目意思!其它的:先秦时期牧野之战 姜尚、周武王 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 全军覆没柏举之战 孙伍、伍员、磕闾 3万——20万 千里破楚,五战入郢阴晋之战 吴起 5万——50万 大败秦军伊阙之战 白起 12万—...

曹县18086096055: “史思明降而复叛”是怎么回事?
充阙欧意: 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安庆绪杀死安禄山后,畏惧史思明势力强大,于是派阿史那承庆和 安守忠前往范阳征调史思明的军队,并让他们暗中将史思明铲除. 范阳节度判...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