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的论证思路

作者&投稿:湛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谏太宗十思疏的论证思路

比喻论证、正反对比以及举例的论证方法。

1、先用比喻正面论述“固本”才能“木长”,“浚源”才能“流长”,“德厚”才能“国安”。

2、再继续用比喻从反面论述,反之,国不能安。

3、第二段还以历史为鉴,举例论证应当居安思危。

文章开宗明义,起笔第一句即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正面设喻,借此引出全文的中心观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随即第二句又从反面设喻强调“德不厚”的“知其不可”,这也是为了突出“积德”对于人君的重要性。

最后第三句则直言“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就如同“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言下之意也就不言而喻了。

扩展资料: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即“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

作品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3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谏太宗十思疏注评
即使用严刑峻法来监督,也不能仅凭威怒统治。君王应当明白,怨恨不在于大小,关键在于人心。人民的力量如同水,既能载舟也能覆舟,故而应当深思熟虑,谨慎对待人民的意愿。十思的内容,包括知足自戒,知止安民,谦虚自省,防骄戒满,适度游乐,慎始敬终,虚心纳谏,端正自身,公正赏罚,皆是对中心论点...

《谏太宗十思疏》是怎样的文章?
《谏太宗十思疏》指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意思是说,要想使国家安定,做君主的就一定要积聚自己的道德正义。这种观点对于现为领导者的人来说亦然。在当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都已经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的形势下,身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品德修养。面对新...

三,问答1.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是怎样用对比论证来说理的
答:本文的对比论证,主要表现在一、二段中。第一段:固本—伐根,浚源—塞源,积其德义—德不厚 第二段: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取之易—守之难 竭诚待下—纵情傲物,吴越为一体—骨肉为行路 貌恭—不心服,载舟—覆舟。

《谏太宗十思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中心思想?
《谏太宗十思疏》表达了作者对皇帝的建议。他的建议太好了。希望能够采纳。

谏太宗十思疏主要内容
谏太宗十思疏主要内容如下:《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名臣魏征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劝谏太宗皇帝在治理国家时应当遵守的十条原则。首先,魏征在文中明确指出,作为一位君主,应当具备“十思”的品质,即“思危所以求安,思乱所以求治,思始所以求终”。这十思具体包括:思患预防、...

谏太宗十思疏作品赏析
《旧唐书》赞誉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为历代君主的治国法则。唐太宗视其为至宝,深感其言切中要害,以致通宵达旦阅读。这封奏疏曾通过“载舟覆舟”的寓言教育太子,并被宋、明、清多位君主作为自我约束的镜鉴。即使在现代,其“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理念仍有深远影响。该奏疏以其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的“十思”是哪十思? 《谏太宗十思疏》一文...
《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的“十思”如下: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

<谏太宗十思疏>第一段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第1段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为人君者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文章开篇连用两上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来正面论证“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接着,紧承上文,用一个排比句从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谏太宗十思疏》中“十思”各有什麽论据?
魏征曾上疏说:“国家思欲进忠良,退不肖,十有余载矣,徒闻其语,不见其人,何哉?盖言之是也,行之非也。”(《贞观政要》卷七)。就在唐太宗越来越忘乎所以,别的大臣都噤若寒蝉的情况下,魏征却在贞观十一年的三月到七月这五个月中,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十思疏》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篇...

《谏太宗十思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该文是魏征在贞观十一年(637)针对李世民即皇帝位后逐渐滋长起来的骄傲情绪和开始过分地追求享乐所写的一篇奏章。文中提醒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并十分具体地提出作为一个国君应该经常考虑的十个问题。据说唐太宗看到这篇奏章后颇有感悟,亲自写诏书答复魏征,承认自己的过失,并对魏征这种敢于...

安阳市13754914045: 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一文是怎样用正反对举的方法来说理论证的? -
芮泼伯尔:[答案] 正反对比论证.如:在第一段中,“固本”与“伐根”,“浚源”与“塞源”,“积其德义”与“德不厚”,国家安定与不安定等,就是正反对举;又如第二段中,“善始者实繁”与“克终者盖寡”,“取之易”与“守之难”,“竭诚待下...

安阳市13754914045: 《谏太宗十思疏》所用的主要论证方法? -
芮泼伯尔: 【题目】:《谏太宗十思疏》所用的主要论证方法?【答案】:比喻论证、正反对比以及举例的论证方法.先用比喻正面论述“固本”才能“木长”,“浚源”才能“流长”,“德厚”才能“国安”;再继续用比喻从反面论述,反之,国不能安....

安阳市13754914045: 谏太宗十思疏所用的主要论证方法 -
芮泼伯尔:《谏太宗十思疏》所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用打比方形象地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这种方法用容易理解和浅显的事物来说明不易理解和较深的事理,具有形象性,能将抽象的道理予以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易生动,加强对论点的证明;对比论证:对比论证,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

安阳市13754914045: 谏太宗十思疏第一段用了什么说理方法 -
芮泼伯尔:[答案] 第1段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为人君者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文章开篇连用两上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来正面论证“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接着,紧承上文,用...

安阳市13754914045: 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是怎样用对比论证来说理的 -
芮泼伯尔: 本文的对比论证,主要表现在 固本—伐根,浚源—塞源,积其德义—德不厚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取之易—守之难 竭诚待下—纵情傲物,吴越为一体—骨肉为行路 貌恭—不心服,载舟—覆舟.

安阳市13754914045: 《谏太宗十思疏》的中心论点究竟是什么 -
芮泼伯尔:[答案] 文章开宗明义,起笔第一句即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正面设喻,借此引出全文的中心观... \x0d那么何以避免这一切呢?由此,引出文章的第三段.这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内容,即作者劝谏太宗“十思”的建议.这也是作...

安阳市13754914045: 在 谏太宗十思疏 中,是怎样用对比论证来说理的? -
芮泼伯尔: 对同一个问题,作者往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剖析,这样,说理更加透彻. 如第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再从反面阐述不这样做的危害; 第二段关于"殷忧""竭诚"与"得志""傲物"的反复论述, 第三段贯穿"十思"的本能欲望(或反应)与理性自制的对举,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安阳市13754914045: 《谏太宗十思疏》课文中,为什么说本文所论剀切深厚而无空疏之弊? -
芮泼伯尔:[答案] 本文从理论观点的提出,到原因危害的分析,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思路完整,逻辑谨严. “十思”之论,作为君主思想品德修养的方案,切实可行,使文章剀切深厚而无空疏之弊.文章强调居安思危,重视载舟覆舟的道理,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

安阳市13754914045: 谏太宗十思疏中心论点 -
芮泼伯尔: 1.提醒李世民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聚德义以顺应民心,使天下长治久安.2.思安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安阳市13754914045: 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提出了什么观点 -
芮泼伯尔: 全文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