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甲为什么害陈潢

作者&投稿:祖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于振甲的死板害了陈潢。
《天下长河》大结局,陈潢含恨而终,只有一方草席裹尸,于振甲借机上位,啃着人血馒头,终于成就了不朽之功。陈潢治理黄河十年,就差最后一脚,突然杀出来一个不懂治河的于振甲抢功,陈潢被囚禁,心死如灰,人间不值得,河伯升天而去。于振甲借机成为了新的河道总督,新官上任三把火,于振甲直接拆了陈潢和靳辅修了十年的减水坝,同年黄河决堤,于振甲害死数百万两江百姓,陈潢当年说于振甲是天下第一罪臣,一语成谶!而陈潢终究因为于振甲的死板固执己见丧命。
剧中于振甲内心狂野,但又被封建八股洗脑。
“于振甲已经被洗脑了,但是他又是一个拥有七情六欲的正常人,他也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当他自己的想法冒出来,他就会很矛盾很痛苦。”苏可说。剧中于振甲有一个习惯,每天睡前拿着黑白两色的石子,反省一天内发生的事情,事情做对了就放一颗白色的石子,事情做错了就放一颗黑色石子,“他的世界里,只有对和错,但其实很多事情并不是只有对错这么简单。”在苏可看来,于振甲就像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他性子很直,坚持己见或者表达沟通时,他都是直抒己见,没有那么多拐弯抹角或者是虚头巴脑的东西,但是他内心又非常的矛盾。

《天下长河》是文艺作品,并非正史。“靳辅治河”有成绩,但后代争议亦多。
从结果看,靳辅主张的“束水冲沙”(收窄河道,用水的冲力带走河床泥沙)是失败的,“减水坝”后来也出现了种种问题。靳辅算不算清官,亦属悬案。
《天下长河》为突出靳辅、陈潢,将名臣于振甲(即于成龙)写成食古不化的冬烘,指陈潢、高士奇、徐乾学是结拜兄弟,将徐乾学刻画得猥琐不堪,称陈潢死在狱中(陈潢未及入狱已病死)……均非史实。
在细节上,《天下长河》也不够严谨,如:翰林院中人集体打养生太极拳(太极拳一词出现在光绪时期,清末才“传习者颇众”),康熙频频微服私访,徐乾学成了“索党”(徐乾学属明珠党)……
《天下长河》能火,可能是迎合了观众们对清朝的刻板印象,即复杂多变的政争,黑白分明的派系;一事不成,必然有贪官,一事能成,必因主事者手上有老茧、家中无余粮。这种刻板印象不利于正确认识历史。
康熙为何要治河
“天下之事三大虞,一河二路三官吏。”历代皆以治河为大政。
康熙曾说:“朕自听政以来,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夙夜廑(同勤)念,曾书而悬之宫中柱上(电视剧误成贴于墙上)。”
明清长期战争,河防废弛,“官窜夫逃,无人防守,伏秋汛涨”。清顺治时,黄河年年决口。康熙元年到康熙十六年(1662—1678年),黄河共决口67次(不同学者统计数字不同,《清史稿》记为46次)。五易河督,均无成绩,特别是康熙十五年(1677年)夏,黄河堤防再崩34处,缺口300余丈,“扬属皆被水,漂溺无算”,迫使康熙下决心彻底治理黄河,将水利经费从三十万金增至三百万金。
当时治河的主要困难在:
其一,黄河含沙量高,抬高河床,下河七州县(即江苏省宝应、高邮、盐城等县)一段成“地上悬河”,遇雨则溢。
其二,大运河水源不足,需引黄河水,致运河淤塞,漕运艰难。
其三,大运河借用了黄河的180里河道,浪高水急,风险大。
问题源于南宋时黄河第四次改道,主流夺淮河河道入黄海(支流从山东入渤海),黄河水多沙多,一到汛期,淮河沿岸即成泽国。“大明治水第一人”潘季驯提出“束水攻沙”,即收窄河道,利用水的冲力带走泥沙,以清淤防洪,被称为“潘法”。
“潘法”并不科学,因时人不知测含沙量等,被冲走的泥沙在下游淤成三角洲,延缓流速,只需几十年,水灾便卷土重来,但那时已无人追责,“潘法”被认为是最佳办法。康熙派靳辅当总河,正因靳辅遵奉“潘法”。
靳辅可能也受过贿
靳辅是康熙朝12位总河中成就最高者。
靳辅是汉八旗中镶黄旗人,父靳应选在顺治元年(1644年)“从龙入关”,官至通政使司右参议(五品)。顺治九年(1652年),19岁的靳辅从官学生考入国史馆,任编修,此后担任过内阁中书、兵部员外郎等,康熙十年(1671年),38岁的靳辅成安徽巡抚。
康熙让靳辅当总河,源于两点:其一,吏部尚书明珠大力推荐,明珠与靳辅是八旗官学时的同学。其二,靳辅属八旗旧部,皇帝视同家人。剧中靳辅见皇帝时自称奴才,而非臣,符合当时习惯。
靳辅是否党附明珠,史无明录,但未必是清官。据《清圣祖实录》,康熙曾试探靳辅:“尔之僚属何人最为清廉?”靳辅回答:“河工浩繁,员役众多,其中赏赉激劝,使之奔走,不无费用……若古人一介不取,一介不与,远愧不能。臣自揣如此,何敢保其僚属清廉,以欺圣明。”
靳辅承认既受贿也行贿。清代制度漏洞大,无陋规寸步难行,任事者不得不腐败。康熙对此了然于胸,提问是测验靳辅诚实与否。
靳辅做事认真。被任命为总河后,经2个多月考察,“遍历河干,广咨博询,求贤才之硕画,访谙练之老成。毋论绅士兵民以及工匠夫役人等,凡有一言可取、一事可行者,臣莫不虚心采择,以期得当”。一日上八疏,提出治河方略。
靳辅治河的特点是将漕运、治淮、治黄通盘考虑,但只重下河七州县,忽略山东、河北等处。靳辅治河期间,这些地区的河患始终没解决,且靳辅很少实地勘察相关堤坝,引起康熙不满。
陈潢不是河伯转世
电视剧中,靳辅、陈潢为勘探河源,到了星宿海(今属青海省玛多县),此处不合史实。
误会源于陈潢死后,同乡兼友人张霭生据其治河思想,写成《河防述言》(剧中称康熙题签,应是虚构),通篇体例是靳辅提问、陈潢回答,乾隆时附在靳辅的《治河方略》后出版,并加入《河防摘要》(可能是顺治时任总河的朱之锡著)与河图。后人误以为,书中河图出自靳辅、陈潢之手,其实是乾隆时所绘。
最早提出星宿海是黄河源的,是乾隆的乾清门侍卫阿弥达,他奉旨去青海考察河源,刷新了“黄河源有二”的旧观念。剧中一边安排陈潢在监狱中画他死后才有的河图,河源在星宿海;一边又让他念念有词,称“黄河源有二”,未免荒唐。
那么,陈潢真是河伯转世?恐是民间传说。
陈潢是靳辅的师爷,康熙十年(1671年)入幕,时靳辅刚接任安徽巡抚,不负责治河。靳辅过邯郸吕祖祠时,见壁上陈潢题诗,即:
四十年中公与侯,
虽然是梦也风流。
我今落魄邯郸道,
要替先生借枕头。
与剧中“愣头青”的书呆子形象相反,现实中的陈潢状貌魁梧、气宇轩昂、举止持重,当时陈潢已36岁,只比靳辅小2岁。剧中靳辅得知陈潢去世,痛苦地说:“他是如此的年轻……”可陈潢去世时已52岁。
陈潢治河,主要贡献在亲临一线、工作负责,原工程预算600万两白银,他细心节省,只用了251万两。长期扎根基层,所以陈潢“学之于水,不学之于禹”,但他并没真正突破“以经治河”的误区,凡事皆套用“潘法”。
争议重重减水坝
陈潢治河,减水坝争议最大,即“潘法”中的滚坝(并不是剧中所说的前所未有),又名分洪坝,即在河道一侧建分流设施,遇特大洪水则开坝分水,减少主坝压力。康熙颇不认同,认为“水流浸灌,多坏民田,朕心不忍”,看到它在抗洪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仍表示:“此减水坝虽有益于河工,实无补于百姓。”
黄河泥沙多,分洪后,减水坝易淤,只能再建新坝,随着河床抬高,建新坝难度加大。康熙时,一座减水坝需6万两白银,道光时已超35万两,政府财政难以负担,只好听任泛滥。
不论是潘季驯,还是靳辅、陈潢,都没考虑过从上游开始治沙,层层防护,才能解决下游淤积的问题。古人无现代科学观念,测量少、数据少,遇事凭“直觉加俗理”,很难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面对复杂局面,只好从经典著作中找依据。陈潢反对动辄提大禹,可他自己也常拿“大禹治水”说事。
康熙一直不太信任靳辅。靳辅任总河后,第二年、第三年在大水中损失惨重,第四年还出现了决堤,未实现“三年让黄河归故道”的承诺,康熙一度想换马,最终只是让“靳辅著革职,令戴罪督修”。电视剧将决堤责任推到于成龙的头上,未免冤枉。
清朝有两个于成龙,都以清廉著称。小于成龙字振甲,即剧中的于振甲。与靳辅一样,于成龙也是汉八旗,11岁随全家“从龙入关”,后过继给伯父、名将于得水。于得水死后,于成龙恩荫入仕。
出身底层旗人,于成龙不靠科举上位,并非理学先生,剧中于振甲太过矫情。
技术之争变了味
在电视剧中,靳辅与于成龙治河理念不同,导致康熙误会,最终酿成悲剧,这也不完全符合史实。两人争议长达三年,康熙多次召开集体会议讨论,才决定采用于成龙的办法。
康熙第一次南巡时,便已提出“挑浚海口”,比于成龙早得多。于成龙方案未列预算,仍受重视。明珠认为,“其工费约用百余万两”,“若以百万帑金尝试于未必可成之工,殊为无益”,他建议康熙派人“亲至其地一看”。康熙派萨穆哈、穆成格、汤斌等确勘,结果是“彼处百姓,佥谓挑浚海口无甚利益”,康熙“沉思久之”,表示“既经众议如是,著停止”。
如剧中所说,康熙改主意,源于汤斌不经意地表示,地方也有不同意见,但未奏报上来。
康熙敏感地意识到,明珠、余国柱在蒙蔽自己,恰好言官郭琇上书弹劾靳辅,康熙便“启发”他说:“廷臣中有掣肘河务者,尔予本内曾言及否?”几天后,郭琇便上疏弹劾明珠、余国柱,甚至称余国柱是余秦桧。
郭琇当吴江知县时,本“以贪渎闻”。后上司汤斌劝郭琇走正路,郭琇退回全部赃款,并让家人用十几桶水彻底冲洗大堂,从此成了清官。弹劾明珠后,史书称他是“铁面御史”。
剧中称徐乾学、高士奇和陈潢是结拜兄弟,但高士奇比陈潢小8岁,陈潢怎会叫他二哥?高士奇升迁全靠明珠。徐乾学比高士奇大14岁,是当时文坛领袖,他的弟弟徐元文是状元,二人还是顾炎武的外甥。徐乾学官声不佳,为人贪墨,顾炎武刻意躲着他,但他不会像电视剧中那么猥琐。
悲情不应渲染
电视剧称于成龙不懂治水,其实,他任直隶巡抚时曾治卢沟河,该河泥沙多,被称为小黄河。于成龙的办法就是疏浚河道、加固河堤,此后40多年安然无事,改称永定河。
1700年,康熙表示:“靳辅治河时,河道甚好。自任王新命后,仅守靳辅成绩,并无别行效力之处。于成龙初任总河,已将靳辅所修之处,改治一二次。及至董安国,则事尽废坏不堪矣。”
整体上看,康熙最认可靳辅,他批评于成龙“短靳辅,谓减水坝不宜开”,导致河务无功。于成龙承认妄言,“今亦视(靳)辅而行。”这时靳辅已去世两年,剧中演成于成龙当面向靳辅磕头认错。
后人赞美靳辅,一是康熙将靳辅树为典型,以激励后来的河官;二是靳辅确有实绩,甚至超越了潘季驯,后代并称“潘靳”。
靳辅、陈潢坚持专业性,意外被卷入政争中,确有几分悲情,但不宜夸张。
自古能成事,离不开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一个脚踏实地的下属,一个专业性强的专家。可这个“铁三角”并不稳定:皇帝的目标是一家一姓,对封建时代的臣子来说,该以百姓为中心,还是以皇帝为中心,是无解的困境,太坚持专业,易被疑为不忠。
历史就是历史,不应把陈潢刻画成科学家,把靳辅刻画成车间班组长。应该学习他们的伟大人格,但也应看到,他们既无科学精神,也无科学方法,有时是用一种盲目对抗另一种盲目,姿势很对,结果却未必对。过分渲染悲情,可能会忽略对他们的批判,以为办事方法不重要,有热情、讲操守就行,这就可能走进新误区。


天下长河于振甲为什么杀母
于振甲的母亲贪污收贿。根据查询芒果TVapp得知,在《天下长河》剧中,于振甲母亲贪污受贿,于振甲大义灭亲。《天下长河》讲述了清康熙年间,黄河决口泛滥六省之地,康熙为治理水患,命人找出当世河伯陈潢,并命其与治水能臣靳辅搭档,深入黄河腹地,历经无数艰险,守护黄河安澜的故事。

十大必看的古装电视剧,部部高水准,你看过几部?
3.《天下长河》让人久久难以平静,于振甲最终变成自己所养的鸡,这就是伪装忠诚。斯人已逝,我为之痛不欲生,皇权高度集中,即便是明君,仍需以万千百姓的生死来验证对与错。当康熙说:“我每年给你400万”的时候,我真的感到十分痛苦。靳辅和陈潢啊,你们那双手上的伤痕和内心的悲愤,黄河会记得,...

于振甲为什么害陈潢
于振甲的死板害了陈潢。《天下长河》大结局,陈潢含恨而终,只有一方草席裹尸,于振甲借机上位,啃着人血馒头,终于成就了不朽之功。陈潢治理黄河十年,就差最后一脚,突然杀出来一个不懂治河的于振甲抢功,陈潢被囚禁,心死如灰,人间不值得,河伯升天而去。于振甲借机成为了新的河道总督,新官上任三...

怎么评价《天下长河》中的于振甲?
于振甲扮演者苏可说,于振甲其实内心是一个挺狂野的人,他一定是有一些和陈潢、靳辅相同的地方,他们才会有交情。但是于振甲从小接受着封建八股的教育,他根深蒂固的思想就是要当圣人,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枷锁套在身上,当有人把这个枷锁拿掉,他反而觉得是不对的。有的观众觉得,于振甲这个人,食古不...

天下长河是真实存在的吗
《天下长河》中所有人物都是原名出现,且剧情也是按照史料改编而来没有胡编乱造。于振甲显然也不是一个杜撰的人物,他的原型即康熙年间著名的清官于成龙。此于成龙非彼于成龙,史料上一般称其为“小于成龙”。小于成龙是汉军镶红旗人,字“振甲”。小于成龙的名气御史不想多说,他在康熙朝并不亚于靳辅...

于震甲历史有这个人吗
历史上确实有于振甲这个人,不过说于振甲估计没几个人知道,但是一说起于成龙很多人会恍然大悟,只是剧中的于成龙却非出任过江南江西总督的于成龙,因为康熙朝有两位于成龙,而且都是名满天下的名臣。于振甲介绍 于振甲本名于成龙,字振甲,因与同时期的著名清官,江南江西总督于成龙同名,剧中以字为...

《天下长河》:康熙与于振甲的君臣对决堪称经典
寡妇带孩子,有一个特点:对于孩子的掌控欲望非常强烈。对于孩子的期望值也非常高。为了于振甲的一世清名,于母亲自呆在堤坝上,逼迫于振甲护堤。于母这样做还有一个原因:她非常享受桃源县百姓对于振甲的恭敬、吹捧!罗晋将康熙的英明气质、不怒自威!苏可将于振甲的偏执演绎的淋漓尽致!

于振甲害死了多少人
于振甲害死了10万人。桃源县县令于振甲拒绝炸堤,导致黄河决口,三省受灾,百万人流离失所,10万人死亡。于振甲是天下长河中的人物,天下长河是由张挺执导,罗晋、尹昉领衔主演,黄志忠特邀主演,奚美娟、梁冠华、苏可、陆思宇、公磊、赵麒主演的古装历史剧。

怎么评价《天下长河》中的于振甲?
看了《天下长河》中的于震甲,观众都异常气愤。弹幕都是在骂他的。于震甲在他的辖区百姓眼里“他是个好官、清官”。不贪不腐,处理事情有同情心,公正严明。在很多事情上却固执地迂腐、认死理,有愚孝,什么都听他母亲的。说他是坏人,他不是。说他是好人吧!也不能说是!在黄河泛滥之际,于震...

天下长河于振甲的结局
黄河两次决堤,造成数百万人丧生。任性的于振佳终于屈服了。他只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平庸之辈,而陈晃和金福是伟大的人物。几年后,康熙再次向南航行。看到黄河风平浪静,精神饱满,于振嘉也能一起谈天说地,一起享受,但康熙也带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走进小屋,于振家看到客人竟然是伤心的金福,康熙提到...

龙门县18491792750: 科比、艾弗森、詹姆斯、杜兰特哪一个在刚进入NBA前几年发挥较好? -
圣孙盐酸: 康熙 清高宗,名爱新觉罗·弘历(公元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雍正病死后继位,为清代入关第四帝.在位60年,病死,终年89岁.葬于河北裕陵 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第二代皇帝.顺治十一年(1654年)生于景仁宫,为表世祖顺...

龙门县18491792750: 中国历史上都有哪些治水的人?
圣孙盐酸: 我补充几个人吧:西汉贾让、东汉王景、元代贾鲁、明末潘季驯和清代的靳辅、陈潢等,对黄河防洪的理论和实践均有重要贡献,其中以潘季驯的束水攻沙方略影响最大.

龙门县18491792750: 历史上有宝日龙梅此人吗? -
圣孙盐酸: 历史上没有宝日龙梅这个人,她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但是她有人物原型,叫阿秀,是皇十三子胤祥的生母.她入宫前曾与以为后来做了治河官员的书生——陈潢有过感情,不过没有发生过关系.但是此事被康熙知晓后,还是大发雷霆.陈潢被下狱,阿秀也出去做了尼姑(在生了皇十三子胤祥之后).

龙门县18491792750: 历史上是否真有宝日龙梅这个人?她是否就是康熙的敬敏皇贵妃? -
圣孙盐酸: 宝日龙梅是电视剧上虚构的人物,她的人物原形是阿秀,她是皇十三子胤祥的生母.她在入宫前曾和一个叫做陈潢(后来做了一名治河官员)的书生发生过感情,虽然他们却是清白的,但是这件事情还是引起了康熙的怀疑!在发生一系列事情之后,陈潢被下狱,阿秀也出去做了尼姑(在生了皇十三子胤祥之后). 这期间还发生了许多关于康熙,陈潢,阿秀的事情,在着我就不一一道来了. 这都是真的,我是看有关的历史书所知道的.千真万确!!!

龙门县18491792750: 康熙朝都有哪些重臣 -
圣孙盐酸: 1 索尼 2 遏必隆 3 苏克萨哈 4 鳌拜 5 索额图 6 纳兰明珠 7 吴三桂 8 尚可喜 9 耿精忠 10 周培公 11 姚启圣 12 熊赐履 13 施琅 14 靳辅 15 陈潢 16 张伯行 17 李光地 18 刘琰 19 陈廷敬 20 南怀仁 21 汤若望 22 张廷玉 23 于成龙 24 陆陇其 25 许汝霖 26 陈诜 27 魏象枢 28 魏裔介 29 施世纶 30 徐乾学 31 高士奇

龙门县18491792750: 谁为了治理黄河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历史中 -
圣孙盐酸: 治理黄河,最早可追溯到传说中的鲧、禹治河,随后创建了堤防,秦代已统一了下游堤防体系.西汉贾让、东汉王景、元代贾鲁、明末潘季驯和清代的靳辅、陈潢等,对防洪的理论和实践均有重要贡献,其中以潘季驯的束水攻沙方略影.

龙门县18491792750: 历史 人物 -
圣孙盐酸: 清朝的忠臣良将有很多,简单举出几个以供参考吧 范文程、济尔哈朗、尼堪、图赖、博洛、赵良栋、梁化凤、张玉书、靳辅、陈潢、于成龙、施琅、佟国纲、费扬古、李光地、孙嘉淦、张廷玉、田文镜、刘统勋、阿桂、傅恒、福康安、海兰察、和琳、长龄、卢坤等等

龙门县18491792750: 东莞火车站到虎门镇陈潢村怎么走?
圣孙盐酸: 303路 → L1路 → 虎门12路 约4小时 / 69.0公里东莞火车站

龙门县18491792750: 治河陈天一原型 -
圣孙盐酸: 治河陈天一原型是康熙的一名治河人才.历史上当然有陈潢陈天一这个人.陈天一在历史上,是清朝康熙一朝的治河人才,辅助靳辅完成了对黄河的治理,最后的结局并不是太好,这和电视剧里面有一定的相像,电视剧对陈天一肯定也有很多艺术加工的成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