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朱熹:第一章 出生尤溪

作者&投稿:瞿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不管是要研究中国历史,还是要研究中国文化史,都很难绕开一个人,那就是朱熹。

朱熹这个人物,褒者有之,贬者有之。褒者,大多数是了解朱熹的人,为朱熹所折服。如,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的钱穆,称朱熹“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并亦可谓其乃集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如历史学家蔡尚思,称“宁为朱子门下狗,不为世上反儒人”。贬者,大多数是不了解朱熹的人,跟随历史上一些文人笔记,拾人牙慧,人云亦云,当然也有极少数有独到见解者。

朱熹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的出生就已经够传奇的了。

看中国历史,凡名人出生,都有一些祥异故事。朱熹也不例外,他出生时祥异之事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是喜火祥兆。朱熹出生于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农历九月十五日。那时,朱熹他家人,寓居在南剑州尤溪县(今属福建)城南郑氏馆舍。在朱熹出生前一天,郑氏馆舍前后两座山同时起火。这两座山分别叫文山、公山,因山势如篆书“文”“公”二字而得名。火顺山脊蔓延,形状更像篆书“文”“公”二字。

朱熹的父亲朱松看到这场大火说:“天降祥瑞,必有所印,此喜火祥兆也!”第二天,朱熹就出生了,于是根据这场大火,朱松给刚出生的儿子取名为“熹”,“熹”即“喜”“火”二字的组合。

朱熹去世10年后,即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朝廷赐朱熹谥号为“文”,世人尊称为朱文公,这个称呼又与朱熹出生前的那场大火对应上。

后来,朱熹出生的郑氏馆舍改建为南溪书院,专门祭祀朱熹。明弘治朝福建提学副使罗璟拜谒南溪书院时,也对这场大火甚感诧异,留了一首诗:“文山隔水公山对,书院宏开不偶然。人杰地灵终契合,要思朱子未生前。”

     文山与公山,仿佛冥冥之中就是为应验朱熹出生,在尤溪大地上而形成,而矗立,而起火。

二是虹井紫气。朱熹出生在尤溪,而远在500公里之外的祖籍地徽州婺源县(今属江西)也有一件祥异之事。相传朱熹出生前三天,婺源朱家祖宅前的一口古井,升腾起一股彩虹般的紫气,连出三日。后人便称这口井为“虹井”。

朱熹的先祖在徽州歙县黄墩居住近30年,附近有一座山叫紫阳山。为纪念祖先,朱熹在一些著述中署名紫阳朱熹。后人便因此称朱熹为“紫阳先生”,这一称呼又与他出生前虹井冒的紫气相对应。

三是北斗七痣。朱熹出生时,右脸侧就长有七颗痣,排列如同北斗。而据史书记载,孔子身上长满异点,远看似北斗。人们据此,有朱熹是孔子化身之说。

这一说法,固然可以不去理会。但朱熹脸侧七颗痣是千真万确的。

2008年的时候,我到福建省建瓯市博物馆,有幸目睹了藏馆之宝——朱熹对镜自画像。在这张像里,朱熹脸侧之痣十分明显,形似北斗,刚好七颗,这不能不令人称奇。

相传朱松曾找人算命,卜者说:“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孩儿,便是孔夫子。”不知当时的朱松,看到朱熹脸上的七颗痣会有什么想法?

四是重合庚戌。朱熹出生于于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这一年天干地支纪元为庚戌年。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这一年也是庚戌年。

这应该纯属巧合,可有的文人却不这样认为,偏偏要拿这个做文章。

    明嘉靖朝吏部尚书查约,在拜谒南溪书院时留诗道:“贞元为道谋,会合两庚戌。周东尼父生,宋南晦翁出。”就把孔子与朱熹(号晦翁)联系在一起,意谓“周东迁,孔子生;宋南渡,朱熹出”。后人鉴于孔子和朱熹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并列称之为“北孔南朱”。  

朱熹之所以会出生在福建尤溪,这要从他父亲朱松说起。

朱松于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中进士,任政和县尉。宣和五年(1123年),改迁尤溪县尉。正常一任四年,到1127年期满。

可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兵大举入侵北宋。第二年正月,宋徽宗让位给宋钦宗,改元靖康(1126年)。这个年号并没有给钦宗带来好运,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当了一年多苦命皇帝的钦宗赵恒,和他的父亲徽宗赵佶,被金兵带走,囚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北宋灭亡。

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河南商丘称帝,是为“高宗”,改元“建炎”。

建炎二年(1128年),在金兵的追击下,赵构一路南逃,幸有独守东京的宗泽成功击败金兵进攻,才在扬州稍稍稳住阵脚。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突袭扬州,赵构逃往杭州。三月,又发生苗傅、刘正彦兵变。好在不久,就被张浚组织刘光世、韩世忠所平定。但赵构的雄心壮志,已在接连的逃跑中被摧毁得一干二净,再也不思北进中原,一心偏安东南。

试想在这样的节骨眼上,朝廷谁还会记住尤溪县尉朱松这个小官呢?还有谁有空来给他做任期考核、改授新的职务呢?

朱松尤溪县尉任满后,自然解除职务。可新的任命又没有下来,老家江西不但靠近金兵铁蹄,又爆发了钟相、杨么起义,想回也回不去。思来想去,还是呆在尤溪比较安全。

幸好朱松好友郑安道在尤溪城南有一馆舍(别墅),平常供文人们聚会娱乐。这时候派上用场,暂时借给朱松居住,朱松一家子从县衙里的宿舍,搬到了城南的郑氏馆舍。

之所以说是一家子,是这个时候,朱熹的奶奶,父母和两个叔叔,两个哥哥都在,加上他的出生,一家8口,是个大家庭。

可朱松没有了俸䘵,这样大的一个家庭,吃饭都是一个问题。其生活之艰难,是可以想像的。

尤溪旧风俗,孩子出生后,要将胎盘埋在床铺底下。因朱松是借别人的房子暂时栖身,他可不敢把朱熹的胎盘埋在别人家的床铺下,只能埋在外面。

这一埋,又产生了一个故事。说埋朱熹胎衣的地方,正好是风水宝地,造就了朱熹不凡的一生。

    后人还建了一座亭子来纪念,命名为“毓秀亭”,内立一碑,书“朱文公瘗衣处”。“瘗”就是埋藏的意思,“衣”是指胎衣。朱熹的后人对这座亭很是尊崇,来了都行三跪九叩大礼。

风水宝地这本是迷信说法,不信也罢。但有的尤溪老百姓却信了,还把孩子的胎盘偷偷拿来埋在此处。可结果这孩子不是痴呆,就是养不大、夭折了。遂有人说朱熹的命很硬,再也没有人敢动这风水宝地的主意。

说朱熹的命硬有几分道理,朱熹出生后,他的两个哥哥就夭折了。当然与其说是朱熹命硬,我更相信是贫困的原因。前面说了,一家8口,吃饭是个问题。

但朱熹一生,确实不幸。他5岁时,奶奶去世,不久两个哥哥夭折了;14岁时,父亲离他而去;47岁时,妻子刘清四辞世;62岁时,长子朱塾早他先离世。幼年丧兄,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遭受了个遍。

从朱松起,朱氏家族开始按五行相生相克取名。朱松和他的两个弟弟朱柽、朱槔,名字带“木”字旁;朱熹名字带“火”字旁,取木生火之意;朱熹三个儿子朱塾、朱埜、朱在名字带“土”字旁,取火生土之意。以此类推,后世子孙皆以此排序取名。

    朱熹小名叫“沈郎”,因尤溪别称沈城。为纪念朱熹,后人还将朱熹童年手植两株香樟命名为“沈郎樟”。

朱熹另一小名叫“五二郎”,《朱子大传》作者束景南教授考证是按族系的排行取的。

这一说法,我是不信的。朱熹族系排在第五十二位有何依据?再者,当时朱松与朱氏家族难以联系,他又是如何得知朱熹的排序?

我认为这个小名是为了给朱熹祖母记岁的。朱熹出生时,他祖母健在,刚好52岁。尤溪本地就有以长辈年龄为孩子取小名的习俗。

(未完待续)


我所知道的朱熹:第一章 出生尤溪
朱熹出生在尤溪,而远在500公里之外的祖籍地徽州婺源县(今属江西)也有一件祥异之事。相传朱熹出生前三天,婺源朱家祖宅前的一口古井,升腾起一股彩虹般的紫气,连出三日。后人便称这口井为“虹井”。 朱熹的先祖在徽州歙县黄墩居住近30年,附近有一座山叫紫阳山。为纪念祖先,朱熹在一些著述中署名紫阳朱熹。后人便因此...

朱熹简介
朱熹又称理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总体,即总万理的那个理一。“太极只是一个理字”。太极既包括万物之理,万物便可分别体现整个太极。这便是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每一个人和物都以抽象的理作为它存在的根据,每一个人和物都具有完整的理,即理一分殊。气是朱熹哲学体系中仅次于理的第二...

朱熹的介绍
朱熹是十分重视主敬的工夫的,认为这是培养严肃的、谨慎的、一贯的精神态度,贯穿在整个佳养过程的始终的,所以他说“敬字工夫,乃圣门第一义。彻头彻尾,不可顷刻间断"。有人间:"敬何以用工"?怎样做敬的工夫呢?他答道:"只是内无妄思,外无妄动"。这是一句很扼要的话。 所谓"内无妄思",即是念念存天理而去人欲。

<<观书有感>> 朱熹 请你将第一.第二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
原来,大学者朱熹在赞美读书有所领悟,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澈、活泼,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啊!

五上古人谈读书第1则的内容是什么
五年级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第一则出自朱熹的《童蒙须知》,主要讲了读书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这一则的内容是: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段话的...

秋月朱熹第一二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前两句借水中的倒影写景。这两句诗实际上化用了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中“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两句诗的意境。因为清溪不可能流过碧山头,所流过的只能是碧山头在水中的倒影。清亮的溪水绕着碧绿的青山,缓缓流来,碧蓝的天空倒映于水中,是那样澄明、纯洁,...

不以第一为喜,不以第二为忧是什么出处?
出处:为王阳明落榜时所说 解释:其他人因为落榜而羞愧,我却以因为落榜而扰乱心境羞愧。背景:1493年,22岁的王阳明参加三年一度的全国性会试。由于天资聪颖,加上平时认真学习,他一贯自信认为自己一定会高中状元。但他却出人意料地落榜了。知道王阳明落榜的消息,大家都来安慰他。内阁首辅李东阳鼓励他...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原句: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翻译: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则绝对不会甘心...

朱熹的观书有感第一二句怎样具体的描绘方塘的清澈明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朱熹是南宋的还是北宋的?第一个采纳!
朱熹(南宋理学家)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

冕宁县17020041309: 朱熹简介70字! 快!在30分钟内回答有奖!! -
翠张保和: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祖籍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冕宁县17020041309: 朱熹出生于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知道吗?
翠张保和: 朱熹,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祖籍江西婺源,出生于福建三明尤溪.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 教育家,也是中国哲学史上的巨星. 朱熹曾任秘阁修撰等职,广注典籍,...

冕宁县17020041309: 朱熹的身份. -
翠张保和: 朱熹(11301202)南宋著名理学家,父亲朱松是岳飞、秦桧同时人,曾得充福建政和县尉小官,携全家赴任,后调任尤溪县尉.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出生于尤溪,降世不久,其父升任朝廷秘书省正字职,但因反对秦桧主和,被逐出朝廷.朱松回到福建建阳家中.朱熹随父在建阳度过了他的童年.

冕宁县17020041309: 朱熹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生活在哪个朝代 -
翠张保和: 朱熹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生活在南宋时期. 宋朝建炎四年(1130年)农历九月十五日,朱熹出生于尤溪县城水南郑义斋馆舍(今南溪书院),乳名沈郞.朱熹出生时右眼角长有七颗黑痣,排列如北斗. 宋朝绍兴五年(1135年),五岁...

冕宁县17020041309: 朱熹是什么人 -
翠张保和: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

冕宁县17020041309: 朱熹给人启迪的事迹? -
翠张保和:朱熹(1130-1200)中国南宋思想家.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绍兴...

冕宁县17020041309: 关于朱熹的作文 -
翠张保和: 我的家乡是一个风景秀丽,四面群山环绕,而且空气清鲜的地方.这便是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朱熹的诞生地—尤溪.1130年9月15日,伴随着一阵稚嫩而响亮地哭啼声,朱熹诞生在尤溪“南溪书院”.“南溪书院”位于尤溪县朱熹公园的东南...

冕宁县17020041309: 朱熹哪里人 -
翠张保和: 朱熹[1130年(庚戌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中国古代先哲,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亦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冕宁县17020041309: 搜集朱熹的资料. -
翠张保和: 朱熹(1130年(壬戌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

冕宁县17020041309: 朱熹的诗,宋朝诗人朱熹的诗有哪些,朱熹的资料 -
翠张保和: 朱熹(xī )(1130-1200年)中国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汉族.其父朱松,宋宣和年间为福建政和县尉,后寓居福建.朱熹出生于福建尤溪,14岁丧父,随母定居崇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