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乡心共明月——品读《乡音何处寻》

作者&投稿:策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读着王昌龄的两句诗,再仔细品味《乡音何处寻》,不同的言说方式,传递着人类相同的普世性情感,给人怡情冶性的审美体验。

“乡音何处寻”,一种追问,更是一种灵魂的求索。每一个匆匆的旅者,从居家到远行,再到回归,不仅仅是身体的,更是精神的。呱呱坠地,见到第一缕阳光,眼底身处已经烙下故乡的印痕;第一个声音对耳膜的撞击,在耳根身处已经留下无法抹去的记忆。故乡是什么?审美的描绘与现实的呈现固然存在差异,但不变的是那抹夕阳在山的晚霞满天的静穆,是淡淡的泥土的馨香,是充满烟火味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

告别是人生的常态,故土的离别更多源于生活所迫。时空的阻隔,不论远与近,欣赏不到故乡四季更迭中的花开花谢,看不见阴晴圆缺中的云卷云舒。漂泊的游子在袅袅炊烟中,在小桥流水人家中呼吸着他乡的气息,咀嚼着他乡的馒头与米饭,对别人来说是甘之如饴的享受,对羁旅着而言只是味同嚼蜡的煎熬。世殊时异,目睹眼前的人事物景,思绪已经飞跃万水千山。一幅幅画面的拼合,组接在一起时就是一幅旷世的“故土情世绘”:一天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轻。清晨出门远行,挥洒青春。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磕磕绊绊在所难免。搏击风浪强者胜,老父亲“儿子,早些回来”的嘱咐和“和蔼地拍着我的头”就是最大的精神动力;华灯初上,暮霭沉沉,拖着疲惫的身体向那盏自己照亮回家的路的油灯靠近,殊不知,在“黄果树后一个拉长的身影”在那里望眼欲穿,焦急地等待远行的游子。远山的呼唤,沙哑中带有几分苍凉,一句“儿子,你回来了”的问候,是“儿行千里母担忧”的一种释怀。不论是老父亲的“要规规矩矩,不可调皮捣蛋”的叮咛,还是老母亲“黄昏的呼唤”,浓重的乡音,绵绵的乡情,黄钟大吕般震颤心扉。当“门前老树被清风吹到呜呜作响”被“陌生的语调说些长短”,“ 习惯让这颗老树偷听我的快乐和忧伤,习惯在树下埋藏我儿时的梦想”被“只能听着新雨打湿归雁频啼两三声,任乡音一点一滴在我脑海中遗忘”,家乡的模样,故土的味道只能出现在梦中。

“人生本来就只是一场渗透着爱恨、夹杂着离合、间隔着悲欢的漂泊。”普通的人做着普通的事,过着寻常的生活,摆渡平凡的人生。因为平凡普通,就无法做到食的红尘饭,不问三界事。不论是魁伟的汉子,还是娇小的女子,每个人内心都装下太多无法放下的东西。即使已经满满,但还要尽情地加塞,因为生命中需要记挂和铭刻的东西太多。凡夫俗子都仰慕狂放飘逸、仙风道骨的诗仙李白,都仰慕旷达自适、洒脱超然的苏轼,但是真正能够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者寥寥。

实体的故乡,一滴水的滋养,一粒米的供给,让我们慢慢长大。时代的变迁,炊烟不在,泥泞的小路不存,但那年那月留下的记忆恍如昨天,虽显苦涩,但把自己安放其间,仍有襁褓般温馨。不论穷与富,“鸡鸣桑树颠,狗吠深巷中”的记忆已经泛化成一曲摇篮曲,深深嵌入记忆的深处。冥冥之中的注定,今生要与一草一木结下因缘。虽身体无法与之永远相伴,但褪去外形的附加,萃取出的是一杯溢满乡音乡情的美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慢慢品味,酒不醉人人自醉,兴许能够消解化不开的乡思乡愁。

故土难离,不仅仅是身体的难以割舍,更是精神的无法剥离。俗话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随着年岁的增长,对漂泊者而言,故乡不仅仅是一种具象的存在,已经内化成一种精神的承载。诚如余光中的《乡愁》诗所描写的:“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作为异乡客,不论穷达、贫富,在边关塞漠、丘陵山地的某一个地方,都有一爿地方留有自己呼吸的味道,一根引线的牵连,让你纵使漂浮在空中,但仍然有一种方向感。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叶落归根。枝干对根的感情,不仅仅是身体的支撑,更是一种精神的滋养,灵魂的牵绊。有了这份牵引,每个人就不可能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不知乡音何处寻,明月照处是故乡。”明月朗照,几家喜忧。“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明月相伴,梦里几时回故乡。在内心的深处留下一个空间,寄存下“几缕故乡的问候、几丝故乡的芬芳、几声老树的呜呜作响”,枯藤、老树、古道也就不再那么苍凉。何处安放是吾乡?“心甘情愿地做个凡人——只要每天出门的时候有人挂念,每天回家的时候有人守候;得志的时候有人分享快乐,殷忧的时候有人分担忧伤。如此人生,岂不胜过那些声名显赫、腰缠万贯?”这样,对异乡人来说,“乡音,从未遥远。故乡,从未离开”!

附《乡音何处寻》原文:

几重烟雨几重山,几段春秋几风帆,几曲乡思几声寒。人不见,泪始干。乡关别久几时还?家遥梦易睡,天远路难辨,犹棹征帆。

花开花残,人聚人散。不知乡音何处寻,明月照处是故乡。故乡却渐渐变得渺茫。

我曾经习惯听父亲清晨的嘱咐,嘱咐儿子一整天都要规规矩矩,不可调皮捣蛋。然后和蔼地拍着我的头说,儿子,早些回来。

我曾经习惯听母亲黄昏的呼唤,呼唤疲惫了一整天的儿子归来。我知道。然后和蔼地拍着我的头说,儿子,你回来了。

我曾经习惯听门前老树被清风吹到呜呜作响,习惯让这颗老树偷听我的快乐和忧伤,习惯在树下埋藏我儿时的梦想。

现在,我却只能听着陌生的语调说些长短,只能听着新雨打湿归雁频啼两三声,任乡音一点一滴在我脑海中遗忘。

乡音何处寻?何处是故乡?

或许人生本来就只是一场渗透着爱恨、夹杂着离合、间隔着悲欢的漂泊。不过是我太迂腐,释怀不下罢了。

我没有诗仙的豪情万丈,无法像他那样“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我无法做到像他那样把人生看得如此平凡--赤条条来,又赤条条去,了无牵挂。终究还有这样那样的东西放手不下。

我也没有苏轼的慷慨激昂,无法像他那样“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恐怕这就是圣人和凡人的差别吧。

既然如此,那就让我心甘情愿地做个凡人吧——只要每天出门的时候有人挂念,每天回家的时候有人守候;得志的时候有人分享快乐,殷忧的时候有人分担忧伤。如此人生,岂不胜过那些声名显赫、腰缠万贯?

或许是月有圆缺,人有离合,我们都不应当对分离太过执着。

既然明月照处便是故乡,抬头便是,又说什么遥远?

既然故乡、他乡同仰两轮日月,一处乡心必也有几处相同,又言什么孤单?

当我踏着宽阔大道远赴他乡时,当我履着泥泞小径回到故乡时,或许微风会带来几缕故乡的问候,送来几丝故乡的芬芳,带来几声老树的呜呜作响。告诉我——

乡音,从未遥远。

故乡,从未离开。

(安徽省皖西经济技术学校 陈士同)


一处乡心共明月——品读《乡音何处寻》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读着王昌龄的两句诗,再仔细品味《乡音何处寻》,不同的言说方式,传递着人类相同的普世性情感,给人怡情冶性的审美体验。“乡音何处寻”,一种追问,更是一种灵魂的求索。每一个匆匆的旅者,从居家到远行,再到回归,不仅仅是身体的,更是精神的。呱呱坠地...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原文_翻译及赏析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唐代·白居易《望月有感》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望月有感》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唐诗三百首 , 国中古诗 ,...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是什么意思_出处及原文翻译_学习力...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意思是:共看天上的一轮明月,理应伤心落泪,分居五处的手足骨肉,此时都有同样的思乡之心。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出处该句出自《望月有感》,全诗如下:《望月有感》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出自哪里?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望月有感》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天下同春共明月,我心安处是故乡的意思
无论多远的地方是迎来同一个春天,都是头顶着一个明亮的月亮,表达了作者心怀家乡的思念之情 此心安处是吾乡”,是苏轼的一句精彩宋词,原词题目是《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什么...
唐代诗人白居易《望月怀远》中的“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和宋代词人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借月亮抒发对离散异乡的兄弟的怀念之情,不同的是:“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是以绵邈真挚的诗思,勾画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表现了战乱饥馑灾难深重...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是什么意思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是什么意思【直译】(与亲人在相隔万里的地方)共赏同一轮明月 该是要流泪的。这一夜,分隔在五地的我的兄弟姐妹,同有这颗思乡之心啊.《望月有感》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

关于乡愁的诗句50字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18、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 白居易《望月有感》19、夜来幽梦忽还乡。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20、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 于谦《观书》21、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王绩《野望》2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

表达思乡情感的诗句
释义:同看明月都该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释义: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5、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释义:同看明月都该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

“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勾画出一幅五地望月的图景,寄托...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作者: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我的解析:他的...

清涧县18414493361: 思念故乡的名言名句 -
正文可里: 1、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唐〕高适 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 3、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 4、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 5、近乡情更...

清涧县18414493361: 思乡的七言绝句!11月25日之前回复! -
正文可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秋思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

清涧县18414493361: 有关思乡的诗句 -
正文可里: 《回乡偶书》...

清涧县18414493361: 一句通过描写“月亮”来表达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 -
正文可里: 《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扩展资料 《静夜思》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静夜思

清涧县18414493361: 思乡著名诗句
正文可里: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露从今夜白,版月是故乡明. ——权 杜甫《月夜忆舍弟》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 张籍《...

清涧县18414493361: 请写出两句表达乡情乡愁的古诗名句 -
正文可里: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清涧县18414493361: 照样子搜集相关的思乡名句 -
正文可里: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张籍《秋思》4、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

清涧县18414493361: 抒发思乡之情是我国古代诗词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其中有许多名句,如:“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请 -
正文可里: 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清涧县18414493361: 一首《乡思》的诗的意思 -
正文可里: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的这联诗,道出了人们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深沉执着而又殷切之情.就是在今天,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歌曲,仍可车载斗量.在唐宋诗词中,直可汗牛充栋,其中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什,千古传唱不衰...

清涧县18414493361: 帮忙找一些思乡的诗词
正文可里: 除 夜 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 王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 李白> 每逢佳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