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道中的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作者&投稿:住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轼的《新城道中》(其一)的首联和颔联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描写了什么景色?诗歌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首联用了拟人。颔联用了比喻。
中间四句组成一套山水画屏。前两句描写远景,后两句描写近景。
描绘出山野花木之美,烘托出诗人山行之乐。

比喻的修辞手法。“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诗人选择了山头、白云、树梢、初升的太阳等四种自然景物来加以描绘,并以“披絮帽”(戴棉絮制成的帽子)与“挂铜钲”(挂铜盘)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望采纳!

苏轼的《新城道中(其一)》的颔联和颈联,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

颔联“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以“絮帽”比喻“雾霭”,以“铜钲”比喻“初日”,形象有趣。白色的雾霭笼罩着高高的山顶,仿佛山峰戴了一顶白丝绵制的头巾;一轮朝阳正冉冉升起,远远望去,好像树梢上挂着一面又圆又亮的铜钲。

颈联“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将“野桃”“溪柳”两种植物赋予人性化特点,诗人眼中看到的景物都带上了主观色彩。野桃会“含笑”点头,“溪柳”会摇摆起舞,十分快活自在。矮矮竹篱旁野桃花点头含笑,清清的沙溪边柳条轻舞多情,充满了欢乐和生机。

律诗的颔联和颈联讲究对仗,此诗的颔联和颈联格律纯熟,自然贴切,功力深厚。尤其是“野桃”、“溪柳”一联倍受后人激赏,汪师韩以为是“铸语神来之笔,“常人得之便足以名世”(《苏诗选评笺释》卷二)。其实不仅此联,即如“絮帽”“铜钲”之比拟恰切,也是诗中妙对。




谪岭南道中作
颔联宕开一笔,写在谪贬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的情况:害怕遇到毒雾,碰着蛇草;更担心那能使中毒致死的沙虫,...颈联转向南方风物的具体描写,在写景中表现出一种十分惊奇的异乡之感。五月间岭南已经在收获稻米,潮汛到来...1、蓟(j)中:指蓟城,今河北大兴西南。 2、垣(yun):城上矮墙。 3、萧条:冷落。 4、翻:同反,...

如何写好律诗的 颔联和颈联
楼上这位先生说的很有道理,不过,过于庞杂,我从技术上说说自己的一点感受。1,首先,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工整,语言鲜明,情感充沛,这两个对仗是一首律诗最出彩的地方,一般的习惯是上松下紧,也就是颔联对的稍宽,颈联要求工对。2,其次,颔联和颈联,是律诗中的两联,要为整体服务,一般律诗的...

王维《终南别业╱初至山中╱入山寄城中故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终南别业\/初至山中\/入山寄城中故人赏析 开头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叙述诗人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陶醉了。他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信中说:「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

金陵三首原文_翻译及赏析
首联以倒装句式,描绘金陵城依山环水的地理形势。颔联写六朝兴盛时期,金陵城人户百万,朱楼夹道,一片富丽繁华景象。颈联一转,感叹亡国后满城春草萋萋,王宫埋没于古丘,触目荒凉、衰败。这两联一盛一衰,前后映照,包含着极深的历史教训。尾联描绘惟有那亘古不变的后湖月,仍旧照着湖波上那个荒凉冷落的瀛洲岛。这一幅...

七律长征这首诗的意思。
《七律·长征》白话翻译: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

《塞下曲》原文及翻译赏析
即今甘肃东部的岷县,是长城的起点,唐代为陇右道岷州的治所,这里常常发生战争。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到边,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境界阔大,气势恢宏。 临洮一带是历代经常征战的战场。据新旧《唐书·王晙列传》和《吐蕃传》等书载:公元714年(开元二年)旧历十月,吐蕃以精兵十万寇...

诗中的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各是哪一句?
王绩《野望》古诗词颈联颔联讲解

古诗词中的对比,烘托,衬托和渲染有什么区别
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接写雨,但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再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李白有《听蜀僧睿弹琴》一诗:“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翻译和赏析是什么?
颔联以散句上承,句法起了变化,表现方法也由写景改为抒情,以实转虚,文情跌宕。“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是说彼此离别的意味同样都有游宦人的情意。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颈联两句,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

谪岭南道中作原文_翻译及赏析
清人沈德潜认为这联“一语双关”,和柳宗元被贬柳州后所作的《岭南江行》一诗中的“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一样,都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诗中的毒雾、蛇草、沙虫等等都有所喻指。这样讲也不无道理。颈联转向南方风物的具体描写,在写景中表现出一种十分惊奇的异乡之感。五月间岭南已经在...

东至县18542282789: 新城道中其一颔联用了怎样的修辞 -
鲍选消结: 比喻的修辞手法.“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诗人选择了山头、白云、树梢、初升的太阳等四种自然景物来加以描绘,并以“披絮帽”(戴棉絮制成的帽子)与“挂铜钲”(挂铜盘)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望采纳!

东至县18542282789: 苏轼的《新城道中》(其一)的首联和颔联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描写了什么景色?诗歌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
鲍选消结:[答案] 首联用了拟人.颔联用了比喻. 中间四句组成一套山水画屏.前两句描写远景,后两句描写近景. 描绘出山野花木之美,烘托出诗人山行之乐.

东至县18542282789: 新城道中其一第二三两联写景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鲍选消结: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中间四句组成一套山水画屏.前两句描写远景,用的是比喻手法:山峰戴上洁白的絮帽,树枝挂着明亮的铜锣,把晴天云朵和初升的太阳写得形象生动而富有神采;后两句描写近景,用的是拟人手法:山桃花倚篱而笑,杨柳枝无风自摇,自然景物被赋予人的神态举止,真是妩媚极了.诗的开头两句:多情的东风很会察颜观色,猜透了诗人心中的忧虑,并且立即慷慨相助,吹得雨散天开,这怎能不使诗人喜出望外呢!所以进得山来,桃花笑,柳条舞,一路喜气盈盈.新奇的比喻,巧妙的拟人,不仅描绘出山野花木之美,而且烘托出诗人山行之乐,内心之乐和景色之美互相影响,互相渗透.这就是人们最爱追求的那种艺术境界:情景相生.

东至县18542282789: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
鲍选消结: (1 )【答案示例】抒发了作者旅途中的愉悦心情和乐观豁达的情怀.作用:①“欲山行”领起下文,引出下面六句对春晴之日山村风物、山人生活的具体描写;②“东风知”“吹断积雨”流露出清新、快乐之意,为全诗奠定了轻松愉快的感情基...

东至县18542282789: 阅读《新城道中》(其一),完成小题.(12分)新城道中(其一)苏轼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 -
鲍选消结: 小题1:B 小题1:这首诗表现出诗人愉快的心情及对山村生活的赞美.(2分)这可从如下几方面看出来:一是所写景色明丽动人(2分);二是一些直接表明情感倾向的词如“笑”“乐”等(2分).小题1:颈联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野桃含笑...

东至县18542282789: 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鲍选消结:[答案] 律诗颔联和颈联使用“对仗”的修辞手法,只不过有时是宽对,有时是严对,至于另外的修辞则依诗的具体内容来分析,没有一定的要求.

东至县18542282789: 颔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鲍选消结: 律诗颔联和颈联使用“对仗”的修辞手法,只不过有时是宽对,有时是严对,至于另外的修辞则依诗的具体内容来分析,没有一定的要求.很高兴为您解答! 有不明白的可以追问!如果您认可我的回答. 请点击下面的【选为满意回答】按钮,谢谢!

东至县18542282789: 颈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 -
鲍选消结: 1、颈联运用的表达技巧是: 颈联运用了对偶、衬托的修辞手法; 2、描写的内容是: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东至县18542282789: 本诗的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描写海棠 -
鲍选消结: ①颔联运用正面(直接)描写手法,②把海棠在雨后沾上晶莹水珠的鲜红(秾丽)、③含苞待放时如少女般的娇娆,④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出来.【答案二】①颈联运用侧面描写(烘托)描写手法,②通过描写美女莫愁为欣赏海棠而懒于梳妆、③画师梁广因怕画不好海棠而迟迟动笔,④突现了海棠的美丽风韵.

东至县18542282789: 颈联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
鲍选消结: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颔联)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颈联)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的颔联和颈联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