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已文言文

作者&投稿:初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已”的古文中有哪几种解释

1. 止,罢了:学不可以~。死而后~。

2. 表示过去:~经。事~至此。~往。业~。

3. 后来,过了一些时间,不多时:~忽不见。

4. 太,过:不为~甚。

5. 古同“以”。

诸候国

已,周代姒姓伯爵诸候国,是夏禹王之后。封地位于现河南省开封市雍丘县。

〈动〉

1. (象形。象蛇形。一说原与“子”同字。本义:停止)

2. 同本义 [cease;stop]

鸡鸣不已。——《诗·郑风·风雨》。传:“已,止也。”

德音不已。——《诗·小雅·南山有台》。传:“已,止也。”

以故事得已。——《史记·项羽本纪》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告子上》

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后汉书·列女传》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不已

4. 完成,完毕 [finish]

已,成也。——《广雅》

已事遄往。——《易·损》。注:“竟也。”

且曰吾已。——《左传·昭公十三年》。注:'犹决竟也。”

有司已于事而竣。——《国语·齐语》。注:“毕也。”

5. 又如:已矣(完了,逝去)

6. 治愈 [cure]

已大风、挛踠、瘘疠治愈大风、挛踠、瘘、疠(等重病)。大风,麻风病。挛踠,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瘘,脖子肿。疠,恶疮]。——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副〉

1. 已经 [already]——表示动作变化达到的程度

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如:已装不卸(喻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3. 以前 [before]。如:已先(从前;先前);已事(往事)

4. 罢了,算了 [well]。如:已乎(算了)

5. 太 [too]——表示程度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诗·唐风》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 又 [also]——表示行为的频率

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 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世说新语》

7. 最终,终归 [finally]

其所以贯理焉,虽亿万已不足以浃万物之变。——《荀子》

8. 已而,然后 [then;after that]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古文里的“已”有哪些意思

1. 动词:停止,完毕。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 副词:已经。

3. 语气词,同“矣”。例: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史记货殖列传)

4. 同“以”,例:自董卓已来。(三国志隆中对)

5. 用,拿,把,将:以一当十,以苦为乐,以身作则,以邻为壑,以讹传讹,以往鉴来。

6. 依然,顺,按照:以时启闭,物以类聚。

7. 因为:以人废言,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8. 在,于(指时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9. 目的在于:以待时机,以儆效尤。

3. 有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有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有道理,有规律,有所作为,有什么。

表示具有某种条件、原因等。基本字义:有1、会意。

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有备无患。”

译文: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2、存在 出处:春秋战国老子·《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天下万物的存在是有名有形的,但有名有形的万物必定要以无名无形的"道"作为根源。无才是天下万物的本原。

3、取得,获得,占有 出处: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译文:如能占为已有,这将为称王打下基础。

4、相当于“或”,或许 出处:战国孟子《鱼我所欲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有,或,有的人)。” 译文:因此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

出自战国孟子《鱼我所欲也》二、以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

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译文: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2、凭借;仗恃 出处:战国·韩非《韩非子》:“富国以农,距敌恃卒。”

译文:如果要想使国家富裕就要依靠农业,如果要拒敌于国门之外就要依靠军队。3、认为,以为 出处:春秋战国·列御寇《列子·汤问》:“我以日始出。”

译文: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4、做,从事 叶绍钧《倪焕之》:“教育事业最有意义,情愿终身以之的。”

5、原因,缘故 《诗·邶风》:“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译文:为什么居留长久?一定有原因难表达。

6、把,拿 ——表示对事物的处置 出处:南朝·佚名《世说新语·自新》:“俱以情告。” 译文:把所有的真实情况都告诉你。

7、依,按,凭 ——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犹言凭、根据 出处:清·龚自珍《病梅馆记》:“以其智力为也。”

译文:能够凭借他们的智慧、能力做得到的。8、在,于 ——表示行动的时间、处所或范围 出处:清·梁启超《谭嗣同传》:“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 译文:于8月13日在街头斩首。

9、因为,由于 ——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 出处: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以捕蛇独存。” 译文:可是我却凭借捕蛇这个差事才活了下来。

10、和,而 ——表示并列关系 出处:清·周容《芋老人传》:“载以来。” 译文:多年以来。

11、则,那么 ——表示条件关系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战而不胜,以亡随其后。译文: (如果韩魏)战胜不了秦国,那么(秦国)将使他们后面的追随者灭亡12、才 出处:宋·苏洵《六国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译文:想起当初祖父,冒着风霜雨露,斩断荆棘开辟,才有了现在这点立足之地。13、表目的或结果等 出处:春秋战国·列御寇《列子·汤问》《列子·汤问》:“智叟无以应。”

译文:河曲智叟是那个嘲笑愚公的聪明人,即住在河的拐弯的地方的聪明老头。 14、用在单纯方位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质量、范围之类的界限 出处:清·姚鼐《登泰山记》:“日观以西峰。”

译文:在西峰观看日落。扩展资料 一、以字形演变 二、以组词:以前、以为、以及、以便、以资。

1、以来:[yǐ lái] 方位词。表示从过去某时直到现在的一段时期。

2、以外:[yǐ wài] 方位词。在一定的时间、处所、数量、范围的界限之外。

3、以上:[yǐ shàng] 表示位置、次序或数目等在某一点之上;以上的词义类似大于等于但不完全等同于大于等于;在程度,阶段这类无明显界限或界限不明显的使用场景,以上等同于大于等于。4、严阵以待:[yán zhèn yǐ dài] 整饬阵容,做好战斗准备,以迎击来犯之敌。

4. 【“已”的古文中有哪几种解释】

1. 止,罢了:学不可以~.死而后~. 2. 表示过去:~经.事~至此.~往.业~. 3. 后来,过了一些时间,不多时:~忽不见. 4. 太,过:不为~甚. 5. 古同“以”. 诸候国 已,周代姒姓伯爵诸候国,是夏禹王之后.封地位于现河南省开封市雍丘县. 〈动〉 1. (象形.象蛇形.一说原与“子”同字.本义:停止) 2. 同本义 [cease;stop] 鸡鸣不已.——《诗·郑风·风雨》.传:“已,止也.” 德音不已.——《诗·小雅·南山有台》.传:“已,止也.” 以故事得已.——《史记·项羽本纪》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告子上》 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后汉书·列女传》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不已 4. 完成,完毕 [finish] 已,成也.——《广雅》 已事遄往.——《易·损》.注:“竟也.” 且曰吾已.——《左传·昭公十三年》.注:'犹决竟也.” 有司已于事而竣.——《国语·齐语》.注:“毕也.” 5. 又如:已矣(完了,逝去) 6. 治愈 [cure] 已大风、挛踠、瘘疠治愈大风、挛踠、瘘、疠(等重病).大风,麻风病.挛踠,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瘘,脖子肿.疠,恶疮].——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副〉 1. 已经 [already]——表示动作变化达到的程度 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如:已装不卸(喻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3. 以前 [before].如:已先(从前;先前);已事(往事) 4. 罢了,算了 [well].如:已乎(算了) 5. 太 [too]——表示程度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诗·唐风》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 又 [also]——表示行为的频率 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 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世说新语》 7. 最终,终归 [finally] 其所以贯理焉,虽亿万已不足以浃万物之变.——《荀子》 8. 已而,然后 [then;after that]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有什么文言文

柳宗元《黔之驴》 原文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译文 贵州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贵州境内。

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便把它放置在山下。老虎见到它,一看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了神奇的东西。

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一天,驴一声长鸣,老虎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将要咬自己,非常恐惧。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好像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渐渐地熟悉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和驴搏击。

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驴,态度亲近而不庄重,碰擦倚靠、冲撞冒犯它。驴子非常愤怒,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因此而欣喜,盘算此事道:“(驴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开。 刘基《工之侨献琴》 原文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译文 工之侨得到一块好的桐木,砍来作成一张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优美的琴声好象金属与玉石相互应和。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到主管礼乐的官府;官府的乐官让国内最有名的乐师考察它,乐师说:“(这琴)不古老。”

官府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把它装了匣子埋在泥土中。

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有个大官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钱买去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

乐官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 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这个社会真可悲啊!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世上的事情没有一个不是这样的。”。

6. “以”在古文有什么意思

1.用,使用

2.使、令、让

3.凭借,倚仗

4.以为、认为

5.为,为了

6.做,从事

7.及,连及

8.率领、带领

9.原由、缘故

10.有

11.可以、能够

12.没有固定职业的人

13.代词,相当于:1.其;2.近指,相当于“此”、“这”;3.表疑问,相当于“何”“哪里”“什么”

14.副词,意为:1.程度深,相当于“太”“甚”;2.相当于“益”“更加”;3.表示同样,相当于“亦”“也”;4.相当于“又”;5.表示范围,相当于“惟”“只”;6.表示情态,相当于“如此”“这么”

15.介词,1.表示对事物的处置,相当于“用”“拿”“把”;2.表示方式、依凭,相当于“依”“按”“凭”;3.表示行动的时间、处所、范围,相当于“在”“于”;4.表示行动或变化的起点,相当于“从”“自”“由”;5.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相当于“因为”“由于”;6.表示论事的对象、依据或标准,相当于“以……而论”“就……而言”;7.表示比较,相当于“算是”“要数得上”;8.表示行动涉及的对象,相当于“与”“同”

16.连词,1.表示并列,相当于“和”“而”;2.表示顺承,用于两动作之间,前者为后者的方式,后者为前者的目的或结果,相当于“而”;3.表示条件关系,相当于“则”“那么”;4.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因此”;5.表示目的,相当于“去”“用来”;6.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

17.助词。1.用在纯方位词和时间词之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质量、范围之类的界限;2.用在句中,用来调节语气节奏;3.用在句尾,表示肯定语气;4.加在能愿动词之后,用作词后缀;5.相当于“所”

18.通“已”。1.完结,停止;2.副词,表示完成,相当于“既”“已经”

19.现在可以做以色列的简称

20.通“似”,此时应读作“似”。

7. “有”文言文怎么说

表达“有”与“有”的近义词“拥有”、“占有”、“具有” 意义的文言词有:

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拥(拥有):秦孝公据肴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过秦论》

拥百万之众。——《三国志·诸葛亮传》

具(具有,具备):各具情态。——《核舟记》

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 《武昌九曲亭记》

王之走狗已具矣。——《说客谏诤诸侯 王斗讽齐王好士》

富(富有,多有):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塞翁失马》

学富五车

书富五车

极富才华(富:充分地具有)

拥(拥有,占有):拥雍州之地。——《过秦论》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隆中对》

8. 以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

1、因为,由于:

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无请也。

2、而,来。

⑴有好事者船以入。

⑵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以:以便)

3、把,拿,用。

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⑵以钱覆其口。

⑶屠惧,投以骨。

4、以为,认为。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⑵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5、凭,靠。

⑴以我酌油知之。

⑵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6、按照,依照。

⑴策之不以其道。

⑵今以实校之。

7、根据。

⑴今以蒋氏观之,犹信。(以:一说拿。)

⑵贵以近知远。

8、通“已”,已经。

⑴固以怪之矣。

⑵日以尽矣。

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

⑵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

10、在。

⑴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逆以煎我怀。

12、为。

⑴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以:做)

13、通“已”,止。

无以,则王乎?

14、任用。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15、此,这。

以一物体与物物争。(本义项指前一个“以”。)




“已”在文言文中大多有“只”的意思愚人食盐中的主人闻已中的已是 ...
已在字典中的意思:1止,罢了:学不可以~。死而后~。2表示过去:~经。事~至此。~往。业~。3后来,过了一些时间,不多时:~忽不见。4太,过:不为~甚。5古同“以”。“主人闻已”中应该是“完了,停止过去了”的意思。

文言文惧其不已也 已是什么意思?
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3、作者 列御寇,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郑国人,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

文言文中那个字表示“已经”?
【问题】文言文中哪个字表示“已经”?【回答】1、既 (1)君既为府吏(您已经做了太守府的官吏)(2)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已经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3)既克(已经攻克、已经战胜)(4)既泣之三日(已经为它们哭了三天)2、业 (1)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张良已经为他取回了鞋子...

已而文言文
1. “已而”什么意思(在文言文中),从文言 在文言文中,已而的含义有两种:1、已,止。而,语助词。已而有罢了、算了的意思。例如:《论语 微子》: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宋代辛弃疾《婆罗门引 落花时节》词:已而已而,算此意,只君知。2、过了不久、然后。例如:《史记卷十二孝武...

已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是古代中国的一种书面语言。 它是以汉字为基础的语言,具有繁复的语法和使用约束。它广泛用于古代文学、历史和哲学等各种领域。在汉代、三国、唐代、宋代等时期,文言文达到了高峰。在现代,文言文已经不再是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的语言了,但是它仍然是中国文化和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可以...

“已而”什么意思(在文言文中),从文言
已而在文言文中的意思:1、不久;后来。例: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译文: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2、罢了,算了。例:春秋战国孔子及弟子《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译文: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劝阻,未来...

已而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已而在文言文中的意思:1、不久;后来。2、罢了;算了。3、时而。已而在文言文中的含义 1、不久;后来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清钱谦益《南征吟小引》:“已而,(袁可立子)休沐里居,扞御孤城,搘拄强...

文言文中的是已是什么意思
有停止的意思

文言文“已而复如初”怎么解释
玄真遁叟。汉族,浦江(今浙江浦江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文言文中 【以,之,于,为,已,其,焉】的所有用法(词语的翻译),一个用法...
文言文中 【以,之,于,为,已,其,焉】的所有用法(词语的翻译),一个用法(词语的翻译)造一个句子 1个回答 #热议# 生活中有哪些成瘾食物?子房志亡秦 2013-10-04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子房志亡秦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11844 获赞数:138997 青山湖区优秀教师 向TA提问 私信TA 关注 展开全部 ...

额尔古纳市18935086661: 已字在文言文中的所有意项 -
童月胶体: ①停止.《十则》:“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劝学》:“学不可以已.” ②完毕;完了.《苏武传》:“剑斩虞常已.” ③治愈;消除.《捕蛇者说》:“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 ④罢了;算了.《冯婉贞》:“诸君无意则已,诸...

额尔古纳市18935086661: 古文中 其实、可以、无以、无乃、有已、何况、已而、因为这些虚词的意思 -
童月胶体:[答案] 其实、那个实际情况 可以、能够凭借 无以、没有用来------的方法、手段等 无乃、大概、差不多 有已、错了!是有以,即无以的反义词! 何况、退一步讲 已而、不久、过了一阵儿 因为 于是凭借做

额尔古纳市18935086661: “已”的古文中有哪几种解释 -
童月胶体:[答案] 1. 止,罢了:学不可以~.死而后~. 2. 表示过去:~经.事~至此.~往.业~. 3. 后来,过了一些时间,不多时:~忽不见. 4. 太,过:不为~甚. 5. 古同“以”. 诸候国 已,周代姒姓伯爵诸候国,是夏禹王之后.封地位于现河南省开封市雍丘县. 〈动〉 1. (象形....

额尔古纳市18935086661: “已”字文言文解释.请举些常见的例子 最好是书本中的!
童月胶体: 已 蒹蔬采采.白露未已(停止) 死者长已矣(完了,完毕) 且壮士不死即矣(算了,罢了) 骨已尽矣(已经) 这是最常用的 有文言文问题 HI我 希望帮忙 国庆节愉快

额尔古纳市18935086661: 已有男友勿撩文言文怎么说 -
童月胶体: 现代文与文言文对译:“已有”文言词语可以用“已存”.“男友”文言词语可以用“良人”.“勿”文言词语可以用“莫”.“撩”文言词语可以用“戏”.“已有男友勿撩”用文言文可以这么说:已存良人,莫戏也.

额尔古纳市18935086661: 著有作品用文言文怎么说? -
童月胶体: 要问“著有作品”用文言文怎么说,先来看看句子里面的词语可以用哪些文言词语来替代.“著”文言词语可以翻译为“撰”.“有”属于已经存在了,在这里可以意译为“已”.“作品”文言词语可以翻译为“书”.“著有作品”用文言文可以这样说:撰书已也.

额尔古纳市18935086661: 古代文言文中关于已的成语 -
童月胶体: 不能自已 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不为已甚 已甚:过分.不做得太过分.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大势已去 大势:事情发展的趋势.有利的形势已经丧失,前途已经没有希望.低回不已 低回:徘徊留恋;...

额尔古纳市18935086661: 古文已和以的区别 -
童月胶体: 已,完成、结束.以,依据、凭借.(现代汉语学家们说是用,不安)

额尔古纳市18935086661: 初中文言文字词“已”是停止意思的有什么句子 -
童月胶体: 已:动词,象形字.象蛇形.一说原与“子”同字.本义:停止. 《诗·郑风·风雨》:“鸡鸣不已.” 《诗·小雅·南山有台:“德音不已.” 《史记·项羽本纪》:“以故事得已.” 《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孟子·告子上》:“是亦不可以已乎?” 《后汉书·列女传》:“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乐羊子妻》)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额尔古纳市18935086661: 请教各位文言文中“已”“矣”“也”的用法区别 -
童月胶体: 这三个词都常用于文言文句尾,表语各种语气. 这时,“已”“矣”在有些地方是通用的.但作为语气词,“矣”较为常用. 也 ⑴同现代汉语“也”. ⑵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 ⑶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⑷用在句中,表示语气...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