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出现或盛行的名菜有哪些?分别由那些历史典故

作者&投稿:弭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苏轼(苏东坡)与东坡肉

相关典故

宋朝苏东坡(1036-1101年),四川省眉山人,作文名列唐宋八大家;作词与辛弃疾并为双绝;书法与绘画也都独步一时。

就是在烹调艺术上,他也有一手。

东坡肉在徐州又称东坡回赠肉,相传,东坡回赠肉为苏东坡任徐州知州时所创。

公元1077年的宋神宗熙宁十年四月苏轼知徐州。

在刚上任不到四个月的苏东坡,当年正碰上黄河决口,身为徐州父母官的苏轼,毫不顾个人安危,毅然率领全城百姓,投向了抗洪治水,最终于战胜了洪水,城里百姓为了感谢这位与民朝夕相处、甘苦与共的“父母官”,纷纷杀猪宰牛,担酒牵羊,打锣敲鼓地送到知州衙门,赠给东坡先生,以表心意。

而“廉洁”的苏东坡并不拒绝,一一如数收下,并亲指点厨师把这些送来的猪、牛、羊肉,分别改刀烹制成熟,回赠给参加抗洪的黎民百姓,故后人称之为“东坡回赠肉”。

当他触犯皇帝被贬到黄州时,常常亲自烧菜与友人品味,苏东坡的烹调,以红烧肉最为拿手。

他曾作诗介绍他的烹调经验是:“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不过,烧制出被人们用他的名字命名的“东坡肉”,据传那还是他第二次回杭州作地方官时发生的一件趣事。

东坡肉那时西湖已被葑草湮没了大半。

他上任后,发动数万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来的泥堆筑了长堤,并建桥以畅通湖水,使西湖秀容重现,又可蓄水灌田。

这条堆筑的长堤,改善了环境,既为群众带来水利之益,又增添了西湖景色。

后来形成了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的“苏堤春晓”。

当时,老百姓赞颂苏东坡为地方办了这件好事,听说他喜欢吃红烧肉,到了春节,都不约而同地给他送猪肉,来表示自己的心意。

苏东坡收到那么多的猪肉,觉得应该同数万疏浚西湖的民工共享才对,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块块,用他的烹调方法烧制,连酒一起,按照民工花名册分送到每家每户。

他的家人在烧制时,把“连酒一起送”领会成“连酒一起烧”结果烧制出来的红烧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盛赞苏东坡送来的肉烧法别致,可口好吃。

众口赞扬,趣闻传开,当时向苏东坡求师就教的人中,除了来学书法的、学写文章的外,也有人来学烧“东坡肉”。

后农历除夕夜,民间家家户户都制作东坡肉。

相沿成俗,用来表示对他的怀念之情。

现在成为杭州一道传统名菜。

楼外楼菜馆效法他的方法烹制这个菜,供应于世,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遂流传至今。

东坡肉传说

相传系苏东坡被贬於杭州时,在贫困的生活中,仿制前人的做法改良,将烧猪肉加酒做成红烧肉小火慢煨而成。

此菜在黄州发起,后传至南宋首府杭州,发扬光大,遂成杭州名菜。

在赣北的永修(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一带,每逢酒席宴会,首先是两大碗和菜,象征和睦相处。

随后上桌的就是两大碗用稻草扎着的大块猪肉。

丰盛的酒宴上摆着这样的两碗猪肉,倒显得别有风味, 拿起剪刀,剪断稻草,再仔细地品尝品尝,肉色清清爽爽,入口香酥绵糯。

肉香味中还夹杂着一股稻草的清香味,沁人肺腑,确实是余味无穷。

这种肉就叫“东坡肉”。

为什么这道菜称为“东坡肉”呢?有这样一个传说。

传说一

东坡肉宋朝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叫苏东坡,他云游四海,走遍天下。

一年夏天的一个中午,他来到永修境内一个叫艾城的地方。

此时,正是三伏暑天,天气十分炎热。

恰好路边有棵参天大樟树,树阴蔽日,真是个乘凉的好地方。

苏东坡坐在树下石凳上,一边纳凉,一边读书。

读着读着,突然传来一阵哭声。

他抬头一看,只见一农夫抱着个孩子急急忙忙朝这边走来,后边跟着个哭哭啼啼的妇人。

东坡心想:八成是孩子得了什么急病,我对医学虽不在行,但医书药学倒也看过不少,常见病症也略知一二。

于是就叫住农夫说:“让我给看看吧!”原来这对夫妇中年得子,看得比生命还要宝贵,所以给孩子起了名字叫“金崽俚”。

金崽俚今天突然得病,神志昏迷,不省人事,两口子吓得要命,急忙抱孩子去找郎中。

常言道“病急乱求医。

农夫看看苏东坡的打扮,又如此热诚,立即把孩子递给他。

东坡接过一看,孩子紧咬牙关,手足抽搐,正合医书上中暑之说。

于是招呼农夫把孩子平放在地上,顺手摘了一把樟叶,搓了搓放在孩子的鼻子下。

随后又按医书上的做法,这里弄弄,那里掐掐。

一会儿,金崽俚“哇”地哭出声来。

两口子真是喜出望外,抱起金崽,拉住苏东坡就往家里走。

苏东坡见农夫谢恩心切,也只好跟着走。

来到农夫家一看,家虽不富,却也十分整洁。

农夫为了抱恩,留住苏东坡热情款待,一晃就是三天。

这天清晨,农夫兴冲冲从集上买了两斤猪肉,用一束稻草捆着提了回来。

他一边走,一边想:肉买回来了,我还得去问问先生得口味。

于是就去问苏东坡。

这时,太阳刚露出半边笑脸,朝霞满天,露珠挂在田间得稻叶上,如一棵棵明亮的珍东坡肉珠。

苏东坡被这美丽的大自然景色迷住了,他面临东窗,诗兴大作,正在赋诗填词,推敲词句呢!农夫在门口轻声问道:“先生,你看这肉怎样弄着吃?”东坡作诗入迷,口中朗朗念着:“禾——草——珍——珠——透心香。”农夫听了一楞,先生这是什么意思?仔细一琢磨:对了,他是叫我把肉和着稻草整煮,并要煮透心,那样吃才香,所以说:“和草整煮透心香”。

这先生和我们作田人真不一样,说话开口是诗,连吃肉都特别。

想到这里,农夫把肉拿到厨房,按苏东坡讲的和自己想的,叫老婆和着稻草把猪肉整块地放在锅里闷煮,煮得透烂。

到吃饭时,菜端上桌来,苏东坡见一块整肉,没斫没切,还用稻草捆着,想来想去,不知什么原因。

想问,又不好意思开口,要吃吗,一整块肉,稻草还捆在上头,不知如何动手。

农夫见苏东坡望着肉出神,也挺奇怪。

就对苏东坡说:“早上我去问你,你不是说‘和草整煮透心香’吗?我是按照你的意思给弄的,先生怎么不吃呢?”

苏东坡恍然大悟。

原来农夫把他的话给串起来了,断断续续的诗句,被他听成一句话。

既然如此,也只好顺坡下驴。

于是叫剪开绳子同农夫一家高高兴兴地吃起来。

真没想到猪肉掺杂着稻草香味,十分清香可口。

吃完饭,农夫夫妇出门去了。

东坡想:主人如此盛情款待,打扰几天了,十分过意不去。

几次要走,主人都不肯,今天还是走了吧。

主意一定,从包袱里取出五两纹银,放在桌子上,留下一张字条,上写着:“主人盛情难却,东坡不辞而别。”农夫夫妇回来,看见条子大吃一惊,原来救自己孩子的恩人竟是鼎鼎大名的苏东坡先生。

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学着用稻草扎肉煮着吃,果然香酥可口。

乡亲们便把这种肉称作“东坡肉”。

因其味道鲜美,做法别致,所以一直流传。

传说二

苏东坡在杭州做刺史的时候,治理了西湖,替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

那时西湖已被葑草湮没了大半。

他上任后,发动数万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来的泥堆筑了长堤,并建桥以畅通湖水,使西湖秀容重现,又可蓄水灌田。

西湖治理后,四周的田地就不怕涝也不愁旱了,这一年又风调雨顺,杭州四乡的庄稼得了个大丰收。

老百姓感谢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好处,到过年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

苏东坡收下很多猪肉,叫人把它切成方块,烧得红红的,然后再按治理西湖的民工花名册,每家一块,将肉分送给他们过年。

大家很高兴,人人都有夸苏东坡是个贤明的父母官,把他送来的猪肉叫做“东坡肉”。

东坡肉杭州有家大菜馆,菜馆老板见人们都夸说“东坡肉”,就和厨师商量,把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挂出牌子,也取名为“东坡肉”。

这只新菜一出,那家菜馆的生意就兴隆极了,从早到晚顾客不断,每天杀十头大猪还不够卖呢,别的菜馆老板看得眼红,也学着做起来,一时间,不论大小菜馆,家家都有“东坡肉”了。

后来,经过同得公认,就把“东坡肉“定为杭州的第一道名菜。

苏东坡为人正直,不畏权势,朝廷中的那班奸臣本来就很恨他。

这时见他得到老百姓的爱戴,心里更不舒服。

他们当中有一个御史,就乔装打扮,到杭州来找岔子,存心要陷害苏东坡。

那御史到杭州的头一天,在一家馆里吃午饭。

堂倌递上菜单,请他点菜。

他接到菜单一看,头一样就是“东坡肉”!他皱起眉头,想了一想,不觉高兴得拍着桌子大叫:“我就要这头一道菜!”吃过“东坡肉”,觉得味道倒真是不错,向堂倌一打听,知道“东坡肉”是同行公认的第一道名菜,于是,他就把杭州所有的菜馆的菜单都收集起来,兴冲冲地回京去了。

御史回到京城,马上就去见皇帝。

他说:“皇上呀,苏东坡在杭州做刺史,贪赃枉法,把恶事都做绝啦!老百姓恨不得要吃他的肉。” 皇帝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可有什么证据吗?”

御史就把那一大迭油腻的菜单呈了上去。

皇帝一看菜单,就不分青红皂白,立刻传下圣旨,将苏东坡掉职,远远地发配到海南去充军。

苏东坡被调职充军后,杭州的老百姓忘不了他的好处,仍然象过去一样赞扬他。

就这样,“东坡肉”也一代一代地传下来,东坡肉是1956年浙江省认定的36种杭州名菜之一,直到今天,还是杭州的一道名菜。

传说三

北宋时期,庐山归宗寺的佛印大师与苏东坡、黄庭坚乃莫逆之交,来往频繁,酬唱甚多。

苏东坡常游庐山,在佛印之里一住就是半月。

有一天,苏东坡正在书房改诗,忽然扑来一陈异香。

东坡顺着香味寻去远远地看见佛印端起肉正要进行品尝,猛然一把抓住他,这可把佛印吓了一大跳,回头一看是东坡,才放下心来,并领着东坡进入卧室,痛痛快快地饮酒吃肉。

东坡觉得佛印烧的肉特别可口,称赞不已,常找佛印烧肉吃。

佛印就干脆把他的烧肉方法传给了东坡。

后来东坡又能把这个方法公之于众,于是社会上都仿效起来,从而使得东坡肉成为流传广泛的一道名菜。

传说四

苏东坡三做“东坡肉”

相传苏东坡在徐州、黄州、杭州三个地方做过“东坡肉”。

在任徐州知州时带领百姓抗洪筑堤保城,百姓纷纷杀猪宰羊上府慰劳,东坡推辞不掉,收下后亲自指点家人烧制红烧肉回赠予老百姓。

大家食后,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一致称它为“回赠肉”。

元丰三年(1080)二月一日,苏轼被谪贬到黄州,见黄州市面猪肉价贱,而人们不大吃它,便亲自烹调猪肉。

有一次他食得兴起,即兴作了一首打油诗名曰《食猪肉诗》,诗中写道:“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此诗一传十,十传百,人们开始争相仿制,并把这道菜戏称为“东坡肉”。

苏东坡二任杭州知州时,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葑草湮没大半的西湖重新恢复昔日美景,杭州的老百姓非常感谢他,过年时,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

苏东坡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醇香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赞赏称奇,于是“东坡肉”的美名更传遍了全国。




两宋时期的史学成就梳理
两宋时期的史学成就梳理 两宋时期,是中国文化的繁荣期,史学在这一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值得关注。一、通史著作,成果斐然 宋代史学著作卷帙浩繁,在大型通史的编修方面,取得了尤为显著的成果。重要的大型通史著作有《资治通鉴》、《通志》等。《资治通鉴》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著名史学家...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哪些通行货币
- 时期:西周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盛行。汉代逐渐变成收藏品。- 使用:一般作为高价值货币,买卖牲畜、土地、兵器时使用。6. 包金铜贝 - 制作:铜币外面裹金制成。- 时期:最早出现于西周。盛行于春秋战国之交的中原地区,战国之后被小金饼(小金片)替代了。- 使用:它华贵耐磨,不像玉贝容易钙化老化...

宋代商业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两宋时期商业繁荣首先表现为城市商业的繁荣。繁荣的大都会首推宋朝的首都开封和南宋的行在临安。开封自五代开始日益繁华兴盛,到北宋时已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超过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商业也空前繁荣。城内既有繁华的商业街区,又有专业交易场所。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形象地反映了开封城内商业的...

历史上热兵器第一次出现是在宋朝吗?
直到13世纪,中国的火药传入欧洲,经过将近两个世纪的时间,西班牙人才研制出火绳枪,慢慢的经过意大利人的改良,不断地提高了射击的精准度,这成为近代枪械的始祖。为什么宋朝开始出现热兵器呢?最大的原因还是跟当时的形势有关,宋朝与契丹、西夏还有后来的辽国经常发生军事冲突,使得宋朝长期处于战争状态,...

两宋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怎样的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
在两宋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重心南移的趋势。这种趋势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基础。首先,从基本进程来看,自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逐步开发已使得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为后续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到了隋唐时期,江南经济持续发展,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向南移动。五代十国...

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宋代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
宋代社会的基础是文官政治,大批文人入仕,使宋代文化弥漫着浓郁的书卷气息。犹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艺术珠宝古琴在宋代极为盛行。自宋太宗起,宋朝形列代帝王都十分好琴,在他们的倡导与影响下,朝野上下,无不以能琴为荣,古琴文化在这一时期得到极大发展。宋代社会的崇文风气,宋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

谁知道中国古代出现的所有盛世
到了963年,百姓生活富足、兵马强壮、国库充裕、社会治安良好,达到了自唐朝开元盛世以后的又一强盛阶段,赵匡胤统治期间的北宋王朝经济富足、军队强大,是北宋王朝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历史上称“建隆之治”。 2、咸平之治 咸平之治,是指北宋宋真宗咸平(998年-1003年)年间出现的治世。宋真宗统治时期,勤于政事,任用李沆...

宋朝经济的社会
宋朝时期开封人口超过100万,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市,世界之最。另,十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有洛阳、杭州、扬州、成都、广州、福州、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其时,欧洲最大城市也不过十几万人口。 北宋时期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出现了新的转折。北宋以前的城市,一般是坊、市分区,即住宅区与商业区严格分开。北宋...

和唐代经济发展情况比较一下,宋代社会经济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
(2)各种新的农具在宋朝出现,例如新式水车龙骨翻车和筒车。代替牛耕的踏犁,用于插秧的鞅马。新工具的出现也让农作物产量大幅成长。二、手工业 (1)宋朝哥窑——米色釉贯耳瓶北宋的主要矿产包括金、银、铜、铁、铅、锡、煤等。北宋时期金属矿藏达到两百七十余处,较唐朝增加一百余处。仁宗时期,每...

宋元时期中国史学的特点和史学发展主要成就。
2、私人撰述活跃 宋朝近三百年的时间裏,文化发达,私人修史之风盛行,除了私家撰述的当代史以外,还有通史、制度史等史书。元朝对境内各民族不进行思想控制,促成了私人撰述史籍的活跃。私人撰述的史籍包括前代学术总结,典章制度、通史、当代史等。3、宋元时期,儒士,学者的诗文集成为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18279297820: 北宋,宋仁宗时期的一些小吃 -
巴宋复方: 北宋东京(开封)在主食小吃中的饼就有肉饼、蒸饼、糖饼、油饼、髓饼、鸭饼、胡饼、麻饼等,包子就有羊肉包子、山洞梅花包子、龟儿沙馅包子、猪荷包子、酸馅包子等.汤类有瓠羹、瓮羹、肠血粉羹、果木翅羹、金丝肚羹、石肚羹、三脆羹、新法鹌子羹、百味羹、浑泡羹和鸡蕈羹等.那时的面条品种也十分丰富,有名的有软羊面、桐皮面、大燠面、插肉面、菜面等.如今的元宵当时称为团子,有名的就有芝麻团子、黄冷团子等.还有其他许多风味小吃如灌肠、成熟串、细索凉粉、煎鱼饭、豇豆锅儿、生熟烧饭、荷包白饭等.仅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开封的小吃就有三四百种.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18279297820: 河南特色菜系都有哪些?
巴宋复方: 鲤鱼焙面 豫菜经典名菜. 鲤鱼焙面是开封的传统名菜,它是由“糖醋熘鱼”和“焙面”两道名菜配制而成. “糖醋熘鱼”历史悠久,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东京市场上巳流行.它是以鲤鱼尤以黄河鲤鱼为上品原料,以过初步加工...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18279297820: 河南菜最著名的是什么 -
巴宋复方: 1、合记羊肉烩面 合记羊肉烩面是一种荤、素、汤、菜、饭兼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合记的前身是老乡亲饭店.1953年李少卿等4人接营,因是合伙经营,易名合记饭店.1967年起专门经营羊肉烩面,改名...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18279297820: 宋朝在饮食方面有哪些特点? -
巴宋复方: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宋朝时期,人民在饮食方面有什么特点呢?告诉大家吧,经过探究,我们真学到了不少知识.中国人的饮食以五谷为主,辅食蔬菜,兼有肉类.以长江为界,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大米为主的饮食结构在宋朝完...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18279297820: 河南开封有什么特色小吃? -
巴宋复方: 开封小吃是指开封地区的系列小吃总称,包括灌汤包、花生糕等一系列.开封小笼灌汤包已有百年历史,创始人是黄继善.现有国营第一楼包子铺经营,是著名风味面点.其前身是“第一楼包子馆”,主营灌汤包子和吊卤面.包子皮馅分明,...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18279297820: 十部秦朝到宋朝期间的主要烹饪饮食著作 -
巴宋复方: 秦朝到宋朝真正以烹饪饮食为主的著作只有7部,其余的为某些史料记录的其中一卷.分别为: 饮食著作1、南北朝时期,余姚人虞宗《食珍录》:记载有六朝帝王名门家中最珍贵的烹饪各物.例如,“炀帝御厨用九牙盘食”,“谢传有汤法”...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18279297820: 我国各朝代的宫廷菜肴有哪些? -
巴宋复方: 我国的宫廷风味菜肴[1],主要以几大古都为代表,有南味、北味之分.南味以金陵、益都、临南、郢都为代表,北味以长安、洛阳、开封、北京、沈阳为代表.其共同特点是华贵珍奇,配菜典式有一定的规格.这种传统从商周以来一直保留....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18279297820: 宋朝吃什么 唐宋时期的人吃什么 -
巴宋复方: 唐宋时期的人吃面食,煮着吃.在古代的饮食习惯中,当时的主食,以面食为主,或者更具体的说,是以饼为主,各种饼多达几十种,在唐代笔记小说《因话录》里就提到「世重饼啖」.在各类史书、小说、诗歌里也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饼,比如蒸饼、煎饼、胡饼、汤饼等等.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18279297820: 求中国历史名菜?
巴宋复方: 川菜:水煮牛肉、夫妻肺片、回锅肉、鱼香肉丝、麻婆豆腐...鲁菜:红烧狮子头、四喜丸子、蚂蚁上树..湘菜:湘西小炒肉、毛氏红烧肉、竹筒排骨、干锅鱼仔..粤菜:大虾粥、琥珀蹄花、油淋菜心..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18279297820: 八大菜系是哪几个?有什么代表作品 -
巴宋复方: 一、 鲁菜宋以后鲁菜就成为“北食”的代表.明、清两代,鲁菜已成宫廷御膳主体,对京、津东北各地的影响较大,现今鲁是由济南和胶东两地的地方菜演化而成的.其特点是清香、鲜嫩、味纯而著名,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