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词性~20点

作者&投稿:恭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什么是词性(文言文..)? 文言文的词性多种? 请举出所有词性... 以、于:在古文当介词且意思不当「因为」之解时,往往都是倒装的句型。其主要结构为动词+以+名词或名词+以+动词。还原结构为(主词)+以/于+名词+动词。(有时候没有主词或是主词省略)  ※也有时候往往古文会省略「于」这个介词,其主要解构为:动词+(于)+名词。此种情形也能够倒装,方式如同上述所示,如:    之:当「助词,无义」的用法时,主要结构为名词+之+动词或动词+之+名词。  ※古人在取他的名时,都会在他的名里加个「之」字,这个「之」也是没有意思的,如:   1、《左传˙烛之武退秦师》里面的烛之武。     ※有时候「之」也同「于」,而在此时就当作「向」或是「从」的意思。主要结构为动词+之+名词,如在《王安石˙伤仲永》一文中就很常看到:   1、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仲永之通悟,受于天也。仲永夙慧通达的本领,是从天那里所赋予的。)    又如「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皆是如此。 而:在古文里为连词当「就」、「然后」或是「却」的意思讲时,往往都为英文里的对等连接词,比较常见到的主要结构为动词+而+动词。后面的动词有时候会词性活用成别的词性。 1、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人并不是一生出来就知道一切道理的,怎么能够没有疑惑呢?)《韩愈˙师说》  ※「而」有时候也同「以」,意思各有不同,但都可看成增加语气的无义助词进而省略。结构大致为动词+而/以+动词或名词+而/以+动词,在骈化散文中很常看到:   1、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辞》   ※「而」有时候也为连词,当「倘若」的意思时,其主要结构为名词+而+一件事/一件叙述/一个动作,如: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倘若没有信用,就不知道这个人能够做什么事了。)《论语˙为政》    于:在当介词而意思为「向」时,往往都是倒装句,且其主要结构为动词+于+名词,还原结构为于+名词+动词,如:   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齐景公于孔子问政。齐景公向孔子问治国之道。)《论语˙颜渊》    乃:如果主要结构为(主语)+乃+动词+(名词)时,这是典型的句型,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但此处的「乃」一定是修饰下面的动词,故为副词,较常使用跟看到的意思为「才」与「竟然」,如: 1、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如今他们的智慧竟然比不上他们所瞧不起的人。)《韩愈˙师说》 见:当作「表露」的意思时通「现」,其主要结构为:主语+见,如: 1、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不饱,力量不足够,才能与美好表露不出来。)《韩愈˙杂说四──马说》 去:较特别的意思是当「距离」的意思解释,其结构为名词+去+名词,如: 1、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这五个人死的时候距离在他们的墓地为他们下葬的今天。)《张溥˙五人碑墓记》 2、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啊!)《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参考: bbs/2975767
文言文的语法特点主要表现在词类及词序两方面。一般而言,文言文有比白话更多的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用作动词: 「驴不胜怒,蹄之」(柳宗元《三戒·黔之驴》),名词「蹄」在此做动词「用蹄踢」。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名词「王」在此做使动动词「使……为王」。 名词用作副词,常与「然」(……的样子)连用: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聊斋志异》),名词「犬」在动词「坐」前作副词「像犬一样」。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与泉上者,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翼」在动词「临」前作副词「像翼(翅膀)一样」。 文言的特殊词序也是显著特点之一。 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谁」、「孰」、「何」、「悉」等置于动词之前: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丘明《左传》)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 「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王曰:『缚者曷(通「何」)为者也?』」(《晏子春秋》) 在否定句中,用代词作宾语时,一般都放在动词前面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之也(《论语》) 与「以」连用的倒装句: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柳宗元《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卷石底以出」即「石底卷以出」。 文言文中常见通假字,出现的原因有作者的主观原因,如一时想不起此字;也有客观原因,如避讳等。 「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陶渊明《桃花源记》,「要」,通「邀」,邀请。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说」,通「悦」,喜悦。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春秋》),「熙」,通「嬉」,开玩笑。 2009-06-13 15:02:41 补充: 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词汇上有很大的差异。这个差异通常必须以词典或字典的形式加以条列,才能完整表达。不过,有个特点可以概括性地观察:文言文的词汇较为简洁,例如:相较于白话文的词以双音节为主,文言文中的词以单音节为主。
参考:
zh. *** /w/index?title=%E6%96%87%E8%A8%80%E6%96%87&variant=zh-#.E8.AA.9E.E6.B3.95.E7.89.B9.E9.BB.9E


文言文知识点应该是哪些?
通假字,多音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文言虚词,特殊的文言句式,翻译等。

文言文重点词
准确的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实质.第四,把握课本,扎实文言文基础.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本中所出现的知识点:①字音,包括多音字和异读字.②词义,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③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复句.第五,在学习一篇文言文中应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其次,...

文言文什么意思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 “文言文”: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 “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

文言文的解法
3. 文言文的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为高考必考题,并且从2004年开始,加大了考查力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能够更好地搞好文言文的复习备考,综观近几年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我们会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特别值得大家关注: 关注点一: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高考命题专家特别关注...

文言文翻译类型
如何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已成为考生们关注的焦点.一、看词性——从词类活用现象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词类活用是2005年高考的选考内容.它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活用.翻译时,对活用的词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的词性及词义.二、观句式——从文言句式特点方面把握 备考...

文言文现代文按照什么划分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 “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也叫做语体文。 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

对比文言文的特点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第一个“文”,是美好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一、言文分离。

文言文好词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2.特点: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文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 3.结构:(1)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

文字的词性文字的词性是什么
文字的词性是:名词。文字的词性是:名词。结构是:文(独体结构)字(上下结构)。注音是:ㄨㄣ_ㄗ_。拼音是:wénzì。文字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文字wénzì。(1)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琅琊山刻石...

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
文言文的意思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文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第一个“文”字,为“纹”,修饰之意。“言”字,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

铁西区15163301951: 文言文词类 -
毋赖美罗: 文言文的词类,与现代汉语基本一样,根据句法功能,词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实词;二是虚词.其中实词又分为六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也分为六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感叹词、语气词.

铁西区15163301951: 高一语文. 文言文词性 -
毋赖美罗: 应该先判断"之"在句子中的成分.以下介绍"之"的用法:1.代词.代人,代物,代事,"这","此"2.动词.到...去,往3.助词.(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助词"的"4.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5.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6.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7.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和一些动词之后,或用在3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双音节,只起到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意

铁西区15163301951: 文言文字的词性及用法 -
毋赖美罗: 1,把……作为 2,是,成为 3,形成 4,作为 5,当作 1,修饰 无意 2,动词,以动用法 3,副词,由于 4,动词,凭借

铁西区15163301951: 给我一份高中所有要掌握的文言虚词和古文词性用法 -
毋赖美罗:[答案] 十八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一、而 (一).用作连词 1.表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2.表递进,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3.表承接,可译为 :就;接着;或者不译...

铁西区15163301951: 高中语文中文言文的词性 -
毋赖美罗: 与现代汉语的词性类别名称一样,即名动形副量代数介连助.不过文言文里把副词归于实词类而已.

铁西区15163301951: 文言文词性的结构模式是什么 -
毋赖美罗: 你提出的问题是有关文言文词法的问题,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但是现代学者在认真总结文言文词法规律的基础上,通常将文言文的词性按照其在句子中充当的不同作用进行归类: 一、实词和虚词 实词和虚词是古汉语中两种最基本的词类,它们...

铁西区15163301951: 文言文重点词解释 -
毋赖美罗:[答案] 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

铁西区15163301951: 文言文中的词性有哪些?如何区分?(不要在百度里面复制,复制的绝不采纳..要自己归纳的!) -
毋赖美罗: 千万不要拘泥于词性和语法,尤其是文言文,翻译的时候不会问你这是定语状语之类的问题,整句翻译先整体理解,理解之后翻译时记得把关键词词义凸显出来就够了,字词翻译只能靠记忆了

铁西区15163301951: 文言文字词词性及解释 50个 如:宾客 名做动 以宾客之礼相待
毋赖美罗: 而皆自于人欤? 以至于誓天断发 惟此而已 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 何为而在吾侧也 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 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 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 能顺木之天...

铁西区15163301951: 语文的文言文怎么区分词性.如什么:助词.动词.介词.连词..]]我弄不懂.教教. -
毋赖美罗:[答案] 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词类活用的情况,即有些词类由于使用的需要,会临时改变它的词性,起另一类词的作用.如果不能正确掌握它们的用法,理解它们的意思,就不能正确地理解、翻译句子.尤其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