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敬的生平

作者&投稿:巫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源高明的生平~

最近在读《源氏物语》,想了解一下它的历史背景,不想还是一个未解之谜。在源氏物语吧里看到这几个帖子,觉得很有意思,便摘了下来,希望大家共同探讨。 一. 紫式部浓墨重彩挥洒演绎的源氏,究竟在历史上有没有可贡模仿的原型呢?这一直是困扰我的问题。我从历代天皇名录入手,发现根本没有桐壶天皇这个人,或者是中文译错了,但是的确有一个发音类似桐壶的醍醐天皇。此人是宇多天皇的长子,一生阅历十分丰富,妻妾众多,擅长和歌,曾敕令著名歌人纪贯之等编纂《古今和歌集〉。依次来看,他很有可能就是书中的桐壶天皇了。那么源氏作为桐壶天皇的小儿子,到底又会是谁呢? 醍醐天皇有十四个儿子、十四个女儿,儿子都是亲王,并有两人相继继立为天皇,这符合书中的描写。要紧的是,醍醐天皇第十皇子,母亲叫做源周子,是个更衣。这个皇子七岁降为臣籍,赐姓源氏,后来叫做源高明。恐怕它就是书中的那位男主人公了!首先,他是皇子中唯一降为臣籍的,符合书中描写。而且,他的母亲是更衣,身份低微。他降为臣籍的时候是七岁,正是在行过成人礼之后……这些,都和书中记述相吻合。 这位源高明,26岁升任参议,此后一直处于平稳的升官路上,走到了55岁,终于当上太政院的第一把手——左大臣。但是源高明一直和当政的外戚藤原氏不和(书中源氏即为外戚弘徽殿太后一派排挤流放),藤原氏鼓动源高明的女婿造反,源高明却并不知情。源高明的女婿又假意派源满仲“密告”朝廷,说源高明想造反。朝廷被蒙蔽,令源高明即日起去太宰府上任,实际上就是流放。3年后,源高明返回朝廷重新掌权,但他心已如止水,不久就在葛野隐居了(见书中,源氏在嵯峨野遁世)。源高明就这样安安静静过着隐居生活,一直到69岁去世。因为源高明曾在京都建立了富丽堂皇的四条院(书中作六条院),又在皇宫之西,故曰西宫,源高明也因此被称为西宫左大臣,成为历史上醍醐源氏的始祖。 源高明的儿子叫做源俊贤(夕雾),母亲是右大臣之女(葵姬是左大臣之女,差不多吧)身份高贵。源俊贤早年和父亲一起遭受藤原氏的迫害,但父亲回京后,他也重新获得政治地位和仕途。源高明遁世归隐,醍醐源氏即由源俊贤一手支持起来。他不像父亲,为人比较圆滑,和藤原氏也相处的来,渐渐也得到摄政道长的职位。他生养众多,儿孙满堂,使醍醐源氏一系香火极旺。源俊贤在摄政道长的位子上病逝,享年同父亲一样,也是六十九岁。 二. 楼主犯了个错误,不能按照读音的相近,就认为书中的桐壶天皇就是历史上的醍醐天皇! 因为书中,光源氏的父皇之所以被称为桐壶帝,是来缘于光源氏的母亲桐壶更衣,桐壶并不是更衣的姓氏,也不是她的称号,而是因为她在宫中的居所叫做桐壶,所以称之为桐壶更衣,类似的称谓,原著中还有藤壶皇后,梅壶女御等等. 其实,关于光源氏的原型真是众说纷芸.建议参阅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所著的>,书中认为,光源氏的原型,应当是日本平安时代圆融天皇的七皇子.其人经历与书中光源氏相似,由于母亲身份低所以降为臣籍,政敌当政时被流放,后来返京. 三. 关于源氏的历史真身,现在有新的说法了。 以下是日文原文: 源融(みなもとの とおる、弘仁13年(822年) - 寛平7年8月25日(895年9月21日))は、嵯峨天皇の12男。侍従、右卫门督。大纳言などを歴任し、従一位左大臣にいたる。河原左大臣とも。死後正一位を追赠された。 嵯峨源氏融流初代。紫式部『源氏物语』の主人公で美男子の光源氏の実在モデルとされる。奥州塩釜の风景を模して作庭した六条河原院(现在の渉成园)を造営したという。また、别邸の栖霞観の故地は今日の嵯峨釈迦堂清凉寺である。 我不懂日文,但就里面的汉字可以明显看出光源氏的原身是源融。这个是我想不到的。姑且不说楼上的关于桐壶天皇的说法(你倒是知道书中桐壶天皇的名字是怎么起的,说的也有道理,但是你怎么就能一口否定他不是醍醐天皇呢?你要是个明白人,可不可以明白点告诉我醍醐天皇这个称谓是怎么来的),书中第一章说过这样的话“却说朝鲜国派使臣来朝见皇上,其中有一个高明的相士。皇上召见这相士,欲令其替小皇子看相。但宇多天皇时已有禁令:外国人不得入宫。” 这样一来,我私自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把书中这位称做桐壶的天皇放在了宇多天皇后面。查一查,很容易知道宇多天皇的长子继承皇位,称醍醐天皇。再一看醍醐天皇的子嗣,发现其中更衣源周子所生第十皇子源高明在某些方面和光源氏相似: 1.更衣所生,臣藉降下。 2.官至高位。 3.女儿嫁给天皇。 4.曾经遭流放3年。 5.最后遁世。 当然,现在看来这些相似点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其中有好些不仅仅源高明做过,其他很多人也有类似的经历。 实际情况是,摄关政治时代的皇族都有这些个习气: 1.天皇的皇子、皇女中,凡是其母地位低的、没有政治后援的,大都臣藉降下,并且赐姓源氏。这些皇亲国戚不在少数,往往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是天皇用来对抗摄政势力的刀枪。 2.这些姓源氏的皇族人士,虽然命里没有天皇之分,但却可以在臣藉上做到最高(比如左大臣),可以和藤原摄政一族相抗衡,甚至还真可以翻身坐回到天皇的宝座上——宇多天皇就是一例,他早年也被臣藉降下、赐姓源氏。 3.这些源氏,他们有的时候不得不充当天皇对抗摄政势力的炮灰,而天皇大多暗弱,并不能给他们多少帮助,所以他们中许多人都有贬职、流放的际遇。他们感叹于皇族的衰落,再加上自身命运的飘浮不定,所以许多人都颇具人世沧桑之感。 4.这些源氏与摄政势力对抗的方法,主要是联姻,让他们的女儿嫁给天皇或皇太子。但是仅仅这样事情也才完成一半,下一步就是使出浑身解数让他们的外孙得以立为帝位继承人。这第二步比第一步要难得多,因为会招致藤原氏的百般阻挠。源高明就是一例,他为了让自己的外孙当上皇太子,不惜发动政变,但是朝廷里藤原氏的势力毕竟太强,致使源高明政变失败,被贬官作了太宰大贰,离京赴任筑紫,形同流放。 5.遁迹。这些源氏大人们,在遭遇了人世沧桑之后,基本上都选择了出家这种遁迹的方法,逃避现实。源高明就是如此。源融有没有遁世则不得而知了。 以上这五点,在光源氏身上几乎都能找见,所以我倒觉得说他具体是哪一个人不太好说,倒不如说他是所有这些出身皇族的源氏的缩影,他身上的某些特点可能反射的是源融,另有些也未尝不可以是源高明或其他人。 最后,尊敬地回复楼上那位学识渊博的老兄:我又发现一个也许可笑的结论,是关于光源氏出家的嵯峨佛堂,为什么偏偏是这里呢?光源氏三十多岁就开始为自己建造这个佛堂,那时候明石姬刚刚从乡下来到京城,住在大堰邸,离桂宫和嵯峨野很近。源氏常常借口去视察嵯峨佛堂的建造情况,而私下和明石姬幽会。难道源氏选择嵯峨野就图的这个?当然不是的。查了一下嵯峨天皇的情况,发现他死后葬在京都嵯峨山上,那么光源氏的佛堂就在嵯峨天皇陵寝附近了。这样看来,光源氏的父亲桐壶天皇,很可能就是这位嵯峨天皇。原因很简单,光源氏很崇拜、敬爱自己的父皇,想遁迹时仍受父皇在天之灵的庇护,所以把佛堂建在父皇陵墓附近,表示自己永远忠于皇族、忠于朝廷,生生世世父子相依永不分离。 四、 说这么多有什么用呢?自己去看看《紫式部日记》吧,作者早就袒露了光源氏的原型了。光源氏的原型并不是简单的一个人,他的主要原型有3个:藤原道长,藤原赖通和藤原伊周。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光源氏被流放到播磨去的例子,藤原伊周当年也是被流放到播磨然后召回的(详细请搜索长德之变)。藤原赖通的一些行为不仅体现在了光源氏身上,夕雾和熏君都有赖通的影子。

求采纳

王阳明,原名王守仁,浙江余姚人,因晚年居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
王阳明出生于一个世代为官的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以读圣贤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他兴趣广泛,不仅诗文出众,还热衷于骑射兵法。15岁时,他开始随父亲游历黄河南北、大江上下,了解风土民情,熟悉边塞形势。
弘治十二年(1499年),27岁的王阳明考中进士,正式步入仕途。正德五年(1510年)大宦官刘瑾倒台后,王阳明受到同僚推荐,又开始担任一些重要职务。1516年,福建、江西、广东一带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王阳明被任命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巡抚,作为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担负镇压农民起义的重任。王阳明也因为平定叛乱有功,加官晋爵。
1519年,居住在南昌的宁王朱宸濠举兵叛乱。短短30多天的时间内,一场危及江山社稷的叛乱,几乎是在王阳明的谈笑之间就灰飞烟灭了。王阳明尽管屡立战功,政治声望不断升高,但是仕途却日趋坎坷。1505年,正德皇帝继位,无心朝政荒淫无道,王阳明出于义愤,冒死辩护被重打四十大板后谪迁至贵州龙场,作一个没有品级的驿丞。
在途中为躲过宦官的追杀逃出一命,后又被朝廷任命,不过屡建功勋的王阳明忧愤之下,以回家养病为名请求辞官回归故里,得到批准。回到老家的王阳明兴办书院,讲学不辍,继续完善和传播他的思想。
嘉靖六年,两广地区再次爆发少数民族起义,朝野上下又想到了被闲置已久的王阳明,让他重新出山,前去镇压起义。不幸的是,此时王阳明的身体每况愈下,到任不足一年就病逝了。

扩展资料:
知行合一、“心学”宗师
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王阳明的“心学”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他开创的一代学术新风,不仅浸润了明代近百年的儒学,在明清之际掀起了一股近代的启蒙思潮,而且直到现在,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王阳明从小接受程朱“理学”教育。他对南宋大理学家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深信不疑,希望通过对自然界一草一木的耐心品味和静心思考,以得到所谓的“天理”。
王阳明主张“致良知”,认为只有疗救人心,才能拯救社会,只有每一个人去掉内心世界的“恶欲”和“私欲”,才能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王阳明的“心学”肯定了每一个人的感性认识,更贴近现实生活,远比朱熹的冰冷冷的教条更有人情味。
“人欲”战胜“天理”,是明代中期以后商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王阳明“心学”一出,学子蚁聚,风气大开,迅速成为当时社会上的又一种主流思想。
立德、立功、立言是古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最高境界,王阳明用自己一生的行动实现了人生的最高价值。王阳明临终前,他的学生周积问他还有什么遗言,他自信而乐观地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后人从中不难品味出他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一代宗师王阳明

为什么原敬的政党内阁能够取代明治维新以来一直执国政之牛耳的藩阀官僚政权呢?背景之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内外民主主义高涨,形成国民要求参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时代大趋势。寺内内阁由于米骚动和出兵西伯利亚而遭到批判,走投无路的寺内正毅以身体有病为由辞去首相职务,将继任首相人选问题全部委托给素有“首相制造者”之称的山县有朋。山县推举元老之一的西园寺公望为首相,但西园寺称疾固辞,并说服了山县,推荐原敬出任首相。原敬立即开始接近事实上掌握着首相任命权的山县有朋,就当时政局交换意见。山县虽然支持寺内内阁,但采取就事论事的态度,在很多问题上对第一大党政友会采取了合作的姿态。原敬坚信藩阀官僚内阁已走到尽头,政党内阁取而代之的时代已经到来。从表面上看原敬接近山县是为讨其欢心,实际上原敬是在为移交政权做周密的准备工作。
山县经过不断与原敬交换意见,逐渐对他的人品、实力给予很高评价。据《原敬日记》记载,山县曾对西园寺谈称:“原敬和我没有什么不同意见。只不过原敬要争取政党中大多数赞同,并要改良政党,我反对他这种作法。分歧仅此一点而已。”山县认识到在藩阀官僚势力中没有能顺应时代的人物,最终接受了西园寺的意见,同意由原敬担任首相。当时的时局令山县担心,国内米骚动和要求实现普选制的民众运动以及民主主义思潮高涨。国际上则面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局势发生激烈变化,美国开始抬头,俄国爆发革命,中国的民族主义高涨。冷彻的山县不得不认识到藩阀官僚政治家已无法担当应对时代的重任。 原敬对英美协调的外交政策首先表现在调整对华政策上。原敬认为迄今日本以武力对中国实行扩张主义政策,从而引起日本与欧美各国间的摩擦,招致日本在国际上受到孤立。他反对大隈内阁对华提出二十一条也是出于认为这样做会刺激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不仅损害日中友好关系,西方列强还会猜疑日本对中国怀有野心,使日本在国际上倍受孤立。在不干涉内政的方针下,原敬把日中友好做为对华基本政策。当时中国北方的北洋军阀政府和孙中山领导的南方政府对立,原敬确定了由中国南北政府达成妥协建立统一政府,日本将和这个统一政府建立友好关系的基本政策。原敬内阁成立后,立即禁止向中国北方政府借款和出口武器。基于这种构想,原敬内阁决定通过美国提议的新对华贷款团向中国提供贷款。原敬内阁的基本对华政策是以与美英协调为前提,本着不干涉内政的精神而确立的,意味着迄今日本以军事力量把中国置于势力范围之内,将其作为铁、煤等资源供给地和日本制品出口市场的大陆政策发生巨大转换。虽然原敬坚持确保日本在满蒙(中国东北和内蒙古)的利益,但毕竟他还是想通过经济活动加强日本在中国的影响力。
现实并没有象原敬想像的那样发展。在巴黎和会上,如何处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权益问题成为焦点。日本主张有继承这些权益的权力,中国则要求归还山东,双方发生对立。日本以不参加国际联盟相要挟,逼迫欧美列强承认了日本对山东的特权。中国表示强烈抗议,1919年5月,在全中国范围内爆发了要求归还山东主权、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群众运动(即“五·四”运动)。抵制日贷等反日运动高涨,中日关系恶化。同时,要求民族自决的民族主义运动在朝鲜半岛也爆发出来。同年三月朝鲜爆发了要求从日本殖民地下解放出来的三·一运动。原敬内阁为了与中国改善关系,开始出现归还山东权益的动向。(最终实现返还是在1923年华盛顿裁军会议上由原敬的继任者高桥是清实现的)。
原敬对英美协调的外交路线还表现在以撒兵来解决前内阁留下的负面遗产—出兵西伯利亚问题上。众所周知,原敬一直反对寺内内阁出兵西伯利亚。原敬曾反驳寺内内阁本野一郎外相的出兵论称:“向他国派兵还说不是为了战争目的,这种论调是行不通的。”对寺内他也提出“尽早收场”劝告。原敬之所以反对出兵西伯利来是出于担心招致美国对日本不信任,使日本孤立化的考虑。原敬在寺内内阁外交调查会上指出:“(关于出兵西伯利亚问题)在此要特别提起注意的是日美关系,日美关系直接影响我国未来命运,如果日美关系疏远,究其原因就是美国怀疑我国在西伯利亚和中国怀有侵略野心,因此我们应该努力避免使其疑虑加深,这样才符合我国利益。”
当时政府内部因恐惧俄国革命主张以镇压革命为借口出兵的人不在少数,原敬在这种潮流之中对俄国革命有着冷静的认识和分析。他认为“虽然不赞同俄国过激派的所作所为,但作为国家不能以他们为敌”,“过激派势力遍及全俄国,与之相对抗的稳健派事实上大势已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日本的政策招致过激派反感则不是好策略”。现实主义政治家原敬终究还是立足于现实考虑问题,而不是从意识形态作出判断。此后,出兵西伯利亚问题由于美国为救援捷克斯洛伐克军队向日本提出在限定人员和地域前提下共同出兵的请求而发生变化。寺内等政府首脑及参谋本部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主张以自卫为借口向西伯利亚派遣大量军队。原敬主张只向美国提出的限制范围内派兵,但在参谋本部的主导下还是增加了对西伯利亚派兵的数量,至原敬担任首相的1918年9月,出兵总人数达7万2、3千人,招致美国的强烈抗议。原敬组阁后立即决定从西伯利亚撤军,把留守部队削减至2万6千人。1920年1月美国单方面宣布撤军,原敬也在3月作出撤军的内阁决议。但是在同年5月发生了所谓“庙街事件”,当地游击队对日军的进攻发动反击,日本守备队士兵和大量居留民被杀。日本出兵占领了北桦太,要求俄国谢罪并赔偿,西伯利亚撤兵遭到挫折。实现完全从西伯利亚撤兵是在原敬死后,1923年10月的加藤友三郎内阁时期。 原敬根据向公众承诺的“充实国防”方针,打出以建立“八·八舰队”(战列舰8只、巡洋舰8只)为代表的武器机械化、近代化、完备航空兵等大规模增强军备计划。面对巨额财政负担,原敬果断地改革所得税和法人税税制。支撑日本经济的大战景气在1920年3月15日以股价暴跌为标志而终结,随之而来的是战后经济大恐慌,日本经济陷入慢性衰退。由于经济形势激变,政府不得不对军扩计划进行根本性修改。原敬对美国提出的裁军方案表示欢迎,表示将参加华盛顿裁军会议。这一方面是出于他坚持日美协调外交路线的考虑,一方面也是考虑到日本的财政状况。原敬认为军备终究是相对性的,如果能控制在低水平就不要超越它,大规模的扩军是无益的。美国总统哈汀呼吁召开裁军会议无异于给了原敬一个很好的台阶。对于军事力量的作用,原敬始终认为“政治应高于军事”。为了抑制逐渐膨胀的军阀势力,他试图废止参谋本部和殖民地长官武官专任制,允许文官担任。关于第二点,原敬的意图是想要把对殖民地的统治地从力统治改为文官统治,起因是1919年在朝鲜爆发的“三·一运动”(朝鲜民族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运动)。当时日本政府出动军队进行了残酷镇压,造成大量死伤。以此为机会,原敬主张在朝鲜不仅要实行文官统治,而且当地的教育制度也应和日本本土一样,即在朝鲜推行“内地同化”政策。
对于军部的存在原敬在日记中写道:“参谋本部总是强调统帅权,其前途危险……。参谋本部的军人们……动辄抬出皇室对政界施压,其谬甚也”,“参谋本部直属天皇,独立于政府之外,不论什么事都反复强调统帅权问题,这还不足以令人忧虑吗?值此之际,将此弊端一扫而光才是为国家皇室着想之策。”表现出他对军部借统帅权之名为所欲为抱有危机感和强烈的警惕。
当时的陆军大臣田中义一给了原敬很大帮助。围绕西伯利亚撤兵等问题,田中与抡着统帅权大棒的参谋本部(上原勇作总长)的对立加深。大藏相高桥是清出于对军部势力抬头的担忧向原敬提出废止参谋本部的建议。但是原敬以“若行此策,内阁须有坚定的统一意见和有排除万难之决心”为由将高桥的建议书压下没有公开。高桥在之后几年间屡次出任大藏大臣,努力抑制军费澎胀,用自己的身体抵抗军国主义势力的抬头,结果在“二·二六事件”(1936年)中被暗杀。 原敬执政两年后,他向国民承诺的政策开始走上轨道。原敬向西园寺和山县有朋表明希望下野的意思。原敬之所以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处理了内政外交方面的诸多课题主要源于他卓越的领导力。他的领导能力首先表现在对政友会的掌握上。他领导的政友会在1920年5月举行的引入小选举区制后首次众院选举中获得279个席位(总数464席),占绝对多数,取得压倒性胜利。而藩阀官僚组成的小党派在这次选举中受到毁灭性打击。原敬在众议院取得压倒性多数的同时还向山县派系藩阀官僚的据点贵族院打进楔子(所谓分断两院政策),成功取得贵族院对内阁的支持与合作。原敬在议会中的政权基础坚如磐石,其领导地位无人可以撼动。
原敬成功地以政党政治取代了藩阀政治。他之所以对藩阀政治怀有如此强烈的对抗心理,根源在于其出生在东北诸藩阀之一的南部藩,该藩在幕府末期戊辰战争中一直与萨长政府军战斗到最后。原敬在晚年写俳句时以“一山”为号,其意在于对当年萨长政府军轻蔑地将南部藩形容为“白河以北一山百文”表示反击,表现出从逆境中成长起的原敬的反抗心理。当年南部藩相对“官军”而言身负“贼军”恶名,原敬即出生于担任南部藩家老的家族中。明治维新时期他十三岁,从幼年期到少年期再到青年期,原敬一直是在失败者忍受生活辛酸的气氛之中成长起来的。原敬豪放坚毅、不服输、依靠自己、自立性强的性格就是在这种环境中逐渐形成的。由于交不起学费,他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只得作为天主教神父的仆人学习法语,并接受了洗礼。他参加过公费海军学校考试,没有通过。虽然之后他以优秀的成绩考入司法省法学学校,但由于参与学校骚动而遭开除处分。之后原敬投身新闻界,又相继在外务省、农商省工作过,并有在中国、巴黎等海外工作的经历。所幸的是原敬在这期间得到井上馨和伊藤博文的知遇之恩,在海外的经历也对他在国际关系和对国际形势的见识方面大有益处。原敬经过十五年的官僚生涯得以崭露头角,成为他日后进入政界的资本。他曾给担任农商相和外相时发挥了老道政治手腕的陆奥宗光作秘书,这决定了原敬的一生。陆奥是一个古板的人,但对原敬的骨气非常赏识,提拔他担任外务次官等要职,原敬对此也非常感谢。两个人都出生于反对萨长藩的地方(陆奥出生于纪州藩),都对自己的才干怀有自信,并且性格刚烈。正如外界评论的:“不论公事私事,两人鲜有分歧”。陆奥去世后,原敬也离开官界进入大阪每日新闻社,第二年成为社长。
1900年伊藤博文和井上馨创建立宪政友会,原敬在他们的劝说下加入该党。伊藤在天津工作期间与原敬熟识,非常欣赏他的能力,因此让原敬担任党的重要职务—干事长。第四次伊藤内阁期间,由于星亨辞职,原敬接替他出任邮递相,成为首位出生于东北地区的大臣。原敬在伊藤和西园寺两代党总裁时期一直是政友会的实力人物。由于西园寺总裁缺乏领导力,所以原敬被委以党运营的重任。他与桂太郎就政权移交问题讨价还价,同时作为内相以废除郡县制为目标,试图通过引入小选举区制扩大政友会在众议院的势力(法案在众议院获得通过,但在贵族院被否决),因此他被称为“实力派政治家”、“现实主义政治家”。原敬的现实主义还表现在他不拒绝和藩阀势力接近并达成妥协,这些作法为政友会逼近政权发挥了作用。
对于原敬这些作法也存在诸如“今天主义”、“虽有政治家天分,但无经世家之抱负经纶”的评价,批判他虽能对眼前的问题临机应变、巧妙处理,是一个务实型政治家,但不是一个高举自己理想、拥有主义和信念的经世济民者。然而实际上他并非没有理想和信念、只会就事论事的政治家。原敬的思想轨迹都反映在可称之为言行录的日记当中,表现出原敬是日本政治家中十分罕见的怀有国家构想的人,而且之后回过头看这些构想,发现它们是正确和有先见之明的。原敬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将是民主主义时代,但不能通过群众运动使其过激,应使政党政治确立下来。在对外政策上,原敬制定了与美国友好协调,与中国友好亲善的路线。不幸的是原敬被暗杀身亡,生前没能看到他的国家构想得以实现。在他的继任者政友会高桥是清首相任下缔结了华盛顿裁军协议。之后,在昭和初期民政党浜口雄幸首相任下缔结了伦敦裁军协议。直到1931年发生“满洲事变”为止,原敬制定的国际协调的和平外交路线和政党政治一直是国家的基本政策。 原敬作为政党政治家,从干事长到总裁再到首相,经过了18年。地位造就人,原敬就是一个典型。在入党之初,他满身棱角,与周围人缺乏协调。担任总裁后他变得温和,脸上总是挂着微笑,对别人的意见侧耳倾听,非常有包容力。原敬在筹集选举和党运营所必须的政治资金方面很有才能。选举之际,如果党员申请1万日元资金,他会发给1万5千日元;申请2万日元,他会援助3万日元,而且他还为党员的利益与权力进行斡旋。每年岁末,原敬总是呆在东京家中,因为他知道党员中有一些人难渡年关,所以在家中开门等他们来求助。原敬每次和别人激烈辩论或批评某人之后,必定将他送至大门口,并嘱咐一些“当心别感冒”、“注意回去的路上有个大坑”的话。原敬在政友会中有很高的声望和统率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政治能力和手腕以及见识,同时也因为他对党员情谊深厚,在金钱方面为党员着想,人格魅力让党员心悦诚服。连原敬的反对派也承认他是个清廉寡欲的人,生活简朴。但是政友会主张的扩建铁路纲计划产生的各种利益使政治丑闻不断。在一连串的事件中,有很多政友会党员被牵扯进去,其中不乏原敬的老朋友,因此来自在野党的责难越来越强。但是原敬仍然为党员和老朋友们进行辩护。答辩时他的声音象金属一样低沉,经常把在野党驳倒,而且态度激愤,给人们留下强烈的“实力派政治家”、“ 桀傲不逊”的印象,被指责为依靠在议会占压倒多数强行运营。面对在野党对政友会的攻击,政友会也揭露出在野党宪政会总裁加藤高明的金钱问题,使议会陷入停滞状态,国民对议会政治和政党政治的不信任感增加。在原敬死后,这种不信任更加严重,可以说是政党政治自掘坟墓,在这一点上不能不说原敬作为政友
会总裁责任重大。 1921年11月4日下午7点多,原敬在东京车站前被中冈艮一暗杀。这是自1885年内阁制建立以来首位被暗杀的现职首相。原敬被暗杀是因为社会对政界一连串贪污事件以及对原敬处理措施的不满。但是事件并非突发事件,背后存在着与所谓“宫中某大事件”、皇太子出访问题等相关联的右翼势力背景。所谓某重大事件是指被内定为皇太子(后来的昭和天皇)妃的久迩宫公主良子被检查出其母家族有色盲遗传史,元老山县有朋要求解除婚约,久迩宫家表示反对。右翼势力对此心怀不满,双方对立加深。结果此事以不改变内定而收场。由于当局对有关此事的报道进行控制,没有在新闻界引起引人注目的骚动,然而事件使皇室问题成为政治斗争的焦点。山县被称为“国贼”,政治势力受到打击,一年后即因病去逝。原敬虽然同情山县赞同取消婚约,但极力保持着静观立场。为此,部分反对派要求追究原敬作为首相的责任。
还有一个宫中问题即皇太子出国访问问题。当时大正天皇病情恶化,宫中存在反对皇太子此时出国访问的意见,但原敬认为皇太子有必要扩展见识和教养,积极主张皇太子出国访问。历时半年的出访对皇太子的思想形成给与了很大影响,皇太子回国后在赐给原敬的话中称:“余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教训有了鲜明认识,达到学习目的,余心甚喜”,对原敬力排反对意见积极推进出访计划的见识给予了高度评价。为此原敬被右翼盯上,早就有右翼要暗杀原敬的传闻。但是原敬在生前写下的遗书中对忠告表示感谢,表现出“暗杀就暗杀吧”的满不在乎的心情。原敬之死对内外造成冲击,海外媒体十分罕见地予以报道,表示痛惜。原敬永眠在他热爱的故乡—盛冈,根据他的遗言,墓碑上只刻着“原敬之墓”。




张敬达的人物生平
张敬达出身将门,他的父亲张审曾在李克用麾下任直军使,张敬还是一个少年的时候,就以善于骑射闻名,因此被后唐庄宗李存勖收录在身边,接替他的父亲担任直军使,后因随李存勖平河南有功,继而加封检校工部尚书。 同光四年(926年),李存勖在兵变中被杀,李嗣源入洛阳监国。即位后改名李亶,改元...

想知道敬之是谁呀?
敬之是郭敬之,字敬之,华州郑县人,祖籍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太原郭氏家族后裔。唐朝太尉、中书令、尚父、汾阳郡王郭子仪的父亲。他一直做地方官,退休后回到京城长安,住常乐坊(里)安度晚年。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春正月十日,他因病于长安常乐里去世,享年七十八岁。郭敬之人物生平 郭敬之(...

乾隆帝第三女固伦和敬公主简介,固伦和敬公主的丈夫是谁?
人物生平 固伦和敬公主于雍正九年(1731年)五月二十四日出生。 乾隆十二年(1747年)三月下嫁色布腾巴勒珠尔,但在乾隆十年十月指婚后就为她准备婚礼,选择公主府邸。公主本下嫁蒙古王公,但是乾隆帝不忍爱女远嫁,破例准其留驻京师,开创远嫁公主留驻京师先例。她也是居于京师而享受1000俸银的第一位公主(只有远嫁蒙古的公...

敬嫔朴氏的生平
敬嫔朴氏生有一男二女,中宗四年九月,中宗的长男福城君李嵋出生,备受中宗宠爱。三年后的正月廿五,朴氏再生惠顺翁主,中宗九年十月初十生惠静翁主。集中宗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敬嫔朴氏,积极为其子福城君的王位之路努力,与朝中权力结构有很深的纠葛。中宗十四年发生己卯士祸,赵光祖遭流放陵州...

许敬宗的人物生平
李密失败后,许敬宗归顺唐朝,被补为涟州别驾。秦王李世民听说了他的名声,召他为秦府学士。公元634年(贞观八年),许敬宗被任命为著作郎,兼修国史,升迁为中书舍人。 公元636年(贞观十年)六月,长孙皇后去世。百官为长孙皇后服丧期间,许敬宗看见率更令(官名)欧阳询样貌丑而大笑,被御史揭发,...

神闵敬皇后是一个怎样的人?后唐刘皇后生平介绍
神闵敬皇后是一个怎样的人?后唐刘皇后生平介绍 1个回答 #热议# 应届生在签三方时要注意什么?校易搜全知道 2023-09-06 · 专注互联网信息分享。校易搜全知道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神闵敬皇后是唐庄宗李存瑁册封的皇后,但她最后的下场是被李嗣源给赐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刘皇后为人不一般,喜欢敛财,还专门...

敬懿皇贵妃的生平
清朝同治皇帝的瑜妃,即献哲皇贵妃赫舍哩氏,知府崇龄的女儿。咸丰六年六月初一日生,同治十一年十月,册封瑜嫔,时年17岁,地位在慧妃(西太后中意的人选)之次,平于珣嫔(排名靠前),高于瑨贵人。后妃五人同时选秀得入,但瑜嫔,珣嫔,瑨贵人三位妃嫔作为皇后和慧妃之间后位争夺战(实质是西...

敬敏皇贵妃的人物生平
章佳氏入宫年份不详,其本为满洲镶黄旗包衣人,经内务府宫女选拔入宫,生前无册封记录,于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三子胤祥,二十六年生皇十三女,三十年生皇十五女。康熙朝: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卒,闰七月初二帝谕曰礼部:妃章佳氏性行温良,克娴内则,久侍宫闱,敬慎素著,今以疾逝,深为轸悼...

谁能介绍一下中共早期高干武胡景(吴福敬)的生平?
武怀让,字迈五,曾用名武胡景,化名罗玉堂、吴客敬、吴福敬、李士安、林大生等。1899年生,河南省孟县(今孟州市)人。1921年,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于1931年12月被选为中央军委书记。武怀让在任军委书记期间,有力地抵制王明、博古的教条主义;1932年8月,中央来电,改任武怀让为中央保卫部(...

张敬礼的人物生平
张敬礼(1911-1995),原名张立祖,江苏省南通市人。清末状元张謇的侄子,是著名爱国民族实业家。1936年张謇之子孝若不幸遇害,张敬礼成为张氏家业的继承人,曾任张氏多家企业的董事或董事长。在办实业期间,仇恨国民党及封建势力、官僚资本的黑暗腐败,同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胡厥文、李济深等人有接触...

广安市19382946132: 一山(日本政治家) - 搜狗百科
毓仇二十: 1、《儒林外史》 敬梓生平最恶举业,费20年心血所著《儒林外史》五十五回,(一本作五十回,又一本作六十回,均非原本.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专写熬中于...

广安市19382946132: 郑板桥的诗好在哪里 -
毓仇二十: 郑板桥诗文特性 (1)去陈旧套语.(2)白话代替古典.(3)暗喻民族志节.郑燮(板桥)有二首咏竹的诗,其一为“题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既点出竹之“处境”,更直接说...

广安市19382946132: 子思的生平是怎样的?
毓仇二十: 子思(约公元前483 ~前402年),孔子的孙子,名伋,字子思.关于子思的生平,现存资料极少.只有《孟子•公孙丑》记载他受到鲁缪公优礼一事,其余不甚了了.《汉书•艺文志》著录《子思》23篇,已佚.现存《礼记》中除《中庸》外,《表记》、《坊记》等相传也是他的作品.关于《中庸》是否是子思的作品,历来就有过多次争议,汉时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肯定子思“作《中庸》”.近代多数学者根据《中庸》中的思想也认为它出自子思之手,后人曾对它作过增损和润色,但并没有失去原作的本来面目.

广安市19382946132: 《长生殿》的作者洪昇的生平是怎样的?
毓仇二十: 《长生殿》的作者洪昇( 1645 ~ 1704年),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 洪昇在家中排演《长生殿》,被以大不敬的罪名弹劾.洪昇因此下狱,同时被国子监...

广安市19382946132: 错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离开原来的或应有的位置.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错位”现象:学生迷恋网络,商家欺骗消费者,是一种“错位”;... -
毓仇二十:[答案] 【等级作文1】 光影中的错位 请给予我一块白布,让我成为它的上帝,就用那光影的力量,为尘世纷扰许久的眼睛,上演一... 以屈原的生平为题材,把“错位”的题目蕴含在对屈原一生的评述中,文章有正说、反说,层层推进,一气呵成.文章写得...

广安市19382946132: 我家宝贝儿子叫李星原,满月做水晶手足印想要一首藏头诗做祝福语,请大家帮忙 -
毓仇二十: 李府麟儿满2113月欢星光璀璨情绵延原野芳菲意悠远名动5261宇内俱欢颜祝福情满腔李桃绽芬芳星月清辉赏原儿4102满月康快慰情荡漾乐享幸福长成名1653辉煌创长亲爱悠扬lyc1974yh原创,祈君雅赏.写两首,版只因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鄙人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同权喜同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