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第八

作者&投稿:端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合四十四法,方一十首,一方附,并见阳明少阳合病法)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一云络)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一作寒)是也。

  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

  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鞕者,为阳明病也。

  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鞕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阳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

  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攻其热必哕。

  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瘅。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一云冬阳明。)

  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咽必痛。若不咳者,咽不痛。(一云冬阳明)

  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发黄。

  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

  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

  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

  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大便鞕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鞕。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阳明病,心下鞕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阳明病,面合赤色,不可攻之,必发热。色黄者,小便不利也。

  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方一。

  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斤) 大黄(四两,清酒洗)

  上三味,切,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温顿服之,以调胃气。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一法与桂枝汤),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大承气汤。方二。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 厚朴(二两,炙,去皮) 枳实(三枚,大者,炙)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鞕者,可与大承气汤;不鞕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鞕,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鞕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小承气汤。方三。(用前第二方。)

  夫实则讝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直视讝语,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

  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讝语,脉短者死,脉自和者不死。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一云顺衣妄撮,怵惕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讝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方四。(用前第二方。)

  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鞕,鞕则讝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讝语止者,更莫复服。方五。(用前第二方。)

  阳明病,讝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方六。(用前第二方。)

  阳明病,讝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鞕耳,宜大承气汤下之。方七。(用前第二方。)

  阳明病,下血讝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

  汗(汗一作卧)出讝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方八。(用前第二方,一云大柴胡汤。)

  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讝语。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又作枯,一云向经),讝语遗尿,发汗则讝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方九。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讝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十。(用前第二方。)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公对切)反讝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方十一。

  肥栀子(十四枚,擘) 香豉(四合,绵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煮栀子,取二升半,去滓,内豉,更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快吐者,止后服。

  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十二。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方十三。

  猪苓(去皮) 茯苓 泽泻 阿胶 滑石(碎。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方十四。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

  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

  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方十五。(用前第十一方。)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方十六。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阳明病,胁下鞕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而汗出解也。方十七。(用上方。)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方十八。(用上方。)

  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麻黄汤。方十九。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煮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鞕不可攻下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方二十。

  蜜煎方

  食蜜(七合)

  上一味,于铜器内,微火煎,当须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著,欲可丸,并手捻作挺,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鞕。以内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疑非仲景意,已试甚良。

  又大猪胆一枚,泻汁,和少许法醋,以灌谷道中,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方二十一。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以助药力取汗。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方二十二。(用前第十九方。)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方二十三。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擘) 大黄(二两,去皮)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鞕,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方二十四。

  水蛭(熬) 虻虫(去翅、足,熬。各三十个) 大黄(三两,酒洗)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及两仁者)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鞕,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方二十五。(用前第二方。)

  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方二十六。(大承气汤用前第二方,桂枝汤用前第二十一方。)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方二十七。(用前第二方。)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一作怫郁)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方二十八。(用前第二方。)

  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吴茱萸汤。方二十九。

  吴茱萸(一升,洗)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鞕,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方三十。

  猪苓(去皮) 白术 茯苓(各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 桂枝(半两,去皮)

  上五味,为散,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脉阳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一作如)也,汗出多者,为太过。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者,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鞕也。

  脉浮而芤,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抟,胃气生热,其阳则绝。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抟,大便则鞕,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方三十一。

  麻子仁(二升) 芍药(半斤) 枳实(半斤,炙) 大黄(一斤,去皮) 厚朴(一斤,炙) 杏仁(一斤,去皮、尖,熬,别作脂)

  上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方三十二。(用前第一方。)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三十三。(用前第一方。)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鞕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三十四。(用前第二方。)

  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鞕,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一云不大便),但初头鞕,后必溏,未定成鞕,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鞕,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三十五。(用前第二方。)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三十六。(用前第二方。)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三十七。(用前第二方。一云大柴胡汤。)

  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三十八。(用前第二方。)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三十九。(用前第二方。)

  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四十。(用前第二方。)

  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喜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方四十一。(用前第二十四方。)

  若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协热便脓血也。

  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一作温)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方四十二。(用前第二十三方。)

  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柏皮汤主之。方四十三。

  肥栀子(十五个,擘) 甘草(一两,炙) 黄柏(二两)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方四十四。

  麻黄(二两,去节) 连轺(二两,连翘根是)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赤小豆(一升) 大枣(十二枚,擘) 生梓白皮(切,一升) 生姜(二两,切) 甘草(二两,炙)

  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辩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第八
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讝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十。(用前第二方。)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公对切)反讝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栀子...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胡老) - 草稿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脉浮而紧发热恶寒,提示表闭腹满微喘口苦咽干提示内有郁热,治当表里双解,若下之,误治后会腹满小便难,这个腹满提示虚证,注意和胃家实的腹满鉴别。小便难提示小便的水走了肠道。 下不厌迟!谨记 第190条 阳明病,若能食,...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恼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恼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出自《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原文如下: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模判曰:太阳阳明者,脾约(一云络)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问曰...

麻子仁丸简介
麻子仁丸记载于《伤寒论》,其组成为麻子仁500g、芍药250g、枳实250g、大黄500g、厚朴250g、杏仁250g,具有润肠泄热,行气通便之功效,主治因肠胃燥热,脾津不足,气机受阻所致的脾约证,现代常用于治疗习惯性便秘、药物性便秘、产后肠燥便秘,亦用于 *** 疾病手术后大便干燥引起的疼痛和出血辨证属于肠胃燥热,津液不足者...

阳明病介绍
1、阳明经证:外邪入里化热,热与燥相合于胃中,以致消烁津液,出现身热、汗出、口渴引饮、脉洪大等。2、阳明腑证:外邪人里化热,与大肠的燥热相合,以致津液被耗,燥结成实,阻滞于中,即产生潮热、谵语、便秘、腹满而痛、脉沉实等证。治则方药 当其高热散漫之际,则以寒凉药清热为治,所以...

我学《伤寒论》(【4】欲解时)
条文: 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戍上。译注:阳明病如果要好的话,应该在申(15~17点)至戍(19~21点)这个时间段,为什么呢?这是根据临床经验,在《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有日晡发热的症状,指每至下午3时至5时左右体温升高、热势加重的表现。以此可知在这个时间段里,应该阳明经最旺盛...

承气汤简介
《伤寒论辩证广注》:[卷之六辩阳明病脉证并治法]小承气汤方 之。若更衣者。勿再服。成注云。大热结实者。与大承气汤。小热微结者。与小承气汤。以热不大甚。故于大承...《注解伤寒论》:[卷五]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第八 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即...

伤寒论的目录
卷第一 辨脉法第一 平脉法第二  卷第二 伤寒例第三 辨痓湿暍脉证第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 卷第三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卷第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 卷第五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九  卷第六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十 辨...

脾约是什么意思
病名,便秘的一种。指脾虚津少,肠液枯燥以致大便艰涩难出的病证。出《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注解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第八》:“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致小便数,大便难,与脾约丸。”便秘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秘结证治》:“或饮食燥热而成热中,胃气...

六经辨证阳明病证治
在中医理论中,阳明病证治主要基于《伤寒论》的描述。阳明病的临床表现包括身热、汗出、不畏寒反而恶热,以及特定的脉象特征。当出现这些症状,特别是脉大,即可判断为阳明病,分为经证和腑证两部分,前者涉及胃部病变,后者涉及大肠病变。病理机制上,阳明经证是由于外邪入里化热,与胃部燥热结合,导致...

忻城县13030703205: 本人年龄虽小但爱好医学,想学习些医学知识,请问该看些什么书呢?
褚群养阴: 你好啊,我不知道应该叫你大哥哥还是姐姐,你应该从简单的学,正常人体学基础,这是解剖,这是介绍我们人的骨骼,这是基础,然后基础是护理基础知识,也就是护基,有些老师称护技,其实都一样!然后呢?就是心里与精神护理,然后就是中医护理,还有药理学,还有儿科护理!还有老年人护理,这都是些基础,还有妇科护理!

忻城县13030703205: 脾约便秘证是什么 -
褚群养阴: 脾约 ,病名.为脾虚津耗、肠液枯燥所致大便艰涩的病证,亦为形成便秘的原因之一.出《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约,有约束之意;脾约者,指脾津耗损,影响大便的排出.成无己注:“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

忻城县13030703205: 如何有效去掉黄褐斑?
褚群养阴: 中医认为,经络在人体分布的基本规律是阳明在前、太阳在后、少阳在侧,这是确定病位的重要依据,颜面部属阳明所主.《灵枢经脉篇》有具体记载.由于阳明的经脉行于面部,所以面部的变化主要和阳明的病变和衰老有关.《素同·上古天...

忻城县13030703205: 什么是风温,有什么症状? -
褚群养阴: 冬春两季感受风热病邪,初起以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咳嗽、脉浮数等症状为特征的外感热病.因春季阳气升发,温暖多风,最易形成风热病邪,若此时起居不慎、寒暖失调,使外邪侵入则发为风温.风温在发展过程中有顺传和逆传两种情...

忻城县13030703205: 医宗金鉴的现代版 -
褚群养阴: 书名:医宗金鉴. 作 者: (清)吴谦,等编 整理:郑金生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076333(上)9787117078219(中)9787117078227 (下) 出版时间:2006-8-1 开 本:32开 所属分类:图书 > 医学 > 中国医学 此书刊行于清...

忻城县13030703205: 加味茵陈蒿汤有何功效?
褚群养阴: 用法/茵陈蒿汤 编辑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 重要文献摘要/茵陈蒿汤 编辑 1.原书主治 ①《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伤寒...

忻城县13030703205: 处女阴道出气到底是什么原因
褚群养阴: 阴道出气又叫阴吹.有了阴吹又该怎么办呢?这里就它的来龙去脉简单地介绍一下. 1.产后体虚阴吹大多数发生于产后妇女,特别是多产妇、体质虚弱者,中医属"气血大...

忻城县13030703205: 牙痛怎么办?好像是神经痛没有固定的一会痛一会不痛,有谁知道该怎么止痛 -
褚群养阴: 牙痛为临床常见疾患之一,虽属小恙,亦能影响工作.此证由于病因各异,处方用药必须辨别寒热虚实,不能执一己之偏见,专主清凉或专主温热.有关牙痛辨证论治,概括分为四型简述于下: (一)寒闭型 此属寒入少阴经,少阴属肾,肾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