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作者&投稿:琦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题西林壁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告诉了我们:“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原文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白话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扩展资料
1、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这正是苏轼的一种语言特色。苏轼写诗,全无雕琢习气。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条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
2、从这首诗来看,语言的表述是简明的,而其内涵却是丰富的。也就是说,诗语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
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性交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3、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4、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
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
5、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史称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 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告诉我们的道理: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
原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赏析
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这正是苏轼的一种语言特色。苏轼写诗,全无雕琢习气。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条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莹莹的哲理之光。
从这首诗来看,语言的表述是简明的,而其内涵却是丰富的。也就是说,诗语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性交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地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题西林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全诗如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全诗翻译: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或者是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古诗三首木江吟题西林壁雪梅。
《题西林壁》告诉我们的道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梅雪》告诉我们的道理: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最正确的道理。

写出《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告诉我们道理的诗句
写出《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告诉我们道理的诗句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的翻译是: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这两句告诉我们的道理是: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了什么道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揭示的道理是: 人如果置身在一件事物当中,是难以看清楚事物的真正面貌的。这句诗出自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原文 《题西林壁》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

题西林壁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你再从不同距离、不同高度去看吧,呈现在你眼前的庐山,都是各种互不相同的形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为什么不能确切完整地把握庐山的真实面貌呢?只因为人在此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啊。对于一切事情,如果隐在它的圈子里面,就会不见全局,...

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什么说明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_百度知 ...
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人不清楚庐山本来的面目,只因为自己在庐山中。说明了一个道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

苏轼《题西林壁》中写道什么,告诉我们?
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告诉我们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

《登飞来峰》和《题西林壁》分别蕴含着什么道理?
《登飞来峰》道理:表现了一个政治变革家拔云见日.高瞻远曙,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给读者以向上的启示。《题西林壁》道理:对于一切事情,如果隐在它的圈子里面,就会不见全局,不明真相;只有客观地研究它的各个方面,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

苏轼的《题西林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从暮江吟题西林壁和雪梅这三首诗中我得到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生哲理?_百度...
《暮江吟》人生哲生哲理:要热爱自然美景。《题西林壁》人生哲生哲理: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雪梅》人生哲生哲理:只有经历风霜雨雪才能练就梅花般的傲骨。《暮江吟》是一首写景佳作,描写的是秋季从傍晚到夜半这段时间的景色,全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美景 的思想感情。...

题西林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新津县15990626196: 《题西林壁》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佼生金芪:[答案]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告诉了我们:“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津县15990626196: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佼生金芪:[答案]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告诉了我们:“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津县15990626196: 题西林壁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佼生金芪:[答案]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会得到不一样的结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津县15990626196: 《题西林壁》说明了什么道理? -
佼生金芪:[答案] 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

新津县15990626196: 题 西林 壁 这首 诗 告诉 的 哲理 是什么 -
佼生金芪: 《题西林壁》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津县15990626196: 题西林壁这首诗揭示了什么哲理 -
佼生金芪:[答案]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

新津县15990626196: 题西林壁这首诗蕴涵的道理 -
佼生金芪: 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注释西林,即庐山西林寺. 缘:因为. 此山:指的是庐山.简析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

新津县15990626196: 《题西林壁》它所含的哲理是? -
佼生金芪: 【诗词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新津县15990626196: 题西林壁诗人借此告诉我们什么? -
佼生金芪:[答案] 《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观庐山后的感想,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生活哲理,来告诉读者要相对事物有全面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

新津县15990626196: 题西林壁这首诗包含什么道理 -
佼生金芪: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看事物不能光看表面,要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