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出塞的教学论坛怎么写?

作者&投稿:占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秋节要干什么~

古诗初赛的教学论坛怎么写?这个要问专家。我不是专家。

古诗出塞的一个教学论坛,就这个论坛的一些考虑的情况来说,一个重要的情况是非常的具体的。要结合当时股市的一个时代场景。

古诗出塞的这个教学经验啊,就是让孩子们体会到,嗯以前的这个边塞的苦寒。

的狮子初赛的降雪论坛,应该怎么写了,这个对一般普通的那种非常有难度,在这里希望,有对这方面了解的,古代诗词教学内容的老师们一起同学们,可以提供答案。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语句注释
出塞:古乐府曲名,内容多是将士的边塞生活。
关:关口。
长征:远程跋涉讨伐入侵的敌人。
还:返回。
但使:只要。
龙城:卢龙城,这里指奇袭龙城的名将卫青。
飞将:汉代名将李广,骁勇善战,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
不教:不让。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胡人骑兵。
阴山:山脉名。在内蒙古自治区,是当时的塞外屏障。
白话释文
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
但是离家万里的士卒却没能回还。
如果有像李广这样骁勇善战的将军立马阵前,
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写作背景
唐朝的时候,道学非常兴盛,王昌龄二十岁出头的时候,也曾经对道学感兴趣。他跟着一位道长学习道学,学着学着,发现这根本不是他喜欢的事物啊。因为啊,道学是教人“无为”的思想,而此时的王昌龄,正是满腔热血,壮志待发的年龄,他最想建功立业,取得一番功名。
于是,他辞别了师父,离开家乡去京城谋求发展,寻找进入仕途的机会。但是在长安,王昌龄并没有很好的际遇,于是,他就离开长安,来到边疆,投笔从戎。
这一离开长安,王昌龄就如旷野逐风一样,足迹踏遍了祖国的边陲,甚至到达了当时的碎叶,也就是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一带。
王昌龄跟随着军队的足迹,领略了边疆的大好风光,也见识了战争的残酷。在边疆期间,他写下了大量豪气干云的诗篇,成为当时诗坛耀眼的巨星。
作品赏析
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这是诗人对长期的边塞战争作了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这里的历史感,包含着正义性,是对边塞护卫汉文明的功绩的赞美。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表现的内容是厚重和复杂的。既有对远征士卒的浓厚同情,对朝廷好大喜功和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家国的荣誉和战争的正义性,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是在历史的角度找到坚实的立足点,衬托出当时的好大喜功不合理、不能持久。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首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一说山西太原人。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之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
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王昌龄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即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作者轶事
投笔从戎
大约二十岁,王昌龄离开家乡,开始一段学道的经历。开元年间,正是盛唐气象的鼎盛时期,王昌龄在诗中对盛世景象竭尽全力、忠贞不已地加以歌颂。对盛世的信仰,正是王昌龄一生最坚实的信心、力量、希望和理想的源泉,以至日后长期身处谗枉和沦弃之境,也难以改变。火热的年代,像王昌龄这样有抱负的时代青年,只是把学道当成了一种好奇而已。不久他便到长安谋求发展,没见什么成效,于是他西出长安,投笔从戎,从此踏上西出长安,踏上出塞之路。
同步习题

(1)解释词语:但使:
(2)怎样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的意思?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3)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4.有人推奖此诗是唐人七绝压卷之作,乃是平凡之中见妙处,而妙就妙在“秦时明月汉时关”,试分析这句诗的妙处。
参考答案:
(1)只要
(2)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3)希望平息胡乱,安定边防。
(4)“明月”和“关”平凡普通,但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制词,自然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该句运用互文手法,将秦汉两个时代联为一体,引发读者抚今思昔,与下句联系起来,表达出古往今来人们向往和平的共同愿望。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关于《出塞》这首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我国的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阴山山脉
B. “胡”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少数民族的泛称
C. 作者被誉为“七绝圣手”
D. “飞将”指的是西汉名将李广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3个生字。
2.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并默写《出塞》。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积累了不少的古诗,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这几句古诗,你们会背吗?(出示课件)
2.同学们,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吗?(都是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我们把这种描写边疆地区军旅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诗,称之为边塞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唐代著名的边塞诗——《出塞》。(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解诗题
1.“塞”是什么意思?(边关要塞)“出塞”是什么意思?(到边疆戍守边关)
2.简介作者和背景。
人们常说,不打无准备的仗,充分的预习可使你在课堂上学得更轻松,关于王昌龄,关于这首诗,你有哪些了解呢?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资料。(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三、明诗意
1.了解了诗题,了解了诗人,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现在你们默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每句讲了什么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用问号标出来,也可以借助书下的注释帮助理解。
3.生汇报『puXuewaNG.com』
(1)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学生汇报交流不懂之处。
(3)现在,谁来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地说一说?指名说,自由说。(教师适时讲解“互文”这一文学知识)
(4)现在,带着你们的理解再读这首诗。(齐读)
四、悟诗境
1.古人常说:“诗以言志。”就是说诗要表达诗人的一种情感,这首诗,想要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回到唐朝,再度走进这首诗。请学生们齐读诗的前两句。读了这两句,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2.这样的画面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感受?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荒凉的 萧瑟的……)
3.(配乐)是啊,宁静的夜晚,偏远的边关,清冷的月光,戍边的战士,这是一幅多么孤寂、萧瑟的画面啊!让我们和着音乐,和老师一起来读读这两行。(师生同读)
4.遥望明月,我想到了诗人李白的一首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凄冷的夜晚,戍边的战士们望着天空中那一轮明月,他们会想些什么?(想到了故乡,想到了家人……)因为太思乡了,所以,他们不禁回首,向家的方向望去,他们望到的是什么?
5.老师这里有一个小资料,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资料)仅山东一地的戍边战士,能回家的十个里面只有两三人,回家有希望吗?回首有用吗?正如唐代诗人高适所说:(课件出示)征人蓟北空回首。
6.他们只能面对这样的现实,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前两句。
7.人未还,心相系,和战士们同处在一轮明月下的亲人又是怎样一翻情景呢,高适是这样描述的:(出示)少妇城南欲断肠。读着这一句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怎么理解这一句?
8.仅仅是少妇在盼吗?还有谁在盼?(父母在盼,儿女在盼……)他们那白发苍苍的双亲老泪纵横地说——“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他们那可怜的妻子在哀怨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他们那孤苦的孩子在哭喊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9.同学们,我想用一个“悲”字就能概括他们此时心中的痛苦、无奈。
10.这就是战争带给我们的痛苦,战争一直延绵不断,思乡的征人,除了想念家人,还在想念谁?(齐读后两行)师简介李广,出示李广资料。
11.这样的将军怎能不让我们怀念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后两句。
12.为什么唐代的士兵在思念他?(希望能有一位像李广一样的将军来带领他们保家卫国,希望朝廷能够起用良将……)
13.这时他们除了有思乡的情怀,还有什么情怀?(誓死守卫祖国边疆的情怀,爱国的情怀……)其实,王昌龄也和战士们一样,有着相同的情怀,所以,才写出了这样的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齐读后两行)
14.这就是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忠诚,感天地;他们的英勇,泣鬼神。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读出他们的豪情壮志。真的越是悲苦,就越是豪壮,这就是唐代边塞诗的特点——悲壮。在悲壮中还饱含着深深的爱国之情。
五、回顾全诗,拓展延伸
1.现在,假设你们就是戍边的将士,你们矗立在边关,思绪万千,有悲有壮,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我们的悲壮情怀吧!(生配乐齐读)
2.和《出塞》一样有着悲壮情怀的边塞诗还有很多,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课件出示)
六、布置作业
收集你喜欢的边塞诗,并摘抄到采集本上。


小学三年级语文《出塞》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三、(一)解决书后练习题,对比本课两首描写战争的古诗各自的感情基调。(二)再看“我的视角”,解决冬冬的问题,理解多数古人选择战争题材写诗的原因。四、日积月累,课外延伸。收集王昌龄其他描写战争的古诗,还可以收集其他诗人描写战争的古诗。【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出塞》教学反思 《出塞》作为...

小学三年级语文《出塞》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古典乐曲《十面埋伏》,引导学生想象古战场的悲壮场面。2、背诵王之焕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初步感知古人的慷慨激昂的出征场面。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有关诗人的资料。教师补充。“出塞”是乐府一种曲调,此外还有“前出塞”、“后出塞”、“塞上曲”、“塞...

出塞王昌龄教案
这首诗是王昌龄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描绘了作者登上鹳雀楼,俯瞰长安城的美景,感叹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三、教学目标 1.了解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了解其代表作品的主题和意义。2.学习《出塞》和《登鹳雀楼》两首诗歌,掌握其基本...

古诗出塞的教学论坛怎么写?
古诗出塞的一个教学论坛,就这个论坛的一些考虑的情况来说,一个重要的情况是非常的具体的。要结合当时股市的一个时代场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韩琦102621 2019-12-17 · TA获得超过8961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万 采纳率:70% 帮助的人:852万 我也去答...

《出塞》教学设计
《出塞》教学设计范文二 教学目标: 1、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课题“出塞”。你为什么读sài,诗题中“塞”是什...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出塞》教案
1、师一首《出塞》把我们带到了古代凄凉悲怆的战争生涯。实在,有许多诗人从差此外角度接触到这个题材。课外,对比一下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你网络到了哪些边塞诗词,能不能运用我们适才学习古诗的要领,自读你最喜欢的一首诗呢 2、学生自学古诗,西席巡视指导。3、小组交流自学结果。4、全班交流汇报,...

出塞的教学设计
《出塞》教学反思 《出塞》一课的教学,做了以下一些尝试:1、古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古诗,不能限于对古诗字面意思的理解和诗句意思的疏通,更应引导学生在历史文化的背景下对古诗的思想感情加以理解感悟。《出塞》的教学,我力求将其放在一个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引导学生解读,帮助学生较为...

出塞点评优缺点
出塞评课稿优缺点如下 《出塞》作为一篇古诗,是从战争的角度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任用英勇善战的名将镇守边关,以消除边患的`感情。翟老师的这堂课,总的感觉是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出塞》是十绝诗的压卷之作,是唐边塞诗中的一朵奇葩,因此,翟老师教学这首诗的时候,将其...

出塞评课用语怎么写?
4、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教学古诗,不能限于对古诗字面意思的理解和诗句意思的疏通,更应引导学生在历史文化的背景下对古诗的思想感情加以理解感悟。《出塞》的教学,力求将其放在一个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引导学生加以解读,帮助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诗歌的内在感情 二、建议 1、可以给学生更充分的...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出塞》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出塞》诗,并默写《出塞》诗;2.通过反复对诗歌进行欣赏,感受诗歌的文化内涵和经典的无穷魅力,增强对诗歌的欣赏能力;3.通过对诗歌的学习鉴赏,感受当时戍边将士的苦难生活和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操,培养辩证的历史态度,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学习重点: 目标2 课前...

临泉县15222157475: 求 王昌龄 《出塞》 教案 -
年悦复方: 先给你个下载地址RAR格式的课件 http://bbs.jiaoshi.biz/thread-2962-1-1.html 出 塞 王昌龄.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2.秦时明月汉时关:...

临泉县15222157475: 王昌龄的《出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年悦复方: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临泉县15222157475: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怎么用现代技术上好出塞这首古诗? -
年悦复方: 语文老师如何用现代技术上好出塞这首古诗:现代教学技术可以依靠一些工具,比如PPT,投影仪,音响等等,使用PPT做课件的方法可以减少老师上课的板书的强度,让老师更轻松,讲解古诗的同时可以给同学们看一些关于古代边疆战士打仗的画面或是视频,配合一些古风的背景音乐音乐,让课堂效果更好.希望能帮到你

临泉县15222157475: 《出塞》这首诗明写什么,暗写什么,表面写的是什么,实际指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
年悦复方: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出塞》应当是王昌龄早年...

临泉县15222157475: 王昌龄写的《出塞》简介 -
年悦复方: 《出塞》,是边塞诗的著名题目.主要以描写边疆的军旅生活与军事行动为主.有一定的主观民族意识,因与其所处历史时期及生存环境有关.间接的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临泉县15222157475: 古诗鉴赏《出塞》 -
年悦复方: 1,这是一种称为互文的的修辞手法,明月不仅仅秦朝有,关也不仅仅汉朝有,这句话的意义是,清朝汉朝的明月和关隘. 2,这句话之所以意味无穷,使用一种很大气的时空观看待了历史的变迁.是作者怀古伤今感情的浓缩体现.

临泉县15222157475: 古诗《出塞》 -
年悦复方: 《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所作的七言绝句. 全诗如下: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全诗内容主要是是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体现出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士兵们的信心.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临泉县15222157475: 古诗出塞的中心思想 -
年悦复方: 答:中心思想:全诗表达了:''诗人及全体将士戍边的心声''. ''唐.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解析:全诗所述:明月与边关仍属秦汉时期未改变,但是,岁月更叠,战事不断!戍边将士未归.只要有像飞将军"李广"一样的勇将,就不让敌寇的铁蹄越过阴山.

临泉县15222157475: 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这三首古诗的异同? -
年悦复方: 《古诗三首》是四年级语文上册部编教材第七单元第二十一课.课文由三首古诗组成,其中两首为唐代的边塞诗,分别是王昌龄的《出塞》和王翰的《凉州词》,还有一首是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出塞》的大意是:依旧是从秦汉时期...

临泉县15222157475: 《出塞》勾勒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年悦复方: 王昌龄的《出塞》是一首旨在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出塞》是王昌龄著名的两首边塞诗之一,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能够起任良将,早 日平定边塞战事,使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