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古圣王制为葬埋之法

作者&投稿:阴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墨子在此文中说了“棺三寸”“衣衾三领”“下毋及泉,上毋通臭”“生者必无久哭”等,由此可见他强调薄葬.
孔子非常重视丧葬祭祀,将它提高到了社会治理的高度.一般认为孔子主张久丧厚葬(守丧三年).
(2)此题为开放题,要求学生探究两位先贤不同的丧葬观形成的原因,这对学生的要求有点高,必须要了解两人的生平经历、个人思想,然后再抓住两人对“丧葬”的不同理解来进行表述.

答案:
(1)节丧薄葬 久丧厚葬(守丧三年)
(2)示例:孔子提倡周礼,久丧厚葬是周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孝的重要体现,反映了宗法制度下的伦理思想,根本出发点是维护阶级统治.墨子以平民出身,认为久丧厚葬是一种奢侈浪费,不利于社会发展.

译文:
所以古代圣王制定埋葬的原则,即是:棺木三寸厚,足以让尸体在里面腐烂就行;衣衾三件,足以掩盖可怕的尸形就行.及至下葬,下面不掘到泉水深处,上面不使腐臭散发,坟地宽广三尺,就够了.死者既已埋葬,生人不当久哭,而应赶快就业,人人各尽所能,用以交相得利.这就是圣王的法则.
所以墨子说:“现在天下的士君子,内心确实想行仁义,追求做上士,上想要符合圣王之道,下想要符合国家百姓之利,所以就应当对以节葬来行政的道理,不可不加以考察.”就是这个道理.


“视民如父母,以孝视天下”墨子的孝道观
所谓利亲,是指子女爱自己的父母,应当对父母做到“饥则食之,寒则衣之,疾病侍养之,死丧葬埋之”,...因为在墨子看来,虽然子女应当孝顺父母,但是“若皆法其父母,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为法。”...是故先王以俭节葬死也,非爱其费也,非恶其劳也,为死者虑也。先王之所恶,惟死者之辱也。发则必...

塔葬的历史发展
藏语称为“仁塞”,意为永存之物。并把它分别埋在“八大灵塔”中供奉。由于佛教信徒对释迦牟尼佛崇拜,不能向其真身膜拜,便转向膜拜埋葬佛的遗骸的塔,以表示自己的虔诚和信仰,这类塔叫做“灵骨塔”。通称“佛塔”。佛教信徒把舍利塔看成是佛所在的塔,后阿育王兴佛,造八万四千座塔,成一时...

《荀子·礼论》首段的译文!!!
翻译:回答说:人生本来就有欲望;如果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就不能没有追求;如果一味追求而没有个标准限度,就不能不发生争夺;一发生争夺就会有祸乱,一有祸乱就会陷入困境。原文: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

为什么人死后要火化?
[1](P311)在古代,“葬”与“埋”也有分别。《释名・释丧制》:“葬不如礼曰埋”。[1](p311...每用此法。以佛法重神识,唯恐耽著身躯,不得解脱。焚之则知此不是我,而不复耽著。又为诵经念佛,期

舜的故事
接着又举荐了高辛氏伯奋、促堪等八位能人,谓之"八元"。这十六位贤人帮助他辅佐尧帝,把天下管理得很好;他在举贤任能的同时,又把使势倚强、横暴不法的"四大凶神"作了惩处。把号"穷奇"的共工流放到幽州,把号"浑沌"的欢兜发配到崇山,把号"桃杌"的鲧囚贬到羽山,把号"饕餮"的三苗驱逐到三危...

《礼论》译文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故礼者养也。刍豢稻梁,五味调香,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苾,...

舜的经历
礼让的风尚;“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制作陶器,也能带动周围的人认真从事,精益求精,杜绝粗制滥造...“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犹)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舜跳下井去后,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块块土石丢下去,把井填没,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没想到舜...

中国的殡葬文化是什么,是怎么产生的。
实行树葬或者风葬的,多为生活于树林中的民族;如我国古契丹人,将尸体悬持树上,三年后焚烧尸骨;水居民族,如独龙族村非正常死亡者,扔尸体于江河,任其飘流;中国西北的氏恙民族,因生活在高寒地区,火对于生活的重要性特别特出,影响到丧葬也盛行火葬。 以上文字谨作为绪论。以下将分为葬法篇礼裕篇,分别对中国的丧葬...

永宁山古墓葬埋有“改诏篡位”的雍正帝,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_百度...
皇帝的墓葬被称为“陵”(包括陵寝、园寝、陵园”),除此之外,即使是诸侯王乃至太子的墓葬,除非朝廷特殊恩准,只能称为“墓”。“园寝”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最初的含意,就是指帝王的墓葬,包括“园陵”与“寝庙”两个部分。“园陵”就是陵园,而“寝庙”,则是祭祀的场所,合而称之为...

秦兵马俑
50多年前,在秦陵西面,农民耕地挖掘仅1米处秦从秦俑坑出土兵器的刻记年号看,兵马俑从葬坑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修建的。秦始皇凭借他“挥剑决浮云”、“大略驾群才”的能力,灭六国,统天下。兵马俑反映了秦王朝兵强马壮、叱咤风云的气势。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位,继续大修阿房宫和弛道,赋税徭役比以前更为繁重,...

灵璧县13452035814: 传统文化经典解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故古圣王制为葬埋之法,曰:'棺三寸,足以朽体;衣衾三领,足以覆恶.以及其葬也,下毋... -
臾师普特:[答案] (1)墨子在此文中说了“棺三寸”“衣衾三领”“下毋及泉,上毋通臭”“生者必无久哭”等,由此可见他强调薄葬. 孔子非... 墨子以平民出身,认为久丧厚葬是一种奢侈浪费,不利于社会发展. 译文: 所以古代圣王制定埋葬的原则,即是:棺木三寸厚...

灵璧县13452035814: 文言文翻译“圣王弗为”.....出自《墨子》 -
臾师普特: 古代圣贤的君主制定丧葬从俭的法令说:'(给死者只)穿三层衣服,使肉身能够腐朽,棺椁只要三寸,使骨骸能够腐朽,挖掘坟穴的深度不要和泉水相通,外面的水流到坟穴里,就可以了.死者安葬以后,活着的人不要哀伤太长时间 .' 古代刚有人的时候,没有宫室房屋,就在土丘下挖掘洞穴住在里边.圣贤的君主感到担心,认为挖掘洞穴:'冬天可以躲辟风寒',但到了夏天,下面湿润,上面被曝晒,恐怕会损害百姓的精气,于是就建造了房屋为人民谋利.”但是建造房屋的用处是什么?子墨子说:“围墙可以阻挡风寒,上面的屋顶可以用来阻挡雪霜雨露,屋内干净清洁,可以用来祭祀神灵,隔墙可以用来区分男女有别,那些耗费财物却对百姓没有好处的事情,圣贤的君主从来不做.”

灵璧县13452035814: 西安半坡出土的文物关于汉字起源 -
臾师普特: 西安半坡出土的文物关于汉字起源有半坡陶符1952年,在陕西西安的半坡村发现了距今6000年的30个文字符号,由于这些文字符号刻划在陶钵口沿上,多年来一直没有人能辨识出来,有的学者认为是汉字的起源,还有的学者认为不是汉字. ...

灵璧县13452035814: 节葬的《节葬下》 -
臾师普特: 1 子墨子言曰:“仁者之为天下度也,辟之无以异乎孝子之为亲度也.今孝子之为亲度也,将柰何哉?曰:'亲贫则从事乎富之,人民寡则从事乎众之,众乱则从事乎治之.'当其於此也,亦有力不足,财不赡...

灵璧县13452035814: 南山之南是什么意思 -
臾师普特: 南山南背后的故事这个故事,本来就是一个异地恋的悲惨往事. 故事的女主在南方,具体来说,是深圳. 男孩在北京. 一在天之涯,一在海之角. 一云隆冬日,一曰是春晓. 万里的相恋.

灵璧县13452035814: 埋 多音字组词 -
臾师普特: 埋 mái1. 葬:~葬.2. 把东西放在坑里用土、雪、落叶盖上:掩~.~地雷.3. 隐藏:~没(mò).~伏.~头.隐姓~名.详细字义 〈动〉1. (形声.从土,里声.字本作“薶”,甲骨文字形,象在坑中埋狗的形象,是向地神祭献的活动.本义:藏入...

灵璧县13452035814: 墨家节用什么意思? -
臾师普特: 节省费用. 《墨子·节用中》:“是故古者圣王,制为节用之法.”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素骄奢者,欲其观古人之恭俭节用,卑以自牧.” 宋 巩丰 《巩氏后耳目志·杂言》:“治生莫若节用,养生莫若节欲.” 清 秦笃辉 《平书·人事上》:“保身之要,莫如寡欲;理财之要,莫如节用.”

灵璧县13452035814: 《法仪》文言文翻译 ..... -
臾师普特: 原文 子墨子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虽至士之为将相者,皆有法.虽至百工从事者,亦皆有法.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正以县(2).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巧者能中之,不巧...

灵璧县13452035814: 那些文物或遗址怎么知道它已经多少年了 -
臾师普特: 相对年代:指各种遗迹和遗物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对于文物的断代,主要指针对陶器、瓷器、青铜器、金银器等等一类使用周期短、变化较明显,具有不同时代风格(style)的器物进行类型学上的分析.但需要注意的是,类型学所指的是逻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