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邑之围,汉武帝首次伐匈奴,为什么会胎死腹中?

作者&投稿:集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匈奴是活跃在汉朝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早在汉武帝登基之前,汉匈之间的矛盾已经存在几百年之久,春秋战国时期,秦,燕,赵三国修建万里长城也是为了抵御匈奴。汉朝建立之初,主要依靠和亲政策来维持边疆和平,但是和亲政策并不能彻底解决汉匈之间的矛盾。

汉武帝剧照

汉武帝即位第七年,匈奴提出和亲,武帝与朝臣商议后,答应了匈奴提出的和亲要求。两年后,汉武帝再次召集大臣们商议对匈奴用兵之事,经过主和派和主战派一番辩论后,武帝采用主战派“诱敌深入”之策,在马邑埋伏重兵,准备伏击匈奴大军,却以失败而告终。那么马邑之围为什么会失败?它给汉王朝带来哪些影响呢?

马邑之围爆发的背景

公元前201年,叛将韩王信与匈奴准备联手攻汉,第二年刘邦亲自率领三十二万大军讨伐叛将韩王信和匈奴,却被匈奴单于40万大军围困于白登山长达七天七夜之久,后来刘邦通过贿赂匈奴单于的妻子才得以解围。

刘邦亲自领教匈奴大军的强悍之后,不得不委曲求全,采用“和亲”政策化解与匈奴之间的矛盾,以此换取边疆安宁,刘邦开启了汉朝和亲政策之先河,此后,在长达近七十年的时间内,汉朝都是采用和亲政策缓解汉匈之间的矛盾,但是这种屈辱政策并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吕后掌权期间,匈奴单于曾公然写信挑衅侮辱吕后,吕后为了顾全大局,只能选择赔礼退让。

汉文帝即位以后,仍然采用和亲政策,但是匈奴却不买账,前后三次背弃和亲之约,大规模入侵汉朝,让文帝很是头疼,他不由感叹如果自己有廉颇、李牧这样的猛将,还用得着怕匈奴吗?

在汉武帝继位之前,汉朝统治者之所以没有对匈奴用兵,主要是因为汉初经济、军事实力都比较弱。

刘邦剧照

众所周知汉朝是经过三年反秦战争以及四年楚汉战争建立起来的大统一王朝,经过长期战乱后建立的国家,经济受到重创。史载汉初天子出行连四匹相同颜色的马都不能配齐,将帅和丞相只能乘坐牛车,老百姓流离失所,连温饱问题都不能得到解决。

武帝即位以后,汉朝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和发展,经济状况达到空前的繁荣,国库充盈。史载皇仓之粮年年堆积,致使国库无空间摆放,只能露天堆放。

汉初马匹稀缺,武帝即位之初家家户户有马,大街小巷到处是马,此时的汉武帝有了伐匈奴的资本。

公元前133年,马邑富商聂壹向王恢建议说,我们刚与匈奴和亲,匈奴人放松了对我们的警惕,不如趁机把匈奴诱骗至马邑,将其歼灭。这个诱骗的工作交给我来做,我与匈奴长期贸易,认识他们的高层领导,我可以借买卖的由头,假装把马邑献给匈奴,匈奴人向来只讲利益,不讲仁义,他们一定会来。

王恢把聂壹的提议转告汉武帝,武帝决定采纳马邑之谋,对匈奴用兵。

汉武帝剧照

马邑之围经过

公元前133年(元光二年),汉武帝任命韩安国为主帅带着李广、公孙贺、王恢、李息等四位将军,率领30万大军埋伏在马邑。

聂壹诱骗军臣单于说自己手下有几百人,可以斩杀马邑县令和县丞,这样马邑群龙无首,率领大军前来接应,城内金银珠宝你尽可带走,你得到我的信号以后可以出兵。

聂壹回到马邑以后,与县令密谋,把一名死囚提前处决,并将他的首级挂在城楼之上,匈奴单于得到情报以后,以为马邑已经得手,便率领他的十万大军向马邑进发。

当匈奴大军走到离马邑百十里的地方时,匈奴单于发现沿途牲畜很多,却看不到放牧人,于是攻下一处边塞,活捉武州尉史,并逼迫其说出实情,武州尉史被迫把汉军的计谋告诉了匈奴单于,单于知道后大惊失色,立即下令撤军。

匈奴单于剧照

匈奴人退回塞外以后,单于非常感激武州尉史,他认为这是上天特地安排来拯救他的天使,于是封赏了武州尉史。

汉军并不知道匈奴人已经撤军,等到他们知道后,为时晚矣,匈奴的身影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其实在匈奴撤退时,只有负责攻击匈奴后方的王恢知道匈奴半路撤退,他觉得匈奴有计划的撤退,自己的三万军队并不是匈奴的对手,一番权衡利弊之后,王恢决定保全主力,停止攻击匈奴的辎重部队。

汉武帝认为十拿九稳的马邑之围,就这样以失败而告终。

马邑之围带来的影响

“马邑之围”结束以后,汉武帝认为是王恢怯战匈奴军,致使他的计谋落空,汉武帝一怒之下将王恢逮捕入狱,王恢买通王太后的弟弟丞相田蚡,请求王太后为自己开脱罪名,王太后劝诫汉武帝说:马邑之围是王恢精心策划的,如果杀了王恢,不就替匈奴人出了口恶气吗?

本来窦太后去世以后,汉武帝面对母亲的干政就非常反感,走了一位太皇天后,又来一位皇太后,汉武帝可不想受到母亲的牵制,于是他借口王恢失职,一口回绝了王太后。

窦太后剧照

本来马邑之围责任不在王恢,他也是为了保全汉军主力,王恢听闻王太后游说无效以后,在狱中自杀。

“马邑之围”无果而终,白白耗费人力,浪费物资,汉军不但没有将匈奴军队一举歼灭,反而偷鸡不成蚀把米,自此匈奴与汉朝的关系破裂,匈奴再也不会相信汉朝的和亲政策,对于汉朝来说也不会再采用和亲政策来缓解汉匈之间的矛盾,就算想用和亲政策,匈奴人也不会相信。

故而马邑之围的失败意味着长达近70年的和亲屈辱政策就此宣告结束,自此汉朝从以前的被动防御转为主动攻击,拉开了汉朝对匈奴的大规模战争。

此后汉武帝开始重用一批年轻的将领,主动攻伐匈奴,以此来解救北伐边患问题。

汉武帝剧照

结语

汉匈之间的矛盾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匈奴侵扰边界,给农耕民族带来巨大的影响,故而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已长达几百年之久,仅仅靠一次伏击战不可能解决汉匈之间的矛盾,就算取得胜利,最多也是将匈奴十万大军歼灭,不会给匈奴带来重创。

虽然马邑之围汉军无功而返,但是从此以后汉武帝对匈奴开战的意志更加坚定,同时也加强主和派讨伐匈奴的决心,拉开了武帝朝长达四十四年的汉匈之战。




汉武帝杀了“马邑之围”的将领王恢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非杀不可呢...
年轻的汉武帝,面对窦太皇太后和朝廷里保守派的强大势力,只好同意和亲。结果,事隔半年压在汉武帝头上的窦太皇太后死了。马邑之围 窦太皇太后死了,加在汉武帝身上的枷锁,虽然减少了一个。但是,地方势力的割据,朝廷保守派的分权,仍然是汉武帝心头的痛。不打开这此枷锁,中央集权将是空想,没有权力...

汉武帝时的马邑之围为什么会徒劳无功?
马邑之谋的失败,败在一个细节。这个细节就是,汉军把埋伏圈里的牧民转移了,但是羊牛却来不及转移。擅长放牧的匈奴人看到只有牛羊没有牧人的奇怪情况,才有了警觉心。

王恢是马邑之围的将领,为何汉武帝一定要杀了他呢?
所以感觉有埋伏立刻下令大军撤退。而这个时候王恢正带领的3万的士兵进行包抄,结果却没有赶上,眼睁睁的看着匈奴全身撤退。汉武帝也因为这次的袭击丢尽了脸面,在匈奴面前抬不起头。不过行动失败自然要找人背锅,所以王恢就成为了当选之人。最后把罪名都安排到他的头上,把他给处决了。

汉武帝在位54年,对匈战争42年之久,为何还是没能消灭匈奴呢?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即位,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宣称“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将匈奴定为汉朝的“九世之仇”,坚决北伐匈奴,这一年的马邑之围掀开了汉武帝对匈战争序幕。公元前89年,汉武帝暂停对匈战争,下罪己诏声称:“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

汉武帝杀了“马邑之围”的将领王恢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非杀不可呢...
答案是:他必死无疑 1从史料看王辉之死 据史料记载,“玛依围剿”的过程是这样的:商人聂毅通过汉代将领王辉提出一个计划,他谎称要出卖玛依城,洪山峪率领10万骑兵入侵。30多万汉军在玛依城埋伏,等待工作。匈奴人离开马懿走了100多里,发现野外没有牛羊,就设下了汉军哨所。为什么汉武帝杀了...

汉武帝杀了“马邑之围”的将领王恢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非杀不可呢...
“马邑之战”是汉武帝向匈奴战略的转折点,对匈奴的防守战略变成了对匈奴的攻击战略。汉朝以边塞重镇的马邑为诱饵,集结了中国军队的主力30万人,企图用10万骑兵歼灭匈奴。但是,大行令王恢和特务巨商聂壹的“百密一疏”却泄露了“马邑之战”的机密,造成了歼灭匈奴主力...

一场商人策划的战役马邑之围,当时带来了什么影响?
此时王恢和李息已经率军从代郡出发,准备截击匈奴后路,发现匈奴大军撤兵后,认为三万汉军难以抵挡十万匈奴大军,于是退兵。另外一头,埋伏在马邑的汉军,几天不见匈奴的动静,于是出兵追击,结果已经找不到匈奴的踪迹了。最终马邑之围失败,汉武帝以王恢临阵脱逃、畏敌观望为名,处死王恢。一个强大的国家是...

历史人物汉武帝介绍
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窦太后病死,二十二岁的刘彻正式执政。 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六月,马邑之围未能伏击匈奴而失利;开始与匈奴大规模交战。 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车骑将军卫青大破龙城,取得了自汉朝开国以来对匈战役的首次胜利,从此,进入对匈战争的转折点。 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卫子夫生汉武帝长子刘据;三...

汉武帝刘彻是如何彻底的控制住「 ”西南夷”地区的?得益于6项政策_百 ...
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此皆魋结,耕田,有邑...但却探明了内地通往滇国的道路,为日后汉军灭掉滇国的附属国劳深、靡莫,及兵围滇都提供了详细的地理...博南山道 随着汉武帝五次对「 ”西南夷”地区的开拓,并先后开凿出「 ”南夷道”、「 ”西夷道”...

主战派和主和派从历史上看哪种方式对国家的发展更有利?
所以,从吕后到汉文帝时期,以及汉武帝统治的初期,西汉一直是以和亲的方式来换的西汉的稳定及发展。而到了汉武帝中期,经过了之前的文景之治,西汉的整体实力已经发展起来了,而且也有了和匈奴开战的实力时。和亲这样的主和政策才有了转变。到了元光三年,马邑之围虽然失败,但是它却是汉武帝对匈奴的...

甘南藏族自治州13582709701: 汉武帝出击匈奴的意义是什么? -
裘园恒得: 发动对匈奴战争,开拓疆土 汉武帝对外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公元前133年马邑之战起结束高祖以来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开始对匈奴正式宣战,先后派卫青、霍去病征伐,解除了匈奴威胁,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扩张了西域版图,将匈奴置于被动称臣的局面,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甘南藏族自治州13582709701: 汉武帝对匈奴用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裘园恒得: 汉武帝对外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公元前133年马邑之战起结束高祖以来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开始对匈奴正式宣战,先后派卫青、霍去病征伐,解除了匈奴威胁,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扩张了西域版图,将匈奴置于被动称臣的局面,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甘南藏族自治州13582709701: 汉朝讨伐匈奴的原因 -
裘园恒得: 主要有如下几点,第一是匈奴严重威胁西汉的安全,匈奴经常从河套平原进入中原地区进行掠夺,严重威胁到中原王朝的农业经济,因为西汉时我国的经济中心在北方,尤其是关中平原.第二是与匈奴争夺对...

甘南藏族自治州13582709701: 马邑之战是怎么一回事?
裘园恒得: 汉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武帝采纳大臣王恢的建议,在马邑伏 击匈奴,未成.到汉武帝时,汉朝对匈奴的政策发生了改变.武帝很想彻底击败匈奴, 一则从根本...

甘南藏族自治州13582709701: 历史揭秘:“马邑之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
裘园恒得: 马邑之围又称马邑之战、马邑之谋,是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元光二年)西汉在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策划的对匈奴的一场诱敌歼灭战. 军臣单于贪图马邑城的财物,亲率10万大军进入武州塞(今山西省左云县),就在匈奴单于快要进...

甘南藏族自治州13582709701: 求汉朝对匈奴马邑之战详细内容,以及为何失败? -
裘园恒得: [原创]我看汉与匈奴马邑之战的影响马邑之战是汉武帝发动的第一次对匈奴的作战,是一场典型的伏击战,但由于一个细节的疏忽,导致功败垂成.在汉朝以前的战国时有两次对匈奴作战的胜利,一是赵国的名将李牧,设计引诱匈奴深入境内...

甘南藏族自治州13582709701: 汉武帝为什么要三次对战匈奴 -
裘园恒得:[答案] 边患大事,一日不忘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即位时,汉帝国经过60多年休养生息,经济有了 很大发展.国力的强盛为汉武帝的战争动员和实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汉武帝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不满足于王朝贵族固步自封的做 法,希望能...

甘南藏族自治州13582709701: 汉武帝从哪年开始讨伐匈奴的? -
裘园恒得: 汉武帝抗击匈奴是发生在西汉年间的一件影响重大的事件.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成功地抗击了匈奴奴隶主贵族的侵扰,进一步巩固了汉初新兴的封建政权. 匈奴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汉朝初年,已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国势强盛.东面打败了东胡,西面赶走了居住在今甘肃境内的大月氏,北面臣服了丁零族,而在南面,则经常侵犯汉朝边境,有时竟深入到离汉朝都城仅350公里的地方,严重地威胁着汉朝封建政权.

甘南藏族自治州13582709701: 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裘园恒得: B、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匈奴自秦末以来一直威胁中国北边,使农耕生产的受到严重影响.武帝即位之后,自前133年马邑之战起,结束汉朝初期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决心设法解决匈奴的外患问题.西汉王朝在经过汉文帝、汉景帝两代...

甘南藏族自治州13582709701: 马邑之围的起因 -
裘园恒得: 公元前134年(元光元年),匈奴派使者向汉武帝请求和亲,汉武帝命群臣商议对策.官居大行令的王恢建议汉武帝拒绝和亲,他说:“过去朝廷同匈奴和亲,匈奴老是不守盟约,侵犯边界,我们应该发兵打击他们一下才好.”而御史大夫韩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