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正阳门瓮城内的两座小庙有什么传说?

作者&投稿:叔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正阳门为什么有两座城门~

正阳门和箭楼!!!


正阳门俗称前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位于天安门广场南端,是明、清北京内城的正南门,专供皇帝出入,是典型的城防建筑。
正阳门原称丽正门。
元朝营建大都城的时候,南城垣正中为丽正门。明成祖朱棣将首都自南京迁至北京,将元大都南城垣南移,丽正门也迁至现正阳门的位置,但仍然沿用了旧称。据说原先的城门都没有城楼,直到明正统元年(1436年)才为京城的城门修建了城楼,丽正门也改称“正阳门”。到了正统四年,又添建了箭楼和瓮城,所以一般说到“前门”的时候,应当包括正阳门和箭楼。
明、清两代,箭楼多次毁于火灾并重修。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正阳门城楼与箭楼被侵略军重炮轰击,后来又被烧毁,只下光秃秃的城墙和城门洞。过了一年,流亡西北的慈禧和光绪“回銮”的时候,只能在城门上临时扎制了五间纸牌坊,用以装点门面。1
903年清廷决定修复前门,因工程图纸毁于战火,只能参照崇文门城楼和宣武门箭楼的式样增高修建而成。所以,现在人们所看到的正阳门和箭楼。

1个正阳门但有两个楼,一个是正阳门城楼,一个是正阳门箭楼。

正阳门,俗称前门,原名丽正门,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北京城内城正南方向的门,位于天安门广场南缘,前门大街北端,处在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上,现存城楼与箭楼。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永乐十七年(1419年)将元大都南城垣向南移建800米,原来北京城墙正中的丽正门迁建到今正阳门的位置,仍旧称为丽正门。正统元年(1436年)改称正阳门。正统四年(1439年),在京师各城门外添建箭楼,以加强京师的防御能力,正阳门也在此时建成正阳门箭楼。城楼与箭楼之间形成一座大瓮城,南北长108米,东西宽88.6米。瓮城的四个方向各开有拱券式门洞。
正阳门箭楼在1900年义和团拳民焚烧前门外大栅栏时被飞溅火星引燃烧毁,城楼在当年冬天被生火取暖的印度士兵不慎烧毁,目前的正阳门是民国三年(1914年)改建的。为改善交通,正阳门瓮城在1915年被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拆除。1965年经周恩来批示,正阳门城楼和箭楼得以保留。

1610年,正阳门箭楼不慎失火,大火从傍晚一直烧到次日辰时。箭楼被毁后,朝廷随即开始重建。明朝北京内城的各个城门都是由太监监管,修缮箭楼的事情当然也由太监主持了。

当时,太监们为了从这项工程中多捞点银子,就提出把修缮的预算资金定为13万两白银。而当时负责营造工程的衙门工程官员营缮司郎中陈嘉言,却为人正直,不贪钱财,认为所作的预算过大,坚持削减开支,最后只用了30000多两银子便将箭楼修复了。

据史料记载,正阳门内瓮城西侧的关帝庙就建于这一期间。明代文人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当时,北京仅著名的关帝庙就有51处,而北京内城各城门的瓮城内都有关帝庙,寓意其负有保护国都的责任。

其中,最著名的关帝庙当属正阳门关帝庙。关帝庙前,雕刻有精细的汉白玉石马。"殿祀精严,朱楹黄覆,绮槛金龛,中奉圣祖御书,额为'忠义'两字。西庑下有明董文敏焦太史所撰碑记,传为二绝。"庙中立有一通石碑,碑文由明代著名学者焦竑著文,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书写:蒸哉文皇,幽燕启土。侯呵护之,如栋斯础。

碑文所指的是当年明成祖朱棣皇帝亲率大军征讨蒙古作战时朦朦沙雾中,有一神为前驱,"其中袍刀杖,貌色髯影,果然关公也,独所跨白马。

当时,关帝庙只是一座黄瓦履顶的小庙,但颇有来历。据说,明成祖朱棣亲征漠北时,见大军前沙蒙雾霭中,有一神为前驱,"其中袍刀杖,貌色髯影,果然关公也。独所跨马白"。

而且北京城市面也有传闻:每天早晨果见有一匹白马立于正阳门关帝庙前不食不动,气喘吁吁汗流不止,直至明成祖朱棣胜利回师北京之后才消失。

因此有臣上奏明成祖,此马乃关公助战时所乘的白马。明成祖朱棣闻听大喜,就降旨,在正阳门关帝庙前修筑石马隆重祭祀。

在明朝时,自明成祖将祭祀关圣载入皇家《祀典》后,朝廷每年都有祭祀活动,皇帝除在去天坛、先农坛路过正阳门必驻足关帝庙上香祭祀外,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民间传说的关老爷磨刀日,朝廷也必派大员前去祭祀这位蜀汉前将军。

凡国家遭遇巨大灾难时,朝廷也要到关帝庙举行祭祀仪式。这座关帝庙因地处国门,位置格外显赫,就连当时的外国使节去紫禁城朝谒出来,也都要到关帝庙祭祀一番。

1615年,明朝因灾举行过一次隆重的祭祀活动。祭祀当日,皇帝派司礼监太监李恩齐手捧帝王服饰九旒冠、玉带、龙袍和赐封"关圣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的金牌,在正阳门关帝庙建醺3日,颁告天下。致使正阳门关帝庙的名声大振。

有史记载,关帝庙当时最大的特色是其关帝神像,他与其他关帝庙中的红脸关帝像不同,他是"金"面的。

传说,当年明世宗朱厚璁曾在朝廷内庭供奉了一尊金面关帝,后嫌神像太小,便命人重制了一尊供奉;当时,明世宗本来打算要弃掉那尊小神像,但因顾虑其已经受了百年香火,怕丢掉后会有不吉,于是他就将该神像赐给了正阳门的关帝庙。

当老百姓得知关帝庙中神像是皇帝御赐后,更加崇拜至诚。每个朔望,香火极盛,求福求寿者,求子嗣者,求功名者,络绎不绝。

后来,明朝在正阳门城楼瓮城之内的东侧,又增建了一座黄瓦履顶的名叫"观音大士庙"的小庙。从此,正阳门内就有了左右相称的两座小庙。而这两座小庙黄顶白碑,树木参差,灰墙环绕,就像两个卫兵,护卫着高大巍峨的正阳门城楼。

据史料记载,观音大士庙是崇祯皇帝敕建,建成后的观音大士庙占地一亩余,佛殿及住房13间。庙内有佛像19尊,有碑4通,石刻2件。

直至清朝定都北京后,清代又才对明末被毁或受损的宫殿、城门和祠庙等建筑,全力进行了重建与恢复。有史料记载,修缮后的:"关帝庙占地一亩余,神像十四尊,画像一帧,神马一匹,青龙刀三柄,有碑十一座,刻十块"。其中,"大刀"、"关帝画像"和"白玉石马"被称为关帝庙"三宝"。

据说,清代皇帝从天坛祭天回宫时必在庙内拈香,其名望可见一斑。关帝庙不但皇家供奉,百姓烧香,就连京城五金行的买卖人也趋之若鹜。

相传,关帝庙内供奉的3口大刀,均系清嘉庆年间陕西绥德城守营都司,在前门外打磨厂三元刀铺定制的真刀,最大的一口刀长两丈,重200千克,其余两口刀,一口重60千克,一口重40千克。

每年农历5月13,也称"关云长单刀赴会日",关帝庙举行"磨刀典礼"一次。届时,庙内都会将3口大刀抬出,由三元刀铺派工匠将刀磨光,再放回原处。

而此时,到关帝庙参加磨刀观礼的京城百姓们,从四面八方纷纷赶来,关帝庙前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热闹非凡。除此以外,关帝庙之所以香火旺盛,被世人推崇,是因为"关帝签"十分"灵验"。

传说,有一个侍郎李若农,参加咸丰已未科会试时,曾在考前来正阳门关帝庙求签。他求得的签语是"名在孙山外"。李若农看后很是失望,以为会名落孙山。没想到发榜时,他竟高中进士。

李若农逢人便说,此签实不灵验。等到殿试发榜,状元为孙家鼎,榜眼名孙念祖,李若农得了个探花,实列二孙之后,与签语相合。因此,李若农叹服不已。从此,正阳门关帝庙的"关帝签"有天下第一"灵签"的消息也不胫而走。

当时,民间流传"灵签第一推关帝,更向前门洞里求",甚至也会有皇帝亲临烧香敬奉。每当关帝庙开庙时,庙里庙外,便坐满了道士,他们手抱签筒,接待求签香客,求财祈福者蜂拥而至。

根据清史《清实录》记载,光绪皇帝去关帝庙和观音庙参拜烧香的次数多达64次,远远超越了光绪以前所有皇帝去正阳门庙宇参拜次数的总和。光绪皇帝从1887年起,到他1908年去世为止,他几乎每年数次前往正阳门的庙宇参拜,其时间跨度长达22年。




北京正阳门瓮城内的两座小庙有什么传说?
后来,明朝在正阳门城楼瓮城之内的东侧,又增建了一座黄瓦履顶的名叫"观音大士庙"的小庙。从此,正阳门内就有了左右相称的两座小庙。而这两座小庙黄顶白碑,树木参差,灰墙环绕,就像两个卫兵,护卫着高大巍峨的正阳门城楼。据史料记载,观音大士庙是崇祯皇帝敕建,建成后的观音大士庙占地一亩余...

正阳门瓮城里曾有几个庙?分别是什么?
正阳门瓮城里曾有两座庙,东为关帝庙,西为观音庙。正阳门关帝庙内塑像为明朝原物,清朝皇帝由天坛郊祭回宫时必在庙内拈香。庙内有“三宝”,一为大刀,一为关帝画像,一为白玉石马。文革期间,正阳门关帝庙与观音庙一同拆除。参考资料:更多请查看乐途旅游问问 http:\/\/my.lotour.com\/ask\/AskTopicInfo....

北京的正阳门是大前门吗?
是的。正阳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七年(1419年),原名丽正门。因其位于紫禁城的正前方,俗称前门,又称大前门,是明清时期北京内城的正南门,属“京师九门”之一。它集城楼、箭楼与瓮城为一体,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御性建筑体系。据北京地方志记载,当年的城楼、箭楼规模宏丽,形制高大;瓮城气势雄浑,为老北...

明朝时期北京的瓮城是什么样子的?
明朝时期的北京城箭楼与城门楼之间有一座巨大的瓮城。瓮城是为了加强对城门的保护而设立的,用以消除城防的死角,加大敌人的攻打难度。瓮城为长方形,南北长108米,东西宽88米,东北和西北两内角为直角,东南和西南两外角为抹角,瓮城将城垣、城门楼、箭楼和两座闸楼连接起来。瓮城城垣与城墙高度相同,高...

正阳门城楼简介
正阳门,俗称前门、前门楼子、大前门,原名丽正门,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南门。位于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的天安门广场最南端,纪念堂南边。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是老北京京师九门之一。它集正阳门城楼、箭楼与瓮城为一体,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御性建筑体系,据地方志上记载:当时的城楼、箭楼规模宏丽...

明朝时的北京正阳门有什么重建历史?
在明朝正统年间,重建完成后的京师9门中,以"正阳门"的形制最为隆崇,不仅箭楼设门,在瓮城左右也都设了门,并在还在其左右门上加盖了闸楼,而其他诸门瓮城内则只设一门。至此,正阳门作为京都正门,可谓名实相符了。在它的名字中,"正"代表了它是京城的正门,而"阳"则是天之大数代表了皇帝,...

1939年6月,侵华日军战地记者田中镜头里的北京正阳门街市
1939年6月的正阳门箭楼。正阳门是北京内城的正南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七年。原名丽正门,俗称大前门。明清时期,正阳门外便已是一片繁华之地,每日有无数商贩走卒频繁出入,络绎不绝。1901年后,随着正阳门瓮城两侧新建了“京奉铁路正阳门东火车站”和“京汉铁路正阳门西站”,使周边的交通压力骤增,人流...

北京内城的九个城门是什么?
北京内城的九个城门是:1、正阳门:正阳门,俗称前门,原名丽正门,原由瓮城墙连为一体,后因修路分割成了两个部分。但一般人们也把大栅栏那个地方叫做前门,所以说严格意义上来说,前门的概念是一个区域,范围是正阳门和它前面的珠宝市、大栅栏等区域,而正阳门是指正阳门城楼和箭楼的统称。2、崇文门...

中国北京有四大城门名叫什么?
朝阳门也叫“杜门”,有休息的意思。通过京杭大运河运来的漕粮,都由此门入城,存放在朝阳门内的几座大仓库内,因此它多走粮车。它的瓮城内建有关帝庙,但庙里只有神牌而没有神像。北京内城的九座城门各有一庙,惟独正阳门有两座,因此留下了“九门十座庙,一庙无神道”的说法。崇文门,元代称...

正阳门箭楼的作用
正阳门箭楼具有御敌的作用。正阳门箭楼,又称前门箭楼,位于今天北京市南二环路中点南侧、老北京内城中轴线最南端。在它的南面是前门大街和著名的商业区大棚栏。正阳门箭楼是古代城市军事防御建筑,与城垣、城门楼、城楼、瓮城、闸楼、护城河共同构成城市防御体系。箭楼的主体部分设有箭窗,用于瞭望敌情、...

康县19528632861: 北京潭柘寺锁龙传说
产韵佑苏: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龙都有着一种神秘的向往,很多人们都是对着锁龙井拍到的龙头现... 大约在1958年,北新桥扩宽马路,路口的东北角有一个小庙,庙边有一口井,就是传...

康县19528632861: 北京的旧城门分别有什么含义? -
产韵佑苏: 北京旧城共有“内九外七”十六座城门,它们各自有不同的名字、用途和特征. 内九是指内城上的九座城门,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是东城墙上的东直门、朝阳门;南城墙上的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西城墙上有阜成门、西直门;北城墙上的德...

康县19528632861: “齐化门”在那里? -
产韵佑苏: 朝阳门元代称齐化门.标志是瓮城门洞上刻有一枝谷穗.它是北京的粮门,多走粮车.朝阳门也叫“杜门”,有休息的意思.通过京杭大运河运来的漕粮,都由此门入城,存放在朝阳门内的几座大仓库内,因此它多走粮车.它的瓮城内建有关帝庙,但庙里只有神牌而没有神像.北京内城的九座城门各有一庙,惟独正阳门有两座,因此留下了“九门十座庙,一庙无神道”的说法.

康县19528632861: 北京旧城门的名称及其含义 -
产韵佑苏: 北京的城门北京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已看不到旧时的模样.原来的城墙成了通衢大道,城门只作为地名而保存.追寻着城门的变迁,透过历史的画卷和记忆的书卷,我们依稀还能听到老北京的暮鼓晨...

康县19528632861: 正阳门是干什么的 -
产韵佑苏: 正阳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七年,原名丽正门.因其位于紫禁城的正前方,又有“前门”之称. 正阳门是老北京“京师九门”之一.它集正阳门城楼、正阳门箭楼与正阳门瓮城为一体,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御性建筑体系. 据地方志上记载:当时的...

康县19528632861: 北京天坛传说 -
产韵佑苏: 天坛益母草的传说 天坛周围长约十里,在正阳门、永定门之间,明朝永乐十八年(公元一四二○年)修建.天坛里是有这么一种益母草的,民国以前,天坛里还住着几家卖“益母膏”的药店,民国以后,才迁出了天坛. 天坛这一群古建筑物,...

康县19528632861: 故宫是怎么得名的 -
产韵佑苏: 我想“故”在这里就是过去的意思吧.这个名字是朴素实用. 全称故宫博物院,应该讲的是展示这座旧时的宫殿的意思吧

康县19528632861: 前门 - 正阳门有何讲究?
产韵佑苏: 位於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在天安门广场南缘,前门大街北端,现存城楼与箭楼. 正阳门俗称前门,至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元世祖忽必烈在金中都城东北三里处营建大...

康县19528632861: 北京九门走九车是咋回事?好像出师还是班师是走得胜门.
产韵佑苏: 当年刘伯温修建北京城,共设了九个城门,就是人们常说的北京“内九城”.朝阳门:元称齐化门,门内九仓之粮皆从此门运至,故瓮城门洞内刻有谷穗一束,逢京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