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过渡态理论,液相双分子反应的实验活化能Ea与活化焓rHm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作者&投稿:雷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过渡态理论中的活化焓与阿累尼乌斯的活化能有何关系~

由反应物分子到达活化分子所需的最小能量,以酶和底物为例,二者自由状态下的势能与二者相结合形成的活化分子的势能之差就是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因此不是说活化能存在于细胞中,而是细胞中的某些能量为反应提供了所需的活化能,活化能的大小与反应速率相关,活化能越低,反应速率越快。
因此降低活化能会有效地促进反应的进行,酶通过降低活化能(实际上是通过改变反应途径的方式降低活化能)来促进一些原本很慢的生化反应得以快速进行。
从原反应体系到产物的中间阶段存在一个过渡状态,这个过渡状态和原系统的能量差就是活化能Ea,而且热能RT如不大于Ea,反应就不能进行,也就是原系统和生成物系统之间存在着能垒,其高度相当于活化能,其后埃林(H.Eyring)从过渡状态(也叫做活性络合物)和原系统之间存在着近似的平衡出发。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用来描述这个体系的诸如温度、压力、体积、质量和组成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总和,当这些性质都有确定值时,就说体系处于一定的状态。
2、用来描述体系的这些性质仅决定于状态本身而与变化过程的具体途径无关,这些性质就是状态函数。
3、此规律只适用于气体反应或溶液中的反应,对于纯液体或固体反应物一般情况下其浓度是常数,因此改变量不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过渡态理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活化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累尼乌斯方程

活化能 活化能(activation energy) 活化能的定义 活化能是指化学反应中,由反应物分子到达活化分子所需的最小能量。以酶和底物为例,二者自由状态下的势能与二者相结合形成的活化分子的势能之差就是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因此不是说活化能存在于细胞中,而是细胞中的某些能量为反应提供了所需的活化能。 活化能的大小与反应速率相关,活化能越低,反应速率越快,因此降低活化能会有效地促进反应的进行。酶通过降低活化能(实际上是通过改变反应途径的方式降低活化能)来促进一些原本很慢的生化反应得以快速进行。 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实验证明,只有发生碰撞的分子的能量等于或超过某一定的能量Ec(可称为临界能)时,才可能发生有效碰撞。具有能量大于或等于Ec的分子称为活化分子。 在一定温度下,将具有一定能量的分子百分数对分子能量作图,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原则上来说,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可以从0到∞,但是具有很低能量和很高能量的分子都很少,具有平均能量Ea的分子数相当多。这种具有不同能量的分子数和能量大小的对应关系图,叫做一定温度下分子能量分布曲线图。 图1中,Ea表示分子的平均能量,Ec是活化分子具有的最低能量,能量等于或高于Ec的分子可能产生有效碰撞。活化分子具有的最低能量Ec与分子的平均能量Ea之差叫活化能。 不同的反应具有不同的活化能。反应的活化能越低,则在指定温度下活化分子数越多,反应就越快。 不同温度下分子能量分布是不同的。图2是不同温度下分子的能量分布示意图。当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的运动速率增大,不仅使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碰撞的次数增加,更重要的是由于气体分子能量增加,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图2中曲线t1表示在t1温度下的分子能量分布,曲线t2表示在t2温度下的分子能量分布(t2>t1)。温度为t1时活化分子的多少可由面积A1反映出来;温度为t2时,活化分子的多少可由面积A1+A2反映出来。从图中可以看到,升高温度,可以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阿伦尼乌斯公式 非活化分子转变为活化分子所需吸收的能量。温度对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而温度主要靠影响Ea而改变反应速率。在多数情况下,其定量规律可由阿伦尼乌斯公式来描述: κ=Ae-Ea/RT(1)式中κ为反应的速率系(常)数;Ea和A分别称为活化能和指前因子,是化学动力学中极重要的两个参数;R为摩尔气体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对于更为复杂的描述κ与T的关系式中,活化能Ea定义为: Ea=RT2(dlnκ/dT)(2) 在元反应中,并不是反应物分子的每一次碰撞都能发生反应。S.A.阿伦尼乌斯认为,只有“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才能发生反应,而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差值即为活化能。近代反应速率理论进一步指出,两个分子发生反应时必须经过一个过渡态——活化络合物,过渡态具有比反应物分子和产物分子都要高的势能,互撞的反应物分子必须具有较高的能量足以克服反应势能垒,才能形成过渡态而发生反应,此即活化能的本质。 式(1)可写成:lnκ=lnA-Ea/RT(3)根据式(3),由实验测出不同温度下的κ值,若将lnκ对1/T作图,即可由所得直线的斜率求出Ea值。也可将由实验归纳出的κ与T的经验关系式直接代入式(2)求得Ea值。 对于复合反应,由上述实验方法求出的Ea值只是表观值,没有实际的物理意义。 阿仑尼乌斯(S.A.Arrhenius)发现化学反应的速度常数k和绝对温度T之间有d(lnk)/dt=Ea/RT2的关系。这里的Ea就是活化能。假若把上式积分得到lnk=lnA-(Ea/RT),从这个公式可知,在各种温度下求得k值,把lnk对1/T作图(这图称为阿仑尼乌斯图)就得到直线,由于直线的斜率是-Ea/R,因而可求得Ea值。活化能的物理意义一般认为是这样:从原反应体系到产物的中间阶段存在一个过渡状态,这个过渡状态和原系统的能量差就是活化能Ea,而且热能RT如不大于Ea,反应就不能进行。也就是原系统和生成物系统之间存在着能垒,其高度相当于活化能。其后埃林(H.Eyring)从过渡状态(也叫做活性络合物)和原系统之间存在着近似的平衡出发,对速度常数k导出了如下的关系:k=k(KT/h)exp(-ΔG*/RT)=k(KT/h)exp(ΔS*/R)exp(-ΔH*/RT)k为通透系数,K是波尔兹曼常数,h是普朗克常数,ΔG*、ΔS*、ΔH*分别为活化自由能、活化熵和活化焓。而且活化自由能与活化焓大致相等。酶促反应主要就是由于降低了活化自由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采纳哦

根据过渡态理论,液相双分子反应的实验活化能Ea与活化焓rHm之间的关系是:Ea= Δr≠HmӨ - RT。

活化能是指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活化能Ea与活化焓rHm二者自由状态下的势能与二者相结合形成的活化分子的势能之差就是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扩展资料:

过渡态理论的理论观点:

过渡状态理论认为:反应物分子并不只是通过简单碰撞直接形成产物,而是必须经过一个形成高能量活化络合物的过渡状态,并且达到这个过渡状态需要的一定的活化能,再转化成生成物。

当A与B发生反应时,A与B接近并产生一定的作用力,同时B与C之间的键减弱;生成不稳定的[A···B···C],称为过渡态,或者活性化合物。

反应物A+BC和生成物AB+C均是能量低的稳定状态,过渡态是能量高的不稳定状态。在反应物能量很高的壁垒,过渡态是反应历程中能量最高的点。

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比第二步反应大得多(ΔE1>ΔE2),第一步反应需要更大的能量,第一步反应也比第二步反应慢得多。第一步反应是总反应速率的关键,称为反应速率决定步骤,第一步的过渡态称为速率决定过渡态。




沸石分子筛是什么?
导致择形选择性的机理有两种,一种是由孔腔中参与反应的分子的扩散系数差别引起的,称为质量传递选择性;另一种是由催化反应过渡态空间限制引起的,称为过渡态选择性。4.沸石分子筛的应用 沸石分子筛具有复杂多变的结构和独特的孔道体系,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催化剂。ZSM-5与Y型沸石分子筛共同作用应用于...

我是2012考研的学生,急需复旦大学药学基础考试纲要。急急急急!!!_百 ...
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及其测定,基元反应与反应分子数,反应速率方程与反应级数, 简单级数的反应,反应级数的确定,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典型的复杂反应,光化反应,反应机理的确定,溶液中的反应,催化反应, 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7.表面化学 表面吉布斯能和表面张力,曲面的附加压力和蒸气压,铺展与润湿,溶液的表面吸附,不溶性表...

物理化学解决问题
20世纪的物理化学随着物理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偏重于微观的和理论的研究,取得不少起里程碑作用的成就,如化学键本质、分子间相互作用、分子结构的测定、表面形态与结构的精细观察等等。目前看来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宏观和介观研究应该加强;二是微观结构研究要由静态、稳态向动态、瞬态发展,包括反应机理研究中的过渡态...

病毒RNA的提取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氧钒核糖核苷复合物:由氧化钒离子和核苷形成的复合物,它和RNA酶结合形成过渡态类物质,几乎能完全抑制RNA酶的活性。*RNA酶的蛋白抑制剂(RNasin):从大鼠肝或人胎盘中提取得来的酸性糖蛋白。RNasin是RNA酶的一种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以和多种RNA酶结合,使其失活。*其它:SDS、尿素、硅藻土等对RNA酶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核糖体展示技术的操作步骤
2)若分别进行,则需要控制RNase的影响.VRC—过渡态类似物—作为RNase抑制剂,能有效抑制核酸酶,提高E.coli核糖体展示效率。翻译结束后立即冷却反应混合物,所有筛选步骤在冰上进行降低RNase的影响。另外,3′端和5′端的茎环结构也可以使mRNA避免核酸外切酶RNaseⅡ和核酸内切酶RNase E的影响。 体外翻译反应...

历史上的数学天才!
他导出了二项式定理的一般形式,将其成功的运用在无穷级数,并发展了数学分析的理论。 高斯的老师Bruettner与他助手 Martin Bartels 很早就认识到了高斯在数学上异乎寻常的天赋,同时Herzog Carl Wilhelm Ferdinand von Braunschweig也对这个天才儿童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他们从高斯14岁起,便资助其学习与生活。这也使高斯...

生物技术
细胞工程 酶工程 发酵工程 基因工程 蛋白质工程 纳米生物材料 纳米管 纳米管矩 分子检测 多元分子标记 量子点,纳米杆和纳米棱镜 纳米诊断学 无标记检测:纳米电容,纳米孔,纳米隧道和纳米机械 转基因食品 克隆 基因组 基因组文库 基因治疗 基因芯片 基因重组 基因打靶 PCR DNA连接 质粒 细胞因子 抗原...

1972年有没有物理这门学科
大多数物理学家以个人或者科学小组成员的身份旅游参观了中国。但是高能理论学家Marvin Goldberger (普林斯顿大学)领导了一个美国科学家联盟(FAS)的代表团。Goldberger(FAS主席),Jeremy Stone(FAS的主任)以及中国问题专家 Jerome A.Cohen受中国科学技术联合会的邀请讨论科学交流和其他共同感兴趣的领域。

求救:复旦大学物理化学专业考研要考那些科目,一般考多少分就可以上了...
刘志攀 (1)以大规模量子化学并行计算为基础, 结合热力学、动力学、统计方法等手段研究表面化学物理领域的前沿课题, 如纳米氧化物和金属界面催化反应、氧化物薄膜的生长、表面电化学过程、生物酶催化过程;(2)研究第一性理论 (密度泛函) 计算方法,反应过渡态找寻方法,对复杂体系建立合理的理论模型 化学...

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2个问题。急!!
机理,也可通过理论推导得到速率方程.如:已知反应 I2 + H2 → 2HI 是经由下列两个元反应完成的: ...均相催化是指催化剂和反应物在同一个相中,有气相和液相催化.如前述酯和蔗糖在酸的催化下进行的反应...顶"——过渡态.活化能由使用催化剂前的Ea,正 =E3-E1改变为使用催化剂后的Ea,正=E4-E1,所要...

汝州市13919139707: 加成 - 消除反应算不算Sn2历程的反应? -
万彬依托: Sn2反应的定义是:双分子取代反应(bimolecular substitution).酯化过程是OR负离子进攻酯羰基,然后离去OH负离子.可以看作是亲核加成-消除反应.所不同的是,Sn2 反应的概念是决定取代反应的速率是双分子作用的过渡态.

汝州市13919139707: SN1和SN2反应的异同点 -
万彬依托: 相同点:都亲核取代反应同点:(1)前者力级反应者力二级反应;(2)前者通步反应离基团离步速率决定步骤;者通步反应;(3)前者反应速率与亲核试剂浓度关者反应速率与亲核试剂浓度比;(4)质性溶剂利于SN1反应非质性溶剂利于SN2反应:(5)前者通外消旋体者通构型转化产物;(6)反应速率差异(卤代烃例)于SN1三级于二级于级于SN2CH3X于级卤代烃于二级卤代烃于三级卤代烃于烯丙式结构卤代烃SN1SN2均较易发

汝州市13919139707: 怎样判断是sn1还是sn2机理啊 -
万彬依托: 1、在Sn1反应中由于生成了碳正离子中间体,所以重排是这种反应的重要特征,也是支持Sn1机理的重要实验根据.如果一个亲核取代反应中有重排现象,那么这种取代一般都是Sn1机理.但要注意,如果某亲核取代反应中没有重排,则不能否...

汝州市13919139707: 化学配平咋配? -
万彬依托: 化学变化过程中,必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与原子个数相等. 常用的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有: (1)最小公倍数法: 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观察反应前后出现”个数”较复杂的元素,先进行配平.先计算出反应前后该元...

汝州市13919139707: 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
万彬依托: 1、最小公倍数法 A、找出原子个数较多,且在反应式两边是一单一双的原子,求它的最小公倍数. B、推出各分子的系数. 例如: (CuSO_4) (NaOH) [Cu(OH)_2] (Na_2SO_4) _数字 为原子数 数字在字母右下角2、观察法 从化学式较复杂的...

汝州市13919139707: 含有一个双键的烯烃,加氢后产物的键线式为,这种烯烃有()A.1种B.3种C.5种D.7 -
万彬依托: 根据烯烃与H2加成反应的原理,推知该烷烃分子中相邻碳原子上均带氢原子的碳原子间是对应烯烃存在碳碳双键的位置.该烷烃的碳链结构为 ,能形成双键位置有:1和2之间(同4和5之间),2和3之间(同3和4之间),3和6之间,6和7之间,7和8之间,故该烃共有5种. 故选C.

汝州市13919139707: 双碳糖的原理是什么? -
万彬依托: 什么是双碳糖 在白糖的生产过程中,有一道工序叫脱色,即对甘蔗汁进行脱色处理. 脱色的方法有亚硫酸法、单碳酸法和双碳酸法.采用双碳酸法脱色工艺制造的白糖称之为“双碳糖”. 双碳糖与普通白糖相比,有什么区别? 目前国内食糖基本采用亚硫酸脱色工艺,该工艺在生产过程中需使用硫磺,因此,亚硫酸法生产的白砂糖有一定的二氧化硫残留,而双碳酸法工艺不使用硫磺,因此,双碳糖中不含二氧化硫.

汝州市13919139707: 碳碳单键怎么形成碳碳双键 -
万彬依托: 消除反应,两个碳原子各脱去一个基团,产生两个p轨道,p轨道侧面重叠即形成碳碳双键. 根据过程可分为单分子消除反应E₁和双分子消除反应E₂.

汝州市13919139707: CO2比N2在水中溶解度大的原因是?这是一道化学选修3的题,应该从物质结... -
万彬依托: 原因有二:1、CO2的分子量更大,所以分子间作用力与水更接近,所以溶解度更大;2、CO2中的大pi键(不对中学)稳定性差,导致可以与水反应,即少量反应性溶解形成碳酸.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