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逐字翻译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逮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言语道断 心行处灭?什么意思?希望逐字翻译。~

这句话来自于修佛的人. 言语, 指语言文字, 道, 指道理, 断, 指不能通达无碍. 言语道断, 指语言总不能把一个道理讲得完整. 一个道理,一旦用语言来说, 它的局限性就凸现出来了.道理就无法通达无碍了.就有漏洞了, 故说语言道断. 心行, 是心念动起来了的意思, 即起心动念. 处, 喻指真如心所在的地方, 也可指真如心. 灭, 就是没有了的意思. 心行处灭, 通俗的讲, 就是你想象,推理,猜测,判断等等的心理活动, 一旦开始, 那个本心, 那个真如心所在的地方就看不见了,没有了. 被妄想颠倒蒙蔽了. 类似的说法还有: 开口即错, 动念即乖. 乖, 是背离的意思. 也就是说, 一旦起心动念, 就开始背离你的真如心了. 欲知真如心为何物, 还需精进学法内观, 这个东西无法通过文字和逻辑推理来了解, 必须要体悟亲证, 方能知道何为真如心, 它也叫本心, 也叫本性, 也叫如来, 也叫一真法界.

又叫做心行处灭言语道断,意谓究竟的真理,不是言语所能言说,也不是心思所能思念。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言语道断,议没有了,心行处灭,思没有 了,叫不可思议。
以言显义,得义言绝,义既是空,空既是道,道既是绝言,故谓言语道断

言语道断yán yǔ dào duàn
[释义] 原为佛家语,指意义深奥微妙,无法用言辞表达。后指不能通过交谈、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
[例句] 三月十八日段政府惨杀徒手请愿的市民和学生的事,本已~,只使我们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鲁迅《华盖集续编·“死地”》)
言语道断.

拼音: yán yǔ dào duàn.

出处. 《缨珞经》:“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解释. 原为佛家语,指意义深奥微妙,无法用言辞表达。后指不能通过交谈、谈判 的方法解决问题。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言语道断,议没有了,心行处灭,思没有 了,叫不可思议。

以言显义,得义言绝,义既是空,空既是道,道既是绝言,故谓言语道断。

事例:三月十八日段政府惨杀徒手请愿的市民和学生的事,本已~,只使我们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 ★鲁迅《华盖集续编·“死地”》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不能用语言来解决问题

意思是,真空妙有的如来真实意,是无法用语言来解说的,同样也不能用思维去推测。

从唯识学的角度来说,人有八个识,分别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其中第八识【阿赖耶识】就是佛性,就是如来藏,就是真如,每个人都具足,但是一般凡夫体会不到,更别说为之所依。

也就是说【阿赖耶识】是独立于【意识】之外的,所以不论你怎么用思维,作意,思考,这些都只是【意识】的层面。
所以经文告诉我们【言语道断 心行处灭】
任何的境界显起,都是虚妄的,都不是你的法性真如。
不要执着于言语,同样也不要执着于心境。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言语道断,议没有了,心行处灭,思没有 了,叫不可思议。 以言显义,得义言绝,义既是空,空既是道,道既是绝言,故谓言语道断。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佛学术语,又云心行处灭言语道断。究竟之真理,言语之道断而不可言说。心念之处灭而不可思念也。心行者心念之异名,心者迁流于刹那,皆云心行。璎珞经下曰:‘一切言语断道心行处灭。’维摩经阿閦佛品曰:‘一切言语道断。’止观五上曰:‘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故名不可思议境。’仁王经中曰:‘心行处灭,言语道断。同真际,等法性。’俗作‘同断’者误。


佛教救人生命公德有多大
佛教的救人生命之功,是其公德的一个方面。然而,更深远的是,佛教旨在救度众生的法身慧命,引导众生走向彻底的觉悟和解脱。这种功德,按佛经的说法,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无法完全用语言来表达。

言语道断的成语出处
出处. 《缨络经》:“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慈诚罗珠堪布开示—如何明心见性
明心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了,所以说是直指本心。明本心,见不生不灭的本性。乃禅宗悟道之境界。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言语道断是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
后指不能通过交谈、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 引用 《禅宗永嘉集》优毕叉颂第六 ...者。夫悟心之士。宁执观而迷旨。达教之人。岂滞言而惑理。理明则 言语道断 。何言之能议。旨会则心行处灭。何观之能思心。言不能思议... 《禅宗永嘉集》事理不二第八 ...非无名耳。不是非有非无。

参禅的介绍
极则事也。诸佛正法眼藏也。这事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非思议之所到。达摩西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若是个汉,直下承当,即为法王宠子。向去但随缘销旧业,更勿作新殃。娘生鼻孔,不欠分毫;自己衣珠,何曾有失。原不需参也。参何禅?悟何道?这是禅宗专有名词,禅与道有别...

佛教说证到,请证到后面是什么,如何去证?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可思议。所谓“后面”,即非后面,是名后面。佛教所说的证是现量的证,而你要别人告诉你“后面”,别人必须用语言,概念,逻辑,比喻等手段来达成,而这些手段都是比量的方法,比量永远只是方法,而不是对象。比如,杯子是什么,我们能说它是...

向上一着,千佛不传是什么意思
向上一着,千佛不传是佛法用语,意思是:明心见性,悟到究竟的实相,是所有的佛都没有办法传授的。 因为明心见性是证悟真相,真相无相,无相亦无,同时性相不二,无法用语言表达,故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千佛不传,不是不肯传、不是不可以传,而是没有办法传,佛不能替众生消业障,佛也不能代众生开悟。这...

学佛修行的人,如:和尚。他们修到最后,看到一切都觉得是空的,放下了...
修到成佛,也就是见到本性,本性不是物质,也不精神。本性不是物质,所以无法语言去形容。本性不是精神,所以也不能去思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是对本性最好的描述。你可能会说,不能思维,不能形容,那不等于白说,完全可以用来骗人嘛,反正你也体会不到。你的想法没错,终极的状态我们根本...

明心见性是什么意思
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在佛教中,明心见性,超越了凡夫的认识层面 1、明心见性是一个汉语词汇,明心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了,所以说是直指本心。明本心,见不生不灭的本性。乃禅宗悟道之境界。言语道断、心行处灭。2、在佛教中,明...

什么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明心就是明白自己的菩提心,见性就是见到自己的本心本性,成佛是成法身佛。顿悟了心性,就缩短了修证的时。明心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了,所以说是直指本心。明本心,见不生不灭的本性。乃禅宗悟道之境界。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从而...

文成县17513968960: 如何理解“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句话? -
汗以安舒:[答案] 言语的道路,延伸到这里就断了 心思的行为和考量,到此处也灭了 就是说自性是不可思考和议论的,六根无法接触到 必须放下六根和对外境的执着,才可能体会到 言语的道路,延伸到这里就断了 心思的行为和考量,到此处也灭了 ...

文成县17513968960: ”言语道断,不可说,一说就错”的意思是什么 -
汗以安舒:[答案] ”言语道断,不可说,一说就错” 可以理解为言语的描述、评判 一说就会错,因为无法用言语去清楚表述.虽然道理是不虚的,可是道理有非逻辑性,有一些根本就是不可思议的. “言语道断” 【出处】 《缨络经》:“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原为佛...

文成县17513968960: 请问, 言语道断. 心行处灭.是什么意思 -
汗以安舒: 言语道断:佛家语,指意义深奥微妙,无法用言辞表达. 心行处灭:大概意思就是心里不妄想

文成县17513968960: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曽法. -
汗以安舒:[答案] 这是付法偈. 好像是释迦佛传衣钵于大迦叶时候说的,作为印证,总结等等. 至于含义,一般不以思维分别心去理解,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勉强翻译成白话:万法的原则本来是没有固定的法(法皆缘起),没有固定的法这个法则也是缘起.今天把这...

文成县17513968960: 何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汗以安舒: 真心是“空性”,本具“寂灭相”.从未出生,故永不断灭. 真心不触六尘,不与六尘境相应.而“言语”,“心性”却必然与“声尘,耳根,耳识心”“法尘,意根,意识心”等诸法相应.如上诸法,皆是生灭法. 如上等义,用“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来描述真心体性;而维摩诘大士,用“一默如雷”来显示. 大乘经教,时时处处不离“真心”,如是建立知见,则能近于佛法.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文成县17513968960: 言语道断 心行路绝是什么意思?祖师们有时为什么不肯直说呢? -
汗以安舒: 言道断绝: 【释义】:原为佛家语,指意义深奥微妙,无法用言辞表达.后指不能通过交谈、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 【出处】:《缨珞经》:“言语道断,心行所灭.”【言语道断 心行处灭】 意思是,真空妙有的如来真实意,是无法用语言...

文成县17513968960: 学佛老者,本期于静而达,静似懒,达似放,学者或未至 其所期,而先得其所似,不翻译 -
汗以安舒: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应该用空白回答的.就好象《西游记》取真经,最上等的真经,全是一张张白纸.唐僧看了还以为搞错了.佛祖只好给了有字的经.

文成县17513968960: 穷诸玄辨,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百度的解释我也看了,但还是有点不懂,这句话是说即使掌握了最终的真理也无济于事吗? -
汗以安舒:[答案]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佛学术语,又云心行处灭言语道断.究竟之真理,言语之道断而不可言说.心念之处灭而不可思念也.心行者心念之异名,心者迁流于刹那,皆云心行.璎珞经下曰:'一切言语断道心行处灭.'维摩经阿閦佛品曰:...

文成县17513968960: 什么是四十二章经 -
汗以安舒: 《四十二章经》是最早被译为汉语的佛经.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伊存授卢景佛经之后六十八年,开始有了汉译本的佛经出现,名为《四十二章经》,是中印度人竺法兰所译.他在永平初和另一高僧迦叶摩腾相偕来中国.迦叶摩腾自然也参加了这项翻译工作.经凡四十二章,故以之为名.乃连缀大小乘佛法而成,虽不精微,但确是佛经汉译的伊始

文成县17513968960: 佛教的经文,有翻译的 -
汗以安舒: 菩提本无树.明镜易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唉. 这是一首偈子,出自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六祖坛经》.这四句总的意思是“清净自性,一法不立”. 那什么是自性呢?自性在佛教又叫'一心'. 一心在佛教还有许多名字:真如、自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