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在唐朝时是什么官????

作者&投稿:在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魏征在唐太宗时期任职什么?~

谏议大夫
魏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唐高祖最青睐 最信任的人
一方面因为魏征的忠诚,舍己为国,一方面因为唐高祖听从进谏
由于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
魏征染病卧床,唐太宗所遣探视的中使道路相望。魏征一生节俭,家无正寝,唐太宗立即下令把为自己修建小殿的材料,全部为魏征营构大屋。不久,魏征病逝家中。
唐太宗实为钦佩,感动,魏征去世不但唐太宗失去了一位忠臣 还是唐太宗的天下少了一位明宗……所以唐太宗感到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魏征简介:
(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今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 ),后移居内黄。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为凌烟阁二十四功之一。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魏征少年孤贫,胸怀大志,不事产业,却通晓经典书籍和方术。隋末动乱,魏征历经坎坷,曾经五易其主。他先是从元宝藏起兵响应李密,李密爱其文才将之招至麾下。但魏征在李密手下并不受重用,李密覆败,魏征随李密投唐。魏征主动请缨,帮助李渊去平定山东,并用一纸书信招降了李绩。但不幸当时恰逢窦建德攻陷黎阳,魏征遭擒,又被窦建德收入帐下,作了夏王的起居舍人。窦建德失败以后,魏征和裴矩一起入关二次投唐。当时的太子李建成欣赏他的才能,引荐他为太子冼马。玄武门之变后,继任的太子李世民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先引为太子宫詹事主簿,即位后又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直到贞观十七年病卒于任。
魏征以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著称。为了维护和巩固李唐王朝的封建统治,曾先后陈谏200多事,劝戒唐太宗以史的教训为鉴,居安思危,励精图治,任贤纳谏,本着清静无为、“仁义”行事。魏征一生不仅尽心事主,更以江山社稷、天下苍生为重,为唐初社会的稳定和“贞观之治”的出现发挥了重要作用。魏征所上 《谏太宗十思疏》、《十渐不克终疏》,在当时和后世都有重要影响。
魏征刚正敢谏的故事
魏征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里很穷,但他却喜欢读书,掌握了广博的知识,后来又出家当过道士。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他先后参加李密瓦岗军和窦建德起义军,李建成被杀后,他又因直言敢谏,受到唐太宗的重用。
唐太宗常把魏征召进宫内,叫他提些意见。李世民有不对的地方,魏征能够当面批评,甚至会弄得唐太宗一时下不了台。
有一次,唐太宗根据右仆射(掌管奏章文书的官员)封德彝的建议,决定十八岁以上身体强壮还没有服役过的男子都要去当兵。但魏征不同意。因为按照当时的规定,皇帝的敕令,要由谏议大夫签名才能生效。
唐太宗问他:“你不同意这样做,有什么理由?”
魏征回答:“臣作为谏议大夫,有义务向陛下指 出,这样做违背了治国安民的方针。我朝开国后即立下‘男子二十岁当兵,六十岁可免’的规定,怎么能随便改变呢?”
唐太宗非常生气,大声指责道:“你太固执己见!”
魏征毫不退让,语重心长地说道:“陛下!把河水放光捕鱼,确实能捕到许多鱼,但明年就没有鱼了;把森林烧了打猎,确实会打到许多猎物,但明年就没有野兽了。如果把十八岁以上身体强壮的男子都去当兵,今后国家的税赋徭役去向谁要呢?”
唐太宗这才幡然醒悟,收回了命令。
有时候,李世民还会和魏征一起讨论一些问题。
比如,唐太宗曾问魏征:“历史上有过这么多帝王,为什么有的明智,有的昏庸?”
魏征回答道:“能够多听听各方面意见的帝王,通常比较明智;一意孤行、只听单方面的意见的帝王,难免就会昏庸。”“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
唐太宗赞许地说:“你讲得真好啊!”
有个大臣叫郑仁基,女儿长得美丽又有才华,皇后要把她收为李世民的嫔妃。当册封的诏书写好后,有人说了一句:“她不是已经与人订婚了吗?”
魏征知道后,就向李世民进谏道:“陛下住着亭台楼阁,就应该希望百姓有安身的房子;陛下吃着山珍海味,就应该希望百姓有充足的食物;陛下看着众多嫔妃,就应该希望百姓有称心的婚姻。现在陛下把已经与人订婚了的女子夺过来,这怎么符合人家父母的心意呢?”
唐太宗听了这番话,马上取消了册封。
当魏征患病去世后,唐太宗罢朝五天,亲自登上御苑西楼,遥望魏征逝世之处寄托哀思。他沉痛地说:“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帽穿戴;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现在魏征去世,使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魏征能在初唐的政治舞台上发挥一点作用,确实是与唐太宗闻过则喜、从谏如流的气度分不开的。
唐太宗时能够大胆进谏的大臣,还有一位马周。马周原来只是守卫玄武门的中郎将常何的客人。公元631年(贞观五年),李世民下令百官上书谈论朝政得失。常何是个武将,不懂政治,感到谈不出什么,为此很犯愁。马周知道了,马上动笔为他写了二十多条关于政治得失的意见,让他去交差。李世民读了以后,觉得条条都切中要害。他很奇怪,常何这一介武夫怎么变得这样有政治头脑了,就找他来面谈。常何一向老实,他坦白地告诉李世民上书的内容都是马周写的。李世民马上召见马周,一番谈话,对他十分赏识,不久便任命他为监察御史。
马周没有辜负李世民对他的期望,经常进谏,向李世民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他要李世民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要了解民间的疾苦,爱护百姓;他要李世民不要太宠爱子女,没有必要每年加赐金银珍宝,因为奢侈只会害了子女;他要李世民以人为本,真正让百姓满意,就得选拔德才具备的好官。

魏征在唐朝时的官职是郑国公。

魏征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是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群书治要》总编、《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扩展资料:

魏征去世后,唐太宗非常悲痛的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这句话表明了魏征在唐太宗心目中的位置,就算房谋杜断也达不到如此的高度吧,既然二人的关系这么好,唐太宗为什么要在魏征死后,推倒了亲自为魏征写的墓碑?

这背后当然是有原因的,在探寻原因之前,我们先来分析下唐太宗和魏征这两个人,其实唐太宗和魏征是一类人,他们都非常的自律,而且为了一个目标能够坚持到底。

他们从步入政治生活开始,就为自己设定了人设,唐太宗的人设是明君,魏征人设是名臣!两人为了各自的人设而努力奋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征



宰相

魏征(公元580-公元643)字玄成,河北馆陶人,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隋大业末年,魏征被隋武阳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北)丞元宝藏任为书记。元宝藏举郡归降李密后,他又被李密任为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李密失败后,魏征随其入关降唐,但久不见用。次年,魏征自请安抚河北,诏准后,乘驿驰至黎阳(今河南浚县),劝嵛李密的黎阳守将徐世绩归降唐朝。不久,窦建德攻占黎阳,魏征被俘。窦建德失败后,魏征又回到长安,被太子李建成引用为东宫僚属。魏征看到太子与秦王李世民的冲突日益加深,多次劝建成要先发制人,及早动手。

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有一次,唐太宗曾向魏征问道:「何谓明君、暗君?」魏征回答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以前秦二世居住深宫,不见大臣,只是偏信宦官赵高,直到天下大乱以后,自己还被蒙在鼓里;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天下郡县多已失守,自己也不得而知。」太宗对这番话深表赞同。

贞观元年(627),魏征被升任尚书左丞。这时,有人奏告他私自提拔亲戚作官,唐太宗立即派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此事。结果,查无证据,纯属诬告。但唐太宗仍派人转告魏征说:「今后要远避嫌疑,不要再惹出这样的麻烦。」魏征当即面奏说:「我听说君臣之间,相互协助,义同一体。如果不讲秉公办事,只讲远避嫌疑,那么国家兴亡,或未可知。」并请求太宗要使自己作良臣而不要作忠臣。太宗询问忠臣和良臣有何区别,魏征答道:「使自己身获美名,使君主成为明君,子孙相继,福禄无疆,是为良臣;使自己身受杀戮,使君主沦为暴君,家国并丧,空有其名,是为忠臣。以此而言,二者相去甚远。」太宗点头称是。

贞观二年(628),魏征被授秘书监,并参掌朝政。不久,长孙皇后听说一位姓郑的官员有一位年仅十六七岁的女儿,才貌出众,京城之内,绝无仅有。便告诉了太宗,请求将其纳入宫中,备为嫔妃。太宗便下诏将这一女子聘为妃子。魏征听说这位女子已经许配陆家,便立即入宫进谏:「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居住在宫室台榭之中,要想到百姓都有屋宇之安;吃着山珍海味,要想到百姓无饥寒之患;嫔妃满院,要想到百姓有室家之欢。现在郑民之女,早已许配陆家,陛下未加详细查问,便将她纳入宫中,如果传闻出去,难道是为民父母的道理吗?」太宗听后大惊,当即深表内疚,并决定收回成命。但房玄龄等人却认为郑氏许人之事,子虚乌有,坚持诏令有效。陆家也派人递上表章,声明以前虽有资财往来,并无订亲之事。这时、唐太宗半信半疑,又召来魏征询问。魏征直截了当地说:「陆家其所以否认此事,是害怕陛下以后藉此加害于他。其中缘故十分清楚。不足为怪。」太宗这才恍然大悟,便坚决地收回了诏令。

由于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行装都已准备妥当,但却迟迟未能成行。后来,魏征问及此事,太宗笑着答道:「当初确有这个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进谏,所以很快又打消了这个念头。」还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鸟藏在怀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子闷死在怀中。

贞观六年,群臣都请求太宗去泰山封禅。藉以炫耀功德和国家富强,只有魏征表示反对。唐太宗觉得奇怪,便向魏征问道:「你不主张进行封禅,是不是认为我的功劳不高、德行不尊、中国未安、四夷末服、年谷未丰、祥瑞末至吗?」魏征回答说:「陛下虽有以上六德,但自从隋末天下大乱以来,直到现在,户口并未恢复,仓库尚为空虚,而车驾东巡,千骑万乘,耗费巨大,沿途百姓承受不了。况且陛下封禅,必然万国咸集,远夷君长也要扈从。而如今中原一带,人烟稀少,灌木丛生,万国使者和远夷君长看到中国如此虚弱,岂不产生轻视之心?如果赏赐不周,就不会满足这些远人的欲望;免除赋役,也远远不能报偿百姓的破费。如此仅图虚名而受实害的事,陛下为甚么要干呢?」不久,正逢中原数州暴发了洪水,封禅之事从此停止。

朝庭宰相,有直言不纬的性格。

宰相

宰相


古代王朝有哪些官职?分别是干嘛的?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

唐代选官制度是什么?魏征选官标准是什么
科举制 魏征是李世民的臣子 并不是他选拔官员 而是皇帝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其统治被史学家称之为“贞观之治”.他成就伟业丰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知人善任,起用了各种人才,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才观.一、惟才是举,如其有才,虽仇不弃.“惟才是举”是...

唐朝三省六部的长官和副官分别称作什么?
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尚书,六部分理各种征政事务,每部又领四司,计24司。吏部掌文选、勋封、考课之政,下统吏部、司封、司勋、考功四司。唐代规定官员的选授制度是:三品以上者由皇帝亲自选授,五品以上者由宰相提名呈报皇帝御批,吏部听制授官;六品以下者由吏部...

唐朝刺史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唐朝刺史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最近看《神探狄仁杰II》,里面一个提到很多次的官职刺史,特地了解了一下唐朝的行政单位划分,唐朝地方分为州、县两级,全国有358州,1551县。州的长官就叫刺史,按照中国的地域来看,一个州大概相当于现在一个地级市了,刺史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市委书记了。 将唐朝的行政区域划分和现在的对比...

在唐朝的将军下一级是什么官?
唐朝从将军到列兵的军衔有:1、 兵马大元帅 、兵马副元帅(相当于中国苏联的元帅、美军的五星上将)以上为临时军衔只在战争时期授予,无品级,一般是出征军队主帅,征程结束立即收回恢复原军衔 。服紫色,金玉带,(金夸)十三。2、 骠骑大将军 从一品。3、 辅国大将军 正二品。4、 镇军大将军 从...

唐朝宰相之职多为三品,那一品、二品都是什么显赫的官职?
唐朝的品级有别于明清时期,尤其是清朝。借用《康熙王朝》孝庄的一句话:“三品官,多如牛毛,在这个京城你扔块石头,都能砸中个红顶子”,而在清朝能带的起红色珊瑚珠的顶子只有一、二品官,可以说清朝的品级是最不值钱的,相比隋唐,清的一、二品官就是一个“烂大街”的东西。同时到了乾隆十六年,乾隆认为一品已经配...

唐代选官制度是什么?魏征选官标准是什么?
拔萃”。选中的人即可以授官。魏征是李世民的臣子,魏征可以举荐官员,但是最终还是李世民决定。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其统治被史学家称之为“贞观之治”.他成就伟业丰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知人善任,起用了各种人才,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才观....

唐朝的武官官职。
1、从一品 骠骑大将军;2、正二品 辅国大将军,从二品 镇军大将军;3、正三品上 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千牛卫大将军,正三品下 怀化将军;4、从三品上 云麾将军、归德大将军,从三品下 归德将军;5、正四品上 忠武将军,正四品下 壮武将军、怀化中郎将;6、从四品上 宣威将军,从四品下...

唐代三省六部制主要官职有哪些?
主要官职有:同中书门下二品、尚书仆射、侍中、中书令、尚书令、宰相等。唐代三省制的特点是在建立不久就向二省、一省转变。这种变化的动因在于皇权对于相权的控制以及提高行政效率。首先、为了控制相权,皇帝逐渐使用一些资历较轻的官员参为“同中书门下二品”,因为尚书仆射是职事官从二品。贞观十七年...

唐朝军队官职
团结兵不入军籍,一般在本境内防守,或应调 配合作战,军事任务结束,即囚乡耕种。唐后期的军队,主要是[神策六军]、[藩镇兵]。神策军,原先是陇有 临挑郡的一支边军。安史乱起,神策军干人奔赴中原平叛,屯驻陕 州。后进入长安禁苑升为天子禁军。贞元十二年(796),分神策军 为左、有两军,命...

长丰县17853193928: 唐朝时魏征到底是多大的官?是宰相吗?记得有一部电视剧叫大唐名相
岛蒋依安: 魏征官为谏议大夫,二品.我说不好谏议大夫这个官职本身是干什么的,但一定不是检查官.按唐朝官吏制度,一品有“三师三保”六个人,并没有实权.实际上二品官最大.房杜当时为宰相,也就是二品.魏征的官职稍次于他们.但在朝廷中的作用应该是魏征更大一些.房杜“房谋杜断”,魏征则管进谏.另外根据经验,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一般根据剧情需要,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往往与史实有很大差距

长丰县17853193928: 魏徵在唐太宗时最高官职只是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为什么他属于太宗朝宰相集团?温彦博,侯君集 还有不少都是不是三省长官!不是尚书仆射也不是中书... -
岛蒋依安:[答案] 贞观元年(627),魏徵被升任尚书左丞.贞观二年(628),魏徵被授秘书监,并参掌朝政.贞观七年(633),魏徵代王珪为侍中.温彦博,字大临,生于北周建德二年(573年),卒于唐贞观十一年( 637年),隋朝至唐初并州祁县(今...

长丰县17853193928: 魏徵在唐太宗时最高官职只是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为什么他属于太宗?
岛蒋依安: 贞观元年(627),魏徵被升任尚书左丞.贞观二年(628),魏徵被授秘书监,并参掌朝政.贞观七年(633),魏徵代王珪为侍中.魏征是个名臣,而谏议大夫是特有官...

长丰县17853193928: 为什么许多人以为魏徵不是宰相 -
岛蒋依安: 魏征本来就不是宰相啊.唐代官职大多沿袭隋朝,但是也经常变动,尚书令这个职位就是宰相,但是因为李世民担任过这个位子,因此不能再当,尚书令的副手就成了宰相,唐太宗时代能被称为宰相的也就只有担任尚书左仆射的房玄龄,副宰相担任尚书右仆射的长孙无忌.其余人杜如晦也好(早死不然应该他是右仆射),魏征也罢都不是宰相,明白这个概念吗,翻翻《新唐书》,或者你看《资治通鉴》他们两个地位明显超过其他人.总之只有尚书令,左右仆射才是当时的宰相.

长丰县17853193928: 唐太宗为什么比喻魏征是面镜子?? -
岛蒋依安: 魏征是唐朝时的大臣,在唐太宗时曾任谏议大夫、宰相等职,他敢于向皇帝犯颜直谏,前后共劝谏唐太宗200余次,为唐初社会经济繁荣局面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长丰县17853193928: 李世民没有魏征行吗
岛蒋依安: 李世民是在称帝后才启用魏征,之前魏征和李世民处于敌对,他是李建成的部署.可以说李世民称帝魏征并无功劳.在建国后,魏征的官职是谏官并不是百姓口中的丞相,地位远逊于房玄龄,杜如晦.可以说他只是贞观之治的的一个小部分.

长丰县17853193928: 魏征比狄仁杰官儿大吗?
岛蒋依安: 楼主,你是说对了,不过,没必要骂人吧?最多说他们不懂就行了.百度本来就没那么多专家. 1、国公是爵位,而不是官位.你是问谁的官职大,而不是谁的爵位高. 2、就官职等级来说,魏征在贞观16年病重,拜太子太师,从一品,只当了1年,之前是左光禄大夫,正二品.而狄仁杰是内史,正二品,同样只当了不到1年,之前是四品官,不过根据唐代的规定,官位同三品,掌宰相之权. 确实是魏征的官位较高,不过,如果说狄仁杰的内史是最后追加的,其实魏征的太子太师也是,而且魏征当太子太师时一直病重在家,和狄仁杰类似. 魏征的司空是追封的,不算. 你关于谁的官位高的答案,是正确的,但是,细节却有部分错误,请参加新唐书和旧唐书. 楼上,实权都有,不懂自己去看看历史书.

长丰县17853193928: 结合太宗新即位说说魏征是个什么样的人 -
岛蒋依安: 魏征580年出生于馆陶(今河北),家境贫寒,曾出家为道士.隋末参加瓦岗寨起义;唐初为太子洗马;唐太宗即位后擢为谏仪大臣,他正直坦言,能毫无畏惧的向唐太宗提出谏言,成为唐太宗身边的名臣,也是历史上著名的良臣,李世民的“...

长丰县17853193928: 魏征是哪个朝代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岛蒋依安: 魏征字玄成,贞观二年(628),魏征被授秘书监,并参掌朝政.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

长丰县17853193928: 魏征官大些还是长孙无忌官大些 -
岛蒋依安: 魏征最大当到光禄大夫 正三品 长孙无忌任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封赵国公,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 从正三品到正一品 长孙无忌官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