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赵贞吉原本也是个清官,为何后面就变成职场老司机了?

作者&投稿:寇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看职场:为什么聪明的领导都喜欢员工拉帮结派~

聪明的领导并不喜欢员工拉帮结派。
那种喜欢员工拉帮结派的领导,其实都是很自私的。
因为他们害怕自己的权力被分散,瓦解。
所以他们才会喜欢员工拉帮结派,而且是分好几派。
这样底下的人大部分时间就只顾着内斗了,他也能实现一种权力的平衡。
然而这种领导重“术”不重“道”。
驭人的本事有,做事的本事没有。
所以这种企业也就没什么前途和前景了,还会因为不断的内斗而内耗。
在里边最重要的不是做事,而是察言观色的战队。何来前途?
真正有本事的领导,是能够把所有人团结在一起做事的。
这才叫聪明的领导。
其他的,就只能叫精明了。

本文摘自《中国健康》2008年第12期 作者:中国健康编辑部 原题为:岳飞是个好员工吗?
现代社会是一个契约社会,一切都是有条件有前提的——我们不是不可以做忠诚的员工,但是我们供职的机构要值得我们去忠诚;我们不是不可以一切行动听从上司的指挥,但是我们的上司必须不能是一个两面三刀的人物,必须不能是一个智商只有7岁的孩子!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为什么要把宝贵的生命浪费在不值得的人和事上?
这是一个讲求实力的时代,我们唯一的机会就是不断增强我们的实力,这样即使某一个老板不喜欢我们,我们还可以找到下一个——有本事的人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的人,那不叫本事,真正的本事是走到哪儿都有饭吃。
你要知道,毕竟谁跟钱都没有仇,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实力,老板为啥要跟我们绷着脸?虽然说中国人才多得很,一样的人才为啥不用那个更听话的,但是你要知道中国企业也多得很,如果给的薪水都差不多,为啥不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老板?当然,我不是鼓励你不忠诚、不服从、不尊重上司,我是担心你“愚忠”——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人比岳飞更忠诚了,假如他不服从那十二道金牌,他还会那么屈辱地死去吗7《宋史》中评论,说像韩信、彭越这样的名将,古往今来并不少见,但若论起像岳飞这样文武全才、仁智皆备的,则不多见。
岳飞当年统帅的部队至少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而且全是精兵良将强马靓枪,但凡岳飞有点其他想法,不但他个人命运,就是南宋以后的历史也会重写。但岳飞却因为“服从”的美德不仅断送了自己,而且在明知凶多吉少的情况下,居然在狱中修书把自己的儿子女婿一并叫来,让人家斩草除根。
其实岳飞是有其他选择的,就像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原本就是郭威手下一名打仗不怕死的“员工”,当兵第二年,郭威发动政变将后汉变成后周,郭威自己做了后周太祖,后来郭威病死,养子柴荣继位,柴荣不幸短命,死的时候儿子才7岁,赵匡胤是怎么做的?他可没工夫等着那个7岁的“领导”慢慢长大——这中问变数太多,而且万一这个“领导”像岳飞的“领导”似的,听信谗言,容不下赵匡胤,到时候自己倒霉不说,连累国家也要跟着灭亡,天下苍生跟着受苦,岂不麻烦?所以一不做二不休,赵匡胤上演了一出“黄袍加身”的戏——后周改为宋,后周的小皇帝和皇室人员除了被剥夺政治权利外,生活上一律优待,于是后来的人都说赵匡胤宽容。现在你知道什么叫宽容了吧?
南宋在杀了岳飞以后,又风流快活了138年。假如把南宋比喻为一个企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个企业根本不会反思自己是否错杀一名忠心耿耿、精明强干、能为企业带来效益的好员工,在南宋企业领导层那里,岳飞太不利于企业发展了,绝对是一名坏员工。而赵匡胤从一名普通员工做起,短短十几年,最后把人家的公司做到了自己名下,无论按照什么标准,都不能说他是一名爱岗敬业的好员工吧?
也许你会跟我争论,那些畅销书告诉你,你在一个地方不被领导赏识,你在任何地方都不会被领导赏识。我告诉你,那些写畅销书的人在胡说,这又是一个流传甚广毫无事实依据的谎言。我可以给你无数的例子,事实不是这样的,人挪活树挪死,如果你的领导无法赏识你,你与其想办法讨好他,不如早点给自己找下家。你要向艾斯纳学习,他曾经是一个到处找工作的无名小卒,但经过几十年职场历练,他掌握两家电视网、四家电影公司和多处迪斯尼主题公园。他在执掌迪斯尼15年后,使公司市值由20亿美元增长到了750亿美元。
他在自己的传记中有一段非常有趣的描述,他说有一次他作为一名有影响力的高级职业经理人参加一个著名的投资银行家举办的年会,在年会上,他被一群一群的客人包围,其中有微软首脑比尔-盖茨以及著名投资家沃沦·巴菲特。

艾斯纳碰到了他第一份工作时的同事巴里,那个时候他和巴里都是初出茅庐,处于公司的低层,只做一个助理的职位,而多年以后,他们再次见面。位高权重的巴里谈到差点收购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而艾斯纳则表示自己对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不感兴趣,他要收购的是美国广播公司。艾斯纳由此感慨“两个24岁时一起在美国广播公司低层做助理的家伙,居然轻松地谈论着要收购三大电视网中的两家。”他说那一刻,他心中感到有些“不安”。
多么令人羡慕的不安啊!
实际上,艾斯纳的职业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如果按《没有任何借口》的标准,他绝对不是一个好员工。他的第一次职业危机发生在他工作后不久,他认为自己已经有权晋升为美国广播公司最高层的编播人员,但艾斯纳的老板却不这样认为,他安排了另一个人做艾斯纳的上司。
“这让我很不舒服”。
“我第一次感觉到不受重视而决定另谋出路。我立即打电话给两家工作室的主管,他们过去几年曾不止一次地提及希望我过去。但他们回复太慢,回复时又说,他们忘了曾发过那些邀请。”
艾斯纳现在当然有资格拿自己当年的职业危机开玩笑,他在自传中提到这一段时语气平静地说:
“这倒让我镇定下来,像这样摇尾乞怜。我是不会受到重视的。一个更可行的办法是留下来——没有更好的选择,我没有理由只是因为感情受挫就辞去工作。我必须心平气和努力工作。”
其实,他的意思是等待机会,他终于攒够了跳槽资本,也等到了机会,于是在34岁那年做了派拉蒙公司总裁。
没过几年,他再次意识到自己“在派拉蒙的地位接近崩溃”,顶头上司处处给他“小鞋”穿,不要以为美国没这种事。艾斯纳当然不舒服了,但是他采取了另一种态度,一方面积极谋求出路,另一方面他居然用了一种置身事外的态度:“我更多的是用好奇而不是惊恐的眼光去看待这一切。如同我在台上观看着戏剧,只不过碰巧我是其中的一个主要人物。”
他找一切借口不与自己的顶头上司正面接触,他躲在自己的办公室拖延时间,他不做任何事情来改善自己与顶头上司的关系。相反,他置身事外,以静制动,直到他的顶头上司再也不能忍受,给了他遣散费。他就在等这笔钱呢!不过他可不是满心焦虑地等,他是抱着看戏似的心情在等,一面看一面积极寻找出路,他心里有底着呢,那个时候他已经和迪斯尼“勾搭”上了。
我个人认为艾斯纳的自传比任何一本《职场宝典》和《办公室圣经》都更加有启发意义,也更加具备指导性,无论你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打工仔,还是一个备受排挤的上班族,你都会从这本书中获益匪浅。因为你在工作中所受到的困扰,无论是哪一类,艾斯纳几乎都受过——暗算、屈辱、与合作伙伴产生间隙、不被上司重视、自己重权在握时所遭遇到的种种矛盾和残酷的权力角逐以及没完没了的人际纷争和沉重的利润压力,你会懂得要有所成就,不仅仅是运气问题,还关系到你的个人性格,你必须向艾斯纳学习,不摇尾乞怜,再苦再难也要坚强,艾斯纳1989年成为全美收入最高的首席执行官。
在艾斯纳的书中,也讲敬业,但是他敬的是自己的事业——他的事业绝对不是在一个心胸狭隘的上司手下做一名彻头彻尾听话的员工,但是他不是那种感情用事的人。老板对自己不好,就立刻怒发冲冠,潇潇雨歇,他才不这样呢——他呆着,把发生的一切不愉快事情当作一场戏,他认了——老板不喜欢自己,存心整你,你作为下属不认怎么办?他一边看“戏”,一边骑驴找马。
“如果你为一个人工作,以上帝的名义,为他干!如果他付给你薪水,解决你的温饱,那就努力地为他工作——称赞他、支持他、站在他和他所代表的机构一边。”(摘自《把信送给加西亚》)艾斯纳可没这么高的觉悟!假如他有这么高的觉悟,我敢打赌他做不了全姜收入最高的首席执行官。
他采取的是另一种方式,在没有找到更好的工作之前,继续留在原地,继续拿该拿的薪水。但是心中已经实现战略转移——他开始利用现有工作的便利,四处结交朋友,打探什么地方有更好的职位。听说迪斯尼缺一名首席执行官,他就立刻行动起来。
按照那些畅销书的观点,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坏员工,应该受到谴责,不是吗?毕竟这个公司给了他温饱,甚至是超过温饱很多的收入。他应该感恩戴德直到死,“誓与阵地共存亡”。不过这样的话,到今天,也许我们便不知道艾斯纳了——他只是一个忠诚的员工,如果运气足够好的话,会一直混到退休养花,对于理想如此的人,这没有什么不好,不过这肯定不是艾斯纳想要的生活。
所以当你的老板要求你做一名温顺的员工时,你要先看清楚他有没有这个资格对你提这么过分的要求。大多数情况下,这样要求下属的上司都不值得跟随,值得跟随的上司不会这么要求你,他懂得尊重你并且激励你,他给你创造平台,给你提供机会,让你在工作中获得提升并自我实现;他让你尝到作为团队一员的快乐,他用自己的人格和前景将你和你的同事凝聚在一起,使工作不仅成为一种养家糊口的手段,而且还使你体会到自己在工作中的价值,你也许真的能够成为畅销书里宣扬的那种员工,因为你不需要任何借口在一个相信你的企业中,你做一样事与不做一样事,需要借口吗?

赵贞吉(1508年12月16日—1576年4月13日),字孟静,号大洲。四川内江桐梓坝人(今四川内江市内)。明代名臣、学者,南宋右丞相赵雄之后。

嘉靖十四年(1535年),赵贞吉进士及第,授翰林编修,迁国子司业。“庚戌之变”时,俺答包围京师,赵贞吉力言不可订城下之盟,应督促诸将力战。明世宗擢其为左谕德、监察御史,奉旨宣谕诸军。后两次遭权臣严嵩中伤,被夺职。明穆宗时复出,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掌都察院事、太子太保,参与促成“俺答封贡”。因与高拱不合,于隆庆五年(1571年)致仕归乡,居家闭门著述。万历四年(1576年),赵贞吉逝世,年六十九。获赠少保,谥号“文肃”。

看《大明王朝1566》中的赵贞吉,估计很多人都要大骂他的道貌岸然。

原本答应胡宗宪放走胡的亲戚,免得给胡本人栽赃陷害,而转身又被太监杨金水说动,与徽州商人签约,可谓背信弃义。

而后在审理郑泌昌、何茂才时,又搅动口舌、耍使手段,阻止海瑞彻查贪腐、掘堤、通倭三件通天大案。赵贞吉如此圆滑,到底为何?而年轻时的赵贞吉绝对比海瑞还海瑞。

《明史》载,当时刚刚被提升为左谕德兼监察御史的赵贞吉“盛气”见严嵩,严嵩“辞不见”,赵大怒,于是大骂守门的侍卫,后来六部堂官赵文华来见严嵩,赵贞吉还在门口大骂,完全不给首辅丝毫面子。

史书还记载,赵贞吉学博才高。然好刚使气,动与物迕。九列大臣,或名呼之,人亦以是多怨。高拱、张居正名辈出贞吉后,而进用居先。咸负才好胜不相下,竟龃龉而去。

通过这么一段记述,多么像海瑞啊。见了领导牛气冲天,见了高官直呼其名,与人争论负气而走,遇见事情动不动就要告状,受了委屈动不动就要辞职。这样的下属,这样的为人,即使才高八斗谁又愿意重用呢?

其实,历史上的赵贞吉一辈子也没有圆滑过,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不过是对其进行了重新包装。窃以为,无论大家对此角色如何贬低,但电视剧这样演,至少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职场老司机的形象,更加给予我们启示。

就如赵贞吉处理郑泌昌、何茂才案件,分析感到赵省长的确高明,玩了一手漂亮的一箭五雕。

第一雕,讨好圣上。赵贞吉当然明白织造局中饱私囊、贪腐更甚,但他也明白织造局属于皇帝亲派,至于钱走进太监还是皇帝的口袋,追查的结果都有损皇帝的圣名,因此他绝不可能触碰雷区。

第二雕,拉拢司礼监。无论是贪腐案还是掘堤案都与织造局脱不了干系,而其实正是倒严的最佳时机,如果想将盘踞朝廷达20年之久的严嵩父子拉下马,没有司礼监做帮手,以徐阶个人实力是万万做不到的。

第三雕,直捣严党。浙江的贪腐官员是严世番派的,而改稻为桑的国策也是严嵩父子提的,只要将所有问题都砸在严嵩父子脑袋上,才能以浙江问题为突破口向严嵩父子开火,赵贞吉的作用就是把枪口校准而已。

第四,示忠徐阶。作为徐阶的门生,怎么帮助恩师再进一步,坐上首辅的宝座,进而自己也可博取更大进步,绝对是赵贞吉首要任务,只要把浙江的事烧向严嵩父子,赵贞吉便在徐阶心中位列倒严头功。

第五雕,打击潜在对手。赵贞吉心知肚明,在不久的将来,他和胡宗宪将分道扬镳,随着徐阶的上台,作为严嵩门生的胡宗宪必然受到牵连,但胡宗宪毕竟劳苦功高,严倒而胡倒不倒未可知,所以先给胡宗宪埋个雷,防止胡宗宪走进内阁。

由此可看,赵贞吉真是下了一盘好棋,可见其官场艺术已经炉火纯青。

看了赵贞吉的手腕儿,我们会不会有所启示呢。第一,胸怀全局,练就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之本领。第二,左右逢源,先立自己于不败之地。第三,放眼长远,顺带消灭政治对手。第四,战略视野,集中火力连削带打,灵活机动战略战术。

总之,政治无处不在,三人行必有老司机。

胡忠宪属于严嵩集团的,赵贞吉属于反严集团的.胡忠宪治理的地区是严嵩集团大力推行改粮田为桑田的农业政策的重点省份,而这个农业政策一旦失败,就会给反严集团抓住把柄,借此弹劾严嵩集团的重要成员,导致严嵩集团全部垮台(封建社会里农业是维护统治的基本经济基础,一旦农业出现问题,两派对立下的内阁变动势必相当剧烈)

而如果胡忠宪借粮并成功,那么对反严集团来说,胡忠宪就度过了“改粮为桑”导致的粮食危机,反严集团的人就不能通过御史台和都察院等监察机关,以“改粮为桑”导致粮食供给短缺为理由,弹劾严嵩集团。而对严嵩集团来说,胡忠宪借粮成功的话,就意味着“改粮为桑”政策不能稳定江南地区粮食生产,反而破坏江南农业平衡,意味着他们推行的政策完全失败,嘉靖不仅会终止“改粮为桑”政策,也会对推行该政策的要员进行追究,这对严嵩集团的冲击无疑是相当巨大的。同时胡忠宪向赵贞吉借粮成功,很可能导致胡忠宪就此亲近反严集团,作为严嵩门生和心腹的胡忠宪如果真的成为反严集团的人,必然会在将来两派的斗争中,提供更多的有力罪证来抨击甚至直接给予严氏集团致命打击,这也是严家人所不愿看到的。

历史上胡忠宪确实在借粮上四处碰壁,几乎陷入绝境并差点在这个问题上成为两派斗争的牺牲品。




明朝赵贞吉原本也是个清官,为何后面就变成职场老司机了?
而后在审理郑泌昌、何茂才时,又搅动口舌、耍使手段,阻止海瑞彻查贪腐、掘堤、通倭三件通天大案。赵贞吉如此圆滑,到底为何?而年轻时的赵贞吉绝对比海瑞还海瑞。《明史》载,当时刚刚被提升为左谕德兼监察御史的赵贞吉“盛气”见严嵩,严嵩“辞不见”,赵大怒,于是大骂守门的侍卫,后来六部堂官赵文华来见...

大明王朝里赵贞吉是江苏巡抚,实际上赵贞吉当没当过巡抚呢?
史书中记载的赵贞吉是没有当过巡抚的。嘉靖十四年(1535年),赵贞吉二十八岁,其父强令其赴礼闱参加会试、殿试,中乙未科进士。嘉靖十五年(1536年),授翰林院编修。嘉靖十七年(1538年),赵贞吉因感朱厚熜初即位时锐意改革,去除积弊,而近年沉迷方术,朝政荒疏,于是上《乞求真儒疏》,但惹恼了执政者...

赵贞吉明史记载
赵贞吉,字孟静,内江人,自幼聪颖,六岁就能日诵一卷。成年后,以博学多识而知名,尤其擅长王守仁的学术。嘉靖十四年,赵贞吉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后担任编修。当时方士开始受到朝廷重用,赵贞吉却请求真儒来支持国家大业,此举让执政者不满,他因此请求急切地回家。回朝后,赵贞吉晋升为中允,掌管司...

大明王朝里赵贞吉是江苏巡抚,实际上赵贞吉当没当过巡抚呢
历史上赵贞吉并没有当过巡抚。赵贞吉(1508年-1576年),字孟静,号大洲,内江桐梓坝人。生于明武宗正德三年,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授翰林编修。擢左论德、监察御史,奉旨宣谕诸军。会严嵩以事中之,廷杖谪官。隆庆元年(1567),复起历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与高拱不协,乞休归。卒于神宗万...

赵贞吉一生贪婪,不为民不为国,为什么能进内阁?
赵贞吉正是这种官僚的杰出代表。赵贞吉并没有胡宗宪身上的公忠体国,为国为民,但是他最后却能入阁,成为最年轻的内阁成员,比起杨金水装疯、胡宗宪隐退确实成功了很多。然而坏人总是没有坏下场的,就在赵贞吉入阁不久,海瑞便上书了,朝廷也因此这件事非常震惊,此时的赵贞吉作为一个位高权重的内阁大臣,...

大明王朝1566赵贞吉结局
赵贞吉这个角色,“官做大了,便没有书生”,“却又以理学自居”,“修自身易,修官身难”,这个人彻底官僚化的,在对海瑞论罪时,当着百官,定朋罪,彻底暴露本色遭人不齿。第一个在海瑞上书触怒皇帝他进殿奏对时,既有保全大局保护徐阶之意,更是为了洗刷自己,但水平很高,可以在嘉靖和陈洪的...

还原真实的赵贞吉:被高分剧《大明王朝》误解的四川学者
原本王阳明的心学就是趋向还原儒家本色,赵贞吉的心态互补正是一种两方面都求真务实的观念,不论仕途还是生活都真诚踏实,也就是王阳明讲的「 ”致良知”。因此晚年去职在家,他还希望撰写《经世通》和《出世通》两篇著作总结自己的经验和心得,但可惜没有完成。 另一方面赵贞吉的文学成就,在当时就享有盛名,与杨升庵(...

赵贞吉 官僚_赵贞吉为什么能入阁_赵贞吉简历_赵贞吉的结局
赵贞吉–明代名臣、学者 赵贞吉于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2月16日)出生于四川内江桐梓坝,六岁时随祖父赵文杰于武功县读书,每日能读一卷书。年幼时与其弟赵蒙吉自相师友,互进其学,十五岁读王守仁《传习录》,惊曰: “予固疑物理之远于本也,今获所归矣。”(我本来怀疑万物的...

嘉靖临终时为裕王指派贤臣时,为何没有提到已经入阁的赵贞吉?
嘉靖让他入阁不过是为了自己的私欲,因为徐阶这帮人根本不会让他舒坦。在《大明王朝1566》的故事中,嘉靖皇帝做的已经不是帝王之事了,他更像是一个被自己的贪欲吞噬了的苟延残喘的老人,所以他用了赵贞吉,而赵也通过这件事情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职位,事情结束之后,元亨利贞,一切好像都很美好,但是这种...

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赵贞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啊?
内江人。生于明武宗正德三年,卒于神宗万历四年,年六十九岁。嘉靖十四年(公元一五三五年)进士。授翰林编修。迁冠钟司业,教士以知本率性之学、俺答薄都域,贞吉廷蘸合帝意,擢左论德、监察御史,奉旨宣谕诸军。会严嵩以事中之,廷杖谪官。后累官至户部侍郎,又忤嵩夺职。隆庆初(公元一五六七...

袁州区15076056244: 赵贞吉结局 -
门宽盐酸: 赵贞吉是《大明王朝1566》剧中清流最有大局观的人,也是徐阶上台最重要的力量.剧中,赵贞吉最光辉最有大局观表现在两处.一、借粮;二、剿倭寇.背景都知道,严世蕃毁堤淹田,胡宗宪怕浙江百姓饿死,到南直隶向赵贞吉借粮.这件事...

袁州区15076056244: 大明王朝为什么要把赵贞吉这样的人塑造成老 -
门宽盐酸: 大明王朝为什么要把赵贞吉这样的人塑造成老油条呢?剧中的角色并不是按照历史上真实性格塑造的,而是作者把他想表现的各种性格按在各个相应的角色上,碰巧这些角色历史上都有原型.

袁州区15076056244: 赵贞吉有几位夫人
门宽盐酸: 祖上为南宋孝宗时宰相,卫国公赵雄(字温叔,谥文定).祖父赵文杰,字士英,号桂窝,成化丙午举人,赠尚书.初署武功县学事,后升云梦知县.父亲赵绩,号静山主人,封翰林院编修,赠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世称“资政公”.母亲余...

袁州区15076056244: 明代心学人物 -
门宽盐酸: 阳明主要弟子及后学:王艮、徐爱(“王门颜回”)、方献夫、黄绾、王畿、聂豹、罗洪先、何心隐、徐阶、唐顺之、黄宗羲、李贽、冀元亨等....

袁州区15076056244: 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的具体故事情节大明王朝·1566
门宽盐酸: 大明嘉靖年间,连年灾荒,战事频仍.嘉靖三十九年的冬天一冬无雪,腊月二十九,... 胡宗宪直言浙江现在是个烂摊子,如果搞好了,赵贞吉就可能入阁拜相!嘉靖帝是在...

袁州区15076056244: 明朝首辅高拱结局怎么死的? -
门宽盐酸: 高拱(1513年—1578年),字肃卿,号中玄.汉族,新郑人.中国明代嘉靖、隆庆时大臣.嘉靖二十年进士.朱载垕为裕王时,任侍讲学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以徐阶荐,拜文渊阁大学士. 明神宗即位后,高拱以主幼,欲收司礼监之权,...

袁州区15076056244: 《大明王朝1566》作为一部好评神剧,跟历史是否完全相符?
门宽盐酸: 大家好,我是梅子雨summer.《大明王朝1566》作为一部影视作品,必然存在许多... 掌管教育类的职位,绝无可能调任地方官员.3.赵贞吉的确进了内阁,但绝不会先担...

袁州区15076056244: 《大明王朝1566》作为一部神剧,跟历史是否相符? -
门宽盐酸: 最近继续2刷《大明王朝1566》,作为最好的国产剧,这一点毋庸置疑!刷久了,就开始琢磨,电视剧的剧情,跟真实历史相符吗? 作为一部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的剧本可以说与历史差别很大.咱们先看看几个关键的剧情. 改稻为桑是...

袁州区15076056244: 作为万历的三大辅臣之首,高拱为何最终失势? -
门宽盐酸: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高拱是明代嘉靖、隆庆期间非常有名的大臣,裕王朱载垕初建府邸,便为王府侍讲侍读.(相当于朱载垕的老师)历任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等职.而且在位期间也是励精图...

袁州区15076056244: 关于冯保的客观历史评价是怎样的? -
门宽盐酸: 嘉靖时为秉笔太监.穆宗死后,冯保假传遗诏“阁臣与司礼监同受顾命”,与高拱同为顾命大臣.隆庆六年六月二十五日朱翊钧继位皇帝,年仅十岁,冯保与高拱的关系恶劣,于是张居正与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