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一首诗中为什么两个黄鹂不叫两只黄鹂?

作者&投稿:示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绝句一诗中为什么是两个黄鹂而不是两只黄鹂~

我记得十几年前读小学的时候,教材上面是“两只黄鹂鸣翠柳”,只是近年不知从何时开始,教材和网络上面看到的几乎都变成了“两个黄鹂鸣翠柳”。我为此曾经询问过不少年龄30岁以上的人,他们都清楚记得以前的教材上写的是“两只黄鹂鸣翠柳”,证明我并没有记错。至于为什么会有不同版本,而且现在的教材认可后一版本,我就不得而知了。

杜甫绝句中是两个黄鹂。
原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翻译: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间鸣叫,一行白鹭向湛蓝的高空里飞翔。
西岭雪山的景色仿佛嵌在窗里,往来东吴的航船就停泊在门旁。
第三首诗描写早春景象,四句四景,又融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无聊的失落之意。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这组诗当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唐肃宗宝应元年(762),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治今四川三台)。次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回到成都再次镇蜀。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
这时杜甫的心情特别舒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明末王嗣奭《杜臆》说这组诗“盖作于卜居草堂之后,拟客居此以终老,而自叙情事如此”。
2、名家点评
宋代曾慥《高斋诗话》:子美诗云:“两个黄鹂鸣翠柳,……门泊东吴万里船。”东坡《题真州范氏溪堂诗》云:“白水满时双鹭下,绿槐高处一蝉吟。酒醒门外三竿日,卧看溪南十亩阴。”盖用杜老诗意也。
明代杨慎《升庵诗话》:绝句四句皆对,杜工部“两个黄鹂”一首是也,然不相连属,即是律中四句也。绝句者,一句一绝,起于《四时咏》:“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是也。或以为陶渊明诗,非。杜诗“两个黄鹂鸣翠柳”实祖之。

杜甫的《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不是诗人不愿意用“只”,而是在当时,这个量词还没有普及使用,观看文献可以发现,唐朝以前,很少有“只”这个量词的,最早的时候,古人是不用量词的,或者直接省略的,比如《口技》: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绝句》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何不是“两只”?
一、两个比两只更通俗易懂绝句作为一首非常通俗易懂的古诗,其中的用词都比较简单,没有华丽的词藻,主要是因为杜甫作这首词时没有要表达什么高深的境界,只是一时有感而发,记录他当时的心情与见到的景象。二、两个更活泼轻快可以知道的是杜甫写下这首诗是在一种非常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当时的历史背...

一首诗中由一个“龙”,两个“虎”,一个“望”,三个“山”,五个“湖...
望 山山山 湖湖湖湖湖 海海海海 会 仙仙仙仙仙仙仙仙 一龙二虎望三山,五湖四海会八仙。

诗中为什么用“三”“二”“千”“万”这几个数字?作用是什么?_百度...
所谓重叠式,即某一个或某几个数字在同一首甚至是同一句诗中反复出现,其中以“一”字的反复运用最为常见。如清人易顺鼎在《天童山中月夜独坐》一诗中前后相连的四句诗的相同位置使用了同一个数词——“一”,而唐代诗人王建的《古谣》一诗中则反复用了八个“一”字,却都丝毫不给人重复罗嗦之感。

在一首诗中可以出现两个相同的字吗?请帮忙解答,挚谢!
同一首诗中一般情况下最好不重字。但是并非不可用。有时因为艺术表现的需要,诗人还会专门用重复、雷同的字。重叠就是其中一种。请欣赏宋代诗人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注:以上头两句还是名句,尽管诗人并不太出名。此类情况屡见不鲜,举...

...中以前课本中"两只黄鹂鸣翠柳"现在在网上搜到的为什么都是"两...
这首古诗的全名是《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咬文嚼字地来分析,“两个黄鹂”实在有些别扭,量词用得不恰当,应该改为“两只黄鹂”更准确些,但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同时也是一首律诗,因此在用字上必须严格依照格律,而平仄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平,指平声字,主要包括现在声调为阴平、阳平的字;仄...

绝句这首诗描写了怎样一种景色?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全诗原文如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白话文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哪一首诗里的?
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全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翻译:两只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队白鹭在蓝天上飞翔。窗口面对着岷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行程万里从东吴来的各种船只。我坐在...

《古诗绝句》前一句是什么描写,“两个”是实指吗?
“两个”是实指,指的是黄鹂有两只,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实指的是在树上的两只黄鹂,使用拟人手法,可以更生动形象地对黄鹂进行描写。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全文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译文为:两个黄鹂在翠柳上啼鸣,一行白鹭在天空中...

律诗分四联,一二句叫什么,三四句叫什么,五六句叫什么,七八句叫什么...
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或起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hàn)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或结联)。律诗的容量比绝句增加了一倍,所以可写更多的事或景,可抒发更多更细致的情感。“它散中有整,常中有变,对仗工整,内容...

有两只黄鹂鸣翠柳的诗是哪一首?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

余江县13786073776: 绝句一首诗中为什么两个黄鹂不叫两只黄鹂? -
邓陈酮洛: 杜甫的《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不是诗人不愿意用“只”,而是在当时,这个量词还没有普及使用,观看文献可以发现,唐朝以前,很少有“只”这个量词的,最早的时候,古人是不用量词的,或者直接省略的,比如《口技》: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余江县13786073776: 杜甫的《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什么不用两只,而用两个? -
邓陈酮洛:[答案] 用“两个”,一是因为“个”字拟人化一些,显得黄鹂可爱;而是因为“个”为仄声,“只”为平声,为了平仄的需要,用“个”字.

余江县13786073776: 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什么不说两“只”黄鹂鸣翠柳呢? -
邓陈酮洛: 平仄用韵的讲究.两个黄鹂鸣翠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余江县13786073776: 七言绝句大全,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什么不用只 -
邓陈酮洛: 虑到平仄的限制,“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为了不打乱诗歌整体的意境只好牺牲个别细节来弥补,总比拗救要轻松一些吧!杜少陵可是很讲究这个的噢!

余江县13786073776: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为什么不是 两只? -
邓陈酮洛: 首先我要说的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是很难能可贵的一种探知精神,也是在以后中国的所谓素质教育下逐步抹杀的特质.至于原版是 两个,尽管从现在的汉语角度来说,用"只"更为恰当的,但是从当时的语言的韵律以及当时汉语的程度,作者用了"个",具体可以参照下面的链接,希望对你有帮助!

余江县13786073776: 为什么是两个黄鹂鸣翠柳呢?不是两只黄鹂呢
邓陈酮洛: “两个”VS“两只” 《绝句》的一二句开头的数目是“两个”、“一行”, “个”是“仄声”;“行”是“平声”(阳平),古诗讲究“仄、平”对仗的韵律. “只”是“平声”(阴平),与下句的“行”是“平声”(阳平)够不成对仗的韵律. 在古诗中,奇数句称“出句”,偶数句称“对句”.每一出句和对句构成一个联句.每一诗句之内,必须做到两字一词,词与词之间的平仄声律交替运用;在每个联句之内,即一与二、三与四句之内....,上、下两个单句之间的平仄声律必须相对(相反),因此在奇句(即上句、出句)与偶句(即下句、对句)之间,必须遵循“奇偶相对”的规律;

余江县13786073776: 两个还是两只?? -
邓陈酮洛: 原文是 两个黄鹂鸣翠柳 这里诗人用“个”字,而不是用“只”来描述黄鹂鸟的状态,是用语感来表述诗人看到的黄鹂鸟是一种动态.这里很关键的一个字,便是这个“个”字.“个”字是仄音,用去音来表示的语气中,有惊叹的含义.诗人用“个”来告诉读者,是黄鹂鸟的鸣叫声把他的目光吸引住的.一个,两个,噢,原来这里还有一只小鸟.而这里若用“只”来表示,小鸟的状态就不一样了.诗中的两个黄鹂鸟是在树杈间一上一下,不是并肩站在一根树枝上的,因为后面一个鸣翠柳的“鸣”字便表示了小鸟相互和鸣,在树枝间欢叫的追逐的状态.

余江县13786073776: 两个黄鹂鸣翠柳 杜甫为什么要说"个",而不说"只"? -
邓陈酮洛: 因为杜甫小学语文学得太烂了 他家的鸡都是一个一个的 因为他喜欢吃鸡腿 人家好歹也是N年前的名人了 那时文化素质怎么能和现在相比 不要要求太高了

余江县13786073776: 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什么是两个不是两只? -
邓陈酮洛: 应为古代的人就习惯说“两个”

余江县13786073776: 鸣翠柳的到底是“两只”黄鹂还是“两个”黄鹂? -
邓陈酮洛:[答案] 河南大学中文系硕士,浙江传媒大学辅导员王志伟答 这首古诗的全名是《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咬文嚼字地来分析,“两个黄鹂”实在有些别扭,量词用得不恰当,应该改为“两只黄鹂”更准确些,但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同时也是一首律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