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李煜的"千古怨恨"

作者&投稿:巧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评价李煜的长相思~

长相思·一重山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注释
①重:量词。
层,道。
②烟水:雾气蒙蒙的水面。
唐代孟浩然《送袁十岭南寻弟》中有“苍梧白云远,烟水洞庭深。
”诗句。
③枫叶:枫树叶。
枫,落叶乔木,春季开花,叶子掌状三裂。
其叶经秋季而变为红色,因此称“搜索丹枫”。
古代诗文中常用枫叶形容秋色。
丹;
红色。
④塞雁:塞外的鸿雁,也作“塞鸿”。
塞雁春季北去,秋季南来,所以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故乡的亲人的思念。
唐代白居易《赠江客》中有诗句:“江柳影寒新雨地,塞鸿声急欲霜天。

⑤帘:帷帐,帘幕。
风月:风声月色。
赏析
《长相思·一重山》这首小令,《新刻注释草堂诗余评林》在词调下题作“秋怨”。
这“秋怨”,便是统贯全词的抒情中心。
虽然通篇未曾出现“秋”、“怨”字眼,但仔细吟诵一遍,便会觉得“秋怨”二字确实最为简洁、准确地概括了本词的旨意。
全词写了一个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急盼归来,然而最终没有盼来的怨恨心绪。
上片写她望中所见之景。
那远行在外的征人而今身处何方 。
他是否正跋涉在返乡的路上 。
怀着这种焦迫不安的心情,她不时地企足遥望,希望能够有所发现。
可是,进入视野的除了重重叠叠的山岭峰峦外,还有的就是辽阔高远的青冥和天际处的迷离烟水了。
第三句描写了一幅荒寂寥廓的群山秋色,层次极为分明:“一重山”,是近景,“二重山”,是中景;
“山远天高烟水寒”,是远景。
这一切都是跟着思妇眺望目光的由近及远渐次展开的。
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名作《长相思》曰:“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写主人公越山过水,渐去渐远,很可能是受了该词的启发。
需注意的是,“烟水寒”的“寒”,并非仅仅用来形容“烟水”,而且还曲折传出了思妇的心理感觉。
正因为久望不见,更添哀伤,心头才滋生了寒意。
如此,则目中所见,自然皆带寒意了。
上片结句说她“望尽天涯路”而无所得,便收束眼光,不经意地扫视周遭景物,瞥见不远处有枫叶如火,灼人眼目。
这使她猛然想起:时令又到了丹枫满山的秋天,自己经年累月的相思之情何日才能了结 。
“相思”一词的出现,使得词旨豁然显现。
下片便顺着“相思”折入,着重刻画她的心理活动,写她思中所念之事。
“菊花开,菊花残”,用短促、相同的句式,点出时间流逝之速,暗示了她相思日久,怨愁更多。
紧连着的“塞雁高飞人未还”,可视为她的直接抒情,也可以看作她在触景生情。
塞外大雁尚且知道逢秋南归,那飘泊在外的游子为什么还见不到他的踪影 。
用雁知“归”来反衬人不知“还”,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了她的内心怨苦。
怨恨尽可以怨恨,但它毕竟是产生于“相思”基础上的,如今良人未还,说不定他碰上了什么意外,或是在路途上染上了风疾。
这些想法涌上心头,使得女主人公在怨恨之余,又深深地为他担忧起来了。
“一帘风月闲”,刻画出了思妇由于离人不归,对帘外风晨月夕的美好景致无意赏玩的心境。
柳永《雨霖铃》词写一对恋人分别后的意绪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含意正与此同。
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句句写思妇“秋怨”,“秋怨”二字却深藏不露。
对思妇的外貌、形象、神态、表情未作任何描摹,而是侧重于表现出她的眼中之景,以折现其胸中之情,用笔极其空灵。
李煜词的语言锤炼功夫很深,他善于用单纯明净、简洁准确的语言生动地再现物象,展示意境。
这个特点在该词里也有鲜明的体现,象“山远天高烟水寒”句,自然明朗,形象丰富,立体感强,境界阔远,并且景中蕴情,耐人寻味。
对这首词,前人评价颇多,其中以俞陛云之说为精当:“此词以轻淡之笔,写深秋风物,而兼葭怀远之思,低回不尽,节短而格高,五代词之本色也。

李煜即南唐后主,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山隐士、钟峰隐者、莲峰居士、钟峰白莲居士,徐州(今江苏徐州)人。他是南唐中主的第六个儿子,历史上称他为李后主,祖父就是南唐开国皇帝李弁。

李煜从小就与众不同,尤其是他的长相,丰额骈齿,有一目是重瞳,按照相面人的说法,他很有富贵相。李煜多才多艺,不仅文章出众,而且擅长书法和绘画,造诣也很深。加上他为人厚道,所以备受大家喜爱。按照一般的顺序他是没有机会做皇帝的,但他的五个哥哥都死得很早,所以李煜才被封为吴王,做了太子,成了皇位的继承人。

李煜继位前几年,南唐国势走上了衰落,他的父亲在后周强大的攻势面前,最终将江北领土割让,南唐和后周隔长江对峙,但面对后周强劲的发展势头,南唐上下只是听从命运的安排,已经无力挽救败势了。

青年皇帝无谋略

在北宋建立后,李煜的父亲就将南唐的都城迁到了南昌,建立了南都,他和文武大臣都搬到那里去了,留下太子李煜守在金陵。几个月后,李煜的父亲病逝,李煜正式继位,当时年仅25岁。李煜非常信佛,结果被北宋的皇帝利用。李煜用宫中的钱招募人为僧,金陵的僧人多达万人。李煜退朝后,就和皇后换上僧人的衣服,诵读经书。僧人犯了罪,不依法制裁,而是让他诵佛,然后赦免。北宋皇帝听说之后,就精选了一名口齿伶俐聪明善辩的少年,南渡去见李后主,和他讨论人生和性命之说,李后主信以为真,以为是难得的真佛出世,从此就很少注重治国安邦以及边防守卫了,而是整天念佛。

李煜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文人,一个很有才华的词人,他很有情趣,也注重豪华的排场,书法、绘画和文章都很出色,总之他是一个优秀的文人。但在皇帝的位子上,他没有皇帝特别是没有周世宗那样的豪气和统一天下的壮志,所以对于军事不感兴趣,即使有将领提出来,他也是极力压制。南都留守林仁肇说,他愿意领兵几万人北上,收复旧地。林仁肇还为李煜拟好了开脱的理由:他起兵的时候,李煜就向外发消息说林仁肇叛变,让宋朝廷知道,以后假如事成得利的是国家,如果失败就杀他全家,李煜不必承担任何责任。就是这样已经为李煜想好托词的计划,他也没有同意,只知念佛、添词、醉生梦死,静候亡期的到来。北方的后周他不敢与之交战,就连东边比较弱的吴越他也不敢碰,沿江巡检卢绛曾经对他说:“吴越是我们的仇敌,将来肯定会和宋朝一道攻击我们,做其帮凶,我们应当先下手灭掉他,免去后患。”李煜却说:“吴越是北方大朝的附庸,怎么能轻举妄动,发兵攻击呢?”卢绛说:“臣请陛下以属地反叛为名先予以声讨,然后向吴越乞求援兵,等他们的援兵到了,陛下就发兵阻挡,臣再领兵悄然前去偷袭,就能一举灭掉吴越。”李煜根本就听不进去。文武大臣们也只好随他一起等着北宋军队来收拾南唐了。

降格求安定
在北宋灭掉南汉后,李煜异常恐惧,上表给宋太祖,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然后又自己把政权降格,他下的书不称诏,改称为教,中央的行政机构也改变了称呼,如尚书省改称司会府。

虽然不喜欢大修武备,不北伐,但李煜词的成就却很大。他的父亲就非常有才华,词也添得很好,在父亲以及当时浓郁的文化环境的熏陶下,李煜的词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加上他喜欢的大臣冯延巳也擅长添词,君臣之间切磋技艺,最后将疆土切磋完了,但词的成就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李煜的词总结一下,可以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描写宫廷之中豪华奢侈以及风花雪月之类的内容,第二是体现极度忧愁的心情,第三是亡国之后在被软禁时写的反应亡国之情的词,这是李煜词成就最高的时候,但时间不长他便撒手西去了。

描写宫廷豪华生活的词中《玉楼春》是一个代表作: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风箫声断水云闲,冲按《霓裳》歌彻遍。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栏杆情未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还有一首是《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绉。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作为一国的君主,李煜也实施过一些仁政的措施,减轻赋税,放宽刑罚,这应当肯定,但他在强敌面前不思进取,积极备战迎敌,而是借酒浇愁,听任国家的衰亡,大的历史形势是一方面的原因,但事在人为,只要努力,任何事总会有起色的。后来北宋发兵进攻时,南唐能够抵抗一年多,就说明南唐经过长期的经济发展,国家还是有很大实力的,如果李煜再像后周世宗那样励精图治,南唐就不会只抵抗一年就落个国亡君被俘的惨痛结局。

李煜并没有励精图治,而是借酒浇愁,不过,在这种真实的情感下写出的词水平还是非常高的,这方面的词有代表性的是《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还有一首《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勾,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酒虽然可以暂时将忧愁浇走,但北宋的军队是几壶酒不可能浇走的,噩运终于来临了。开宝七年(公元974年)的秋天,赵匡胤派使者来请李煜去开封。李煜清楚请去就回不来了,于是就说有病,没有去。不久,到冬天的时候,赵匡胤的军队就渡过长江,将金陵包围了。前线将士拼死抵抗的时候,李煜还在宫中填了一首词《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据说这首词还没有填完,宋军就攻陷了金陵,最后的三句是后来补上的。当年腊月,李煜做了北宋的俘虏。后来被押送到了北宋首都开封。因为李煜曾经对宋称臣,所以赵匡胤没有杀他,而是封了他一个违命侯,实际上是名副其实的亡国奴,享受高级待遇的亡国奴。

李煜——亡国之后成词宗

不幸亡故国 有幸成词宗
当了囚徒,李煜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虽然吃喝不愁,但身份毕竟不同了,也不能随心所欲地生活和享乐了,再加上亡国之痛,所有这些切身的体会,李煜都融进了词中,由此诞生了词史上最为感人,成就也最高的作品。这方面有三首词最具代表性。

其一是《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尤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其二是《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其三是《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销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在生命的最后时期,李煜的词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他的词没有丝毫的雕琢痕迹,纯粹是天然而成,可谓鬼斧神工。历代成就高的诗词都是将感情和艺术手法融为一体的,一般的诗词,不是太通俗,就是太晦涩,不能使读者很通畅地理解他的感情,而李煜的词就将两方面的因素都神化性地融合到一起,口语一样的语言包含的却是一般人难以有的也难以体会到的感情,可以说,李煜的词达到了最高境界,也取得了最高的艺术成就。为两宋词的发展开拓了眼界。

词成就了李煜词宗的英名,但那首千古传唱的《虞美人》也将他送上了西去之路。李煜在七夕的晚上,因为心情郁闷,就让歌妓奏乐,声音很大,外面都能听到,宋太宗知道后非常恼怒,又听说李煜的词中有“小楼昨夜又东风”和“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生气,当晚就让人给李煜送去了毒药。李煜死时年仅四十二岁。

李煜专宠倾城倾国的小周后,后来李煜和小周后也被赵匡胤破国,李煜和小周后被俘。赵也羡小周后的美色,把李煜谋害,小周后殉情而死。

被俘之后的李煜是如何留下千古绝唱的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我想任何一个人读了这首词,都能够想象得到,纯真且喜欢幻想的李煜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仓皇辞别祖庙之后,那离去的苍凉的背影及凄凉心境。

国破之时,李煜刚好四十岁,所以他沉痛地写下了“四十年来家国”的词语,又以“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述尽了南唐曾经的繁华,可是这一切都断送在自己的手中。临行前,李煜向祖庙作最后的辞别,面对南唐列祖列宗的画像,我们完全可想像出,此刻李煜的心情是悲痛至极,也是懊丧至极,可是悔之晚矣,一句“几曾识干戈”是李煜的反思,也是李煜的无奈。懦弱的李煜悲痛至极,只能“垂泪对宫娥”了。

976年的正月初四。这一天,赵匡胤登上了明德门城楼,举行了接受献俘的仪式。李煜这些人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纱制的帽子,在城楼下听候宣判。然而,太祖赵匡胤如同他以往对待其他降王降将都给予高官厚禄一样,封李煜为“右千牛卫上将军”,只因为李煜多次违抗皇命,太祖又封他一个带有调侃意味的头衔“违命侯”,并赐早已为李煜准备好的仅次于帝宫的豪宅一座,享受王侯待遇。

一日,赵匡胤在宫中设宴,席间突然问李煜:“朕闻卿在江南每逢设宴或赴宴,都要呤诗填词,能否举出最为得意的一联供朕欣赏?”李煜沉思片刻,书生气十足地诵出自己《咏扇》中的一联“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赵匡胤听罢,爽朗大笑:“妙哉,妙哉!”当众评论道:“好一个翰林学士!”。
然而,
李煜尽管还享受着比较优厚的经济待遇,但面对从皇帝到囚徒这种大起大落的人生沉浮,仍让他感到从天上跌至地狱。他无法像与他命运相类似的南汉皇帝刘鋹那样在投降后能屈能伸,生活照样过得滋滋润润。

提起南汉皇帝刘鋹,当年可算是够荒唐也够牛的一个皇帝了。当年,李煜奉赵匡胤的命令写信去劝降时,被他臭骂了一顿。可是,刘鋹投降后,其表现却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据《宋史》记载,刘鋹被押送至宋京都汴梁(河南开封)时,太祖责问刘鋹荒唐暴虐之罪时。刘鋹向太祖伏地叩头狡辩:“臣僭位之时,年方十六,龚澄枢、李托等,皆先朝旧人,每事悉由他们做主,臣不得自专,所以臣在广州,澄枢等才是国主,臣反似臣子一般,还求陛下垂怜!”他把所有的罪责都推得一干二净。宋太祖是个英明之君,自然不会相信刘鋹的话,但太祖也是少有的厚道之君,既然刘鋹如此振振有词,也就顺势赦免了刘鋹,并赐锦衣冠带,授了官职。大宝十四年(971年),还被封为恩赦侯。刘鋹能言善辩,每次朝见皇帝时总是口若悬河,谈笑风生,因此太祖时常召他入宫并赐御筵,听其谈论以为笑乐。赵光义继位后,刘鋹又变着法子讨赵光义欢心,当赵光义准备出兵攻打北汉时,他在赵光义面前手舞足蹈:“哎呀,朝廷威德遍及,四方僭窃之主,今日尽在座中,太原不日可平,刘继元马上就来,为臣我率先来朝,到时候,我希望能执棒站在殿上,充当诸降王之班首。”一席话,说得宋太宗哈哈大笑。于是“赏赐甚厚”。

而李煜则不同,深深地沉浸在亡国的痛苦之中,为排解心中的痛苦,他常常杯不离手,不分昼夜地喝酒,以此寄情梦幻,借酒浇愁,麻痹自己。但酒力一过,一觉醒来,哀愁忧苦又一齐袭来,于是发自肺腑提笔写下一首又一首哀感动人的词篇——  
《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望江南》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在中国历史上,亡国君主不少,但在亡国之后仍然不改真情,不顾一切地倾诉亡国之恨和家国之恋的的君主,大概就只有李煜一个人了。

赵匡胤也够宽洪大量,对此只是一笑置之,不过对李煜每日供应的酒量,由每日三石逐渐减少,并最后停止了供应,因为他担心李煜长期如此下去,会把身体饮坏了。

开宝九年十月十日深夜,谁也料想不到,身体一向健壮的宋太祖赵匡胤突然驾崩。对于赵匡胤是如何死的,正史没有清晰的记载。后人议论纷纷,有“烛光斧影”之说,以其弟赵光义的嫌疑最大。

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后,改封李煜为陇西郡公,并每月增俸三百万钱。并恢复了对李煜每日三石酒量的供应,表面上是更加优待李煜了,实际上他外宽内忌,暗地里安排了许多耳目,监视李煜的一言一行。从此,李煜成为住在华丽住宅但没有人身自由的“高级囚徒。

赵光义远不如太祖厚道,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心胸狭窄,卑鄙无耻的小人。他百般地凌辱李煜的人格和尊严。

野史记载:小周后却常常被宋太宗召进宫内。一住就是好多天。南宋高宗时期的王铚在其专门其记载北宋时期的朝野遗闻《默记》中,引用北宋文人龙衮的《江南录》说“李国主小周后随后主归朝,封郑国夫人,例随命妇入宫。每一入辄数日而出,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


《默记》和《江南录》虽然都属于野史笔记,但想必不是空穴来风。如果属实,这对李煜来说是极大的污辱,他那颗已经已经伤痕累累的心灵伤痕再度受到重创。

李煜为人太纯真率直了,面对亡国后痛彻心肺的种种感受,他毫不隐藏地,赤裸裸地写入词中,像一个不黯世事的小孩不停地向人哭诉: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琐忆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令》

李煜这类怀念家山故国,感叹身败心痛的词作很快就传到了江南,在一些文人学士中不胫而走。消息传到京师。赵光义获息后,太为恼火,心中的怨恨和忌恨陡然而生。在赵光义看来,大宋朝对待李煜这个降王,可谓仁至义尽,古今少有了。在汴梁,李煜的府第规格仅次于当朝皇帝的宫殿,不要说一般的皇亲国戚,就连京兆府伊,秦王赵光美的衙署也无法与之相比。可是李煜对此还不知足,整天唉叹什么“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是可忍,孰不可忍!

赵光义对李煜的猜忌之心越来越重,杀机渐起。

相传,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七夕日晚上,李煜在太尉府中庆贺自己的四十二岁生日。此时的李煜,越是佳期便越显悲凄。看着眼前太尉府中的冷清,回想起江南时节,群臣祝贺,赐酒赐宴,歌舞欢饮的热闹情景,好生伤感,触动愁肠,一阙《虞美人》挥笔而就:

春花秋月何日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填完后便命侍女拨弦弹唱,声震于外。赵光义听人报上“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的歌词后一下子就火了,顿时大怒,立刻召弟弟赵挺美进宫。赵光义对赵廷美说:“今天李煜过生日,你带着这壶酒代表我过去祝贺一下吧。”。

赵挺美平日嗜好诗词歌赋,他异常欣佩李煜的诗艺才华,两人来往密切,颇具私谊。便欣然接受了赵光义的差遣。但是他不知道,赵光义已经在这壶酒里下了慢性毒药。

李煜是个最相信朋友的人,一看来的是平时关系很好的赵挺美,丝毫没有防备,赵挺美走了以后,喝下了赵光义赐的这壶毒酒。

七月初八凌晨,李煜五内剧痛,全身痉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挣扎和呻吟,最后头脚缩在一起,痛苦地死去,死时年仅四十二岁。

李煜死后,赵光义虚情假意赠予太师头衔,又追封吴王,谥号:文宪昭怀孝愍皇帝。还特诏辍朝三日哀掉。同年十月,以王礼葬隆重地葬于洛阳北邙山。

李煜下葬后,赵光义采纳臣下谏言,召徐铉为李煜作墓志铭。徐铉念于故旧情谊,欣然接旨。但一经构思,便深感进退两难。因为他是李煜旧臣,不忍违心对李煜大加贬抑;因为李煜是归宋平降王,又被当朝天子鸩杀,他更不敢如实叙事评说。于是,便惴惴不安地寻机向赵光义面奏:“臣乃吴王李煜故旧,今日奉诏为之撰写碑文,当尽驽钝之力,倘蒙陛下宽宥,容存故主情份,臣方敢秉笔。”赵光义为沽名钓誉,特准徐铉的请求。
徐铉解除了后顾之忧,便放开胆量,笔走龙蛇,在《大宋右千牛卫上将军追封吴王陇西公墓志铭并序》中,全面,公允地评述了李煜一生为人为政为文的成败得失:

盛德百世,善继者所以主其祀;圣人无外,善守者不能固其存。盖运历之所推,亦古今之一贯。其有享蕃锡之宠,保克终之美,殊恩饰壤,懿范流光,传之金石,斯不诬矣。

王讳煜,字重光,陇西人也。昔庭坚赞九德,伯阳恢至道,皇天眷佑,锡祚于唐。祖文宗武,世有显德。载祀三百,龟玉沦胥。宗子维城,蕃衍万国。江淮之地,独奉长安。故我显祖,用膺推戴。耀前烈,载光旧吴。二世承基,克广其业。皇宋将启,玄贶冥符。有周开先,太祖历试,威德所及,寰宇将同。故我旧邦,祗畏天命,贬大号以禀朔,献池图而请吏。故得义动元后,风行域中,恩礼有加,绥怀不世。鲁用天王之礼,自越裳钧,存纪侯之国,曾何足贵。王以世嫡嗣服,以古道驭民。钦若彝伦,率循先志。奉蒸尝,恭色养,必以孝;宾大臣,事耆老,必以礼。居处服御必以节,言动施舍必以仁。至于荷全济之恩,谨蕃国之度,勤修九贡,府无虚月;祗奉百役,知无不为。十五年间,天眷弥渥。然而果于自信,怠于周防,西邻起衅,南箕构祸。投杼致慈亲之惑,乞火无里媪之辞。始营因垒之师,终后涂山之会。大祖至仁之举,大赉为怀;录勤王之前效,恢焚谤之广度。位以上将,爵为通侯,待遇如初,宠锡斯厚。今上宣猷大麓,敷惠万方,每侍论思,常存开释。及飞天在运,丽泽推恩,擢进上公之封,仍加掌武之秩。侍从亲礼,勉谕优容。方将度越等彝,登崇名数。

呜呼!阅川无舍,景命不融,太平兴国三年秋七月八日,遘疾薨于京师里第,享年四十有二。皇上抚几兴悼,投瓜轸悲,痛生之不逮。俾殁而加饰,特诏辍朝三日,赠太师,追封吴王,命中使莅葬。凡丧祭所须,皆从官给。及其年冬十月日,葬于河南府某县某乡某里,礼也。夫人郑国夫人周氏,勋旧之族,是生邦媛,肃雍之美,流咏国风。才实女师,言成阃则。子右千牛卫大将军某,襟神俊茂,识度淹通,孝悌自表于天资,才略靡由于师训,日出之学,未易可量。

惟王天骨秀颖,神气清粹,言动有则,容止可观。精究六经,旁综百氏。常以为周孔之道,不可暂离,经国化民,发号施令,造次于是,始终不渝。酷好文辞,多所述作。一游一豫,必颂宣尼。载笑载言,不忘经义。洞晓音律,精别雅郑;穷先王制作之意,审风俗淳薄之原。为文谕之,以续《乐记》。所著文集三十卷,杂说百篇。味其文,知其道矣。至于弧矢之善,笔札之工,天纵多能,必造精绝。本以恻隐之性,仍好竺乾之教。草木不杀,禽鱼咸遂。赏人之善,常若不及;掩人之过,惟恐其闻。以至法不胜奸,威不克爱。以厌兵之俗,当用武之世。孔明罕应变之略,不成近功;偃王躬仁义之行,终于亡国。道有所在,复何愧欤?

呜呼哀哉!二室南峙,三川东注,瞻上阳之宫阙,望北邙之灵树,旁寂寂兮回野,下冥冥兮长暮。寄不朽于金石,庶有传于竹素。其铭曰:天鉴九德,锡我唐祚。绵绵瓜瓞,茫茫商土。裔孙有庆,旧物重睹。开国承家,疆吴跨楚。丧乱孔棘,我恤畴依。圣人既作,我知所归。终日靡俟,先天不违。惟藩惟辅,永言固之。道或污隆,时有险易。蝇止于棘,虎游于市。明明大君,宽仁以济。嘉尔前哲,释兹后至。亦觏亦见,乃侯乃公。沐浴元泽,徊翔景风。如松之茂,如山之崇。奈何不淑,运极化穷。旧国疏封,新阡启室。人谂之谋,卜云其吉。龙章骥德,兰言玉质。邈尔何往,此焉终毕。俨青盖兮祖,驱素虬兮迟迟。即隧路兮徒返,望君门兮永辞。庶九原之可作,与缑岭兮相期。垂斯文于亿载,将乐石兮无亏。

通读这篇知人论世的墓志铭,摄其大意可知:李煜为人“本以恻隐之性,仍好竺乾之教”,即以儒家修心养性,悲天悯人的说教和佛门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的信条为言行准则,既宽人又爱物,“赏人之善,常若不及,掩人之过,唯恐其闻”,“草木不杀,寓鱼咸遂”。遗憾的是,他囿于经义,不善变通,结果,物极必反,善心恶报,到头来,以至“法不胜奸,威不克爱”,自食苦果。

李煜为政则躬行仁义,以“周孔之道”经国化民,发号施令。然而在五代十国“用武之际”,这种治国安邦之策已无济于世。南唐后来的局势证明,不致力于富国强兵,就难逃称臣,割地乃至亡国的厄运。始则“贬大号以禀逆”,终则“寰宇将同”之时为北宋“威德所及”。

李煜为文独具特色,“精究六经,旁综百氏”“动晓音律,精别雅郑”他不仅著有雅颂文赋凡三十卷,杂说百篇,堪称“天纵多能”的旷世奇才。

李煜死了,但他所作的词却在大江南北传唱开来。

一千多年过去了,李煜的躯体与灵魂早已化成千年的尘灰、千年的风了,只是当我们在春雨秋风里,读着他的词,每每想到他的那个富贵又悲惨的人生历程时,轻轻地吟唱着他那万古流芳的词句时,又无限同情、无限感伤。无限感叹。同情他一生的短暂,感伤他一生的凄凉,又感叹他那多愁善感的情怀,感叹他那充满魅力的词句。

李煜的形象仍借助其作的不朽词篇,依然栩栩如生地活在人们的心中。

“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这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引《南唐杂咏》来形容南唐末代君主李后主的诗句,真可谓一语中的。清末词人王鹏运还称李煜为“词中之帝”。

李煜在文坛艺苑中独领风骚的词宗形象,直至今天引人瞩目。他的词精炼、明净,简洁如话,却又又含蓄丰富,余味无穷;更重要的是,李煜永葆纯真率直的“赤子之心”,他不黯世事,始终保持着善良率直的纯真个性,无论在春风得意时歌舞宴乐,还是在沦为阶下囚的愁恨哀伤,所作的词都是他当时真实情感的深情流露。

尤其是在生命的后期,对于纯真率直,不谙世事的李煜来说,由于从一国之君一下子变为阶下囚的环境突变,让他陷入痛苦的深渊。于是他就像一个感情脆弱,天真善良的孩子,把他被幽囚后的愁苦、绝望以及对南唐故国的深深爱恋和忘国的悔恨,绝望之情一泄而出。无论是《相见欢》中抒写的时光倏忽、人生长恨,还是《乌夜啼》中所叹息的往事成空如一梦;还是《浪淘沙》中“一任珠帘闲不卷”的满怀愁绪,或是“梦里不知身是客”的伤感,都是李煜的真情流露,纯天然而成,

而《虞美人》更是李煜的上乘之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唱出了人生的悲哀,也唱出了人生的魅力。人生在世,悲愁的内涵不尽相同,但都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因而李煜让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并以此抒发自已类似情感,而得以传诵千古了。

一个不想当皇帝的风流才子却不幸当了皇帝,这真是一种悲哀。当了皇帝亡了国却又给世上留下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这或许又是中国文学的幸事。

葬送了南唐的江山社稷、政治上一无作为的李煜,凭他真诚赤子之心用血写成的词却是不朽的,为热爱诗词的人们所吟诵,所叹息!

李煜因此成为了中国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


李煜诗词评价
他的作品大致分为亡国前和亡国后两类,亡国前大多描写宫廷颓废奢靡的贵族生活,和悠闲自得之感。如:《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亡国后的作品风格大变,转为哀思和对国家破败的悲怆 如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是个怎样的人?
李煜:(937-978),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90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 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侯命,实已沦为阶下囚。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卒。据宋人王至《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他精于...

关于李煜词的评价
2012-12-27 求这三句关于李煜词的评价的解读 18 2019-04-03 如何评价李煜的词? 2011-06-17 李煜诗词评价 50 2010-06-28 对李煜的评价1500字左右 53 2013-08-01 关于李煜的的词的地位 4 2016-05-20 李清照怎么评价李煜的词 8 2015-06-05 怎样理解王国维评价李煜词眼界始大 5 2009-10-17 ...

历史上最真性情的词人——南唐后主李煜,被天意捉弄的词帝
赵匡胤神秘死亡后,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赵光义比较凶悍,对待被俘的南唐后主百般侮辱,这时李煜写了《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相传,一名歌妓在李煜的生日宴会唱了这首《虞美人》,赵光义大怒,直接赐给他一杯毒酒,他的生日就这样变成了忌日。王国维评价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所以至真...

评价李煜的诗词200字作文
人说李煜“风华绝代词中帝,奈何偏属帝王家”,身为一国之君,他的治国处政能力的确难有令人称道的地方,然而从他另一个身份-词人来看,他却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婉约派四大旗帜,他号称四旗之一“愁宗”,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那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一...

南唐后主李煜,是否真如世人所说是个昏庸无能的皇帝?
三、军事上,因为前期的战争,南唐的综合实力偏弱,李煜则采用陈乔、张洎之策,坚壁清野、固守城池,以拖垮长途奔袭的宋军为防御策略。同时展开外交,与其他国家建立邦交关系。陆游曾评价李煜:后主天资纯孝...专以爱民为急,蠲赋息役,以裕民力。尊事中原,不惮卑屈,境内赖以少安者十有五年。所以,...

如何评价李煜的长相思
李煜词的语言锤炼功夫很深,他善于用单纯明净、简洁准确的语言生动地再现物象,展示意境。这个特点在该词里也有鲜明的体现,象“山远天高烟水寒”句,自然明朗,形象丰富,立体感强,境界阔远,并且景中蕴情,耐人寻味。对这首词,前人评价颇多,其中以俞陛云之说为精当:“此词以轻淡之笔,写深秋风物...

如何评价李煜的"千古怨恨"
葬送了南唐的江山社稷、政治上一无作为的李煜,凭他真诚赤子之心用血写成的词却是不朽的,为热爱诗词的人们所吟诵,所叹息! 李煜因此成为了中国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其他类似问题 2017-08-29 如何评价李煜的长相思 1 2014-04-18 ...

李煜到底是个怎样的君王?
浪荡公子, 多情才郎, 唯独不堪称明君 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汉族,在位时间(961-975),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蓬居士。徐州(今属江苏)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

李煜的词作中哪首最受人喜欢,以及该如何去评价李煜后期的词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首了。也是这两首带我踏进词的世界的。要说评价李煜后期的作品,我认为李煜后期作品主要是李煜在南唐灭亡、李煜肉袒出降于宋被宋太宗封为...

尤溪县18049277792: 大家对李煜的评价? -
善园穿山: 李煜是一个亡国之君,却有着一颗真淳、锐敏之心.曾为国主富贵荣华到极点,又身经亡国悲哀伤痛到极点,这特殊的经历使李煜在词上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给后代留下了大量传诵不衰的血泪文字.一个成功的诗人,一个失败的皇帝!

尤溪县18049277792: 我们该如何评价南唐后主李煜呢
善园穿山: 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李煜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现存约32首,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

尤溪县18049277792: 如何评价后唐主李煜? -
善园穿山: 南唐后主~李煜能诗文、音乐、书画,尤以词名. 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廷生活,后期则抒写对昔日生活的怀念,吟叹身世,表现了浓厚的伤感情绪;形象鲜明,语言生动,在题材与意境上突破了晚唐五代词以写艳情为主的钞就窠臼. 总之,李煜...

尤溪县18049277792: 如何评价李煜 -
善园穿山: 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有几位君主能心系天下苍生,广施恩泽于天下?更何况,李煜在位期间,并未做什么伤害百姓之举,甚至在宋将曹彬攻金陵城之际,以不屠城为条件才肯出城投降.李煜在汴京三年,心中从未真正降宋,心中痛苦只“日夕以眼泪洗面”.在李煜被赵光义毒死之后,江南百姓闻之,街巷为之痛哭.换言之,如果李煜不是有那么高的文学造诣,大概也不会惹来这么多非议吧? 不管怎么说,李煜在中国词的发展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然后世又怎会尊称他为“南面王”“词中之帝”“词圣”呢?

尤溪县18049277792: 怎么看待李煜 -
善园穿山: 李煜作为亡国之君,悲剧性结局已不可避免.但真正让后人记住他的,还是他那些千古不朽的词章.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 他是一个不好也的君王也不适合当,不会统治国家.但他体谅国家子民,他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只是生不逢时.......可惜了这样一个人才......

尤溪县18049277792: 关于李煜词的评价
善园穿山: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其主要成就表现在: ①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内容浅薄,即使寄寓一点怀抱,也大都用比...

尤溪县18049277792: 五代史中怎样评价李煜 -
善园穿山: 欧阳修《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煜传》: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

尤溪县18049277792: 人们对李煜的评价(50字) -
善园穿山: 对南唐后主李煜的评价 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成,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尤溪县18049277792: 对李煜的评价 要自己写的 简单点
善园穿山: 文采有余,治国的韬略不足.风流有余,安邦战争之策不足. 只适合做一个写诗作画的文采公子,不适合做安邦定国的国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