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作者&投稿:骑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 求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百家讲坛全集~

你在网上打百家讲坛全集,有声读物网,即可下也可看

用迅雷搜索

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使这一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诸子百家政治学术思想大融合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社会结构急遽变化,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兼并战争接连不断,文化思想空前活跃。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大多出现于这个时代,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
这个时期,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知识分子——“士”阶层的出现和活跃。
“士”阶层是如何产生的呢?西周之时,学校都是官府的。《周礼》明确规定,“古者学在官府”。那时的史官,既是官府的官吏,又是学校的老师。章学诚先生说:“三代盛时,天厂之学.无不以吏为师,《周官》三百六十.天人之学备矣”。说的就是“学在官府”的情形。即夏商周王代,官府完全控制着学校,学必须以官吏为老师,各种各样的学问,都要向官府有关主管的官吏学习。比如,要学习法律,《周礼·地官》记载“受法于司徒”。即向司徒之官学习法律。但是,并非任何人都可以进学校学习,只有王公贵族的子弟才有资格。一般人是不能掌握文化知识的。周平王东迁,天子的地位衰微,出现了“礼坏乐崩”的形势。一些“王官”便散入各诸侯国,有的则流落民间。“学在官府”局面的打破,使私人办学蓬勃兴起,入学条件西周时大力改变,像孔子所办的私学提倡“有教无类”,教育的对象不分贵贱等级,只要学生送给他“束俯”(一串腊肉)作为学费,就可以了。这样便大大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因而有学问的人多了起来。这些人就是所谓的“士”。“士”的成分很复杂。他们分属各个阶级。“士”可以经人推荐而担任官职。很多有经济基础的人弃农为士,而私人办学的发达,提供了这一条件。
“士”阶层的活跃,和当时社会的“养士”之风的盛行,有密切的关系。春秋时代已经开始“养士”,而战国时期更为盛行。各诸侯或大夫除了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加强自己的实力外,为了逐鹿中原,统一中国,十分需要借重士的力量,因此纷纷“养士”,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如春秋晚期,齐国的田常,早在齐景公时就施惠于“士”。每杀—头牛,仅取“一豆(四升)肉”,其余的都用来供士食用。每到年底,田常仅取“二制”,即两匹布帛,其余的分给“士”做衣服穿。又如战国初期的魏文侯草贤礼士,他周围有一大批知识分子。战国中期.齐威王、宣王之时,在都城临淄西门外设谡下学宫,招探天下文人学士,在那里讲学和著书立说.议论朝政。后来的“四公子”,即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他们“养士”多达几千人。战国后期秦国的吕不韦,也有“食客三千“,多为有一技之长者,“士”中许多优秀人物受到重用,甚至出为卿相,如商鞅、吴起等,学术活动也受到鼓励和资助。
此外,当时诸侯各国致力于富国强兵,对学术研究采取宽松的政策也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士”往往都采取宽容的政策,允许学术自由。这就为“士”著书立说、发表个人的意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大大促进了战国时期的思想解放。
百家争鸣的主要基地稷下学宫是最为典型的例证。
战国时代,由于齐国经济发达、政治开明,以及良好的文化政策,齐国君王给予士人的优厚物质待遇。吸引了当时几乎所有的著名学派汇集稷下。而稷下学宫成为百家争鸣的极其引人注目的学术场所。并使诸侯各国羡慕不已,纷纷效而仿之,几乎无一例外,成为了当时的一种模式。
稷下学宫的创建与兴衰历史,基本上与田齐政权共始终.随着田齐的强弱而兴衰。学界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创建于田氏取代姜族,夺取齐国政权后的第二代国君齐桓公田午时期;发展于齐威王时期,兴盛于齐宣王时期;中衰于齐悯王时期;中兴于齐襄王时期;亡于齐王建,秦灭齐时。大约存在了150年,但对后世产生的深远的影响直至今日。
既然稷下学宫是田齐王朝兴办的,其直接的原因是政治乃是需要。田氏代齐以后,历代君主无不发愤图强,励精图治,图谋称雄诸侯。稷下学士则是为田齐君王们的政治需要,制造舆论、设计蓝图、拟定典章制度。客观上也是适应田齐统治的政治需要。因此,稷下学宫首先是一个智囊团性质的机构。其次,就是炫耀国力,标榜尊贤至士,吸引人才。这就为学术交流、文化传播、百家争鸣创造了优越的政治环境。故稷下学宫又具有社科院的性质。
“不治而议论”,是稷下学士的主要活动特点之一,这一特点体现了学官鲜明的政治性。“不治”,即“不任职”。虽有上大夫的头衔.但不但任实际职务。“议论”,就是议论时政、国事、治乱之策,为田齐统治者提供决策依据,以实现智囊团的功能。而他们的议论时政,是在宽松自由的政治氛围内,对田齐统治者的政治活动提出批评意见和决策参考建议,没有或者少有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情况,所提意见及建议都是坦率的直言。
同时,稷下先生及其各派学者利用齐国提供的良好的环境与条件,潜心研讨,互相争鸣,取长补短,丰富和发展了各自学派的学说.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大融合。这一时期产生了一大批不同学派的著作,有些著作在稷下得以丰富补充。即有黄老学派,也有儒家、法家、阴阳家等等。《汉书·艺文志》就记述了部分稷下先生的著作目录。而稷下先生及各派著名学者荟萃稷下,往往是率领弟子门徒一并来的。稷下先生与各派著名学者在学宫传道、授业、解惑,培养出了众多的人才。比如荀子,15岁就到此学习,后来成为了稷下的学术大师。而孟子两次入齐讲学,时间长达三十年,被授予上卿。据《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齐宣王时稷下学宫有“数百千人”,其户下不乏有成就者。对一些有成就的人才,往往被齐录用为各级官吏,直接参与齐国的政治活动,《战国策·齐策》对此有所记载。
刘向《别录》记载说;‘齐有稷门,城门也。谈说之士期会于稷下也。”这所说的就是指各派学者的定期学术例会。在例会上,各学派推荐出他们学派的代表,阐发学术观点和政治主张.批驳与他们观点不一致的学派。这实际就是为各学派提供学术交流与争鸣的机会,以便更好地丰富、发展他们的学说,获得政治上的重视。但他们争鸣的议题非常广泛,既有不同学术观点的洁难,又有不同政治主张的阐发,也有对宇宙奥秘的思考。稷下学宫作为战国百家争鸣的主要园地,而这类学术报告例会则是百家争鸣的集中体现。
无论在战国早期魏国的“西河之学”,或是战国中期齐国的谡下学宫,还是战国晚期吕不韦以三千门客编撰《吕氏春秋》,所实行的学术政策都是宽容的。各国对“士”给以十分优厚的待遇,而其中以齐国威王、宣王时期的谡下学宫尤为突出,是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百家争鸣的发源地。田齐政权虽然倡导黄老之学,但对各家各派的学者并不排挤打击.而是兼容并包.都受到礼遇。学者们可以自由讲学、著书立说和随意议论政事。比如儒家大师孟子与齐威王、宣王的政见是不同的.但在谡下学宫都受到重视,爵禄都是相当高的。齐宣王多次向盂子问政,甚至象齐伐燕这样的重大决策.也向孟子征求意见。后来终因为彼此政见不合,孟子离开齐国。但齐宣王还尽量挽留他,“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即打算给孟子建造一座房,并资助其办学。
由于春秋战国诸侯对“士”的宽容政策,允许其“合着留不合则去”。“士”就好像自由的鸟那样,可以“择木而梧”,从而促进了各国的人才流动。比如商鞅在魏没有得到重用,听说秦孝公“广令国中求贤者”,于是西入秦,求见秦孝公,终于委以重任。又比如邹衍本是齐国人,在谡下学宫位在上大夫之列,他不满齐滔王的暴政,而到了燕,成为燕昭王之师。在齐襄王时,邹衍又回到谡下学宫,并在齐王建时作为齐国使者出使赵国,而从未受到非议。又如吴起一生中曾在鲁、魏、楚等国为官,每当遭到诬陷,便另投明主。如此等等类似的例子还很多。春秋战国这种待殊历史环境,对诸于百家的形成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创建了良好的条件。
在学术自由的环境中,谡下先生们敢于冲破旧传统的思想束缚,敢于探求和创新的精神得到发扬,大大促进了学术的发展。因此,各家各派的著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各种观点纷然并存,各种针锋相对的辩论时有发生,这就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景象。
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概括起来是以下几点因素:
其一,政治因素。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
其二,经济因素。当时经济有了极大发展,这使得有某些人成为有闲阶层,有时间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
其三,科技因素。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如天文学、数学、光学、声学、力学、医学等方面在当时均达到较高水平。这些科技成果标志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
其四,文化因素。当时"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有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下移于民间(这种历史现象被称为"文化下移"),致使"私学勃兴"。
其五,学术自由因素。各学术团体于政治权势是相对于独立的。他们虽从不同的社会集团的利益出发,纷纷著书立说,议论时事,阐述哲理,各成一家之言,但是他们并非政治附庸,依附于某个政治权势集团,而是"用我则留,不用我则去"。
此外,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学习和借鉴。这也是促成百家争鸣的另一重要因素。

1对待历史应抱有生命不息,探索不止的钻研态度,严谨治学
2对待文化应兼容并济,客观多角度思考
3对待百家思想要 则其善者而从之 ,不应盲目学习

以上是我的观点,希望你能满意,O(∩_∩)O谢谢

可以看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内容一样。

儒家,道家,兵家,
纵横家
,墨家,
阴阳家
、法家、名家、墨家、
杂家
、农家、小说家等什么

儒家,道家,兵家,纵横家,墨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什么


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二部有哪6 集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二部儒墨之争 第一集 儒墨是非 本期节目由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评述儒墨之争中墨子对当时社会病的主张:兼爱和尚同,剖析墨子思想和自己的看法。(百家讲坛2008年第323期)第二集 三大分歧 本期由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讲授墨子和孟子对兼爱与仁爱的观点有不同之处。(百家讲坛2008-11-15...

易中天诸子百家有哪几集
分为“话说孔子、儒墨之争、儒道之争、儒法之争、前因后果、继往开来”六集。《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是200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易中天。该书讲述了秦诸子第一人孔子、儒墨之争、儒道之争、儒法之争、诸子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人们的启迪。全书共六章,28万字,28幅精美插图,内容...

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使这一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诸子百家政治学术思想大融合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社会结构急遽变化,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兼并战争接连不断,文化思想空前活跃。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大多出现于这个时代,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

急!!!(采纳为最佳答案加40分)介绍一本于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有关的著作...
和以往不同的是,对正在“百家讲坛”热播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来说,“是先有书,后有电视节目。因为讲诸子百家不容易,学理性太强,所以要写完了再有信心去讲。”易中天说。易中天以儒家为线索贯穿《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我这里并没有尊孔之意,更没想过要独尊儒术,这本书最后的结论反而是...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一部实话孔子之伤心事与玩笑话-百家讲坛(20081026)2008-10-26先秦诸子中孔子是最守礼的一个人,他一辈子维护的就是礼,他一举一动都不敢越礼的雷池一步,甚至在对自己的后事安排上,他也遵守礼的约束,但同时孔子又是一个性情中人,他有真情实感,经历人生的悲欢离合,他有...

[YYTvO]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易中天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本书目录:目录 卷首语 第一章 实话孔子 一 夫子何人 二 学而优则仕 三 君子固穷 四 头号教书匠 五 谁是好学生 六 伤心事与玩笑话 第二章 儒墨之争 一 儒与侠 二 孔子的药方 三 墨子的药方 四 两位侠士 五 三大分歧 六 儒墨是非 第三章 儒道之争 一 隐士...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1 近一段时间借调省联社工作后,利用午睡和晚上睡觉前的时间,读了易中天先生所着《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在易先生极富逻辑而又幽默风趣的阐述中,对这些中华民族先贤哲人们的思想脉络、争鸣焦点和前因后果等有了大致了解。 老庄的自由、辨证、无为,墨子的平等、兼爱、非攻,孔孟的仁爱、...

《百家讲坛》的节目内容
1月21日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六部继往开来(四)再说法家 1月20日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六部继往开来(三)老子与庄子 1月19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六部继往开来(二)墨子与杨朱 1月18日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六部继往开来(一)灰色的船票 1月17日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五部前因后果(六)魅力所在 ...

《百家讲坛》共有什么题目什么人讲的什么题目 全一点
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兴六十年》、《康熙大帝》 易中天:《易中天品三国》、《汉代风云人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共六部:实话孔子、儒墨之争、儒道之争、儒法之争、前因后果、继往开来) 于丹: 《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于丹〈论语〉感悟》 王立群...

易中天 百家争鸣
百家讲坛_《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三部:儒道之争)13_(第三部)儒道之争01:隐士哲学家-易中天 14_(第三部)儒道之争02:从杨朱到老庄-易中天 15_(第三部)儒道之争03:无为之谜-易中天 16_(第三部)儒道之争04:道之谜-易中天 17_(第三部)儒道之争05:老庄之别-易中天 18_(...

鄞州区18333186612: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
蓟萍安灭: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一部实话孔子之伤心事与玩笑话-百家讲坛(20081026)2008-10-26先秦诸子中孔子是最守礼的一个人,他一辈子维护的就是礼,他一举一动都不敢越礼的雷池一步,甚至在对自己的后事安排上,他也遵守礼的约束,但同时孔子又是一个性情中人,他有真情实感,经历人生的悲欢离合,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他心里想什么就会表现出什么,一旦发怒,又全然没有温良恭俭让,他敢骂、敢哭,不隐瞒自己的观点,而这和人们印象中谦逊有礼的孔子似乎不是一个人,那么真实的孔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鄞州区18333186612: 为啥 百家讲坛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封杀了 -
蓟萍安灭: 中国历史上根本没有“百家争鸣”这回事.先秦有六家:儒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墨家.这个包括史记在内的很多史书都提到过.后来所谓的道家,当时和阴阳家是不分的,阴阳家在当时也没有任何贬义.所谓的“兵家”,和纵横家是不分的,包括孙武,也可以认为是纵横家.

鄞州区18333186612: 在哪里可以观看《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蓟萍安灭: http://so.youku.com/search_playlist/q_%E7%99%BE%E5%AE%B6%E8%AE%B2%E5%9D%9B%20%E6%98%93%E4%B8%AD%E5%A4%A9%20%E5%85%88%E7%A7%A6%E8%AF%B8%E5%AD%90%E7%99%BE%E5%AE%B6%E4%BA%89%E9%B8%A3

鄞州区18333186612: 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蓟萍安灭: 儒家,道家,兵家,纵横家,墨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什么

鄞州区18333186612: 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蓟萍安灭: http://58.251.57.206/down?cid=794349061CC0E8238DEFE1A7DE5EB496C1028863&t=13&fmt=&usrinput=先秦诸子百家争鸣&dt=1000037&ps=640_480&rt=18984kbs&plt=2293 试试这个,应该行的. 望其采纳.

鄞州区18333186612: 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关于 -
蓟萍安灭: 本书是央视10频道百家讲坛播出的易中天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节目的原稿,书稿比讲坛节目内容更丰富,有许多电视节目里是没有的精彩论述.和以往不同的是,对正在“百家讲坛”热播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来说,“是先有书,后有电视节目.因为讲诸子百家不容易,学理性太强,所以要写完了再有信心去讲.”易中天说.易中天以儒家为线索贯穿《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我这里并没有尊孔之意,更没想过要独尊儒术,这本书最后的结论反而是要反对'独尊一家'.”

鄞州区18333186612: 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什么意思?诸子百家里面哪一家的智慧理论知识最高深?什么叫诸子百家? -
蓟萍安灭: 1、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归纳而言只有12家被发展成学派. 2、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 不认为哪一家智慧理论最高深,兼收并蓄同时有自己的理解与思考是更重要的,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站队,喜欢了这个就意味的排斥其他,这是不对的.

鄞州区18333186612: 《百家讲坛》共有什么题目什么人讲的什么题目 全一点 -
蓟萍安灭:[答案] 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兴六十年》、《康熙大帝》 易中天:《易中天品三国》、《汉代风云人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共六部:实话孔子、儒墨之争、儒道之争、儒法之争、前因后果、继往开来) 于丹: 《于丹〈论语〉心得...

鄞州区18333186612: 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说:最近最热的一个词大概就是“救市”,而在两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也有一个需要——救世.其中... -
蓟萍安灭:[选项] A. 用“仁”“礼”规范社会秩序 B. 倡导“仁政”恢复和扩充人性 C. “君舟民水”的统治理念 D. 施政者讲求“王道”“仁义”

鄞州区18333186612: 谁知道“《百家讲坛》 -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中常出现的那音乐叫什么? -
蓟萍安灭: http://music.sina.com.cn/yueku/m/1045900.html 这是悲情城市 在1分18秒开始,我很喜欢! 还有是《欢沁》 三国策iv的爱别离 我也找了好久希望你能满意! 我也喜欢易老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