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雅量篇王戎

作者&投稿:刘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王戎七岁
王戎七岁,出自古文《王戎识李》,该古文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本文体现了王戎的聪明才智,告诉我们凡事都要多动脑筋,善于观察事物的客观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的道理。1、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

《世说新语 王戎》全文 翻译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子争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若李。”取之信然。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亦往看。虎乘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出处:出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

王戎的《王戎不取道旁李》如何划分节奏?
《王戎不取道旁李》节奏划分如下: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动不。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王戎不取道旁李》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孩子一起出去玩耍...

道旁李苦王戎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道旁李苦王戎是个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聪慧的孩子。“道边苦李”的故事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讲述的是七岁的王戎在路边和孩子们游玩,发现有李子树,王戎分析这些李子是发涩的、不能吃的,最终得以证实的故事,表现出王戎仔细观察,善于思考。

世说新语 王戎
有人说王戎是最给七贤丢脸的一个,可见他的庸俗也不是一己之见。在《排调篇》中记载“嵇、阮、山、刘在竹林酣饮,王戎后往,步兵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王笑曰:‘卿辈意,亦复可败邪?’” 连曾赞赏过他的才华“清俊绝伦”的阮籍都讥讽他为俗物,可见世人对他的官宦之志多有不齿,然而...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选自古文的哪一个?王戎是什么之一?
王戎是“竹林七贤”之一。《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刘义庆撰写的文言志人小说集,也有说是由刘义庆组织门客编写的。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因他们常在当时的山阳...

王戎识李中王戎的启示是什么?
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的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围观的人们)一尝,果然是这样。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或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戒识李译文
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的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围观的人们)一尝,果然是这样。出自:刘义庆[南朝]《世说新语·雅量》。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或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从这个故事中提炼出的成语...
【故事】: 王戎七岁时,曾经与很多小孩一起到外边玩耍,看到路旁有许多李子树上长满了李子,枝头压得很低。其他小朋友赶忙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2、道边苦李 【拼音】: dào biān kǔ lǐ 【解释】: 比喻庸才,无用之才。【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七...

假期读书:《世说新语》人物评析之王戎(莫灏宇)
时人都说王戎吝啬到有“膏肓之疾”。裴楷:“戎眼灿灿,如岩下电。”阮籍:“濬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钟会:“裴楷清通,王戎简要。”王济:“王戎谈子房、季札之间,超然玄著。”王繇:“濬冲谲诈多端。”戴逵:“王戎晦默于危乱之际,获免忧祸,既明且哲,于是在...

夹艺13747301017问: 世说新语《雅量》四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全文... -
隆化县好及回答:[答案] 王戎七岁时,曾经和小孩们一起出去游玩,他看到路边的李子数有很多果实,快把树枝折断了.小孩们都跑过去抢着摘,只有王戎不动.有人问他为什么,王戎回答说:“树在道路旁边然而果实很多,这李子必然是苦的.”摘下来果然如此.

夹艺13747301017问: 《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中的《王戎评李》:翻译全文? -
隆化县好及回答:[答案]王戎小时和一群儿童到村外去玩,看见一棵李树结了许多果实,小孩们高兴地爬上树摘果子,只有王戎没去摘.有人问他怎么回事,王戎说:“这树长在大路边,果子竟然还有那么多,一定是苦的.”孩子尝了几口,果然是苦的.

夹艺13747301017问: 世说新语雅量六王戎 -
隆化县好及回答: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现代文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断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这个故事写王戎小时候,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聪明的小孩.

夹艺13747301017问: 《王不取道旁李》翻译刘义 -
隆化县好及回答:[答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雅量第六》. 王戎,字冲,晋初任荆州刺史,因平吴有功,封安丰侯.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多子折枝〕结的果实很多,把树枝压弯了.诸儿竞走〔竞走:争着跑去).取之.唯戎不动.人问...

夹艺13747301017问: 文言文《王戎早慧》的翻译,急! -
隆化县好及回答: 原文 王戎早慧,七岁曾与诸小儿游.见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或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译文 王戎小时候很聪明.王戎在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众多小孩游玩.他们看见路边的李子树...

夹艺13747301017问: 王戎识李,文章开头交代王戎七岁有什么作用王戎识李里面,文章开头交代王戎七岁有什么作用 -
隆化县好及回答:[答案]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文章开头交代王戎七岁更多的是借王戎的年幼来表现他的早慧.王戎是竹林七贤之一,这段文字出自于世说新语雅...

夹艺13747301017问: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的意思是什么? -
隆化县好及回答:[答案]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王戎 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 戎 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那句话的意思是:其他的那些孩子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

夹艺13747301017问: 王戎评李中的王戎是什么样的人?? -
隆化县好及回答: 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雅量第六》. 王戎,字冲,晋初任荆州刺史,因平吴有功,封安丰侯.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多子折枝〕结的果实很多,把树枝压弯了.诸儿竞走〔竞走:争着跑去).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取之信然:取来一尝,果然是那样).王戎,竹林七贤之一,小的时候和小朋友走在路边,看见路边一棵李子树果实累累,小朋友们都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别人问他为何不摘,他说:树在路边,还那么多果子,必然是苦李子.大家摘李子一尝,果然是苦的

夹艺13747301017问: “王戍不取旁道李”的解释(《世说新语》)请回答时说明字词解释和译文,谢谢了 -
隆化县好及回答:[答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雅量第六》.王戎,字冲,晋初任荆州刺史,因平吴有功,封安丰侯.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多子折枝〕结的果实很多,把树枝压弯了.诸儿竞走〔竞走:争着...

夹艺13747301017问: 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哪里? -
隆化县好及回答: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